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郭策几个小伙伴,每日辰时起床,吃过早饭,然后再花费两刻钟时间赶路来到顾家。辰时正点开始学习,中午在顾家吃饭,夏日天色黑的晚,赶在酉时正点回家。
  每日午时正点开饭,单独给他们几个小孩做一锅饭。
  顾母来到竹林边喊这群小子吃饭。
  “婶子,您做的饭可真好吃,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材料,但吃着就是香。”郭策饭量大,加之每日读书赶路,最近吃的更多。可巧顾母的手艺对上他的胃口,每次可以吃好几碗饭。
  顾母笑起来,“你小子是个嘴甜的,一会儿婶子多给你盛一些。”
  其他两个小伙伴听到了,也赶紧围上来缠着顾母。
  顾驰笑看着他们,最近家里可真热闹。
  吃过饭之后,夏日天长,容易犯困,他们一般休息两刻钟。
  顾家腾出一间厢房,粗粗打了大木床,几个人在一起,倒是睡个好觉。
  等睡醒之后,用冷水洗把脸清醒一下,顾母早就准备好的温茶,每人喝一碗,这才重新投入学习。
  等到酉时正点,结束一天的学习时间,他们再结伴回到镇上。
  路途无聊,杜齐开了口,“咱们当初做的决定再正确不过,每日时间安排充分,但是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这么短短几日时间,比我当初一个月学的还多。”
  郭策也很是赞同,“并且我感觉自己吃的多,运动的多,身体也更有劲了。以前只要刻苦读书,总是容易头昏脑涨,如今一天从早学到晚,却是格外精神。”
  王石弯身拔了一根小草,拿在手里玩耍,“哎,你们知道吗?我听说咱们甲班有些学子专门请秀才在家里教学,还有些去到私塾里学习。”
  其他两人咂舌,“请秀才在家可要不少钱呢!这肯定提升的很快。”
  想到这儿,郭策和杜齐脸色有些不好。


第10章 溪溪的桃子
  他们二人神情萎靡,读书人多,而录取名额少,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如今听到其他学子这么大手笔的请夫子在家补习,唯恐自己就这么一步一步被甩在后面,最后一场空。
  王石甩了甩手中的小草,“我倒是不这么认为。专门请夫子在家,学习有人指导监督,这是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是也有许多缺点”,顿了顿,“之前王夫子也有教导,四书五经每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只接受一种教学,容易固步自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咱们还有顾驰这个老大,怕什么?”
  郭策拍拍脑袋,“王石说的对,云阳镇最好的夫子都在咱们求知书院,这些知识夫子们早已教导过。至于那些去私塾学习的,束脩便宜一些,但是不能保证质量。要对自己有信心。”
  王石点点头,接着开口,“学习有千百种学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对现在的学法很满意,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提升,咱们不比别人差。”
  他们三人不再纠结这件事情,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照向远方。前方的道路铺着一层光亮,他们坚定的踏着脚步继续前行。
  夕阳的光辉飘啊飘,越过月水村,来到阳山村。
  穿着松花色襦裙李氏,眉梢间有些怅然,叶溪看着自己娘亲这样,哒哒跑过来,“娘亲,你怎么了?”
  听到自己女儿的声音,李氏回过神来,看着她的脚底,点着她的脑袋,“你已经是十来岁的大姑娘,怎么还穿着木屐?”
  叶溪圆润莹白的脚趾不自觉蜷缩起来,讨好的看着李氏,“娘亲,天这么热,如果捂出痱子来怎么办?”
  李氏气笑了,“净是歪理,你可见哪家姑娘会因炎热在脚掌捂出痱子! ”
  叶溪不依,哒哒的在她身旁转来转去,“穿这个下水摸鱼方便,娘亲最爱吃我捞出来的鱼。”
  李氏无奈看着她,“就会拿我作筏子,明明是你自己贪凉下水。”
  叶溪埋在她的怀中,小脑袋蹭来蹭去,软糯娇气,“娘亲,娘亲,你最好了! ”
  看着女儿扑在自己怀中撒娇的样子,李氏不禁想起以前,那时她也是这般大小,可能还要再小一些,依偎在娘亲的怀中,馋着要吃山上的葡萄。
  娘亲二话不说,趁着月色来到来到山上,摘了大半竹篮的葡萄,递到她的手中。
  那一刻,她开心极了,山葡萄很甜,她冲着娘亲甜甜一笑,“娘亲,你最好了! ”
  可几十年过去,山上葡萄还在,小小的她也嫁人生子,可无限包容自己的娘亲和爹爹却已经不在了。
  李氏眼眶微红,不想让女儿发现异样,装作整理头发的样子,顺势擦拭一下眼角。
  她拍拍自己女儿的后背,“溪溪,明天咱们去月水村一趟。”
  叶溪乖乖应了一声,却想起去年在月水村见到的那棵大大的桃树,如今,是不是已经结果了?
  晚上叶父和李氏依靠床头,“夫君,我最近总是梦见娘亲和爹爹。今日我还在想,自己太不孝顺,他们还在的时候,没有多陪他们一段时间。”
  叶父揽过她的肩膀,“明日我陪你去给岳父岳母上香。”
  李氏依靠在他肩膀,“有女儿陪着我呢,你粮店里事情忙,一刻也离不开人。”
  叶父拉过她的手,轻轻摩挲,“没事,有店里的伙计在呢! 明日我陪你去。”
  惦记了一晚上大桃子的叶溪,甚至在梦中都闻到了桃子的那股甘甜味道,却在第二日早上
  被自家爹爹告知,“你就在家呆着吧!”
  叶溪鼓着小嘴,趁他们不注意时赶快爬到车上,“娘亲,我要去嘛!”
  李氏笑着点头,“好好好,咱们一家三口都去,阿婆阿公肯定也想你了。”
  月水村主要是顾、李、张、王四大姓人家,所有去世族人的坟墓,都会葬在一起。
  几十年过去,即便每年都会搭理,但坟墓上还是爬满花花草草。
  李氏和叶父先是给亲近的族人烧了纸钱,最后来到自家爹娘坟面前,摆好香烛水果,燃烧的纸钱化为灰烬,也带着李氏的思念而去。
  叶溪也有些难过,阿婆阿公以前最疼自己,如今却只能躺在这个小小土堆里面,人的生命真是短暂。
  叶家三口人最后虔诚磕了三个响头,这才恋恋不舍离去。
  看着娘亲眼眶里的泪珠,叶溪踮着脚,小手费力擦去李氏的泪渍,“娘亲不哭,我会永远陪在娘亲和爹爹身边。”
  听着女儿稚嫩的话语,李氏破涕为笑,“等你长大了,你就巴不得离开爹娘身边。”
  “才不会呢!”叶溪走在他们两个中间,一手拉一个。
  “夫君,爹娘以前住的院子有所破损,咱们去看看吧,到时候修缮一下。”
  叶父点点头,几人前去。
  李氏还未出嫁时住在村尾,很是宽敞安静,多年没有人烟,院子里杂草丛生,墙角挂满蛛网,屋顶的瓦片也有所破碎,弥漫着灰尘。
  叶溪被灰尘呛了一声,李氏便让她在外等着。
  叶溪大眼睛骨碌碌转了一圈,“娘亲,我要去看大桃子。”
  一听这话,李氏有些惊讶,月水村唯有那老顾家有一棵大桃树,女儿去年便在那里折了花,直到今年还惦念着。
  “那你知道路吗?等一会儿娘亲领着你去,给你讨几个果子吃。”
  叶溪清脆的声音已经飘向外面,“娘亲,我记得路呢!我自己去,一会儿便来找你和爹爹。”
  其实说这话时她有些心虚,脑海里大致有个印象,却不明确。不过顺着记忆中的路线,还真让她找到了。
  可是屋门紧闭,她只能在外面望桃兴叹,眼巴巴望着粉嫩的大桃子。
  突然听到声音传来,她仔细听了听,循着声音,来到竹林旁边。
  太好了,那个小哥哥在竹林里,唔,小哥哥好像又长高了,看来自己要好好吃饭,才能像他一样高挑。
  顾驰刚给郭策几人讲解完题目,还未坐下,就看到那一抹鹅黄襦裙,娇花似的小姑娘盯着他看。
  这不是之前拿着自家的桃花送给自己的那个姑娘吗?
  叶溪冲他摆摆手,顾驰犹豫一下,抬腿走过去,许是她有什么急事呢?
  叶溪明亮的眸子里闪着光芒,“小哥哥,你快来,我想吃桃子。”
  顾驰内心发笑,却一本正经,“奥。”
  叶溪有些微愣,随即又笑眯眯看着他,“小哥哥,桃子很甜对不对?”
  顾驰点点头。
  “那我长得好看对不对?”叶溪接着发问。
  顾驰一怔,这是什么问题,对面这张小脸,实在与难看二字不沾边,他缓缓点头。
  “那好看的人要吃桃子,对不对?你长的这么俊,所以整个月水村只有你们家有桃树。我长得好看,也应该吃桃子。”
  顾驰笑出声,真是毫无逻辑,偏她说的一本正经,难以让人反驳。
  “走吧,带着你去摘桃。”
  叶溪乖乖跟在身后,来到桃树下面。
  鲜红的桃子挂在枝头,压的细软的枝条颤悠悠摆动,裹着一层短短的绒毛,白里透红。
  她看着顾驰,顾驰点点头,叶溪才摘下一个,桃子已经熟透了,她撕去皮,递到顾驰手里,“哥哥先吃。”
  顾驰眼睫毛眨了眨,还是伸手接过,“谢谢!”
  叶溪摇摇头,接着又摘下一个,去掉皮,轻轻咬上一口,清香的汁水涌出来,甜津津的,好吃极了。
  叶溪很快吃完一个,汁水留在手指有些黏腻,“小哥哥,我可以打水洗一下手吗?”
  顾驰看她一眼,端来铜盆里的清水,“你用吧。”
  小姑娘洗了手,用手帕擦拭干净,余光不停瞥向大桃树,看一眼,赶忙收回来,然后再看一眼。
  顾驰轻笑,拿来竹篮,很快摘满一竹篮桃子,递给她,“下面的是还不太熟的,上面这些是熟透的,拿回家吃吧!”
  本来眼馋的叶溪惊喜的看着他,“小哥哥,你真好。”
  这么一竹篮的桃子还挺沉,顾驰刚想帮她拎出去,李氏和叶父上了门,手中一轻,叶溪赶快接过竹篮,一溜烟跑过去。
  顾驰看着她豪不费劲的样子,难以想象这么娇弱的姑娘,刚刚像一阵风一样,从他手里拿走了竹篮。
  李氏笑看着顾驰,“你就是顾家三郎吧,模样可真俊。我是李婶,嫁到阳山村去了,你爹娘应该知道我的。”
  看着自家女儿那满当一竹篮的桃子,李氏接着开口,“这,麻烦你了,溪溪她爱吃桃子,就来你们家寻桃子了。”
  顾驰走上前,十来岁的少年个头竟比李氏还高一头。“李婶,桃子就是吃的,妹妹要是想吃,下次随意来。”
  几人又闲聊几句,叶家三人方才离去。
  临走的时候,叶溪悄悄扭过头,冲他甜甜一笑,露出两个娇俏的小酒窝,“小哥哥,再见。”
  竹林这边,郭策几人半晌不见顾驰的身影,刚要出去寻他,就看到顾驰端着一盘桃子走过来。
  郭策咬上一口,奇怪的看着他,“你怎么不吃?”
  顾驰笑意满满,“刚刚吃过了。”
  郭策看着他那样子,在心里嘀咕,吃个桃子就这么开心吗?


第11章 中秋节前的准备
  炎炎夏日过去,白露悄然而至,一场秋雨一场凉,如今迎来初秋的清凉。
  桂花点点簇簇,似金灿灿的小米粒,清香弥散在傍晚的空气中。
  进入初秋,天气有些冰凉,天色也没有夏日那般明长,因此郭策几人晚上提前半个时辰回去。
  顾母正在准备今晚的吃食。庄稼人都爱吃面,细细的面条配着各色酱菜,最是入味。
  她从墙角一排的陶坛里依次取出一些,放进小碗中。倒上水,烧开锅,放了几把高粱面和青菜,熟了之后,拿起笊篱盛在大盆里面,面汤留在锅中。
  大蒜凿成泥后倒进醋和几滴香油,香酸的味道瞬间弥撒,直咽口水。桌上几个小碗摆着萝卜丝、芥菜丝、辣白菜和韭菜花。
  捞几筷子面进碗中,挑着几种小菜搅拌,加入蒜泥汁,青翠翠的菜覆在上头,搅拌开来,酸辣鲜香,吃的酣畅淋漓。
  顾家父子几个,添了好几碗。吃完后,再喝几口面汤,甘甜解渴。
  顾家院子里种了不少树,除了门口的大桃树,正屋门前有棵樱桃树,西厢房那边桂花树开的正盛。这些都是顾父年轻时从山上移栽下来的,如今郁郁葱葱,亭亭如盖。
  一阵秋风吹来,桂花飘落,满地金黄,大宝和二丫蹲在地上,小心的捡起米粒似的花蕊,放在手心里面,时不时低头闻几下。
  “小叔,香香,给你。”四岁的二丫梳着可爱的双丫髻,扑到顾驰怀中,将小手中的桂花,放进顾驰手中,对着手面轻轻呼几下,剩余沾在手心的桂花洋洋洒洒落在地上。
  顾驰笑着亲她一口,软软嫩嫩,拍拍她的小屁股,“谢谢二丫,玩去吧!”
  两个孩子玩的开心,顾驰转过头看着树下的一大家子人,“爹,娘,马上就要中秋,我有个主意,你们听听可不可行。”
  顾母笑着开口,“三郎快说。”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去到五垛山拜香的人必然不少,到时候咱们可以卖些东西,大哥也可以在山下等候,载几位客人。”
  月水村三面环山,五垛山是其中最奇特的那一座,五峰林立,故有此名。山上有个娘娘庙,每逢佳节,附近的住户总是要上山拜香,祈求许愿。
  顾父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今年咱们有了牛车,倒是方便。往年山上山下也有许多卖东西的小摊。”
  小苗氏有些担忧,“摆摊的基本都是些珠花荷包,或是小吃点心,买的人并不多。毕竟去的那些人也没多少家底,除了给孩子买上几口,或是年轻小姑娘乐的掏钱,卖不出多少东西。”
  顾驰笑了笑,背脊挺得笔直,“二嫂考虑的不错。所以咱们卖些便宜的东西,大家都愿意买的东西。”
  听到这儿,吴氏撇撇嘴,“他们最愿意的是不花钱。”
  顾大郎狠狠瞪她几眼,“你别捣乱,先听听三弟的主意。”
  顾驰听了吴氏的那句话,并无不满,“五垛山是几座山中距离最远最高的山峰,除非是山脚的住户,剩余的只能赶着下午下山。大部分人都带着干粮,随意解决午饭,很少有人会在摊上买吃食。”
  他环视一圈,“干粮难咽,我想着,可以卖一些热汤热水。有甜有咸,小米汤、玉米糁一文一碗,胡辣汤作料没有那么多,放些盐和辣子就行,加些豆皮腐竹,三文钱两碗。还备上热水,一文钱三碗。”
  说完这些,顾驰有些不好意思,“这也挣不了多少银子,还有些麻烦,爹娘和哥嫂,你们考虑一下,或者有别的法子,也可以提出来。”
  顾父皱着眉深深思考,敲击着板凳,过一会儿眉头展开,“我看三郎这个法子可行,上山后又累又渴,都愿意喝一碗热乎乎的汤水。到那天咱们早点上山,牛车带着东西,大郎到时候在山下搭人,咱们几个在山上帮忙,也算不得麻烦。”
  敲定主意,顾母提前准备当天所用的原料,都是些平常东西,倒也不费什么力气。
  不过在此之前 ,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做月饼。
  庄稼人都是自己做月饼,而今年,因着中秋节那天忙碌,加上顾家人多,顾母提前开始准备。
  家里女人在忙碌的时候,顾家父子几个负责剥花生和瓜子,去掉壳,一粒一粒放在瓷碗当中。
  顾母则将花生瓜子炒熟,吴氏和苗氏负责和面,如今近七岁的大丫在一旁烧火。
  大宝和二丫两个贪吃鬼,直直站在灶房门外,闻着香甜的气息,眼巴巴的盯着锅里的吃食。
  顾母将炒熟后的花生和瓜子仁放入石臼里,用长长的木杵捣成碎粒,洒上一层红糖,拿出在山上收集、晒干的红枣,去掉核,撕成几片,搅拌在一起,做月饼的馅料就准备好了。
  面醒好后,吴氏和苗氏忙着捏面团,里面包着花生红枣瓜子仁和红糖碎粒,又甜又香。
  然后放入模具里面,轻轻一压,成一个圆圆的小饼,上面印着玉兔捣药的图案。
  模具是村里的木匠做的,用了好多年。大户人家则更为讲究,月饼模具上面图案也更多,像嫦娥奔月、寿桃形、元宝形和年年有鱼等。
  顾母把这些饼子放在炉子上烘烤,不断添柴烧火,等这一锅烤熟,就开始下一锅。
  大宝和二丫忍不住,第一锅月饼出炉的时候,拿起就咬一口,却被烫的龇牙咧嘴,伸出嫩红舌尖不断呼气,就这还不放弃。
  顾母看不过去,抽空拿来木筷,插在月饼当中,递给他们两个,“出去吃,别添乱。”
  两个小人高兴的去到院子中,眼睛笑成月牙儿,吹一口,吃一下,小腮帮子鼓鼓的,月饼酥碎,面渣和花生仁掉进手心,伸出舌尖舔到嘴里,一点也不浪费。
  烤好的月饼放在竹篮里放凉,上面搭着白布。盘子里面放了一些,暂时解解馋,剩下的要等到中秋晚上才能享用。
  月水村村头,今日围在一起唠嗑的人不多,毕竟家家户户都要做月饼。
  抬眼一看,接连几辆马车朝着村里奔来,这可是稀罕事,是去谁家做客呢?
  等马车走近,这不是在老顾家读书的那几个孩子的爹爹吗?看马车上大包小包的,“啧啧
  ,老顾家真是抖起来了,如今镇上的人家都上门送礼。”
  眼看着顾家最近买了牛,还和镇上的人有了来往,不少人眼红起来。
  李家媳妇翻个白眼,“镇上那些人真是烧钱的,怎么就瞧上顾驰,跟着他能学到什么东西。有那银子,在镇上私塾和学院里读书多好。”
  张婆子立即附和,“他们把顾家捧上天,等县试名次出来,哈哈,那就好看喽!”
  说完她冲着一旁的周婆子挤眉弄眼,“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婆子并没有附和她,“你啊,小声点,要是传入顾婆子的耳朵里,可不得安生。”
  整个月水村谁不知道,顾驰可是顾婆子的心肝,想起以前被她上门骂上一整天的场景,周婆子就有些腿软。
  张婆子讪讪闭嘴,心里却更加不满,又不是什么金饽饽,还不准人说了。
  忙碌了大半天,顾母好不容易坐下休息,大丫懂事的给她锤着肩膀,一上年纪,就容易腰酸背疼。
  郭父还有杜齐和王石的爹爹进到院子里面,“弟妹,我们又上门打扰了。”
  顾母赶忙笑着迎上去,“屋里坐”,帮他们拎着东西,“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见外。”
  大丫看到来人的时候,立即出去通知顾父和顾驰,所幸他们离家不远,很快就回来了。
  顾母准备好下酒菜,端来月饼和果子,又拿出家里的黄酒,顾大郎和顾二郎也在一旁陪着。
  因为过节,郭策几人这几天待在自己家中,要等到十七日才继续来到顾家学习。几个小伙伴几日未见,聚在一起,吃着月饼果子,顾驰在给他们讲解这几天堆积的难题。
  郭父几人一直喝到天黑方才离去。顾母把节礼分成三份,“本来明日打发三郎给你们送去,没想到你们提前来了,刚好省了一趟跑。”
  她放在马车上面,“都是自家的东西,月饼是今日刚做的,还有些地里的青菜和山上的甜柿和水梨,不值多少钱,你们别嫌弃。”
  郭父几人欣然接下,他们毕竟有钱,住在镇上,对鸡鸭鱼肉之类的并不在意。倒是顾母送的东西颇合他们的胃口,自然又干净,尝起来就清清甜甜,家里的臭小子可喜欢吃了。
  送走他们,顾家人坐下吃饭,顾父喝了一肚酒,随意喝了几口汤。
  小吴氏余光不断飘向那些节礼,乖乖,镇上的可真有钱,看着包装都是好东西,也不知道婆婆会不会给她们分一点。
  顾大郎碰碰她的胳膊,“快回神,饭菜不在那里,光看就能吃饱吗?”
  吴氏气闷,抬手在他腰间轻轻一扭,自己也就看看而已,连看都不能看了吗?


第12章 中秋佳节
  顾母看了吴氏一眼,这次倒没说什么,反正有自己儿子管着,夫妻之间的事轮不到她操心。最近吴氏也比之前收敛一点,许是上次敲打有了效果。
  她走过去拆开郭父几人送来的东西,红糖糕点,糖块干果,还送了几斤肥肉和一匹细布,这礼确实不薄。
  顾大郎有些担忧,“娘,这礼有些厚了。”
  顾母看他一眼,拿出一些糕点糖块放在桌上,肥肉挂在灶房,其余的收起来。
  “咱们收的起,你就放心吧,等三郎他们县试之后,你郭叔送的比这还多呢! ”
  小吴氏暗自嘀咕,自己婆婆哪来的这么大自信,什么时候能够下场还不一定呢。不过这话,她可不敢说出口。
  今日就是中秋节,天蒙蒙亮,鸡叫第一遍,顾家人就起了床,以往爱赖床的大宝二丫也一反常态,自己穿衣洗漱,准备和大人们一起去五垛山。
  顾大郎驾着车,牛车上载着锅炉干柴,碗筷勺子和熬汤的食材,还有几把小凳子,大丫、二丫、大宝和顾驰也在里面,牛车挤的满满当当。
  小孩子走不快,而大人们走惯山路,倒是没有落后太多。
  到了山脚之后,山路难走,剩下的只能依靠人力慢慢走上去。他们来到半山腰,找一个平坦背风的地方,在这里临时搭建几个灶台,附近还有往下流的汩汩溪水,正是摆摊的好地方。
  忙碌没多久,另外摆摊的人也来了,有些是本村的,有些则面生,是外村的。
  五垛山上除了娘娘庙,别的实在没有看头,剩下的就是树木和山石,对于整日待在乡下的村里人来说,这并没有吸引力,再者高处风大。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在山顶待太久,而是来到山腰这个背风的地方休息。
  到了半上午,这里摆满小摊,有卖珠钗花环的,有卖糕点的,也有卖斗笠背篓的,还有卖山货和自家养的鸡鸭鱼肉。
  但所幸没有和顾家撞样的,这让顾母很是开心。
  山路两旁排成两列长长的摊子,每一个上山的人都会看几眼。挨着顾家的是外村的一个陈大娘,她卖的是自家的咸鸭蛋,“你们怎么还不开始?”
  顾母笑了笑,“我们不着急,再等等。”
  陈大娘好奇的多看几眼,来这儿摆摊的谁不是把东西都摆出来,尽力的招揽顾客,像顾家这么慢悠悠的,放个空锅在那里十分少见。
  眼见自家摊子又来人了,陈大娘也顾不得多想,赶快把咸鸭蛋包好递给她们。
  离得近的,不到中午就下了山,而那些远的,到了午时才来到山腰。
  反正还有一下午的时间,他们也不急着上山,拿出干粮,边吃边逛,看看有没有实惠又便宜的东西。
  咦,哪里这么香甜,再仔细一闻,还有一股酸辣味道,诱人的很,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低头一看,自己手中的干粮更难下口。
  循着味道走过去,在顾家摊子前停下,“你们这是怎么卖的?”
  顾母笑眯眯的拿出木板,这是顾驰提前写在上面的,每一样和价格都标记的清楚明白,靠在摊子面前,“我们种类多样,上面写的都有,您慢慢看,大中午的来一碗热汤,配着干粮,实惠又便宜,身上热乎乎,神仙都不换。”
  这话算是说到这些人心里去了,大部分人的干粮也就是个窝窝头,没滋没味,又干又硬,要是配上一碗热汤,既省钱又能吃饱,还解了一上午的疲乏和肚子里的凉气。
  “那,就来一碗小米粥,稠糊一点。”
  顾母接过钱,小吴氏立马将粥递过去,“咱们都是实诚人,保准每一勺都是干货,那边有个石板,您坐那儿慢慢喝。”
  不大一会儿,更多的人闻着香气过来,“大娘,来两碗胡辣汤”,“嫂子,来三份热水”
  就这么,围在顾家摊子前的人越来越多,有那些好奇的,上前一看,也赶紧来上一碗。
  顾母负责收钱,吴氏和苗氏盛汤,顾父、顾驰烧火熬汤,大丫和顾二郎则在一旁清洗碗筷和打水。
  带的干柴很快就不够用了,大宝二丫也是能干的,山上枯枝烂叶厚厚的一层,两个人一点一点的拖回来。
  本来半山腰这边摊子多,人流也多,不管买不买东西,看上两眼总是不要钱的。结果大家看到顾家摊子前围了这么多人,又有更多的围上来,幸亏顾家一大家子干活可是个好把式,把这些顾客照顾的妥妥帖帖。
  正忙活着,张婆子几个也看到顾家摊子,挤到人群中最前面,“我们要两碗胡辣汤。”
  顾母抬头笑了笑,伸出手掌,“先掏钱,再喝汤。”
  听到这话,张婆子面色有些不好,“都是一个村的,我还能跑了?”
  顾母还是笑眯眯,“之前有一次,你借完我家的东西一直没还回来,我去找的时候,你说忘性大。这次我可得好好提醒你,要是你又忘了,被我当成小偷怎么办?”
  一旁围着的人哈哈大笑,赶紧掏出铜钱,“婶子,我先来一碗。”
  张婆子黑着脸付钱,“要是不好喝,这钱还给我。”
  她吹了吹,喝一口,还不错,眼珠转了转,对一旁的人大声开口: “这一家子平常大大咧咧,如今做起生意,倒是讲究起来。”
  身旁的人看也没看她,“看人家的麻利劲,想必平时也是个干净能干的,大娘,你既然买好了,麻烦让个地儿。”
  张婆子被挤出来,三角眼瞪了瞪,端着碗拉着自己儿子走了。
  一大家子忙活一中午,才慢慢休息下来。就这还不算完,那些上山晚的,或者是从山上下来的,时不时的还要再来几碗。
  旁边摊子的陈大娘看直了眼,人家一开张,就没有她们什么事了。
  不过这味道可真好闻,小米汤黏乎乎的,配上自家咸鸭蛋正好;胡辣汤又辣又香,闻着就让人流口水,喝一口满身都热和起来。
  眼瞅着这会顾家摊子前人少了,那些摆摊的开始凑上来,“大娘,我们也来一碗。”有些直接掏了铜板,有些则是拿自己摊上的货物交换,顾母也不挑,来摆摊的东西都不差。
  一直到申时,眼看没有生意,顾母发了话,“咱们收拾收拾回家。”
  回去就更为轻便,带来的东西都用光了,除了板凳、锅炉和碗筷,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与来时相比,省力不少。
  顾大郎正在山脚等着,他赶快迎上去,接过顾父手中的东西。
  马车也有了空间,几个女人和小孩都挤上去,由顾父驾着车先回去,他们兄弟两个则走路回家。
  调皮的大宝做了个鬼脸,冲他们招招手,“爹爹,大伯,你们走快点,不然月饼就要被我吃光了。”
  话音刚落,大宝感觉小小屁股上面一阵疼痛,原来是自己娘亲打了一掌,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挨打,他讨好的笑了笑,露出尖尖的小虎牙,“唔,月饼不能我一个人吃,也要让小叔吃。”
  苗氏脸更黑了,自己怎么生出个这么儿子,又爱吃又爱玩,还是个白眼狼,看来是时候跟婆婆提一下那件事情了。
  终于回到家,一大家子瘫在椅子上面,今天可是真累,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