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女帝-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没意见,事情便如此定下了,楚昭冲着楚毅之道:“阿兄,翼州刚逢大乱,百姓都无银傍身,盐嘛最好运出翼州,如衮州,扬州,徐州等地去。”
  见楚毅之听进去了,楚昭继续出主意道:“不要盘店,我们就在各地寻些盐贩,若是他们一次拿大量的话,还可以便宜点地卖给他们,既不必我们费心买卖,又能迅速拿到银钱,一举两得。”
  楚毅之没想到一会儿的功夫楚昭竟然已经想到了好法子,他也正愁不知盐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卖出,拿到银子呢。
  刚嗑睡楚昭就送上了枕头,楚毅之再次忍不住地伸手揉了楚昭的头,“你这脑子,怎么那么好使?”
  见多了嘛,这种批发营销的手法,二十一世纪到处都好。
  “应该是一箭三雕才是,我们批完了盐,拿了银子就走了,不叫发现我们的身份,哈哈,我们也就不愁被人盯上了。”
  “对!”楚毅之吐了一口气,越想越觉得楚昭这法子太有用,太好使了。就这么办!
  楚毅之提出了几样东西,比如这盐如何装,如何运,又该派什么人去卖,楚昭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算是给楚毅之打下手。
  这越聊啊,楚毅之越是觉得自己以前小看了楚昭,这个他一手养大的妹妹啊,完全不逊于任何的郎君,不,应该说,就他认识的郎君里,能与她比及的都没有几个。
  “这么聪明,将来可怎么办呐,找个蠢的郎君,侮辱了你,若是聪明的吧,太聪明的两个人在一起,不得斗得你死我活。”楚毅之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出来了,得了楚昭一个白眼,“阿兄,你想多了。”
  “不管是蠢还是聪明,必须要喜欢阿昭,阿昭也喜欢。”一直听他们兄妹说话的钟氏此时插了一句话来,兄妹二人面面相觑,钟氏目光坚定,似乎在说这件事的勿庸质疑。
  楚毅之和另有盘算的楚昭都默默不作声,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是吧!
  钟氏的愿望,将来谁又知道会怎么样呢。


第090章 步步经营

  平原郡的事,作为郡守的楚毅之还需得去处置,渤海的事,思虑过后,楚毅之决定交给楚昭负责,正好楚昭想要练兵,既要练兵,正好试手。
  部曲,盐事,尽交楚昭,楚毅之扬长而去,直奔平原郡,既是安抚百姓,落定农事,还有开渠引水。
  平原郡不必楚昭操心,眼下兄妹俩都是荷包空空,既要养部曲,家里的吃穿用度,样样都要银子,从来到大魏朝都没缺过银子的楚昭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誓要腰包有钱。
  为了钱,楚昭顾不上锋芒毕露了,从出盐到外捎批发,楚昭一手捉,先是指了原本楚毅之手下的管事把人训出来,拣那机灵的,会做生意的,楚昭再教上一教。
  盐给了,人马备齐了,往临近的两州去,价格比市价便宜,盐也更加白细,不必说,五天的功夫,出去的人陆续回来,带回来的银票楚昭让人一点,终于是过了最艰苦的岁月了,为了表明她是个赏罚分明的主子,楚昭直接给赏了出去的人。
  另外呢,楚昭又想到了提点促进业务的方式,反正,她挣的钱越多,下面的人分的就越多,但是呢,规矩也定死了,胆敢吃里爬外,背主的人,一个不留。
  楚昭年纪虽小,威严不小,楚毅之回来的时候发现,不仅是部曲,原本帮他的管事们,对上楚昭时一如面对楚毅之般恭敬,楚毅之眉头轻挑。
  “阿兄回来了。”荷包里有钱了,腰板都直了,楚昭笑呵呵地欢迎楚毅之回来,楚毅之坐在一旁,“如何?”
  某位财大气粗的主儿掏出了一叠银票,“阿兄,给你的零用钱,只管花吧。哎哟!”
  话还没说完了,便挨了一记敲,楚昭痛得捂头,楚毅之道:“看来你混得不错。”
  一说到这儿,楚昭眉开眼笑的,她何止是混得不错啊,简直就是风声水起。楚昭道:“我偷偷又开了几块盐田,让我们的部曲看牢了,不许任何人进去。别人问起呢,我就说让部曲在那山上开荒。”
  开荒啊,这借口用得很好!楚毅之瞄了楚昭一眼,楚昭一笑,“我们刚回来,这不是没田没地,没房的人吗?我们又是良民,所以阿兄不在的时候,我就找了县令,把海边的几座没人要的山都买下来了。”
  “练兵要地方,部曲的住处也要地方,还有这些盐,也要地方存放,一片地都归我们了,我们要怎么样也没人管,不让人进来也是理所应当,多好啊!”楚昭买地买山的时候已经想好了。
  “你用什么理由说服县令的?”楚毅之点了楚昭的脑袋问,楚昭笑道:“那一片都是荒山,了无人烟,有个傻大缺愿意花钱买啊,正好县令穷得很,当然立刻答应了。”
  “而且,我买下荒地,是为开荒,是为大魏朝开辟荒地,县令已经说了,依大魏的律法,开荒之地,五年内不必交税,五年之后再收税的。阿兄,我们家是不必交税的了,后顾之忧当然也就没有了。”楚昭说得头头是道,楚毅之心中感慨,楚昭是什么都想到了啊!
  “做得不错!”楚毅之在平原郡原本还有些不放心的,如今呐,楚毅之不得不说,有个靠谱的母亲跟妹子,丝毫不比兄弟差。
  “很好,你能将事情都安排好了,好极!”楚毅之不吝啬地肯定楚昭的努力,楚昭眨了眨眼睛,“平原郡的事,阿兄安排好了。”
  “有你给的零花钱,没什么办不好的。”楚毅之撩了楚昭一眼,拿起桌上的银票放怀里,端是坦荡,楚昭捂脸。
  “我带了些人回来,明日我还要去平原郡,都交给你了。”楚毅之在见到楚昭的手段之后,果断把收尾的事交给楚昭,反正,她既然能镇得住他的人,必也能镇得这些新人。
  “阿兄赶紧回去看看阿娘吧,阿娘可想你了。”楚昭笑呵呵地跟楚毅之说话,回头吩咐人安置好楚毅之带回来的人。
  楚毅之回了宅子见钟氏,钟氏正和本家的夫人说话呢,阿兼来报楚毅之回来了,钟氏笑着让他进来,“都是自家人,大郎理当拜见长辈。”
  一句话说得几个夫人都面露笑容,不管楚毅之之前在京城如何,他以戴孝之姿出任平原郡郡守,一方大权者,比他们家中只任县令或是其他小吏的夫君儿子都要出息。
  钟氏彬彬有礼,楚毅之当日相交不深,眼下楚毅之归来,钟氏不叫她们避退,而让拜见,可见钟氏待她们十分礼遇。
  “阿娘,诸位伯母,有礼。”楚毅之听说屋里有客人,能不避他们还在孝中来见客人,只有本家了,是以楚毅之一行走来,款款作揖,一个长得好看又不失礼的人,如何不叫人心生好感。
  “一路风尘,辛苦了。”钟氏叫起,在她左手边的钱氏笑眯眯地开口,越看楚毅之越是欢喜,想到下人们传来的话,楚毅之已经娶妻,娶的亦是世家女,却不知为何,楚毅之回乡守教,为妻的竟然留在京城。
  无论为何,这样的一个人,还是让人瞧不起的。在家出父,出嫁从夫,嫁入楚家,为楚毅之的妻子,却不愿尽妻子的本分,为公公守孝,实无礼也。
  “伯母们过来与阿娘说话,多谢伯母。”楚毅之不言辛苦,反倒多谢她们来看望钟氏。
  “阿昭呢?”钟氏询问楚毅之,楚毅之道:“我有些事交代阿昭安排。”
  闻言钟氏不再多问,倒是一旁的妇人们面露诧异,“阿昭一个小娘子,能做什么事?大郎,你看你那些兄弟侄儿个个都得闲,若是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只管使唤。”
  直接把丈夫儿子都给卖了,楚毅之笑应道:“若有需要阿兄们帮忙的,我再与伯父们提起。身上都是风尘,不扰伯母们叙话了,告退。”
  不亢不卑不傲地退去,钟氏很满意,其他人很是眼热啊!这样风采高雅的人啊,偏偏是她们的同宗,有心要配之而不能。多看几眼也是好的!
  傍晚时分,楚昭才回来,钟氏已经送客,侍从们已经在准备夕食,楚毅之沐浴更衣,长发披散地半倚在榻上与钟氏说话。
  “我回来了。”楚昭高高兴兴地小跑来,钟氏和楚毅之见她双颊红晕,神采飞扬,不由露出了笑容。
  “阿兄带回来的人我都安顿好了。之前我就让部曲在山中搭建了房子,手里有银子之后,我又让人拿盐换了不少粮食和药材。阿兄如果准备大量买药材的话,我给你推荐个人。”楚昭叽叽喳喳地将自己做的,能给楚毅之帮忙的都说出来。
  “什么人?”楚毅之懒懒地问,媚眼抛出,差点闪瞎楚昭的双眼,帅啊帅,太帅了啊!
  “一个聪明人,聪明的商人。”楚昭将自己观察的结果说出。
  “此人如今可是我们销盐的大商号,跟他几次交手,聪明,圆滑,该问的不该问的,心里有数。”楚昭对此人称价甚高,听得楚毅之对此人起了好奇心。
  “盐量如何?”眼下他们手中最赚钱的,又能赚钱就是盐了,为怕被人发现,他们不能多开盐田,是否供应得上。
  楚昭道:“阿兄放心,眼下只供两州没什么问题,暂时我也打算只供两州。”
  楚毅之懂得楚昭话中之意,楚昭说出了供应两州盐量的收益,很同意楚昭的决定。
  “我再去平原郡几日,再回来无官一身轻了,部曲也该练起来了。”楚毅之是为了将来埋伏笔,这些天,大雨连绵,若不开渠引水,筹备粮草,水灾若来,刚刚恢复生机的翼州将会再失生气。
  “阿兄去吧,我先把那些人收拾老实了,等你回来了就开练。我也可以去练我的兵了。”楚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楚毅之道:“你若是有本事,这些部曲由你来练。”
  “不,不,不,我得先试试,现在我们家的情况由不得我试,这些部曲都是我们的后盾,还是阿兄自己练吧。”楚昭知晓轻重,楚毅之想了想也是,也不强迫她。
  “如此,等我回来再说。”楚毅之听楚昭说得有理,便认同了楚昭的说法。
  银粮之急已解,楚毅之心头的大石放下了,一应运作,井井有条。
  眨眼两个月过去,不出楚毅之所料,大旱之后,洪水泛滥,亏得楚毅之早有预料,早早带人开渠引水,故而洪水来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亦叫楚毅之于渤海平原两地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心怀百姓者,民心所向也。楚毅之是个能干实事,又肯干实事的人。
  其后,楚毅之更将早早备好的药材熬制成药,分发给百姓叫他们喝下,避免生病。
  这点楚昭十分支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让人过好,楚昭很是认同,是以随楚毅之一起分发制好的药到百姓的手里,让他们各自服下。
  渤海平原两地百姓无事,章武河间两地却瘟疫横行,致使百姓死伤无数,一片哀嚎。
  听闻章武河章之事的平原渤海两地百姓,暗暗松了口气,心中越发景仰楚毅之,楚毅之却在此后,上折请以丁忧,一封至孝的折子送到皇帝的面前,叫听闻章武河间惨事的皇帝对楚毅之的好感蹭蹭上升,这么能干又懂事至忠至孝的臣子,可惜,太可惜了。
  因楚毅之久久不曾上折请以丁忧,骂他不孝的折子堆了老高了,但是,章武河间瘟疫横行,渤海平原却无事的消息传来后,集体息声了。
  当然,还有专门搞事的人说得更是诛心,楚毅之既知瘟疫,为何只救平原渤海两地百姓,而不对章武河间百姓施以援手。
  结果是被皇帝指着大骂一通。“早先楚子韧上折禀明此事,常言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涝最易瘟疫横行,当时你们是怎么说,你们怎么说的?”
  他们选择把这事给忘了,皇帝没忘,当舅的钟郁也没忘。
  “朝廷没有出力,楚子韧凭自己的一人之力,救渤海平原两地的百姓已是立下大功,照你说的,他不仅无功,反倒有过?”
  皇帝当堂发火,无人不避,钟郁听着竖起了大拇指,外甥老谋深算,早早就把事情安排妥当,知晓朝上这些人如何攻击,连堵他们的话也给皇帝准备好了。
  钟郁咂舌,似乎,他的儿子孙子们,没一个能比得上外甥,而外甥嘛,早有扎根翼州之地,钟郁也不是个傻的,楚毅之那明显要占地为王的心思他如何看不破。
  只是,他总觉得朝廷有皇帝在,楚毅之担心的事不会那么容易发生。
  皇帝大骂完了,直接下了道旨意,楚毅之丁忧期满,即出任渤海郡守。
  如此史无前例的旨意,又有人表示反对,皇帝幽幽地道:“楚子韧先抚平翼州之乱,以平原郡开始,安抚难民,令百姓归乡,开渠引水,与民耕耘,救民于难。这样的人,难道没有资格出任一方郡守?”
  说到能力,楚毅之的表现,谁敢说他没有能力啊!但是,当初同意楚毅之成为平原郡的郡守,那是因为翼州乱成了一片,想让楚毅之死的人,当然不会拦着楚毅之去送死,
  可是,眼看楚毅之成为一郡郡守啊,那不是升官了吗?他们千方百计的让楚毅之当不成官,却让楚毅之升官,那不等于搞死楚毅之不成,反倒帮了他一把?
  反对,反对,必须表示反对!迈出半步的脚,随着皇帝的话音而落,“如若不同意楚子韧出孝后任渤海郡守的,谁就给朕去把渤海的海盗灭了,朕让他做渤海郡守如何?”
  灭海盗,果断不能!
  只擅长打嘴仗的人果断缩回了脚,心里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皇帝的意思是,楚毅之当了渤海郡守是为了灭渤海的海盗,虽然说吧,楚毅之并非寻常的文弱书生,跟海盗拼上,呵呵,结果可说不准!
  是以,一个个连不能在本籍出仕的话都咽了回去,皇帝这道不合规矩的公文,就那么安然无恙的送到了楚毅之手上,楚毅之拿着那公文,难得快意地笑出声来。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去,告诉娘子跟小娘子这个好消息。”有好事不忘家人,楚毅之赶紧让侍从去告诉钟氏和楚昭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此结旨意,渤海尽在他手,他想要做什么,再没有人拦了。


第091章 楚卫和离

  捏着出孝即出任渤海郡守的旨意,楚毅之加快速度练兵,楚昭也不遑多让,很快从部曲里挑了近百个六岁到十三四岁不等的娘子训练。
  如今楚毅之大半的事情交给楚昭处理,楚昭选个一两百人的小事自不入楚毅之之耳,楚昭呢,回想以前见过的练兵方法,左思右想把法子写了下来,开始练兵。
  十岁以下的分一拨,十岁以上的分一拨。第一天先练习跑步,增加体力,有那哭啼不休,挨不过的人送回家去。
  如是反复,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不过半数,近五十人呐,楚昭却是高兴的,兵贵在精,不在多。
  楚毅之得空问了问楚昭是如何训练的,如何淘汰了那么多人,楚昭一五一十说来,楚毅之默然,楚昭抬头颤颤地问,“练得不对吗?”
  “你怎么会想到如此练兵之法?”楚毅之低头很是狐疑地问,楚昭道:“就是觉得练兵打仗,打的不就是体力和灵活度吗?若是他们的体力比一般的人强,打起仗来,就算打不过,拖也能把人拖死。”
  不能说不对,楚毅之捏了下巴在思考此事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可以。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杀了敌人,又能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楚毅之将一直没有想到解决办法的问题问出,楚昭眨了眨眼,“远攻啊!”
  “在敌人没有靠近之前先把敌人都杀光了,不就可以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了吗。”楚昭连理由都说了,楚毅之赶紧的扯过楚昭,“那你说,如何训练远攻?”
  要是在现代嘛,远攻当然是大炮火箭之类的,古兵器时代,箭!
  然后,楚昭就想到了卖油翁的故事,熟能生巧。“练箭,远射,平常的时候,他们练射靶,要是阿兄在的话,就让他们看你的箭射,你射哪里,让他们跟着射哪里!”
  楚毅之看向了楚昭,看得楚昭心里直发毛,楚毅之道:“我们家可真是捡了个宝啊!”
  就是说,楚毅之觉得她的提议可行!楚昭得到了肯定,自是眉开眼笑的。
  兄妹俩各自练兵,楚毅之嫌楚昭的人太少,将手下的一半部曲拨给了楚昭,叫她去练,楚昭唬了一跳,楚毅之道:“你练女兵练得有模有样的,这些部曲跟女兵无二,练好了,阿兄有赏!”
  似乎,好像,她没有拒绝的权利!
  看楚毅之每天忙得跟狗一样,楚昭就大发慈悲地帮帮忙了。
  跑步,负重,练箭!周而复始,楚昭从不亏待自己人,尤其是帮她买命的人,练兵的时候,她也会一旁学习,话说她还没拉过弓呢,新手上路,也是一路学习。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回到渤海过的第一个新年来了。虽然这几个月很累,一家子却十分开心,楚昭是家中最小,钟氏楚毅之各赏了她大大的红包,楚昭乐呵呵地跑她娘怀里,“阿娘,我们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钟氏看向几个月高了半个头的楚昭,“你要练兵我不拦着,该学的律法史书不能落下。”
  楚昭拍拍胸脯道:“那是当然,有勇无谋,不过是给人打下手的份。”
  这样的回答,钟氏不知该喜还是该愁,楚毅之却是笑眯眯的,“不可自大自傲。”
  楚昭给了他一枚你放心的眼神,楚毅之心情很好地道:“来,我考考你之前的书读得牢不牢。”
  自楚章去世后,楚毅之忙着应对朝廷一应事务,后来又赶往翼州,楚昭的功课已经很久没考了,大过年的有空了,考一考正好。
  “阿兄尽管来考。”楚昭没有过年不做事的想法,翼州的流民事件,让楚昭更加觉得自己需要学习,需要强大,她把自己放在楚毅之的位置上考虑,她能不能够像楚毅之这般把事情处理得那么好?
  然后,楚昭没底了,所以呢,学习是必须的,如今钟氏能教她的东西少了,是不是,应该让楚毅之给她找个先生呢?
  背完了书,楚昭把要找先生的想法提出来,楚毅之撩了楚昭一眼,“我倒是想给你找先生啊,一直没合适的。我们家的情况连个借口都没有,既是请先生,自然只能是教你的。”
  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指楚昭本身是个大问题,楚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女儿身。
  楚昭牙疼,就因为她是女的,女的,所以想请个先生教她都难?
  “一般的先生你要吗?”一针见血的楚毅之继续问,楚昭摇头,一般的先生她要来干嘛,不管是钟氏还是楚毅之,远甩了多少人啊。楚昭现在就是不满足于钟氏的指导,这才提出要找先生啊!
  楚毅之懒懒地道:“要找个好先生不一容易,你运气那么好,不如,自己给自己找个好先生!”
  妥妥的调戏,调戏啊!楚昭瞪了楚毅之一眼。若不是楚毅之很忙,她哪里需要请先生。
  “翼州有一位归隐的大儒,能不能找到,看你运气了。”楚毅之在楚昭气鼓鼓之时,给了一个消息,楚昭道:“什么大儒?”
  “姜参!”这名字,楚昭也是听说过的,确实是一代大儒,这样的大儒归隐翼州,翼州那么大,呵呵……
  无力地挥手,“看运气喽!”
  “去给太夫人拜年。”听他们兄妹俩扯完了闲话,钟氏在一旁开口催促,楚毅之正了正衣襟,冲楚昭使了个眼色,“走!”
  死了儿子,以前喜欢的孙子也死了,楚太夫人到了翼州之后十分老实,钟氏和楚毅之并不曾亏待她,相比起在京城的冷漠,钟氏晨昏定醒,楚太夫人再没有为难过钟氏,倒像正常的婆媳了。
  连对楚昭也亲近了些,可是隔阂已经产生了,再想抚平谈何容易,楚昭又是个记仇的,
  见了太夫人,该有礼数有,多余的闲话就没了。
  “卫氏是打算一直留在京城了吗?”楚太夫人突然问起此事,楚昭拿眼看了楚毅之,楚毅之道:“是吧。”
  “若是如此,待出了孝,你请你阿舅往卫家去一趟,写下和离书,卫家女既不愿尽为妻为媳之责,我们楚家也不要这个的人。”楚太夫人气呼呼地说来。
  楚毅之淡淡地道:“此事我心里有数,祖母且莫忧心。”
  换而言之,他有他的打算,楚太夫人别多管闲事。
  楚太夫人一看楚毅之那张冷峻的脸,一肚子的话咽了回去,有心想说说钟氏,钟氏的手一下一下地摩挲着手中的镯子,不发一言,亦叫楚太夫人心里打悚。
  再是楚昭,又想到楚昭曾经见鬼,楚太夫人深吸了一口气,“你们都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吧,得闲再来看我。”
  三个人同时动了,站了起来齐齐告退,动作一致,丝毫不客气地走了,走了……
  “这是你阿舅的来信。”出了楚太夫人的门,钟氏缓缓地拿出一封信来,楚毅之接过,一目十行,楚昭能感觉到楚毅之身上散发的一股无形的黑气,是什么内容啊,让楚毅之身上都出黑气了?
  楚昭好奇死了,楚毅之冷冷一笑道:“原来如此。”
  耳朵竖了起来,什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几个意思,几个意思?楚昭心像猫捉一样,楚毅之道:“既然这么想和离,我就帮你一把。”
  和离,和离啊?这是卫氏?楚昭踮起脚想凑过去看看楚毅之手里的信,楚毅之一个眼神扫过来,本能地一缩脖子,好可怕!
  “乖,这些事不该让你知道。”楚毅之竟然还冲着楚昭笑了笑哄着,楚昭半僵的脖子连忙点头,表明她乖,她听话,听话。
  不远万里的京城,正月未出,卫太常家传出了一片哭声,“作孽啊,作孽啊,当初就不该将你留在京城,如今这般,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父亲不是早说要我与楚家和离吗?如今为何怪我。”争执之中,互不相让。
  “你一日未与楚子韧和离,一日便是楚家妇,既是楚家之妇,如何和未嫁一般,梳了未出阁的娘子的妆头,叫人认出来了笑话。”中年儒雅的男人,如今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恨不得生吞了眼前的女子,此女正是卫四娘。
  卫四娘皱眉道:“只是与人玩耍罢了,如何能料到叫人撞见。”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楚子韧此人,是你堂叔作媒,相貌英俊,年轻有为,自你嫁出楚家待你亦是极好。若非他执意要回翼州,又得罪了楚家的本家,你自小是我们娇宠大的,我们也不会作主将你留京。”
  “我们留了你,楚家亦知我们的态度了,只是如今楚家正在孝期,不宜提及和离之事,只需你等上三年,三年过后,楚子韧这等聪明人,必然送上一纸和离书。可你今日之事,若是传了出去,叫楚子韧知道。”
  “楚家远在翼州,如何会知京城之事。”
  一旁的卫夫人急急地插话,卫氏之父气极地道:“楚家在翼州,钟家还在京城呢。”
  女儿蠢,妻子也蠢,卫翁气得眉头跳跳,直指自家的夫人道:“原本与楚家结不成亲,也不会结仇,她自己行事不端,叫人捉了把柄,楚家若是记下此仇,你最好盼着楚子韧没有翻身之日,否则,我卫家恐有大祸。”
  “郎君说什么呢,翼州那等地方,如何有再起之势,楚子韧尚未出孝却已经被皇上下旨赐为渤海郡守,许是这一辈子,都没有回京的机会了。若非如此,我们又怎么会把四娘留下,一辈子见不着孩子,那跟没了有什么分别。”卫夫人赶紧表明态度,丝毫不觉得楚毅之有什么可能翻身。
  卫翁见妻女神情寡淡,摆明看死了楚毅之,虽然不可认,亦莫可奈何。
  “郎君,九郎君来了。”卫翁气极之时,侍从来报,来人正是卫翁的族弟,亦是他当日为楚毅之与卫四娘保的媒。
  “你们呐!”卫翁自知族弟此时上门没好事,却不得不见呐。
  来人卫九,当世大儒,于世家颇显名声,非卫翁可比,卫翁上前,卫九笑道:“六郎。”
  心虚的卫翁出露了一抹笑容,卫九也不客套,“这是我那学生叫我给你送来的。”
  竹简递上,卫翁接过一看,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卫九道:“当日是我做的媒,今日既是两家无情,便由我来终结,甚好,甚好!”
  卫翁面露羞愧,“九郎啊,我也是舍不得女儿远嫁。”
  “我知你为父之心,子韧亦知,故而将这和离书送来,从此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卫九轻轻说来,卫翁连连道:“那是自然,自然。”
  “虽说未出正月,烦请六郎随我走一趟,登记入册,这和离书才能作准。”卫九站了起来,请卫翁一同去,卫翁却有些迟疑了,“这就去?”
  卫九嗤笑一声,“四娘未和离却扮作未嫁女出门,不速速和离,是要叫卫家的姑娘因她而惹人笑话吗?”
  这番话说得卫翁没脸见人啊,连连告罪,“是我的不是,没有教好女儿,是我的不是!”
  卫九冷哼一声,“闲话少叙,走吧!”
  依卫四娘的过错,楚毅之纵要休了卫四娘亦无可厚非,楚毅之是看着他的面子上,这才给卫家留脸,若是知趣的就该立刻跟将和离书登记入册。
  卫九这般想,脚下生风,快步离去,卫翁一看连忙跟上。
  这份和离书啊,很是叫京兆尹诧异,“子韧不是还在孝期吗?”
  还在孝期就和离,什么情况?京兆尹平日跟楚毅之的关系不错,故有此一问。
  “既已无情,何不早作决断,男婚女嫁,各不相关,凭子韧的才貌,再娶个更好的娘子不难。”卫九一心偏向楚毅之,出口的话就更偏了。
  京兆尹是个聪明人,一看代办这和离书的不是钟郁大将军,倒是卫九这个媒人,便知此中定有内幕,应该还是卫家之过,楚毅之这和离书啊,何尝不是帮了卫家一个大忙。
  旁的话也不多问,立刻将和离的手续办好,正好卫九所言,依楚毅之的才能,想要再娶个合心意的妻子,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卫四娘要是再想嫁一个能及楚毅之的人,难喽!
  卫九拿好了盖上官府章印的和离书,与京兆尹抱拳道了一声谢,看都不看卫翁一眼离去。


第092章 垂钓老者

  等楚昭知道的时候,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楚毅之和卫四娘和离了。
  能让楚毅之这么快的做出决定,肯定是卫四娘做了什么事惹了楚毅之。
  眼看楚毅之跟钟氏都一副不想告诉她的模样,楚昭果断写信给齐氏,很快事情的经过楚昭都一清二楚了。
  元宵佳节花灯会是亦城的盛会,卫四娘竟然打扮成未出阁的娘子赏灯,被人撞见了,事情很快传开,钟郁立刻写了信给钟氏,钟氏看这之后才给的楚毅之,楚毅之也不管卫氏是有心还是无意,当下请卫九出面。卫九自知卫家有错,拿了楚毅之的和离书,火速让楚毅之跟卫四娘撇得一干二净。
  事情都解决了,再见卫四娘他们就没什么关系,楚昭却还是为楚毅之委屈,她哥多好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