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刘二郎却是最后回到铺子,入门时便朝对面的于家布庄看去一眼,接着冷笑出声,于家大兄被他设计落入了匪窝,如今整个于家都会被他的计谋弄去牢中,想跟他们刘家斗,当真是自不量力。
于家布庄里今日很热闹,书燕卖了不少布,她在柜台前算数,于江全在点数,许三娘和石梅却在八仙桌前做成衣,他们打算多做几件斗篷,到时穿身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客人。
而石泉却是去码头打探去了。
虽然眼下还不到关家船队过来的日子,但码头上的消息不能断,有些倒卖的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石泉提着烧饼到了码头,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准备卖起来,就看到不远处又在卖烧饼的那人,他穿着长衫,一副读书郎的模样,这会儿看到他,竟然定了定神,接着朝石泉大步流星的走来,石泉疑惑。
那人来到石泉面前,面上露出喜色来,上前说道:“这位大可贵姓?”
不是在码头卖烧饼,大家伙的叫来叫去,他还不知道他姓啥?也太刻意了些,于是石泉说道:“叫我石头就是。”
那人连忙说道:“原来是石头兄,我姓毛,叫毛俊生,也在码头卖烧饼呢。”
石泉已经看到了,不可置否。
但是毛俊生却是不甘心,接着说道:“石头兄,我上次看到你半夜在码头接船,你们做的是什么买卖?”
仅毛俊生这一句话,原本打着呵欠的石泉连忙收住,一脸惊色的看向他,接着拉着他来到一处避静处,石泉面色微冷,沉声问道:“你知道些什么?”
毛俊生连忙说道:“上一次我看着你们也卖不动烧饼,于是出于好奇,当日我也没有回家,然后我都看到了,为此事后回家还病了一场,养了好几日病,到昨个儿才开始来码关卖吃食。”
石泉可不关心他病不病的,重点的是那天夜里这家伙看到了?他居然没有发现,也太可怕了,此人到底是何目的?
石泉接着问道:“你想要什么?”
毛俊生一听,连忙说道:“我想跟着石头兄弟学做生意,石头兄弟可否带上我?”
石泉听后却是冷笑出声,这人是不是脑子坏了,他凭什么带他做生意,跟他非亲非故的。
“我若说不呢?”
石泉练了功夫,从小到大又干农活,身子结实,这会儿十五岁的少年郎,长得高大壮实,真要弄倒眼前这个文弱书生不成问题。
果然毛俊生发现了危险,连忙倒退了两步,一脸的戒备,于是说道:“那我就将你们的事传得人尽皆知。”
石泉一听倒吸了口气,居然还敢危胁他,真当他不发威是只病猫呢?
石泉一拳砸在旁边的石头上,只见那石头砸出一条裂痕,没把毛俊生吓死,这还是不是人干的事,一拳把石头砸开了,手却没有流血。
恐怕连着于书燕都不知道,跟着她爹学打虎,首先力气第一位,几拳下去不能砸死老虎,就等着自己变成虎食吧。
所以石泉旁的没学多少,但是这力气却是练了出来,再加上吃得好了,少年郎的力气正盛,这一点不算什么。
毛俊生吓得哆嗦出声,小声说道:“石头兄,千万别动怒,我只是……我只是没办法了,这烧饼没法卖,就见石头兄还能做别的生意赚钱,便想着跟石头兄取经,跟着哪怕能赚一点点也是好的,我本是庄户出身,也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
石泉一听对方也是庄户出身,心下一软,便问他住哪儿,得知对方还是秀才之家,只因父亲老迈,招收的学生少了,于是家中的银两也少了,于是他才出来做商户行商赚银子的。
或许他可以招募此人在码头帮着守,只是他们做的是倒卖的生意,不能让人知道的,此事他还得回去同书燕说说去。
于是石泉拒绝了他,叫他好好卖烧饼,以后他不跟他抢生意便是。
毛俊生见状,也不再纠缠,却是起了心思,你不让我知道难道我还不会看么?等他看出了门路,自己也跟着做便是。
毛俊生这么计划着,于是又回到了自己的牛车边,而石泉这一日便不怎么卖烧饼了,好多让对面的毛俊生多卖一点,这一日毛俊生倒是破天荒的将烧饼卖完了。
傍晚石泉回到柳树街,一进家门,就闻到满院子的吃食香味,今日莫不是吃牛肉不成?


第159章 生意好点子
石梅从厨房端着碗筷出来,看到大哥,便高兴的叫他入堂前吃饭。
这会儿秦楚和于江全坐在八仙桌前,翁婿两人正聊着天,石泉一进来,于江全便看到他,说过几日打算带他上山打虎去实地练练。
石泉原本藏着心事,想要将那毛俊生的事向于书燕说说的,这会儿听到师父的话,吓了一跳,想起上一次师父打虎时的模样,连忙摆手,“叔,不成,我还要帮着书燕去码头办事。”
于江全却是笑出声,“你这不是怕了吧?别怕,我家那小子十岁便跟着我上山打虎,当时也吓出尿来,后来比我还勇猛,打过一次便能壮胆了。”
然而石泉却不成,吓得腿都软了,并找着借口说因为于书燕的事没办成,正好进屋的于书燕听到,于是帮石泉开脱,主要是她也不想让父亲入山,眼下正值冬季,入山也辛苦。
终于有于书燕帮着证明,石泉松了口气,见师父不再留意他,他便悄悄地出了堂房,来到于书燕的身边,小声说道:“燕子,今日遇到一位童生在卖烧饼,人看着很老实,他想跟我们一起学做生意,你看——”
“不行,咱们做的是倒卖生意,一但被人发现商机,咱们便不能再做下去,何况咱们借 着关家的名头,那关九本来心中有愧没什么,也就顺势而为,可是此事一但传到关家当家人的耳中,不仅关九有事,便是咱们也麻烦了。”
于书燕一脸的严肃,说得石泉原本想要说下去的话只好噤了声,想来燕子说的对,他不能再节外生枝了。
于书燕接着说道:“除此之外,你这几日去码头记得帮我留意一下秋季送银炭的那位瘦管事,大石头,你还认识他的吧,就是那人了,一但看以他的船来了,立即过来通知我,对方一定带来了好炭,做生不如做熟,想来那人看到我必定会卖给我的。”
石泉一听,立即点,铺子是开起来了,倒卖的生意也不能少的,这倒卖的生意最是容易赚下银子。
第二日于家人接着去布庄守着铺子,这几日的生意不错,一家人对于做生意是充满了信心。
于书燕在铺里头整理着布料,最近好销的几款,多是她们三人身上穿着的,她娘这么一打扮,当真是好看极了,将她爹都给迷住了,难怪当年娘会被选上秀女,便是到了中年,她娘也如此的美貌,额头上的伤疤可以用鬓发遮掩起来,带上首饰,与这城里的贵夫人不逞多让。
于书燕将不好卖的几款布料翻出来,许是颜色不得人心,她站在柜台前细细思量,许三娘却走过来,说道:“这几款布料恐怕适合做肚兜。”
“啊?”
于书燕惊了一跳,“娘,你当真以为是这样?”
许三娘点头,翻开布料说道:“小石头的绣功不错,且按着我的要求做几块出来,呆会看这些夫人们的反应。”
于书燕立即点头,离着铺面开张没有几日了,她想做一个大促销,正好这几款布料或能派上用场。
于是三人在铺里忙了一日,做成了成品后,于书燕看到了那漂亮的肚兜后,不免惊叹,“娘,如果我们将这几款布料都绣好,指不定还能成衣。”
许三娘却是笑了,“留一点儿,这此夫人们看到这布料的好用处,她们自然还有别的想法,咱们不做成衣。”
于书燕的脸颊微微一红,她想起前一世在京城的时候便曾听过这闺阁里的女子为了留住丈夫会有不少手段,这衣饰上也有各种不同而借此引起丈夫的兴趣。
于书燕立即点头,于是她将那肚兜挂在了显眼处,这些夫人和小姐们一入铺门便能看到。肚兜还是最普通的,倒也能入眼,可是借此一事,于书燕又起了新意,她或许可以多进一些这样质地的布料,她倒是记得几款闺阁之物。
前一世请的从宫里退下来的嬷嬷,教了她不少东西,甚至连宫里娘娘穿的都会告诉她,或许她也可以做一些这样的成衣来呢。
于书燕很快在纸上画了起来,她先画的是诃子,只及胸口的内衣没有带子,露出漂亮的肩膀,男子伸手一拂便能将衣裳解开,接着她又画了一件合欢襟,露出整个后背,能看到腰部明显的女性线条。
待于书燕从画稿中抬起头来时,就见自家娘亲和石梅已经看呆了去。
“唉,教坏了小石头,她还不曾及笄,就要面对这些。”
于书燕看着红着脸想看又不敢看的石梅,接着却是笑了起来。
许三娘老脸一红,说道:“燕儿,这衣裳谁敢穿。”
“为何不敢,在自己丈夫面前,没有什么不敢的,又没有干伤天害理的事。”
于书燕说得理直气壮,而许三娘和石梅却是不敢再多看。
在傍晚时分,任主簿府上派下人过来,原来孙氏昨日陪知县夫人王氏去了马场,她为两人准备的骑马装派上了用场,王氏很喜欢,便是孙氏也觉得好极,同行的几位夫人都过来问她们两的骑马装是谁做的,如此心思巧妙,于是孙氏顺带的给于家布庄打了个广告,不少夫人听后,都说要来于家布庄买布料。
这一次孙氏派下人过来,还有一事便是给她和许氏一起送请帖的,听说这一次庾县有一个赏梅宴,看着天气,大概是要下大雪了,赏梅宴上必定能看到雪景,问于书燕可有好的斗篷款式,或者她可以利用这一次的赏梅宴将于家布庄再推销出去。
于书燕一听,心情大好,立即回了帖子,还打赏了任府的下人,那下人匆匆离去。
第二日,于书燕几人正在铺里头做那合欢襟与诃衣的样版,正好遇上几位贵夫人过来,这些人正好是这一次与孙氏去马场的几位夫人,她们道明来意,原来是孙氏推荐过来的,她们想做骑马装,过来选布料,改日再陪着知县夫人一同去马场。


第160章 有人闹事
于书燕亲自为她们选了几款好布,这些夫人们正看着布料,有眼光的发现挂着的肚兜,面颊一红,见铺里的于江全和石泉守外头揽客去了,便问起这肚兜的布料,正好于书燕做了合欢襟和诃衣的样版,便也一同拿了出来,这些夫人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里衣,脸颊越发的红了,却是抢着要买的。
转眼间先前不好卖的几款布料被于书燕以高价卖出,同时她们各自订走一套样版,私下里再多做几套去,这可是好东西,平素看着一脸端庄雍容的贵夫人们,眼下却没有半点形象可言,好在铺里没有男子,也不算失态。
这些夫人们买走了样版,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多出了一些银子给于书燕,以后恐怕这种东西会在贵圈里流行起来,当然这些夫人有愧于于书燕,以后说起这里衣来,必定会说到于家布庄了。
有舍才有得,于书燕只做布料生意,从没有想过自己创意的点子被别人得了去,她不想做成衣,她只要于家布庄的生意好起来,这点小创意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贵夫人一走,对面的刘家布庄里的人便看到了,这些夫人们原本一直光顾刘家布庄的,还有这条街上的其他布庄也是,这些东家看着她们满载而归,便有一种肉痛之感,这些客人都被新开的于家布庄给招揽了去,也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手段,这才开铺子便有了这手段来。
刘二郎站在铺门口,心情有些不好,看来他们的计划早点实施了,一但等对方的铺面生意越来越好了,他们恐怕就要斗不过了。
此时在于家布庄外的左右两间首饰铺子门开了,黎东家和周东家从铺里头出来,这几位贵夫人他们也是知道的,不是普通人,平素在刘家布庄逛完,必定来他们的铺面再买些首饰,今个儿却是个例外,她们笑得一脸开心,却并没有多做停留。
三人隔着街道对视了一眼,于是点了点头,于家不可留,旺兴街的生意不是这么好做的,若没有一点后台,就别想在此地立足。
傍晚时分,于书燕在柜台前算帐,今个儿他们赚下二百两银子,而且卖出去的皆是这不好卖的布料,果然她娘提的建议极好的,居然能将这些布货给销完,年前关家船队大概还会来一船吧。
于书燕这么想着,就盼着这一批货能尽量的卖完,如今手上能用的现银却并没有多少。
于书燕将帐本合上,接着又在纸上画了起来,要参加孙氏的赏梅宴,到时她们三位女眷一同前去,三人都穿上新衣,至于斗篷的样式,她有不少,于是她将款式画了出来,根据三人的身高与模样,各设计出一款出来。
京城里的贵女最是怕冷,北边厚厚的雪地里行走,不仅抱着暖炉入怀,还会穿上各式的斗篷,这些款式是一点一点修饰,越来越精致起来,尤其后来在京中流行了胡服的骑马装后,所有的衣裳都经过改良后,全部变得利索起来。
如若这样,她或许还可以为知县夫人与孙氏一同设计两款衣裳就在赏梅宴上穿,先前两人不是喜欢骑马装么?那她便再改良一下,想来他们会越发喜欢的。
于书燕一边思量着一边作画,自从跟着秦楚识字后,她跟着学作画,读书能令人眼界开阔,她这一世却是受用了。
于书燕将手中的画稿拿起吹干,仔细的看了一眼,接着才交给许三娘细看,许三娘一生勤检,没有见过多少衣裳款式,以前是能吃饱穿暖便好,现在日子过好了,对这些上等的好布料也见惯不惯了,不知不觉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看完后,对女儿想出来的衣裳很欣赏,只是她担心庾县的夫人们会接受不了,毕竟这些衣裳不是宽衣广袖,而是窄袖束腰裙装,穿上身自是好看的,很洒脱很方便,也着实体现了女子优美的线条,就是怕他们接受不了。
于书燕却叫母亲别担心,待衣裳做好,再给她们送去,她们若觉得不好,必定不会穿去那日的赏梅宴,至于她们三人自然要穿得不一样些,这样才能彰显她们的不同。
有了于书燕的画稿,许三娘和石梅便开始裁衣,当天她们三人挑选了好看的布料回了城东的柳树街院子,黄昏后,秦楚打马归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石泉今日没有去码头,心里一是记挂着,明个儿自是得去。
夜里于书燕夫妻躺在床上,她将孙氏邀她去赏梅宴一事说了,那日全是女眷出行,秦楚自是不方便前去。
秦楚得知赏梅宴就在城郊,便也安心的让两人去了,想到媳妇还是会一点儿功夫的,多亏得这些日子的教导,便是更加的放心了。
第二日清晨,许三娘送走女婿,于家人才吃过早饭,这会儿往旺兴街去,到了旺兴街头,时辰尚早,不少铺面还没有开门,这会儿于家布庄算是开门最早的了。
开了铺门,许三娘和石梅两人便守在铺里头做针线活,石泉却赶着牛车去了码头,先前于书燕交代石泉去寻银炭的商人,这几日都不曾寻到,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这银炭正是眼下行销之物,开了铺面也不能将这倒卖的生意给荒废了才是。
而于江全却守在铺外头,他对这个生意可上心了,生怕女儿第一次做生意做不好,这些日子已经看到铺里头生意不错,心中略安,却还是忍不住到门外去拉生意。
可是就在这个儿时候,大清早的从那街头怒气冲冲的来了两位庄户,他们朝于家布庄赶来,于江全得见,心中略惊,不知两人来意,但他却认出了其中一人,正好是刚开铺的那几日,女儿和小石头去街头送香囊去了,而守铺子正是他和妻子。
当时小石头送完香囊回来后便带来了一伙人,这两人中的一人正是那次来过铺里头的,买卖走了几匹好布料,只是这两人今个儿大清早的过来,瞧着模样不是过来买布的,反而像是过来寻麻烦的。


第161章 闹事的手段尽出
果见这两位庄户进了于家铺子,那领头的那位看着年纪若五十上下,穿的正是先前在他们铺里买走的布,只是此人的脸上脖子处都有红点,一看似乎生了疹子似的。
那老者开了口,一边说一边挠自己的胳膊,说道:“我儿为我贺寿,在你们于家布庄买卖了新的布料给我做的新衣,谁知才穿了几日,我身上便起了疹子来,你们看看,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皆是因为你们所至。”
“现在你们说说吧,该怎么处置此事?你们的布料有问题,大家伙的可曾知道?你可不能祸害了我们这些街坊,我们家怎么说也住在县城城郊,虽是庄户出身,可是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
那老者一口气说完,便在八仙桌前坐下,瞧着模样却是不走了,于家人第一次遇到这阵仗,吓了一跳,只有于书燕却是冷静的,她目光淡淡地朝那老者和那位一言不发的年轻人看去一眼,接着在石梅耳边小声道:“现在马上去请庾县出了名的大夫过来,不管费多少银子可以。”
石梅听到后便应下了,她乘着那边两人不注意,便出了铺门,往城南的医馆里去了,那里有位出了名的大夫,将他请来一看便宜见真伪。
而于家父母却在老者面前坐下,与对方好说歹说,他们于家卖的布绝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这个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问他们的布料拿回去是谁做的成衣,又问这中间可以转让手等等之类的话题。
那老者却是一脸的怒气,声音提高,说道:“莫不是你们还想推卸责任不成?我们秦家住在城郊,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绝不可能故意诬陷你们的。”
于家父母一听,越发的忧心,想不到开铺做生意这么难,他们家的布料绝不会有问题的,可是这人非要赖上来,他们该如何是好?
那老者接着说道:“你们于家布庄今日若不给我一个说法,我便不走了,我还要报官,岂能留你们在此祸害我们街坊百姓。”
就在那老者气势凌人的时候,于书燕从柜台上抬起头来,语气淡淡的说道:“你想如何?赔你银子怎么样?十两银子够不够?”
那老者一听,眼神看向向于书燕,接着冷笑,买布料也不只十两银子,就这么打发他,想都别想。
于书燕见状,于是接着说道:“一百两银子如何?”
老者还没有说话,而他旁边的青年男子却是动容,眼看着青年男子要开口,老者却是瞪了他一眼,接着怒看着于书燕,“这不是银子的问题,我秦家岂会没有银子,若是没有也不会买卖你们于家布庄的布料,我这一次来是为街坊们讨回公道的——”
“一千两银子如何?”
于书燕那语气就像在谈天气似的,老者却在此时呆住,旁边坐着的青年早已经激动的不行了,一脸渴望的看着老者,正想着父亲能应下,一千两银子啊,他们买布料也不过就是二十五两银子而已。
老者呆了呆,似是下定决心要应下时,于书燕却又道:“我出一千两银子不是赔偿你的布料钱,因为我知道你在说谎,你身上的疹子与我于家的布料无关,我是用这一千两银子买卖你一个消息 ,你只要告诉我是谁在背后指使,你能替我做证的话,这些银子便归你了。”
于江全夫妻在听到女儿说到一千两银子的时候早已经呆住,如今再次听到女儿这话后,两人脸色都不好了,莫非真的有人在背后指使,那么此人却是太坏了,竟然能做出这种丧天良的事来,他们于家老实本份,又没有得罪谁,这些人为何要害他们。
然而此时的老者与那年青人却是一脸的惊讶,看到他们两人的反应,于家父母也知道女儿说的对,这两人是受人指使过来的。
老者却在此时故意板着脸,说自己过来是为了讨回公道的,绝不可能为了一千两银子而昧了良心,说得如此坚决,想来这指使这两人的背后之人绝不是普通的人。
于书燕看着两人却是淡淡一笑,再看两人的眼神却是变了,以为她当真中只是一个庄户女,什么也不懂么,如此卑劣的手段,她一眼便看出来了。
只是不知道这背后之人到底是谁,竟然出此下策,只为了赶走他们于家布庄,谁又是最终得益者呢?
老者莫名的对于书燕有些忌讳起来,此女与那刘东家说的不同,便是气势上便不像一位农女的模样,反而像权贵家中人物一般,莫名令人恐惧。
于书燕接着说道:“既然你不愿意拿银子摆平此事,那咱们就报官讨好公道吧。”
老者身边的青年却是变了脸,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于书燕,人家让他们报官以此来威胁,可是他们还没有说要报官的事来,对方倒要先报官了,当真是奇怪,难怪他们开铺做生意的就不怕将自己的名声搞坏了么?生意之人最忌讳的便是这个了。
于书燕看向自家父亲,说道:“爹,你们帮我守着铺子,我这就报官去。”
于书燕从柜台后头起身,合上帐本,便要出门,那老却是慌了神,这怎么与他们计划中的不同了,可能不让此女走了,不然还怎么闹去,于是老者起身将于书燕拦住,那年青人立即出屋来到铺子外头大声喊道:“走过路过的街坊们,你们过来看看啊,这于家布庄卖的布害得我父亲全身起了疹子,一直不好,如今于家布庄还在卖这种布,你们买回去的布料指不定也会如此,到时谁为咱们讨回公道,现在于家布庄便不认了,他们欺弱怕强,就专门欺负我们庄户人家,大家伙的来评评理。”
随着年青人的一番话,街头的行人都忍不住朝这边看来,话说这于家布庄开铺没有多久,这几日的生意越来越行销,已经有了不少名气,怎么转让眼这于家布庄却出事儿了呢?


第162章 相互勾结
而此时隔壁首饰铺子的伙计也跟着出来了,那伙计见了连忙回铺里禀报东家,于是黎东家和周东家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伙人找了过来,他们穿插在人群里,开始东一言西一语的煽动起来。
眼看着这谣言便要成事实,于家三人不得不出门向街坊们解释,于江全一脸的实诚,苦口婆心的说他们布庄绝不可能卖这样的布料出来的,可是这些街坊不信,尤其那些故意挑事的,但凡于江全说的话,他们都会反驳两句,害得于江全有口难辩。
于书燕拉住父亲,摇了摇头,说道:“看来这些人是有备而来,爹,你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咱们的布料有没有问题,也不是靠造谣便能成事实的,这庾县难怪还没有了王法不成,且由他们说去,呆会请了大夫过来,便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就在父女两人说着话儿的时候,街道上来了一对母女,那少女扶着母亲一步一步艰辛的走来,看到于家布庄被这么多的人围着,于是大声喊道:“请大家伙的让让,快让让,我娘快不行了,这几日穿了于家布庄的布料做的衣裳,我娘全身得了疹子,咱们家原本就穷,都怪我那日一咬牙买了一匹好布,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今日非得找于家布庄的东家讨回公道不可。”
那少女说得情中意切,相较于先前那位青年男子所说的更加令人信服,原来还不只一家人如此,还有其他的人也中了招,如此说来,这于家布庄是真的问题了?
街坊们猜测不断,于是让开一条道来,由着母女两人艰难的走过来,那少女头上包着一块布巾,身上穿的是好棉布,瞧着虽是庄户,家中必定也有余银。
而那位年迈的母亲却正是穿着于家布庄做的新衣,此时有些站立不稳,脸上和脖子上红疹却很是显眼,而且瞧着还经化浓了,有街坊忍不住问道:“为何不去医馆先疹冶了,这样拖下去,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那少女一听到这话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道:“我岂会不知,前不久我大哥赌坊输了家底,我才没有办法将母亲送去医馆的,真是于家布庄,若不是他们昧了良心,我母亲也不会如此痛苦,不就是买匹布料,可是他们却如此黑心,一匹布料卖给我们是二十几两银子,说什么是从杭州来的,可是做成衣裳穿上身,却得了疹子,也不知这布料到里头到底加了什么,心也太坏了,不顾咱们客人的死活,这样的铺子就该早点关门,可别祸害了咱们街坊。”
这少女一边说一边哭,在场的街访都信了,商人逐利,遭人不耻,如今昧着良心赚下这些银子,遭街访们的反感,有人已经准备回家拿臭难蛋砸人去。
于书燕没想到对方还有后招,来了这么一对母女,老妪又如此模样,更是令人信服,这样一来,她若再不处理此事,恐怕于家布庄还没有开张就要关门了。
于是于书燕不待那少女再来煸情,抢先开口,说道:“各位街坊,我于家也是庄户出身,就住在玉兰村,大家伙的可以去问问,我于家绝不会做昧良心的生意,此时有蹊跷,还请各位街坊不要听信一面之词,到时自有知县大人断案,我们这就去县衙报官,我们于家开铺做生意,向来光明磊落,绝不会干出违背良心的事来。”
于书燕面色坦当,不任何慌张,而且语气诚恳,令不少街坊又有些疑惑起来,人家于家布庄不怕报官,这么坦荡,瞧着这事情还当真有蹊跷不成?
就在大家伙的开始要信了于书燕的话,打算一同陪着于东家去报官时,道上却匆匆来了两名捕快,这两人有不少街坊都是认得的,也住在城里,便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知道的。
很快那两位捕快来到于家布庄前,叫众位街坊让开一条道来,街坊们看到,都忍不住让开,这一下好了,有捕的快来了,就由他们带着这些人去见官吧,一切自有定夺,到时这些街坊也自然是要去旁听知县大人审案子的。
那两名捕快面色严肃的进来,朝先前的秦家父子还有后来的一对母女看去一眼,接着说道:“听人报官,说于家布庄的布料有问题,穿上于家的布料做的衣裳会起疹子,如今看到二位,但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如此于家布庄的人便跟我们去一趟衙门里吧。”
这位捕快说得很坚定,眼神朝于家人看来,没有半点留情的意思,反而让于书燕疑惑起来了,为何才出事,她都还来不及去报官,这两名捕快却这么及时的赶来了,莫非也是背后之人早已经谋划在内的手段不成?
于书燕这么想着,心中暗觉不妙,那背后之人到底是个什么人?能与衙门里的捕快勾结,想来也不是普通人了,可于书燕自认为来县城里开铺子,没有得罪什么人啊?她先前做倒卖的生意也是借着关家的名头,莫非是孙家家主不成?
这一次关家来的粮食大米她分销给了另五位商户,没有给孙蒲送去,莫非惹怒了他不成?可是孙蒲此人既然能查到她开了铺子,那自然也能查到她是秦楚的妻子,想来在这庾县,知道秦楚的人都会忌讳一些吧,毕竟秦楚可是盛大儒的关门弟子,又得齐知县的赏识。
于书燕才晃了一会儿神,那捕快便要粗鲁的上前抓人,倒是把于江全夫妻给吓住了,于江全挡在妻女身前,正要跟捕快讲整个过程,哪知那捕快一脸的不耐烦,伸手上前就要将于江全推开。
于江全毕竟是打猎的高手,长年练武,一时间那捕快竟然憾动不了他,倒是令这捕快惊疑不定起来。
“你们若是拒捕,呆会上了公堂,那便是罪加一等。”
那捕快的言词中毫不留情,此时众位围观的街坊们惊疑不定,看来这案子是要上公堂了,那对母女瞧着样子病得也不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