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买下了杏黄色的布,接着又有夫人开始挑选,这些少女却陪在自家母亲身边,看着布版上的布料,指了好几样,遭到母亲的反对后又开始挑选,商量来商量去的,一转眼在于书燕的铺里头坐了一个下午,也不显得劳累,却是满满当当的购下了不少布匹。
各家夫人身边的下人将布搬上马车,他们才欢欢喜喜的离开。
而一直招呼着石梅却是终于能坐下来喝一口茶了。
这一日的点心供应是多了些,但这些夫人和小姐却是买得舒服,不知不觉已经将这于家布庄记在心头,逛街是一项体力活,这些夫人小姐平素去布庄买了布再买些首饰,转眼还得去酒楼坐下休息一下才回去,眼下倒是不必了。
便是买首饰的时候,也是挑选回来,接着在他们于家布庄里坐着休息。
这一日开铺的生意如此热闹,引来周围几间铺子的注意, 隔壁在右两间首饰铺子都忍不住朝于家布庄看来,都不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客人又是怎么引来的?
而街对面的刘家布庄,此时里头东家站了门口,目光淡淡地看向对面的于家布庄,这位乃刘家二郎,掌管着刘家的全部生意。
先前刘家是在镇上卖杂货的,后来刘二郎娶了一位县城里商户女做媳妇,于是刘家的铺子就开到了县城里来了。
这刘二郎家中还有一个大哥,大哥有残疾,一直找不上媳妇,年初开春之时,他家大哥差一点娶上了媳妇,没想到最后还是搅黄了,为此刘家族人还为此坐了几日牢。
不过今日刘二郎却在自家布庄门前看到了于家的人,还当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对面开的于家布庄居然是当初他大哥看上的于家,他们刘家族人一同坐了几日牢也皆是拜于家人所赐,当真是好巧。
刘二郎站在门框处看了好半晌,他在城里开了大半年的布庄,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熟客,今个儿却是明晃晃的被对面布庄给抢了去,看来这桩仇他是不得不报了。
想起先前他向那匪头说起于英改一事,事后于英改便被带去山寨成了劫匪一事,他便笑不成声,心情大好,于家这个仇他要一点一点的还回去。
第154章 送香囊(二)
于家人劳累了一日,铺子关了门,一家人坐上牛车回了柳树街,回到家中,石梅和许氏便去了厨房,于书燕却在记帐本。
她今日下午卖了不少不赚钱的布料,接着她见人下菜,卖了几匹贵布,这么一算,除开那香囊的费用,他们今个儿赚了五十两银子。
这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不亏,她就高兴了,她坐在书房中,眼神忍不住看向自己的衣裳,她要不要母亲再做几套新衣给自己穿上,石梅绣活好,就让石梅绣上庾县没有的花样。
于书燕这么一想,她便想起前一世京城里流行的花样,她便将之在纸上画了出来,然后又有一些衣裙上改良的意见,画下后她拿着两张画稿出了书房直接往厨房去了。
厨房里许三娘正在切菜,就见女儿兴冲冲的进来,瞧着样子恐怕今个儿没有亏多少银子。
于书燕高兴的说道:“今日咱们家赚下了五十两银子,娘,我想好了,以后我、石梅还有娘,咱们三人的衣裳都按着我的要求做,咱们三人多做一些新衣出来,每日都穿不一样的,多几个款式后,还可以让这些夫人购买,今个儿我穿的杏黄色衣裳,他们便将杏黄色的布料全买走了,这颜然要是放在平素,必定是最难卖出来的,毕竟杏黄色的衣裳不及鹅黄的好看年轻好看,而上了年纪的夫人们也不爱这个颜然。”
于书燕说得对,许三娘只在铺里头呆了一日,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女人天生对于衣裳和胭脂是有天性的敏感。
于是一家人吃地晚饭后,于书燕三人便回了后院,在许三娘的正房里商讨。
八仙桌前拿了几匹好布,原本是许三娘挑选出来给自己做几套新衣的,眼下看来,他们要做新衣还得有一些款式上的变动才是。
于书燕见过的款式和花样着实太多,拥有前一世的记忆,忽然觉得以前不值得一提的消遣,如今倒是能派上用处。
于是她将各种花样和衣裳的款式画出来。
衣裳的款式是时有变动的,比如将宽袖设计成窄袖,如果是窄袖还能设计成利落的骑马装,接着还有将襟口的绣花设计宽一点,再不然便将腰带改变一下,各种细节上的变动,再加上于家母女的姿色,想来穿上身去会引来不少人的效仿。
于书燕的建议让石梅和许三娘眼前一亮,两人自是没有见过这些,但由于书燕说出来,她们便觉得这衣裳必定好看了,尤其是花样,是石梅见都不曾见过的,很是爱不释手。
于是三人在屋里忙到子夜时分才各自回房休息。
香囊明个儿还是要派送的,于书燕回房休息的时候就见秦楚坐在床边看书,瞧这模样便是在等着他们了。
于书燕看向秦楚,忍不住想笑,这家伙可是有话要对她说不成?今晚上她一直呆在母亲的屋中,都没理会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秦楚见她进来,放下书本,上前拉住媳妇的手,叫她坐在身边,方说道:“明个儿还要去送香囊?”
于书燕点头,秦楚却道:“可否带上幕离?”
“为何?”
秦楚面颊一红,叹了口气说道:“他们明个儿还要去看你。”
于书燕一听,笑了起来,“我反正都被他们看到过了,再说街头不少女子都不曾带幕离,不都一样的么?”
“你不一样,他们去看你,就是奔着你的美色去的,燕儿,你可知你有多美,庾县第一美人当之无愧。”
于书燕心中微讶,难怪在秦楚眼中她如此好看,难怪前一世秦楚上街买墨便看上了她,这么说来,秦楚也是奔着她的美色来的?
“你这么一说,那他们跟你也没有什么区别。”
“怎么会?”
秦楚有些着急。
于书燕便问他为何要娶自己。
秦楚脸颊一红,离中立即出现当初上街买墨时第一眼看到她的模样,穿着碎花衣裙,美的不可方物,当时他的确是被她的美色所惑,想来是个男人都会动心的,只是有的人动心便动了歪心,有的人就好比他却是要明媒正娶占为己有的。
于书燕见秦楚不说话,她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你到现在还说不是不成?”
秦楚自是不敢说,只道:“燕儿,正因为我当初是那样,所以我不想他们都看到你的真容,不然他们动了歪心思怎么办?”
于书燕一听噗嗤一笑,“再怎么动歪心思也不及你。”说完,她掀被上床,决定不理他了。
秦楚又不好强行来,毕竟他的确还是有些惧内的,生怕于书燕生气。
第二日秦楚早早的出了门,于书燕练功回来就只看到秦楚一个背影了,她也没在意,倒是坐在饭桌前时,许氏忍不住责备道:“燕儿,你夫君去读书了,你也不起来送送。”
于书燕却是不说话,才不要送他,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粘粘糊糊的作甚,她可不是上一世那个小不知事,全部心神都放在他身上的傻女人。
许三娘见自己劝不动女儿,也只好作罢,接着了一家人吃了饭,又往布庄去。
这一日,于书燕去城南发香囊,她带上了幕离,身上穿的是月牙白的褙子人,底下张天蓝下裙,袖口的刺绣皆是出自石梅之手,身姿苗条,但还是披了一件了薄薄的斗篷,天气越发的冷了。
于书燕发香囊,路上不少行人得了,正发有辆马车从此地经过,那马车上的得知这儿免费发香囊,便叫长工下去拿上两个,而马车内坐着的正是秦家婆媳。
俞氏今日来城里办事,便顺势去县学里见见儿子,而大媳妇毛氏她是一直带在身边的。
这会儿知道街头有人免费送香囊,立即领来两个,拿在手心闻了闻,香味怡人,两人皆是爱不释手。
俞氏叹道:“这些商户,倒是有心,这么漂亮的香囊免费送,那得费多少银子去,怎么生意这么做的。”
毛氏却觉得万分庆幸,今个儿跟着婆母出门,得到了一个免费的香囊,平素她可是舍不得买的啊。
第155章 县学里的秀才们
这香囊瞧着布料便极好的,便是平素她上街也不敢看上一眼,要是去买的话,少说也得上百文了。
再闻闻手中的香囊,这味道清香,虽然不是珍贵的名花,却是带在身上会有淡不淡地香气。
毛氏却说道:“娘,刚才咱们要多要一些就好了,家中还有二弟妹和三弟妹呢,要是给她们也带一个回去,一定高兴坏了。”
俞氏一听,心思微动,只是看着那送香囊的商家手中并没有剩下多少,这会儿怕是已经送完了吧,可惜了,先前倒是可以多要上几个的,不是老四媳妇也可以给一个。
俞氏这么一想,她便想起将手中的香囊给老四媳妇,虽然这个媳妇已经离了心,要离开他们秦家,但怎么说上一次也帮了秦家的大忙。
婆媳两人各怀心思的到了县学门口,像往常一样,俞氏向那门防报出名姓,便有人进去禀报。
俞氏手中拿着香囊,呆会便将这个香囊给儿子去,转头叫他交给老四媳妇。
很快秦楚出来县学,看到母亲,他面上一喜,便引着两人去了酒楼。
在酒楼的包间里坐下,俞氏便觉得这一处得费多少银子去,怎么一来就上了酒楼了。
秦楚也是怕俞氏来城里辛苦,想带着母亲来吃好吃的,他现在不仅抄书,还指点不少人的学识,手里银子不少,他都在努力积攒银子,等着将来赶考用,到时也不用家里人出银子给他。
点了几道菜,都是好菜,俞氏还是挺开心的,四儿对她孝顺,今个儿来城里办事,所以才来县学一趟。
俞氏将手中的香囊塞到四儿手中,说道:“上一次我来城时住了些时日,老四媳妇人还挺能干,我很欢喜,这香囊我瞧着不错,便送给老四媳妇吧。”
俞氏话音刚落,毛氏便呆呆地看着婆母,想不到婆母如今看重四弟妹,明明自己很喜欢这个香囊,却这么的交给了四弟妹,几个媳妇中间,婆母恐怕只对四弟妹最好吧?
毛氏这么一想,心情有些奇妙,她倒是不知,原来婆母对四弟妹是这样的,先前还以为婆母很讨厌四弟妹,瞧着样子都要将她休了似的,可是这一刻她却有些摸不准了。
四弟妹平素对婆母也并不恭敬,甚至也甚少在婆母身边服侍,她又是如何得到婆母的欢心的?
秦楚看着母亲,一时间心情大好,这一世不知不觉婆媳关系却变得这么好了,上一世可是水火不容,每次他从县学里回来,燕儿都会在他耳边说上几句,而母亲也会说燕儿的散漫。
到了这一世,两人都不曾在他耳边说过对方的坏话,不,母亲有时说起过,却也只是阻止燕儿跟他来县城而已,至于燕儿却是半句话都不曾说过。
如今他看着母亲明明喜欢这香囊而将这东西送给儿媳妇,倒是两世第一次。
秦楚自是不好告诉家里人这正是自家媳妇派送出来的东西,甚至连自家媳妇做的生意在没有成器之前,他都不方便说,万一做不成,若是被家里人知道指不定被责备,他便打算等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后再说。
秦楚便顺势收下了,接着几人吃了顿午饭。
待秦楚送走母亲和大嫂,再绕去城南看发香囊的媳妇,却看到不少同窗都来了这儿,只是他家媳妇却不见了。
有人看到秦楚,连忙说道:“秦兄,今日倒是不曾见到你家夫人。”
“你们没有见到?”
大多人都点头,许是昨日那些人将秦楚媳妇长得美貌的事传开,接下来整个县学里的秀才都跑这边来看了,不过却扑了个空,然而秦楚却忍不住笑了起来,活该你们扑空。
秦楚骑着马高兴的往城东去了。
旺兴街头,于书燕从马车上下来,取下幕离,便进了布庄。
布庄里上半日的生意也不错,许是昨日派的香囊有了成效,来了几波客人,虽然买的不多,却也是有了人气。
一家人坐一起吃了饭,接着于书燕开始整理布版的柜台,许三娘和石梅却开始做衣裳。
下午于书燕在铺里头,到时下午看能否引来贵夫人亲临。
而秦楚却在这个时候回到铺里头,看到自家媳妇穿着得体得端庄,一张秀气的脸上却是灵动的漆黑眸子,秦楚便觉得万分庆幸,媳妇儿这一世还是在他身边的。
于江全看到女婿归来,问他可否吃了午饭,见他吃过了才没有说去食铺买吃的。
秦楚在铺里头坐了一个晌午,目不转眼看着媳妇忙碌,许三娘得见,忍不住好笑,成婚也有一年了,这女婿却是越来越宠着她家女儿,如此甚好。
下午秦楚还得去县学里头,他有些不舍,却还是被于江全催着去了。
一家人守着铺子的时候,下午来了几人,她们身上穿着便看得出来是哪位富户家的正夫人。
这几人是昨个儿的手帕交推荐来的,今个儿看到于书燕身上月牙白的布料,于是又点着要买这布料,然后又选了几样,满载而归,之后到傍晚都不见有人再进铺门。
对面的布庄倒是来来去去的有不少人光临,他们做了久了,有些老熟客,也怪不得人家生意好,于书燕站在门口朝对面看去,直到里头穿着长衫的东家现了身影,于书燕愣住。
这人不正是刘二郎么?当初她还扮成媒婆骗过此人,正好此时对面之人也看到了她,两人四目相对,对方也认出她来,忍不住伸手指着她,半晌放下,必定是认出她先前假扮媒婆一事来。
还真是巧,与刘家布庄打对门,想起自己刚重生归来时,当时差一点被刘家人骗去嫁给了残疾的刘大郎,于书燕思及此就特别的生气,若不是有秦楚,她爹和大哥还被关在牢中。
既然是刘家的布庄,那也可不能放过他们,不仅为了自己的生意,为了这个仇她也不能手软才是。
于书燕转身入铺子。
而俞氏与毛氏当日回到家中,毛氏手中忽然多出的香囊却是令吕氏和史氏羡慕不已,为何每次婆母出门只带大嫂前去,大嫂虽然是书香之后,可是这样偏着心却是让史氏很不舒服。
第156章 史家想开铺子
想起以前在娘家时做姑娘的时候,史氏要穿什么要的衣裳没有,布料都挑好的,香囊那更是想要多少都有。
可是嫁到秦家后,她只能穿着粗布衣裳,还得干不少农活,每每想到这儿,史氏便想回娘家,更想将秦乐一同带回娘家做生意去,做商户有什么不好的,吃得好住得好,徒有一个名声能当饭吃啊?
史氏待丈夫歇晌的时候,她便勤快的倒来热水给丈夫洗脚,接着又说起大嫂带回来的香囊,说起镇上和县城的热闹,秦乐一听,倒也心动。
“夫君,改日咱们两一起去一趟镇上如何?如今是冬季,农活很少,你一日不下地也是可以的。”
秦乐被媳妇一说,倒是动心了,想了想便说道:“明个儿家中还有长工在,我明个儿陪你去镇上逛逛。”
史氏一听,高兴坏了,连忙补充道:“到时在我娘家吃了午饭再回来,夫君,咱们也好久没有回家一趟了。”
秦乐想想,于是从怀里拿出自己存了许久的私房钱交到媳妇手中,“别跟娘说,到时你给娘家买些吃食一同带去。”
一看才五百文,史氏心想着他们史家什么没有,五百文能做什么事儿,但是还是很开心的接下了,只要将丈夫拐回娘家,再让爹娘好好劝劝,万一丈夫同意在镇上做生意了呢?
于是第二日秦乐背着俞氏带着媳妇去镇上了。
镇上的史家布庄和粮庄,生意不断,史秋英的父亲史荣,此人年纪若五十上下,却是娶了两房,正房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叫史志中,继承他的家业,正管着铺里头的生意,还没有成亲。
而妇儿史秋英却是已经嫁入秦家,也正因为这样,史家的门第高了些,史老爷有些看不上普通的商户女做自家的儿媳妇,于是儿子的婚事不知不觉耽搁了。
史老爷纳的二房妾室,跟他多年,生下庶子一位,上一次征兵役时,庶子被征走,这位姨娘便精神不振,一病不起,眼下人瘦得不成模样,大夫了花氏想着庶子被征走一事,于是同意让这位刘姨娘入门,住到正房来,她亲自照看一下,也是为了稳住史老爷的心。
今日女儿女婿回娘家,带来不少吃食,史老爷特意早早的从铺里回来,看到秦家女婿上门,心情就大好,还生怕邻居不知道,便在门口放了炮竹,让不少人都知道了。
整个史家个个都高兴坏了,只有这个刘姨娘却是目光淡淡地看着他们笑,眼神着实隔应人,于是花氏便叫刘氏回后院去,没事就别出来,早早将自己的身子养好才是正经事儿。
刘姨娘一走,花氏便拉着女儿说道:“我瞧着这个刘姨娘怕是活不了几日了,那庶子被征丁后,她便精神不正常,定南将军去岭南平反,有去无归,必定是死在了路上,所以说女儿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些事能忍则忍着,只要占着正房的位置,总归有一日会风水轮流转的。”
史秋英岂会不记得小时候这个刘姨娘有多受宠,那会儿史家的下人只认得刘姨娘却不记得史家的正妻,个个都是看刘姨娘的脸色行事,耐何她只生了一个儿子,结果老来还被征了兵役,当年的风光转瞬没有了,人老色衰,谁还会怜悯于她。
“我呀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也有这么一个好女儿,很知足了,英儿啊,你要争气,赶紧为秦家生下一儿半女的,也能坐稳这正妻的位置来。”
史秋英一听,点了头,“娘,我知道的,我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家务繁重,娘,能不能跟爹帮我劝劝秦乐,让他陪着我来镇上住着做生意,这样我也不必看婆母的脸色。”
花氏一听,伸手指向女儿的额头,叹道:“那可是你丈夫的母亲,你万不可在秦乐面前说这样的话,咱们是商户,秦家人怕是看不起,你四弟还要考状元,此事怕是行不通,你且忍一忍吧。”
“不啦,娘,能不能帮我说说呗,真的很辛苦。”
花氏见不得女儿辛苦,只好应下,帮她去说说。
秦乐在史家吃了午饭,想着家里还有事,他们还是早回去吧,不然就被母亲知道了,到时就难以解释了。
只有逢年过节各位秦家的女婿才准回岳家去,平素没有什么必要的情况下是不去岳家的,毕竟秦家的田地多,这些儿子也得下地干活,岂能窜门子发懒去了。
秦乐要走时,史老爷将他叫进书房,便说起由史家开铺子支援他们小夫妻留在镇上的事,秦乐一听,心情便不好了,先前媳妇说了几次,都被他严声制止了,此时史家再次提出来,秦乐心中越发的不满,只好委婉的说道:“爹,此事不是我不答应,而是家中情况不准许,我家田地多,家中几兄弟都会下地干活,我若是搬来镇上做生意,其他几兄弟必定会生了想法,何况父母尚在,自是不分家的。”
三房自然不能分家了,他们史家还得巴接着秦家四房,借着秦秀才的名声呢,将来他若是中了状元,史家也水涨船高。
被秦乐这么一说,史老爷也不好再劝了,于是同意他们先住村里头,至于女儿,虽然心疼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承狗,也只能这样。
从史家出来,史秋英便不高兴了,原本以为将丈夫拐加家中,父母再劝劝,再让秦乐看到史家的富有,以为他会动心,没想到秦乐如此坚定,为了秦家的名声,绝不去行商,却是令史秋英一脸的恼火。
夫妻两人开心的去,却是一脸恼意的回来,秦乐发现这一趟去的目的并不单纯,自然是气不过,决定以后都听母亲的,只有逢年过节再去岳家一趟便是。
牛车停在秦家院门外,史氏从牛车上下来,也不看丈夫一眼,便转身入了院门进西屋里躺着去了。
毛氏正好从厨房里出来看到三房的模样,她似乎猜到了一些什么,史家是商户,有钱,必定生出一些心思来,好在婆母在这一点上是公平的,一切都以秦家的名声为前提,家中子女自是不能行商人低贱之事。
第157章 好看的衣裳
此时的县城里头,于书燕对自家的生意很是挂心,眼看着要到腊八节了,她要秦楚帮忙写的招牌也写好了,她将招牌挂上却是将红布遮了起来,等到开张那日再揭开。
于是她开始盘算着腊八那日是不是可以让邀请主簿夫人来一趟呢?
想来知县夫人比较高傲,自是不会来的,那县丞夫人也结交的不深,指不定也不会来,与其这样那就只请主簿夫人孙氏吧。
于书燕在铺子里头选了一匹素锦坐上马车去了任主簿府上,说起来上一次任主簿帮了她不少忙,她也无以为报的。
孙氏一听到是于书燕上门求见,立即叫她进来,两人在花厅见面。
于书燕将素锦送上,便说了说上次一事,感激的看着孙氏,孙氏却是摆手,“我又没有帮你什么,不过是给你行了一个方便而已。”
“只是不知你这么快就做上生意了,还在旺兴街头开了铺子,那边的铺子不好租吧,那儿人气旺,生气大多不错。”
孙氏这么说着,拿着素锦一看,双眸一亮,问道:“你这面料从何而来?”
“从苏杭两地进来的,若是夫人喜欢,下次再送几匹好布过来。”
“不,我去你铺里瞧瞧,有好布我便买些回来,你铺里有多少这样的好布?”
镇铺之宝还是有的,就是数量有限,于书燕也不世藏着了,便说道:“还有数十匹,皆是上等好布,其中雨花锦有四匹,素罗三匹,云雾绡三匹,还有其他的布料有不少。”
孙氏一听,便说道:“你所说的这些布料我都要了,这些整个庾县都没有吧,你这货源进得好,以后你铺里来了好货,记得通知我一声。”
孙氏家中产业里也有做布料的生意,若不是为了照顾她的生意,还当真没有必要将这些布料都买下了。
至于整人庾县,想来是少有的,这些布料以前大多在京城流行,也是她要求的,但的确很贵,随便一匹都得上百两银子。
于书燕将自家铺面的开张时间说了,孙氏答应了她一定会前去恭贺,到时看看她这些布料。
于是于书燕留在了任府吃午饭,吃完饭后,又陪着孙氏去喂鱼,孙氏忽然说道:“知县大人最近纳了一房妾室,听说这位妾室是知县大人的表妹。”
所以说还是将那白莲花表妹给纳了,想来知县夫人王氏会有些难受吧,先前还想着将表妹介绍给她家秦楚。
孙氏叹了口气说道:“知县夫人最近时常召我前去,瞧着心情不是很好,我最近陪着知县夫人,却也有些力不从心,这天气一天一天的冷下去,就算是置办宴度,夫人也不是很开心,书燕可有点子能逗知县夫人开心一些?”
于书燕想也没想的说道:“我听说京城贵女都擅马术,何不带夫人去马场赛上几场,或许心情就好了。”
“啊?京城贵女都如此么?”
孙氏倒是不知,她又没去过京城,哪知会是这样的。
于书燕却是点头,“这样吧,我今日回去便给知县夫人做上一套骑马装,保证她见了会高兴,然后明个儿夫人再带知县夫人去马场便是。”
孙氏一听,来了兴致,“那书燕给我也做一套骑马装,哦,还有你,你明个儿一同前去如何?”
一个晚上做三套么?那她娘和石梅要辛苦了,重点的是于书燕的马术不行,她骑马应该可以,可是也不曾走远过,但马术自是不行了。
于是于书燕将自己的难处说了,孙氏一听,只好答应了她,“你的马术不成,我的马术也不成,女子谁会去学马术,多是琴棋书画,守在闺房之中。”
可是京城里的贵女却并不是这样的,她们生在北边,向来飙悍,甚至以马术而自豪,每年皇室中会举行几次这样的活动,马术得冠的,还能得到皇上的夸赞与奖银。
于书燕从任府回来,很快在纸上画下两套骑马装束,石梅和许三娘一拿 到画稿一看,只觉得这两套衣裳前所未见,但看得出来,穿在身上必定英姿飒爽,帼国不让须眉之感。
一个晚上要弄出两套来,还不是平素知晓的,虽然得了两人的尺码,但可想而知,今个儿夜里石梅和许三娘别想睡觉了。
于书燕有些过意不去,先前只想着做一套,便这么定了时间,没想孙氏也动了心思,她只一同应下了。
第二日骑马装做好,于书燕坐上马车后亲自去了任府,那会儿孙氏正准备出门去知县府上接王氏。
当于书燕拿出那套绛紫色的骑马装给孙氏换上时,孙氏立即来了精神,手中拿着长鞭,穿上了皮靴,头个挽了一个利落的发髻,整个人出来都变了模样,连着孙氏身边的下人都忍不住夸赞道:“夫人英气逼人,帼国不让须眉。”
孙氏听了后,心情大好,在镜前转了一圈,问于书燕如何,于书燕点头,还有一套石榴红配上绡纱的骑马装,便叫孙氏给王氏送去的。
孙氏开心的去了,于书燕却直接去了城东的铺里头。
这一日的生意差不多,派发了三日的香囊,于书燕便也不再弄了,这几日铺里的生意慢慢地有了人气,她也很欣慰。
门口优惠的布款多了三款,里头有两款专门拿来做斗篷的,很受人亲睐,她优惠的这几款布都是按成本价卖的,没有赚什么银子,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而且优惠到开张那日,于是这些街头的行人被吸引进铺面,却是将对面的的布庄生意给轻意的抢了去。
刘二郎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再借着岳家在县城里的势力,于是联合于家布庄左右两间铺面的东家去酒楼吃饭商量对策。
到了酒楼的包间里,刘二郎便说明自己的来意,那两位东家却是一脸担忧的说道:“此人能租下这铺面,恐怕有后台。”
刘二郎一听却是笑了,“我看着他们不过是走了一点儿运道,于家我最是了解了,他们就是庄户出身,初在县城,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台。”
第158章 毛俊生想做生意
那两位东家一听,心思为之一动,着实,这铺里头也少看到年轻的东家出没,莫不是就是于氏一家人在这儿经营中,当真是碰巧了才租下的这好铺子不成?
若是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将对方弄走,然后再将铺子租下来,谁不想扩大自己的生意,先前这间铺子卖的是首饰,正是这左右两边东家都恨着的对象,这两人之间也有较量的,这铺子落谁手中,谁就赢了。
刘二郎很快看出两人的想法,连忙出来劝道:“咱们三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前来的,我看这么着吧,只要你们帮我赶走这于家布庄,这铺子你们两人共同租下,一分为二,为各自铺面扩大一些,你们看如何?”
这两位东家一听,觉得还算满意,于是答应下来,于是刘二郎在两人耳边低语了两声,两人听了,面上露出喜色来,若是这么办,真的能将于家布庄赶走,那简直是太好了。
商量好后,三人从酒楼出来,到了酒楼门口便立即分开,那左边首饰铺子的黎东家最先上了马车,生怕被人看到,坐上马车后便直接回黎府去了。
而右边首饰铺子的周东家却是若无其事的从酒楼直接回到铺里,看到隔壁的于家布庄生意红火,心里却是暗笑,等着吧,再过不了几日,你们也没有什么得意的,待他们拿到了这间铺子,便与黎家给分了,初来乍道,做生意可不是这么好做的,不就是个庄户出身,也不知从哪儿弄到一笔本钱,就想学着他们开铺做生意,当真是痴心妄想。
而刘二郎却是最后回到铺子,入门时便朝对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