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雀仙桥-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现在的世家手脚没一个完全干净的,像卢家,就一直在和北凉做马匹生意。可若是显露在了明面上,朝廷还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夏侯虞觉得杜慧想得太复杂了。
  她道:“若是萧淙做出这样的事来,大人公发现之后,可以直接开祠堂,把他沉塘,根本不用私下里做什么事。阿家可是八抬大轿,从正门嫁到萧家来的,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的嫁娶。”
  也就是说,萧家的长辈是知道吴氏身份的。
  而萧家的长辈既然同意吴氏嫁进来,肯定就想到过这么做的后果。
  “对啊!”杜慧清醒过来,赧然道,“我,我这也是被自己给绕进去了。”
  夏侯虞却想到了另一桩事。
  她沉吟道:“萧家烧白瓷的手艺,据说是阿家带进萧家的,你说,会不会与这个有关?”
  杜慧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道:“若是这样,萧家也可以开祠堂啊!”
  “所以得查查这烧白瓷的手艺是长房独专,还是萧家人都有份。”夏侯虞道,“还有一种可能——大人公失手杀死了萧淙。”
  那和尚所说,当时他只看到了两个人。
  他捡了东西之后,居然没有人来找他。
  若那两个人是萧炎和萧淙,可见萧炎是单独去找的萧淙,事后甚至来不及清理现场。
  他们之间只可能是私怨。
  萧炎,很有可能是被迫自杀。
  能逼迫他的,只有可能是宗族。
  夏侯虞的脑子乱糟糟的。
  吴氏请她过去喝茶,她都委婉拒绝了。
  到了下午,杜慧那边有了消息。
  萧家烧白瓷的手艺,大家都知道是吴氏带入萧家的。这门手艺虽然由长房独占,却一直掌握在萧炎的手中。萧炎做事比较大气,每年都会拿出三成的收益到公中,救济萧家那些生活困顿或是像十三叔那样有志学术的人家。
  萧家的人对此颇为赞誉,并没有谁不满。
  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利益之争。
  杜慧还没有走,尹平那里又有新消息传过来。
  他拿了一件那和尚还没有来得及当掉的物件,改装易容找到了萧淙的一位故友,那位故友证实,这是萧淙的物件。
  也就是说,那和尚看到的人就是萧炎和萧淙。


第九十三章 犹豫
  夏侯虞听了只觉得头痛。
  杀人的是萧炎,那这件事到底要不要继续查下去呢?
  若是查出来的真相对长房不利,对萧桓不利,她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又给萧桓挖了个坑呢?
  可若就这样放弃……事情已经查到了这个时候,还差一步就能捅破那层窗户纸了,她就能知道真相了,让她放弃,她又有些不甘心。
  夏侯虞再次有了一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
  她揉了揉鬓角,决定把这件事先暂时放一放。
  不管怎么说,萧桓对她也算是有救命之恩。
  她虽不能帮他什么,至少可以不给他惹麻烦。
  夏侯虞苦笑,对杜慧和尹平道:“这件事先放一放好了!”
  杜慧和尹平愕然。
  夏侯虞解释道:“既然杀人的是大人公,杀了就杀了吧!就算事情水落石出又能怎样?逝者已逝。”
  这就是要包庇到底的意思了!
  杜慧和尹平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齐齐伏身称“是”。
  夏侯虞满意地点了点头,叮嘱尹平:“把那个和尚处理干净了,不要再留下什么线索了。”
  尹平恭身应诺,退了下去。
  杜慧已从这件事里跳出来,笑着道:“长公主下午依旧在屋里歇息吗?听说后面花园里的桂花树开了花,打开窗户就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桂花香了。您要去看看吗?”
  夏侯虞虽然不喜欢桂花香露,却喜欢用桂花插瓶。
  黄色的花蕊,馥郁的香味,都带着浓烈的色彩,为她沉闷的生活平添几分色彩。
  夏侯虞想想也没有太重要的事,道:“那就邀了阿家一起去吧!”
  反正吴氏也没有什么事。
  杜慧笑着应下,等到夏侯虞歇了午觉,吩咐阿良陪着她去了吴氏那里。
  吴氏正和计氏说话。
  计氏穿了件银红色齐胸襦衣,披了件杏黄色单纱半臂,头戴姜黄色牡丹开化,看上去非常的华丽。
  马上就是萧炎的祭日了,计氏虽然不必素衣缟裹,可也不必穿得这样的艳丽吧!
  夏侯虞心中微微有些不悦。
  等她们彼此见过了礼,吴氏告诉夏侯虞,计氏是来和她商量做冬衣的事:“马上就要立秋了,府里的仆妇每人每隔两年就发一件冬衣,今年又到了发冬衣的时候。前些日子我不在家,家里的琐事就由你二婶婶帮着代管着呢!”
  夏侯虞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笑着朝计氏点了点头。
  计氏也没有指望夏侯虞能说什么——夏侯虞贵为长公主,自己公主府里的事都由别人打理,更别说打理萧家的事了。
  她笑着起身告辞。
  吴氏吩咐阿余送了计氏出门。
  夏侯虞看见吴氏面前长案上还摊着帐册,就有些好奇地看了几眼。
  吴氏笑道:“你二婶婶说你二叔父这些日子身体不好,她也无力主持府中的中馈,就把这些帐目交给了我。”她说着,抚了抚额,“我正头痛着不知道如何是好呢?”说到这里,她好像惊觉自己失言了般,有些不好意思地朝夏侯虞笑了笑,道,“我在算术上实在不行,平时这些事都是你三婶婶帮忙的……”
  严氏?!
  夏侯虞讶然。
  吴氏忙道:“你三婶婶这人很好的,不仅精通算术,而且认真仔细,若不是让你三叔伤了心,她又怎么会改嫁之后连带着和萧家都不走动了。”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巧!
  她都决定不再管这件事了,有些事却偏偏往她身上撞。
  夏侯虞犹豫了片刻,还是忍不住道:“三婶,我是说严氏,和阿家的关系很好吗?”
  “嗯!”吴氏叹息道,“有段时间你大人公在外面行商,你二叔父跟着你大人公一起出了门,你三叔父在家里打理庶务,内院里的帐我一直以来都算得很吃力,你三叔父知道后,就让你三婶来帮我。要不是你三婶手把手的教我,我连这简单的帐目都看着十分的吃力。”
  夏侯虞道:“那,那为什么后来又不怎么来往了呢?”
  吴氏惊讶地望着她,道:“你怎么知道我们后来不来往了?”
  夏侯虞道:“我进府这么长时候,都没有看到三叔父的一儿一女,想必是那两个孩子不愿意见我,所以大家都也都不提这件事了。”
  吴氏笑着摇头,道:“长公主,您可真是观察入微。你三婶和我的关系很好,可你三叔父他……总喜欢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我们都不喜欢他这样,后来两家就慢慢来的少了,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听了他的话,和我们也不是很亲近。只有你三婶,每次串门都会带上两个孩子,我们倒没受什么影响。但你三叔父去世之后,你三婶又改了嫁,你三叔家的两个孩子或者是觉得丢了面子,家族里的聚会他们一次也不愿意参加。我们也不好勉强他们。”
  “这次我们回乡,我早早就写了信给二叔和你二婶,但两个孩子还是不愿意见我。我想算了,只能等到有机会了再见吧!”
  夏侯虞笑着应了,开口邀吴氏去赏花。
  吴氏满口答应,随即又为难地望着长案上的账册发愁。
  夏侯虞笑道:“那就让杜女史帮帮忙吧!这对这个很擅长!”
  吴氏顿时喜出望外,派了阿余亲自去请。
  杜慧一头雾水地过来,得知是要自己帮着整理账册的时候,懵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她很想说这是萧家的事,但看到吴氏已高高兴兴地挽了夏侯虞的手臂往花园去,她只好叹息。
  就当是帮自家长公主讨好婆婆了!
  杜慧认命地去让人拿了算盘。
  吴氏则和夏侯虞在花园的桂花树下闻着花香,喝着茶。
  “长公主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吴氏笑道,“我听人说北边过来的人,就是大夏天的,也是要吃羊肉才能吃得饱的。”
  “我的口味还是随着文宣皇后。”夏侯虞笑着和吴氏聊天。
  吴氏忙道:“我知道。你外祖父曾经做过扬州刺史。那你去过扬州吗?”
  “没有!”夏侯虞和吴氏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我还是第一次出京!”
  气氛正好着,却有小厮跑了进来,说是宫中有人送了信过来。
  “宫中吗?”夏侯虞诧异地道。
  小厮连连点头,神色有些紧张,道:“是宫中。说是奉了天子之命来给您送信的。”
  吴氏一听急了起来,“腾”地一声就站了起来,道:“那我们快去看看!”
  夏侯虞漠然应诺,和吴氏一起去了正院。


第九十四章 鸿雁
  来人是章含的小徒弟。
  他恭恭敬敬地给夏侯虞行过礼之后,就递上了书信,并道:“章大人说,长公主若是有什么话,可以让带个话。”
  夏侯虞点头。
  吴氏忙叫了人进来热情地招待着来人,夏侯虞则看起了书信。
  开头是例行的问候,之后就说起了选后之事。
  卢渊推荐了卢四娘子,谢丹阳则推荐了与谢家世代交好的陈郡柳家的女郎,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崔家推荐了崔七娘子。
  夏侯虞看到这里就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卢渊推荐卢四娘子虽然让她意外,可也想想也能理解,可崔家居然不是通过其他人,而是自家自荐,选的还是崔七娘子,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不过,不知道夏侯有义是怎么想的?继续了她阿弟的皇位,如今还要继续她阿弟的婚姻不成?
  若是她,大约会誓死反抗吧!
  夏侯虞正准备继续看下去,那边听到动静的吴氏已凑了过来,低声道:“可是有什么事?”
  关心的语气溢于言表。
  夏侯虞心中一暖,温声笑道:“就是觉得信上的内容有些好笑。”然后给了吴氏一个眼色,示意她等会再细说。
  吴氏微微颔首,过去陪了章含的小徒弟说话。
  信中夏侯有义问她,选谁为皇后好。
  若是夏侯有义真的有心,就算是迫于压力,也应该在卢四娘和柳氏其中选一个,把崔氏位列在上是什么意思?
  夏侯虞压根不想再去猜测夏侯有义的用意,也不想再管显阳宫的事。
  她回信给夏侯有义,说天子无家事,事关国家社稷,让他请教朝中大臣。
  可当她把回信递给章含的小徒弟时,小徒弟见她居然什么话也没有让他带给章含,这和他出发前章含叮嘱他的话完全不一样,那徒弟顿时慌了,顾不得吴氏在场,要求单独和夏侯虞说几句话。
  夏侯虞笑着拒绝了:“我知道章大人的好意,但立后之事我想天子肯定反复思量过,不管天子立谁,都是我的弟妇,我都替天子欢喜。”
  章含的小徒弟见夏侯虞真心无意多说,叹了口气,只好把章含让他说给夏侯虞听的话说了出来:“章大人的意思,卢大人如今势如中天,谢大人力所不及,正巧崔家有意和谢大人结盟,天子此意倒不是要立刻就立后,而是想试试卢大人的意思,怕长公主误会,所以特意来说一声。”
  毕竟以崔家为首的北地门阀一直在卢渊和天子之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而从前这些中立的门阀若是倒向天子,天子通常就可以挟持权臣,若是倒向权臣,天子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只是自夏侯虞的外祖父郑璨开始,这些中立的门阀就从未曾倒向天子而已。
  当初夏侯虞选了崔七娘子做夏侯有道的皇后,也有拉拢这些人的意思。
  至于夏侯有义是真的怕她误会还是在试探众人的态度,只能是拭目以待。
  这样的说词并不能打动夏侯虞半分。
  她打了赏,让杜慧将章含的小徒弟送出了门,和吴氏说起这件事来。
  吴氏气愤得不行,道:“虽说婚姻是结两姓之好,阿兄去世了阿弟继续联姻的也不是少数,可先帝这还没有上山,没有入土,崔家也翻脸翻的太快了吧?这样的人家我们以后不要和他们来往了!”
  夏侯虞看着吴氏半晌都没有说话。
  吴氏不是应该问崔家为什么突然转变了态度,不保持中立而是要掺合到立后的事里来吗?怎么一副要和崔家断绝关系的态度?
  还有,世家之间错综复杂,不是姻亲就是故旧,谁家有说断就断的?
  偏偏吴氏见她看着自己不说话,还不解地道:“怎么了?是不是很为难?”说着,她赧然地笑了笑,又道,“你大人公在的时候就喜欢这么说,人生苦短,不必太为难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我觉得你大人公说得很有道理……”
  夏侯虞觉得自己败下阵来。
  她只得笑道:“我在想刚才阿家说的话,一时有些出神。”
  吴氏闻言高兴地道:“想不通就别想了,等会你给阿桓写封信,让他帮你出个主意就行了。”
  她好像和萧桓还没有这样的交情!
  夏侯虞在心里嘀咕着,面上却一派欢喜地应着“好”。
  吴氏就拉着她去茶房,道:“我去年的这个时候听说你们要成亲,亲手做了桂花茶,此时正是拿出来喝的时候。你来尝尝,看合不合口味。若是喜欢,就让人送些去建康城,让亲家舅母也尝尝。”
  夏侯虞陪着吴氏在茶房里消磨了一下午,用过晚膳回去的时候带了好几罐桂花茶。
  杜慧在夏侯虞梳洗完了之后却来向她诉苦:“……那些帐目,乱得一塌糊涂。”
  夏侯虞并不奇怪,笑道:“是计氏从中做手脚了。”
  “那倒不是!”杜慧苦笑,“就是乱七、八糟的,要想看得清楚,非得重新做一遍不可。”
  计氏居然没有贪墨!
  夏侯虞很是意外,道:“你敢肯定那些帐目没问题,只是帐做得乱七、八糟?”
  杜慧很肯定地答“是”。
  这就有点意思了。
  从前萧氏的人很是夸耀计氏,说她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她若是连帐目都做不清楚,那谁在给她管帐呢?
  计氏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呢?
  夏侯虞道:“明天我去跟阿家说一声,让她把从前的帐目也拿出来给你看看,你看能不能重新把帐做一遍。我写封信给都督,看家里有没有人擅长此道的。”
  照着杜慧的意思,是夏侯虞可以把这件事管起来——她身边有好几个识字的侍女,可以选一人出来给她做学生。
  她就劝了劝夏侯虞:“……只是些数目的增减,大帐由管事们管着,很简单的。师傅领进了门,很快就能上手。”
  到底还是受了前世的影响,夏侯虞逍遥惯了,不太有耐心管这些事。
  若是从前,就是不关她的事她也要弄清楚,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
  “暂且先这样。”夏侯虞笑道,“看看阿家怎么说吧!”
  也是,现在还是吴氏当家,夏侯虞这么积极也不好。
  杜慧觉得自己揣测到了夏侯虞的心思,不再说什么。
  次日,夏侯虞向吴氏说了这件事。
  吴氏不仅没有觉得夏侯虞这是在冒犯她的管家权,置疑她管家的能力,反而大松了口气,欢天喜地道:“那可太好了!从前这些事都是你三婶婶在帮我,如今你三婶婶改了嫁,我也不好意思再请她帮忙。”


第九十五章 三婶
  三婶婶?
  严氏吗?
  夏侯虞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她道:“二婶知道您的帐目平时都是三婶帮着在管吗?”
  “知道啊!”吴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家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说起来这件事还是你大人公提议的。”
  所以严氏和吴氏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
  夏侯虞在心里猜测着。
  下午杜慧过来告诉她:“还好只是一年的帐目,不然我可不敢担保我能把内院的帐目整理好。”
  吴氏嫁进萧家二十几年了。
  二十几年的帐目,一个人整理,会把人弄疯的。
  夏侯虞笑道:“从前的帐目清晰明了吗?”
  “清晰明了!”杜慧赞道,“少有人能做得这样好。”她奇怪,“这样的人,夫人怎么不留着?”
  不管是谁家,有这样的人才,都会想办法留下来的。
  夏侯虞道:“管帐的是严氏。”
  杜慧目瞪口呆。
  夏侯虞的指头轻轻地描绘着案几上的水仙花图案,道:“帐目是从什么时候换了人?”
  杜慧道:“十八个月前。”
  也就是说,萧淙和萧炎死后,严氏依旧在帮着吴氏管家,而且还一如从前,账上丝毫没有差错。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夏侯虞低声道:“按理说,能做出这样严谨的帐目的人,平时应该很小心仔细才是。若萧淙真是大人公杀的,她难道一点都没有察觉?”
  杜慧也不相信。
  她睁大了眼睛道:“长公主,会不会,严氏就是那个知情人!”
  夏侯虞也是这么想的。
  她心里顿时像猫抓似的。
  这件事到底要不要继续查下去呢?
  如果萧家好不容易把事情都处理干净了,却因为她的介入弄得尽人皆知,她岂不是又给萧桓惹了麻烦了!
  夏侯虞在屋里来来回回地踱了半个时辰步子也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杜慧不敢打扰,带着阿良帮着吴氏整理帐目。
  到了晚上,尹平来见她,将那个白瓷佩饰放在了她的长案前,沉声道:“那边的事都处理干净了,只有这个,不知道如何是好?”
  实际上砸碎也就无人认识了,但这毕竟是萧炎的东西,就是要砸,也只能交由夏侯虞来处置。
  夏侯虞望着那洁白润泽,如同久在手中把玩有了一层包浆的白瓷佩饰,还真不忍心将它砸碎了。
  “那就收起来吧!”夏侯虞道。
  就当是她的另一个秘密好了。
  尹平磕头退下。
  夏侯虞将东西用个小小的香檀木匣子装着,压在了箱底。
  尽管如此,她还是纠结了好几天才再次决定放弃去查证这件事,可偏偏让她遇到了一件事,让她不想去查也只能去查。
  那天她去给吴氏问安,正巧阿余在和吴氏说事,听那口气,姜氏的父亲有些不好了,姜氏要回娘家看看,阿余的意思,他们这边是不是也派人过去看看。
  萧桓不在,自然是萧醒代表。
  吴氏想也没想地吩咐阿余,让她把这件事告诉萧醒就行了。
  谁知道阿余却在那里跪了好一会都没出门。
  吴氏恍然大悟般,忙道:“那我就和阿醒一起过去看看好了。”
  阿余这才退下去。
  夏侯虞不免有些奇怪,却也不会乱问,倒是吴氏,想了想,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实际上是你三婶约了我在外面见个面。”然后又解释道,“也不是要瞒着你,是你三婶如今毕竟是别人家的新妇了,你二婶又因为改嫁的事对你三婶有所罅隙,我也就能不说就不说了。”
  “不是说三婶不和我们家来往了吗?”夏侯虞愕然道。
  “怎么可能不来往?!”吴氏怅然道,少见的抱怨起来,“说来说去,都怪你二婶太多话了。我看她就是看不得严氏好。当初严氏要改嫁,他们明里是同意了,暗中却怂恿着两个孩子留在家里。以为这样严氏就会留下来。谁知道严氏下定了决心要走,拖了两、三年,严氏还是改嫁了。临走的时候想着郎君要支应门庭,就想把女郎带走的。也不知道计氏在两个孩子面前说了些什么,两个孩子不仅不理解母亲,还把严氏当仇人似的,连带着把我们也恨上了。”
  “严氏担心得不得了。几次派了人来看孩子,都被计氏想着法子拦在门外。”
  “这些事我们家里的人都压着不好意思让外人知道,就怕两个孩子说亲的时候被人拿出来当话题。”
  “我回来之后,严氏就派了人来见我,说想和我见一面。我一直忙这忙那的,到了这两天才得空。又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了。就和她约了到外面的一个庵堂里见见。”
  “我想,她多半是想打听孩子的事。”
  还有这样的事?!
  想到前世计氏在她面前的嘴脸,还有那一堆让杜慧忙了好几天的烂账,夏侯虞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蠢蠢欲动,她笑道:“我陪您一起去吧!我还没见过三婶呢!”
  吴氏只当她是无聊,犯了孩子气,笑道:“这有什么好瞧的?她已经不是你三婶了。”
  言下之意是别让严氏尴尬。
  但吴氏说是这么说,还是带了夏侯虞一起去。
  她们约见的地方是个离萧家不过隔着几条街的庵堂。叫梅影庵。小小的,不过两、三亩地,五六个尼姑。供着普贤菩萨。香火冷清。因庵堂有两株百年的梅树而闻名。
  据说梅影庵从前是旧吴顾家的家庙,顾家一位大归的女郎在此清修。后来顾家落魄了,这庵堂也渐渐开始对外供奉香火。
  吴氏显然常来梅影庵。
  住持亲自来迎了吴氏进去,知道夏侯虞的身份之后,给夏侯虞行了礼,就带着她们去给菩萨上了香,领着她们去了后院的厢房奉了茶点,就含笑退了下去。
  走的时候还很体贴地把门给带上了。
  吴氏想跟夏侯虞说些什么,又不知道如何说的样子。
  夏侯虞却知道。
  吴家和顾家从前世代为姻,顾家从前的旧庵堂,说不定一直接受吴氏的救济呢!
  她此时嫁到萧家不久,又是皇室中人,吴氏不知道怎么向她解释和梅影庵的关系,也情有可原。
  看着吴氏如此为难,夏侯虞索性体贴地道:“难怪阿家喜欢来这里,这里这样的清静,又布置得雅致大方,若是到了梅花绽放的季节,坐在梅树下喝上几杯茶,肯定非常的惬意。”
  “正是,正是!”吴氏如释重负,忙笑道,“等过些日子,我再带你过来喝茶。庵堂的几位师傅都擅长做花茶。梅影庵里除了梅花开得好,茉莉花也开得好。她们庵堂里的茉莉花茶尤其好,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
  夏侯虞已经可以想象,等会她离开梅影庵的时候,身边的侍女手中肯定会捧着茉莉花茶。


第九十六章 会面
  照夏侯虞的猜测,严氏应该三十四、五岁的年纪,可看到严氏的时候才发现,严氏看上居然有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了件茜红色细布襦裙,国字脸,大眼睛,高鼻梁,面色红润,皮肤白细,虽然相貌周正,却不是讨喜的长相。加之神色严肃,眼角和额头都有了明显的细纹,看着让人感觉她是那种从前受了很多的苦,近几年日子好过些了,才有了如今气色的人。
  阿余像是看出了夏侯虞的心思,趁着吴氏和严氏见礼的时候,低声对夏侯虞道:“陈太太原本就比我们家夫人大两岁,加上要费心的事太多,也就顾不上颜色上的事,可人却是一等一的好。”
  颇有些怕夏侯虞瞧不起严氏,为严氏说话的意思。
  严氏都改嫁了,还能继续和吴氏交好,连阿余这样的贴身服侍吴氏的人都为她说话,这个严氏,不简单啊!
  夏侯虞笑着点头,示意她知道了,然后等到吴氏为她引荐了严氏之后,两人见了礼。
  严氏看夏侯虞的目光不免有些困惑。
  吴氏忙解释道:“长公主是陪我过来的。”
  言下之意,就是不用避讳夏侯虞。
  严氏来见吴氏,原想就是想让吴氏帮她引荐夏侯虞,如今得偿所愿,不由在心里感叹自己的运气好,对夏侯虞的突然也就没有什么抵触,笑着向夏侯虞问了好,虚扶着吴氏,和夏侯虞一起去了厅堂。
  三人分宾主坐下,阿余亲自上了茶点,领着旁边服侍的侍女退了下去。
  吴氏喝了两口茶,关心地问严氏:“你这些日子可还好?”
  严氏严肃的脸上露出些许的笑意,真诚地道:“我们自幼一起长大,爱好相同,他的子女也很尊重我,我很好。阿嫂以后不必再为我担心了。”
  吴氏听了,很是欣慰,道:“所以说,不管怎么难,挺过去了,就是好日子了。”
  严氏笑着应是。
  看得出来,她对吴氏非常的尊重。
  这不免又让夏侯虞奇怪。
  吴氏看着不是什么精明人,而严氏显然比吴氏在人情世故上强多了,严氏和吴氏真心相交,看来两人之间肯定发生过什么让严氏特别感激吴氏的事。
  如果她之前的猜测是对的,那严氏又是怎么看待萧淙之死的呢?
  是不以为意呢?还是拍手称快?
  夏侯虞笑望着来严氏,听两人说着话。
  两人也从开始的相互问候到渐入话题。
  严氏道:“这次我来见阿嫂,除了想看看你现在过得如何之外,还想求您一件事。”
  估计严氏每次求吴氏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吴氏不仅没有奇怪,而且还主动道:“是为了阿斐和阿玫的事吗?”
  萧淙的长子萧斐,女儿叫萧玫。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岁。
  严氏闻言苦笑,道:“正是!”
  吴氏之前还和夏侯虞说,萧浠和计氏把严氏的两个孩子留在身边,谁也不允许管教,甚至两个孩子对吴氏也不怎么亲近,此时听严氏这么说,却半点也没犹豫,道:“你说,我回去就想办法!”
  严氏应该也知道两个孩子在萧家是怎么一个情况,她很是很恭敬地给吴氏行了个礼,这才道:“两个孩子再这么养下去,会养废的。我求阿嫂帮帮我跟阿桓说一声,把阿斐送去军营里历练,不成人,不回来。”
  “啊!”吴氏愕然,半晌也没有吭声。
  夏侯虞左看看,右瞅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她看来,这件事太好办了。
  萧桓手下有一支号称当今最精锐的部曲,萧斐是男孩子,又不是能继承家业的次房的长子,早年失怙,丢到那里去历练,既然锻炼他吃苦的性情,又能让他学些本事来,以军功入仕。
  唯一的不好就是萧斐还年纪太小。
  不过,萧桓也是这个年纪被萧炎丢给印林的。
  这样一想倒也不算过分。
  但严氏能主动提出来,也算是个有魄力的女子了。
  难怪她能帮着吴氏管理帐目,还能和吴氏交好了。
  夏侯虞就更想知道严氏是不是知道萧淙的死因了——按道理,若真是萧炎杀了萧淙,萧家肯定是想了办法把这件事捂住了,小一辈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老一辈的肯定有人知道,只是她作为联姻的公主,萧家根本不会信任她,也不会有任何人会告诉她答案罢了。
  而且吴氏的态度也让夏侯虞有点奇怪。
  吴氏既然之前表现出一副不管严氏让她帮萧斐做什么都会答应的样子,严氏不过提出了一个对她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她为什么反而没有立刻就答应呢?
  夏侯虞脑子一闪。
  难道是萧桓!
  是萧桓不待见萧淙的孩子,所以这件看上去很容易的事反而被得非常的困难?
  夏侯虞在心里琢磨着,就看见严氏朝她看了一眼,面露迟疑之色。
  看来她猜得是对的。
  萧桓不喜欢萧斐。
  可萧斐今年才十三岁,他做了什么事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