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雀仙桥-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舅父在荆州乐不思蜀,她就是有什么话带给她舅父,估计她舅父也听不进去。
“没有!”夏侯虞道,“还请都督路途小心,一帆风顺!”
“多谢!”萧桓说着,就问起了夏侯虞的起居,并道,“我留了个人给长公主使唤。长公主若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只管让他去跑腿就是了。”说完,就唤了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进来。
那男子中等身材,相貌也极其普通,穿了件玄色的粗布襦裤,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丢进人群里就找不到了。
夏侯虞却大吃一惊,朝那男子的手瞧去。
那手果然宽大如蒲扇,指节粗糙如老树。
居然是萧桓身边最得力的护卫萧备。
前世,萧备一直呆在萧桓的身边,像他的影子一样。
今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她好像力挽狂澜都没办法改变命运,却又处处都与前世不同。
夏侯虞很想把这些事都抛到脑后去,心里却又十分地明白,她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扰,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清静。
那她到底要不要查清楚萧炎的死因呢?
她望着萧桓平静无波的面孔。
在这面孔之下,又是张怎样的脸呢?
夏侯虞恍了恍神。
萧桓已犹豫着道:“你不满意萧备吗?我从小他就跟着我,是个十分可靠的人,你只管相信他就是了……”
“哦!”夏侯虞答着,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留下萧备。
萧备的忠心毋庸置疑,可这也只是对萧桓而已,于她说不定是个麻烦——她若是有什么事,萧备肯定会一五一十地全告诉萧桓。
那萧桓留下他,到底是为了保护她还是为了监视她呢?
念头闪过,夏侯虞却突然有了恶作剧般的微妙雀跃。
如果把萧备留下,在她的指使之下,她却查出萧炎的死因,萧桓又将会是怎样一副面孔呢?
不过略微一想,她就心如猫抓,跃跃欲试。
那就这么办好了!
夏侯虞抿了嘴笑,道:“那就让他留在我身边吧!我正好想过些日子到处走走看看。有个人领路,再好不过了。”
萧桓微笑着应好。
萧备上前给夏侯虞行了大礼,由阿良领着退了下去。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萧桓又交待了她很多事。
譬如让她买什么东西找萧劲,出门的时候就一定要带着萧备,譬如说萧家祖宅后面的山上有座八角塔,站在塔上,可以俯视整个姑苏城,譬如说姑苏城里有一家卖胡饼和糊糊汤的,每天都排很长的队,她可以去尝尝。
他不是不喜欢胡人的东西吗?
夏侯虞奇怪地看了萧桓一眼,猝然打断了他的话,道:“今天怎么没有看见你三婶婶?”
前世,她也没有见过萧桓的这位三婶,也就是萧淙的妻子。
当她想起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据说已经改嫁了。
生的一儿一女则由萧浠抚育。
只是她不知道前世萧淙的妻子是什么时候改嫁的?
萧桓闻言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过了几息的功夫他才道:“我那婶婶一年前已经改嫁了。”
世家大族的女子,有陪嫁傍身,孀居之后守个几年改嫁的很多。反倒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嫁到像萧家这样的巨富,因吃穿用度或子女的体面,守节的很多。
萧淙的妻子难道是大户人家出身?
而且,前世萧桓曾经断过一个案子,令一户把女子压着不让其改嫁的夫家退还那女子的陪嫁,并让其将年幼的子女带到新嫁的人家抚养。
当时这个案子在建康城里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多士子因为反对那女子将子女也带走,还在大司马府门口责问萧桓,萧桓还曾专门在钟山举行了一次雅集,和那些士子辩论。因为辩论十分的精彩,最终还集结成书,在大江南北出售,直到她死,都是畅销书之一,反而没有人关心那女子的事了。
他应该不是那种鄙视女子再嫁之人才是!
夏侯虞心中有小小的窃喜。
此时的萧桓还没有前世的世故圆滑,她和他接触的越多,他露出来的马脚就越多。
她一定会弄清楚萧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会在生死的关头放弃了自己的生路而救她的?
第八十五章 走后
夏侯虞转移了话题,问起萧桓明天的安排。
萧桓道:“我明天卯时给母亲请过安之后就启程,几位长辈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了,明天就不去一一辞别了。”
也就是说,姜氏所说的送行宴也免了。
夏侯虞点头,俩人又说了会闲话,萧桓就起身告辞了。
翌日天还没有亮夏侯虞就起来了,梳洗过后去了吴氏那里。
吴氏早已收拾停当,正坐在那里和阿余说着话。
阿余看见夏侯虞立刻露出张大大的笑脸,欢喜地道:“长公主您过来了!”
夏侯虞朝着她点了点头。
吴氏则朝夏侯虞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来:“这么早就起来了,是要送阿桓吗?还没有用早膳吧?等会我们把他送到门口好了,让阿醒送他阿兄到城外。这样既不用耽搁阿桓的行程,我们也不用着急,能坐下来好好的用个早膳。”
嗯……有这样敷衍自己儿子的母亲吗?
不过,夏侯虞很喜欢。
她笑着坐到了吴氏的身边。
吴氏就摸她的手,道:“早上还是有点凉,出门的时候应该罩件禅衣的。”
夏侯虞笑着应是,道:“我下次出门的时候注意。”
吴氏见她恭顺,欣慰地笑着颔首。
萧桓和萧醒结伴而来。
吴氏问两人:“用过早膳了没有?”
两人齐齐应“用过了”。
吴氏就叮嘱了萧桓很多“路上注意安全”,“不要急着赶路错过了宿地”之类的话。
萧桓耐心地听着,直到萧醒提醒吴氏时候不早了,吴氏这才打住话题,起身送萧桓出门。
到了门口,吴氏果如她所说没有继续送萧桓,而是道:“我们就送你到这里,让阿醒陪着你出城好了。”
萧桓应诺,和吴氏说了一声“您多多保重”,和夏侯虞说了一声“有什么事就找萧劲和萧备”,就起身上马和萧醒一起由几个护卫簇拥着出了城。
吴氏站在那里,直到看不到萧桓的身影,这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携了夏侯虞回屋。
夏侯虞见她情绪低落,想了想,只好和她说起给萧炎祭祀的事。
“都督临走时留了个叫萧备的人给我使唤,还说祭祀的事已经和十三叔父说好了。”她道,“我寻思着过两天是不是让萧备到十三叔父那里问问事情都准备得怎样了。”
提起这件事,吴氏果然打起了精神,她笑道:“萧备是阿桓父亲给他的护卫,他去蜀地的时候他父亲还专门让他把萧备也带上,是个可用之人。他能把萧备留下来,可见也是用了心思的。那明天就让萧备去十三叔那里问一问吧?”
夏侯虞笑着答应了,吩咐萧备过两天找杜慧带些礼品随萧醒去见萧家十三叔。
萧备恭敬地应了。
吴氏不住地点头,觉得夏侯虞在这件事上处理得非常好。
她留夏侯虞用过早膳就催着她早点回去歇息:“今天起得太早了。中午不用过来给我请安了。我寻思着阿醒下午未必能赶得回来。我们晚上一起用晚膳好了。”
夏侯虞今天的确是起得有点早,她笑盈盈地应是,回了正院,一觉睡到了下午,迷迷糊糊中被杜慧推醒了。
“可不能再睡了!”杜慧笑道,“姜氏带了些自己做的咸菜来拜会夫人。夫人让您也过去坐坐呢!”
夏侯虞的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她一面梳洗一面问杜慧:“姜氏过来干什么?”
杜慧笑道:“萧家的妯娌之间都来往得很密切,谁家做了好吃的,或是得了什么好东西,都会拿出来分享。倒不是一时这样频繁地走动。”
夏侯虞“哦”了一声。
前世萧家的媳妇们可没有这么亲热。
她换了身衣裳去了吴氏那里。
姜氏正准备要告辞。
夏侯虞留她。
她笑道:“孩子们都在家里,他们的父亲也马上要回来了,来日方长,今天我就不打扰了。”
夏侯虞没有勉强,却在姜氏上犊车之前笑道:“您今天过来怎么没有把二娘带过来?她性子活泼可爱,挺招人喜欢的。”
姜氏不以为然,笑道:“前两天她父亲检查她功课,发现她写着一手狗爬式的字,自从回了家中就把她关在家里练字呢!不练好不允许她出来。”
好与不好又没有什么标准,还不是凭着一句话。
萧韩这是不想让他的孩子和自己多接触吧?
夏侯虞猜着,笑道:“有松有弛,方是相处之道。婶婶别把二娘吓坏了。”
姜氏想到萧珊被关在家里练字的模样,暗暗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两、三天,各家各户都来探望吴氏,还送上了各自家里腌制的咸鸭蛋,收割的青菜,后园里采摘的葡萄等等,家里天天都有人来,礼物虽不贵重,却全是各家自己出产的,气氛十分的热闹。
夏侯虞也被拉着出来应酬。
那些人来的就更勤了。
夏侯虞看着这不是个事,借口想知道萧炎祭祀的事情办得怎样了,想和萧醒、萧备一起走一趟十三叔家。
谁知道吴氏听了沉思片刻,道:“我也好久都没有去十三叔那里了,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夏侯虞虽然意外,但在心里并不排斥吴氏,觉得和吴氏出去一趟也好,遂笑着答应了。
吴氏就让萧劲去递了帖子,第二天领着夏侯虞、萧醒去了萧家十三叔家。
萧家十三叔住在离萧家祖宅不远的一个小巷里。据吴氏说,这原来也是萧家的地方,后来分给了三房,三房分家的时候,又分给了十三叔的父亲,十三叔一母同胞的兄弟有两人,那处房产又一分为二。因而十三叔住的地方不大,但满满的到处都是书,汗牛充栋。吴氏让她看到了别惊讶。
夏侯虞客气地表示不会。可真到了十三叔家,看到小小的一个院子,过道、庑廊、厅堂全都堆着各式各样的竹简和书,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侧着身子,她还是非常地震惊。
吴氏就抿着嘴朝她笑,低声道:“是不是很奇怪。”
夏侯虞点头。
吴氏道:“你大人公在世的时候,曾想送一个宅院给他,但被他拒绝了,大家就不好再说什么。”
两人说着话,十三婶带着两个侍女匆匆迎了出来,忙和夏侯虞见礼。
夏侯虞和十三婶客气了几句,十三婶就亲亲热热地请吴氏到屋里坐,并道:“他七婶刚带着二娘过来,不然他十三叔就亲自来迎你们了。”
第八十六章 萧珊
姜氏和萧珊在这里?
夏侯虞和吴氏俱是一愣。
十三婶就低声对吴氏解释道:“二娘的外祖父不是身体不行了吗?他七伯母就把二娘接了回来。说是二娘在那边给惯坏了,顽皮不说,请的几个先生都给她气走了。七伯那里您也是知道的,最疼爱孩子不过了,重话都舍不得说几句的,他没有办法了,就求到我们家郎君这里来了,想请我们家郎君帮着管教管教——过两年二娘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言下之意,若是传出什么不当的流言就不好了。
夏侯虞仔细地回忆着前世。
倒没有听说过二娘有什么不好的传言,但她到了二十岁才嫁给了姜氏的一个侄儿,想必婚事也不是很顺利。
两人一面听着十三婶说话,一面跟着她进了屋。
十三叔正在和萧珊说着什么,姜氏有些紧张地跪坐在旁边,萧珊却说得热闹。正仔细聆听萧珊说话的十三叔见吴氏和夏侯虞进来了,先是抬头朝着吴氏和夏侯虞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来颇为恭敬地喊了一声“阿嫂”和“长公主”,行了家礼。
姜氏和萧珊这才发现夏侯虞和吴氏过来了,两人在十三叔起身的时候也跟着站了起来,只是姜氏姿态优雅,萧珊却几乎是雀跃着站了起来的。
众人互相问了好,姜氏就要带着萧珊告辞。
十三婶留她们,道:“又不是外人,也不必拘礼。在这喝杯茶再走。”
吴氏显然和姜氏的关系很好,也笑道:“我们就是来问问祭祀的事,一会儿就走了,你还是和二娘在这里多留片刻好了。”
姜氏想了想,笑着应诺。
有些紧张地望着姜氏的萧珊闻言表情立刻忪懈下来,她磨磨蹭蹭地想坐到夏侯虞的身边,然后被姜氏瞪了一眼,她立刻老实了,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还挺能哄人的。
夏侯虞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
十三叔就说了说祭祀的事。和萧桓走时递给她的章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看样子萧桓把这件事拜托给他这个十三叔,还是挺靠谱的。
因为吴氏非常在意的关系,细枝末节都要问到,等事情说得差不多,已经快到午膳的时候。
十三婶就道:“我已经吩咐家里的厨子做了素宴,你们一起留下来用午膳好了。”
盛情难却,十三叔去了书房,几个女眷就留在了十三叔家小小的厅堂里用午膳。
上菜之前,吴氏和姜氏说起计氏来:“我昨天听说她阿弟出了事?到底怎么一回事?”
说起这件事来姜氏有些激动,没有了平时的矜持,表情生动,反而让人觉得亲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好好的一个郎君,就这样废了。我们家帮着找了这么久,也没有找到那帮子流寇?现在人人自危,我都不敢让我们家小郎君在外面行走了……”
听那话气,计氏最小的阿弟出门访友的时候被一群流寇抢劫,因为顽固反抗,还被打断了四肢。现在双臂勉强可以动一动,却不能负重物,双腿却是再也站不起来了。计家这段时间又是忙着请姻亲们帮着找凶手,又是广发悬赏帖,请医者。
吴氏听着也跟着气愤起来,道:“这个事还得想办法请了族里的长辈帮着过问一下,这帮子流寇这么嚣张,谁知道哪天就打劫到了我们家头上。”
当年“四姓乱吴”的时候,四姓被朝廷镇压,就有很多人趁机打劫这四家的产业,当年的恐慌老一辈的人还记得。
姜氏和吴氏立刻有了共同的语言,道:“正是如此!我和我们家七郎商量过了,还是得请长辈们出面干涉一下的好……”
两人说得义愤填膺,夏侯虞仔细回想,前世吴中好像没有出什么流寇的案子……可这也说不准。前世这个时候,萧桓已经是大司马了,也许那些流寇顾忌着萧桓的身份,不敢在吴中放肆。
若这样的变化也是因她而起……
夏侯虞顿时有些心虚,表情也有些不自然起来。
旁边坐着的萧珊一直打量着夏侯虞,见状还以为夏侯虞是坐不住了,她低声和夏侯虞耳语:“长公主,我有件事想求您,您能听我说说吗?”
夏侯虞还以为她是想来找她玩。
毕竟以萧珊现在这种情况,没有她的邀请,姜氏是绝对不会允许她出门的。
但她颇为喜欢她的活泼,笑道:“你姐姐的病可好些了。”
萧珊连连点头,道:“嗯嗯嗯,她现在已经开始跟着先生上课了。”
夏侯虞又道:“你有什么事找我帮忙?”
萧珊听着脸庞都亮了,忙道,“我外祖父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我想去寺里给我外祖父求个平安符,可我母亲说这几天都不能出门,我们家没有足够的护卫护送我去寺里,但过几天就是我外祖父生辰了。我刚才听十三叔说,您和大伯母过几天要去庙里给为大伯父做水陆道场的僧侣们送绿豆汤,能不能也带上我。我保证乖乖的听话,除了给祖父上香,哪里也不跑?”
她说完,可怜兮兮地望着夏侯虞,就差没在脸写着“求求你”三个字了。
夏侯虞没有想到萧珊是为了这件事求自己。
她素来尊重那些有孝道的人。
夏侯虞道:“我等会和你母亲商量过了再答复你,可否?”
萧珊迭声道谢。
那边的姜氏和吴氏说着话,还分着一份心注意着这个总是跳脱在她视线之外的女儿。见萧珊不知道和夏侯虞说了些什么,她又急又气,想着此时在厅堂里的人都不是那多嘴的人,也就少了几分顾忌,趁着和吴氏的话告一段落,她对萧珊道:“你坐到我这里来,不要打扰长公主。”
萧珊无奈地坐到了姜氏那里。
夏侯虞就为她说话,道:“婶误会了,二娘是想和我们一起去庙里给她外祖父求支平安符。”
屋里的人都很意外。
姜氏还红了脸,歉意地朝着萧珊笑了笑。
夏侯虞就问姜氏能不能到时候让萧珊和她们一起去庙里。
吴氏也向着萧珊说话:“到时候我带着她,决不会让她乱跑的。”
姜氏略一思忖就答应了。
萧珊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
她连声向吴氏和夏侯虞道谢。
两人看她这样子,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十三婶则摸了摸萧珊的头,道:“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第八十七章 赠汤
为萧炎祭祀而举办的水陆道场,安排在寒山寺。
原本主家赠了香油钱,寺庙里安排法会就是了。但讲究一点的人家,为了感谢诸位师傅的辛劳,冬天会送棉衣,夏天会送香汤,以示敬重。吴氏特别重视萧炎的祭祀,决定亲自去向诸位师傅答谢。
夏侯虞作为儿媳妇,自然是要随行左右的。加之萧桓不在家里,萧醒就成了这个家里的支柱,也会跟着一道去。
很快,就到了去寒山寺的日子。
姜氏一早送萧珊过来,反复向吴氏和夏侯虞道了谢之后,又叮嘱了萧珊良久:“不要乱跑!千万要听大伯母和长公主的话。你要但凡有一点没有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你以后就在母亲面前失去了信用,什么事也不用来求我。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你可记住了。”
话说到最后,非常的严厉。
夏侯虞觉得这是应该的。
毕竟现在外面不太平,若是因此丢了孩子,那可是一辈子的痛。
她吩咐萧备:“你今天什么也不用做,就看着二娘。千万不要让她有什么事。”
萧备有些犹豫,道:“大郎君吩咐我跟着您的。”
“我身边还有尹平。”夏侯虞道,“一个跟着一个。不会有事的。”
据她所知,萧备留下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她身边的护卫全都交了一遍手,尹平的身手没有萧备好,但他待人真诚,性情温和,身边的人都很服他,和萧备也算是各有所长,又能理解萧备的用意,两人倒是相处的不错。
听夏侯虞这么说,萧备没有坚持,恭敬地答“是”,退到了一旁。
送走了姜氏,她们就往寒山寺去。
萧醒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大马走在她们的青油犊车旁。
萧珊撩了帘子羡慕地朝外望,赞扬萧醒道:“阿兄可真英俊。这要是走在大街,肯定会掷果盈车的。”
吴氏就“呸”她一声,笑着把她拉了下来,道:“你这都是听谁说的?以后不可这样了?”
萧珊笑嘻嘻地扑到了吴氏的怀里,道:“大伯母,我要吃米糕!”
“你这个小捣蛋鬼!”吴氏溺爱地拧了拧她的鼻子,示意随车服侍的阿余拿了点心过来。
夏侯虞就顺手帮她倒了杯茶。
她对夏侯虞能粘在茶秀上的茶壶和茶盅非常感兴趣,道:“我外祖父也有一套,不过没有长公主的这么大,只有这么一点。只能放一个壶两个杯子。”
她比着手掌,示意只有手掌的大小。
吴氏听了就好奇地问萧珊:“你外祖父还真的带着你出去游历啊?”
“嗯!”萧珊点着头,兴奋地道,“我外祖父还让我骑马,骑骡子,骑鹿。还说,总有一天我带我去骑老虎。”说到这里,她的情绪立刻低落下来,声音也变得有气无力,“可我外祖父骗了我,我舅母说,要是能熬过这个冬天,就能熬到明年的这个时候。”
夏侯虞有些不解。
萧珊的舅母,难道会诊脉不成?
吴氏就低声告诉她,说萧珊舅舅的岳父,是洪赋的忘年之交,两人都向往长生之术。有一段时间,萧珊的舅父还曾长住在罗浮山,和洪赋讨论制丹之方。萧珊的舅母闻音知雅,也稍懂些丹药之方。
这是吴中世家的世谱图,夏侯虞不清楚。但吴氏的话让她想起了洪赋的那个长孙洪怜。
不知道萧珊的舅母知不知道洪怜的事?
洪怜当时听到印林的事又为何那么激动?
夏侯虞想着心思,就见萧珊的眉宇间露出些许的哀伤,担心地问吴氏:“大伯母,我舅母说的对吗?”
吴氏忙道:“你舅母说的肯定是对的。你舅母可是懂丹方的人。”
萧珊就松了一口气,重新露出明媚的笑容来,叽叽喳喳地道:“我就知道我舅母肯定是对的。等我到寒山寺给外祖父求了平安符,外祖父就能熬过这个冬天了。他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是的,是的。”吴氏安慰萧珊,“他老人家看到我们家二娘这样的孝顺,肯定也很高兴。这人一高兴,病就好的快些。”
萧珊咯咯地笑,非常快活的样子。
夏侯虞叹气,递了杯茶给她。
萧珊像是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变得更开朗了。
她给吴氏和夏侯虞讲自己和外祖父出去游玩的事:“洛阳的牡丹开得可真好看。我被外祖父染黄了头发,穿着胡服,装成小厮的样子,大摇大摆的去了白马寺。外祖父和寺里的和尚们论道,我就去他们的后殿赏花,差点偷了株重瓣牡丹回来……寺里的师傅还骂我,可我外祖父说,盗花不为偷,把那个和尚气得半死……还有一次,外祖父走过宿地,我们只好歇在一个庙里,那庙可真破,四面透风,我冻得瑟瑟发抖,外祖父就让小厮抱了很多稻草进来,我们躺在稻草中间睡了一觉。那稻草,可真暖和啊,比棉絮还要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给了那农户五百贯钱,那农户吓得跪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要……”
夏侯虞明白姜氏在头疼什么了。
吴氏可能觉得萧珊的外祖父这样教导她不太好,打断了她的话笑道:“你看你小时候走了多少地方啊,现在长大了,你外祖父又病了,你不要让你外祖父担心,好好的呆在家里读书写字才是。”
萧珊乖巧地点头,道:“我原本准备在舅父家侍疾的,可外祖父说我人太小,怕把病气过到我身上,不让我待在他的身边,让我母亲把我带了回来。我知道不能让外祖父不放心,每次写信都告诉他我最近做了什么,母亲和父亲待我很好……”
如果她真有归属感,就不会这样强调了。
按照萧珊所说,她的外祖父非常洞察世事,肯定也感觉到了萧珊的不适。
可她毕竟是萧家的孩子,是要回到萧家来的。
夏侯虞在心里叹了口气,和吴氏一起,把话题错开了。
等到了寒山寺,已经是晚膳的时候了。
庙里早得了信,萧家也安排了管事提早过来打点吃住嚼用。
此时都等在庙门前。
夏侯虞和吴氏等下了犊车,和主持、管事寒暄了几句,就去了厢房小憇。
之后会有小沙弥送上素食,晚膳后,各自散去。第二天等到寺里的和尚们做完了早课,就会正式赐绿豆汤了。
说是绿豆汤,连装汤的白瓷小碗也是送的,还各自有一串十八子的白瓷手串。
第八十八章 白瓷
萧家产白瓷,细腻如雪,价比黄金。
虽说是小小的一个手串,也是常人所求不得,很是名贵。
这样的东西送出去很有份量。
萧珊那边虽然有姜氏的叮嘱,但孩子们玩起性子来,有几个能记得住长辈的叮嘱?
吴氏就朝着萧珊招手,道:“你等会儿和我在一个屋里,我们一起歇息。”
萧珊更想和夏侯虞一起,但她已经麻烦夏侯虞很多,见夏侯虞对此没有异议,她笑着点头,和吴氏在夏侯虞隔壁的厢房歇下。
小憇片刻,人精神了很多。
夏侯虞和萧珊陪着吴氏用了素席,萧醒则和主持一起用餐,了解一下水陆道场做得怎样了。
晚上,吴氏早早就歇下了。萧珊却精神抖擞的没有睡意,她闭着眼睛,好不容易才睡着,醒来的时候天还只是刚刚亮,窗外是朦朦胧胧的亮光。
或者是昨天劳累过度了,吴氏还在睡,萧珊却已经睡不着了。
她忍不住翻个身。
值夜的阿余忙走了过来。
她见萧珊睁着眼睛,想着小孩子醒了第一件事是要上茅房,忙把她抱了起来,低声道:“我这就带你去放马桶的地方。”
萧珊红着脸应了。
等她小解完,已完全没有了睡意。
阿余见吴氏还睡得香甜,怕萧珊把吴氏吵醒了,就抱着她去了外间,给她梳洗换衣。
外间灯火通明,萧珊跪坐在矮榻上,像泥塑娃娃似的坐在那里由吴氏的侍女服侍着,来来往往悄无人声,她被团团围住,只能看见那些侍女的腰。
突然间她发现给她们送水的是个僧人,那僧人穿着长袖袍,白色的膝裤,行走间,露出挂在腰间一个椭圆形的素面佩饰。
萧珊不由睁大了眼睛。
她在她父亲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佩饰。
据她父亲说,这是萧家的特产,只有萧家才产这个。
刚才那个管事的还跟大伯母说,那些十八子的白瓷手串是专程为答谢寒山寺的僧人所烧制的,那些僧人见都没有见过,肯定会非常满意这样的赏赐的。
那个管事肯定在说谎。
就像有些管事去买东西,明明只要三贯钱,却给主家报五贯钱。
要是大伯母在答谢僧人的时候出了丑,那可就丢人了!
关键是大伯母丢了丑说不定还不知道。
她咬了半天的手指,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夏侯虞——夏侯虞是长公主,又是大伯母的儿媳妇,由她告诉大伯母比较好。
萧珊拿定了主意,就让人去盯着夏侯虞那边,夏侯虞一醒了就告诉她。
她的侍女应声而去。
萧珊等了一会儿,侍女就来回她。
说夏侯虞已经起床了,正在梳洗。她已经去禀了夏侯虞身边的杜女史。杜女史让萧珊过一刻钟再过去。
萧珊很是高兴,看着漏钟等了一刻钟,就匆匆忙忙地去了夏侯虞那里。
夏侯虞已经妆扮好了。
她乌黑的青丝绾了十字髻,没有戴首饰,只扎了几根白色的丝带在头发间若隐若现。白色的深衣,银色的镶边,显得朴素而又不失典雅。
萧珊看得愣住,道:“长公主,您可真漂亮!”
夏侯虞朝着她笑了笑,温声道:“你找我什么事?”
萧珊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
她跪坐到了夏侯虞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讲着她的发现,最后担心道:“您说,会不会很多人都有我们家的白瓷佩饰,那个十八子的手串也不是那么名贵的。”
夏侯虞非常的意外,让她本能地觉得那个僧人的身份不简单,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