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雀仙桥-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若是夏侯虞……他觉得自己很难瞒过她。
  夏侯虞果然听他这么说就立刻转移了话题,现在更是呆都不愿意和他呆在一起。
  不过也难怪。
  像夏侯虞这样心高气傲的人,见到他这样的态度谁还会自讨没趣。
  他说话太不经脑子了。
  她问他的时候,他应该想想再回答的。
  虽然他没有准备回答夏侯虞的提问,可也不应该回答的那样牵强和粗糙。
  两人之间瞬间陷入了沉默,气氛也变得凝重而窘然。
  夏侯虞无意让自己受罪,她朝吴氏望去。
  吴氏正由萧醒虚扶着和萧家的管事、守坟的领头说着话。
  夏侯虞就对萧桓道:“我去看看阿家那边有什么要帮忙的。”说完,也不看萧桓是什么反应,直接就朝吴氏和萧醒走去。
  萧桓知道自己把夏侯虞给得罪了。
  他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默默地跟着夏侯虞走了过去。
  吴氏之前看见萧桓和夏侯虞在说话,故意没有叫他们,而是和萧醒先去见了来这边主事的管事和护坟的人。此刻见两人说完了话朝她这边走过来,开始还欢欢喜喜的,待看见俩人面上的表情,疏离的气氛,脸上的笑也渐渐敛去,只得挽了夏侯虞的手,轻声道:“家中的几位叔公和叔伯都已经到了,你这就随我过去给几位长辈行个礼。”
  按礼,萧桓是家主,这开祠堂在祖谱上添丁进口的事应由萧桓来主持,但这是萧桓自己的事,由他自己去写祖谱反而显得不够隆重。几位长辈就推选了萧家的四叔祖主持。
  萧桓是晚辈,有意早来了些时候,没想到几位长辈也都到了。
  萧桓和吴氏、夏侯虞、萧醒忙随着管事去了一旁用来小憇的厢房。
  厢房里坐了十几个男子,听到动静除了两三个耄耋老人,其他的人都站了起来,纷纷和萧桓、吴氏打着招呼。
  吴氏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就带着夏侯虞去后面厢房。
  因是开祠堂,来的多是萧家的男丁,并没有几个女眷。
  她们进去的时候,后面厢房的冷冷清清,只有两、三个年长的妇人围坐在一块儿说话。
  “吴夫人!”
  “长公主!”
  众人都恭敬地给俩人行礼。
  吴氏就引荐给夏侯虞认识。
  两世为人,这几位都是第一次见到。
  夏侯虞一面努力地回忆着萧桓给她的名单,一面客气地笑着和众人行礼。
  一番契阔下来,吉时也到了。
  前面的男丁们开了祠堂,摆了祭品,请了夏侯虞过去,和萧桓一起拜了萧家的列祖列宗,上了香,由萧家的四叔祖亲自提笔,在萧氏的祖谱萧桓的名字后面添上了夏侯虞的名字。
  萧家四叔祖写字的时候,夏侯虞特意伸长脖子看了一眼。
  萧桓后面全是空白,若是她和萧桓和离了,应该也够他把续弦的名字写上去吧?
  想到这里,她就想到了那位南诏公主。
  也不知道当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情景?
  今生他没能北伐,没能当上大司马,不知道会不会攻打南诏?
  吴氏等人则在旁边观礼。
  事后,几位女眷都纷纷夸奖夏侯虞行止有度,风仪天成,雍容无双。
  很快夏侯虞的名声就在江南传播出去了。
  不过,那都是后事了。
  礼成之后,大家就该回城了,萧桓会在家里摆上酒宴,招待家中的诸位长辈,而家中有头有脸的女眷们也都会参加,和夏侯虞对个面,认个人。
  萧桓的四叔祖是个须发全白却仙风道骨的老者,他喊住萧桓说了半天光耀门楣,成家立业,开枝散叶的话。
  萧桓笑着点头,扶着四叔祖去坐犊车。从头笑到尾,就是不接一句话。
  夏侯虞撇了撇嘴,这才发现她没有看见萧浠和萧韩。
  她不由睁大了眼睛,又看了一遍。
  夏侯虞这才敢相信所看到的。
  萧桓知道吗?
  她朝萧桓望去。
  萧桓却全神贯注地听着四叔祖说着话,还不时应景地笑几声或是问几句,逗得四叔祖高兴得不得了。
  夏侯虞这才真切地感觉到,萧桓非常的擅长人际交往。
  既然如此,想必萧浠的事也不用她担心了。
  难怪吴氏总说有什么事都交给萧桓去做。
  能者多劳,让他多做点好了!
  夏侯虞在心里腹诽着,一声不吭地和萧桓去给萧炎的坟头上香、摆放祭品、磕头,俩人这才和吴氏、四叔祖等一起这才回了城。
  萧氏的午膳非常的丰富,可惜夏侯虞在孝期,回避了宴请,一个人在正院用膳。
  杜慧就叨叨她:“你先抽空睡一觉,我再给你上个妆,保证容光焕发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她这话还真就说到了夏侯虞心坎上了。
  宫里捧高踩低,不管是皇后还是扫地的宫女,你不和别人争,别人也要和你争。
  世人又多是先敬衣裳后敬人。
  夏侯虞向来输人也不会输阵。
  今天既然是她第一次正式在萧氏族人面前亮相,怎么也要以最佳的状态出面在众人面前。
  她由阿良帮着卸了妆,在矮榻上小憩。
  明明闭着眼睛,告诉自己要抓紧时间休息,脑子里却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可若是说到想了些什么,她又说不出来。
  夏侯虞就这样假寐到了杜慧来唤她。


第八十一章 认亲
  中午胡思乱想没有睡好,醒来时脸色果然不好看。
  夏侯虞对着镜台照了照涂了唇膏的嘴唇,暗中叹了口气。
  既然萧桓防着她,她就不要讨人厌了!
  她在心里冷哼了几声,把这件事甩到了脑后,去了吴氏那里。
  早上在祠堂见过的几位长辈女眷都还没有走,跪坐在一张案几旁说着闲话。
  夏侯虞上前一一行了礼,大家这才分了主次尊卑坐下。
  吴氏温声问夏侯虞:“休息得可好?”
  “一切安好。”夏侯虞道了谢。
  几位长辈就好奇地和她聊起天来。问她平时都做些什么?读什么书?有什么兴趣和爱好之类的。夏侯虞喜欢吴氏,想让吴氏脸上有光,恭顺谦和地回答着,举止大方,神色温婉,既表现了长公主的尊贵雍容,又表现出了世家女子的娴静优雅,让几个长辈看在眼里,喜在脸上,言辞间纷纷称赞吴氏娶了个好儿媳。
  吴氏嘴上谦逊,眉宇间却难掩喜悦和得意。
  大家正在热闹处,有侍女悄然走到了吴氏身边,低声和吴氏说了几句话。
  吴氏的笑容顿时显得有些僵硬。
  众人都是察颜观色的高手,就有长辈道:“这是怎么了?”
  “没,没什么!”吴氏忙笑道,“是二弟妇几个到了。”
  能被吴氏称为二弟妇,只有萧浠的妻子计氏。
  夏侯虞不仅认识计氏,有段时间计氏和她还曾经来往密切,只是后来她发现计氏想利用她来干涉萧家的内部事务,总是喜欢在她背后做些小动作,让她心生反感,她把话挑明了之后,对计氏下了逐客令,计氏才从她眼前消失了。
  按理说,萧浠应该是萧桓最亲近的人,夏侯虞上祖谱的事,萧浠应该主动帮着主持大局才是。他不仅没帮忙,甚至没有出面。
  此时计氏到了,不知道萧浠到没到?
  或者,萧浠会像前世那样时常称病,由计氏代表他出席家中的一些人情来往?
  夏侯虞低头喝了口茶。
  计氏和一个年纪和她相仿的妇人领头,带着七、八个妇人进了院子。
  她远远地就给诸位长辈打着招呼,待走近了,更是一团和气地给众人行着礼,惊讶地要去拉夏侯虞的手。
  夏侯虞笑着看她要干些什么,就没有拒绝,如同初次见她似的,朝着她腼腆地笑了笑。
  “哎哟!”计氏笑颜如花,夸张地对吴氏道,“阿嫂可真是好福气。瞧瞧我们长公主,真是个少见的美人。和我们家大郎君站在一起,可谓是男才女貌,天生一对。阿嫂你从今往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大郎君了,有这么好的儿媳妇照料着,你还怕大郎君没有好日子过不成?”
  吴氏笑着点头。
  只是那笑容显得有些勉强。
  显然不是很喜欢计氏的作派。
  不,还不仅仅是喜不喜欢,而是一副不知道如何应对计氏的模样。
  夏侯虞在心里笑。
  计氏虽然说起来出身显赫,是吴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直追朔到商周时代,可到了计氏这一辈,早已没落,家中靠着一个漆器铺子维持着嚼用。
  但计氏的姑母,也就是萧桓的继祖母,长得十分出众。萧桓的祖母去世之后,萧桓的祖父原本已选中另一吴中大姓人家的女儿为继室,结果在经过计家漆器铺子的时候看到了去漆器铺子里给父亲送饭的计氏姑母,一见钟情,不顾家中人的反对,娶了计氏的姑母为妻。
  计氏的姑母虽然嫁了进来,但并不被萧家这些媳妇们承认,骨子里始终瞧不起她,等到她生的萧浠到了适婚的年纪,又因萧炎表现的太过出色,让萧浠的婚事一波三折,始终没有相中合适的媳妇。
  计氏却和她姑母一样,长得十分美艳,萧浠从小就喜欢这个表妹。见自己的婚事不顺,他索性和父母摊牌,死活要娶计氏为妻。
  萧桓祖父不答应,可架不住萧桓继祖母的眼泪,这门亲事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了。
  计氏进门之后,和萧桓的继祖母不同,她并不掩饰自己的出身,也不改自娘家带来的泼辣,虽与萧家的媳妇们都格格不入,但和萧浠的小日子却过得很好——她用萧家的名义拿了计家的手艺和外面的人做生意。前世夏侯虞和她相熟的时候,她已经在建康城最繁华的闹市买下了七八间门铺,成为建康城里最大的漆器商。
  计氏又好生地把夏侯虞夸奖了一番之后,把跟她一同前来的几个妇人一一引荐给夏侯虞。
  夏侯虞的目光在萧韩的妻子姜氏身上停留的最多。
  前世,她和姜氏反而没有和萧韩见面的次数多。
  她出身琅玡姜氏,是琅玡姜氏的旁支。朝廷南迁,姜氏遇到了温疫,死伤惨重,幸得萧韩的曾祖父救治,被姜氏的曾祖父引为知己,后来还把姜氏嫁给了萧韩。
  姜氏的话不多,笑容温和,鹅蛋脸,水杏眼,举止得体,模样秀雅,萧韩非常的敬重这个妻子,妯娌间也很推崇她。
  她这次还带了长女萧珊。
  萧珊长得和姜氏如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可能是年纪的原因,她比姜氏活泼很多,不说话的时候都带着几分笑意,笑起来的时候更露出小小的虎牙,看上去不仅可爱,还透着冰雪般的聪慧。和夏侯虞行了礼之后就悄悄地盯着夏侯虞瞧,看夏侯虞的眼神像看见了什么珍宝似的。
  夏侯虞就奇怪了。
  难道前世萧珊在她面前也是这副模样?
  她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
  萧韩试图把女儿塞到她身边的时候,她很直接地拒绝了。
  其他几个就是萧桓那些从兄的妻子,多是吴中世家大户人家的女儿,其中还有一对是表姐妹一同嫁到萧家来的,关系非常的错综复杂。
  可这对夏侯虞来说压根不是问题。
  几句话,她就分出亲疏彼此来。
  计氏这才面露歉意地对吴氏道:“他二叔原本准备一大早就去青龙山,谁知道早上起来却头痛得厉害,站起来就天眩地转的,没有办法,我只好叫了医工过来,上午就没能去成青龙山。”说到这里,她笑盈盈地望向夏侯虞,“还好没太晚,赶上了晚上给长公主接风洗尘的宴请。”
  吴氏依旧有些不高兴,但计氏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她也不好多做计较,轻描淡写地问了问萧浠的病情,让人拿了一些治眩晕的上好天麻送给了计氏。


第八十二章 从妹
  计氏自然是谢了又谢。
  吴氏就道:“既然二叔的身体不好,要不要这些日子多歇歇,让阿醒去给二叔打个下手?”
  计氏的笑容顿时变得有生硬。
  萧家的庶务目前由萧浠管着,让萧浠休息一段时间,让萧醒去帮忙,岂不是明晃晃地要把萧浠手中的权利收回来?
  不知道吴氏是有心还是无意的,屋子里的女眷们听了,一个个都低头不语,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计氏笑道:“我平日里也管不了二郎的事,照我说,阿醒已经长大了,若是能去帮帮他叔父,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不知道二郎是何意?不若等回了家我问问他,让他来给阿嫂回话?”
  任谁都听得出计氏这是推脱之词,吴氏却点了点头,好像她说得很有道理似的。
  姜氏突然插言道:“阿嫂,我听七郎说,大郎君明天就要启程去襄阳了。路途遥远,大郎君此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和七郎商量后,想给大郎君送行。不知道大郎君什么时辰启程?”
  送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路边的亭子里摆上几桌酒菜,叫上几个朋友,喝几杯酒就算送行了。还有一种是提前在家里摆了酒宴,吃过酒宴之后,再出城。
  姜氏所说的,显然是后一种。
  吴氏就为难地道:“他明天卯时就启程。”
  时间上就有些赶不及了。
  姜氏非常遗憾的样子,道:“大郎君太忙了,若是能在家里多待几天就好了。”
  “谁说不是呢!”吴氏叹气,“我也想多留他住几天,可正经事要紧,哪就能真的让他在家里住几天呢!”
  “所以说这做官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有萧家的长辈叹息道,“你们只看到了他平时的光鲜,没有看见他狼狈不堪的样子,所以说啊,这做什么事都不简单,都要勤勉,只有勤勉,才能持家。”
  众人议论纷纷,厢房的气氛又渐渐的活跃起来。
  姜氏却像隐形人似的,低眉顺眼的,退到了屋子的角落里。
  原来她只是给计氏解围而已。
  夏侯虞眯了眯眼睛。
  这个姜氏,可真是有意思!
  而计氏显然也明白了姜氏的用意。她若有所思地看了姜氏一眼,之后虽然依旧和大家有说有笑的,却再也没有别出新样的说话,出风头了。
  看样子萧浠和萧韩的关系真的很好啊!
  夏侯虞在心里琢磨着,脑子不由地回想起前世的事来。
  她前世因为和萧桓关系紧张,连带着也不喜欢萧家的人。不管是萧浠还是萧韩,都是先向她示好,她不愿意自己的名声受损,这才和他们敷衍的。
  现在仔细想想,萧浠也好,萧韩也好,好像都不是一开始就和她走动得很勤快。而后来她搬出萧家,萧桓第一次北伐归来,萧家大宴群臣,请了她回去招待内眷。
  她心中不想帮萧桓,又不愿意惹人议论,就隔着道竹帘坐在凉亭里指使杜慧代她宴客。
  次日她回城外的庄园,送她的就是计氏。
  计氏送了她十里路才折回建康城。
  而且计氏也是从那开始常来庄园看她,和她走动起来。
  但她始终不愿意掺和到萧家的诸事中去,计氏几次劝她回萧家掌管中馈,她都无动于衷,之后就发生了计氏利用她的名声谋利的事……那时候她只当萧浠夫妻重利,想从她身上谋利。如今再仔细地思量,却觉得很不对劲。
  若萧浠夫妻只是单纯的重利,为何又在明知她和萧桓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她回去主持中馈?若萧浠夫妻的目的不在利益,又为何悄悄地背着她谋利?
  夏侯虞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抬睑却看见了直直地盯着她看的萧珊。
  巴掌大的小脸,那双乌黑水泽的大眼睛格外的明亮。
  她不由微微地笑。
  萧珊仿佛受了鼓励,朝她笑得更甜了。
  夏侯虞不由心中一动。
  前世的萧桓,可是权倾朝野的家伙。
  他可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
  如果是他特别看重她呢?
  夏侯虞的心神一时间有些恍惚。
  那个时候的萧浠,说不定已经被萧桓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向她示好,不过是为了牵制萧桓,劝她回萧家主持中馈,不过是为了给萧桓添堵,利用她的名声谋利,不过是为了让萧桓没有办法清算……
  会是这样吗?
  但怎么可能呢?
  夏侯虞想起那个温暖的怀抱,在心底否认着,可同时又忍不住相信。
  只有这样的推论,事情才会合理。
  她又想到萧韩。
  他把长女萧佩送到她面前,是和萧浠一样的想法呢?还是单纯的想给自己的长女谋个出身呢?
  毕竟在有着长公主身边待过,说出去比较有面子。
  而今生,因为情况的变化,萧桓没有前世那样滔天的权势,萧浠和萧桓也没有走到撕破脸的地步,萧韩也就不必带了长女来讨好她。
  想到这些,夏侯虞心跳如鼓。
  她猜的是对的吗?
  这一切关键的关键就是萧炎是怎么死的?
  偏偏萧桓一副“不关你事”的态度。
  想想都让夏侯虞心情败坏。
  可她抑制不住地又朝萧珊望去。
  萧珊就像个小猫似的,左望望,右瞧瞧,不动声色地朝着夏侯虞身边移过来。
  夏侯虞瞠目。
  萧珊却笑的得意。
  不一会儿,她就悄悄地坐在了一位长辈的身后,也就是夏侯虞的身边。
  她悄声地问夏侯虞:“是不是很无聊!”
  夏侯虞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但她猜自己的笑容一定很灿烂,不然刚刚还有些小心翼翼的萧珊不会突然间变得大胆起来。
  萧珊低声嘀咕着:“我也觉得很无聊,好想出去,我看到后面荷塘的花都谢了,肯定能找到莲蓬。我们可以一起去划船。”
  这孩子真有意思!
  夏侯虞小声问她:“你怎么一个人来了?你阿姐呢?”
  萧珊睁大了眼睛,道:“长公主怎么知道我还有个阿姐?”说完,她像泄了气似的又道,“我阿姐她前两天受了风寒,还没有好利索,阿娘担心她来了受罪,就把她留在家里,只带了我来!把阿弟也留在了家里,说他年纪还小,万一不懂事闯了祸怎么办?可他今年已经有五岁了。”


第八十三章 青睐
  萧珊话说到最后,非常委屈的样子。
  夏侯虞莞尔。
  萧韩夫妻还是她印象中那对疼爱子女的父母。
  不太愿意自己的几个孩子往她跟前凑。
  比如萧珊的阿弟,她就一次也没见过,萧珊最多只见过两、三次,萧佩也是在她面前晃了晃,她态度冷淡,萧韩就再也不带萧佩来见她了。
  这样一想,萧韩夫妻可比萧浠夫妻的人品好多了。
  夏侯虞对萧珊越发的和善起来,她低声道:“说明你很乖巧又很懂事,身体也好,所以你母亲才会带你来,知道你不会给他们丢脸啊!”
  萧珊的小脸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她呼吸都有些急促地问夏侯虞:“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夏侯虞也希望小孩子能欢欢喜喜的,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伤害,“我从来不骗人的!你要是不相信,可以问你娘!”
  这样,姜氏就会知道萧珊心里是怎么想的,以后行事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萧珊果然就笑了起来,她道:“长公主,你可真好看!可你为什么嫁给了我大从兄的呢?他虽然也长得好看,可他待人却很冷淡。他成亲之前,我的表姐和表姐们的姐妹好多都很喜欢他的,可他却谁都不理,一点面子也不给别人。你不是公主吗?我听说公主是可以想嫁谁就嫁谁的……”
  她清脆的声音,幼稚的话语陡然间变得无比洪亮。
  夏侯虞心中暗叫一声“糟糕”,抬头一看,果然,大家都望着她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话题已告一段落,萧珊又说得太激动,不知不觉的声音越说越大,就造成了此时的局面。
  姜氏又羞又惊,脸胀得通红,好像萧珊再多说一句,她就要晕过去了似的,她大声地喝斥一声“萧二娘”,慌慌张张地道:“你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还不快给我坐回来!”
  萧珊知道自己又闯祸了,她求助似地看了一眼夏侯虞,低头跑回了姜氏的身后,规规矩矩地跪坐在了母亲的身后,低眉顺目的,像所有的世家女子般温柔又有礼。
  夏侯虞想大笑。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萧桓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又是怎样的呢?
  萧珊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还能这样天真懵懂,是因为父母对她保护得太好?还是因为宫外的女子没有那么多面临生死时的战战兢兢呢?或者,这只是萧珊个人的性情?
  不管是哪一种情景,夏侯虞都喜欢。
  她笑着对姜氏道:“童言童语,才显纯真可爱。婶婶切莫要责怪二娘,我瞧她就很好。”
  姜氏听了心中微安,这场面到底是圆过来了。
  但她还是狠狠地回头瞪了一眼萧珊,然后朝着吴氏和夏侯虞恭敬地伏地,道歉道:“都是我没有管教好二娘,还请阿嫂和长公主不要见怪。”
  萧珊却已经认定夏侯虞是个好人,根本不怕,她母亲道歉的时候,她并没有害怕,只是抬起头来非常不好意思地朝着夏侯虞歉意地笑。
  夏侯虞怀疑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只是看到母亲道歉,她也跟着道歉罢了。
  其他人却不觉得夏侯虞是个好脾气的,不然也不会敢和大将军卢渊对着来了。
  夏侯虞同辈的几个妯娌小心翼翼地互相交换着眼神,个个凝神屏气的,听着长辈们说话。
  萧桓的一个叔祖母就出面劝道:“小孩子不懂事,这都是常事。你们也不用你一句我一句的客气了。君然媳妇回去之后好好教导二娘的礼仪就是了。”
  这就是劝和的意思了。
  姜氏忙低头应诺。
  她还想和夏侯虞说几句道歉的话,有侍女进来禀告吴氏,到了入席的时辰。
  姜氏松了口气,起身扶了坐在她身边的长辈,随着众人一同前往摆着宴席的偏厅。
  那位长辈就低声对姜氏道:“阿珊这脾气可得改改了,长大了是要吃亏的。”
  姜氏唯有苦笑。
  萧珊出生的时候她母亲去世,父亲一下子就老了十几岁似的。有一次她带着萧珊回娘家,她父亲看了新生儿十分的欢喜,人也精神了,她看着就和萧韩商量,找了个借口把小女儿放在了她父亲身边抚养。她父亲很快就振作起来,还常常带着萧珊一同出去游玩,把她养得大胆又天真,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很难纠正过来,只能慢慢的改了。
  正厅坐着萧家的男子,偏厅坐着女眷。
  仆妇们鱼贯而入,规矩有礼地端了菜肴上来,轻手轻脚地给众人布菜,整个厅堂鸦雀无声,只偶尔听见瓷器碰撞的声音,显得颇为肃穆。
  就是宫里的御宴,也不过如此。
  夏侯虞想着,菜已经上齐了。
  她听见正厅里萧桓开始说话:“多谢诸位长辈和叔伯兄弟为我的事操劳,我满饮此杯,以示谢意。”
  厅堂那边就传来一阵谦逊之声,喝起酒来。
  吴氏听了也笑着举起了酒杯,温声道:“多谢诸位长辈和妯娌侄女来家中做客。”
  众人笑着道谢,一起喝了酒,之后就开始安静地用膳。
  倒是正厅,偶尔会有长辈问上几句话,厅堂里才会有人语。
  今天的菜式很丰盛,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不是青菜就是豆腐,为了照顾夏侯虞,她酒盅之中倒的是酪浆。
  吴中好茶易寻,酪浆难得。
  夏侯虞晃动着杯中的白色乳液,轻声叮嘱在她身后服侍的阿良:“知道今天的宴席都是谁安排的吗?”
  阿良小声道:“我这就去查查。”
  “嗯!”夏侯虞觉得安排宴席的这个人非常的细心,可以让阿良去赏他百来贯铜钱。
  用过了晚膳,长辈们都已显露出倦色,起身告辞。
  夏侯虞跟在吴氏的身后,恭送各家的长辈离开。
  萧珊走的时候却问夏侯虞:“长公主,我没事的时候能来找你玩吗?”
  夏侯虞笑着点头,对姜氏道:“婶婶,我是非常喜欢二娘的,我八月中旬就要返回建康城了,她若是想过来,你就送她过来好了。我在这边也没有什么事。”
  一副找人相陪的模样。
  就这样,姜氏还犹豫了片刻才道:“她能得了长公主的青睐,不胜荣幸。只要长公主不嫌弃她顽劣就好!”
  夏侯虞笑着朝萧珊眨眼睛。
  萧珊咯咯地笑,非常的开心。
  夏侯虞心里更加困惑了。
  前世是什么原因,居然让萧韩把长女送到她面前来凑趣。
  看样子,还未必是为了让女儿的名声更好。


第八十四章 马脚
  萧炎的死在夏侯虞的心中成了一个谜。
  她越想就越不得其解。
  回到屋里,她甚至在卸妆的时候把手中把玩的一件玉臂环掉在了地上,摔出一个小缺口来。
  那臂环莹润光泽,刻着五福祥纹,通体无瑕,中间却有一道浅浅的粉红,名贵异常。
  就是杜慧,也感到心痛。
  她捡起来在灯下仔细看了又看,道:“等回了建康城找个玉匠帮着看看,能不能镶了金上去。”掩饰一下破损的地方。
  这臂环夏侯虞也很喜欢,是文宣皇后的陪嫁之一。听杜慧说,她第一次见到这臂环的时候还刚刚学会走路,就知道漂亮抱着臂环不愿意撒手了,文宣皇后见了就赏了她。
  她一直很珍惜。
  不曾想就这样轻轻的一碰就破损了一个口子。
  难道这是什么预兆不成?
  夏侯虞的心情立刻变得很差。
  杜慧忙安慰她:“东西就是这样,越用就越容易有损坏。找个高明的工匠,说不定镶了金饰在上面会更好看。”
  夏侯虞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侍女进来禀告,说萧桓过来了。
  这是要来辞行的吗?
  夏侯虞莫名地觉得心情更烦躁了。
  她在正院的偏厅见了萧桓。
  萧桓显然已经梳洗过了,换下了白天的衣饰,乌黑的头发随意的绾着,穿了件半新不旧的竹叶青绢织大袖衫。
  大袖衫轻薄如蝉翼,在灯光下勾勒出他修长的身材,劲瘦的窄腰。
  夏侯虞少有地脸上发烧,别过脸去,轻轻地咳了一声,这才回首道:“都督深夜来此,不知有何指教?”
  萧桓闻言忍不住抬头张望。
  他记得他来的时候还特意看了看漏钟的,就怕太晚,影响了夏侯虞休息。
  难道他途中磨磨蹭蹭的,耽搁了时间?
  这未免太过失礼。
  他上次已经说错话了,不想再惹夏侯虞不高兴了。
  萧桓到底还是没有忍住,问亲自给他奉茶的杜慧:“什么时辰了?”
  杜慧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她低头恭声道:“此时刚过戌时。”
  他就说嘛,他没有那么晚!
  萧桓放下心来,态度间不免就有几分理直气壮,道:“我明日就启程前往襄阳,若是一切顺利,会在武昌就和舅父会合,不知长公主可有什么话要我带给舅父的?”
  她舅父在荆州乐不思蜀,她就是有什么话带给她舅父,估计她舅父也听不进去。
  “没有!”夏侯虞道,“还请都督路途小心,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