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丑女如菊(原野)-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老头瞅着周夫子一脸尴尬样,一齐闷笑起来,正要打趣他几句,小娃儿又说了一番话,把他们笑得东倒西歪。

黄豆跟几个老头儿说不上两句话,就把爹的嘱咐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那话匣子就打开了,胆子也大了。

他纳闷地问周夫子:“周爷爷,你那字儿咋能卖钱哩?就算写得好看些,也不值当啥用,饿了不能当饭吃,渴了也不能当水喝,我瞅着还没我娘剪的窗花好看哩,真能卖钱?”

周夫子哭笑不得地看着小娃儿,仿佛看见了赵耘小时候的样子,心道难怪都把他当培土的小兄弟呢。

说笑了几句,黄豆想起爹和姑父先前说这些人都是满腹诗书,又好奇地问道:“你们都很有学问?肚子里都是墨水?”

那个红脸膛的老头听了,故意问道:“如何?你可是想跟着我们读书?”

黄豆很干脆地回道:“不想。我家也要办私塾了,等我六岁的时候,就去我家的私塾读书。”这私塾张家和郑家准备合办。

那老头听了郁闷不已,周夫子等人大笑。

周夫子笑完了,决定为老友挽回面子,他见他好像很喜欢黄豆,若能收他做弟子,也是这娃儿的福分。

他便对黄豆道:“这个黄爷爷可厉害了。你要是拜他做老师。保不住往后能考个状元回来。”

黄豆肯定地说道:“我不拜他做老师。也能考状元,我哥哥说我聪明着哩。再说,我才这点大,才认得几个字,想状元的事不是做白日梦么?还是一步一步来好一些。姑姑说了,不能好高……骛远。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光认他一个人做老师,可不成。学不到东西哩。”

黄老头张大嘴巴,胡子抖啊抖,半响才合拢下巴,周夫子等人再次笑喷了。

等下人端上兔肉和鸭肉,几个老头才歇气开始尝美食。

周夫子尝了块粽叶包烧鸭,连声赞味道鲜美。又见黄豆盯着他瞧,想他肯定不是因为嘴馋——如今郑家可不缺吃的——就问黄豆。他们家是不是常吃这个菜。

这下可麻烦了,黄豆立即说姑姑家常做这个,不过是用来卖钱的,又把喂鸡的艰辛和养鸭的难处说了一遍,还说兔子很难逮,害得黄老头一块兔肉卡在喉咙里吞不下去,噎得直翻白眼。

黄老头吃了两块肉就放下筷子,对黄豆道,要是他认他做老师。他就写两个字送给他,就写他的名字“黄豆”。

黄豆立即问他,他的字是不是跟周爷爷的字一样好看,一样值钱。

周夫子忍笑道,你黄爷爷的字比我的字更值钱呢。

黄豆就犹豫了,皱着小眉头思索了一会,才对黄老头道:“认你做老师也成,不过你得去我家私塾教书,不然我一个人跟你读书可不成。我要跟哥哥他们一块上学哩。”

黄老头瞪眼问道:“你要我去你家私塾教书?”

黄豆无辜地点头道:“咋了。不中么?”

那个瘦老头好心对他解释道:“这老家伙是觉得自己很有才,这个。就是很厉害的意思,到你家私塾教书太……委屈了。”

他这么费心解释,就等着看小娃儿如何回,然后好看黄老头笑话。

黄豆问道:“他比周爷爷还厉害?”

瘦老头一愣,跟另外三个老头对视一眼,斟酌道:“那倒不能这么说……”

黄豆立即一斜眼,有些鄙视地说道:“那不就成了。我奶奶说,‘满罐子水不响半罐子水晃’,你就有本事,也不能这么显摆哩。周爷爷不就在咱们村教书了么,你咋就不能教了?我姑姑说,周爷爷是有真本事的人,一面跟黄帝说事儿,转头就跟我爷爷‘把酒话桑麻’,最是……人来疯,最真了。”

周夫子等人不料小娃儿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虽然满口村言,却颇有些意味,又见黄老头气得脸越发红了,个个乐不可支,猛不丁听了后边的话,又都呛得咳嗽起来。

好容易歇下来,夫子问黄豆:“你姑姑真这么说的,说我是人来疯?”

黄豆眨巴两下长睫毛,认真道:“可不是,说你老人家好风流哩。”他把原话忘记大半,难免胡乱掰扯起来。

那瘦老头脑子转得快,试探地问道:“该不是说‘真名士自风流’吧?”

黄豆急忙道:“就是这么说的,‘真名士自风流’,就是人来疯。我姑姑说这叫‘返璞归真’。”

瘦老头一提示,他把另一个词也想起来了。

黄老头缓过劲儿来,见几个老不死的乐开怀的模样,生气了,吹着胡子对小娃儿说,不认就算了,他好稀罕他不成!

黄豆不屑地撇撇嘴道:“我也不稀罕你哩。等这书院盖起来了,会来好些读书人,我还怕没老师教?我姑姑说了,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能学到东西;要是那不成器的,再折腾也不中用。”

“哈哈哈……”众皆大笑。

这时,一个穿大红狐裘的小姑娘从内室跑出来,粉雕玉琢的小脸上神情很是不忿,往黄豆面前一站,对他道:“没见识的乡巴佬,有眼无珠。不晓得多少人要拜我爷爷为师呢!你这是不识抬举。”

说完扑到黄老头怀里娇声叫爷爷,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跟过来,站在黄老头身边侍立着。

本来,若是孙女这样跟人说话,黄老头肯定是要教训一通的,但他今儿被这黄豆气到了,于是就想瞧瞧这小子如何应对。

黄豆见这小丫头跟红椒差不多大,长得粉团团、娇嫩嫩的,不过他可不会怜香惜玉,跟红椒吵惯了的,立马回嘴,反唇相讥。

“你有见识,我咋没瞧见哩?不过穿了件好看的衣裳,就跩的跟二百五似的,不晓得自个姓啥了。”

小姑娘转头怒道:“我姓黄。你见我穿好看的衣裳,不服气呀?”

黄豆翻眼不屑道:“有啥不服气的?衣裳好看,又不是你好看。我红椒妹妹比你好看多了,我紫茄妹妹也好看,我小葱姐姐也好看,我娘跟我姑姑都好看,我们家‘美女如云’!我们家也能买得起这衣裳,不过是要俭省,才不买的。谁都跟你似的臭显摆,有两个钱就了不起呀!”

老头们全部愕然,那侍女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气得脸都红了,又说不过他,只得骂道:“小气鬼,就会吹。”

黄豆跟抓住把柄似的,跟着就质问道:“你不小气,你花得是哪个的银子?还不是你爹娘挣的,又不是你自个挣的。没本事挣钱,有本事花钱,这是废物。我们家才不小气哩!我娘说,小娃儿见风长,用好料子做衣裳,穿一年就不能穿了,太浪费。等我长大了,就做好衣裳,能穿好些年。”

小姑娘不惯跟人吵,见他说了这么一大通话,遂跺脚道:“就是小气鬼!乡巴佬!”

黄豆道:“乡巴佬咋了?那也比你能干哩。瞧你这模样,就是没出息的。”他瞅了一眼站在黄老头身后的那个丫头,“你还不会穿衣裳吧?洗脸也要人帮忙吧?拉屎还让人擦屁股,走路也要人跟着。啧啧!真是笨死了。我就不说旁的了,你肯定也分不清小麦跟韭菜的,喂鸡也不会……”

他小嘴巴不停歇,把几个老头都听傻了,瞅着这两娃儿用另类语言吵得火热,想拦住他们,又舍不得这场热闹。

很显然,黄小姐吵不过这乡下小子,每每她说一句话,这小子就能蹦出一大堆话来,也不晓得他哪来那么些话,还都振振有词,不似别地乡里小儿,吵架骂出一堆污言秽语。

黄小姐忽然醒悟过来,扬起下巴傲然对黄豆道:“你说的那些事都是下人干的。干下人干的活,没出息。你会认字吗?你会读百家姓、千字文吗?哼!肯定不会。你就是土包子!没见识!”

黄老头觉得孙女平常也算伶牙俐齿的,今儿遇上黄豆却使不上力。也对,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姐,哪里跟人这么吵过?好容易孙女转过弯来了,却看见黄豆露出嗤笑的神情,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坏了。

果然,黄豆再次鄙视小女娃:“下人干的活计咋了?你连下人干的活都干不好,还想干上人的活计?百家姓、千字文?谁不会那个。我山芋弟弟才两岁,就会背了。我跟红椒妹妹都背的滚瓜烂熟了。会背两本书,认得几个字,就在外边显摆,丢人死了。我姑姑说了,‘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做人要谦虚点,甭跟‘老子天下第一’似的,让人笑掉大牙。”

他这是吹牛了,因为他也是才跟葫芦学这两本书,不过他记性好,倒是真会背了,红椒和山芋则背不全。

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新年愉快

第五百六十三章拜师

见黄小姐有些受不住了,那光景要掉眼泪,黄豆忽然醒悟过来,一挥手鸣金收兵:“算了,‘好男不跟女斗’跟你个女娃子吵也没劲,回头你哭了我还要挨骂。”

黄小姐本来还撑着,叫他一说,禁不住就哭了起来,泪眼朦胧地瘪嘴对着黄老头委屈地喊“爷爷”。

几个老头再也顾不上瞧热闹,慌忙哄起小姑娘来。

黄老头心疼孙女,瞧着黄豆恨得牙痒痒的。

黄豆最是能屈能伸了,再者,他也感觉闯祸了,若是不能把这丫头哄歇嘴,等他爹出来,肯定要骂他,说不定回家还要挨打。

于是,他急忙上前对黄小姐道:“好了好了!甭哭了!我给你赔小情还不成么?”

说完解下腰里的荷包袋,从里面掏出一副小巧的弹弓,要送给小女娃玩。

黄小姐没见过这玩意儿,于是停了哭声,好奇地瞅着这东西,很是狐疑。

黄豆见了她的神情,就想试给她瞧。

眼瞅见一只花猫迈着优雅的猫步从厅堂走过,便从兜里掏出个光溜溜的石子儿,用弹弓瞄准那猫,“嗖”地一声,把那石子打在猫的脑门上。

那猫顿时“喵啊”地惨叫一声,跳起来窜出好大一截,然后惊恐地回头张望,毛发乍起,浑身戒备,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

黄小姐到底年幼,一个没忍住,破涕为笑。笑了一半,忽地想起刚哭来着,又急忙停住。

黄豆也没笑话她,请她去郑家玩,说他家有好几个姐姐妹妹,又绘声绘色地跟她说,他家的小鸡正在出壳,毛绒绒的,很讨喜;又说姑姑新逮了三只小狗儿。肉嘟嘟的。说大黄是一只狗,可是会逮老鼠;又说带她去罩麻雀;又说他娘包的酸菜饺子炕了最香,他姑姑做的泥鳅汤最鲜……

就这么的,黄豆小嘴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愣是把黄小姐哄得两眼冒光。

她先还记着自己跟这家伙吵了架,不理他;后来就忘了。不时地插上一句,说“真的”“你骗人”之类的话。

转眼工夫,两孩子竟然有说有笑起来。

黄豆问小姑娘叫啥,小姑娘说叫初雨。然后黄豆就喊她“初雨妹妹”了,那模样好似他跟初雨好熟一样,把几个老头瞧得目瞪口呆。

青木从房里出来,就听见厅堂里笑声一片,遂狐疑地瞅着黄豆。

黄豆这才发现自己说了好些话,还把人小女娃弄哭了,来时的保证都没做到他心虚极了。急忙蹦起来,拉着青木的手道:“爹,咱们走吧。我都等你好长时候了哩!”

又对那小姑娘道:“初雨妹妹,等你有空了,就去我家玩,我教你打弹弓。”

初雨小姑娘点点头,虽然有些不舍,却靠在爷爷身边没多话,她又记起刚才两人还吵架了呢。

黄老头气呼呼地问道:“你不要字儿了?”

周夫子一听。就知道黄老头是认真想收黄豆做弟子了,急忙吩咐人摆出笔墨纸张,一边跟青木透露了这意思。

青木可不是啥也不懂的乡下小子,知道这几个老头个个都是不得了的人物,闻言大喜,急忙让黄豆跪下给黄老头磕头,还说回头备了厚礼再来正式参拜。

有老爹压着,黄豆只好不情不愿地给黄老头磕了三个头,还嘟囔说吃了亏。要黄老头去张家私塾教书啥的。惹得初雨又拿眼瞪他。

黄老头写完黄豆二字,瞥了小娃儿一眼。对青木道:“莫要训斥吓唬于他,随他本性自然才好。此事也莫要张扬,磕过头就行了,莫再大张旗鼓地拜师。自明年元宵之后,让他先去私塾读书,逢双日来老夫这即可。”

青木恭敬地应下了,忽听黄豆嘀咕道:“这字儿咋硬邦邦的哩?不像周爷爷写的字儿滑溜溜的。”——他把张大栓的原话又给学过来了。

青木听了无地自容,几个老头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捶桌不止。

黄老头却捻须微笑,自觉这弟子十分合心意,将来的日子怕是精彩的很。

黄豆得了这字,心里十分高兴,这可不是他开口要的,是这老头自己要写给他的,爹也不好说啥。

这么想着,忽然记起菊花的话,他用手捻着那张字纸对青木道:“爹,姑姑说这字儿要裱起来,不然放不长哩。”

那个瘦老头——殷夫子问道:“你姑姑是谁?”

他听黄豆老是姑姑说、娘说,觉得这两妇人把孩子教的不错,尤其是说周夫子返璞归真的话,不像一个村妇能说出来的,是以这么问,倒忘了先前黄豆说姑姑姑父的话,没想起来他姑姑是张槐之妻。

青木正要回答,却听黄豆说道:“姑姑是我爷爷闺女,是我爹的妹妹。”

说完疑惑地瞅着殷老头,那眼神分明在说:这你都不晓得?不是说你们都好有本事么!

哈哈大笑中,黄老头最开心,他终于见到殷老头吃瘪了。

青木则尴尬极了,就要拉着儿子告辞,可那幅字的墨迹还未干,只好等着,又拿眼瞪儿子,可黄豆根本没看见。

殷老头却是个幽默的,他一本正经地对黄豆道:“多谢小哥指教!”

黄豆很大度地说道:“不谢!这也不算啥。”

又好心地对殷老头做延伸解释道:“我家才这么叫,可我外婆那个村子都是叫‘姑妈’的。我姑姑不让叫‘姑妈’,说是把人叫老了,叫‘姑姑’显年轻一些。”

另一个老头——青木记得他是灵州沈光——绷不住,喷出一口茶,慌得黄老头一把扯起那字幅,瞪了他一眼。

黄豆莫名其妙地瞧着他们。

青木再也忍不住了,喝道:“咋这么多话?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黄豆就不敢吱声了,心里却奇怪,不知挨骂的原因。

这时,一个婆子提着青木带来的两个篮子走进来,里面各放了几个盒子,对青木说,这是太太让准备的几样点心。送给郑家和张家的哥儿姐儿们吃的。

青木忙郑重地谢过了。然后跟周夫子黄老头等人告辞,喊黄豆出门去了。

等青木带着黄豆回到郑家,把云州大儒黄致远收黄豆做弟子的事一说,槐子和菊花听了两眼发亮,连说这小子好运气,亏得先前让他跟着去了。

众人就问黄豆这拜师的经过。因为个中详情连青木也不清楚。

黄豆如何敢说实话?他可是把人家小女娃弄哭了哩,也没给那个红脸老头好脸色,他自个也不晓得这老头为啥非要给他当老师。

于是含糊说道,许是夫子见他长得讨人喜也不一定哩。

板栗和葫芦一听。就晓得他说谎,遂夹着他去了书房拷问真相。

青木等小娃儿们走开,才说“硬邦邦”“滑溜溜”的评语,槐子和菊花听了立时笑倒。

因有这件好事,大家心情畅快多了。

天擦黑的时候,外面炮竹声密集响起,此起彼伏。然郑家一丝声响皆无。并不是刻意为谁守孝,只是不想宣扬那喜庆的气氛。死了那么多人,就算不是自家的至亲,也不应该若无其事地大肆庆祝这个新年。

和和乐乐地吃过年夜饭,小娃儿们虽然高兴,却都懂事的很,没有出去疯闹。

厅堂中央并排摆了两个大火桶,四周又放了好些凳子、椅子。槐子和菊花坐一方,青木和刘云岚坐一方。张大栓两口子、郑长河两口子各坐一边,小娃儿们则或坐在爹的腿上,或窝在娘和奶奶怀里,或挤在爷爷身边,听大人们说闲话凑趣。

外面的人这些日子喜欢说书院的事,张家人最喜欢说的却是新房子的事,说着就觉得心里充满希望——建设和创造总是令人振奋的。

青木见槐子跟菊花说房子如何,院子如何等话,两眼亮晶晶的。菊花也听得津津有味。板栗和小葱也兴奋的很,常常插话。不由有些发怔。

菊花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哩!

她刚出嫁那会儿,哪天不往娘家跑?如今住在娘家,却心不在焉,老是惦记那还根本没有踪影的新房子。

她已经无法当郑家是自己的家了。

青木感慨万分,看看挺着大肚子的刘云岚,眼光在几个娃儿身上打转,一副安宁满足的样子。

她,跟菊花心情是不一样的。

忽地,她转脸瞧青木,见他正看自己,便嫣然一笑,问道:“可饿了?”

青木失笑摇头,刚吃的饭,哪里就饿了。

他顺着妹妹的心意,跟他们说起张家新房子的规划来。

槐子说,新房子占地二十亩,院子很大,但是他不打算种许多果树,说把果树都种在院外。后院就种两棵香椿树,并几棵果树,其他地方全部用来种菜;其他院子则种少量枣树和梅树、桂树。

这是把防火放在首位了。那么大地方,只种这几棵树,就算失火了,锯起来也快,也不怕火烧进来。

菊花听了苦笑,心里想起故宫,那儿除了御花园,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据说就是为了防火和防贼,想不到自己也有这样做的一天。

其实,若是人家有心,再防备也没有用的,她可不想把自家弄得怪模怪样的。

于是便对槐子说,树种太少了也是不成的,只要精心布置,往后家里也安排人值夜,未必就会重蹈覆辙。

槐子想想那山下的溶洞,心里多了些倚仗,便笑着点头道:“依你。先从别的地方挪半大的树过去,省得栽小树苗长得太慢了,院子里好几年都是光秃秃的,不好看。”

杨氏拍着菊花的手说道:“花儿,莫要着急。等开过年,要是天气好,就能动工盖屋了。人多,盖起来也快。槐子说后院留着种菜,等屋子盖好了,三四月的时候,不正赶上栽菜秧子么。”

菊花抿嘴笑着点头。

何氏听了杨氏的话,喜悦地说道:“可不是么!这砖瓦啥的都买回来了,只要天气好,就算盖得再慢,三月底也能搬进去哩。那可不是桃花谷桃花正开的时候?站在山腰往下瞧,那多好看!”

菊花跟槐子相视一笑,对新居向往起来。

正说着,来财和来寿带着小娃儿上门来了,这安闲温馨的气氛就被打破了。小娃儿们又去菊花舅舅家拜外太太汪氏,院子里人进出不断,屋里也喧闹起来,一直闹到子时方歇。

第二天,早早地给外婆和二舅拜过年后,青木跟槐子就去学堂给周夫子拜年,顺便把黄豆也带了去,给新认的老师黄夫子拜年。葫芦板栗等娃儿也没闲着,满村转悠。

这种热闹的氛围下,想沉寂也是不能的,但菊花通常都是静静地坐着,看着人欢笑,听她们说话,有些心不在焉,盼望这年赶紧过去。

因此,村里种种热闹她都恍若未闻,只有一件事引起她的关注,那就是当初被那李县令带走的小燕回来了。

正月初三,小燕和堂姐李金香一块来看菊花。

她已经成亲了,嫁给马家的一个管事。当初的湖州巡抚马大人就是跟张杨等人交结的马亮之父,如今在大理寺任职。马家进京后,小燕夫妇留在湖州,替马家照管这边的几处产业。

菊花看着眼前完全脱去乡野气息的美丽少妇,十分开心。小燕居然能经得住诱惑,没去给人做妾,这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菊花留她们吃饭,并叫来梅子相陪。

梅子匆匆赶来,见了小燕高兴万分,爽利笑道:“菊花,还是去我家吃吧。你娘家里人多,咱们就不要在这碍眼了。等你家屋子盖好了,你就不请我去,我也要去你家吃几顿饭的。”

李金香和小燕都跟着附和。张家如今寄住在郑家,她们不好打扰的,况且刘云岚又挺个大肚子,今儿她娘家又来了人。

菊花想了想,就没坚持,于是几人去了梅子家,说些未嫁时的趣事,笑声不绝,热闹了半天。

本也叫了竹子、小秀等人,但不巧的很,她们都不在家,走亲戚去了,于是只得作罢。

说起别后的情形,都还不错。小燕道那李县令获罪后,她心中的怨念就淡了。等到了年纪,求了马小姐,放出来配了家中的小子。后来她男人又升了管事,日子也算顺心。

几人都夸小燕有福气……

第五百六十四章培养

小燕拉着菊花的手安慰道:“菊花姐姐,你才有福气呢!不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别看张家遭了灾,大福气在后头哩!我那时候被人带走了,一心想着要拼个富贵好报仇我小时候可羡慕那些富贵人家了。后来见识到了,就不羡慕他们了,觉得还是咱们乡下日子好过,所以我特地求了马小姐,帮我挑了个老实的小子嫁了。”

菊花点头,她觉得小燕真是个聪明的。

梅子笑嘻嘻地对小燕道:“你不用操心,菊花最是心宽的。她呀,才不会想不开哩。”

李金香点头赞同,因说起小娃儿来,金香使劲要菊花把小葱许给她儿子,又说自己闺女也不错,梅子也吹起自己儿子闺女,几人大笑不绝,至晚方散。

新年都是在走亲访友、来往聚会中度过的。又因为清南村多了几个大儒,先来的学子就登门拜访,连来寿也整天泡在村学堂,聆听教诲。

因张家连房子也没有,也不怕人说,从初八开始,就将人拉了出去,规整通往桃花谷的道路,和那边的场地。

待得天气和暖,书院和医学院都开始动工,且文人士子也陆续往下塘集涌来,清南村真是热闹哄天了。

袁县令撒出大批差役,并令下塘集保长以及各村的村长,对进出下塘集的人进行监察,凡是来书院求学或会讲的学子书生等人,一律登记名册,走时再勾销;至于蜂拥而来的商家人众,则管理更严格了。

清南村更是重点监管之地,李耕田在各条道口都设置了常驻门户,进来的文人均登记造册,带多少随从,还是独身一人,都记录得清楚明白,并抽调村里壮丁轮流在村中来回巡查。

二月春风似剪刀。嫩柳吐出新绿的日子。人们对书院和医学院的期盼心情,跟纷纷往外冒头的春色一样急不可耐。

菊花虽然心里也急迫,却不是因为这个。她期盼的是自家宅院什么时候建好,能不能在桃花谷的桃花盛开之前搬进去

虽然她很想去工地上瞧瞧,但槐子不准,说山那边乱糟糟的。不大方便。要是她没怀孕,带她去瞧瞧也不是不成,可是有了身子,就得当心点儿。外面人多。她越发连到附近田野去逛逛和采野菜的机会也没了。

但她也没有太多时间想这些,家里产业多,就算她不亲自动手,也是要监管的。忙里偷闲,她还带着葫芦和板栗,将私塾给筹办了起来。

二月中旬,私塾就开张了。收了张郑两家奴仆和雇工子弟共计一百多人入学,葫芦兄弟几个也在这边读书。

学堂就是张家原来的粮仓。槐子让刘小四将粮食全部搬入溶洞,然后将房屋修整后作为学堂和先生的住处。

共请了四个先生,两个秀才,两个举人,每日各自负责一个半时辰的课,这样也不耽搁他们自身的学业。

因医学院只有秦枫张罗,青木便带着刘黑子、黑皮给秦枫帮忙,张大栓和张槐则带着王忠等人建造张宅。

诸事繁杂。也难一一尽数,大家都忙,连杨氏、何氏和刘云岚,都各自照管着好几桩事。

这其中,要数葫芦和板栗更比别人忙十分。他们每日只上半天课程,然后就跟着青木槐子学习管事,早晚还要习武读书,真个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也因此。两人都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各自执掌家事。

儿子这么争气,菊花自然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

这日。娘几个坐在门口桃树下说事。头顶上的树枝已经长出米粒大小的花苞,想来过些日子就能含芳吐蕊了,穿院而入的微风也很柔和,不复寒冬的刺骨。

板栗手执鹅毛笔,在医学院的采买账簿上记录,葫芦正跟菊花汇报,青山和黄瓜旁听。

“其实,让你们跟着管事是假,学习是真。这些事,拟定一个条规,让你爹他们看了,若无遗漏,派人去经办,你们监管验收就成。可是,如何拟条规,那里面门道可就多了。”

板栗点头道:“娘说得对,这些事儿可不便宜哩。像这单,置办学生的床、桌椅、箱柜和被褥啥的,我问了李木匠,他给的价虽然低,可他也做不来这么些哩。去集上买,也要先定,要贵不少。被褥啥的好办一些,直接去铺子里买布家来,分给那些婆娘们做。乱起八糟的,让人头疼,我们到现在也没拟好。”

菊花点头,细细地跟他们说道:“你们思路算对了。须知每经办一桩事,要先弄清这事牵连哪些个方面,再查清个中详情,就算不能弄通透,也要大差不差,不能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学习了。”

她停了停,继续说道:“比如板栗刚说的,你们晓得去问木匠,又去集上打听这些家什行情,还注意到李木匠做的好、价格合适,可他短期内却无法做这么多东西,因为他还在帮咱家做家什哩。你们忙得头疼,了解了这么多东西,不就是学习了?不然,平日里谁家小娃儿会注意这些?”

几人一想,果然如此,不禁开心地笑了。

青山摸着脑袋乐呵呵地说道:“姐姐,原来打一张姐姐说的那种单人床要两百文。李木匠听说我们要做一百张,往后说不定还要做,他就说只收一百九十文。”

黄瓜道:“集上要卖两百五十文哩。真黑心!”

菊花忙摇头,对黄瓜道:“好叫你们知道,为啥这价格有差:人家在集上开铺子,不得租铺面?不得付租金?他还要专门弄个人在那照看,说不定还要请小二,这不都是钱?就算是自家的铺子,也是要算钱的。因为你若是不用这铺子,将它租出去,也能赚些租金;可是你如今自己用了,没赚到租金,不就等于付了租金么?”

葫芦恍然大悟道:“李木匠在自己家接木工活,就省了这项开支了。”

菊花点头道:“还有,集上的铺子大多都是不带作坊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旁的地方做好了这些东西,再运去集上,这运费也要算的。”

板栗急忙从怀里掏出个簿子,将娘刚才说的这些记录下来。

菊花接着又跟他们举例,若是监察房屋工程,就要注意砖瓦木料等的价格、用量。还有雇工的工钱,买宅基地的钱等等。这就难免要对盖房子进行了解了。

见几个娃儿很畏惧的模样,菊花笑道:“其实,只要你们用心。也不甚难,最起码你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弄明白。”

她指着郑家的屋子道:“这一面墙要用多少砖,屋上要用多少根椽子和檩子,用几根大梁,用多少瓦,都是能算出来的。想想看,往日教你们的算术。这不就用上了?你去瞅瞅瓦匠师傅砌墙,先数数一小块地方用多少砖,再量出长宽,再把整面墙的长宽量出来,不就能算出这一面墙用多少砖了?”

接着,她以郑家的墙壁为例,先把一些数据假设出来,亲自算了一遍这面墙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