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丑女如菊(原野)-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这六十五个人都埋进了橡园废墟,圈起来的墓园有五亩地大小,就在张宅旧址附近。几年后,等这片山林再次郁郁葱葱,从山下看上去,这片墓园倒像林中的一个村庄,守护着这片山林,并无阴森萧瑟的感觉。

那些闹事的人算计落空,也不好再闹,安静了几个月,等张家私塾开学、死难雇工直属家人也被安排到张家各处做工后,又眼红起那工钱来。于是,以各种形式上门打秋风的就多了,比如那万婆子就常来守寡的儿媳妇家,以各种理由搜刮钱财。

这些雇工家事张家是没有理由插手的,也只能任她去了。然这事却被葫芦和板栗给摆平了。

张家私塾开学后,张郑两家的娃儿便不去村私塾读书,只在自家私塾读书,跟雇工的娃儿同进同出、同吃同学。这些小娃儿在板栗和葫芦的调教和影响下,逐渐学会了应对上门打秋风的亲戚。

也因此,板栗和葫芦得了一批忠心的属下。这就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且说那些雇工下葬后,周夫子和赵耘来到郑家,问张槐那天山上的闷雷是怎么一回事。

槐子微笑道:“是菊花让人去山上,将那大冲天炮埋了一捆在山洞里。等板栗一喊话,那边就点燃了炮仗,那声音听起来可不吓人。”

赵耘听了大笑起来。周夫子也笑道:“原来如此。为师糊涂,想了一晚上也没弄明白是何缘故。”

处置完死难雇工的事后,张家依旧忙碌不已。不说张大栓、槐子和板栗整日在外忙碌,就是何氏和小葱也没闲着。

忽然偌大一个家没了,就算手中有钱,从衣食到住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添置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场大火过后。张家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没地方住了。他们又不想去集上住,嫌不方便照管家业,只能暂居郑家,依旧住在被郑家买去的老宅。

再有就是山野斋关门了。因为几百盆盆景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两年工夫。甭想培育出新的盆景来。光这一项,张家就损失近两万银子。

倒是做荷叶鸡的作坊,换个地方买了家伙,立刻就开张了;腊味作坊在山下,没有受到波及;竹园的鸡也都没有损失;粮仓也不在山上,未受到波及,因此也不用为来年人畜食用的粮食操心。

因槐子觉得,把粮食往山上搬太麻烦,因此就在竹园山下划了一块地。建了粮仓和住宅,让刘小四娶亲后住在那,又迁了几户佃户在附近,一起守护粮仓。也正因为如此,平日在山上照顾盆景的刘小四才能幸免于难。

腊月十五,天气晴朗。菊花身子好转,终于起床,来到院子里晒太阳,一边听小葱跟她汇报家事。

小葱道:“咱们外面的衣裳全都交给集上制衣坊做。每人先做冬衣三套,春天衣裳三套。内里的衣裳、夹衣和鞋袜就让家里人自己做。”

菊花靠在铺了椅垫的小木椅上,摩挲着手中的手炉,点点头道:“先这样。这不过是应急,往后再想要啥样的,再一点点添置就是了。省得急忙中做出来不合用。倒是里衣、鞋袜和小袄子这些,要用心些做。眼下过年也忙,你让小喜把那沾好的鞋底子,发给佃户或雇工的媳妇们帮着纳,回来咱们只要上鞋帮就成了,能省好些事。”

小葱点头,立即吩咐了小喜,转头又跟菊花说腌菜的事,“我跟大舅母说了,就让作坊帮着做,也省工夫。大舅母叫我不要操心这些,她帮我们把各样腌菜都留了。奶奶刚才带人去地里砍雪里蕻、拔白萝卜,这两样咱们自己弄。”

菊花丢给闺女一个赞赏的眼光,道:“就是这样。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但一个家少了这些,那日子就不顺手了。这些东西好些都是当作料、配菜用的。咱们一大家子人,一直要吃到明年四五月,留少了可不成。”

这时,刘云岚安排完家务也过来坐下,妞妞递过针线簸箩,她拿起一只上了一半鞋帮的小鞋子继续扯线,一边对菊花笑道:“这么早就教小葱管家了?”

菊花看着闺女有些感慨:家逢大难,她和板栗仿佛一夜间长大似的,做事有板有眼。她便趁机教导她。倒不是自己想偷懒,而是觉得这是他们成长的好时机,多学些对他们将来有好处。

刘云岚又对小葱笑道:“各样酱菜我都安排人今儿搬回来,先放在后院厢房。鲜辣椒在地窖里藏着,是现成的。等你奶奶把雪里蕻砍回来,白萝卜拔回来,你就安排人弄这两样就成了。”

如今庄稼人都用草木灰储藏辣椒过冬,张家和郑家更是年年大量储藏青辣椒和红辣椒,既是为了卖,也是为了方便自家吃。张家藏的辣椒被火烧个精光,只好吃郑家的。

这些事都琐碎而繁杂,小葱初次经历这些,便用个记事簿一样样记录了,逐一安排后勾掉。

又有媳妇和下人来回事,跟她说过年要采买的东西,又或者想起家里要添置的东西,她一一核对后,没有重复,就吩咐按清单置办。

这主要是因为家里要添置的东西太多,只得想起一部分就拟出清单,先派人置办,有遗漏的,等想出来再添上。

菊花看着她认真的神情,便又道:“这些事往常你都知道的,不过不大上心罢了。如今学着管,也不是很难。凡事都按照往年的比划着来,不晓得的就问我跟你大舅母,或者问奶奶和外婆。要是你自个能想出更好的法子,就不按老规矩办也成的。”

小葱点头,把小板凳往娘跟前移了移,道:“往常咱们家穷,日子也简单,自然事情就少,如今事可多多了哩。”

菊花听了,直起身子,郑重对她道:“正是要跟你说这个哩,总也没想起来。”

小葱忙凝神仔细听娘说,连刘云岚也好奇地停了针线,听菊花说啥。

菊花道:“就算有钱了,也不要把日子弄复杂,吃穿用度只要合适就够了。比如,有钱了,喜欢啥样布料做衣裳,喜欢啥样的首饰,不妨就买了来;想吃啥东西也不妨就做了吃,不能抠门到连吃也舍不得。可是,若因为有钱了,就摆阔、讲排场,那个就不必了。”

小葱有些困惑地问道:“娘,就算咱们自个不讲究那些,外人瞧着也要说的,如今来往的人家好些都是富贵人家哩,待人接物也不好失了体面。”

菊花听了,正色道:“体面是靠自己挣来的,不是求来的。比如,若是你家业不够大,摆那豪奢的谱只会让人说你是暴发户,人家从心底里瞧不起你;反之,若是你家大业大,家中人才辈出,便是布衣素食,人反而称赞你有操守。”

见小葱听得认真,索性又细说道:“娘说的意思是:行事规矩咱们按自己喜欢就好了,不用学人家。要是吃饭还弄一堆人站在身边伺候,让人布菜,穿衣裳也要人帮忙,洗脸也让人帮着洗,方便还要让人帮着擦屁股,哼,那离败家也不远了。这一条要写进家规,谁也不得违反!不然,长手脚是干嘛用的?再说,娘看不出来这些规矩于提高修养有何益处。若有人认为这是享受,娘则以为,你呆在我面前,我反倒吃不爽快哩!”

刘云岚脆笑道:“这话可说到我心坎上了。”

小葱也明白了娘的意思,点头道:“娘的意思我晓得了,就是说咱们只管过咱们的,要是有人家瞧不起咱们家伺候人少,这样人家不来往也罢;那真正看重咱们的,自然不会挑这个礼。”

菊花微笑道:“就是这个话。再说,咱们也不要太出格,大体的规矩还是要遵行的,只不要弄得太繁杂和讲究,人就算嫌弃,也挑不出毛病来。”

小葱抿嘴一笑道:“嗳!就这一条,咱们家就不用奴仆成群了,少爷小姐身后也不用跟一堆人伺候了,全让他们该干嘛就干嘛去。”

菊花微笑点头。

正说着,板栗和葫芦等小娃儿回来了。

大冷的天,他们却跑得头上热气蒸腾。葫芦和青山黄瓜都进屋去换衣裳,只有板栗不动,他是没衣裳换。

刘云岚见了,忙唤妞妞,去把她新为板栗做的一件夹衣拿了出来,让板栗试穿。

菊花嗔道:“云岚姐姐刚好一些,家里又有那么些事,还费神帮他做这个干啥?就算他暂时没衣裳穿,先借葫芦的穿不是一样?”

刘云岚笑道:“我坐在那,手上要是不干点啥,就闷得慌。葫芦他们几个娃儿有衣裳,我不就想着帮板栗他们做了。”

一边说着,一边又问板栗合适不。

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鞠躬

第五百六十零章赤心稚子

板栗脱了外面的大衣裳,套上新夹衣,系上带子,整整衣襟笑道:“咱这样的帅锅,哪怕穿麻袋改成的衣裳哩,也是风采不俗的。大舅母针线活这样好,这衣裳穿在身上,板栗帅锅更加玉树临风了。”

说完还在小葱面前打了个转,问道:“妹妹觉得咋样?”

小葱抿嘴一笑:“帅呆了!”

饶是“帅锅”发明人菊花听了,也笑得喷茶。因她常搂着山芋说“我儿子是小帅锅”,这类话说多了,这些娃儿整天就把“帅锅”挂在嘴上,外人听了则莫名其妙。

葫芦刚出来,听见这话,嬉笑道:“板栗帅锅又在顾影自怜哩!”

黄豆、红椒和紫茄等娃儿也挤过来,喊“板栗帅锅”,红椒自称“帅妹”,疯闹成一团。

这时,泥鳅带着几个人赶了两辆牛车过来,歇在院门口。

小娃儿笑嘻嘻地跑进来,先对着菊花和刘云岚叫“菊花姑姑”“郑婶婶”,然后才对板栗道:“我爹让我先送一批货过来,说这些是你们家马上就要用的,有些过年后就要用。你派个人来点数。是把货卸在这哩,还是搁在旁处哩?”

刘三顺见葫芦和板栗都在家管事了,连青山和黄瓜也没闲着,深受刺激,便也让泥鳅帮自己干些算账跑腿的活计。

泥鳅正羡慕葫芦和板栗哩,闻听这话,巴不得如此,因此很有新鲜劲头。

板栗听了,忙问道:“都有些啥?先让我瞧瞧。东西不卸在这,卸到竹园那边去,先搁山洞里藏着。我找了人带你们去,叫黄麦叔收货就好了。”

泥鳅忙掏出一张清单递给板栗。

板栗和葫芦凑一处细瞧,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大小竹椅各十只,簸箕二十只,竹匾和筛子各二十张。大篮子十个,一般大篮子十个,小篮子十个,圆篮子十个。大小筲箕各十个,竹篓二十个。一看字迹就是泥鳅写的。

板栗便叫了个人送他们过去,一边问泥鳅其他的东西做的咋样了。

泥鳅就说那些竹床、竹屏风、书架、竹席等家用摆设,要细细地制作,马上还不能好。

板栗点头道,要他们做细致些,反正到明年盖房子还有些日子哩。我们在李木匠家定做的床、柜子也没做好,都还早着哩。

泥鳅满口答应了。

两娃儿说完,转头就见刘云岚和菊花抿嘴笑,便有些莫名其妙。

菊花是见两娃儿跟大人一般说事,有些好笑,又不好说出来,便对泥鳅夸道:“泥鳅干事蛮有条理的,真不错哩。”

泥鳅摸摸脑袋笑了。谦虚地说他哪比得上板栗和葫芦能干哩。

接着转身出去,让人从外边搬了个竹篓子进来,招呼板栗等人过去瞧:“这些是我送你们的。这是笔筒。给板栗、葫芦、青山、黄瓜,一人一个;这是竹碗竹勺,给黄豆、山芋、红椒和紫茄,一人两副。”

又指着几个形状各异的精巧提篮跟盒子对小葱笑道:“小葱妹妹,这几个小篮子跟盒子给你的。你拿来装些小东西也方便。”

这些东西虽然平常,然做得十分精致奇巧,娃儿们见了欢喜,立时哄笑上前,各自拿着泥鳅送自己的东西比较评论。

红椒抱着小碗,仰头问泥鳅道:“泥鳅哥哥。为啥你就送我跟紫茄两个碗,送我大姐那么多东西哩?那些小篮子跟盒子我也好喜欢哩!”

泥鳅正跟小葱说,他让人帮她编个好看的小竹篓,能背在背上,给她装药用的,听了红椒的话顿时傻眼。不知如何回答。

亏得他机灵,眼珠一转急忙就道:“那我家去再拿两个篮子和盒子来送给红椒妹妹和紫茄妹妹。我先想着你们太小了,用不上这个的,就没拿来。”

小葱忙制止道:“不用了。这些我们三个人分就够了。红椒,往后不许这样,哪有找人家要东西的?”

红椒辩解道:“我也没想多要东西。我就是想,他干啥光送姐姐那么多哩?”

泥鳅虽然年小不懂事,听了这话也不由自主地脸红了,因为他自个也奇怪:是哩,他咋老喜欢送小葱东西哩?

幸亏张大栓、槐子和青木回来了,娃儿们才转移了视线,围上去问候,泥鳅也不自觉地松了口气。

一时又有李长雨的媳妇高氏宛儿带人送了许多吃穿用的物事来。

小葱和板栗一边道谢,一边忙着让人接收。

菊花也谢过宛儿,招呼她坐下说话。

李敬贤也跟着来了,和板栗葫芦泥鳅几个叽叽喳喳说不停,他也单独送了小葱两样小玩意,这不禁让菊花警惕起来。

高宛儿先去问候了郑长河跟杨氏,方才过来和菊花坐在一处说话。

她从丫头手中接过一个包袱,放在菊花面前打开,里面是些小衣裳和鞋袜,说是自己亲手帮板栗小葱几个娃儿做的。

刘云岚提起一件精致的葱绿缎子小袄儿,赞道:“这是小葱的?宛儿你手艺可真是没话说。”

高氏笑道:“我也不多说了。往常你们也不缺这些的,这回遭了难,东西都失了,菊花又病着,一时也顾不过来添置,我就帮着做了几件。”

菊花也不矫情,含笑收下,并诚心谢了她。

这些日子,不少亲朋好友和邻居都送了东西过来,不管咋说,都是一份心意。菊花让小葱都登记了,人情往来可是马虎不得的。

高氏见菊花老是去瞄李敬贤,得意地问道:“如何?我儿子是不是越长越出息了?”

刘云岚听了扑哧一声笑起来。

菊花笑道:“你儿子自然是好的。不过要是梅子在这,她该说她家李敬文好了,我跟云岚姐姐也觉得葫芦和板栗好。谁不觉得自个儿子好哩?”

高氏想说你就好好比较一下,挑个女婿嘛,又觉得小葱大了,再开这玩笑不合适,就算想结亲,也得慢慢来,遂把话咽回去了。

说笑一会,高氏见郑家要吃饭了,急忙告辞。

菊花也没留她,将一行人送出院子后,转头回来吃饭不提。

饭后,两家人都聚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边闲话。马婶则带着妞妞、小喜等人在晒雪里蕻,杨氏和何氏也跟着帮忙。

看着她们把一棵棵肥嫩青绿的雪里蕻或排在门前石阶上,或摊在场院中央,或掰开菜梗架在晾衣裳的竹竿上,弄得满院子都是青绿,充满生活的气息,菊花却觉得心里空空的。

往常冬天,晒干菜、腌菜、做糖食糕点、腌腊味,忙碌着把家里坛坛罐罐都装满,房梁上都挂满腊味,衣服鞋袜准备齐全,那心里就无比踏实,觉得这样的日子才实在。

可是,如今家没了,就买了东西来也没处放。住在娘家,明明不缺吃不少穿的,手里还不缺钱,可那心却好比悬在半空中,没一点着落。

她心里难受,便问槐子往桃花谷修路的事。

槐子仔细地对她说道:“年前就能把路修好。年后天气好的话,就能盖屋子了。砖瓦我都定下了,也买了好些青石方片,用来砌墙基。过几天请夫子过去瞧瞧,帮着选一处合适的屋基场。选好了先砍树,把地方腾空清理出来。”

郑长河身子还没好,歪嘴说话还不利索,他靠在躺椅上,咕噜了两句啥也没人听懂。

张大栓就对他道:“你呀,甭操心。我跟槐子忙得过来,再说不是还有青木帮忙么。葫芦跟板栗也能干的很,又会写又会算,记性还好。你甭瞅着他们小,比咱俩都出息哩。”

郑长河“啊哦”了两声,裂开歪嘴巴笑着不住点头,含糊不清地又说了两句话,旁人还没反应过来,菊花就道:“爹,这条路修好了,沿路边都要盖房子,让下人住,也是帮着照管的意思。”

她对槐子道,爹是怕咱们住进桃花谷那边,太偏僻了。

槐子忙笑道:“爹,往后那边人可多了。秦大夫准备把医学院建在竹园那边哩,离桃花谷也不算远。夫子想把书院建在这后山。等这两处地方都建成了,清南村这块人可就多了。”

杨氏走过来对菊花抱怨道:“我说你们,把房子盖那么远干啥?娘往后想看你,还要走那老远的路。”

菊花拉着她手笑道:“娘,咱们两家人越来越多了,住远些省得娃们吵架。亲戚么,远的香,近的臭。住的远些,哪天你想我了,跟嫂子一块坐车进山去我那吃顿饭,也算走亲戚哩。要是住的近,天天见面,就没走亲戚的味道了。”

刘云岚听了笑着点头,说往后菊花再回娘家,就是客了。

众人又议论起盖书院的事,青木说只待夫子确定了地方,工部魏大人就要安排人砍树,清理道路,规划房屋格局等。

正说得热闹,秦大夫和云影带着一双儿女过来了,是来商讨医学院的事。

小娃儿们急忙搬凳子,青木招呼他们坐下,红椒和紫茄则拉着秦淼去一边说话,山芋也拽着秦淼的弟弟秦瀚去看外婆家的小狗……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祝元旦快乐

第五百六十一章谁的字值钱

云影坐下笑道:“要我说,这事也没啥好商议的,等明年把房子盖好,再放出风声,对外收徒不就完了。”

菊花认真对二人道:“这医学院的房子和一应需用之物,只需有银钱就能买来,因此不算难事;重要的是,要召集天下杏林高手汇聚此处,研讨交流医术,并教授学生。不然,光凭你跟秦大夫两个,不得累死?从这点来看,医学院跟书院的办学意图是相同的。”

秦枫显然不像云影那样漫不经心,肃然点头道:“我已经对外放出了风声,料那些隐居的杏林人士和想在医道上有所突破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何况他们来了这里,无论是探讨医术,或是当先生,或是当学生,各样条件都优厚,毫无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条件优厚,云影想起这项银子来源,就道:“菊花,你们两家拿出好几万银子,我跟师兄都很不安和惭愧呢!”

不等菊花回话,秦枫就笑道:“我可没惭愧。你也休要惭愧。这银子又不是给我们用的,这是张家和郑家积德行善之举措,跟咱们悬壶济世一样。建这样一座医学院,好过把银子捐到庙里点香油。非是我不敬鬼神,而是觉得做些实事更实在。”

槐子接道:“我们光就出些银子,如何教、如何治病救人,还不是要靠你们?所以我倒觉得给你们添麻烦了哩!”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何氏道:“可不是。下塘集这块的人,不晓得有多少人家给秦大夫和云大夫供长生牌位哩。菩萨好是好,他也忙不过来哩,还不是秦大夫这样的人帮咱们老百姓?这个啥医学院,要是建成了,肯定好多人来瞧病。”

板栗忙道:“奶奶,这医学院是读书的地方。看病得去集上,去济世堂。”

小葱见何氏还是一脸糊涂,就跟她细细地解释了一番。

何氏跟杨氏方才明白。她们立即决定。要红椒和紫茄都去医学院上学,把个小葱弄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说才好。

那边,秦枫将医学院的规划条陈拿出来,跟槐子和青木商讨,不断补充完善。

葫芦和板栗也在一旁认真听着。

菊花则和云影嘀咕,要多拉几家富户进来,多弄些银子使用。又建议云影让人把那搽脸的护肤品多做些,往后就当作一项收入来经营。

云影听了连连点头。

几人商议到日落时分方才停歇,自此秦枫和云影也忙碌起来。

当周夫子把书院地址定在郑家后山后,清南村再次火热起来。寒冬腊月里。魏大人和赵耘召集了一两百人在山上伐木、开通上山道路,然后清理场地,做些工程前期的准备事项。

村民们也把心思从张家的大火转向书院,整日谈论的都是这事,也就张郑两家心头还弥漫着大火的阴影,又因为准备建新家园而忙碌不停,无暇顾及此事。

纷乱扰攘中,又到过年了。

因有不少求学的学子年前就到了下塘集,甚至来到清南村。租住当地人的房屋,因此下塘集分外热闹起来。清南村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憧憬读书人汇聚小青山的盛况。

有几个宿儒应周夫子邀请,也在年前赶到清南村。

李耕田激动万分,兴冲冲地为他们腾房并院,安排住处,添置家什用具。赵耘也跟着忙得脚不沾地,自不必一一细数。

过年的时候,按说张家跟郑家在一块过,应该热闹才对,但张家刚遭大难,实在难以畅怀笑闹,却又因为大难不死,格外珍惜。所以这个年虽然少了些喜庆,却多了些温馨。

主家们聚在一处过年,下人们为了干活方便,马叔一家、刘黑子一家、老陈头(黄麦)一家,还有樱桃等人商议了,干脆也聚在一处过年。因而郑家大院人气旺盛的很。

年三十这天,郑家大院里下人往来穿梭,进出频繁,青木槐子也忙得不得了;菊花和刘云岚也指挥安排媳妇们张罗年夜饭。

张大栓则带着板栗跟葫芦贴门对子和年画儿,后面跟了一串小娃儿指指点点。

忙碌中,菊花忽地想起一事,便张罗了一些菜,让青木和槐子提了给周夫子他们送去,表一份尊师重道的心意。

半个时辰后,两人回来,手里各自拿着几幅字,嘴巴裂开老大。

槐子先笑着对菊花道:“夫子说,那个用粽叶包的荷叶鸡和鱼味道好的很,他还要些;还有,那雪里蕻烧猪肚也要些,烩猪耳朵也要些。”

菊花一愣,她可是拿了三只鸡、三条鱼哩,还要?

青木见妹妹奇怪,便解释道:“夫子说,他们家也做了这个,只是不如咱们烧的地道,所以他老人家就不客气了。他家来了好些人,都是夫子的老友,咱们送去的不够吃哩!”

菊花听了十分高兴,刘云岚则急忙叫妞妞去收拾,又叫添上两只兔子和两只烧鸭,反正今儿过年人多,这些东西准备了不少。

妞妞忙答应着去了。

菊花就问槐子手里拿的是啥。

槐子听了,跟青木相视一笑,道:“今年咱们村人可有面子了。我们去的时候,夫子正跟老友帮大伙写‘福’字儿哩。我就也要了一幅。夫子又特意帮我跟青木写了两幅字,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连村长也没有哩。想是因为咱们家出钱办医学院的缘故,夫子才写给我们的。”

菊花听了大喜,忙把那几幅字要过去,细细观看。眼睛不错开,嘴里说道:“这字得裱起来,不然留不长哩。”

槐子点点头道:“等年后送去集上裱糊。”

葫芦等小娃儿都挤过来看字,黄豆伸手扯住条幅的下边,喊道:“我瞧瞧。我瞧瞧这字我可认得。”

菊花慌忙抓住他手,一叠声地叫道:“嗳哟!小祖宗,甭扯坏了。这字可值钱了,千金难求哩!”

黄豆马上松手,仰头问道:“姑姑,这字儿能卖钱?”那神情十分怀疑。

青木呵斥道:“你就晓得钱。这字是花钱能买来的?”

菊花汗颜,忙跟这些小娃儿们解说这字的珍贵处,趁机鼓励他们好学上进。

张大栓敬畏地瞅着那个“福”字,觉得该说点啥,咳嗽了一声说道:“夫子就是有本事,这字儿写得滑溜溜,怪好看的。”

众人大笑。

菊花见公爹尴尬,忙道:“爹是说这字儿线条流畅,也没说错。”

正笑着,小喜和妞妞提着两个篮子过来,问菊花道:“太太,装好了。让谁送去哩?”

青木道:“我送去。”

黄豆央求道:“爹,我也要去。”

菊花听了觉得不妥,对青木摇头,这小子要是去了,他就敢跟周夫子再要一幅字,好拿回来留着卖钱。

果然,黄豆接着说道:“我也找周夫子帮着写两个字儿。就写我的名儿。黄豆也不难写。”

众人都不让他去,说省得丢人现眼。

好说歹说,黄豆答应不求周夫子写字,到了那里也不乱说话,杨氏又跟着说情,让青木带他去,青木无法,只得带着他一块去了。

一路上不免又恐吓叮嘱,要他规矩说话。

黄豆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

青木带着黄豆来到周举人家,见夫子等五个老头儿已经写完字了,正在厅堂中央围着一张小方桌嗑瓜子闲谈。有的抱着手炉,有的脚下架着火坛子,有的干脆就坐在小火桶上(带火坛的凳子)。

他便送上篮子,又解释说都是些什么菜。

周夫子听说多了兔子和鸭,忙吩咐一个丫头拿去厨房,弄热了来尝尝,又招呼青木坐下说话。

青木笑说家里还忙,要告辞回去,却被赵耘过来拉了去。赵耘正和魏大人、李长雨在房里完善书院布局。因书院要在郑家附近修一条上山的路,所以叫青木进去商讨。

青木便回头叮嘱黄豆不要调皮,他马上出来。

黄豆规规矩矩地应了,他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撑着膝盖,腰挺得笔直,眼珠子骨碌转,瞅着面前的几个老头子,心想他们谁写的字儿最值钱哩?

周夫子抓了把果子给他,一边问他话。

黄豆一板一眼地答了。

周夫子觉得他不似上回灵动,说话也字斟句酌的,便好奇地问道:“上回见你说话大胆的很,今日何故如此拘谨?”

黄豆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不明白拘谨是何意。

旁边几个老头见小娃儿一脸迷糊样,失声笑了起来。反正他们闲着也无聊,就逗起这小娃儿来。一个红脸膛长胡子的老头就问道:“你很怕我们?”

黄豆摇摇头,脆声道:“老爷爷长得很和气,一点也不怕人。”说完盯着他长胡子看,很想上去摸摸的样子。

周夫子也换了口气,问道:“那你为何不敢说话?”

黄豆道:“来的时候我跟我爹保证了,说一定不乱说话,也不会找夫子写字儿。”

周夫子等人听了愕然,怎么又扯到写字上面去了?

一个瘦长脸的老头很感兴趣地问道:“你能跟我们说说,这个……是何缘故?”

周夫子在清南村住过好多年,立即用这边的乡语问道:“咋回事哩?黄豆能跟爷爷说说么?”

祝大家元旦快乐!12年最后一晚,求粉红支持。

第五百六十二章拜师风波

黄豆见他们都很好奇,再说,他自个坐那不说话,也憋得慌,于是一五一十地把刚才在家发生的事都说了,“我爹和姑姑姑父说,怕我来这乱说话,要夫子写字,太丢人现眼。我答应他们管好自个嘴巴。”

几个老头都忍不住乐了,周夫子笑眯眯地问道:“你心里是很想让我帮你写两个字的,然后把这字拿去集上卖钱?是不是?”

黄豆忸怩了一下,才道:“我先那么想,后来爹说那样不好,我就不想要爷爷写了。”看看几人,似乎怕他们笑话自己,又道,“爷爷甭看我小,我懂眼色的很。周爷爷,你字儿那么值钱,咋不去卖字哩?”

几个老头瞅着周夫子一脸尴尬样,一齐闷笑起来,正要打趣他几句,小娃儿又说了一番话,把他们笑得东倒西歪。

黄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