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后洗白手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听见他言,更确切的说是喊——
“我苏家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断不会做出叛主背国之事,望陛下明察!”言罢,他扔掉长剑,深深地匍匐下去。
血色渐渐占满她的瞳孔,触目皆是妖冶的红,什么都瞧不清了。
恍惚里,她听见她自己在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心里一片荒芜。
忽而有人握住了她的手,攥得很紧,像是要把全身的力量都渡给她,好让她有勇气去面对她苍白的未来。
她听见那人凑过来在她耳边轻轻说了句话,连气息里都是血腥气——
“夭夭,你要坚强。”
话落,那人松开了她的手。
她伸手去抓,落了空。泪水阑干,把面颊上的血污割裂,她下意识地舔了舔干燥的唇,又咸又腥。
***
“夭夭,你醒了?”
“夭夭?!”
苏庭伸手在苏虞眼前晃了晃。
苏虞猛地回过神来。几近二十年不曾有人唤过她的乳名了,让她适才一时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她睁大眼睛,发现一旁睡着的阿兄不知何时已经醒了。
“你怎么了?又病倒了。”见她作势起身,苏庭伸手拿过一个迎枕,将之放在她的背后。
苏虞坐起身来,敛了眸,道:“我装的。”
出水榭的时候,她猛地站起身,眼前发黑,一个踉跄,瞧着那头兵荒马乱,索性顺势闭眼倒地。
苏庭皱眉。
“我把二姐推下水了。”她说。语气淡得像是在说今儿早吃了碗蟹黄粥。
苏庭适才甫一回府,便听身边的小厮说,只一个下午府上就病倒了两位娘子——
一个是晕倒了的苏虞,一个是落水了的苏瑶。
一个是亲妹,一个是堂妹,谁亲谁疏他自是拎得清。他遣人去二房慰问苏瑶,自个衣裳都未换便直奔苏虞的院子。
妹妹把堂妹推下水了?
苏庭心下略疑。自家这妹妹虽说是娇蛮任性了些,但一向还是会把握分寸的。即便她与二妹素来不大对付,但无缘无故推人下水不像是她能做出来的事。他静待她下文。
苏虞理所当然道:“她想推我下水,我就把她推下去了,难不成还坐以待毙。”
“二妹?”
她瞥了眼他皱得越发紧的眉头,出声打断了他:“因为我把卫霄送的香囊给扔了。”
自病中清醒后,她连着几次拒接了卫霄递来的信和物件儿,大抵是把他逼急了,竟出此下策,从苏瑶处下手。
苏庭越听越糊涂,但混乱的因果关系并不妨碍他弄清楚一点——
苏虞把卫霄送给她的香囊给扔了。
他忍不住道:“扔得好!咱不稀罕他的东西!”
他向来不喜妹妹与那卫霄走得太近。就卫霄那样的,想娶他苏庭的妹妹,也不掂掂自己几斤几两。
苏虞翻了一个白眼,说:“可二姐稀罕呢,稀罕得想把我推下水。”
苏庭讶异,苏瑶稀罕卫霄?就因为这个所以想推苏虞下水解恨?
苏虞索性把话挑明:“二姐喜欢上卫霄,但卫霄喜欢我不喜欢她,她嫉妒我。”
苏庭瞪眼:“姑娘家家的,说什么喜欢不喜欢。”
苏虞瞪回去,“要你管。”
“那你喜欢卫霄么?”苏庭问得有些小心翼翼。
苏虞脱口而出:“谁喜欢他?!”
第4章 青梅竹马
苏庭起先还以为是卫霄哪儿惹苏虞不高兴了,在使小性子呢,却不经意间捕捉到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嫌恶。
他心里一惊,恐怕她这话不曾作假。
可前些日子她不是还央他递信给卫霄?他虽一直不喜妹妹与卫霄走得太近,可抵不住妹妹喜欢,说了她也不听。
卫霄这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了?怎么忽然就惹了妹妹的嫌?
苏虞话出了口才发觉说得太快了,太过斩钉截铁。
她有些后悔,忙补救道:“卫霄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马上定乾坤,长得还不及我阿兄你好看,我凭什么喜欢他?”
这话说得苏庭浑身舒坦,心里正暗暗盘算着的好好教训教训卫霄的计划暂时搁浅,他憋着笑道:“其实卫霄拳脚功夫还是不错的。”
苏虞眼尾一挑:“你不是说他是你的手下败将么?”这话说出了口,就有什么堵住了她的喉咙。
可阿兄最后就是死在这个手下败将卫霄的剑下。她后来听宫人们说,他是自己夺下卫霄的剑自刎的。
他用他一个人的死,去抵挡那些中伤与谣言,还父亲一世英名,换得苏家上下百十来口人的苟延残喘。
其实卫霄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履行了他身为一名禁军的责任,甚至于说,他奉的是皇命,行的是君事,何错之有?
可她过不去心里那个坎,那个满是血色的冬日化为后来漫长岁月里的噩梦,裹缚得她喘不过气来。
卫家在苏家覆灭的时候选择了明哲保身,就怪不得她在卫家渐渐没落的时候袖手旁观。
苏庭察觉到她情绪的转变,细细端详,窥见她深沉而凉薄的眸光。他想起适才他初醒时,她一动不动地盯着他出了神,抬眼对上那一双黑黝黝的杏眼,宛如坠入看不见底的深渊。
杏眼剪水,漂亮依旧,里头却多了些他看不懂的、复杂难言的东西。
他心下略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只眯着眼笑,道:“你阿兄我是什么人啊,那能比么?”
苏虞怔怔地看着他笑,有什么她以为再也不会萌发的情绪,静悄悄地在心底滋长。
不能。她在心里默默道。
——你是我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阿兄。
***
叩门声响,连翘端着食盘推门而入。
连翘瞧见榻前的苏庭,讶异道:“郎君还在呢?婢子去让伙房再多加几个菜。”
苏庭起身,道:“不必了,我回去吃。”
苏虞也不留他,自顾自起身下榻用饭。
苏庭瞥见食案上的两个清淡小菜和一碗白粥,标准的病人食谱。
他“啧”了声,凑过去在她耳边道:“要不要阿兄明儿给你捎只荷叶鸡?后日便是寒食,想沾点荤腥可就难了。”
温热的气息喷洒在她的耳畔,心尖狠狠一颤,耳边又回荡起那句——
“夭夭,你要坚强。”
前世道阻且跻,她一路披荆斩棘、弑佛杀魔,阿兄始终活在她的记忆里,既是她一触即伤的软肋,也是折磨得她整夜难眠的心魔,更是她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盔甲。
她掩饰地笑了笑:“好啊,”接着又嬉皮笑脸地得寸进尺,“要是阿兄能把药帮我喝了就更好了。”
苏庭“哼”了声表示不干:“谁叫你装病的?且不说你阿兄我刚从校场回来衣裳都没换,就巴巴地跑来看你,祖母那么大年纪了还被你三番四次地折腾。就该让你吃吃苦头,长点记性。”
苏虞没有抬眼,兀自夹了一筷子菜往口里送。
“行了,好生歇着吧,我走了。”
苏庭转身离开了。
苏虞抬头目送他的背影,嘴里无意识地咀嚼吞咽,可直至那口菜入了肚,她也没尝出来到底是什么菜。
***
翌日,苏庭甫一从校场里出来,就直奔东市。他提着热气腾腾的荷叶鸡往府里赶,不想这一路都没能甩掉一尾巴。
行至府门,苏庭猛地转身,指尖抵住身后之人的鼻子。
“你给我站住,别进来。”
卫霄面带几丝恳求,道:“苏兄。”
苏庭转头就走,背对着卫霄道:“别跟我称兄道弟。”
卫霄赶忙跟了上去,一路跟着苏庭进了他的院子。
苏庭瞪眼,厉声厉色道:“这是宁国公府,小心我叫人来把你撵出去。”
“苏兄,你就让我去看看夭夭吧。”
苏庭差点儿把荷叶鸡砸他脸上:“看什么看?男女授受不亲!‘夭夭’是你能叫的吗?”
卫霄赶紧改口:“听闻三娘病了……”
“对,病了,卧病在床,不能见人,卫世子请回吧。”苏庭琢磨着这鸡凉了就不好吃了,可他又不能把这死皮赖脸的往苏虞的院子里带。
苏庭正欲唤小厮来把鸡给苏虞送去,忽然发现卫霄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身后。
苏庭跟着他的目光转身,一眼便瞧见他那“卧病在床”的好妹妹正坐在石凳上闭着眼睛晒太阳。
苏庭扶额,问:“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苏虞闻声睁开眼,瞧见拿着荷叶鸡兴师问罪的苏庭,一下子将鸡拿了过来,对着他笑了笑:“在这儿等着阿兄许诺的荷叶鸡呀。”
她把用油纸包好的荷叶鸡递给身后的连翘,吩咐道:“拿去小厨房切好了盛盘子里拿上来。”
连翘接过,转身去了小厨房。
“你怎么忽然变这么讲究了,之前不是都直接上手啃的吗?”苏庭挑眉。
苏虞敛眸。没法子,在宫里过了十几二十年的精细日子,惯了。
她眼睛一转,瞥见一旁的卫霄,皱眉道:“你怎么把他带来了?”
苏庭叹气:“甩不掉。”
卫霄上前来道:“夭……三娘,我能单独和你说几句话吗?”
苏庭张口就接:“不行!”
切好的荷叶鸡呈了上来,苏虞拾筷尝了几口,这才慢慢悠悠接腔:“好啊。”
苏庭瞪眼。
苏虞慢条斯理地添了句:“你和阿兄比试一场,倘若你赢了,我便答应。”
这下两人异口同声:“行!”
比试就在苏庭院子里的小练武场里进行,苏虞位子都不用挪,便是最佳观战点。比试内容经商讨定为射箭,十发定胜负。
比试开始,苏虞眯着眼看场上那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留神听小厮一叠儿的报数声。
“九环!”
“八环!”
“十环!”
十发结束,宣布结果:“苏世子九十一环,卫世子九十一环,平局!”
苏虞挑眉。
虽说苏庭和卫霄此刻在同一个训练营,父亲想必也是打算让阿兄如卫霄一般进禁军编制,可阿兄后来偷偷跑去参加科举,一鸣惊人中了探花,做了文官,卫霄则是老老实实做了一辈子禁军,从士兵小卒一点一点往上爬。
是啊,她的阿兄就是这般天资绝伦,文武双全,倘若他和卫霄真刀真枪纯粹得比试一场,卫霄绝无可能有机会把刀架到苏庭的脖子上。可这一幕还是发生了,因为那握刀之人本就不是卫霄,而是那金銮殿上的皇帝。
“不行,再来一局!”
苏虞接过连翘递来的茶,浅抿了口,“阿兄,你去帮忙看看莲子羹做好了没好吗?这鸡吃着腻得慌。”
去厨房看莲子羹做好了没直接吩咐下人去便是了,用得着他?分明就是想支开他好和卫霄谈话。
苏庭瞪着苏虞,谁想她头也不抬,只闷头喝茶。他跺了跺脚,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苏虞把茶杯搁在石桌上,听见卫霄的脚步声渐进,仍不曾抬头。
“说吧,什么话?”
卫霄放下箭囊,气息尚不大稳,道:“……也没什么,就是听闻你病了,想来看看你。”
“那看也看了,请回吧。”
卫霄皱眉:“夭夭,你这是怎么了?这些日子我送去的信和物件儿你一件都没收,全部原封不动地还回来了。”
苏虞不言,这才抬眼看他。
只见他穿着一身绣着走兽的青色圆领袍,腰间挂着她送给他作生辰礼的那块玉佩,俊朗的眉眼也同记忆里的一般无二。变了的,只有她而已。
她也有一块和卫霄挂着的很是相似的玉佩,是卫霄特地打听寻了同一个首饰师傅雕的,送给她作为回礼,凑成一对儿。
她那时还暗地里欢喜得不得了,像是交换了定情信物。今生醒来的时候她一瞧见便眼疼,早就扯下来丢在一旁了。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谊在变故面前通通都是浮云。
“那个香囊呢?”卫霄又问。
“扔了。”苏虞语气淡淡。
卫霄被噎了一下。
苏虞又拾筷吃起了荷叶鸡,可她吃着吃着忽然觉得味道不对,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儿。她搁下筷子,接过连翘手中的素帕擦嘴。
苏虞抬头睨了眼卫霄,忽然一句话都不想再多言。
“连翘,送客。”
第5章 物是人非
酉时,宁国公府一家子人在荣恩堂里进晚膳。
上首的苏老夫人一面用膳一面嘱咐吴氏:“明日寒食,府里的一应事务切莫犯忌,该禁火的就禁火。”
吴氏颔首:“儿媳省得。”
宁国公苏遒只在一旁静静地母亲吩咐弟妹打理府里的庶务,这座府邸虽是他的,府里的事务他却很少插手。
老夫人又叹了口气,“进儿今年又回不来,去年寒食祭祖也没回来,襄州那边冷,他身边也没个体己人。”
话落,众人皆不言。
吴氏埋头用膳,敛去变幻的眸光。夫君常年在外任官,过节也难得回来。她总觉得老夫人这话是暗怪她不肯随苏进北上任官。
苏遒也不知如何接母亲的话茬儿,二弟无甚才能,又想做官,他便给他请了个襄州长史小官。
雍凉那一片的地界包括襄州,都是他亲手打下来了,不少亲信仍留在那驻守,二弟在襄州决计能过得舒坦,想回来也是随时都可以回来。可母亲年纪大了忧思过甚,他劝也劝过了,没法子。
苏遒转头问:“庭儿的训练如何了?”
苏庭答:“应是小有长进,改日同父亲切磋切磋。”
“嗯,”苏遒又偏头问苏琮,“琮儿的课业如何了?”
九岁的五弟苏琮看了眼坐在他对面的母亲吴氏,搁下筷子答话:“回大伯父的话,学到《论语·述而》了。”
“嗯,好生听夫子讲课,等你再长几岁,伯父便送你去国子监读书。”
苏虞在一旁心不在焉地喝着一碗莲子羹,午后吃了小半只荷叶鸡,半点不饿。正咀嚼着一颗红枣,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刺得她耳膜一疼,差点儿噎着。
苏虞搁下筷子,看向正咳嗽不止的苏瑶。吴氏正轻轻拍着苏瑶的背,替她顺气。
堂内的气氛忽有些不对,一时间静得只听得见苏瑶的咳嗽声。
苏遒昨日回得晚,对昨日白天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只觉得气氛奇怪,且上首的老母亲听着亲孙女的咳嗽声只闷头用饭不发一言,底下几个小辈又眼神飘忽不定。
半晌,苏遒开口问:“二侄女这是病了?”
苏虞在一旁忍不住腹诽,明知故问。
苏瑶慢慢止了咳嗽,缓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声道:“谢大伯父关心,侄女不过是偶感风寒,养几日便好了。”
苏虞伸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凉茶。
“请郎中过府瞧过了么?”苏遒问。
苏瑶正欲答话,不想被吴氏抢了白——
“请过了,郎中说无甚大碍,”接着,吴氏话音一转,“只是弟媳想把清晖园的水榭看台置上栏杆,不知可否?”
苏遒微微皱眉,道:“弟媳想置就置便是。”
吴氏睨了苏虞一眼,解释道:“府上郎君娘子们在水榭里玩耍时不小心落了水就不好了。”
苏遒立时明白了这话里头的深意,如刀的目光不假思索地落在正一小口一小口喝茶的苏虞身上。
苏虞活了两世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父亲的“淫威”,儿时的阴影实在是太深了。她有几分委屈,又有点佩服父亲对她的了解。
苏虞放下茶杯,撇了撇嘴,道:“是我把二姐推下水的。”
苏遒的猜想被证实,冷了脸,前因后果也不问,直接下了责罚:“不尊长姊,闭门抄书一月。”
苏虞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
谁想苏珞却急了起来:“不,不是的……”她看向祖母,祖母坐在上首纹风不动。
吴氏瞪了她一眼,她越发急了:“大……大伯,不是三姊姊把二姊姊推下水的。”
苏瑶又是一阵咳嗽。
苏遒瞥了眼又开始自顾自喝茶的苏虞,又看了看期期艾艾的苏珞,眼角余光里是眼珠子都要瞪出来的吴氏,他没有说话。
苏珞最终还是说了出来:“我昨天看见,是二姊姊想要把三姊姊推下水,结果三姊姊反手一挡……”她越说声音越低,说完,她就埋下了头。
苏虞忍了半天没忍住,“噗哧”一声笑出声,毫不意外地受了父亲的一记眼刀,她赶紧敛起笑意。
脸上不笑,可心里还是止不住乐。她以前怎么没发现苏珞这么可爱。
其实根本不用她说,父亲肯定瞧出了这事儿有猫腻,不然推人下水这么心思歹毒的事儿怎么会只罚她抄书?不过是糊弄糊弄急于给自家女儿出气的吴氏罢了。
而观祖母的反应,加之苏珞适才望向祖母的眼神,八成是昨个儿苏珞瞧见了水榭里发生的一切,不敢一个人闷在肚子里,偷偷跑去和祖母说了。
想着,苏虞看向苏珞的眼神愈发柔和了。
而另一边,吴氏的脸白了红、红了白,苏瑶咳嗽得愈发厉害了。气氛又尴尬起来,一时没有人说话。
苏遒的下首,苏庭嘴角微微勾出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他微侧过身,抬手安抚性地摸了摸身旁有些坐立不安的五弟苏琮的脑袋。
闭门抄书自是不了了之。
***
是夜,苏虞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今日同卫霄的见面让她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
她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只是她自己一直不愿意去相信,可自病中醒来之后多少个午夜梦回,过往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她不明白她为什么还活着,她明明已经死在了兴庆宫里。皇太后苏氏薨逝,多少人盼着的,可她怎么又活过来了呢?还年轻了十八岁。
大病一场,一睁眼,祖母激动地落泪,埋怨孙女儿又惹她担心,父亲松了口气,对着奉御再三道谢,阿兄定定地看着她,眼里满是喜悦。
大家都好好地活着,太美满了,像假的。她便自欺欺人地把这当做了一场梦,一场随时会醒的梦。
可她错了,这梦醒不过来了。
卫霄太真实了,他是她这满目虚假的梦里唯一的真实。因为他十八年都不曾变过,如今见面竟像是从上辈子里走出来的。
上辈子她入宫为妃,青梅竹马从此陌路,十八年过去,她早已大变模样,卫霄却始终没变,依旧是那身绣着走兽的青色圆领袍,腰间依旧挂着那枚她送的玉佩。官衔未升,所以只能着青色官服,娶了妻却不曾取下腰间的玉佩。
她恨这份真实。
这份真实提醒她这一切都不是梦,告诉她那些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往事都将再次发生。
她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个苏虞。
第6章 浮生若梦
嗒、嗒、嗒……
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血腥气。
一只白鸽死相狰狞地挂在羽箭上,血水自心口淌下,染红了羽毛。血珠子坠在石板地上,开出一朵一朵的梅花,在阒静的大明宫里落地可闻。
夜色沉沉,一颗星子也无,血色红梅在稀薄的月光映照下愈发地妖冶起来。
一宫装女子拎着羽箭不紧不慢地走,身后零落了一地的梅花,长长的泥金色披帛搭在她的肘间,伴着步子轻轻浮起。
渐渐地,梅花越开越小,鸽子的血快要流尽了。
这是一只信鸽,载着主人缥缈的希望,妄图飞出这方正如牢的深宫。可它终究未能完成它的使命,一只羽箭当胸穿透,永远地定格了它展翅欲飞的姿势。
不知走了多久,披帛落了地,女子在蓬莱殿前驻了足。
她对身后的侍女摆了摆手,道:“在这儿等我罢。”
殿前的小宦官甫一瞅见她,立马谄媚地跑过来行礼,俯首帖耳道:“苏贵妃金安。”
女子目不斜视,径直走进殿。
小宦官目送着她进去,目光在她手里的鸽子上打了个圈儿,又抬头瞅了瞅沉沉天色,对一旁留在殿外的侍女道:“蝉衣姑姑,要变天了呀。”
那侍女笑得清冷:“那李公公觉得这天是变了的好,还是不变的好?”
小宦官嘿嘿地笑:“自然是变了的好。”
那厢女子行至内殿,殿门口总管模样的宦官对她低低道了句安。鸽子血顺着箭尖滴落在他的鞋履上,他一动不动。
女子顿了顿,问:“圣人就寝了么?”
总管答:“应是不曾,皇后殿下还在里头服侍圣人用药。”
闻言,女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随后移步进了内殿。
总管眼角余光瞥见那笑,心中凉了一凉。
殿外,浓重的夜色里,各怀鬼胎的宫人们不断地交换眼色。改朝换代更迭的,既不是他们的朝,也不是他们的代,见风使舵是他们在这深宫里的立身之本。
殿内,烛火摇摇曳曳,榻上之人紧阖着眼,形容枯槁,不过五旬出头已是头发斑白,明黄色的寝袍也未能掩盖他蜡黄的脸色。
榻前跪坐着一个人,身形干瘦,神情憔悴,正把玉白药盏搁在一旁的檀木小几上,末了又起身替榻上之人掖了掖被角。
一旁的镂空雕花铜香炉里,一缕薄烟袅袅地燃着,愈来愈细,如同榻上之人的魂,不多时便要燃尽了。
女子进殿,一把将鸽子扔在塌前之人的脚边,血水溅起,濡湿了那人绣鞋上绣着的凤羽。
她凉声道:“皇后何时学会的这飞鸽传书的把戏?”
崔皇后转过身子,低头对上了鸽子乌黝黝的眼。
女子慢慢走上前,挨着崔皇后坐下,靠在她耳边轻声问:“皇后可是要传信给崔尚书?可惜不巧,崔大人昨日便递了辞呈告老还乡了。”
崔皇后僵着身子,一言不发。
殿内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晃荡不安的烛火下,那只惨死的鸽子睁着一双死不瞑目的眼,见证了一代帝王的溘然长逝,作壁上观了一场胜负已定的战争——
一个女人的天罗地网和另一个女人的垂死挣扎。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血脉之间勾连的那条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不堪一击。
梆梆梆,殿外忽传来报筹声。三更了。
雕花铜香炉里的那缕薄烟终于燃尽,只留下灯罩里的烛火孤独而又无助地颤抖着。
女子抬眸睨了眼榻上已呈灰败之气的皇帝,慢悠悠地起了身。
她把小几上凉透的了茶端起来搁在崔皇后的面前,道:“皇后还是把这茶喝了吧,这出帝后鹣鲽情深的戏还没唱完呢。”
半晌,崔皇后伸出干瘦的手,拿起了茶杯。
女子缓缓勾起一抹笑。
崔皇后抬手将茶杯送至唇边,轻抿了一口。
女子目送着茶水入了喉,语气放柔:“姨母早些歇息吧。”
崔皇后自顾自盯着茶杯里翻腾旋转的茶叶,不曾对女子称呼语气的转变有丝毫反应,俨然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
女子敛下笑意,转身离开。正欲推开殿门之时,倏地寒光一闪,反射在鎏金铜香炉上,刺疼了她的眼。
女子猛地回头,剑光袭来,脑子空了一瞬,待回过神来,剑刃已被她抓在手中,赤红的鲜血霎时间便溢了出来。
疼痛刺激着神经,剑尖却再也无法前进半寸。
崔皇后枯瘦的双手握着剑柄,剑身微微发颤,她满面的泪光里忽地闪过一抹决绝,接着,她猛地从女子手中把剑抽走。
女子手中一空,踉跄了一下,再抬头一看,剑光已急不可耐地吻上皇后脆弱的脖颈,溅起一条血色匹练,劈头盖脸地鞭笞在女子莹白的脸颊上。
恍惚里,眼前闪过多年前的那个冬日,阳光暖得出奇,却敌不过她眸中漫天的血光。朦胧中,耳畔忽响起少女撕心裂肺的哭声,绝望而又凄楚,连绵不绝。
烛火仓皇地摇曳,映照出数条血色小河,安静地蜿蜒在地毯上。
女子垂下眼睑,整张脸都隐在阴影里,目光自崔皇后汩汩流淌着血水的脖颈微微上移,捕捉到她嘴角那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女子慢慢俯下身,浓重的血腥味充斥着鼻腔,她低头在皇后耳边轻声道:“您这又是何必?侄女知道姨母待我好,可您大抵忘了,那个在朱雀门前跪地恸哭的小女孩早就死了,您亲手掐死的。”
言罢,她直起身子,抬手慢慢合拢了崔皇后瞪大外凸的眼,手上伤口渗出来的血抹在了皇后的脸上,异样狰狞。
女子冷眼看了半晌,又从袖袋里拿出一方素帕,面无表情地一点一点擦掉脸颊上的血迹。
末了,她站起身,推开了殿门。
候在一旁的总管模样的太监立时迎了上来,一眼瞥见她宫装上大片的血迹,目光后移瞅了眼被她关紧了的殿门,一时没有出声。
女子细长的柳叶眉耷拉下来,杏眼盈盈似有水光,几抹愁色晕染其间。
她幽幽道:“圣人驾崩了。”
总管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尖声唤了句“圣人”,便伏下身,额头贴地,痛哭起来。
女子兀自走出了殿,步态优雅,丝毫不见凌乱。
殿外候着的侍女无言地跟上她脚步。
未走几步,女子忽停了下来,望着前方脚下漆黑寂静的路,默了半晌。
夜风渐起,掠过耳边猎猎作响。
身旁的侍女忽瞥见她袖口的血污,不同于凝结在前襟的血渍,渐渐变暗发黑,而是晕染得愈加鲜红湿润。
侍女立时便明白了什么,有些忧心忡忡道:“您的手……”
女子皱眉,疼意经人提起变得愈加清晰。皇后的剑是怎么在层层防守之下送进去的?
她闭了闭眼,敛下眸中的汹涌澎湃,吩咐道:“去查查蓬莱殿的人。”言罢,女子睁开眼,眼里又是一口无波古井。
她冷哼一声,声音里满是凉意:“揪出来杀了便是。”
侍女颔首应“是”。
女子摆了摆手,道:“让我一个人走走罢。”说完,便兀自往前走去。
侍女犹豫片刻,终是留在了原地,看着那抹背影慢慢变小。
四面哭嚎声渐起,惨白的素幡乘着夜风张牙舞爪。
似是有那么一瞬,铺天盖地的白色向女子袭去,裹挟走了那单薄的身影。
***
苏虞猛地坐起身来,喘着粗气,额上背上尽是密密匝匝的冷汗。
眼前模糊一片,她一时分不清置身何处,一颗心砰砰乱跳始终落不到实地。
她慢慢闭上眼,片刻后又缓缓睁开,视线渐渐明晰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绣着联珠纹的锦被,再往上是丁香色的鸾帐。是她少女之时的闺阁。
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依旧是如墨般漆黑的深夜。睁眼闭眼沉酣一梦不过数个时辰,前尘往事却在她的梦里走了一遭,恍如隔世。
苏虞在黑夜里静静地躺着,彻彻底底地失眠了。
她一闭上眼,嘉元二十一年那浓重的夜色便在脑海里铺展开来,漫天的素幡伴着丧钟乘风飞扬。
画面破碎而紊乱,一会儿是羽箭上死相狰狞血流不止的鸽子,一会儿是挥剑自刎时吃吃笑着的崔皇后,一会儿是朱雀门前跪地痛哭的自己,还有那剑刃割喉时满眼的血光。
史书云——
嘉元二十一年,帝崩。皇后崔氏哀思过度,崩。随葬帝陵。
同年,九皇子秦淮登基,改年号承德,尊养母贵妃苏氏为太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