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看看,我们也放心。”老国公开口道。
    卫泽心说:“随行人员中陛下安排了两位太医呢。”但是祖父这么说了,这话他就不能出口,因为祖父的意思主要是让他看子嗣的问题,所以只能点头答应。
    “你这一路上奔着沪地去,在许昌与合肥那里我安排的人。”
    卫泽眼睛里全是问号。
    卫二叔心累,这事儿不能让那两个大夫知道他们看的人是皇夫,否则哪怕没病都能出些什么不良的风声,如果真有一二不合适的地方,那卫泽这个皇夫的位置可就大大的不稳了。
    看到卫二叔的脸色,卫泽没问,自己想了想,也琢磨出一些滋味来。
    这一次卫泽不是偷偷溜出去办事,而是皇命在身出去稿赏三军,因此这一次出行,摆足了摆场,开路的是皇城军,然后是乐队,在然后就是乐管云锣之类的,之后就是皇夫的依仗,什么御杖,龙旗的,然后还有双龙团扇,九龙伞,最重要的就是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虽说上面绣的是蟠龙而不是天龙,但是九龙黄盖,足够大多数人眼红的,女皇对皇夫真好!坐得是升级版金舆,比不上金辂却也不差什么。

第一百一十五章

自从卫泽招摇的出了京城之后,京城中私底下很是议论了一翻,眼红者有之,嫉妒者有之,瞧不起者更有,还有那自认为一等伶俐的就琢磨开了。``
    以前是自己蠢,女皇陛下又一贯强势,忘了她身为女人这件事,女人么?还不是靠男人?夫君为重?如果自家子弟送进去,那岂不是白得这万里江山?何必在固守一方?想到君临天下的滋味,很是有些人开始钻营起来。
    王阁老家大业大,自家就有很多人有小心思,开始王阁老不知道,必须这算不得正大光明的想法,上不得台面,但是架不住想的人多,最后连侄子王维同够跟他说,王阁老恨不得一口老血喷出来,劈头盖脸将侄子骂了一通,自己关屋里不出来。
    老头子气呕血了!英雄末路,王维同好歹是自己的亲侄子,平日里办事也算靠谱,竟然能想到这般荒唐的事儿,符合他的世家还不少,世家真的完了么?
    不单单是王家,镇国公府算是风暴中心,镇国公镇日忧心忡忡,担忧荣宠太过,最后落不得好,又想到女皇陛下与孙儿之间无子嗣,更闹心,一旦有了孩子,将来就是有什么,不看僧面看佛面,也没事,这么想着,更是辗转反侧。
    与女皇对着的世家这么想,那些想要名垂千史的大臣心里又是另一种想法了,自古明君贤相,现在看女皇陛下,绝对是明君的预备役,真要是因为皇夫什么事,不“明”了,那他们还怎么名垂千古?
    尤其是考试上来的人,他们对秦康乐更加亲近,这样的女皇陛下宛如再生父母,可不能看着她犯错误,但是这种事又不好明着劝,因此大家私底下就隐晦的打起招呼,找上了水家。赵鸿明与水义关系不错,赵鸿明将自己担忧以及好友们的顾虑隐晦的像水义说明。
    水家在皇城中有位太妃,还有一位五公主,陛下厚待姐妹有目共睹,因此有什么,公主劝一句顶上别人十句,甚至一百句。
    水义原本就有些担心,说句大实话,先帝与女皇陛下相比,他们水家更喜欢女皇陛下,尤其是大哥,那种能够一展所长的开心,整个人都容光焕发,当然,相对的也是比较忙,身为秦朝的三位丞相之一,水孝现在非常忙。
    总算是水义身为亲兄弟,这才找了时间与水孝谈心。
    “大哥,陛下对皇夫未免过于荣宠了。”从大婚的礼仪到皇夫所用之物,给了皇夫一个极高的位置。
    “嗯。”水孝无动于衷,当年大婚的礼仪以及皇夫所用之物还是他一手操办的,当年他还是礼部尚书。
    眼看大哥眯着眼睛没啥反应,水义挥挥手,将屋中的下人都下去,这才直接说:“大哥,这恐怕不妥,一旦生出不臣之心,这……这岂非一场动乱就在眼前?”
    水孝睁开眼,看了一眼水义:“杞人忧天。”
    水义一噎,搓了搓手:“大哥,这怎么能是杞人忧天呢?你看看,上次陛下病重,就是千岁代批奏本,如今又是九龙黄盖伞,这……这……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人心难测啊大哥。”
    眼看兄弟急得团团转,水孝乐了:“你看林家急了么?”
    虽然林家现在都在丁忧,但是林家树大根深,真要是急了,想必早有消息过来,现在看看,林家就安安静静的丁忧,完全没反应,瞬间水义冷静下来。不解的看着大哥。
    “先帝对上世界如何?”
    水义没吭声,但是满脸都是,还能如何,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剩下的妥协,一直都被世家拿捏着。
    “陛下对上世家如何?”
    水义依旧没言语,还用问么,现在那些所谓的世家,无论大大小小,提起现在的陛下哪个不是咬牙切齿,陛下简直属土匪的,伸手五指令,拳手就要命,强硬非常,又实力雄厚,世家只能暗气暗憋,
    “我问你,千岁有什么?”水孝再问。
    “千岁是皇夫,有……”水义很想说,皇夫宛如皇后呀,很有权力,又批阅奏本,又有荣宠,但是他很快发现不对,这些华丽丽的荣宠都是陛下赋予的,陛下能过赋予,也能够随时收回。可是如果皇夫发展势力怎么办?
    “镇国公府这么多年几乎就是个空架子,朝堂上除了这个世袭的爵位,还有什么?老镇国公多少年不带兵了,当年手下的兵早就四散开来,现在可谓是无兵无权,世子早丧,能过发扬卫家的继承人都没有,两个儿子,一个只会陶朱之道,一个四六不着,千岁想要发展,连人都没有。”水孝看着自己的弟弟,深深为水义的政治觉悟绝望。
    水义喃喃的不说话。
    “上次陛下病重,若是聪明的当不淌那个水,避嫌才对,即使批阅奏本,也当奏请陛下,由丞相,六部尚书公理,这才是明哲保身,表现忠心之意,可是千岁并未如此。”水孝下句话没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皇夫没政治天赋,不懂得这些弯弯绕绕。
    眼看弟弟更加无言,水孝连连点头道:“陛下高瞻远瞩,这位千岁选得妙极,妙极!”心中却在想,女皇陛下那可是踩着自己兄弟尸首上位的,可不是深宫公主,掌控不了皇夫,女皇陛下不用臣下说,她自己就应该拿根绳子吊死了。
    水义彻底无话可说。
    京中纷扰,秦康乐早通过有间楼得了消息,春巧将事情回禀秦康乐,心中也有些打鼓,外面那些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是不是真的荣宠太过了?
    秦康乐摆摆手,她是不知道春巧心里怎么想的,但是也在评价那些想法乱七八糟的人,一句话概括之,给你干政的权利,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武则天,更可能是惨死的韦玄贞。
    招招摇摇的到了洛阳,又到了许昌,这里有卫二叔置下的产业,因此卫泽下榻在此,然后安排妥当,脱去龙袍,遮遮掩掩同卫二叔终于来到街上,卫泽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这就是祖父和二叔的好意,否则他绝对不这么死劲儿的折腾。
    吃了晚饭,大夫是不看病的,只是卫二叔在此地颇为有名,给的银子也丰厚,人家才给破例。
    “到那里你就是我好友的儿子知道么?”
    “知道。”
    “叫啥名字好呢。”
    “康寿。”
    “啊?”
    “名字。”
    “这名字不错。”卫二叔完全没多想,完全忘记陛下闺名康乐这件事。
    “唐大夫,这就是我好友的儿子,康寿,成亲三年,尚无子嗣,这一次恰巧走到这里,我便带着他来瞧瞧。”
    “康郎君这边请。”老大夫脸上平静,这种事他见的多了,经过他手治疗的,小娘子有问题的不少,郎君有问题的也不少。
    卫泽有些无奈,不过还是依言坐下:“有劳大夫。”
    唐大夫整个人一顿,他能看得出来,这位小郎君是被卫员外郎硬拉的,说明非常不甘愿,但是不甘愿还能有如此礼貌,可见家教极好,完全不比卫员外郎这位公子差,说不得也是位了不得的贵人呢。
    老大夫阅人无数,看的自然准,自己本身的医术也准,看了好一会儿,才斟酌道:“郎君幼时可是身体不好?”
    卫二叔的心嘎嘣一下,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说真的是侄儿有问题?
    卫泽的脸色也是一变,声音倒还平稳:“正是,年幼时常生病,后来调养得当,年岁渐长,便不再生病。”
    唐大夫缕着胡子道:“你这病应该是在母体就落下的,令慈怀你的时候没有保养好,情绪起伏过大,如果某没有料错,郎君应当是早产,可对?”
    卫二叔的脸色已经不是变那么简单了,简直堪称恐怖。
    卫泽也是晕了一晕,强自镇定道:“是,我是早产,家慈身体不好。”
    “这就没错了,孕中未曾养好,先天精血不足,虽然房事无碍,但是难以另小娘子怀孕。”
    卫二叔浑身发软,直接瘫到了椅子上。
    卫泽双眼发直,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完全让人难以置信,房事都没问题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会难育子嗣呢?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唐大夫不说话,这时候也没办法说话,从这小郎君的言行举止以及卫员外郎的表情来看,在位小郎君肯定是位了不得的贵人,唉,这种人家出现这种事,真是要命。
    “大夫,大夫,这个可否能医治?”
    “这个……先天精血不足,并不好医治,我开副方子,先吃吃看吧。”唐大夫可不敢打保票。
    “多谢大夫。”卫泽的声音都有些飘。
    卫家叔侄沉默无言的出了医馆,好半天卫二叔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到合肥在看看,多找些大夫,许就是看错了。”
    “嗯。”卫泽更蔫吧。
    卫二叔快愁死了了,至于为什么这么相信这个大夫,先不说唐大夫在本地就挺有名望,就是人家把卫泽早产,小时候身体不好的事儿都说出来了,你就不能不信。就好像你遇到个算命的,人家把你小时候摔断过腿的事儿算出来了,然后说你哪年有大灾,你会不信?你心里不膈应?现在卫家叔侄就是这个心里。
    其实不单单是卫泽这边着急,宫中的春巧夏巧秋翠冬翠也着急,她们是看着秦康乐出生,看着秦康乐长大,也看着她如何一步一步君临天下的,如今圆房这么久,怎么久一点儿信儿也没有呢?
    春巧心里还有隐忧,当年秦康乐在冷水里呆了一夜,受了那么大的寒气,后来打藏兵,又趴在雪地上,女人最怕受寒,陛下却三番两次的受寒,所以会不会有问题呢?犹记陛下初来天葵时痛的浑身发软,虽然后来经过太医的调养已经不痛了,但是是不是会对生养有问题呢?
    四个大宫女凑到一起一合计,即将韩嬷嬷钱嬷嬷甚至于早就退休的奶母林嬷嬷和秋嬷嬷都请到了一处,开始商讨这个问题,最后四位嬷嬷准备一起出马,请陛下看病。谁让陛下没有个正经的长辈呢。
    秦康乐听说四位嬷嬷一起求见的时候有点儿傻眼,母后留下的人各个拎得清,哪怕她称帝,也都是低调做事,从来不仗势欺人,更不会要些什么好处,今儿这是怎么了?疑惑归疑惑,人还是得见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请起。”身边的红/袖和添香立刻亲自端茶倒水,这四位可是她们的老前辈。
    “几位嬷嬷今儿怎么一块儿来了?”
    “陛下,奴婢们到一块儿,是有事同陛下说。”
    “嬷嬷请说。”
    “陛下与皇夫琴瑟和鸣,奴婢们见了也都高兴。”韩嬷嬷有些迟疑:“陛下……”
    秦康乐看着韩嬷嬷,这是怎么了?看这表情怎么不太对劲儿呢?
    “陛下,奴婢直接说了吧,您与皇夫至今成亲的日子也不短了,可是并无喜信儿,这、这……要不要看一看?”林嬷嬷心直口快。
    秦康乐就是一愣,她压根就把这个事儿给忘了,每天的事情太多,她只顾忙着朝政,打压世家,提升女子的地位,完全忘记了成亲后是要有小孩子的滴,也完全没想到,她和卫泽之间又不避孕,为啥成亲这么久,毫无喜信儿的问题。如今被几位嬷嬷一提醒,瞬间醒悟过来。
    “这……朕现在委实忙碌,何况与皇夫还年轻,并不急。”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奴婢想的是,陛下并未吃避子汤,还请陛下瞧一瞧身体。”秋嬷嬷的意思很明确,你吃避子汤不要是你不要的,但是现在是你又没吃,还没信儿,这是有问题了好吧,有问题和不要能一样么?
    秦康乐点点头,几位嬷嬷的意思她懂了,这事儿看看也好,孩子这事儿说实在的她不怎么上心,受前世影响,她觉得现在还年轻,是打拼事业(打压世家)的时候,不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妇科病也是病,所以还是看看为好,毕竟现在的医疗条件同后世真没法比。
    见女皇陛下点头同意,大家松了口气,她们原本很怕女皇陛下反感什么的,如今立刻另太医院的妇科圣手为陛下诊脉。
    结果——皆大欢喜!略微有些宫寒,不是大毛病,完全不影响生育,至于为了身体更好,尤其是天癸到来时身体更舒服一点儿,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暖宫之物,比如说乌鸡汤,比如说艾草等等。
    四位嬷嬷松了口气,然后又对视一眼,陛下没事,那么皇夫呢?看到四位嬷嬷的样子,秦康乐秒懂,这是怀疑卫泽了?不过这个口不好开,有点儿下男人的面子,横竖她不急着要孩子,还是让下人们提醒好了,如果真没事,皆大欢喜,真有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强求。
    卫泽这边离了许昌之后,整个人就蔫吧的够呛,这打击实在太大,这时候的人讲究的是多子多福,就是普通人家,男人不能生育,那也是抬不起头来,现在他这个位置,不能生育,已经可以预见那人生就是悲剧。
    卫二叔也没有做生意的心了,快马加鞭的到了合肥,然后就开始聘请大夫,原本安排的大夫不算,又多请了两位外地名医,一起到合肥准备为卫泽会诊。
    许昌的大夫有名气,看的也很到位,所以合肥的三位大夫得出的结论一样,先天精血不足,房事虽然无碍,但是难以另女子怀孕,另女子怀孕的几率不超过百分之十。
    一个大雷劈下来,卫家叔侄真是头昏眼花,这三个大夫又商讨着给开了个方子,便不再多说,心里也都有谱,这小郎君身份不一般,还是少参合的好。
    由于这个大大的打击,到了沪地,见到珩王,卫泽都没缓过神儿来,幸好珩王不是个心细的,看他脸色不好,形体消瘦,只以为是旅途劳累,当然,作为一个喜欢打仗的男人来说,那些新样式的武器就已经将他的魂儿都勾跑了。
    卫泽这一转,就转到了将近年底才回京城,尤将军,徐将军,米将军,全将军,这些都是秦康乐自己带出来的人,他们的一身荣辱都寄在秦康乐的身上,本就忠心,如今见卫泽这位皇夫也不是骄狂之人,又亲自送来好武器,尤其是那火统还是他改造的,心中都佩服。
    比功夫比箭法,卫泽丝毫不比他们逊色,而且也能同兵士一同吃喝,这个太重要了,大家为什么都如此拥护女皇陛下,就因为当初在军中,秦康乐带兵,从来都是和手下人吃的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距离。。
    年前,卫泽回到皇城,秦康乐很高兴,那些世家也都知道皇夫是给各个地方是驻军发新式武器去了,心里一天比一天凉。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德妃的父亲沈老狐狸想到沪地那三家的下场,忽然就悟了,当初那个任凭科举世家坐大的主意是出自于女皇,她根本就没将宝压在民间选拔的人才身上,而是完全就是铁血手腕,养肥了世家勋贵,然后她狠狠的咬下一口肉,真是好手段,可惜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做个事后诸葛亮。
    所以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沈老狐狸将沈家分家了,人越多越不好管理,将嫡支集中到一起训话,然后分家。
    秦康乐没功夫管沈家,听话的,留着,不听话的,早早晚晚收拾了你们,她与卫泽几个月不见,小别胜新婚,感情上确实更盛一层,但是卫泽的反应怎么有些怪呢?
    “这次出去,是不是太累?”秦康乐有些纳闷,不应该啊,卫泽身体不错,前几次出去不是都挺好么?
    “没有,只是在外面日子久了,回来反而有些不习惯。”卫泽有些别扭,他从不对秦康乐说谎,这还是第一次说谎,所以他的头是微微低着的。
    “外面当然好,等朝政稳定了,咱们就出去,也看看这万里江山究竟有多美。”
    “这个主意好,常说江南烟雨,大漠孤烟,塞北草原,若是能一一领略这些风光,那才不枉此生。”
    “朝政稳定了,一定出去走走。”
    “嗯。”卫泽又高兴起来。
    皇夫异样,秦康乐又不傻,自然感觉得到,后来伺候卫泽的太监狄云向秦康乐汇报,皇夫在吃药,至于吃的什么药,他不知道。
    一开始秦康乐吓一跳,后来想到子嗣的问题,也就悟了,她没有个正经的长辈,尚有忠心耿耿的仆人提醒,卫泽可是有亲祖父祖母的,这么大的事焉能不提示?所以现在卫泽吃药应该是发现问题出在他的身上。
    看到卫泽连睡觉都皱着眉头的样子,秦康乐心里不好受,可是这个她要怎么安慰,如果直接说出来,估计卫泽的压力会更大,不能直接说出来就只能旁敲侧击,旁敲侧击也得有个适当的话题才好,好心烦。
    同乐四年在秦康乐的焦躁中,卫泽的郁闷中过去了,结果没等秦康乐开御笔呢,那边传来了喜信儿,德沛长公主再次怀孕了。
    秦康乐给了不少赏赐送到了公主府,一回头,却见卫泽微微低垂着头,抿紧了双唇,在看前面德沛驸马满脸喜色的样子,这心情也微妙起来。
    开御笔,批奏本,秦康乐知道卫泽的心事,却又不知道从何安慰,他什么都没说。
    卫泽把玩儿着手里的簪子,这就是一根木簪子,木是好木头,小叶紫檀,寸金寸檀说的就是这个,在未到许昌之前,他也换了装束去街上溜达过,见到有人做这个簪子,手艺很差,当时他很好奇,就随口问了一下。
    结果人家告诉他,这是送给未来娘子的,亲手做得绾发簪,也只给原配妻子做这个,是当地的风俗,表示对原配妻子的重视与喜欢。
    卫泽当时很高兴,秦康乐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还不是那种泥腿子出身的帝王,小时候穷,她从小就是皇子皇女中的第一人,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所以他有心,却不知道送什么,这时候见了这簪子,心中一动,许了些银两,亲自学习。
    卫泽动手能力不差,会了大致的流程,一路上有空就会做,打算做一个最好的给秦康乐,可惜东西做出来了,送人的时候他却退缩了。天生精血不足这六个字跟魔咒似的在他脑子里打转,他不想怀疑秦康乐,如果是普通人家,卫泽立刻就能跟秦康乐老实招供,他相信秦康乐不会瞧不起他,然后过继也好,无子也罢,两个人还是一对儿琴瑟和鸣的恩爱夫妻。
    可是秦康乐是皇帝,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女皇帝,皇帝无子会让朝野不稳的,女皇无子,简直就是动摇国本的前奏。来来回回的抚摸着那根簪子。竟直出神。
    “这簪子从哪里得来的?”秦康乐过来的时候见卫泽坐着发呆,就没让打扰,进来却见他把玩儿一根女子用的簪子,心中不愉,却有不好直说。
    看到秦康乐,卫泽就是一愣,完全没听清楚她说什么,见秦康乐的目光看着簪子,突然觉得自己很废人,将来如何又如何,眼下,他们是夫妻,还是恩爱夫妻,做丈夫的送妻子一个素簪子用得着想那么多么?他卫泽何时如此患得患失起来?
    拨开乌云见明月,连日来笼罩在卫泽身上的郁气散了大半,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站起身,绕到秦康乐的身后,亲手将簪子为秦康乐戴上,然后抱着秦康乐道:“是我做的。”
    “?”秦康乐眨眨眼,有听清没听懂。
    卫泽将下巴抵在秦康乐的肩窝,然后轻笑出声:“路过某地,那里的男子在送聘礼的时候,都必须有一根他亲手做的,妻子用的绾发簪。”
    秦康乐脸上笑意加深,她万万没想到一贯内敛不爱说话的卫泽能贴心的给她准备这个,心中的小得意止也止不住,瞬间了悟x江上为啥宠文那么流行,被人宠着,被人呵护的滋味太好。
    将卫泽的手握住,秦康乐笑弯了眼睛:“我心甚悦。”
    然后就是先帝的皇四女大婚,秦康乐给的封号是纯禧长公主,风光大嫁,排场阵势赏赐无论哪一样都不比前头两位长公主差,甚至在尊号上,因为是长公主,比前头两位公主还要尊贵些,另外人都在想,女皇陛下果然厚待姐妹。
    同乐五年过的却并不好,原本秦康乐打算再次削弱世家的影响力,没想到郑州,合肥,武汉,长沙,重庆一连五个地方大旱,地方官报告延迟,导致灾情扩大,另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这是秦康乐登基以来最大的天灾,这时候就有不少人抨击如此大灾,乃是因为颠倒阴阳所致。
    所谓天子无福,民招灾!
    各地的有很多歌谣都是骂秦康乐的。尤其是当初沪地三家的处罚,只有三岁稚子留下性命,其余全部斩杀,此举过于暴虐。拿她与秦始皇相比,说她不但是颠倒阴阳的无福天子,还是一个暴君。
    这些事自然瞒不过秦康乐,便是卫泽都也都知道了,他的身体还在调理,与卫家二叔经常联系,卫二叔走南闯北,各地的事情自然知道,这一次大旱被秦康乐知道,还有他的一份贡献在内,当然主力军还是清王与睿王。
    秦康乐知道受灾之后,立刻召集群臣到勤政殿商议,那些人看到奏报,脸色发苦,这般行径,不知道女皇陛下怎么收拾瞒报官员,赶紧想想,有没有亲眷在五省,一时间勤政殿鸦雀无声。
    结果女皇陛下完全没发火儿,而是直接下旨立刻拨库银赈灾,因为有五个省受灾,秦康乐任命了五个人,分别是纯禧驸马,赵鸿明,德沛驸马,武如卿,何萧为赈灾大臣,户部尚书水义为总领,睿王与清王则是面上的巡查官,私底下,秦康乐又命卫二叔看着。不但如此,又命安平长公主去探望慰问灾民,尤其是孤寡人家。
    这些赈灾的,至于那些瞒报灾情,慢报灾情的的官员则由大理寺卿去审问,至于那些趁机打家劫舍,浑水摸鱼的匪类则交给卫泽去清剿。
    旨意下定之后,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哪怕世家在歌谣上出了力气抨击秦康乐,此时也不得不挑大拇指,女皇陛下行动能力一流,得到消息就立刻做出判断,而且面面俱到,从赈灾到审查不良官吏,到为非作歹的暴民甚至灾民的情绪都考虑了,派了天真娇憨的安平长公主,一丝错漏都没有。
    卫泽自然也接到了旨意,那边命人打点行囊,这边命宫人准备了些秦康乐喜欢吃的,夫妻临别总要有话说。
    看着秦康乐眼底下的黑眼圈,卫泽走到她身后:“闭一会儿眼睛。”
    秦康乐依言。
    卫泽为秦康乐揉着太阳穴:“那些歌谣之事,你莫放在心上,不过是世家被你压的狠了,这才说这些而已。”
    秦康乐脸上挂起笑容:“我如果怕说,就不会坐上这个位置,我自问心无愧,那些人怎么说我都不会放在心上的。”
    卫泽松了口气,其他政事卫泽不懂,但是单单是减租子一事就是利民,而且看秦康乐每日这般辛苦,初闻那些歌谣真是将他气炸了肺,如今见秦康乐不在意,心终究放了下来。
    “此去估计趁乱而浑水摸鱼的世家不会少,他们既然如此,你也可以趁势而为。”
    “康乐?”
    “他们既然想要捞好处,那就是发国难财,是乱匪,你征讨匪类天经地义。”
    “灭掉几家?”卫泽愕然,他一开始完全没想过这个,还以为就是单纯的剿匪呢,果然,对于这些政事他永远都学不会。
    “正是,那些安份的也就罢了,不安份的,不必留活口。”
    “这……对你的名声恐怕有损。”
    “暴君又如何?国富民强就可以,我不在意这个,而且对方乃是匪类,便是刑罚严些也无伤大雅的。”
    “好,只是……”
    “怎么?”
    “打仗还行,这些文章我只担心做不好。”卫泽颇有自知之明,那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事情他根本不会,他不怕自己被人骂,只怕秦康乐受到诟病。
    “王阁老最善做这样的事,不过他是世家一脉,此事不能找他。”
    “便是合适,身份上也不合适,最好挑选一个不太显眼的小人物。”
    “嗯,我让红/袖跟着你去,她颇精于此道。”
    “好。”
    “那些世家也不必一视同仁,有好的,你也记下,我会下旨表彰,那些不听话的,你就灭了没商量,总要双管齐下,才能治的他们服服帖帖。”
    “好。”
    秦康乐将卫泽的手握住,心里非常受用,流言蜚语歌谣什么的她是没放在心上,但是心情也不免坏了些,如今有这么个人,不管不顾的就站在自己这边,安慰自己,这感觉真的非常好,浑身的疲惫似乎瞬间远离而去。
    秦康乐又召见六个赈灾之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卿家平身。”
    六个人这才起身,躬身而立,聆听陛下教诲,不敢有丝毫逾越。
    “诸位卿家前往各地赈灾,以最新统计的户籍为本发放钱粮。”
    “臣遵旨。”
    “水卿家。”
    “臣在。”
    “此次赈灾不但发放钱粮,还要发些盐,你去珩王那里调盐,有多少朕不清楚,每家每户发多少你统计好,然后发放,务必另每一家都分到。”
    “臣遵旨。”
    “此事干系重大,牵扯众多,务事必躬亲,不另灾民流离失所。”
    “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全赖诸卿。”
    六个人跪下,退出去,然后三三两两的往外走,赵鸿明是唯一的草根出身,如今见到女皇陛下这般为灾民着想,真是满腔的热血,明君贤臣没有明君如何能出贤臣,赵鸿明觉得自己定能载入史册,成为大秦的贤臣。
    送走了赈灾的大部队,秦康乐松了口气,然后晚上自己躺在静思殿的龙床/上开始闹心,大旱就会导致饥荒,世家盘剥过重是一方面,粮食产量过低又是另外一方面。
    后世的时候,化肥什么的虽然屡屡遭受诟病,但是不能否认这些遭受诟病的化肥另产量大量提升,解决了绝大数人的温饱问题。以前在农村那会儿,水稻亩产一千五六百斤,便是不用化肥,只用农家肥,亩产也有一千斤,可是这是杂交水稻的功劳,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