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千斤,可是这是杂交水稻的功劳,现在又没有杂交水稻,亩产能达到五六百斤已经是肥田,这真是一件糟心的事。
    然后秦康乐又想到后世不单单是粮食的产量高,吃的东西也是多样化,其他的不知道,她自己颇为嗜辣,可是大秦朝没有辣椒,简直不能更丧心病狂,这些年她嘴里都要淡出个鸟来了,再想想乡下的烤红薯,还有烙土豆片,大半夜的秦康乐坐了起来——她饿了!
    “陛下。”
    “无事,你们睡吧。”
    上夜的宫女虽然退下,却不敢真的去睡,陛下都醒了,自己还呼呼大睡?
    秦康乐想到马铃薯的高产,红薯与玉米的不挑土地,心中更加向往,玉米下来的秸秆可以喂耕牛,红薯藤则是养猪的好东西,猪吃了绝对的膘肥脂厚,如果秦朝的百姓能种这个,何愁百姓不富足?
    仔细回想一下这些东西传入华夏的时间,秦康乐一阵泄气,她记得几乎都是明朝中期才传入华夏的,也不知道这边怎么样,看朝廷的称呼以及拥有世家科举刚刚萌芽这个状态是隋唐,如果是隋唐那她这辈子别想吃水煮鱼了……累不爱!
    又一转念自己现在是女皇,既然知道有这些东西,那就到处搜罗好了,一道圣旨的事儿,然后又开始研究在沪地建立港口,进出口贸易才对。至于海盗,正好,这也是剿灭世家海盗的一个好借口,越想思路越清晰,秦康乐的兴致也就越高。
    早朝一过,她就把工部尚书单独拎到了勤政殿。
    工部尚书有些纳闷,虽然六部尚书名义上都是同品同级的正二品,但是这里面的说道那可大着呢,户部管着国库,天下的钱粮,妥妥的实权派,礼部管着礼仪,大典等等,与皇家是最亲近的,是妥妥的得宠派(因为可以经常在皇帝面前秀出镜率)不过现在被宗人府分了权柄,礼部彻底沉寂下来。
    刑部这个不用问,管案子的,实权派,吏部以前不成,举荐制的官员基本就是在吏部走个过场,完全没有实权,但是自从昌泰帝开始的三年一诉职,六年一调任,这个部门也成了实权派。
    兵部不用说,大权在握,相比下,工部就是布景板,什么修桥铺路建行宫啦,管这个的,当然了,没权是没权,却是个优差,管工程的最容易贪银子,所以以前在工部的人,没有权归没有权,心态都比较平,没权咱们可以在钱上找平么。
    一个大雷砸下来,女皇陛下说了,祖宗有德,必有余庆,祖宗无德,必有灾殃,简直不能更心塞,谁人不注重子嗣宗族?现在是一人贪污,全家还钱,玛蛋你在贪一个试试?自己的族人就都不答应,肯定举报你没商量。工部上下提早进入寒冬,就在没有暖和过,存在感越加薄弱。所以这次女皇陛下单独找他干什么?想到女皇陛下处罚贪腐的手段,工部尚书恨不得心脏病发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蔡卿家平身。”
    工部尚书规规矩矩起身,然后老老实实的站着听秦康乐说什么。
    “朕想搜集天下可吃之物,尤其是非本土生长,外面传过来的,尤善。”
    “陛下,这个并不难,陛下下旨,到各处搜罗就行。”
    “既得了东西就不能白得,若是有那些奇巧的,你登记在册,有赏才好。”
    “臣遵旨。”工部尚书一顿,随即道:“陛下,那些酸咸调味儿的也都需要吗?”
    “需要,只要是能吃的,就行,记住,尤其是外来品,一定要更加看重,只要得了新鲜东西,不分早晚,立刻给朕送来。”
    “臣遵旨。”工部尚书挺高兴,被皇帝陛下委派,这是大好事,回去之后就将工部上下调动起来,然后开始搜集吃的,搞得轰轰烈烈。
    对此无论是百姓还是大臣都没有反对意见,女皇陛下这是关心吃食,民以食为天,完全没错,不但不反驳,就是世家也是支持的多,农耕社会就要支持吃食。
    那些穷苦百姓不懂什么,只知道女皇陛下说了,只要能找到奇巧的吃食,就给奖赏,一时间全民开始找吃的,还有那沿海的,以及边界的臣民更是积极踊跃。
    秦康乐那里每天都能收到一些新奇小玩意儿,直到凤梨的出现,秦康乐差点儿想仰天长笑,简直不能更好,记忆中,凤梨与辣椒红薯马铃薯都是华夏十六世纪左右传入华夏的,如今见到了凤梨是不是她可以期待一下另外的品种?
    赈灾那边进行的非常顺利,凭借户籍发放粮食,完全没有任何纰漏,当然,关键是秦康乐选择的主理人好,不贪,只要上面不贪,下面的人也就不敢贪,当然这与秦康乐那种一人贪污,全族还债也有绝对的关系。
    纯禧驸马很是高兴,武家原本对于与纯禧长公主联姻的事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如今眼见纯禧驸马立刻就得用,真是高兴坏了,纯禧长公主与女皇陛下感情不坏,而且女皇陛下用驸马,不担心公主驸马掌权,这简直就是中了五百万的感觉,不能更好。
    如今得了重用,纯禧驸马也没有骄狂,一心一意的办差,看到德沛驸马领了户部的差使,更是一心办好赈灾这件事,回到朝廷,女皇陛下也给自己一个实在的官职。
    别说他了,就是忠靖侯府眼看德沛驸马,纯禧驸马都受了重用,心中一片火热,想到六郎还没有与五公主完婚,所以这次没得差使,想了想,干脆去捐钱,在女皇面前刷刷存在感。
    秦康乐很是夸奖对方一翻,导致京城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跟着捐款,户部水义一统计,竟然也有三万两之多,汇报给秦康乐,秦康乐喜笑颜开。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另一方面因为是按照户籍放粮,当初有些农民贪图世家租子便宜,自愿成为了隐户,虽然在此之前秦康乐有过减免租子的政策,可是以前也有,减免也就一年两年的,撑死三年,以后恢复了怎么办?所以有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挺聪明,完全没把朝廷的好政策放在眼里,只以为聪明绝顶,完全没想过出来,然后现在就悲剧了。
    当然,世家中也是有不错的,给予手下的隐户免租,更有一等聪明的见朝廷赈灾,也借给隐户钱粮另他们安然度过旱灾,有聪明的自然就有蠢的,不赈灾也就罢了,租子照旧收,所以导致手下的隐户无路可走。
    “他爹,在这么下去小郎和小娘都受不了了。”
    “唉!”男人坐在草房外面的台阶上唉声叹气。
    “我去娘家借点米吧。”
    “你娘家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去,估计你嫂子又埋汰你。”
    “他们去年上了朝廷的户籍,朝廷给发粮食。”
    “唉,当初都怪我,还以为自己聪明,没想到连累你们现在没饭吃,那赵家平日也挺好,谁知道现在这样。”男人后悔的要死。
    “岳母,您来了。”男人站起身,搓着手,傻傻的看着来的大娘。
    “唉,知道你们没上户籍,送点东西过来。”
    “娘,嫂子……”女人带着三个儿女出来,看着娘亲手里的盆子散发出的饭香,咽了咽口水,还是死死的拽住儿女,没敢上前,倒不是她的嫂子有多恶,只是现在家家都困难,她也有侄儿侄女儿,也都是要吃饭的。所谓人穷志短,不外如是。
    “你嫂子让我拿来的,先吃吧。”
    男人和女人哪里舍得吃,可是揭开小盆儿一看,里面不单单有稀粥,竟然还有窝头,这可是干货,而且量足,就是全家人敞开了吃也一顿也吃不完。
    “吃吧,女皇陛下恩德,不但给粮食,给钱,还发盐。”
    “还发盐?”
    “可不是,那驸马也是大大的好人,整日里的巡查,那些差役不敢克扣我们,分到的粮食银钱都是足足的。”
    “驸马?”
    “是啊,什么,什么,纯禧驸马,顶顶好看的郎君,顶顶的大好人,我们村子里面上上下下都为女皇陛下和驸马立了长生牌位。”老大娘一边说着眼圈红了道:“以前是再也不敢想的,还有这样的好皇帝,好人呐。”
    “要不,我们家也脱籍?”女人问男人。
    “我看行,跟着什么赵家呀?女皇陛下是真的好,粮食分的足,又给盐,还给银钱和种子,只要天下雨,我们就完全可以在种地。”
    男人点点头,可是却又满脸迟疑:“现在脱籍,人家还能要咱们吗?”
    一句话,另两个女人都哑了,只能叹气,就是村里人在怎么不识字,也是知道的,往年给赵家交租子,现在受灾了,就从朝廷要救济,人家肯定不能同意。
    赵家这样行径的小世家纵然不多,也有不少,对比于朝廷的给予的东西,更是让那些农户红了眼,一来二去就开始有些人闹,没想到赵家够狠,竟然直接派私兵镇压,死了好些人,农户一下子就老实了,哪怕是小型世家,也不是这些农户能斗得过的,然后——然后他们就被卫泽灭了。
    理由:匪类为患。
    然后卫泽开始舍粥,早晚各一次,那些原本依附于世家的农户,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私底下都想办法,不在做隐户,不在依附世家,而是依附朝廷。
    这里面有做的不好的,就有做的好的,比如说合肥某地的世家,不但对于依附于自己的隐户免租子,并且给予赈灾,还跟着赈灾其他农户,舍米舍粥的。
    卫泽直接给秦康乐上了奏本,秦康乐也大方,直接御笔亲题:积善之家,四个大字制成牌匾送了过去,对于比赵家之流被卫泽抄家灭族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此举也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世家,跟着女皇陛下走,我容你,不跟着女皇陛下走,抱歉,分分钟钟灭了你没商量。
    “宣工部尚书。”秦康乐看到御书案上的玉米粒,高兴的差点儿蹦起来,玉米,这玩意产量高(相比较于秦朝现在的作物),而且营养丰富,顶饿,最重要的是旱田,只是这东西植株高大,贫瘠的土地生长不好,不过没关系,可以同大豆间作,这样大豆肥田,玉米的肥力也就够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康乐正想着呢。工部尚书到了。
    “蔡卿家,这黄色的籽粒从何处得来?”
    “回陛下,这棒棒菜从藏区传过来的,能做主粮,可惜产量不好。”
    “棒棒菜?”
    “正是,这籽粒是从棒子上撮下来的。”
    秦康乐脸上带笑:“吩咐下去,试验种这苞,棒棒菜,用间作的方法。”
    “间作?”工部尚书不懂。
    “一排棒棒菜,一排大豆,不要刻意用肥田,普通的即可,弄三分地,就是正常农户那样种地即可,朕要时时关注。”
    “臣遵旨。”
    工部尚书退下去的时候,心脏中砰砰砰直跳,女皇陛下威严日重也就罢了,她还博学多才,竟然知道间作是啥,不行,他回去一定多读关于农耕的书籍,工部尚书在心里发狠,可惜直到后来他成为一代农耕大学者,也没从哪本书籍里看到间作两个字,反倒是他撰写农耕书籍,将间作写进去,后世人只以为是这位农耕大学者首倡的间作。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女皇陛下的威严日重,皇夫千岁的强硬也被世家愤恨,那些还一个劲儿的想发展自家的世家堪称到了闻皇夫之名而丧胆的地步。
    而这一次的赈灾的结果,突然就让大家认识到了女户的重要性,如果是挂在宗族名下的女户等于是有宗族庇护,这时候分到的钱粮等等就要跟宗族挂钩,宗族受灾但是抗灾的能力也大,所以这时候朝廷赈灾给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那些有良心的宗族也就罢了,不欺辱孤女寡妇,可是灾年最是看人心的,不欺辱的又有几个?只能暗气暗憋。
    那些自立门户的女人则不一样了,水义揣测圣意,给予女户的补贴更多些,理由也是现成的,女人生活不易,其余的几位赈灾官也都同意,尤其是赵鸿明,草根出身,非常明白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如今给的补贴又多,难免就有眼红的,又其他人商议,派些人多巡逻,尤其是寡妇那里,此举遭到大家一致通过。
    秦康乐得到消息之后,心中给赵鸿明点了一个赞,这人聪明,有前途,等抽开空了,外放几年,回来就是尚书苗子,之后做阁老,简直不能更赞。
    纯禧驸马的举动也在清王与睿王的汇报中另秦康乐越发满意,很是为了百姓着想,也不怕辛苦,德沛驸马与卫泽的眼光果然不错。
    纯禧长公主自然也得到信息,又见了一次秦康乐,发现秦康乐也是没口的称赞,心中很是高兴,给纯禧驸马去了一封家书,言明陛下很是高兴,另纯禧驸马的干劲儿更足。
    老天也开眼,赈灾没多久,天就降雨,还不是那种大暴雨,而是接连几天的小雨,正好将水都侵润到地皮里面,最适合庄稼生长,百姓欣喜,多少人家供奉秦康乐的长生牌位,至于原本那什么歌谣,早变成真命天子,天佑大秦等等……
    秦康乐也大方,直接免了此地五省二年的税收,以至于所有去那边赈灾的人回来的时候都被百姓夹道欢送,手下兵丁的手里都被塞满了大家送的东西,不值钱,却是百姓最单纯的一份真心,安平长公主作为慰问大使,得到的东西最多,尤其是娘子小娘子们得到的照顾多,得到的手帕等等能装一车。
    同乐五年五省大旱,赈灾及时,女皇声名远扬,如日中天,民间供奉长生牌位无数,同乐大帝四字开始出现于各类书籍之中。
    “尝尝。”秦康乐满脸喜色对卫泽说道。
    卫泽没多想,吃了一口白菜,在嘴里仔细嚼了嚼,咽下道:“放蒜了?不对,不是蒜香,一股辛辣之味,没吃过,倒是顺口。”
    “是这个东西。”秦康乐拿出一根小红辣椒,话说她第一次看到辣椒的时候差点儿没喜极而泣,水煮鱼,水煮肉片,辣子鸡丁,夫妻肺片……川菜,我来了。
    “这是什么?”
    “有人称为红果,虽然形象,不过朕起名为辣椒,十分辛辣,有一种别样的清香。”
    “很好吃,辣辣的,却不讨厌。如果能在辣一些就更好了。”卫泽又夹了一筷子放到嘴里,很是喜欢这种味道。
    秦康乐眉开眼笑:“这个是越辣越好吃,尤其是冬日吃起来更好,非常暖身,并且能去除体内的湿气潮气,对身体好,只是这东西有一样不好。”
    “怎么?”
    “刺激性比较强,没吃过的人开始吃的时候,容易刺激肠胃,导致不舒服,所以这一次做菜,并未放多少。”
    卫泽点点头:“所以等我吃习惯后,这东西只要多放就能更辣了是不是?”
    “对。”
    卫泽表示高兴。
    然后秦康乐就开始让厨师折腾,将辣椒充分运用到各种菜色当中,开发好之后,做了好些不太辣的菜纷纷赏了下去,口感好,也不是太辣,一下子得到了绝大多数人喜爱,秦朝上下瞬间都开始种植辣椒。
    然后秦康乐将何萧单独拎到了勤政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卿家平身。”紧接着,秦康乐就直入话题:“朕记得卿家除了秦朝语言之外,还颇通一些夷人语言,可是?”
    “正是,臣颇喜游历,因此学了不少各处的语言。”
    “好,朕准备设置理番院,你既然精通不少其他语言,由你来做院史,主要就是规范那些外国人的言情,与他们沟通,做贸易,了解他们的文化,不要侵犯对方的风俗习惯。”
    何萧一愣,少时他这爱好,没短了家中长辈训斥,直到自己通过考试成了探花郎,家中的长辈这才讪讪的闭嘴,不在骂自己,没想到,如今这旁门左道也能被重用,连忙躬身施礼道:“臣遵旨。”
    “另外朕还会给你配一些人。”
    “谢陛下。”
    “朕对此寄予厚望。”
    “臣必不负圣恩。”
    圣旨下去,那些世家纷纷侧目,陛下这又是玩儿什么花样?又打算怎么对付他们了?还是又单纯的只是折腾一下?
    很快大家发现,陛下只是单纯的折腾一下,跟世家没什么关系。也有一等警觉的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想方设法的向里面塞人。
    秦康乐知道卫二叔忙,因此将卫二叔举荐的一名卫家族亲扔给了何萧主管贸易,之后又下旨,将赵鸿明调遣到沪地,跟着珩王,一文一武,将那里掌握治理好,纯禧驸马被扔到了郑州,武如卿则是济南。
    一方动作下来,都对世家没有害处,另世家长长的松了口气,松口气的同时,也不老实,因为赈灾与女户一事,世家的隐户被秦康乐狠狠的刮走一群,如今就开始各处专营,扩大自家的地盘。
    秦康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这些,你们钻营的再好。不跟着我走,攒的家底儿也是我的。
    之后就是先帝皇五女大婚,秦康乐封的是柔嘉长公主,风光大嫁。
    那边锣鼓喧天,秦康乐与卫泽在清宁殿相对而坐,卫泽发现秦康乐在发呆,便问:“怎么了,在想什么?”
    “没想什么,丹凤阁中如今还有七妹妹与八妹妹,至于六皇弟,淑太妃也没办法,我想着将当年父皇为我建造的公主府赏他,你看如何?”
    “甚好,六皇弟与淑太妃都是本份的人。”卫泽在无知也知道秦康乐的府邸不能随意赏人,哪怕那个公主府秦康乐压根儿没有入住,可那里依旧是皇帝的行宫,那里有含义,原本赏先帝的哪位皇女与皇子都不适合,如今皇六子这个情况,赏他倒是好些。
    “过几天就下旨,然后还得建造三座王府,两座公主府。”
    “现在税收颇多,当不是难事。”
    “嗯,幸好我收地税,不然便是几位弟弟妹妹大婚,也不容易。”
    “嗯。”
    女皇与皇夫这边说这话,那边宫女们开始上菜,原本卫泽还想说啥来着,看到端上来的东西愣了,怎么都是生的?
    “这是什么?”一个锅子分了两半儿,一半儿是清汤,一半儿有辣椒,下面应该是封的密密实实的炭,因为锅子中的水在翻滚。
    “今儿咱们换种吃法儿,这是我设计的,鸳鸯火锅。”秦康乐夹了一筷子的羊羔肉放到清水锅子里,没看到卫泽听到鸳鸯火锅四个字有些发红的俊脸。
    “火锅?倒也形象,火上的锅子。”
    “是啊,很暖身的。”秦康乐不停将东西放到两边,心情非常好,前世的时候她最喜欢吃火锅,可是火锅总是要人多,最好是和亲近的人一起吃才有气氛,她只能一个人吃,现在有个人陪她吃,真是再好不过。
    “怎么分两边呢?”
    “所以叫鸳鸯锅啊,一边是辣的,一边是不辣的,把这些嫩嫩的青菜和新鲜的嫩肉放进去,用开水烫熟,配上调好的酱料,无上美味,你尝尝。”说着为卫泽夹了一筷子菜。
    卫泽沾着酱料,放到嘴里,果然可好,眉眼不禁弯了起来,秦康乐自己也吃起来,味道果然很好,前世的火锅同这个完全没办法比。
    抛弃了食不语这个教条,秦康乐与卫泽有说有笑的吃了一顿火锅,都撤下之后卫泽问:“什么都能涮吗?”
    “是啊,穷富咸宜,有钱呢就多放些贵重食材,没钱呢,就放些平常的东西,味道也很好,而且吃起来也方便。”
    “那这铜锅呢?”这铜锅可不便宜,无论是卫泽还是秦康乐都不是完全不通庶务之人,所以卫泽比较关心这个。
    “可以用铁锅,在差些的就是陶锅也可以。”
    “那推广下去可是一件造福万民的事情。”
    “是,尤其冬日,很多穷苦百姓寒冷,吃些火锅也能抗寒。”
    “嗯。”卫泽与秦康乐在外面散步,突然沉默。
    秦康乐有点儿懵,这是怎么了。
    “康乐,有件事我想同你说。”
    “什么事?”秦康乐完全想不到卫泽有什么事让他为难。
    “子嗣的事情。”
    秦康乐一愣,她万万没想到卫泽竟然想谈这个。
    “子嗣怎么了?”秦康乐装傻,因为她情商不及格,这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才能让卫泽心里好过。
    “你我成亲到圆房也有几年光景了,未曾有子嗣。”
    “我不急,如今事情繁多,哪有……”
    “我有问题。”卫泽将秦康乐的话打断,其实这是大不敬,不过这时候他们是夫妻,不是君臣。
    秦康乐蓦然住声,她万万没想到卫泽就这么直接说出来。
    “我父亲战死,母亲思虑过重,以至于我在母体中就羸弱,早产,幼时体弱,祖父母耗费无数心力才把我养大。”卫泽一顿,然后才又说:“上次去稿赏三军的途中经由二叔的提醒,去看大夫,方知我先天精血不足,很难另女子有孕,所以成婚至今,你我才无嗣。”
    “很难就不是一定,也就是几率小而已,可不是完全没可能,你我年轻,时间还长,天下名医又多,仔细调理就是,又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秦康乐真心不觉得这有啥,按照卫泽说的精血不足,房事又没有妨碍,所以大约是死精的问题?
    秦康乐这番另卫泽的心情开朗许多,他今天直接坦白并未同镇国公府说,但是这件事憋在他心里很长时间了,压力非常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他的睡眠,他知道自己的情绪不对,在不说出来,恐怕身体健康都会跟着出毛病:“嗯,我会积极配合治疗的。”
    “所以这个你不用放在心上,朝廷稳了,有了皇嗣才好,现在便有,那只是负担。”秦康乐也只能用这个宽慰卫泽。
    “五年了,我看现在天下也颇为稳妥。”
    “表面上罢了,东南沿海一带一日不能尽归手中,我一日就睡不安寝,赵鸿明和珩王兄都是有本事,但愿他们在那边能尽快融入进去。”三言两语,又拐回朝政。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卫泽下次回镇国公府的时候将与秦康乐坦白的事儿说给祖父与叔叔听,吓得镇国公满身冷汗,卫二叔唬的站起来。真是吓死他了。
    “陛下怎么说?”镇国公真想揍卫泽一顿,这事儿也是能坦白的?
    卫泽嘴角勾起一个连他自己都没发觉的笑容:“陛下说只是很难又不是一定,遍请天下名医,仔细调理就是,而且现在局势不稳,还是朝政为主。”
    镇国公长出了一口气,卫二叔双腿一软,从新坐到椅子上。
    “是你的运气,更是卫家的运气,陛下有情有义,如今也好,仔细调理就好。”
    “我走南闯北,这一次在多找些名医。”卫二叔发狠。
    “很是。”虽然很是恼怒卫泽擅自做主,但是如今结果极好,卫家父子也是狠狠的松了口气,否则一直隐瞒,这绝对是欺君之罪。
    秦康乐知道卫泽的心病,因此真的遍寻天下名医。又一想纸包不住火,哪怕在怎么小心低调,总有走漏风声的时候,担心卫泽难做人,因此打的旗号都是她自己的,当年她领兵的时候在雪地中躺过,所以有一二小毛病也是正常的。
    卫泽不傻,自然知道秦康乐的用意,除了对秦康乐感情更深,他与秦康乐之间再无秘密,行动间也恢复往日的从容。
    然后秦康乐又开始折腾,依旧在民间选拔人才,只是这一次她不选拔文人了,而是选拔武人,照旧是奴籍不可参加。这严重的侵害了勋贵的利益,勋贵中颇有微词,可是勋贵中领头的两座国公府,镇国公府有位皇夫,肯定不会反驳女皇陛下,守国公也一直有皇恩,前守国公又病的不好,因此没吭声。
    几座侯府和伯府,不是空架子就与皇家有亲,没有领头的,那些小一些勋贵也只能暗气暗憋,然后女皇陛下下旨,依旧不拘一格选人才,勋贵家中的子嗣完全不必只等荫封,也可以参加选拔,那些小户勋贵转悲为喜,他们本来能荫封的子弟就不多,而且大多也都不是实缺,如今有了进身阶,真是再好不过。
    世家勋贵的目光一下子转移掉,他们开始关心,这次的选拔由谁主理。
    王阁老同家中子弟开会的时候冷笑:“还能是谁,镇国公乃是皇夫之祖父,年纪不大,精力正好,勋贵之首,从身份到年纪都是不二人选。”
    族人纷纷点头称是。
    王阁老虽然总是与秦康乐唱对台,并且没有一次胜利,但是这一次他猜的对,秦康乐在辗转反侧之后,点了镇国公主理此事。
    秦康乐是行伍出身,知道军权的重要性,如今考武人,自然知道主考的重要性,考上来的武人与主考那便是有一份提携之意,师生之情,因此主考非常重要,必须要懂得武艺的带兵之人,用文官显然不行,至于武将,秦康乐的人马都在北方和西方为多,镇守一方,轻易不能调动,在就是皇城的首领和京城守卫军的首领于家兄弟,这两个人更是不能动。
    翻个身,还是镇国公最合适,有些年纪,已经不能在带兵,并且照旧前二十名由秦康乐亲自考核。那么这武举里面最出色的二十人就是天子门生,就这么办。
    至于考试的流程,秦康乐同镇国公详细的拟定了几天,那些耍花腔,花拳绣腿什么的通通不要,战场上,一个是力气,一个就是反应快,这两点是万金油,只要拥有就绝对不会错。
    不过考试选拔不是单纯选择兵丁,因此还要考文采,不是写诗做文章,而是针对排兵布阵,带兵心得,营地的选择……等等。
    世家开始还打算看戏,然后他们发现,卧槽!又被女皇陛下坑了!
    朱大郎是川地一个吕姓小世家的奴仆,小世家的为人还是挺不错的,手下的佃户也好,奴仆也好日子过的都不错,因为他们并没有怎么盘剥,也是因为如此,发展的很慢,当然,家中子弟不够有才是重大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朱大郎听到朝廷开始选拔武人的时候,依旧心动了,一旦考上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也是士大夫一流,那就是人上人,只是想想心中就一片的火热,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同父亲一说,父亲也是赞成,就算主家对自家再好,可是到底是仆人不是,谁不想使奴唤婢,做人上人呢?
    “大郎,你肯定能考上吗?如果考不上……”
    “爹,这也是我担心的,这是陛下开的天恩,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有本事的人,如果我考不上,那秦家这边该怎么办?”
    朱老父蹲在地上思考,最后咬牙道:“搏一把,真成了,我们也是人上人,就是不成,这些年我也偷偷攒了些家私,便是秦家不容,凭借着你的本事,置几亩田,还是能过下去的。”
    “爹……”
    朱老父站起身,拍拍儿子的肩膀,道:“陛下登基五年,哪一件不是为民着想?我也看透了,这陛下是有大才的,你就是今年考不上,好好练习,将来也许还是有造化的。”
    “是,爹,我一定会努力的。”有了父亲的支持,朱大郎底气一下子足了。
    朱大郎平时就管秦家的护卫一事,颇有些体面,如今求去,秦家温厚自然也问了一二,秦家老父也是厚道,直言儿子打算拼搏一把,秦家恍然大悟,不但没有为难,反而亲自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