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养成攻略[重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低垂着眼,施婳看不见他的眼睛,但是望着谢翎此刻的模样,心里却倏然软了下来。
谢翎似乎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小时候不哭不闹,年纪渐长之后不争不吵,施婳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慢慢地道:“你不要多想了。”
谢翎嗯了一声,答应得尤其敷衍,一双眼睛依旧专注地盯着施婳的手心,像是那里能开出来一朵花似的。
施婳哭笑不得,过了一会儿,才道:“那个殷公子……”
这话才说出来,谢翎便立刻警觉地抬起头来,一扫之前的敷衍,道:“他怎么了?”
施婳犹豫片刻,才道:“你最好不要与他接触,我有些担心。”
她说完,便感觉到谢翎握着自己的手指一紧,追问道:“阿九是什么意思?”
施婳直视他的眼睛,道:“我觉得他别有目的,或许是冲着你来的。”
闻言,谢翎颇觉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他并没有反驳,因为他隐约察觉到自己之前误会了什么,松了一口气之余,不解地回视施婳,问道:“阿九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我与他并不认识。”
施婳却别开目光,含糊道:“只是一些猜测罢了,以后……”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才继续道:“以后我会告诉你的。”
空气安静片刻,谢翎点点头,望着她的眼睛,郑重地道:“好,我知道了。”
他还是很听话,一如小时候那般,施婳看着眼前的少年,他微微地笑着,暖黄的烛光映在眼底,分外温暖和煦。
然后谢翎又补上一句:“阿九也不许理会他。”
语气俨然一副幼稚的模样,施婳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摇着头答应道:“知道了。”
谢翎笑了起来,仿佛一个得到了糖果的小孩,笑容欣喜而愉悦,施婳看着,心底的隐忧被默默地压了下去。
这场冷战虽然看似和平而迅速地解决了,可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两个人都没有再提起那件事情,维持着表面上的这一层风平浪静。
第二日,谢翎还是坚持跟着施婳去了悬壶堂,自从明白了施婳的意思,他便放松了许多,之前压在心头的那些事情一扫而空,他的情绪就连杨晔都有所察觉,稀奇地道:“师弟,你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啊?”
钱瑞也回过头来,连连赞同道:“没错,谢师弟今日精神很好,是遇上了什么好事么?”
谢翎眉头轻挑,反问道:“有这么明显?”
杨晔忍不住取笑他道:“跟前两日那副如丧考妣的模样截然相反,还不够明显?是不是与你家小媳妇吵嘴然后又和好了?”
谢翎听罢,竟然毫不掩饰地笑了起来:“算是吧。”
他的情绪很少如此外露,惹得杨晔立即大呼简直没眼看了。
第 78 章
正在这时; 晏商枝从门外进来; 听见这动静,随口问道:“什么没眼看了?”
杨晔立即道:“是师弟,他炫耀自己有个小媳妇; 谁没有似的。”
晏商枝看了他一眼; 笑了:“难道你有?”
杨晔顿时就噎住了; 他确实没有,不过他发誓; 等日后他有了; 也要天天像谢翎这样炫耀。
谢翎倒是没想到自己会给杨晔带来不小的冲击,却听晏商枝道:“今日上午我们去拜访夫子吧。”
杨晔嘀咕道:“几个月不见,我都快忘了夫子长什么模样了。”
闻言,晏商枝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不急,等会夫子让你背书的时候; 你就记得住了。”
杨晔:……
谢翎和钱瑞两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一行四人便关了渊泉斋,离开了学塾。
董夫子的家在城南的最东边,距离学斋尚有两刻钟的路程; 等他们到了的时候,已是差不多日上中天了。
还未到大门前; 杨晔便咦了一声; 道:“夫子今日有访客。”
谢翎等人便抬眼望去,只见那大门是开着的; 从这个方向,隐约能看见门边露出的一小片深色的衣角,有人站在那里。
待他们走近了些,便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道:“这位郎君,先生他当真不在家中,您要不改日再来?”
然后谢翎便听见一个十分耳熟的男子声音道:“敢问老丈,董先生他去了何处?要几日才回?”
老人道:“这老朽却是不知道了,先生他去哪里,向来是不与老朽说的,时间也不确定,实在抱歉。”
言下之意,就是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外头的杨晔等人面面相觑,唯有谢翎眸色转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这个人的声音他很耳熟,就在昨天,他还以为这人与阿九置气了。
殷朔,他为什么会来找董夫子?
那边谈话已经结束了,殷朔想是没有打听到消息,只能放弃,与老人告辞离开。
谢翎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里出来,正对上了他们一行四人,那个人,正是殷朔。
他的脚步骤然停下来,锐利如鹰隼一般的目光扫过众人,然后落在谢翎的身上,微微颔首:“好巧。”
谢翎牵动唇角,道:“殷公子也来拜访夫子?”
自从昨天晚上施婳说过那些话之后,谢翎便觉得此人身上有着不少谜团,身份和目的都很蹊跷,如今竟然又在董夫子家门口看见了他,这行迹就不免十分令人起疑了。
殷朔颇有些惊讶地道:“你是董先生的学生?”
谢翎点点头:“是。”
他说完,不再多话,径自走向大门,一个老人还站在门边,见了他来,不免又望了望那殷朔,嘴唇动了动,看上去想说点什么?
却听谢翎不慌不忙地拱手问道:“胡老,敢问夫子是否回来了?我们几个有问题想要请教他老人家。”
胡老见他没有道破,松了一口气,连忙道:“先生还未归来。”
他说着,借着袖子的掩饰,以微小的动作朝后面指了指,谢翎目光微凝,心中了然,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改日再来。”
胡老连连点头,道:“好,好,几位慢走。”
于是谢翎就领着不明就里的杨晔,以及似有所觉的晏商枝、钱瑞二人,与殷朔打过招呼之后,便离开了。
等看不见那殷朔之后,谢翎又带着三人拐到宅子的后门处,杨晔还在奇怪地问晏商枝道:“你不是说夫子已经回来了吗?怎么胡老说夫子还未回来?”
晏商枝看了他一眼,道:“什么时候你来拜访我,我就是在家,也不会给你开门的。”
杨晔这下气恼,愤愤道:“你以为我会去拜访你?哪一天我若是敲你家的门,就自己打断自己的腿!”
谢翎听着他们讥讽来讥讽去,毫无反应地伸手敲门,不多时,便有人来应门,果然是胡老,他伸头看了一眼,问道:“那人走了吧?”
谢翎谨慎地答道:“已经走了。”
胡老松了一口气,侧身让开,等他们进来,才把门合上,忙道:“先生在书斋,你们随老朽来。”
一行人跟着胡老穿过后院,谢翎不动声色地问道:“胡老,方才那人是来拜访夫子的?”
胡老答道:“是,但是先生叮嘱了,不让他进来。”
“他是夫子认识的人?”
胡老道:“不知道,我也没见过他,大概是从前认识的吧,先生他从前是在朝廷做大官的,认识的人可不少。”
老人家絮絮叨叨地说着:“前些年先生来了苏阳城,没叫人知道,清静了一阵子,后来时间长了,想知道的都知道了,你们是不知道,逢年过节的时候,哎呦,好多人来,一拨一拨的,我每天开门都开烦了。”
谢翎恍然大悟,难怪了,董夫子不常来书斋,恐怕是担心那些拜访的人得知他在,转而又找到书斋来,打扰了学塾的学生们。
不多时,书斋便到了,董夫子家的书斋,谢翎他们几个之前都来过一两次,比渊泉斋还要大,上头挂了一张匾额,写着洗墨斋三个大字,字迹古朴周正,也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
几人一进门,就听见一阵琴音传来,谢翎下意识看过去,只见在北窗榻上,有一个身着深色衣袍的老人正盘膝坐着,背对着众人,正是许久不见的董夫子,他仿佛没有察觉到有人进来,低头抚弄着古琴。
窗边放置着一个小小的香炉,袅袅青烟缭绕而起,随着那琴音低一声,高一声,渐渐消失在空气中。
窗外竹影婆娑摇曳,应和着叮咚如泉泠的琴声,令人闻之便心头畅快不已。
过了片刻,董夫子的动作停下,琴声也随之停了下来,胡老上前道:“先生,学生们来了。”
董夫子应了一声,将古琴放下,然后从榻上下来,几个月不见,他的头发仿佛又花白了些,只是精神气还在,一如谢翎初见他那般,气质卓然。
董夫子一招手,笑道:“都站着干什么?难道是因为夫子的琴技太过高超了么?坐,都坐。”
谢翎几人纷纷入了座,胡老捧了茶上来,董夫子便道:“我不在这两个月,你们读书上可遇到了什么问题?”
于是几个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意思是谁先来?最后钱瑞起身拱手施礼道:“夫子,弟子有惑。”
“欸,”董夫子摆了摆手:“有惑等会再解。”
钱瑞:……
那您方才问什么?
当然,他是不敢说出来的,董夫子一向如此,不按常理出牌,遂只能无奈地坐下了。
董夫子问道:“君子明五德,习六艺,你们有谁懂琴理?”
几个学生顿时面面相觑,谢翎和钱瑞都不懂琴,又去看杨晔,杨晔抽了抽嘴角,他长这么大,连琴都没有摸过的,更别说懂琴理了。
最后几人又望向晏商枝,只见他稍稍欠身,道:“学生略通一二。”
董夫子听了,欣慰地捻着胡须,道:“一二足矣。”
他说着,又转向谢翎三人,问道:“你们呢?”
谢翎等人答道:“学生惭愧。”
就是对琴理一窍不通了,董夫子也不恼,道:“不通也无妨,学一学就通了。”
于是几个学生愈发面面相觑了,尤其是钱瑞,更是一脸茫然,眼看会试在即,他们夫子不急着指点他们功课,反而让他们去学琴,这是什么道理?
谢翎却知道董夫子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遂答道:“学生明白。”
杨晔和钱瑞也跟着答应下来,董夫子这才问起功课学问上的事情来。
这一问一答,一个上午晃眼就过去了,董夫子留了饭,直到下午时候,谢翎几人才告辞离开,走的时候,每人怀里都抱着一把董夫子送的七弦古琴,还有一本琴谱。
杨晔愁苦着一张脸,抖了抖那薄薄的琴谱,道:“夫子这回是去了哪里?怎么突然想起这一出来了?”
钱瑞虽然也不明白,但还是道:“夫子这么做,定然是有他的道理,明修,你觉得呢?”
晏商枝听了,收起面上的若有所思之色,唔了一声,答道:“是,不过是每日拨一拨琴弦罢了,夫子又没叫咱们学伯牙嵇康,有什么犯难的?”
杨晔双眼顿时一亮,钱瑞也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读书累了,闲暇时候学一学,倒也是可以的。”
谢翎抱着董夫子送的七弦古琴去了悬壶堂,殷朔没来,施婳正在给一名病人抓药,等事情做完之后,一眼便望见了谢翎怀里抱着的东西,即便是隔着琴套,她也能认出来,讶异道:“这是古琴?”
谢翎答道:“是。”
施婳疑惑道:“哪里来的?”
谢翎左右看了一眼,不见殷朔的身影,这才答道:“夫子送的,说是让我们学一学琴理。”
听了这话,施婳默然片刻,道:“你们夫子好雅兴。”
再有两个月就会试了,竟然这时候让学生学琴,也不知究竟是怎么想的。
既是夫子叮嘱的,学自然是要学,吃过晚饭之后,谢翎便抱着琴去了阁楼,小心将它摆放在书桌上,然后拿过那琴谱,仔细看了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轻轻拨动琴弦,认真地聆听琴音的变化,铮铮琴声自寂静的夜色中传递开来,楼下的施婳停下脚步,仔细地听那声音。
久违的,令人闻之便发自内心觉得愉悦的琴声,一下一下,穿过空气,送了过来。
施婳这才恍然记起,她从前,也是极其喜欢琴的。
第 79 章
寂静的夜里; 琴音一声一声的; 透过阁楼的窗扇,丝丝缕缕地飘散开来,这一夜; 施婳忽然又做起了梦来。
她犹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到古琴的时候; 那年她才十四岁; 一年前待的那个戏班子倒了,她被班主卖到了歌舞坊; 那是整个京师最大的歌舞坊; 叫做琼园。
十四岁的施婳跪坐在竹席上,周围有十来个与她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大多是如她一样被卖进来的,有着各种各样的苦难身世,相同的是,所有的女孩儿都有一张漂亮的脸; 在这个豆蔻年纪; 已经绽放出惊人的美丽。
古琴上刷着光亮的桐油,七根细细的琴弦,触感虽然冰冷; 但是触碰时会发出极其沉静雅致的声音,施婳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一样乐器; 在此之前; 她已学过了琵琶,长笛; 和锦瑟、箜篌等乐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给施婳带来如古琴这般的感受,如同静水深流。
教她们练琴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二十来岁的年纪,气质傲然若冰雪中盛放的梅花,她原本叫什么没有人知道,女孩们只知道称她为梅娘。
施婳对梅娘的印象很深,她虽然生得美,却很少笑,施婳在琼园的第一次挨打,就是来自梅娘。
练琴原本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日复一日地练习,拨弦,练曲,那些原本听起来优美的琴音也似乎变成了一种折磨,时间一长,梅娘教琴的时候,女孩们也渐渐懒散起来,走神都是常事,唯有施婳,每回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梅娘弹的每一首曲子,她都用心聆听,并且默默地记背下来。
直到有一日,施婳无意中路过她的房间,听见了一首极其优美而哀伤的曲子,她就这么怔怔地站在廊下,在料峭的春寒中听完了整首曲子,整个人不由泪如雨下,从此魂牵梦萦,一心一意想弹出来。
然而,当施婳真正弹出来的那一刻,她看见了梅娘急剧骤变的脸色,恍若见到了什么可怖的事情,猛地转头看过来,劈手就是一巴掌,把施婳给打懵了。
紧接着,还未等施婳反应过来,她便抓起那张七弦古琴,狠狠往地上砸去,砰地一声,琴裂弦断,发出一声凄惨的哀鸣。
直到如今,施婳也还记得她当时说的话,谁给你的胆子敢弹这首曲子?!
施婳惊得睁圆了眼,望着她慢慢转过头来,弯下腰,将她的一双手握住,女子肌肤细白如凝脂一般,将少女纤细的手捧着,明明如此温柔的动作,施婳却觉得那双手仿佛冰冷的蛇。
她柔声道,下次再叫我听见你弹,我就让大娘子,把你这双漂亮的手给剁了,听见了吗?
施婳吓得不敢说话,连连点头,梅娘伸手撩起她的鬓发,温柔地道,乖孩子,说话。
施婳只能竭力抑制心中的恐惧,颤声回答,知道了,梅娘。
别怪梅娘吓你,这首曲子,可是能害死很多人的。
自此以后,施婳对于古琴的便不再那么热衷了,起码在表面上看来,梅娘教什么曲子,她就弹什么曲子,就像其他的女孩儿一样,但是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施婳才会悄悄爬起来,取下她的古琴,开始一首一首地弹自己喜爱的曲子。
她再也没有弹过梅娘的那首曲子,直到如今,施婳也不知道那首曲子的名字,只是那哀伤的琴音,一直在梦里回响着,清晰而渺远。
施婳醒过来时,眼角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她有些惊奇地轻轻拭了一下眼角,不明白自己为何竟然哭了,今天的梦里难得没有李靖涵,也没有那一场刻骨铭心的大火,只是一些久远的往事而已,算不得噩梦。
施婳拥着被子坐起来,寂静的夜里,万籁俱寂,唯有风声在窗边呼啸而过,她又想起了方才梦里的琴音,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来。
她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冲动了,重活了一世的施婳,一向都是冷静的,但是现在,她只想再去弹那一首曲子。
施婳披衣而起,点起烛台,推开了门,外面一丝光亮也没有,此时大概是三更时候,谢翎的屋门紧闭着,想是已经睡下了。
施婳举着烛台,摸索着上了楼梯,进了阁楼之后,她一眼便看见了书案上的古琴,用琴套包裹着,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被人奏响。
烛台昏黄的光芒轻轻颤动着,一如施婳此时的心境,她几乎是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打开了琴套,整张古琴便这么暴露在她的面前。
施婳伸出一只手来,轻轻划过琴弦,悦耳的琴音倾泻流出,她细细地感受着琴弦微小的颤动,然后将右手放了上去,轻轻一勾,优美的琴音在深夜里流泻开来。
此时楼下,紧闭的屋门轻轻被打开了,谢翎站在门口,望向楼上那一扇小小的阁楼窗户,昏黄的光芒在夜色中显得温暖无比。
琴音袅袅,如泣如诉,纵然优美,却太过于哀伤了些,谢翎就站在门口听着,眉头缓缓地微蹙起来,夜风吹拂而过,寒凉沁骨,他却像是没有丝毫感觉一般,就这么站着门口听完了一整首曲子。
直到楼上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阁楼窗口的烛光渐渐消失,黑暗笼罩上来,施婳下楼了。
谢翎退了一步,将门悄无声息地合上,然后站在窗前,耐心地等待着,看那一点昏黄的光到了对面的屋子窗前,停下,紧接着被吹熄灭了。
不论如何,这一夜都很快过去了,第二日一早,施婳起来的时候,谢翎已经熬好了粥,催促她用早饭。
院子里到处都是白色的霜花,在朝阳下显得晶莹剔透,施婳深吸了一口气,寒冷的空气进入了肺腔,令人不由精神一振。
施婳将水泼在地上,回了屋里,谢翎依旧把粥盛好了,配着几样不同的酱菜,两人吃了一会,谢翎忽然道:“我昨天看见殷朔了。”
施婳的筷子顿住,疑惑地抬眼,道:“怎么?你在哪里看见他了?”
谢翎答道:“在夫子家门口。”
他放下筷子,沉吟片刻,看着施婳道:“我想他大概是来找夫子的。”
“你们夫子……”施婳顿了一下,才继续问道:“你们董夫子的名讳是什么?”
谢翎道:“夫子姓董,名绪,字仲成。”
施婳觉得这名字颇是耳熟,但是怎么个耳熟法,她却一时想不起来,这也不怪她,她上辈子活得不长,被卖到了京师之后,从九岁开始,她就呆在戏班子里学戏,学了四年,成了他们班里半个台柱子,还没来得及成为大腕,戏班子就倒了,她又被卖到了琼园,在琼园里待了四年,她就进了太子府。
施婳十七岁进太子府,一直到她死时,短短的六年之间,她都没有离开过那个牢笼,她全部的所见所闻,除了戏班子和琼园,就只剩下了那个小小的太子府,还有太子李靖涵。
不过一旦施婳都觉得这名字耳熟了,那么就一定是听说过这个人,听谢翎平日所说的来推断,这董夫子约莫不是一个喜欢流连于风雅场所的人,大概就是从太子李靖涵口中得知的了。
虽然推断了这么多,但是在施婳的脑中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她沉吟片刻,便道:“你们董夫子见他了吗?”
谢翎摇摇头,道:“夫子避而不见,连门都没有让他进去。”
一旦得知殷朔有极大的可能性不是冲着谢翎来的,施婳就蓦然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对他道:“即便如此,你最好不要与他有什么接触。”
毕竟是李靖涵的人,谁知道日后会出什么意外,施婳自己都能重活一次,她并不那么敢肯定,李靖涵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只能让谢翎离他远一些,越远越好。
谢翎一向听施婳的话,事实上,只要施婳的要求,他大部分都能答应下来,并且绝对会做到。
殷朔消失了两天,第三日,他又来了悬壶堂,彼时施婳正在给一位病人开药方,殷朔见了,便自己找地方坐下等。
等送走了那位病人,施婳才看向殷朔,微微颔首,笑了一下:“殷公子,我上回说过,你的伤口已经结痂了,不需要上药了。”
殷朔却道:“不是我。”
施婳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礼貌性地望着他,等候下文,殷朔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小东西,道:“是它。”
待看清楚了那小东西的真面目,施婳一下就愣住了,那竟然是一只小猫儿,才两三个月大,整个身子缩在一起,小小的一团,一身浅灰色的绒毛,它抖了抖小小的耳朵尖,发出奶声奶气的叫声:“咪呜。”
两只眼睛水汪汪的,上面覆盖着幽蓝色的薄膜,漂亮极了,粉粉的鼻子在殷朔的手指上蹭着,似乎想找点什么来吃。
施婳惊了好半天,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道:“这猫儿……怎么了?”
殷朔用一只手托着它,然后小心地用右手举起小猫的一只爪子,道:“这里,似乎断了。”
施婳听了,凝目望去,果然见那只爪子的绒毛上,沾着些许血迹,小爪子无力地耷拉着,血迹已经干涸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受的伤。
施婳有点头疼,她确实医过不少人,断胳膊断腿之类的,比这狰狞多了的伤口都见过,甚至还能冷静地给病人动手刮骨割肉,但是,她真的没有医治过这么小的猫啊。
第 80 章
殷朔带着那只断了腿的小猫儿过来; 让施婳颇有些头疼; 但是头疼归头疼,那小猫儿实在惹人喜爱,施婳也有些不忍心; 遂死马当作活马医; 用剪刀剪去了爪子上面的绒毛; 然后稍微清理了伤口,撒上药粉; 以棉纱布层层缠起来。
撒药粉的时候; 是有些痛的,那小猫儿却乖得很,也不挣扎,只是一迭声喵喵叫着,叫人听着心里不由发软。
施婳将棉纱布缠好,长舒了一口气; 轻轻摸了摸小猫儿的头; 露出一个轻微的笑意来,道:“好了,等过两日再换一次药。”
殷朔将小猫儿揣入衣襟内; 那猫原本就小,钻进去之后; 又伸出个小脑袋; 冲着施婳叫了一声:“咪呜。”
尾音发着颤,实在惹人心喜; 施婳不自觉笑了,眉眼微微弯起,仿佛如桃花盛放一般,灼灼出尘,竟有些令人不敢正视。
殷朔盯着她看,眼神里有一瞬间的恍惚,但是很快便回过神来,因为他发现施婳正注视着自己,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施大夫?”
“嗯?”施婳眼中带上了询问。
殷朔道:“我有些事情,想请教施大夫。”
施婳心道终于来了,表情却恰到好处地带上了几分疑惑之意,道:“殷公子请讲。”
殷朔犹豫片刻,从袖子里取出一样东西来,摆放在桌上,看着她,道:“请问施大夫认得这个吗?”
施婳低头一看,那东西竟然就是那一块太子府的令牌!
她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殷朔竟然不认识这令牌?第二个反应则是,这么说来,殷朔兴许不是太子的人。
施婳心里骤然松了一口气,听殷朔继续道:“这块铁牌我是从一个人那里得到的,只是我不知道他的身份,那一日我见施大夫看见了这铁牌,面有异色,似乎……是认得它?”
施婳的脑子急剧转动着,如果说着铁牌是殷朔从太子府的人手中得到的,再结合他那一日严重的伤势,就能说得清了,殷朔的来历定然非同小可,否则也不至于引来太子李靖涵的注意。
想到这里,她面上略带迟疑道:“不瞒殷公子说,我确实偶然见过一次这铁牌。”
殷朔追问道:“在哪里?”
施婳似乎在回忆着,片刻后才道:“也是一位病人,受了外伤前来看诊,听说他是从京师来的,身上挂着一块这样的铁牌,多的,我便不知道了。”
殷朔紧紧盯着她,仿佛想要借此辨别她话里的真假,施婳不避不让地回视,过了一会,殷朔才露出一丝笑意来,将那铁牌收起,道:“我知道了,多谢施大夫解惑。”
施婳礼貌地笑笑:“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
自此后,殷朔果然就很少来悬壶堂了,只来了两次,都是给那只小猫儿换药。
日子平静滑过,恢复如初,只是谢翎现在回到家中,除了读书之外,还多了一样事情,练琴。
施婳听着那叮叮咚咚的琴音,虽然不成曲调,却也十分悦耳,不过这一连听了小半个时辰,任是再悦耳的声音也变成了一种折磨。
她实在是忍不住了,拿着烛台上了楼梯,谢翎正一手举着琴谱,一手拨弄着琴弦,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弹奏着,弹一首乱七八糟,听不出来是个什么的调子。
见了施婳来,他愣了一下,才道:“阿九怎么来了?”
施婳扫了那张古琴一眼,道:“还没学会么?”
闻言,谢翎颇有些困扰地皱起眉来,道:“是有点难,吵到阿九了吗?”
施婳深吸了一口气,道:“让我来试试。”
谢翎听了,眼睛倏然一亮,然后站起身来,将位置让给了施婳,他望着施婳在古琴前坐下,双手平平抬起,慢慢地放在琴弦上方,整个人周身的气势渐渐变了,就仿佛与那张古琴融为了一处似的。
“咚——”
纤白的指尖轻轻拨弄琴弦,潺潺的琴音如清泉一般流淌出来,在这寂静的小阁楼中迅速蔓延开去,令人忍不住屏气凝神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琴音。
少女微微垂着眼,动作轻而且缓,优美无比,就仿佛一株正在次第盛开的花,桌案上的烛光轻晃,暖黄的光晕映照在她的面孔上,更衬得她肤色如雪,整个人都仿佛在发光一般。
谢翎紧紧盯着她,眼底是无法掩饰的痴迷,琴音泠泠,低缓而悠长,一曲罢了,余音犹在,叫人回不过神来。
施婳放下手,静坐片刻,她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弹琴,谢翎也没有开口问,唯恐打破了这静谧的气氛,过了许久,她才起身道:“古琴与旁的乐器不同,本是以丝附于木上,中间无品无柱,以长弦振动,琴体发音,声音轻缓而古远,所以声音十分小。”
她说着顿了顿,才继续道:“所以古琴,并不适合作为大庭广众之下的娱人之器,只可修身养心,涵养性灵,于是古琴也就成了古时候士君子们的修养之物。”
说到这里,施婳忽然笑了,道:“你们夫子也实在是一个妙人。”
她笑罢了,才道:“你来试试,我教你弹。”
谢翎坐下之后,将双手放在琴弦之上,询问性地看向施婳,不料施婳摇摇头,道:“不对。”
她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肘,轻轻往上托起,道:“手肘不可太过靠下,与手腕齐平,或者略高于手腕,肩也要放平。”
谢翎听了,果然照做,问道:“阿九,是这样吗?”
施婳点点头,又道:“抚琴之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