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养成攻略[重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晗叹道:“这我就不知了,说来今日也是我唐突,情急之下如往日一般唤了他一声师弟,想不到倒惹来一通奚落,也是活该。”
这话在那丰才兄听来,越发觉得苏晗是个念情之人,也越发觉得那杨晔无耻,遂激动道:“这和予明兄无关,分明是他的问题,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仲成先生也是,怎么能这样做?予明兄何其无辜?”
苏晗正色道:“慎言,丰才兄,仲成先生毕竟是我的老师。”
那丰才兄立即告一声罪,叹气道:“我是在为予明兄不平啊,受了如此委屈,如今竟还要被那厮嘲讽针对,真是荒唐啊。”
苏晗十分感动:“无妨,公道自在人心,不是还有丰才兄理解吗?苏某已知足了。”
“予明兄!”
两人惺惺相惜一阵子,这才并肩说着话离去,苏晗很快便把谢翎忘在了脑后,他不记得谢翎,也忘了自己多年前曾经做过什么,自然也想不到,在将来,此人将会成为他毕生的宿敌,最后站在了他难以企及的高度。
城西清水巷尽头的院子,施婳正在院子的角落里蹲着,她面前放了一个大陶瓮,奇怪的是,陶瓮大半截是埋在土坑中的,她揭开瓮口的麻布,里面竟然是满满当当一瓮黄豆芽,一簇一簇紧紧挨着,密密麻麻,嫩生生的,十分茂盛。
施婳伸手从里面轻轻拿出来几把,放在竹筐中,然后再把陶瓮盖好,起身欲打井水,忽闻院门响了,谢翎走了进来。
他见施婳正在提水,立即放下手中的物事,几步过来,道:“阿九,我来便行了。”
施婳也不与他争,道:“考完了?”
谢翎一边打水,一边笑道:“头场考完了。”
施婳唔了一声,却见谢翎打了井水,正在看着她,眼底浮现出期待之意,她想了想,问道:“考得如何?”
谢翎这才勾起唇角笑了一下,语气笃定道:“今科必中。”
施婳早知道了这个结果,但还是表现出许多惊喜来,笑了起来,眉眼若新月一般,赞许道:“好。”
得了这句称赞,谢翎这才像是真正被夸奖了一般,眼里露出由衷的欣悦,施婳打量着他,几日不见,或许是因为号舍里实在难熬,少年憔悴了,看上去似乎也瘦了些,只是精神还很好,眼睛熠熠生辉,仿佛星子一般。
施婳突然意识到谢翎的目光一直落在自己的脸上,还没有挪动过,她心里不安起来,但是又不敢表露出来,遂只能强压住那些纷乱的情绪,温声道:“你去休息吧,因知你中午回来,我今日跟伯父他们告了假,等做了菜饭就叫你。”
谢翎定定地看了她一会,而后才勾着唇角笑:“无妨,我陪着你一起。”
他说完,便将井水倒入盆中,开始洗起那黄豆芽来。
施婳低头看着他,少年的发髻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她突然就生出几分慌乱来。
第 61 章
施婳从柜子里捧出一个小陶罐来; 又取来一个漏勺; 摆在灶屋门前的石台上,明晃晃的天光将窗栏拖出长长的影子,她拿起漏勺将陶罐里面的东西舀了起来; 是切成小块的黄鱼; 早用酱酒泡了一个时辰; 待沥干了酱酒汁,便放入一旁的瓷碗中。
谢翎道:“阿九; 油好了。”
施婳应了一声; 只见那油在锅中冒着泡,她将手中那碟小心倒入锅内,霎时间滋滋声大作,油烟乍起,待小块黄鱼爆炒至两面金黄,她这才从旁边取过一个茶杯来; 里面是一杯满满的豆豉; 甜酒一碗,秋油半杯,诱人的香气立即散发出来; 充盈了整间屋子,令人不由食指大动。
待收了汁; 原本金黄的鱼块便已成了红; 加糖,姜片入内; 浓郁的香气顿时蔓延开去。
施婳轻且快地将鱼块盛入碗碟中,洒入切好的葱花,一套动作下来,入行云流水一般,自有一种韵味在其中,谢翎站在一旁就这么看着,目不转睛。
洗好的黄豆芽以虾米爆炒,加入葱蒜米,两道菜便上了桌,用时几乎不到一刻钟。
施婳净了手,谢翎已盛好饭等着了,他没动饭,先是夹了一块鱼,仔细剔去鱼骨细刺,然后放到施婳的碗中,施婳怔了一下,谢翎动作十分自然,见她朝自己望来,还笑了一下,道:“阿九,你吃。”
施婳顿在那里,盯着碗里的鱼肉,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夹起来,鲜嫩的鱼肉吸饱了美味的酱汁,香气浓郁,但是吃在嘴里,她却尝不出来是什么味道。
八月时候,金桂飘香,自打施婳两人搬来这个院子之后,发现墙角种了一株桂花树,原本只有拇指那么粗细,一尺来高,现在已经长大了许多,几乎能与院墙齐高了,此时正开满了鹅黄的小花,一簇一簇,满院子都是桂花香气,沁人心脾。
谢翎站在阁楼窗前往下看,身着罗裳的少女正拿着笸箩站在树下,仔细地摘那些细小的桂花,她神情专注认真,仿佛是在做什么大事一般。
整整一个下午,谢翎手里虽然拿着一本书,却一页都没打开过,直到楼下摘花的少女停了手,捧着满满一笸箩桂花走进屋檐,他这才离开了窗口。
谢翎明天要考第二场,所以施婳今天必须得替他把吃食都准备好,恰巧桂花也都开了,索性准备做一些雪蒸桂花糕,到了傍晚时分,糕点做好了,足足有一大篮子,切成了半指见方的小块,其色白如雪,糕上点胭脂,红若桃花,新鲜的桂花糖作馅,甜度适中,似糖非糖,似蜜非蜜,香松柔腻。
“怎么做这么多?”谢翎一进来便见着施婳在盛那些糕点,只是分量实在多了些,别说三天,大概是四五天他都吃不完。
施婳一边小心夹起糕点,一边头也不抬地答道:“给你的师兄们也分一些,秋闱桂榜,吃些雪蒸桂花糕,也好讨个彩头。”
她说完,便取过一旁的食盒来,把几份桂花糕都装进去,又叮嘱道:“这几份是给你那三位师兄的,下面这一层是你的。”
谢翎闷闷地答应一声,施婳抬起头看他,两人四目相对片刻,她看清楚了谢翎眼底的神色,过了一会,十分自然地收回目光,伸手把食盒盖上,语气有些无奈:“怎么不高兴了?”
谢翎否认道:“没有不高兴。”
施婳:……
这么多年的相处,她还不了解谢翎?这人就是眉头动一动,她都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施婳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后出去了,不多时,她再进来时,谢翎已不在灶屋了,施婳的目光落在桌上的那个食盒上,她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把食盒上层揭开,打眼一看,果然,三份糕点,每一份都少了小半。
她盯着那几盘雪蒸桂花糕,仿佛能看到少年偷偷地夹走小半,然后塞到自己的碗碟中,施婳既觉得无奈,又有些想笑,她什么也没有说,把食盒又盖上了,像是从来没有发现过一般。
到了第二日,谢翎便带着那个食盒,去了城南贡院,参加第二场考试,依着施婳的嘱咐,把三份雪蒸桂花糕分别分给了晏商枝三人。
雪白如霜的糕点,映衬着桃花般的胭脂,煞是好看,精致得如同玉琢的工艺品一般,杨晔随手拣了一个,大呼好吃,压根没注意到谢翎低沉的眼神。
晏商枝倒是注意到了,但是他向来喜欢招猫逗狗,遂也慢条斯理地拣了一个吃,笑眯眯的,语气却带着满满的促狭:“好吃,想不到婳儿的手艺这么好,实在是叫人意外。”
于是谢翎周身的气势更低压了,钱瑞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又说不上来,本能促使之下,他摆手拒绝道:“我家里给我准备了吃食,怎么好再分师弟的?要在里面考三日,你还是自己收下吧。”
谢翎面上的表情略微缓了些,对钱瑞道:“师兄不必客气,这糕点原本就是阿九给你们准备的,师兄还是收下吧。”
钱瑞这才收下了,这时,贡院大门处传来一阵动静,所有等待的士子们都纷纷转头看过去,却是一名书吏站在那里,大声地点名。
晏商枝眯着眼睛看了看,道:“要入场了。”
三场考试很快就过去了,原本要考到八月十六日,但是第三场可以提前到十五日放牌,若是交卷快一些的考生,还来得及赶回去赏中秋月,没有交卷的,也可以继续写,直到十六日清场。
十五日午后,放头牌的时间,这次出来的人不多,约莫只有二三十来个,谢翎依旧在其中,令他颇感惊讶的是,晏商枝居然也交了卷,正站在贡院大门处,等着放牌开门。
因着人数少,晏商枝一眼也看见了谢翎,两人打了一声招呼,不多时,便有差人过来,把贡院大门开了锁,等候的考生们鱼贯而出,各自散了,乡试要九月初十才放榜,大多数从别的县赶来考生们要准备回家去了。
却说头场考完之后,短短数日之内,头场所有的试卷都已经弥封誊抄过,递送入了内帘,由房官阅卷。
因为阅卷时间紧,所以一般来说,头场的考试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一旦头场不被取中,那么后面两场就是写出花来,也是无力回天了。
却说数位房官正在忙碌地阅卷时,屋子里安静无比,只能听见纸张翻动的窸窣声,正在这时,角落处冷不丁传来一声拍案之声,一人激动道:“好!好!”
几位房官都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一人转头去冲那角落里拍案的房官道:“刘大人,莫把桌案拍坏了,回头报修还得要费时间呢。”
其余几位房官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有人道:“刘大人,你这是看到了什么绝世好文章了?”
不怪他这么问,有时候房官们阅卷时,看到好的文章句子,情不自禁地拍案称赞,这是常有的事情。
那被称为刘大人的房官激动道:“这文章写得好,写得好啊!”
几位房官都笑,一人道:“既然写得好,你将他的卷荐了便是,送与严大人和张大人复审。”
那刘大人方才看了绝世好文章,兴奋劲儿还没过去,连连招手,道:“这文章是真的好,你们都来看看,来看看。”
其余几位房官都面面相觑,见他盛邀,便也不好拒绝,纷纷聚拢过来,看那一份被刘大人极力称赞的试卷。
试卷被朱笔誊抄过,又称为朱卷,一眼看过去,满目红色,几人都凝神仔细看那文章: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示徽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也……
只看了这么几句,几位房官便是眼睛一亮,皆是赞道:“好!”
“果然好文章!”
“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好!”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几位房官一边看,见到有心喜的句子,便将其大声念出来,听者频频颔首,称赞不绝。
一人忽然道:“若以此人文章的水平,给他一个解元都不过分啊。”
那刘姓房官听了,拈着胡须颔首笑道:“我这就将这试卷荐上去,严大人和张大人慧眼,必定能取中。”
几名房官附和应是,那刘姓房官将卷子仔细收了,写上批语,盖了名章,放在荐卷的那一堆最上面,待所有试卷都阅过之后,分为了两摞,一摞为荐卷,一摞为落卷,送去了内间,请两位主考官复审。
严冲正坐在案后,见了他来,道:“都阅过了?”
那刘姓房官连忙回话:“是,头场的试卷下官都批阅过了,此为荐卷,此为落卷,请大人复审。”
严冲听罢,颔首道:“辛苦了。”
他说着,便将那一摞荐卷拿过来,看了看,眉头微微一动,目光中闪过几分惊讶,然后伸手把那一张朱卷拿起来,抖开,正是刘姓房官极力赞扬的那一份。
短短八百字,他却看了很久,久到刘姓房官都站不住了,试探问道:“大人,若无事,下官先去了?”
严冲抬起手来,一双眼睛好似粘在了那试卷上,口中却阻止道:“慢,你去将此人原卷调来一观。”
调原卷,则说明这试卷十有八九会取中了,那刘姓房官心中一喜,拱了拱手,应答一句,便退下去调原卷了。
第 62 章
却说到十五日; 贡院放了头牌; 中午时候,谢翎便回去了,待进了清水巷子; 便见巷子里迎面走出来一个妇人; 他眉头微微一皱; 眼中原本的欣悦之意便淡了许多。
那妇人,正是前不久来过一次; 后又被他赶走的崔娘子。
她一见谢翎; 便热情地笑道:“啊呀,是秀才相公考试回来了。”
那模样,仿佛完全不记得了之前谢翎甩她出门的事情,谢翎没接茬,只是笑了一下,一双眼睛却没什么笑意; 只盯着她; 问道:“崔娘子有事?”
一见他笑,不知为何,崔娘子心里就颤悠了一下; 总觉得他有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令人后脖子发凉; 不过她到底也是个精明厉害的人; 兀自笑着答道:“是大好事啊,有人托我来给你姐姐说媒来了。”
闻言; 谢翎的眼神愈发沉郁了,好似两泓深潭一般,他的笑仍旧挂在嘴角,十分和气地问道:“那说成了吗?”
崔娘子以手帕掩唇一笑,嗨了一声,道:“说媒这种事情,不就是靠一个说字嘛?哪能一回两回就成了的,除非是天媒!不过也有那老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若是我多跑腿几回,能撮合了你姐姐的一段大好姻缘,那也是我的福气哩。”
谢翎挑起嘴角,笑了一下,这一笑,崔娘子越觉得后脖子冷了,她缩了缩脖子,干笑道:“那个……我还得去给赵家公子回个话,秀才相公才考试回来,就不耽搁您了。”
她说完,就揣着手帕颠颠地走了,谢翎在原地站了一会,这才继续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日头正是晌午时分,日光满满当当洒了一整个院子,施婳正坐在树荫下,将细碎的桂花洒在了簸箕里,今年桂花开花很多,她做了好几罐子桂花酒和桂花蜜糖,还剩下不少,便拿来晒干了以作日后备用。
洁白的素手将那些细碎的鹅黄小花一一洒开,尽量使其平整均匀,做起这种活计,施婳也是十分有耐心,直到院门传来响声,她抬头一看,却是谢翎回来了。
施婳将簸箕轻轻掂了掂,谢翎便迎上来,接过那大簸箕,放在架好的竹竿上晾着,然后低头站着,不说话了。
施婳细心地察觉到他情绪低落,便看向他,问道:“怎么了?”
谢翎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摇头道:“没什么。”
施婳一时也没想到崔娘子的事上去,因为她觉得谢翎大概是不认得崔娘子的,是以也猜不到谢翎此时的想法,遂只能温言道:“可是没有考好?”
谢翎低声道:“不是。”
他说完,转身就往屋子里去了,唯剩下施婳站在原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眉头渐渐蹙了起来,一时间满目迷茫。
到了下午时候,施婳正在窗前仔细算账,忽然外面有人过来,遮住了天光,她不由抬起头来,只见谢翎站在那里,便道:“怎么了?”
谢翎声音平静地道:“杨师兄说要小聚,我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施婳想了想,乡试刚刚过去,师兄弟们小聚吃个饭,也是正常的事情,遂道:“那你去吧,路上多加小心。”
谢翎深深地望着她,应了一声,便离开了,直到院门关上时,施婳才从方才的愣怔中回过神来,正欲提笔继续写,却见宣纸上好大一滴墨汁,将前面写好的数都遮住了。
一下午算是白费了,她颇有些懊恼地将纸拿开,继续开始仔细筹算起来。
只是等到了傍晚时候,天刚刚擦黑,谢翎便回来了,施婳才做好饭,见他进来,不由十分诧异:“这么早?不是跟你师兄们一起吃饭么?”
谢翎只是望着她,答道:“我想你了,就先回来了。”
这话说的实在是直白无比,施婳都怔了好一会,回过神来,才发觉手里的筷子都掉了一地。
她低垂了眼,也不去捡拾,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事情终于来了的感觉,很奇怪,像是如释重负一般。
话终于要说开了。
施婳盯着平整的地砖,昏黄的烛光在上面勾勒出些许阴影,她知道谢翎正在看着她,那目光就像是燃起了一簇火焰,坚定而明朗。
过了一会,施婳才弯腰将筷子拾起来,语气淡淡地道:“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谢翎没有应答,只是等施婳去倒水洗筷子时,忽然开口问道:“阿九,你要成亲了吗?”
施婳不防他一时提起这事,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大概是中午那崔娘子出去的时候,正好被他撞着了,她沉吟片刻,索性道:“总是要成亲的,或早或晚。”
她说完,不看谢翎的眼睛,转身要走,却忽然听见谢翎直言道:“既然如此,那阿九与我成亲吧。”
施婳猛地停下脚步,转头去看他,目光中满是不可置信,谢翎却不避不让,上前一步,固执地看着她的眼睛,道:“阿九觉得如何?”
他走近了,施婳便闻到了一种奇异的香气,像是墨香中掺入了一缕淡淡的酒气,她敏锐地反问:“你喝酒了?”
谢翎依旧看着她,答道:“喝了一点,师兄盛情,推不过去。”
他说完,便坐下了,继续盯着施婳看,执拗得像一个孩子:“阿九,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放在平常,谢翎是不会这样说话的,他通常都是情绪内敛,今天大抵是喝了酒的缘故,他倒没有什么顾忌了,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倒令施婳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她沉默了片刻,摇摇头,道:“不好。”
说完,施婳才抬起头来,回视他的目光,冷静地道:“我一向是拿你当弟弟看待的,我们相依为命多年,你是读书人,不觉得有悖人伦吗?”
谢翎微微动了一下眉头,眼睛在烛光下显得明亮灼然,他道:“不觉得,你我并非血亲关系,依照我大乾律法,通婚是可行的,我也从未真正拿你当姐姐看待。”
施婳心里骤然瑟缩了一下,一股子涩涩的感觉从心底蔓延开去,她听谢翎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说:“我从前便想,有朝一日,若能娶得阿九为妻,此生才能圆满。”
“你一生有多长?!”施婳怒视他,声音不自觉提高些:“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谢翎偏了偏头,并不挪开目光,反而笑了起来,他的容貌在烛光下透出几分难言的清隽俊逸,道:“一生不过数十载尔,富贵两全是一辈子,浑浑噩噩也是一辈子,都比不上和阿九。”
他的声音,听在施婳耳中,不知为何,竟与另一个声音渐渐重叠在一处:我陈明雪,喜欢谁,就要跟谁过一辈子!
彼时,施婳尚为这一份决心和真诚所感动,她甚至有几分羡慕陈明雪,可以如飞蛾扑火一般,追逐自己想要的感情,不计代价,不计后果。
而如今,竟然也有这样一份直白到近乎剖心的感情放在她面前,施婳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她怔怔然站在原地,没有说话,空气中是大段的沉默,许久之后,她动了动,然后转身,走出去了,留下谢翎一人坐在那里,烛光将他的身形勾勒出一道固执的影子,投映在青砖上,显得孤寂无比。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施婳站在窗前,透过桂树茂盛的枝叶,能够看见一轮圆月挂在夜空中,周围点缀着几颗稀疏的星子,银色的月光如轻纱一般倾泻而下,四周都静悄悄的。
施婳盯着那月亮看了许久,纷杂的思绪都已沉淀下来,她觉得自己陷入了与晏商枝一般的境地,但是晏商枝有退路,他想了办法,把陈明雪弄回京师去了,而施婳却没有退路,她与谢翎两人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他们几乎已经被绑在了一起,于情于理,她都扔不下谢翎。
八年前,看见谢翎被孩童们欺辱时,施婳伸手解救,那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如同点起了一星火,而到了如今,那火已顺着烧到了自己身上,她却不能抛开。
是的,无论如何,施婳都抛不开谢翎,这仿佛就成了一个死局,作茧自缚,不过如此。
施婳觉得这真是上天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若当初她不去劝阻村长,她便不会遇上谢翎,若她不动依靠谢翎替她报仇的心思,如今也不会变成这样的局面。
施婳漫无边际地想着,在窗前伫立良久,然后揉了揉眉心,她从一开始就走错了一着,现在这种情况,要如何收场?
窗关上了,这时,东屋传来了开门的声音,虽然很轻,在寂静的夜色中仍旧显得有些突兀。
谢翎从房里迈出来,他换了一件浅青色的袍子,整个人显得很是挺拔,如青竹一般,月光将他的倒影投映在墙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那影子慢慢掠过,在井边停下了。
谢翎手里拿着的布袍的袖摆上,犹沾着许多酒渍,因为之前光线太暗,十分不起眼,若是施婳认真打量,便会知道,谢翎身上的酒气并不是因为他喝了酒,而是因为这些酒渍的缘故。
谢翎把布袍扔进木盆中,然后借着月光打了一桶井水倒进去,泡好了,他这才转身看向施婳的房间,那里窗已经紧闭了,显然里面的人也早已入睡。
他就这么看了一会,然后勾了勾唇角,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来。
今日把话摊开来说,至少在短时间内,那崔娘子不会再上门来了,谢翎今日所谋,不过是施婳的心软罢了。
月光依旧漫漫地洒向大地,苏阳城已陷入了沉睡之中。
第 63 章
果然; 第二日一早; 崔娘子又来了,只是这回她再提说媒的事情时,被施婳婉拒了:“多谢婶娘费心; 只是家弟年纪太小; 尚未立业; 我若成了亲,他便无力支撑了; 我的亲事还是等一等再说吧; 让婶娘白跑一趟了。”
那崔娘子张了张口,还想再劝,施婳笑笑,道:“天色不早了,我还得趁早去医馆坐诊,就不好留婶娘了; 希望婶娘万勿见怪。”
她说得轻轻柔柔; 在情在理,崔娘子苦口婆心道:“姑娘也到年纪了,自己的事; 也要早早上心才是啊。”
施婳颔首表示知道,又道了谢; 那崔娘子无法; 只能悻悻然离开了,施婳送她到院门口;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口,这才回过身来,却见谢翎正站在阁楼的窗前,她略微偏头,别开目光,然后将院门合上,转身进了屋子。
时间转眼便走到九月,乡试发榜的时间终于要到了,九月初九一早,许多士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苏阳城,等着看榜。
发榜日子大多选择在寅、辰两天,以寅属龙,辰属虎,取“龙虎榜”之意,又因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所有又有“桂榜”之称。
发榜的前一日晚上,正副主考官以及同考官都聚集在公堂,桌案上摆放着一摞朱卷,还有调过来查阅的原卷,比对一番,确认无误之后,就要开始填榜了。
填榜是从最后一名开始填起,一书吏大声唱中榜者的名字,一书吏填榜,正主考官严冲将三份朱卷放在正中,道:“经本官与张大人商榷,多次复审,已确认此人为本次乡试的解元。”
那刘姓房官瞄着看了一眼,面上浮现出些许抑制不住的喜色来,最上面那一张试卷,果然是他当初极力推荐的那一份!他推出了一个解元!
张姓副主考官点点头,表示无异议,严冲便摆摆手,道:“拆封吧。”
旁边立即有人递了小刀上来,严冲接了,把那墨卷上的弥封小心拆了下来,却见下面端端正正写了一个名字:谢翎。
严冲眉头一挑,他对这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正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惊讶的声音:“竟然是他!”
“嗯?”严冲转眼去看那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同考官。
那人见了,连忙告罪,严冲摆了摆手,好奇道:“你认得此人?”
那同考官拱手答道:“是,下官乃是苏阳知县,当初主持县试时,谢翎便是案首,是以对他有些熟悉。”
严冲道:“能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倒也难怪。”
那苏阳知县又道:“若是县试案首也还罢了,大人有所不知,此人后来参加府试与院试,也都是案首,且在一年之内考过的。”
这下严冲确确实实被惊到了:“小三元?”
旁边的几位同考官也窃窃私语起来,苏阳知县道:“正是,不止如此,他通过童试时,年仅十三岁。”
众人都抽了一口气,惊叹声四起,严冲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恍然道:“我想起来了,我见过此人,当时还问了他几句,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将将十六岁就能做出这等文章,真乃神童啊。”
他拈着胡须,又盯着谢翎的墨卷看了看,问那苏阳知县道:“你可知他师从何人?”
苏阳知县恭敬答道:“下官也问过他,他乃是董仲成先生的学生。”
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严冲反应过来,看向苏阳知县激动道:“你说仲成先生?他在苏阳城里?”
惊讶之意溢于言表,苏阳知县连忙道:“是,下官还曾经去拜访过他老人家。”
严冲摸了摸胡子,道:“难怪了……原来是仲成先生的学生。”
这时,旁边的张姓副主考官问道:“严大人,这榜还填么?”
严冲回过神来,道:“填,怎么不填?”
张姓副主考官犹疑:“还填此人?”
严冲看了他一眼,眼神锐利,语气淡淡道:“张大人此话何解?解元我们早先便是商定好了,这才拆的弥封,朝廷有规制,怎么事到临头还能改?”
闻言,那张姓副主考官连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此人年纪才十六岁,如此年轻的解元,恐不能服众……”
严冲不咸不淡地道:“那我们批阅试卷时,是拆了弥封阅的吗?朝廷也没有规定,十六岁不能做解元,你我是看重文章才取了此人,别说十六岁,便是三岁小儿,如今也要取了,否则视朝廷规制为何物?”
那张姓副主考官不说话了,严冲挥了挥手,便有人开始唱名,从第五名开始唱:“赵文欢。”
乡试前五名还有个名头,叫做五魁首,此时已是夜深了,每唱一个名字,便有人捧出来一对红烛来,放在选出了该“魁首”的房官案前,以示荣誉。
刘姓房官坐在最后一张书案旁,面上带着笑意,听着那书吏高唱道:“解元,谢翎。”
立即有人捧了一对红烛,向刘姓房官恭贺道:“刘大人,恭喜啊!得了一位好门生!”
刘姓房官乐呵呵的,满脸皱纹都笑出了褶子,道:“同喜,同喜啊!”
与此同时,那填榜的书吏将“谢翎”二字,端端正正地写上了榜纸上,未干的墨迹在烛光下显得发亮,至此,桂榜全部填写完毕,只待九月初十的清早,派人贴到巡抚衙门前面,是为放榜。
九月初十,桂榜放榜之日,大多数士子都彻夜不眠,聚集到了苏阳城内,等的就是这一日,一早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