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皇商-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朝的鄜、延、麟、府;这两地是专一防宋的。右厢甘州路驻军三万人。专防吐蕃、回纥。以兴庆府为中心。西北至贺兰山南至灵州,各驻军五至七万人。即贺兰山五万,灵州五万,兴庆府七万。从而形成了一条三角线的防御。这是西夏兵力部署的重点。

仁多楚清说完了西夏的兵力部署,同时又告诉王诩,这些是朝廷规定的数额,但是在地方上多有扩充。就那仁多保忠管辖的白马强镇军司来说,朝廷定额乃是两万五千人,但是仁多保忠自己却将其以扩充到了接近五万人的数目,西夏除了兴庆府外,其他地方大抵如是,和宋朝的情况也很相似。

另外。仁多楚清还告诉王诩,除了他所熟知的铁鹞子外,还有其他兵种。铁鹞子又叫铁林,李元昊除了用它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护卫外,还用它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用以冲破宋军的重甲步兵。西夏还专门设立了一种在战争中专门俘掠生口的军队,称之为擒生军。以及由党项贵族子弟中挑选能骑善射者组成的轮番宿卫的军队,共计五千人号称御园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每人每月给俸米两石。相当丰厚。此外,让王诩感到惊讶的还有泼喜军。此为西夏的炮兵部队。只有数百人。他们设立旋风炮于骆驼鞍,放出的石头大如拳。西夏主要的防御兵种乃是战斗力很强的横山羌兵,被称之为“山讹”,是边防军中的主力部队。

由于西夏铜铁匮乏,西夏军队除了“铁鹞子”、“擒生军”、“卫戍军”、“侍卫军”、“泼喜”等为常备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召之即来的军队。这种军队平时从事生产、训练,战时由部落首领点集出征。

最让王诩佩服还是西夏的军队训练有素,军容整肃比之宋军大部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要好上千百倍,这也是王诩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在军队中推行儒魂七律的原因,宋军虽多,但战力意志和精神却是差强人意。

“多谢仁多御史,不过还有一事须得仁多御史帮忙。”王诩从仁多楚清那里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但心头还记挂着一个重要的人。

“王签判请讲。”仁多楚清算是彻彻底底地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和王诩站在一起了。

“请仁多御史修书一封给仁多统军,让其帮忙放了我堂弟夏淮还有一众西夏商人,并差任将我堂弟安全地送到泾原路。”王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不难,只是这封信该由谁去送?”

“边巴。”王诩还没忘了那个怕死的阻卜游商。

“那好。”仁多楚清立刻要来纸笔,将王诩的要求用汉语写了下来,但在信中并未提及自己的情况,只是在信的最后附上了一句,务必相信此人所说的一切。

王诩在一边看着暗忖,此人确实谨慎多算,用汉语书信一则是为了不让自己起疑心,同时汉语也是西夏贵族和读书人才学得到的,所以边巴的信件会很安全。而且边巴只要人到了白马强镇军司,仁多保忠自然而然就知道仁多楚清没事了,便可以从边巴口中问出仁多楚清的近况。也避免了假如有仁多楚清信息的信件不甚遗落,造成不测的后果。边巴的嘴巴就是一封信,没人会去怀疑一个阻卜游商会和御史中丞有关系,自然也不会去为难盘查他。至于写一段释放护送夏淮的信,当然是为了取得仁多保忠的信任的同时而不会泄露仁多楚清的信息。

王诩明白了仁多楚清的用意,随即找来了边巴,“边巴,有一件事情要劳你去办。”

王诩说完,仁多楚清随即便将王诩的交代告诉了边巴,并将信件和随身的一块作为信物的玉佩给了边巴,最后当着王诩的面,仁多楚清对边巴道,“告诉保忠,我和家眷一切安好,回去只是时间问题,让他万勿放弃了之前的策略和计划。”

仁多兄弟果然有其他的心思,王诩在一边听着。

边巴知道了王诩要放他走,一再地道谢,王诩便命人将其带下去,明日天明再送走。

边巴离开了大帐,仁多楚清来到地图旁,用手指从白马强镇军司到兴庆府划了一条线看着王诩问道,“若有一天此事为真,当如何?”

王诩也来到地图旁,用手指顺着长城移动了一遍,“以北,予取予求。”

“铜铁?”

“从这到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要多少都有。”王诩用手指将秦州和白马强镇军司连在了一起。

“要用多久?”仁多楚清对王诩再说出什么话都不感到诧异了,他现在只是担心时间问题。

“三年或是五年。”王诩估算着赵佶继位登基和自己能掌权的时间。

“好!”仁多楚清彻底地搭上了王诩的船,再也下不来了,他只能选择相信王诩的话,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仁多楚清走到王诩身边,仰头看向星空。

或许有天自己会成为王诩口中的传奇,更或许会是一个死于铡刀之下的疯子,仁多楚清扭头看着王诩的侧脸,那张棱廓分明的脸,无比坚定!

第二百二十二章 收编青唐

三部族人相互通婚,不设门第、等级限制,除王诩为族长、扎木吉为长老外,制设立军、牧、民和商四部,分别由山诚、敦迳漆、杰布跌过和哈伊尔掌管,四部分立互不同属,直接对王诩或是扎木吉负责。

军部掌管士兵的训练,下设弓骑兵属和重骑兵属,除了培养弓骑兵外,还培养重甲骑兵。牧部掌管畜牧事宜,负责为纺织院提供原材料,并且大量饲养良马,王诩还在牧部下设立了,牛羊驼属、马属和研究属,将战马的饲养和牛羊骆驼分开,并且安排人做好育种饲养的研究和记录,为将来大量地产出战马供应宋朝奠定基础。而民部则负责协调内部诸多事宜,下设教、户、礼、刑、工和吏六属,草原部族没有宋朝庞大,所以机构也就简单,容易运作。最后一个便是王诩救回来的回纥商人哈伊尔掌管的商部,下设宋、青唐、西夏和西域四属,分别负责和四个地域往来贸易,互通有无,而王诩的打算便是将南归城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起点和交通咽喉。

对于西夏这边,王诩认为既然处理掉了川耳金,那么西夏人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不过西夏人若出兵,在青唐草原上也不会讨得什么便宜和好处,再加上赵煦和新党开边心切,西夏人定然无暇他顾。

所以王诩并不认为西夏人会有多大的反应,即便是西夏人敢出兵,王诩也自信有足够的能力让西夏人哪来滚哪去。

“山诚,这里、这里和这里要设立三个营寨,一定要确保西去的商贾道路的安全和畅通。”王诩在可沁草原和西夏的交界,以及自己部族和瞎征、陇拶部族的交界等地方点上了三个点。让三点成为一个防御三角。相互支撑。

山诚领命点头。

“另外,这条道路还要定时派出巡逻骑巡视,防止西夏人侵扰,若是西夏人敢骚扰哪怕一次,就要出重兵重拳予以痛击,让其再不敢犯。”王诩看着地图上,虽然西夏和青唐的疆界有一道山脉的阻隔。但是难保西夏人不会见财货而眼红,利欲熏心进而来犯。

“另外和瞎征以及陇拶地盘的交界处,要设营寨,也要随时派小队巡逻骑进行巡逻,和宋朝交界只用安排小队巡逻便是。”王诩在地图上的地域比划安排,他对瞎征的提防算是远小于西夏。但是做出了足够的重视和安排,“另外重骑兵和弓骑兵的训练切勿怠慢了,”

“是!”山诚没想到自己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收到如此提拔和重用,心头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忠心,“不过,经历了上次几战之后,恐怕箭矢和装备有所不足。”

“我会安排。”王诩回了山诚一句,就转向哈伊尔道。“秦州的货物都运来了吗?”

“都到了。除了陕西六路纺织院积压的大量毛织品,还有您要求的箭矢和装备。”哈伊尔几乎是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王诩。他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曾经的承诺。

“嗯,把箭矢和装备全部转交给山诚,尽快组织驮队把毛织品运往西域。”王诩总算长出了一口气,积压的毛织品算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毛织品在江南卖不掉、中原卖不掉,在西域却会大受欢迎,进而西域的香料、象牙、珠宝还有更为重要的黄金将会源源不断地被交换而来,而王诩打算输出的不止是毛织品,还有玻璃制品以及江南的丝绸和瓷器,至于茶叶,由于产量有限,监管严苛,王诩暂时还不打算动手。不过就这些项目,就足以从西方弄回大把大把的黄金了。

“还有,哈伊尔,尽快地把青唐各个部族联系起来,他们的牛羊驼毛,皮制物品,大量收购,不要把价钱压得太低,多让他们尝些甜头,将来他们才会成为我们的利益共同体,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王诩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要全取青唐,将来让其作为宋朝的牧马场,作为通往西域的通道,作为联系川陕进而南取大理的跳板,同时更是作为将来进攻西夏的另一力量,王诩对青唐的整个谋夺是慎之又慎的。用兵强取,顶多能得到地盘,但却得不到人心,而且瞎征和陇拶所部都是崇信佛教的部族,不像靠近西夏和北宋的川耳金和于失,他们对血统信仰更加看重,所以即便是青唐名义上的统治者,血统不正的瞎征也要费尽心机办个劳什子的金帐论法会来笼络人心,足见这片草原的形势有多复杂。

高招啊!王诩一说完,这三个字纷纷出现在杰布跌过、仁多楚清和哈伊尔的脑海里。

用利益拉拢各个犹疑和心怀戒心的部族,再通过扎木吉的影响力进一步拉拢信仰佛教的部族,最后与瞎征和陇拶摊牌,这便是王诩的全盘计划,更何况,王诩手中还掌握这哈伊尔带来的红珊瑚的秘密,这对瞎征来说,将是致命的。

“对了,对瞎征还有陇拶,尽量给予好处,一并将他们也拉拢进来,陇拶在咱们背后,莫要让他捅了刀子,而湟州和青唐城是咱们必经之地,不要让瞎征找咱们麻烦。眼下咱们最大的敌人是西夏,对它嘛…”顿了顿,王诩才道,“除了铜铁等严管物资外,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和西夏人交易买卖,不让他们骚扰咱们的商道,除了打击,也需要给点甜头。”左手萝卜、右手大棒,王诩坚信软硬皆使的情况下,面对宋朝的压境,西夏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狗川耳金被打死,另一个新的部族强势崛起的事实。

王诩随即又将牧部和民部需要做的事吩咐了一遍,并且重点强调了筑城、教育问题和战马培养问题。

“长老,一个月后的金帐论法会您看……?”王诩做完了所有的安排,随即问向了扎木吉。

扎木吉沉吟了半响,用低沉的语调答道,“我带人去便是,族长就不必去往了。”

“若是瞎征问起川耳金和于失两部之事,又该如何?”王诩继续问道,他还是有些担心瞎征目前还尝到贸易带来的甜头,若是听闻了消息,忽然发难,川耳金和于失两部还没有完全地整合和消化掉,此时面对瞎征大军,背后又有陇拶窥视,胜负难料,更难保西夏不会在此时有何动作。

“不知、不明、不答。”扎木吉简单地说了六个字。

王诩听完,忽然明白了,扎木吉乃是觉本上师,带表善喀部前去足以,而瞎征在金帐论法会上则不会也不敢对扎木吉有何动作,甚至还会待扎木吉犹如上宾。而自己不去,瞎征就摸不清底细和情况,再让人放出一些谣言流言,混淆视听,瞎征就算要调查清楚,也需要一些时间,到时候川耳金和于失部的资源就会完全被整合消化掉,也就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瞎征的任何手段了。

一个多月后,王诩基本完善了四部和南归城的大大小小的诸多事宜,并成功打通了丝绸之路,建立起了新的商贸通道。

在一个初春乍暖还寒的清晨,王诩轻装简从,带着仁多楚清一家老小、德吉以及陆高科离开了青唐草原,南归城有扎木吉坐镇,哈伊尔、山诚等人辅佐,王诩也算很是放心了。

王诩骑在马上,回头望向在地平线上只剩下一个黑点的南归城,在蓝天青草的幕布下,单薄而又倔强地挺立着,像是达瓦根巴死去的身影,更是草原民族坚挺的脊梁。

“你为何不把我留在南归城?”身旁的仁多楚清忽然问道。

王诩回头过来,“我想让你看看更繁华的文明,更广阔的风景。”

“繁华,我在兴庆府已经领略得够了,至于广阔的风景……”仁多楚清环视一圈周围,“青唐也还算不错。”

“到过汴京你才能感受繁华二字,听过国子监和太学的读书声你才能体味文明的魅力,至于风景……”王诩猛然深吸一口草原的清香,“幽云更于甚此!”

仁多楚清看着眼前爽朗大笑,犹如阳光明媚的青年人,心中只得四字:胸怀天下。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返回渭州

王诩和匡尚简单地叙了一番旧,就立刻让他去找来德祥和德勒以及鲁克峰等人。

随后,王诩将仁多楚清一家安排在了小院的后院暂时休息,这才回到前厅询问这段时间来的情况。

“公子真是能人呐,这些积压的毛织品快把我头发都急白了,总算被公子解决了。”鲁克峰一见到王诩就忙不迭地开口。

王诩大笑一声,让鲁克峰坐下,“这些天七大商号、纺织院和工学院这些地方没有什么问题吧?”

“毛织品解决了当然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用七大商号的名义购进了很多铜铁,不知公子有何用处?”鲁克峰觉得有些奇怪。

“给工学院用。”王诩简单地一语带过,南归城需要建设军队,尤其是重骑兵,需要原料,而且自己还答应过仁多楚清,要为仁多保忠提供铜铁。

鲁克峰明白王诩是不想多说,也就不再多问,末了又提了一句,“公子,上次从江南来的沉香被做成的香料都安吩咐装进了小罐的玻璃罐中,还堆放在医馆。这些天医馆生意甚好,所以……”

鲁克峰不提,王诩还真忘了这一茬军需药物,“若是医馆不够大,扩建便是,那些香料切勿损毁,安排一支驮队弄去渭州。”

王诩心想着,战事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始,医馆的规模就已经跟不上了,所以现在扩大也是未雨绸缪,至于麻醉药品,当然是要运往前线的。

“我这就去安排。”鲁克峰说完,就起身离开了立刻去安排。

“德勒。西夏方面有什么动静?”送走鲁克峰之后。王诩就问起了德勒。

“西夏人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和巡逻,妹勒和嵬名阿埋都受到了处罚,不过不重。”德勒将收集来的情报告诉王诩。

妹勒和嵬名阿埋损兵折将,受处罚是自然的,尤其是妹勒,不过眼下宋军压境,想来梁太后也不会过分处罚二人。“西夏国内可有什么动静和情况?”

“没有什么大的情况,只是眼下春耕在及,很多部族和地主不满梁太后对宋用兵,大肆征兵,影响了他们农作。”德勒回道。

王诩从仁多楚清那里已经对西夏的兵制有了了解,这些情况也是自然能想见的。长此以往,若再有两三次的败仗,梁氏不用宋朝用兵,就会被推翻。

“德祥,李明启那边最近有何动静?”

德勒坐下,德祥又站起来道,“李明启按照族长的吩咐,一直都在秦州城。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嗯”王诩点点头。此人要除,但要利用完其剩余价值才行。

“对了。你去联系黑虬,告诉他,准备好和西夏人接触,我有一批货物要运往白马强镇军司,让他们务必要谨慎小心,切勿出任何差错。”王诩想来,既然和仁多楚清已经达成合作意向,那么先释出些诚意也是有必要的。

“是。”德祥简单明了地回答。

“许侍郎那里可有什么进展了?”王诩最关心的还是这件事。

德祥对王诩道,“许侍郎已经昨天就离开了秦州,回京城了。”

“回京城了?!”王诩大吃一惊,自己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最终还是没能赶到许谦回京复命之前。

“是的,许侍郎走之前来过小院,和匡尚说了些什么,小的就不知道了。”德祥说完,看向了匡尚。

匡尚接过话道,“许侍郎说,案子已经调查清楚了,章经略所筹备的物资军械还有大小车辆等等,全部无一损伤,折可适和公子您也被证明是冤枉的。苗履和王文振撒了谎,而且,据许侍郎说,苗履甚至蒙蔽了王文振,将他擅自让王道带的两军步兵,说成了一军,王文振和苗履两人对不上此数,所以被许侍郎察觉出来,最后破了案。”

千算万算还是遗漏一招,王诩心头感叹道,许谦临走前来看自己,将匡尚当成了自己,说了这许多的话,虽没有亲耳听到,却感慨良多。

有了许谦的调查,朝廷应该就会还给章楶和折可适等人清白,筑城之事不知会何时重启,王诩想着,章楶的筑城战术非常高妙,乃是进攻西夏的奠基之石,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好了,德祥把你手下的人召回来,在秦州城的僻静些的地方物色一个大点些的宅子,给仁多楚清家人最好的款待,让他们住下。”王诩打算将仁多楚清软禁在秦州。

“是,要我的人监视他们?”

“当然要,不过不用太严格。”王诩不希望合作的双方失了太多的信任,而且将来他还想带着仁多楚清去见识见识汴京城的繁华,进一步影响此人。

“好了,你们各自去做各自的事吧,安排好仁多楚清一家,咱们就去渭州。”王诩还担心着家中的妻儿以及永安村的工学院和练兵场。

匡尚和陆高科准备离开之时,却见德吉给德祥和德勒使了一个眼神,德氏三兄弟忽然“噗通”一声给王诩跪了下来。

“你们三人这是为何?快快起来。”王诩连忙伸手去搀扶三人。

德吉抬头,一双深陷而真挚的眼睛看着王诩道,“善喀族人多年来四处飘零,受尽欺压,如今终于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我们兄弟三人不会说什么话,也拿不出什么来感谢您,就请您受我们三兄弟一拜吧。”

王诩无奈只得受了三人固执地磕头,没有失去过家园的他很难理解善喀人的感受,这种情感也许只有经历了靖康之变才能体味,不过王诩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陆高科和匡尚在站一旁,心头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同样的都是对王诩更多的信服和敬仰。

是夜,王诩同仁多楚清进行了一次长谈,二人也算是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任,对于王诩对自己的安排,仁多楚清也自知人在屋檐下。算是点头同意了。同时。仁多楚清还给了王诩一封信,让他带给仁多保忠铜铁的同时,将此信给他,算是打开了两人最后一点隔阂。

王诩还未及离开秦州城,“病好”的消息就传开了,秦州一众官员知道了许谦的调查结果之后,也纷纷上门道贺。

王诩一连应付了几天。直到给仁多楚清的宅子安排妥当,这才带着陆高科等人离开秦州,赶往了渭州。王诩一行刚一到达渭州城,就遇见了章楶派来的迎接的人。

“王签判,章知州得知签判病愈的消息后,就派小的在城门口候着签判了。”来人在城门口拱手道。

东城门乃是从秦州而来进入渭州城的必经。看来章楶必然有要事等着自己,王诩心里想着,立刻问道,“知州是否在候着王某。”

“签判妙算,知州正在府衙候着,请签判快去吧。”来人回道。

王诩嘱咐了陆高科等人几句,就打着马急匆匆地赶往知州衙门。来到章楶的办公地方,从半掩的房门看去。正见章楶在埋头办公。王诩敲了敲房门,章楶这才抬起头来。脸色明显憔悴了不少。

“邵牧,快请进来。”章楶看见王诩,随即笑道,指了指身边的椅子,“邵牧的病情好些了?”

王诩有些不敢直视章楶的眼神,含糊道,“痊愈了。”

“那就好。”章楶笑眯着点点头。

“不知知州找邵牧来是有何事?”王诩赶紧岔开话题。

章楶放下手中的狼毫笔,对王诩道,“许侍郎是个正直严苛的人。不过,虽然的确是事实如此,但此际筑城未得,还需另觅时日,所以…”

王诩顿时明白过来,“所以知州是希望朝廷不要重处苗、王二人。”

“邵牧通达,苗、王二人立功心切,所以才有此过失。但二人均是难得的将才,若是被重处,恐怕是朝廷之损失。”章楶有些忧虑地看着王诩。

王诩知道章楶的意思,“邵牧即刻修书一封予曾枢密,希望他能劝说皇上,宽恕二人。”

章楶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道,“我也会上札于陛下,望其看在开边之重的份上,让二人戴罪立功。”

章楶的这份胸襟和大局观让王诩感触颇深,王诩立刻就着章楶这里的纸币给曾布写了一封言语诚挚的信。

王诩写完之后,交予章楶看了一番,章楶这才将信装好,准备用急脚递送递京城枢密院。

“知州,咱们谋划了许久的筑城一事,而且材料、物资军备都还堆在那里,大小车辆也还在…”

“不急!要等朝廷对苗、王的处罚下达之后才能再动,否则军心不稳。”章楶打断了王诩的话,他的心里何尝不是希望能将此事做成,为全取西夏奠定基础。

王诩和章楶又讨论一阵最近渭州和边境的大小事宜,这才回到了自家小院。

“梅朵!冉儿!老爷回来啦!”王诩大声喊道,直直地冲向了后院,刚一进后院,王诩就整个人呆住了。

雅丽梅朵正跪在院中,冉儿抱着孩子,在旁边怎么也拉不起来。

“梅朵你这是要干什么?”王诩不解地问道,脸上充满的疑惑。

“多谢官人为我族人终于找到了栖身之所。”雅丽梅朵说完,正准备磕头,被王诩猛地一把拉了起来。

雅丽梅朵猝不及防,虽然体格高大,但是还是被王诩扯了起来,冉儿也被王诩忽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大跳。(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王诩严肃地甚至带着一些怒气地盯着雅丽梅朵,“也许当初你接近我是因为某种原因,我要了你也并不是因为爱你。但是现在!现在!不一样!我要的不是感恩,而是感情!”

王诩深吸了一口气,“告诉你雅丽梅朵,我现在爱你,爱你的野性、冷傲和性感。你必须告诉我,你的感受。我要的不是感恩。”

冉儿像只受惊的小鹿,抱着孩子躲在一旁,心头有些害怕,他从未见过王诩这种表情,然而也还有一些的酸溜溜的滋味。

雅丽梅朵看着王诩,好半响一言不发,直到一颗清澈的泪珠从脸庞滑过,她才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不仅为她的族人谋得了一块草原,更加征服了她的心。

“我爱你,你是我的王!”雅丽梅朵用力挣开王诩的束缚,一把抱住了王诩。

王诩也伸手搂住了雅丽梅朵,每天面对着阴谋阳谋,面对着生离死别,面对着谋划布局,面对着算计钩斗,他太需要不参杂质的情感支持起疲倦的身体和精神,他容不得心中唯一的净土沾染上一点的污垢,那样他的世界将会崩塌。

王诩知道自己可以为了历史,为了北宋变成一个十足的小人,变成一个被人人唾弃的奸臣,被史家口诛笔伐的权奸,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牢固的支点,便是家庭纯粹的感情和爱。

两人相拥在一起站了很久,知道冉儿不满地传来咳嗽声,二人才发现有旁观者,王诩松开了手,第一次看见雅丽梅朵脸红忸怩的神情,美不胜收。

当夜,王诩本想尽享齐人之福,哪料自己的儿子根本不买账,撒开了嗓子从晚上一直哭到了黎明,终于在天亮之时,停止了哭泣,霸占了冉儿整整一个晚上。

王诩看着自己儿子含着**,笑眯眯的眼神,心中也只得苦笑了,初为人父,有喜有苦啊!

第二百二十四章 赵煦看重的人

“啪!”忽然一声拍案响声从龙案上传来,赵煦忍不住道,“苗、王二人胆大包天,此等军机重事,竟敢欺上瞒下,嫁祸他人!”

赵煦一声呵斥,将章楶的手札拍在了龙案上,许谦也停了下来,文武百官尽都噤若寒蝉。

“陛下!”章惇瞅准了时机持笏出列,他要为自己找补回来,“臣以为,当对苗、王二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赵煦正在气头上,被章惇如此一撺掇,就想拍板。

“陛下!”曾布见章惇煽风点火,趁火浇油为自己找补过失,立刻站了出来,反对道,“臣以为,眼下当以对西贼为重,苗、王二人虽有过,但不宜此时严惩。”说着,曾布抬头瞟了一眼赵煦的脸色,这才敢继续说道,“章楶所筹物资无损,几路兵马未折,而且尚有战功,此时正是西军士气大盛之时。正所谓一鼓作气,几路兵马再出,定能成功筑起两城。让苗、王二人戴罪立功,此二人必当倍感皇恩浩荡,于沙场竭心尽力,定然能收奇效。若是此际严惩二人,势必挫败军心士气,并还需另觅他将,填补二人职缺,此一来回,时机若过,则城难筑矣。”

曾布当然收到了王诩的信,他也认同王诩的看法,既然事已查明,折可适无过有功,那么再图进取当然是当务之急,而不是兴师问罪的时候,错过了这个时机。斩杀了武将,那么边功又在哪里去图。

赵煦毕竟不是一个暴君昏君。忍过了这个气头上,被曾布如此一说。怒火也就慢慢地消了下来。

蔡京当然也收到了王诩的信,他对王诩的见地和表现颇为赞赏的,而且应王诩之请,不仅又施了王诩一个人情,还能继续挑拨东西两府的争斗,他蔡京当然乐于为之,“陛下!古人云,施仁义,则兼得攻守。用兵之际。当施仁术。西军将士得陛下之仁,必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破西贼势必指日可待!”

赵煦忍着喉头上的巨痒,面色闷红地低咳了两声,立刻拿出手巾擦去了嘴角的血渍定了定神,立刻拍板,“中书省拟旨,章楶、苗履、王文振、折可适以及王诩五人官复原职。着苗履、王文振两人戴罪立功先且罚铜二十斤,若再无功有过,定斩不饶。”

“咳咳咳咳……”赵煦下完旨,立刻剧咳起来。好一阵才停歇下来,“曾卿留对,退朝!”

众文武接旨之后便小步躬身退去。只留曾布一人等在殿上。

“陛下龙体要紧,臣以为……”

曾布还没说完。赵煦就伸手打断了曾布的话,赵煦知道自己身体出了些问题。所以他心里很是急迫,想要看到开疆拓土,想要看到文治武功。

“朕由章楶所上之札看来,其还有再筑城之意。”赵煦简单地说了一句。

曾布何等精明,立刻知晓了赵煦这句陈述语是要等他的对答,“臣也以为然。户部、各路转运司以及将作监筹措颇多,若是不达目的,岂非变相的劳民伤财之举。所以,臣以为,可准章楶继续行事。”

赵煦点点头,他需要臣子的支持,尤其是枢密使这样位高权重的臣子,有些失败他承担不起,有些功劳他也一人谋取不来,就像他的父皇神宗皇帝一样,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