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皇商-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蔡京等考官一同祭拜孔圣人塑像,然后才去到照壁之前寻找到属于自己籍贯所对应的地方,紧接着就跟着吏人的引导,去了相应的考试地点。王诩和一众两浙路的考生跟着官吏来到了国子监内的一个偏殿。
胥吏引着王诩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几十名考生聚在一个偏殿内考试,用的俱都是国子监学生用过的旧的案几和木凳,王诩刚一入座,便对上了陈卯的有些紧张的眼神,于是便给他点了点头,算是安慰,陈卯颔首回应,遂才进了自己的座位。
这宋代的科举让王诩有些亲切。除了祭拜孔圣人塑像这一点不同以外。其余的和后世的高考都差不太多,就连贴在木桌左上角的纸张也是,和高考所贴的考号和姓名大同小异,上面写着王诩的籍贯,年龄。王诩确认了一下是自己,边将一侧水桶里的清水倒了些在砚里。
待所有的考生都做好了准备,胥吏便带着礼部的考题抄本高高地挂在了偏殿正中。确保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得清楚。
蔡京诚不欺我,王诩只是瞥了一眼题目,就拿起了狼毫,落笔的一刹那,心头暗忖,这一笔下去。就算是和万世唾骂的权奸蔡京成为一丘之貉了,就算后世的史官们要用笔将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就只有随他们去了,只要北宋不灭,靖康无耻,我王诩就算遗臭千年也在所不惜。
王诩运笔如飞,用着工整的小篆将蔡京所给的标准答案一一填上。
数千名考生或咬笔头,或挠脑袋。或是时而沉思时而下笔。或是东看西瞄,考场的众生相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巡考的胥吏们来回地走动着。虽然每个考生隔得甚远,但亦有抱着侥幸心理的,所以胥吏们也算巡视得认真。
国子监的后殿内,一棵常青的云松压满了积雪,婀娜的身姿有如穿上白素大袄的侍女半福。
“蔡承旨,可是在期待着今次的大比结果。”同知贡举刘拯笑呵呵的走到了蔡京身边,作为右司员外郎的他,把如今朝堂上的局势看得透彻,蔡卞和章惇生隙,许将和李清臣在其中搅合,曾布林希乘势打压章惇,得到最大好处的便是蔡卞兄弟一党,他虽是受了章惇的举荐除了个同知贡举,但是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呵呵”蔡京事故地笑了笑,指着院内的云松道,“刘员外,你瞧那棵松像不像一个正在迎奉的侍女。”
“嘶……经蔡承旨如此一说,我还觉得真像。蔡承旨果然好眼力,有蔡承旨如此明察洞悉一切的慧眼,今科拔擢的进士定然会是有大才之人。”刘拯虽有才学,但人品却不怎么样,放眼如今的朝堂之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彦修兄所言极是啊,不过这科举取士还需得你我同劳。”蔡京拎起茶壶,给刘拯空空的茶杯里斟上一杯茶。
刘拯这般墙头草岂能不知蔡京的言外之意,随即端起茶杯捧在手里,不无阿谀道,“冬日的一杯热茶,能品出的不仅是香气,更是暖意。”
听着两人的对话,一旁同为同知贡举的陈瓘便知道刘拯接受了蔡京的拉拢,此时已经倒向了蔡京兄弟,“刘员外莫把茶杯捧得太紧了,当心热茶溅出来烫着手。”陈瓘嘴角挂着讥诮,眼神里不无轻蔑。
同为同知贡举,刘拯也把陈瓘无可奈何,脸上闪过一阵愤恨,将茶杯放下,心中冷笑,陈瓘啊陈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得了个同知贡举的临时差遣还以为自己起死回生了,得罪了蔡卞和章惇,这事只能是回光返照。
“呵呵,不知陈同知对今次大比可有什么看法?”对于刘拯蔡京只是将其视为工具,长袖善舞的他没到陈瓘铁定被贬之前,不会为了一个刚倒过来的刘拯出头。万事留一线,是他的为官之道。
陈瓘捂了捂较为单薄的大袄,他是清贫之人,他一个正八品的太学博士,月俸才二十二贯,虽然还有三十一匹的绫罗绸缎,但居京城,这点钱也只够一家老小日常的用度,哪能和蔡京之流相比,就连刘拯都不如,“刘某愚钝,腹里空有些诗书,却不堪大用,没甚看法,还请蔡承旨指教一二。”
陈瓘登科已经二十二年,久混官场,对于一个月前的朔望大朝会上的纷争,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蔡卞把他推上同知贡举的差遣,无非就是想让他再出个错,露出个鞭子,好让其抓住,一脚踹出京城,虽然他不肯阿谀奉承新党权贵但他也没那么傻,这马蜂窝他不会去捅,所以将皮球踢回给了蔡京。
蔡京从窗户边上走回来,不大的后殿内只有他们三人。其余的内帘官外帘官都在外殿。
“听闻国子监的学生言。陈同知长于经史,不知陈同知是否了解今次大比的考生,有哪些于经史会有独到的见解。”蔡卞的刺,蔡卞自己去拔,他蔡京不仅不会替别人做嫁衣,还要借兄弟的陷阱为自己捞取好处。他要想使些手段动点手脚而同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的陈瓘若要干预,那么他就有很大的阻碍。况且他也不想授人以柄。如今刘拯是倒向了他,蔡卞把陈瓘推来的目的他也知道,当然陈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哲保身不落蔡卞的圈套那是最好,如果陈瓘看不清局势,也不妨指点他一二将他点醒。
陈瓘自是不明蔡京的如意算盘,他哪知道蔡京是六亲不认之人会借此为自己谋利。他心中早就把蔡京划归到了蔡卞一伙,而蔡卞的圈套他也是看的清楚,若是自己执意拔擢了擅长经史的考生,而贬黜了遵从荆公新学的考生,那么他的仕途也就算是交待在这里了,他不会让蔡卞一伙如意,虽然自己的官权有限,但就算是一只苍蝇。也要待在京城待在章惇蔡卞一伙人的眼皮子底下。时不时地跳出来恶心他们,“蔡承旨严重了。陈某哪里是什么长于经史,不过读过些闲书罢了。至于此次大比的考试嘛……”陈瓘故作思量一阵,方才道,“陈某倒是很欣赏杭州王诩。”
“王诩?”蔡京依旧是淡淡的语气,面上也看不出来任何的表情,仿佛只是为了礼貌地回应陈瓘一般。
蔡京的城府是陈瓘远远不及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一番算计,他提王诩出来,一是王诩在士林已有很重的名声,如此一提,就算事后王诩高中,蔡卞一伙拿他刚才的话诬陷他和王诩私结,泄露试题,收贿拔擢,他也能辩白自己只是随大流而已,王诩之名不仅他一人知晓。二是,王诩所长乃是其自创的经世致用,这本书他仔细研读过,虽说乍看之下像是脱胎于荆公新学,但他以为此书有其独到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没有荆公新学那般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狂妄,而是一切以民为重,以实学为重,他从心底倒是很欣赏此人。
倒是小看了这个陈瓘,蔡京心里嘀咕,他提一个和荆公新学沾边的王诩,却不提其他直接拜学荆公新学的考生,应该是他陈瓘看出了蔡卞的诡计,却又装疯卖傻,将计就计。
既然陈瓘已是明白人了,蔡京也就不用再费周折,乐呵呵地招呼着刘拯一起坐下,烤着烧得通红的木炭,闲谈着今次大比中引人关注的考生。
正在奋笔疾书的考生却没有一帮考官那么悠闲。
太阳缓缓照上当空,时间已过正午,陆陆续续地有考生开始交卷了,先交给封弥官,经封弥官核对准确考生信息,然后按顺序放好,再由封弥官送去文庙。
看着周围陆续交卷的考生,王诩也不着急,虽说他已经写得很完善了,但依旧是一遍遍地检查,他犹记得当初准备高考的时候,老师刻意再三嘱咐,无论如何不能提前交卷,坐都要把时间坐满。
直到第五遍检查完毕,确定没有错误和墨点,王诩这才长出一口气,放下了毛笔,伸了伸疲倦的身体,起身将试卷交给了胥吏。而此时,周围已经没有几个考生了。
刚一出国子监的门,陈卯和冉清流和一众学生就迎了上来,“邵牧兄为何这时才交卷?”
“难道交得迟了有什么不妥?”王诩反问道,他不知道宋代时期的考试习惯。
陈卯满面春风,看来他是考得不错,他笑道,“邵牧兄有所不知,这还真有些典故可说。”
王诩没想到陈卯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于是颔首示意他说说。
“自太祖建隆元年至太宗端拱二年,频频举行科举考试,且多以最先交卷者为状元。这种方式有意无意地沿用了三十年,共产生了二十二位状元。其中不乏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等后来掌权的人物,他们皆因抢先交卷成了状元。”
听了陈卯的话,王诩哑然失笑,这科举在宋初竟然是比速度的考试。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气的一种体现,但仅以此确定名次高下,终究有失偏颇。再说,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状元,而一当了状元,不仅名气大、入仕起点高,而且以后升官也比别人快得多。这样,继起的读书人准备考试就只在写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质量,更不肯认真在积累知识上下功夫。
陈卯接着说道,“一些有见识的朝臣看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还算是个勇于纳谏的君主,很快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便立即改变做法,决定不再以行文的迟速作为决定名次的标准。”
停了停,陈卯看了看王诩,斟字酌句地说道,“所以说,现在虽没有了比谁快的习惯,但是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的。”
王诩笑笑,知道陈卯的言外意是指现在仍旧有些人会以为后交卷的人才思不够敏捷,“白石、归安你们答得怎么样?”
冉清流一向是有些高傲的,但此番却有些露怯道,“不尽如人意。”
“尽力就行了,但求问心无愧而已。走吧,我们回去。”王诩招呼着学生们,忽然发现没见了朱勔,随即将陈卯拉到身边问道,“存良哪去了?你见着了吗?”对于这个尚未成气候的六贼之一,王诩仍是时刻提防和关注着的。
陈卯面露难色,隔着学生们有些距离了,确保他们听不见了,这才回答道,“我先出来,然后不一会儿存良就交卷出来了,不过看他脸色似乎考得很不好,扔下了一句我去撷芳楼吃酒了,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来这些日子陈卯成熟了不少,要是搁在以往,朱勔对他这样说话,他非得讨个说法不可。
王诩叮嘱了陈卯几句,让他带着学生回院子,自己随即叫上了一辆马车就去了撷芳楼,要是朱勔出个岔子就麻烦了,无论他以后会怎么样,至少现在朱冲还在和自己合伙做着生意。
第一百二十三章 结识董力
王诩记得上次来这里时还是一个多月以前监督着孔友奇给田文旭下套,以免他搞砸了。时隔这么久,撷芳楼依旧是高朋满座,歌舞升平。
在傍晚的夕阳斜照中,撷芳楼好像才开始睡醒,莺莺燕燕站站在楼上摇晃着水蛇腰肢,引逗着来往的行人。
王诩在撷芳楼门前一下车,龟公就谄笑着趋步来到身边,两只滑溜的眼睛迅速扫视了王诩一身,“这位官人,您里面请。”
王诩快步地跟着龟公走进了撷芳楼,他不想被太多人看到,毕竟现在已经参加了科举,若以后为官,说不定这事什么时候就会被翻出来受人攻讦。
撷芳楼一层和一般的青楼没有太大出入,都是缠丝绕绸,装点得庸俗谄媚,但比之江南的青楼却胜在阔大,体现出一派京城的土豪气。
王诩想了朱勔应该没有太多银钱上二楼,甚至是去更隐蔽的后院,上次他自己去二楼要了一壶不怎样的酒,坐了两个时辰就用掉了两百文,还没有叫上青楼的姐儿作陪。
“就在这儿吧。”王诩随手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张空桌子。
龟公原本热情的态度骤然冷了半截,慢慢吞吞地擦拭着桌面,嘴里嘀嘀咕咕地说着,“穿得倒是光鲜,钱却没几个。”
王诩听在耳里也不计较,赏了他二十文铜钱道,“赏你的。”
龟公一拿到赏钱,喜笑颜开地躬身道,“官人您候着,马上给你上茶。”
待龟公走后,王诩即刻四处张望起来。想要找到朱勔的身影。他想着,朱勔此次定然没有考好,来这青楼消遣消遣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不借酒惹是生非便好。
待龟公上好茶,王诩找寻了半天也没见朱勔的影子,他甚至是四处走着去细细看了也没见朱勔。眼看撷芳楼的来客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也寻不着朱勔的踪迹。他只好放弃了。
王诩刚起身,走了几步,忽然见前方龟公拉住一个人,周围几个撷芳楼的打手也围了上去,他担心那人可能是朱勔,于是也跟着凑了上去。
“你…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说好了一百文一碗茶,一个唱曲的姐儿,怎么结账就变了卦了。”被龟公拉住的魁梧汉子脸上通红很不服气,显然是饮了好些酒,此时借着酒劲,想要挣脱,却被周围的护院按住了。
人多势众,龟公自然是有恃无恐。只是为了不妨碍自家生意。就将汉子逼迫到了边上,龟公矮小。看着汉子只能把眼睛死死地往上吊,“你说的那个价是楼下的价,楼上一碗茶水,一个唱曲的姐儿就得三百文。这是撷芳楼的规矩,要么给钱走人,要么上衙门走上一遭。不过,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地给钱,去了衙门,保不住一顿板子,还得掏钱。”
“你们之前为什么不说清楚。”汉子声音不自主地提高了些,语调中的愤怒尤甚之前。
“小点儿声,扰了我的生意,你还得赔。看来你是不准备给钱了,那咱们就去趟衙门。”龟公一挥手,几个护院就要拽着汉子走。那汉子似乎很怕去衙门,连忙说道,“我…我身上实在没钱了,要不我回客栈去那了包袱取了钱来给你。”
龟公阴阴地一笑道,“你这套咱们撷芳楼不吃,衙门走着。”
“等等,剩下的两百文我给了,放人。”王诩上前阻止了护院们的拖拽,掏出钱结了汉子的账。
龟公马上换了副脸色,接过了钱,笑道,“这就清了,走吧。”
汉子甩开了拉着他的护院,冲着王诩一抱拳,“多谢这位官人出手相助,在下这就回客栈把钱取来还给官人。”
“小事一桩,小事一桩。”王诩摆手辞谢,不想引起太多人围观,就想告辞,却被大汉一把拉住道,“那这样,我请官人喝上一杯以表谢意。”
王诩见周围的渐多,遂就不再推辞,跟着大汉来到撷芳楼不远处的一个客栈里。大汉取来了钱,叫上了一桌子的好酒菜,“多谢仗义出手,在下董力,字莽山。是梓州路人,这次进京是来参加武举的。”
“哦?原来莽山兄是来参加武举的,说来也巧,在下王诩,字邵牧,亦是来参加科举的。”王诩拱手笑道,他原本以为这个逛青楼的汉子只是个莽夫。
董力上下打量了一番王诩,忽然一拍脑袋,反应过来,“邵牧是来参加进士科大比的?”
“自然是,我一介书生,虽也能骑马射箭,但是绝比不得你们。”王诩淡淡笑着说道。
董力脸色更是颇为怪异地看着王诩,“邵牧果然会骑马射箭?”
“这有甚可奇的?”
“那我猜邵牧这次肯定考得不怎么样?”董力摇头叹息,脸色却不是嘲笑的神色。
王诩没想到这人竟然如此快人快语,直来直去,如今的科举考试对每一个学子来说都是大事,这人居然当着面说别人会落榜,实在是直率得有些憨厚了,“为何莽山兄有这般认为?”
“我说了邵牧可别不高兴。”董力的厚实的脸庞上肌肉抽动。
“但说无妨。”王诩哑然失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才知道顾忌别人感受。
得了王诩的话,董力灌了一口酒,抹了抹嘴道,“现在的读书人,哪个会骑马射箭。不对,骑马倒是有可能会,射箭学那个鸟玩意儿干什么?用我爹常说我的话,那个叫什么…嘶…玩物什么志的。我从小就爱鼓捣这些个玩意儿,人也长得鲁莽,我爹就找先生给我取了个莽山的字。我也挺喜欢,就像我们四川的山。”
汉子说得高兴,口若悬河地说起了自己,好一会儿才发现跑题了,不好意思地笑笑又说道,“邵牧你是读书人,怎么能玩儿这些个东西,还有就是……”董力低头瞟了瞟四周,粗莽的样子和小心翼翼做贼似的神情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你怎么能去撷芳楼那地方呢?你看你,又玩儿射箭,又去青楼,怎么会考得好,哎。”
董力一副老成持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实在好笑。王诩亦是觉得此人坦率真诚,“莽山兄教训得是,不过莽山兄的武举科考得怎么样?”
“啪”董力重重地将杯子放在桌子上,挽起袖子挺直了身板道,“十拿九稳。”
王诩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从刚才和董力的对话也能看出这点,不过他倒是很好奇武举考些什么,怎么选拔人才,“莽山兄,武举考些什么呢?”
一听王诩请教,董力一本正经地整肃神色说道,“武举分为‘平等’、‘绝伦’两科。平等科考弓步射和马射。其中弓步箭,有一石一斗力、一石力两等弓。马射有八斗力、七斗力两等弓。”
王诩思忖着,在马背上射箭一边要保持平衡,驾驭马匹,一边还要拉弓射箭,着实有些难度,他虽然也会射箭,但是仅限于弓步射,而且他拉的弓估计连两斗都没有,“莽山兄能拉开多少斗的弓?”
董力不无骄傲地用手指比出一个七字。
“七斗?是马射?”
董力一听王诩误会,赶紧纠正道,“弓步射七石,马射三石。”
王诩一惊,心中暗忖,看来马华所说的能拉开七石弓的人果然存在,“能像莽山兄一般的人,一次武举能有多少人?”
董力不无骄傲地拍拍胸口道,“这次就我一个。还没说完呐,绝伦科弓射两石力,弩踏五石力。”
“这两科是各选一科参考?”
“邵牧不亏是读书人,都不用我解释了。我参加的便是绝伦科,弩踏过了十石,可惜他那没有再大些的弩了。”董力颇有些遗憾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王诩忍不住瞧向了董力的大腿,着实有他两个腿粗,这家伙居然还去逛青楼,实难想象被他点中的姐儿会怎么样。
“就这些科目?”
王诩一问,董力脸色的骄傲顿时少了一半,“还有策问。”
“哦?还有策问,策问是考什么?”看到北宋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果然不一般,就连武举都要考文化内容。
“就是考《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的《武经七书》。”董力有些偃偃地说道。
没想到北宋的武举能够完善如斯,这武举培养出来的人,至少能通晓些兵书,不似一个只有气力的莽夫。
“参加礼部武举省试的人多吗?”王诩继续追问道。
董力吃吃喝喝一阵,心情有了些好转,“就七十个人,也不不多。虽然我策问考的不好,但是亏得我爹找了先生教我读书认字,应该没有问题。”
二人又聊了一阵,王诩从董力那里知道了武举取士,是参考策问和武艺综合考核的,策问分为优平二等,武艺分优、次优、次、末四等。照董力的话来说,就算他策问是平,武艺一定是优,这样也能得个三班奉职。
酒饱饭足之后,王诩告辞了董力,回到了家中,却听陈卯说朱勔之前就醉醺醺地回来了,而且是彭逢送回来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国寺的遭遇
省试之后,便是等着考官们阅卷和放榜,这段时间便是考生们最悠闲的时光,来自天南地北的考生聚在汴京城,也就是这几天能趁机放松放松,看看这繁华的京师。
陈卯带着几个一同进京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出了门朱勔也跟着一同而去了,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而王诩则带着冉儿共游京城,过他们的二人世界。
王诩驾着马车,载着有身孕的冉儿,缓缓地出了第二甜水巷,他本想冉儿在家休息,但抗不住冉儿一再温言软语的哀求,就只得倍加小心地载着她一同出了门。
王诩先去了任店街,看了看马华开设在汴京城中最大的一间交引铺,随后便带着冉儿去了相国寺。
相国寺位于御街的右侧,王诩从报纸上知道了这里有汴京八景之一的相国霜钟,此时正是观赏此景的最佳时刻。
冉儿坐在锦被铺得柔软的车里,时不时地掀开一点车帘看看车外的游人风景,而王诩则优哉游哉地驾车缓缓地朝着相国寺而去。
离相国寺越是近,周围的人、马、车越是多,这相国寺是寺庙的同时,也是一个大的集市。小贩叫卖,游人穿梭,车马拥簇,一派繁华。
“娘子,我看我们还是别往前去了吧,这里人太多了,马车很难进去。”王诩对车里的冉儿说道。
奈何冉儿死活不愿意,非要去相国寺转转,说是烧柱香。给未来的孩子祈福。王诩自然知道冉儿有想要玩耍的成分。但面对如此的借口,又怎好回绝。
于是王诩栓好了马车,小心地扶着冉儿,顺着人流朝着巍峨堂皇的相国寺而去。走近了相国寺,王诩才发现,这宋朝的皇家寺庙用“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八字形容毫不夸张。
在八角琉璃殿内烧完香。拜完佛,王诩赶紧扶着冉儿出了庙门,如此多的人流,他实在不想冉儿再次多待片刻。
“官人,我们去那边看看,那边好像挺热闹的。”冉儿指着远处围着的一群人。王诩顺着看去,立刻一个头两大,那边的人流比这里的密度都还大些。
“娘子,咱们还是回去吧,小心肚里的孩子。”
冉儿嘟着嘴哀求道,“就去看看,看一眼就好了,我们都来京城一个多月了。我天天待在家里。都还没有出来过。”
王诩挣扎了好久,才点点头。叮嘱道,“要跟在我身边,不要乱走。”
“嗯!”冉儿乖乖地点了点头,顺从地依附在王诩身边。
两人缓缓地蹭了过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画师正在作画。周围的人指指点点,或是点头称赞,或是摇头贬低,不过大多都是看热闹的外行。
王诩精于此技,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个画师只是技艺高超,但是谈不上艺字,眼下有冉儿在身旁,他的精力多放在冉儿身上,没有太多关注画师画画,冉儿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晋卿,你觉得他们画的怎么样?”王诩身旁的一个仪表不凡的,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开口问同伴道。
“很是不错,不过,要是比之我上次买到的那一副可就差远了,下次拿与你瞧瞧。”被称为晋卿的男子显然要较那少年年长不少。
少年听了此番话,有些急不可耐道,“等会便去吧。”
“看把你急的……”
“成文兄,你怎么也在这里?”这熟悉的表字不禁让王诩回头一看,却对上了章持,真是冤家路窄。
章持拱手朝着喊他的人回礼,目光瞟向了王诩,他当然也看到了王诩。
“听说成文兄参加了今次大比,想来这次定然红榜登科了。”
章持故作谦虚地摆摆手,脸上却是受用不尽,“哪里,哪里,我这点学问见解,不知入不入的了考官们的法眼……”
二人寒暄一阵,章持也凑了过来,看画师们画画。
“官人,我觉得他们画的还没你好呢,你上次给我画的那副画像,真真地好看。”冉儿回头看着王诩,甜蜜蜜地说道。
王诩回应了一个微笑,“那我们就回去,官人再给娘子画。”
“我就说邵牧兄才高八斗,字画经义俱佳,连这位娘子都说邵牧兄画得比画师好。”章持忽然拔高声音站在王诩身后大声道。
冉儿有些自得自喜的看了看王诩,却不知自己刚才的一番话恰好给了章持一个寻衅的由头。
章持的一番高声喧哗自然引来了无数人的瞩目,就连几个画师都停下了笔,其中一个身着白衣的中年画师,脸上带着些愠怒走了过来,“是谁在这儿喧哗,既然认为我们画得不好,那个叫什么邵牧的你来试试。”
王诩瞟了章持一眼,这笔账他算是记着了,他嘱咐了冉儿几句,随即拨开了人群,昂首走了出来,冲着画师拱手道,“我家娘子一时失言,还望这位兄台勿怪。”
画师上下打量了王诩一圈,拿过了毛笔递到了王诩跟前道,“既然话都说出来了,不画就道歉。”
“哎呀,我看邵牧兄今日应该是手软了,或是…这名儿莫不是花钱让人吹捧起来的吧。”章持站在人群中,阴阳怪气地冒出一句话来,声音不大不小,却刚好让一群人听见,又不被别人发现是自己说出的。
王诩接过毛笔,朗声道,“为了堵住某些两面三刀的小人之口,王某只有着笔了,你说是吗,刚才说话的章持章成文兄!”
王诩直接点出躲在人群里的章持之名,围观的人顺着王诩的眼神落处看去,恰好找到了章持身上,“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这会儿说什么大话。”章持见躲不掉也藏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贼心不死。”王诩低声念叨了一句,随即大声道,“畜生的真面目,邵牧这就揭开让大家看看。”
这语带双关之言一出,俊朗的年轻人率先反应了过来,忍不住笑道,“晋卿,这王邵牧还真是才思敏捷,章持挨了骂可能还不知道呢。”
站在他身旁的中年男子半响才反应过来,也跟着低笑道,“不仅是才思敏捷,还有好东西,你且看着吧。”
“这位画师,你且出个题吧。”王诩选好了颜料,摆好了笔墨纸砚。
“出题…”画师有些为难,照着精致画画他在行,要是说出个什么题然后想着画,他自己都没有过经验,如何出考别人。
“哥,要不然我出个题?”站在那俊朗的年轻人身边的另一矮上半个头的少年同样是嘴若含丹,美如玉冠。
“要是那画师肯,你就去,我倒也想看看,这王邵牧有几分才情。”
少年笑嘻嘻地出列朗声道,“画师,我来出个题考考他怎么样?”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陷害
少年走到王诩身边,由于个字矮小,只能仰头看着王诩,他绕着王诩省视了一圈,低声咕噜,“长得还不错,不知道画儿画得怎样。”
“各位看官,众所周知,如今京城的头等大事,便是三年一次的大比,那今儿就以此为题,借唐人孟郊的诗,出题让他作画,你们说好不好?”少年的提议一出,周遭的看客皆都出声附和。
王诩也觉得这题目甚雅。
少年拿起一杆毛笔,在另一张宣纸上写下了“踏花归来马蹄香”七个字,读过些书的人立刻拍手称赞起来。
“好字!好题!”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凝练成七字为题果然是妙啊。”晋卿在一旁说道。
章持几乎要高兴得跳了起来,刁钻得磕碜的题目亏着长得俊俏的公子能想得出来,他不由得挤到了前面,他要在最佳的位置,最近地距离看王诩的失败,要在王诩的面前,当着所有的人大肆羞辱王诩。
王诩想了想,提起毛笔,沾着墨就开始画了起来。
周遭安静一片,不管懂不懂绘画的人都伸长着脖子要看看王诩能画个什么东西出来,当然其中有期待的,有看闹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