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寡妇改嫁:农家俏产婆-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秋意有些头疼,六郎娘忒细作,啥都要问的清清楚楚的,偏偏还一根筋,但凡是她觉得不对路的,你就很难说通她了,解释起来费劲的很!
眼珠子转了一圈,她说:“这样好不好,家里头现在总共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婆婆你权当是借给我了,六个月,九月九重阳节之前,我还您一千五百两,怎么样?”
“啊?”
“滋……”
六郎娘下巴都快掉地上了,谢三姐是倒吸了好几口凉气,四妹则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一千五百两?六个月,六个月你就能赚一千五百两?你疯了吧你!”
江秋意深不可测的笑了笑,故意装作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睥睨率先提出质疑的谢四妹:“疯没疯你就别管了,反正只要有这一百五十两,我就一定能把它变成一千五百两!”
一千五百两啊!那是谢家几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巨大财富啊!六郎娘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仔细的盯着江秋意,似乎是想分辨她话里的可信度。
见六郎娘已经动心了,江秋意再接再厉的劝说她:“您权当这是一场豪赌了,哪怕输了也还有魔芋豆腐和麻辣小鱼干的生意顶着,一百五十两随时可以赚回来,要是赢了呢?远的不说,往后这石屏县十里八乡论起家业来,可就属咱家是拔尖的头一份了!”
十里八乡的头一份,这话算是说到六郎娘的心坎里去了。
第147章买地租地
为了说服六郎娘,江秋意简直是豁出去了,她又接着说:“家里头的情况好起来了,等六郎回家,他想说个什么样的好闺女说不成?哪怕是看上了临安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那咱也敢上门提亲啊!”
这话一出,六郎娘的眼睛都是亮的,倒是谢三姐,忍不住就问:“当真娶了千金大小姐,那过门肯定是要当正室的,到时候你咋办?秋娘你……”
三姐的心疼让江秋意很感动,奈何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和六郎在一起的念头,自然是不会在意什么正室不正室的,到时候她巴不得功成身退呢!但是这话,肯定是不能当着六郎娘的面说的。
于是江秋意说:“我从来也没有忘记刚进门是许下的承诺,留下来,就是为了报答六郎的赎身之恩,谢家的日子过的越好,六郎越出息我就越安心。”
这话里头诚心诚意,六郎娘一瞬不瞬的看着江秋意,明白了她的意思。其实说到底她原本也用不着这么费劲的说服自己,毕竟那一百五十两原就是她赚的,要是没有她,别说一百五十两了,家里头就是五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自打江秋意做起了买卖,整个家就叫她盘活了。有了一大笔存款不说,这天天饭桌上吃的,可不比大户人家差。
就拿眼前这一桌来说,宰了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炖了两个时辰,紧跟着捞出来放冷水里头冰着。
买了花椒麻椒回来,锅里头放一大锅油将花椒麻椒练成花椒油,再用老母鸡熬出来的汤加入各种香料和干辣椒段,熬出一锅浓浓的底汤,泼上花椒油。
一热一冷的冲击下,原本又柴又硬的老母鸡变得皮脆柔嫩,撕成小块放进麻辣汤里头,吃的时候再点上一点芝麻香油,切一些大葱放那汤里头。
汤底红辣香麻,大葱青白爽口,鸡肉软嫩麻辣,尤其是那鸡皮,爽脆无比,再沾着麻辣汤,简直好吃到让人流眼泪。
这叫椒麻鸡,她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吃了,每次一做就是一整只鸡,一家四口两顿就吃完了。先不说这东西有多好吃,若是没有江秋意他们家就是逢年过节,也不一定能吃上一整只鸡。
六郎娘沉默了一会,放下筷子,走进了里屋,出来的时候就抱着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箱,这还是江秋意在街市上给她新买的,说专门留她放银子的。这木箱可不小,六郎娘还埋怨她败家,买这么大的箱子得赚多少钱才能装满?
可这阵子瞧着江秋意赚钱的架势,想填满这口小木箱,也不是困难的事。
上头有一把精致小巧的锁,钥匙就挂在六郎娘的脖子上,洗澡睡觉都带着,宝贝的可紧了。可眼下她抱出来,脸上却没有半分不舍。
掏出钥匙打开了小锁头,小箱子里整齐的码着一百五十两白银,十两一锭,一共十五个,另外还有几串铜钱,应该是六郎娘以前攒的。
“秋娘,这里头是你最近交给俺的全部家当,全都拿去吧!生意上的事俺不懂,可你一心为了这个家好,俺是瞧的清清楚楚的,一千五百两俺是不指望你了,但是这十里八乡拔尖的头一份,你要当真能做到,那俺这辈子也算是扬眉吐气了!将来去了底下见了六郎爹,也能好好的跟他炫耀一番。”
其实六郎娘的心思沉,也不过是一惯吃亏吃多了,再加上自家的条件又不好,人就小家子气起来了。眼下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她的整个人也就变得开明起来。
江秋意有些激动,虽然也是软磨硬泡了好几天,但六郎娘最终还是同意了不是吗?这就说明,在她心里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而为了这一份信任,必须要付出十二万分的努力才行!
地是早就已经看好了的,就在美凤嫁过去的八姓庄。原来八个村庄集中到了一处,人丁稀薄许多田地就都荒废了,眼下只要通过乡里的同意,将那些荒废的天地全部买过来,再雇几个人除草翻地,很快就可以种东西了。
有了银子和六郎娘的信任,江秋意当天就把买地的事情给办了,事先她托方平回去打探过他们里长的口风,那里长召集了庄子里的人谈论了一番,那哪有不愿意的?
那一场血战之后,八姓庄龙拢共不过剩下三十几口老弱病残,虽说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婚嫁生养,人口稍稍增长了些,可大多数家里头还全都是半大的小子,根本算不上正经劳动力,是以,除了自家能干得动的七八亩地,其他的也就全荒着。
没有人耕种的地就充公归了乡里,八姓庄的里长是个年过古稀的精明老人,倒不是江秋意高价买地叫他动心了,毕竟地卖过这一回就没有下一回了,价再高又有什么用?而是她的承诺,她的承诺让郝里长动心了。
江秋意说:“我买八姓庄二十亩地,一亩十两,总共是两百两,可眼下我只有一百五十两银子能活动,里长要是信得过我,地还是二十亩,我不买,你们租给我,权当是八姓庄的乡亲们入伙我的生意了。”
“每年收成之后,我按比例给每家每户分红,还有马上这地里头的活,庄里头有愿意干的工钱我绝对不会亏待大伙,若是您信不过,那我就只能买十亩地先,毕竟手头上资金有限,全花在买地上头后面的事情我就没有办法周转了。”
庄里头开会讨论的时候来的几乎全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像方平这样的青壮年,在八姓庄也找不出十个来,方平若不是他爹和他哥都从军了,估计他也逃不过上一场战役,也不能活到现在娶妻生子。
郝里长浑浊的眼睛看着面前的乡亲们,八姓庄在整个石屏县是最穷的,眼前那些正在慢慢长起来的半大小子,大多数穿的都是死去的阿爹或者哥哥们留下的衣裳,一个个的连一双草鞋都穿不上。
他们已经穷的只剩下那些长满荒草的地啦!
第148章可不冤枉么!
江秋意的事情郝里长是有所耳闻的,尤其是他们庄子里原本的卖货郎方平,去给她做工不过十几日,家里头已经开始置办东西了,据说方平都准备盖屋了。
还听说李大寨有两个妇人也去给谢六郎家做工了,工钱都是一天一天现给的,管早午两顿饭,两个啥技艺也不会的妇人,一天都能有二十文的工钱。就是在街市上接活干的工匠也不过是这个价。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各有各的说法,地,有人买大伙当然是愿意卖的,至于租给她,大伙还是心存疑虑的。
“咳咳咳……”郝里长看着讨论的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大伙便全都安静了下来,等着听他拿主意。
郝里长年轻的时候也是上过战场的,八姓庄合并之前他在这一片就是名头响当当的,合并之后,他理所当然的就当了这个里长,大伙对他从来只有敬佩,没有任何不满。因为他处事公平公道,还一心为大伙着想。
上了年纪年轻时落下的那一身伤病就全都找了上来,郝里长费了好大力气才站了起来,环视了一圈,他说:“俺这倒有一个折中的办法,不知道大伙可愿意听一听?”
“里长您说,其实这事俺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什么意思,大主意还是得您拿,您老说咋办,俺们就咋办!”
有人这么说了一句,其他人也就跟着应和。江秋意站在一边看着,只觉得不可思议,原本是八个庄子八个姓氏的人,可聚集到了一块却能变成一条心,尤其是村民对郝里长的敬重,那可是谢大郎那个拿钱买官的里长比不了的。
郝里长像是已经经过深思熟虑了,说话的时候一点也不犹豫,直接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咱这样,卖十亩租十亩,大伙看如何?”
简短扼要,半句废话也没有却直接说了个两全的办法出来。就连江秋意也不得不佩服起这位郝里长的智慧起来。村民们当时就全都同意了,郝里长转身问江秋意:“谢家大嫂,你看如何?”
江秋意冲郝里长福了福身子,笑着说:“郝里长您是长辈,唤我秋娘便好,你说的这个办法真是再好不过了,只是这租地是以分红的方式租的,租金要以到时候的收成来支付,所以眼下我只能先付给您买地的钱,您看可以吗?”
“可以,只是咱们得先小人后君子,到时候这收成必须当着大伙的面公开评估,拢共收上来多少粮食,必须叫大伙全都清楚明白咯,这样双方都不吃亏,但谁也别占谁的便宜,你看可行?”
江秋意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她非常喜欢这位精明的老人,原先看着只是个瘦弱老迈的糟老头子,却不曾想这么精明,面面俱到,做人也光明磊落,既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也不许别人占他和八姓庄的便宜。
“郝里长说的是,丰收的时候我抬了称来,地里头收上来多少我就称多少,再按市场价折合成银子,当场就能给大伙分红!”
她这话郝里长倒有些不信了。这要是种麦子高粱青稞玉米一类的粮食还好,偏偏她说要种什么黄豆,蚕豆?整整二十亩地全都种,那些个东西又不是正经粮食,哪那么容易换成钱?
不过这小娘子既然敢这么说,就且看看她到时候能不能办到吧!再不济就将租与她的十亩地收回来分给村民们自己耕种就是了,大伙干不动也不过是因为那些地已经荒废了好些年头,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劳动力能去重新开垦。
既是租给了她,她少不了是要重新开垦,再沤一沤田的。在她手上转一圈,好了能收回来租金,不成不也能收回来十亩肥田么!郝里长的心里头算的清楚,当场就十分爽快的,当着村民的面跟江秋意签订了协议。
一百两卖地的钱,才过郝里长的手,他就按人头分给了八姓庄的每家人。
江秋意有心,知道八姓庄的荒地已经充公,卖出去钱了也是大伙平分,谁也不能独占这一百两,于是她来之前先去了趟市集,将一锭十两的白银全都换成了一两一两的碎银子。
谢家村三十户,将近两百口人,每家每户都是五六口人。老人,青壮,儿媳妇,细伢子,闺女等等,可八姓庄三十好几户,却只有不到一百人。
几乎每家家里头就只有一个老迈伤残的老人,守寡多年的儿媳妇,半大个细伢子。还有好几家只剩下一个孤寡老人,跟底下养着个细伢子,却还不一定是自家血脉,不定是哪家大人全没了过继过来的呢!
方平一家在八姓庄已经算是最圆满的了,虽是穷的要住草棚,可好歹家里头还有个能扛事的男人。
六年前那一场血战,在大秦的国史上只留下:主帅投敌,惨败。六个字,可对于八姓庄乃至其他千千万万家里头有人把命搭进去了的人家来说,那就是这一生都缓不过来的伤害。
买了八姓庄的地,可重新开垦是件重活,这庄子里也没几个人能干得动的,劳动力还得从别的村子找。倒是八姓庄这些个半大的小子,全都是十来岁出头,正是心灵手巧朝气蓬勃的时候,学些轻巧点的手艺还是不错的。想着想着,江秋意说:
“地里头的活太重,估计大伙也没几个能干得了的,我瞧着这庄子里的小子多,我那头正准备开个陶厂,专门做制作陶具,你们看看可有人愿意过来当学徒的,工钱肯定不能跟大人的比,但是一日三餐管饱,有学的好的,将来可以当大师傅,这身价肯定就跟着往上涨。”
“陶厂?做陶不都是独门秘籍么?轻易不外传的,你可别诓俺,那陶匠做陶的手艺都是传给自家儿子的,亲闺女都不传,学徒也是要请客送礼,给师傅家白做多少年工才能学上的,哪里还有什么工钱?你该不是哄人的吧?”
提出质疑的妇人眼神里满是戒备,倒叫江秋意哭笑不得,本是好心想给那些孩子寻一条出路,却被当成拐卖人口的牙婆子一样戒备着,可不冤枉么!
第149章灵机一动
江秋意转身走到了郝里长家的桌子旁边,她来的时候给郝里长带了一个刚刚烧好的水壶,经楚苗苗没日没夜的钻研,这做陶的技术总算是叫她彻底掌握了。
还记得那一天烧出来第一批陶具,虽是炸裂了几个,可大部分全还是完好无损的,烧好的陶具再用练好的紫胶迅速涂抹上去,头一回动作不熟练,江秋意和楚苗苗都烫了一手的泡。
可看着那些在阳光下散发着幽深的暗紫色光芒的陶具,就觉得再苦再痛都是值得的。
江秋意拎过来的水壶光泽诱人,细致精巧,弧度圆润,尤其是那一层暗紫色的着色,简直是韵味十足。刚刚送给郝里长的时候,当场就叫他惊艳了一把,烧的这么好做工这么精细的陶壶,他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是头一回见。
水壶拿到了人前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江秋意说:“这就是我们家陶厂烧出来的水壶,眼下家里头就一个做陶的师傅,可我们已经接了衙门里头的三笔订单,要给县太爷和几位衙役做一整套的锅碗瓢盆,却是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才想找几个学徒打打下手。”
“俺去,俺要学!”
人群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半大小子,眼珠子滴溜溜的盯着江秋意手里头的水壶,那根本就移不开眼了,脸上全是傻笑:“俺也要做陶,俺也要做这么漂亮的水壶,俺奶,你就叫俺去当学徒吧!好不好?”
那孩子大约十二岁左右,还没大透,一转身就拉着他奶奶的胳膊,不住的摇晃撒娇,差点没叫她奶奶那把老骨头给晃散咯。
“俺也去!俺才不要在家待着这不能干那不能干跟蹲大狱似的,俺也要去当学徒……”
“俺也是!”
“……”
孩子们全都兴奋了起来,可大人们却一个个不说话,只拿一双眼睛看着郝里长,像是在等着他说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八姓庄的大人几乎清一色的是年迈的老人家,或者是守寡多年的妇人,郝里长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江秋意转过身对郝里长说:“按理说这些细伢子们最好是能进学堂读书识字,可这眼下的时局,整个石屏县也没一家正经私塾,教书的先生也全都成了大户人家的私属,咱庄稼人的娃娃想读书识字,实在是难过登天。”
而且大秦尚武,朝堂上能说得上话的清一色是武将。寒门子弟出身的读书人也没什么出路。
顿了顿,江秋意又继续说:“倒是学一门手艺将来去到哪都是不怕的,他们现在还小,干不动地里头的活,若是能先学点手艺,将来想继续种田还是当个工匠,不也多了一个选择吗?而且我那儿也不拘着非要男娃娃去,女娃娃想学也是可以的。”
成年人的偏见太深,跟楚苗苗在一起做事难免不轻视她,叫她难过。可这下懵懂的孩子就不一样,他们还保持着一份天真,哪怕知道了楚苗苗的遭遇,也不会像大人一样瞧不起她。
这就是江秋意的私心,陶厂要办起来,单靠楚苗苗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可她又那么害怕跟外人接触,尤其是成年男子,司徒律津去给她搭木屋的时候,她都是避出去不与他相见的。
刚刚见着八姓庄这些半大的孩子的时候,江秋意茅塞顿开,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些孩子适合跟楚苗苗一块工作了。
郝里长盯着江秋意手里头的水壶看了看,女娃娃学艺就是说笑了,郝里长根本没当回事。倒是这男娃娃呀!不得不说,谢家娘子的那些话确实很有道理,有了手艺傍身,可比等老天爷赏饭吃种田出息!
再看看这水壶的工艺,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是决做不出这么好的陶具的,想来是个靠谱的老师傅。只是这十里八乡的,好像就楚村一个陶匠,他的手艺可没这么好,那江秋意说的做陶师傅,难不成是她从外头请的?心思缜密的郝里长便问了句。
“替你做陶的师傅是哪位?怕不是咱石屏本地人吧?他这手艺看起来不像是咱这的风格。咱这的陶具做的哪有他这精细,里外磨的这样细致,这面上这一层暗紫色的外表透着亮,也是从未见过的,做陶师傅是?”
其实吧,江秋意是有心隐瞒的,楚苗苗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单看那日去集市上想找几个木匠替她盖一间小木屋就知道了,但凡知道是她之后就没有人愿意跟她沾了。可郝里长既然问了,江秋意也深知纸里包不住火。于是脑子里迅速转了一圈,灵机一动。
“这做陶的师傅是个命运十分坎坷的人,可她这做陶的手艺却是菩萨娘娘教的,有一日她于姑子庙里望见了漫天绯红的祥云,菩萨便传了她这一手的陶艺。”
江秋意说的玄虚,见大伙全都听的一个个的眼珠子都瞪圆了,才说“她就是楚村楚陶匠的闺女,楚苗苗。”
“啊?楚苗苗?被三个禽兽玷污了的女人?她……”
接下来的话估计太不堪,那位惊呼的妇人也不好当着那么些半大小子的面说出来。
“哼!”
郝里长冷哼了一声,当场变了脸色。其他的人也跟着脸色难看起来,江秋意都怀疑,要不是刚才协议早签了,银子都分完了,估计她买地租地的事情都要搅和黄了。可她并不后悔,她是铁了心的楚苗苗摆脱眼前的困境。
她说:“在菩萨眼里众生平等,哪怕是经历过那也可怕的遭遇,菩萨依然没有放弃她。昨晚托梦与她,愿意为她现漫天祥云洗去污秽,日子都告诉她了,就是后日午时。”
“后日午时会有漫天祥云?是只她楚苗苗一人能看见还是咱大伙都能瞧见啊?”
郝里长可不是那好哄的,听了江秋意的话,越发的把她当江湖术士看待了,先前的那些好感全都没了,甚至心里头已经开始后悔起租地的事情了。
“虽是为楚苗苗赐福现的祥云,可菩萨眼里众生平等,自然是人人都能看到,大伙若是不信,后日一早到姑子庙候着,晌午时分自然见分晓。”
“晌午才有祥云,为啥要俺们一早就去?”不懂就要问,孩子的世界还是单纯的,不像成年人,他们早就在江秋意越说越悬乎的时候,就一个个的一脸不信了。
漫天祥云?菩萨赐福?那不全是瞎扯吗?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头倒是有,可又有谁是真的见过?
看到有宝宝抱怨更新太慢,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了很多遍了,真的不是偷懒没有码字,而是网站就这么规定的,上架前只能一天更新一个章节。
但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咱可以想点由头申请加更啊!
来吧来吧!跟我编申请了,截止今晚十二点为止,评论区满300条明天爆更一万字!乃们敢不敢都来留下小爪子啊!
稿子妥妥的备好,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感恩看文的宝宝,你们看一眼,都是我的荣幸!谢谢!么么
第150章难不成要叫人打出去了?
“有道是心诚则灵,你不去早点到庙里头拜一拜,叫菩萨见见你的诚心,菩萨就能叫你看见那赐福的祥云了吗?”江秋意说的有版有眼的,眸色笃定,像是在说一件非常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她这骇人的言论一出,要不了半天的功夫,十里八乡的人就该全知道了,到时候聚集到姑子庙的人肯定不会少,这样一来,她就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楚苗苗重新夺得一个容存于世的身份了。
“若是没有那赐福的漫天祥云呢?”郝里长是轻易不会被忽悠过去的。
江秋意十分认真的说:“菩萨说了要为苗苗现漫天祥云,那就肯定会有,只是为表心诚,想看见祥云的人就必须在菩萨面前打坐诵经两个时辰,若是做不到,那肯定是看不到祥云的。”
“这些都是菩萨说的?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
郝里长的目光太过精明,看的江秋意有一点点的心虚,毕竟这睁眼说瞎话的事情她干起来还不是十分的得心应手。吞了吞口水,她说:
“菩萨托梦给楚苗苗,告诉她打坐诵经两个时辰,成心礼佛,就为她现漫天祥云赐福,从此以后她将洗净尘垢,清清白白,圆满一生。”
“那若俺们去了最后却见不到祥云呢?那不是白折腾吗?还不如在家多洗几件衣裳多赚文钱呢!”
说话的妇人平时里是靠着替大户人家洗衣裳赚一点微薄的生活费,粮食还没有收上来的时候,家里头没有半点收入,老人和孩子可就指着她洗衣裳赚的这个点个工钱勉强吃上饭的,是以她是轻易不敢歇息的,更别提歇下来去凑热闹了。
江秋意想了想,说:“若是入殿成心礼佛的人见不到赐福的祥云,我一人补偿铜钱三十文,权当是我江秋意哄骗大家给大家赔礼道歉了。”
这话一出,当场叫那替人洗衣裳度日的妇人激动的,差点没蹦得老高:“俺去,后日俺一定一老早的去,你说话可要算话啊!见不到祥云的就给三十文钱,到时候可别赖账啊!”
“跑得了和尚还跑不了庙呢!我家就住在谢家村,我男人是谢六郎,大伙放心,我虽是个小女子,可也绝对是说话算话的!”
这会子江秋意已经有点着急了,时间紧迫,她得赶紧离开八姓庄,去趟市集,然后再赶去姑子庙才行!
乡亲们还围着江秋意问东问西的,全都对天现祥云一事好奇不已,郝里长却看出来江秋意已经心生离意,只是不好驳大伙的面而已。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好了好了,问那么仔细干啥?当真好奇到时候去看就是了,再晚也不过是后天的事情,不急在这一时半会,人六郎媳妇操持着几份生意,忙着呢,快送人出庄吧!”
江秋意感激的望了郝里长一样,福了福身子和八姓庄的乡亲们道了别,紧跟着就一步也不敢停歇的去了街市,先是去了趟绸缎铺,掌柜的去南秦进货还没回来,当家的是二把手的老伙计。
江秋意先是问了他店里拢共有多少绿色的布料,又一一过目,最后却还是一个劲的摇了摇头。
二把手的老伙计给李掌柜一家干了几十年的活了,老掌柜还在的时候他就是店里头最得力的伙计了,绸缎庄的这门生意,是再也没有人比他更熟悉的了。
店里头拿得出手的绿颜色布料全都摆在了那,这个颜色做成衣裳特别挑人穿,是以掌柜也不敢进多。
除去有一年那些小姐妇人的圈子里特别流行绿络纱,掌柜的头一回进了几十匹愣是不够卖的,后来又快马加鞭的去了趟南秦又进了一百匹,回来之后那阵潮流却已经过了,没卖出去几匹就全砸手里了。
那绿络纱刚到手的时候老伙计就看了的,菲薄的料子碧绿的颜色,可面料偏硬,还特别不透风,做成冬天的衣裳不够保暖,做成夏天的衣裳又不透气,其实就光是一个好看而已,并不实用。
老伙计是劝说过李掌柜的,叫他见好就收,不要再进货了。可他偏不听啊,头一批卖断了货还有几家子下定的,他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商机呢?
哪知道但凡穿过绿络纱做成的衣裳的人,没有人愿意再穿第二回的。原本看着很轻薄的衣裳,穿在身上生生能给你闷出一身痱子来。
剩下的九十几匹布,就一直在库房里堆着呢!掌柜的是进库房一回就唉声叹气一回啊!连本都没收回了,全贴了。这会子客人全部绿颜色布料都瞧不上眼,老伙计倒想起库房里积了灰尘绿络纱来了。
“这位客官,绿颜色的布料,俺这还有压箱底的宝贝没拿出来呢!您且等着,俺去给你拿过来瞧瞧。”
江秋意微微点了点头,目送那位老伙计一路得意的小跑进铺子后面的院子里。不多时便抱了一匹翠绿色的布过来,远远的瞧上去,就像那盛夏的树叶一样,碧绿的颜色醒目的很。
老伙计笑呵呵的将布匹摊开给江秋意看,还一边不住的赞美:“客官您瞧这颜色,上的多好啊!这可是俺们店里的镇店之宝,轻易不拿出来卖的,今个是瞧着您面善,又是个识货的,这才将镇店之宝都拿出来了。”
嘴角勾了勾,要不怎么说做买卖的人都是大忽悠呢!生意人那张嘴啊!当真是不可信。镇店之宝?当她傻呢?
“伙计,这是绿络纱吧?面料轻薄色彩艳丽,可惜质地偏硬还特别不好剪裁,一不小心就勾丝了,做成冬天的也衣裳不够保暖,做成夏天的衣裳吧又闷死人不透气,你们掌柜的要是还有存货,怕是早就砸手里了吧?镇店之宝,你倒也真敢说!”
老伙计一听,这不只是个识货的,还是个知道行情的,再瞧她一进门啥也看不中的架势,莫不是来砸场子的?
当场转身向后头的两个伙计使了使眼色,这两伙计也机灵,立即上后院,一人摸了一根胳膊粗的木棍出来,就杵在门后头,风一吹布帘子卷起来还能看见他们凶神恶煞的眼神。
江秋意失笑,这事闹的,难不成要叫人打出去了?
好感动,昨晚上码字到十二点,刷了一下发现评论309条,心里真的超级感动的,尤其是小槿兮,你这么明目张胆的刷,人家会以为你是水军的!哈哈
来吧来吧!废话不多说了,咱拿实际行动回报大家!接招吧爆更一万字!
第151章更深月色半人家
老伙计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也是,谎言被当场戳破了任谁心情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