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重这个长子,一直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等他九岁开始进学堂,便一鸣惊人。
宁怀璧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至今在江南无人超越,但这一位也是在十六岁就中了秀才。而他比宁怀璧更加幸运的是,他在去年才十九岁的年纪,便中了举人。
不过中举之后,他却无心仕途,也不愿上京赶考。只因,他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爱好。既不是吟诗作对,也不是写写画画,他酷爱的是——
术数。
顾太太笑道,“那汤家本就不难于生计,虽是长子,却也不强求他入朝为官。况且这位汤公子除了精于算数,听说还会夜观天象,看天文地理,故此时常有官府中人上门求教,是以汤老爷十分得意。说这个儿子便是不入官场,也不比为官者差。故此立意要给儿子寻个良配,不求女方嫁妆多少,但一定要读书明理,颇具才情,且熟知家事的女子,方配得起他儿子。”
宁四娘听得大为满意。
若别的要求她还不敢自夸,可要说到“颇具才情”,宁芳在整个金陵城的世家小姐当中,也是拿得出手的。
不仅字好,她的箫吹得也挺好的。
如今和宁绍棠的吹埙合奏,可不再是当年的嬉戏之作,而是金陵颇为有名的一对兄妹组合了。
而且因为长期做生意的缘故,她的算术也学得挺好的。可能比不上那位汤家公子厉害,但绝不至于一窍不通,搭不上话。
那汤家家大业大,所以要一位“熟知家事”的媳妇,这个宁芳就更合适了。
这几年,她不仅把自己的饴糖生意越做越大,更是在大舅舅的熏陶下,帮全家重新规划了资产。
哪些种田,哪些养蚕,哪些养鸡,哪些喂猪,无不发挥到极致。生生把一样的田地,多翻出三成的收益。
连宁守仪这样的老顽固,今年春上都忍不住拐弯抹角的跑来打听,到底要怎么弄才好。
宁芳倒也不藏私,反正一个大家族,你好就等于我好,所以很大方的跟几房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成效如何宁四娘没去打听,不过从各处田庄管事上报秋收时,宁守仪他们的笑容里,可见是不错的。否则,那宁淑珍禇秀琴怎么老想往宁芳身边凑呢?
说真的,要没有魏国公府那档子事,如今上门给宁芳提亲的,只怕早都要踏破门槛了。
只是当长辈的,总有操不完的心。听说那汤颢那么好,宁四娘高兴完了,又有些担心,“既此子如此出色,会不会心气也高?”
顾太太道,“这个太太无需担心。那位汤公子我是没见过,但我家老爷却是见过几回。他素来轻易不爱夸人,却也曾说这位汤公子看着木讷,却是大智若愚。昨儿听说我要来府上说合,还格外让我跟太太带句话。说此子虽然不入官场,却是当真有大才,日后说不定能著书立传,流芳后世。”
宁四娘安心了。
一般混过官场的男人都不会轻易表态,况且顾家又曾受宁家大恩。如果不是有一定把握,顾老爷万不敢让夫人带这样话。
他敢这么说,宁四娘对汤颢的品行就有了信心。
只是想想魏国公府,宁四娘又问了句,“我们家早年和崔家闹的那些事,你是晓得的,也不知这汤家介不介意。”
她素来光明磊落,不喜藏着掖着。
虽说这些年崔家并没有上门催婚,但提前说明,总比事后被人说骗婚来得好。
谁知顾太太一听就笑了,“其实这事最早不是我想到,而是他们文院的池院长夫人提起来的。太太不知,那池夫人原是汤老爷的嫡亲妹子,汤颢的嫡亲姑母。她极喜欢你家二姐儿,早有这个意思,只是跟府上不熟,也不好意思说。若府上有意,她愿亲自回家说合。”
宁四娘听了十分高兴。
当姑姑的都表示不介意,这样结亲就更有保障了。
留顾家太太吃了饭,再三谢过把人送走,回头跟媳妇一说,夏珍珍听了也十分欢喜。
“只如今大姐儿还没定亲,先说起芳儿,会不会不好?”
宁四娘却是成竹在胸,“你放心,萱儿的事我早看好了。等她们从京城回来,便给萱儿订亲。芳儿那里,若是说成了,也只放个小定,算不得违礼。只你回去,快给芳儿裁两身新衣,要大方稳重的,备着汤家来人相看。”
夏珍珍点头,回去便从夏明启带来的好料子里精挑细选了一番,请来裁缝做新衣。
因兄弟姐妹人人有份,倒也不算打眼,只宁茵揪着宁芳的衣料直皱眉,“娘你是不是拿错了?这么老气的烟灰色,给你做还差不多吧?”
夏珍珍没好气的把衣料抢回来,“不懂就别乱说!这颜色绣上粉色樱花,再缀上珍珠才好看呢!再说,你娘哪里就老气了?”
就做件衣裳,还可以缀上珍珠?宁茵瞪大眼睛,连忙举手,“那我和三姐也要!”
“想得美!”夏珍珍先无情把女儿气焰拍熄,然后才看一眼宁芸道,“你们还小呢,顶多给你们一人两颗珠子,做颗扣子便罢。”
这不公平!
宁茵还想闹,宁芸却是猜出几分,把她一扯,抿嘴笑望着耳根微红的宁芳道,“二姐姐大了,自然要穿得好些,咱们不着急。”
宁芳欲哭无泪。
她也不着急啊!怎么祖母和娘就这么着急的想要把她嫁出去呢?想想还是爹好,从来不催婚。
可随着金墨送来她爹的一封信,宁芳发现她爹似乎也“叛变”了。
第241章汤颢
“……原来那位汤颢汤公子除了爱好算学,会观天文看地理,还喜欢游山玩水。可巧前些天和友人结伴去了昭亭山,就是上回你爹带我们去玩过的那个山,正好路过桐安县,遇到你爹正带着乡亲们收缴秋天的税粮。看衙门小吏算得费劲,乡亲们排起老长的队,他就顺手帮忙算了算,可是帮了你爹的大忙。于是就这么认识了,然后你爹一打听,知道他的家底,就动了结亲的心思,这不就特意让金墨送信回来了么?”
看夏珍珍喜滋滋的拿着宁怀璧寄回来的信件在自己面前显摆,宁芳无言以对。她还在想要用最疼她的亲爹,挡一挡婚事。谁曾想她爹竟也看上了汤家那只耗子?
还这么有缘的遇上了,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宁怀璧打听到这小子没成亲,又不想当官后,跟母亲妻子的想法是一样一样的,觉得这样的人最适合给大女儿当女婿了。
而且据宁怀璧信上所说,这位汤颢虽“寡言少语,然心胸甚为开阔”。
以宁芳多年对她爹的理解,这话翻译过来应该是说,这小子脾气很好,很适合被自家闺女欺负。
若非得鸡蛋里头挑骨头,这位汤颢就一个缺点,那就是相貌平常了些。
只能说五官端正,但小伙子气质尚可,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类型。因时常出来游山玩水,身体素质很不错,有长寿之相。
这一条夏珍珍非常满意。
之前说汤颢如何如何好,可她没亲眼见过,总担心会是个弱不禁风的书呆子,如今得了丈夫的亲口保证,她再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如今连你祖母也直说两家有缘,你这些时且老实呆着,等汤家来人相看过后,便把你的亲事订下,就算我跟你爹要去京城,也走得安心了。”
交待完毕,夏珍珍亲自去给丈夫回信。
这几年为检查孩子们的功课,她的学问也大有长进。虽看不懂那些经史典籍,但也在孩子们念书时,学了半调子成语及诗词,每回给丈夫的信中,总爱卖弄一二。而宁怀璧又爱捧妻子臭脚,各种奉承夸奖,有时宁芳瞟一眼都觉肉麻。只这夫妻两个浑然不觉,反乐在其中。
眼瞅着二奶奶走了,房里几个心腹丫鬟活泛起来,你推我攘的,笑着上前道喜。
宁芳没好气的甩一记白眼过去,“都是些没心肝的!姑娘我就是要嫁,也把你们先打发了!”
“那您可快着些!”旁人听了这话,尚且要红着脸避一避。独念葭是个皮厚的,不仅不害臊,反哀怨起来。
“如今连我小弟写信来,都知道催着我嫁人了,二姐儿你再不管管,我真要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宁芳瞬间没空替自己发愁,又替她头疼起来。
念葭确实是很不小了,她爹差不多一年来看女儿两三回,回回提着厚礼,还一年比一年重。宁芳真是拿着烫手,可若是不拿,只怕念葭她爹,汪思归更要焦心得连觉都睡不着。
于是只好左手收了礼,右手又换成银子给念葭准备嫁妆,可如今那银子都攒一箱了,可念葭的亲事还是遥遥无期。
不是念葭不好,而是对于南方人来说,她过于丰满,过于健美了,也过于野性了。
这样的女子,若是不做妻,只做妾,肯定有大把的男人愿意要。可凭什么一个好好的黄花大姑娘,要这么便宜他们?
当然,若是要求低一些,去到乡下,嫁个老实粗壮的庄稼汉也不是不可以。可跟在宁芳身边四五年,就连原先大字不识一个的小百灵都能当个小账房了,凭什么让聪颖泼辣的念葭受这样委屈?
说真的,她现在除了女工刺绣略差了些,当家理事不在话下,尤其因她也爱吃,又有力气,倒是跟宁芳学了手好厨艺,很是上得了台面。
若不是她生成这样相貌,随便寻个小财主家,做正头娘子都是妥妥的,只吃亏在这个样貌上了。
也有请来的媒婆委婉的劝过宁芳,就念葭这样年纪样貌,未婚后生实在难找,不如看看继室填房。
本来念葭自己都心动了,可宁芳却坚决不肯答应,理由同上。
不是说二婚就没有好男人,只念葭好好一个未婚黄花大姑娘,为何要去给人当后妈?虽说嫁人不应该挑三拣四,但如果只是为了嫁人而嫁人,那就没有意义了。
好在念葭是个通透的,等宁芳把道理给她讲明白,她也就不急了。别看嘴上总是愁啊怨的,但事实上她没有半点恨嫁的念头。
就算嫁不出去,光凭着在宁芳身边学到的本事,还有攒下的银子,她出去开个小铺子,做点小生意也饿不死自己,何必要为个男人把自己弄得可怜兮兮?
所以此时念葭还坏笑着调戏起宁芳来,“二姐儿,要不你赶紧把亲事订下吧,到时让未来姑爷替我操着心。横竖他家大业大的,或许认得好男人呢?再说我要求又不高,只要跟魏家姑爷似的,人口简单,又肯读书上进,便没个功名,我也乐意。”
“哟哟,这要求还不高,上哪儿找高的去?”
喜鹊忍不住酸起来,念葭立时反驳,“你放心,横竖我不跟你们抢姑爷跟前的小厮。实在不行,给间铺子我当掌柜去,到时招个俊俏的小伙计当上门夫婿!”
“姐儿跟前,这种浑话也说得?”几个丫头听得红了脸,尤其素来最端庄稳重的画眉,顿时出言斥责。
谁知宁芳却是浑不介意,“话虽浑了些,但意思不错。你们跟了我一场,我倒希望你们都能有她这样的志气。回头嫁的男人顶用便罢,若是不顶用,且也教教他们贤惠的道理。就象如意姐姐,那才叫活得明白。”
她说的如意,是宁四娘调教出来的丫头,早几年想放出去成亲时,却自择了府上一个自幼交好的老实家丁为夫。
后来如意头胎生女儿时伤了身子,大夫说恐怕再不得生,旁人都劝她给丈夫纳个妾,或是花钱允他在外头生个儿子抱回来养。话说得多了,她男人未免也有些动心,可如意抵死不从。
“儿子虽能传宗接代,可若是个败家的怎么办?我把女孩儿养出息了,也未必不能替我送终。你若不肯,给我份休书,我请太太赏个恩典,或是放你去田庄当个管事,或是索性销了你的奴籍,从此与咱们母女恩断义绝便是。但若要我替你纳妾,或替别人养儿子,我再不能够的!”
这话一出,她男人顿时收了心思。虽说无后为大,可他也知道,自己如今能过得上有酒有肉的好日子,全赖如意操持。
若是离了宁府,就凭他那点本事,能找着什么好差事?去田庄当管事,他也不是这块料啊。倒不如安安稳稳呆在宁家,有妻有女,将来便女儿指望不上,还有这么多年的主仆情份,总不得看他饿死。
如此一想,他干起活来,倒比原先更加忠心卖力。
宁芳此时一提,几个丫头皆记起二姐儿虽领着她们读书识字,学那些温良恭俭让,却更教会了她们尽信书不如无书。
该温柔贤淑的时候是要温柔贤淑,可若全都身体力行,那就是傻蛋了!
这么一想,几个丫头倒又先后笑了。
“那位汤公子,只怕娶了二姐儿,才知道您的好处呢!”
“就是!”宁芳也厚着脸皮点起头来,也不再那么患得患失。
管她早不早夭,反正这亲事又不是她找来的,爱咋咋地吧!
只没想到,汤家这么快就有了反应。
第242章相看
十多天后,当顾太太把汤家的意思传过来的时候,连一向淡定的宁四娘都差点洒了手里的茶。
“你说什么?是汤老爷要见见?不是他们家太太?”
顾太太很为难,却不得不再次肯定的点头,“确实是汤家老爷。他也知道这个请求冒昧了,可他家太太不耐出门,车一坐长就头晕,实在出不得远门。而这个儿子,素来是他看重的,若不亲自来看一眼,只怕不能安心,所以还请府上见谅。”
顿了顿,她索性一回道出实情,“如今汤老爷已经跟着我家派去的家丁来了金陵,就住在他姑姐家呢。也不好意思登门叨扰,便想请二姐儿过府一叙,能让他说几句话就行。”
宁四娘甚是无语。
历来相看媳妇,都是婆婆出面,纵是这汤家不放心,也该派个信得过的女眷来看。如今却是做公公的亲自出马,这是该说他家看重这个儿媳妇好呢,还是说他家太看重这个儿媳妇好呢?
看婆婆不发话,夏珍珍思忖一时,倒是开了口,“既如此,要不就请顾太太帮忙,去你家相见可好?”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虽说汤老爷想低调行事是好事,可人都说,抬头嫁女儿,低头接媳妇,让我们主动上门相看算是怎么回事?横竖顾太太跟我们两家都熟,就烦请您帮这个忙了。娘,您说可好?”
宁四娘暗自点头,这个媳妇历练几年,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就算说话憨直了些,但道理是不错的。回头便放她独自跟着宁怀璧上京,相信这些家事她也能应付得很好了。
于是她也望着顾太太笑道,“听说府上有个果园,我家小孙子一直惦记着想去瞧瞧,要是太太不嫌我家孩子顽劣,就烦你安排一下了。”
顾太太一听就笑了,“求之不得!正好我家园子结了新鲜枣子,甜是极甜,只个儿不大,卖相不好,也不好意思送人。但若是府上哥儿姐儿们不嫌弃,倒是可以去打着玩玩。”
事情议定,顾太太自去准备,那边汤老爷听着,也没有半点意见。反而十分感谢宁家的通情达理,这门亲事还没成,却已留下不错的印象。
三四日后,顾家挑了个阳光晴好的日子,正正经经给宁家下了张帖子,请宁四娘一家过府来玩。
这也是顾太太的精细之处,因亲事未成,并不声张,便是旁人问起来,也只当两家有来有往,再想不到别的上头。
只宁四娘接了帖子,却递给媳妇,“我就不去了,你带着孩子们去吧。”
夏珍珍一愣,旋即明白。毕竟宁四娘是祖母辈的,真若结亲,汤老爷便比她矮了一辈,有这样的长辈在场,难免拘束。可夏珍珍想着女儿的终身大事,还是要力劝婆婆同去。
“娘可是怕辈份上不合适?但您若不去掌掌眼,媳妇哪敢做这么大的主?”
宁四娘却笑了,“能教出让二郎也看好的子弟,想来父母不差。再说这是人家相看咱家的姐儿,别说我这老婆子,你这当娘的都很没必要往前凑。只去池夫人跟前,问清他家家事便好。”
夏珍珍微怔,“那是让咱们芳儿独自见那汤老爷?”
“有何不可?”宁四娘眉眼轻挑,颇为骄傲,“咱们家芳儿,还怕人挑剔不成?他想见,便让他见!”
回头这话带到宁芳跟前,让宁芳有点不知说什么好。
得祖母信任是一回事,可要不要信任得这么彻底?就不怕她一不小心,把人得罪毁了亲事?
唔——
这个,似乎可以考虑一下。
不过到了正经会客这天,宁芳还是很规规矩矩的,按照她娘和祖母的集体要求,认真打扮了一番。
烟灰色绣粉色樱花的新衣,端庄华美,又不失少女的轻盈和俏丽。上头缀着数颗豌豆大的珍珠,既不过分奢华,也显出自家身份底蕴,不能给人小瞧了去。
因衣裳已经足够出彩,所以她并没有戴太繁复的首饰。除了胸前佩着宁家姐妹都有的金项圈,只头上戴一对赤金白玉双结如意钗,安稳的压在梳好的百合髻上,大方得体。
宁四娘看了十分满意,拦着犹不死心,捧着首饰匣子想给女儿再加点金玉的夏珍珍道,“这样就很好了,太贵重反显得刻意。”
满腔爱女之情无处发泄的夏珍珍,只好作罢,却是一眼瞥见宁芸耳朵上戴的还是旧年的一副银耳环,忙拣了一副赤金嵌红珊瑚珠子的灯笼耳坠送她。
“你现在还小,先戴小的,等回头大了,婶娘再送你大的。”
宁芸急忙推辞。
到底是庶出,她和宁萱原本连金项圈也是没有的。梅氏见宁芳姐弟都有了,也只给宁绍棠单独置办了一个。然后夏珍珍见着家里孩子都有,独她俩没有,怪没意思的,便悄悄跟宁四娘提了句,拿家里蚕丝生意赚的钱,也给她们都打了一个。
宁萱宁芸心中感激,却也越发知道好歹。委婉道,“正因年纪小,所以戴银的就够了,这金的婶娘还是收着吧。要不,等我大些再给我?”
夏珍珍却不由分说,亲自动手给她换上了,“这也不是给你,是给咱家挣体面呢。小孩子就要听大人的话,乖!”
给强制戴上金耳环的宁芸心口一暖,见祖母也望着她微笑道,“还不快谢过你婶娘!”
宁芸谢过,心中感激,只旁边却惹恼了一个人。
辛姨娘妒忌得眼睛发酸,还非得装大方打趣,“偏咱们顺哥儿是个男孩儿,否则也就到二奶奶跟前讨些好东西了。”
原指望夏珍珍就算是跟她斗气,多少赏顺哥儿一件东西也好,谁知夏珍珍偏偏不上当,还道,“放心,我这好东西顺哥儿讨不着,将来让他媳妇来讨,跑不了的。”
辛姨娘怄得直欲吐血,这样“大方爽朗”的事情,不是应该她来做么?怎么如今全是这商户之女来做了?
再看着瘦瘦小小的儿子,摇摇摆摆着三头身,纯真老实的到夏珍珍跟前道谢,还小孩子气的说,“那母亲把东西藏好,可别给人抢光了。”
那一派母子和谐,看得辛姨娘更想吐血了。
第243章弟弟
枉她一世聪明,谁知生个儿子却是单纯得没有半点心机,怎么教都教不会。对嫡母有着天然的敬爱,对几个哥哥姐姐更是喜欢崇拜得不得了。
就算夏珍珍十分不喜辛姨娘,但对这个孩子却当真没有半点恶念,反摸着他的头,慈爱道。
“放心,母亲都给我们顺哥儿藏得好好的呢。要不你先拣一个喜欢的,母亲单给你锁起来。!”
顺哥儿也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由着小孩儿的心意拣了一支又大又花哨的牡丹钗,夏珍珍还当真让人拿了只鎏金花片包角小漆木箱来装着,当着他的面上了一把小铜锁。
看着顺哥儿的纯洁笑颜,宁芳再望着辛姨娘怒其不争的妒恨眼神,大为不屑。
亏她聪明一世,却是看不透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人要有心机,要圆熟世故,多半都是成长环境中有挫折磨难才能学得会的。
可顺哥儿虽有辛姨娘这么个长歪了的娘亲,但上至嫡母,下至兄弟姐妹,却没一个给他这样的“挫折磨难”。反倒怜他年幼体弱,多有照拂。这样的孩子就算听了再多的歪理,还怎么能长歪?
这就是程岳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话原意是桃李不招引人,但因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就成了一条小路。
原本,当顺哥儿渐渐长大,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宁芳也曾苦恼于要怎么对待这个养在讨厌姨娘身边的庶弟,是程岳来信,用这句话给她指点了迷津。
虽说这世上多的是兄弟相背,骨肉相残,但在人家还是个懵懂孩子的时候,就提着戒心,是否就落了下乘?
好人未必有好报,但若对别人付出的不是真情意,就肯定得不到善报。
自此,宁芳待顺哥儿就跟其他弟妹一样,但凡想着宁茵安哥儿喜欢的,总也不忘他。然后宁芳发现,自从她开始这么做了,宁茵宁芸都开始跟着学,然后连宁绍棠宁萱也照做不误。
再加上有个天性善良的嫡母,就算辛姨娘怎么在背后把他们说得跟洪水猛兽一般,拦着不许顺哥儿跟他们亲近,可顺哥儿怎么肯信?
眼巴巴瞅着夏珍珍把属于他未来媳妇的首饰藏好了,他还拉着夏珍珍的衣袖,悄悄往她手心塞了颗糖。
“这是顺哥儿今天的,没吃,给母亲吃。”
夏珍珍一口把糖咬去,笑眯眯道,“顺哥儿真乖,今天跟母亲出去做客,也要乖乖的,知道吗?”
顺哥儿点头,一派母慈子孝。
辛姨娘实在看不下去了,“昨晚起了好大风,顺哥儿很是咳了几声,还是不要去了,跟姨娘在家读书好了。”
顺哥儿一下就愣了。
早说好了今天要和几个哥哥姐姐一起去打枣子的,他还特意带了丫鬟给编的小筐,怎么这就不让他去了?
眼看孩子一下委屈得快要哭了,宁四娘不悦的发了话,“行了,不过是咳几声,让丫鬟婆子看紧些就是了。芳儿,牵着你小弟弟。”
宁芳笑着才答应下来,安哥儿却从旁边跳出来,一把将顺哥儿拦腰抱起,便往外走,“才不要二姐牵,我们都是男子汉,不跟女孩子一起玩!”
眼看一个四头身抱着个三头身,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担心,才要拦着,安哥儿已经把顺哥儿放到了宁绍棠的跟前,“大哥,你抱!”
众人大笑,宁茵更是取笑道,“你不是男子汉么?怎么不抱了?”
安哥儿昂首道,“那是因为我还没长大,等我长到跟大哥一样高,就由我来抱了,对不对?”
顺哥赞服的一个劲儿点着小脑袋,小眼睛里对这个哥哥别提有多崇拜了。
众人无不莞尔。
连宁四娘都忍俊不禁,“这小子哄人的本事,可真是一等一的,也不知是随了谁!”
事情指使人做了,好处也全得了。
安哥儿又嘴甜的拍了记马屁,“自然是随了您啊!”
宁四娘笑骂道,“这功劳我可不敢领,找你爹去!行了行了,都别耽误了,早些出门吧。”
待把孩子们打发出门了,宁四娘由不得在想,“安哥儿这张嘴,究竟是随了谁?”
要她承认象辛姨娘是万万不能的,可自家人都不擅长溜须拍马,唯一一个嘴甜的宁芳也没安哥儿这么多小心眼,难道还真是象了姓辛的?
谁知徐妈妈却抿嘴笑道,“太太,您别怪老奴说句笑话。我瞧安哥儿这小嘴甜的,竟是随了夏家人。那夏家大舅爷自是个稳重的,可我上回瞧着那位四舅爷来,那张嘴可真跟安哥儿一样一样的。尤其他们舅甥俩说话的时候,你哄我一句,我哄你一句的,用二姐儿的话来说,就是简直腻得人牙疼!”
宁四娘想起夏明达,不禁也笑了,“说来还真有几分象。”
只要不象辛姨娘,她也就乐得装糊涂了。
那边辛姨娘回了房,自然又发了好一通脾气。
从没有个出门做客,还带妾室的道理。所以辛姨娘再不忿,也只得留下了。
等回了房,原等着紫烟来劝,竟是半天不来,还是辛姨娘自己发完脾气,把她叫进来问,“主子且还不高兴呢,你怎么就安逸上了?”
紫烟这才笑着把剥了半天的核桃给她看,“这椒盐小核桃姨娘爱吃,就是难剥,好容易才砸出这么一小碗来给您解气,偏又要寻我的不是。要我说,顺哥儿跟着二奶奶出去没什么不好。这么大的哥儿了,得出去多走动走动才让人看重。姨娘心里比我还明白,这闹着也是故意给那些不懂事的人看的。否则,怎么那么大支钗,就进了哥儿的箱子?”
辛姨娘听着,这才转怒为喜。
再想想夏珍珍送顺哥儿的牡丹钗,越发觉得是夏珍珍中了她的计。反正得了便宜的是她儿子,到底也是她吃亏,于是得意起来,“就你这小蹄子机灵!”
看她不再乱发脾气,紫烟略哄哄,一场风波便算过去了。只回头想想,她倒觉得好笑。
这几年辛姨娘在家里越发没有存在感了,若不是仗着身边有个哥儿,大家几乎想不起她的存在。
等到顺哥儿再大些,分了自己的院子搬出去,辛姨娘可就更加摸不着边了。
在这个时候,一个妾室最应该做的,不是老老实实讨好主母,柔顺乖巧的博得夫君的怜爱么?
可辛姨娘是怎么做的?
不是阳奉阴违,嘴甜心苦的刺夏珍珍两下,就是在宁怀璧回家的时候,各种装腔作势,甚至闹到装病的地步。
夏珍珍算是脾气好的,顶多嗤笑几声,不理她就完事。宁怀璧可干脆得很,有病直接请大夫。该吃药就吃药,可千万别拖!
紫烟觉得,辛姨娘实有点拎不清。
她还当自己是宫中妃嫔争宠呢,皇上看到妃嫔为了争夺他的欢心各出奇招,总会有种奇异的满足感。
可这是宁家,一个作风正派,家风清正的普通官宦人家。而辛姨娘充其量,也只是个稍有身份的妾,两个哥儿的生母罢了,没人会故意作践她,却也没人会特意捧着她。
尤其宁怀璧,成天在外头做官,操心劳力的已经够费神的了,好容易一月回趟家,自是想好生歇歇的。偏还要打起精神哄一个动不动就迎风落泪,对月吟诗的妾室,他有病啊!
所以辛姨娘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宁怀璧那样一个有学问的郎君,怎么偏爱跟哥儿讨论什么船游得快,跟姐儿讨论什么衣裳应该搭配哪件首饰?
她觉得这全是夏珍珍的过错,把人带歪了。可紫烟却觉得,这才是宁怀璧需要的放松和休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