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念娘归录-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职。
  然后余念娘和池朗宜在临洮县城转了一圈,发现城外果然更适合建临时住所,而且有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不仅干燥通风,上午还能晒到太阳。最主要的是如果下雨的话,不会积水,雨水会顺着坡向下流。
  池朗宜当下决定将临时住所搬到此处。
  关于百姓们的饮用水,只有去临近县城搬运。
  同时,临洮县令也派人帮着地煞和十一在城外,替池朗宜自己一行人搭了几个简易的帐篷。
  到了用晚膳,临洮县令开始布粥,百姓们全都拿着碗排着长长的队伍开始端粥,大人,孩子,老人,妇孺。个个无精打彩,神(情qíng)萎靡。
  池朗宜三人吃了点干粮。五彩则搭了个石墩灶,找来锅,挖了几片野菜,又丢了一些药材进去熬了药汤,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余念娘的(身呻)体不能震!
  临近戊时,几个衙役带着最后剩余的几户人家把还没有下葬的亲人全都下了葬,不过,之前余念娘一行人看到的那个老头宁死也不肯将老太太的尸体下葬,衙役们要将老太太的尸体搬走,他就趴在老太太(身呻)上又喊又叫,说谁要敢抬老太太的尸体,他就跟他拼命。
  眼看天色已晚,衙役们只好作罢。
  余念娘让十一去给临洮县令传话,嘱咐他明(日rì)记着一定要将老太太的尸体下葬!
  这个夜晚不平静,听着不远处临时住所里面百姓们的声音,偶尔传来孩子的哭声,余念娘以为自己会睡不着,结果她倒下半分钟不到,眼皮子就沉着抬不起来,最后自个儿什么时辰睡过去的都不知道。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rì)辰时。

  ☆、第405章 痢疾(二合一)

  余念娘睁开眼便看见青色的帐篷,她盯着帐篷顶发呆了好一会儿,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面。砰砰砰的声音,那是正在搭建新住所。
  帐篷的搭建不复杂,但是大量的重建就有些费事,而且基本上用的硬化的粗布,在表面涂满桐油或油脂,这样可防雨防潮。
  材料是个问题。为了节约成本,所以,池朗宜让临洮县令先将地方规划出来,然后十顶帐篷十顶帐篷搭建。
  从原来的城中旧住所拆掉十顶帐篷,将东西运到城外,再在城外搭建十顶帐篷。这十顶帐篷里住的人家户,晚上便直接可住在城外。
  如此反复,直到天黑,第二(日rì)又接着继续,不过用了三(日rì)的时间,就将所有百姓的帐篷在城外的临时住所地搭建起来。
  五彩一直在帐篷外,听见余念娘起来,撩起帘子走了进来:“姑娘起了?奴婢伺候您梳洗。”
  没一会儿,五彩便端来一盆(热rè)水。
  “水从哪儿来的?”余念娘洗了洗手,拧干帕子,将帕子覆在脸上,帕子里的一股烟味儿传进鼻子里。
  “回姑娘,盆是世子爷昨儿夜里让人送过来的。这水也是世子爷今儿让人送过来的,奴婢只不过搭了个石墩子烧(热rè)了下。”五彩笑着回道。
  余念娘点了点头,洗完脸,又让五彩替她梳好头发,然后才走出帐篷,帐篷外不远处的空地上果然用石墩搭起,中间烧过的柴禾已经没了火星,不过还冒着最后一丝白烟,柴禾上方吊着烧水的铫子。
  五彩将洗脸水倒掉,又拿出碗,提起铫子从里倒了半碗开水。又在帐篷里那张唯一的小几上小茶壶里倒出一点冷水进碗里,冷(热rè)交替,觉得温度差不多,递给余念娘:“姑娘喝水。”
  余念娘接过碗,抿了一口,水温刚好,她不由瞥了眼帐篷内几上的小茶壶。
  五彩笑着解释:“铫子里的是奴婢烧开的(热rè)水,那茶壶和小几也是世子爷让人送过来的,说姑娘你肯定能用着。知道姑娘每(日rì)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喝水,所以,奴婢早早将(热rè)水倒进壶里冷着。”
  余念娘微笑看五彩一眼:“没想到你做事也(挺挺)仔细。”
  五彩不好意思脸红了下:“奴婢笨手笨脚,平(日rì)都是看孙妈妈做。要说仔细,还是世子爷仔细,有心。”
  听五彩这么一说,余念娘一愣,突然也觉得池朗宜似乎这次想得的确周到。
  帐篷里虽然简陋,但是现在生活所必须用的都已经有了。
  “你说得有理,不过,现在条件有限,世子爷的一番心意我只能道句谢谢了。”余念娘道。
  五彩看眼余念娘平静的脸色,没再说这事,而是道:“奴婢准备了药汤。”
  于是,余念娘的早膳是干粮加一碗药汤。
  等用过早膳,余念娘便带着五彩进了城。她在县令府外找到了池朗宜等人。
  临洮县令将自己的住处安置在县令府外,此时,府外围着一大群人,除了池朗宜和临洮县令几人外,全是百姓,人群当中有人跪在地上正冲着池朗宜几人又哭又喊。
  “你们这些当官的该做的不做,非要来管我,我告诉你们,我就是死也要和我老伴死在一起”
  声音一个暮沉的男声。
  余念娘皱起眉头,走近果然看见昨(日rì)那个老头正抱着包得严实的老太太的尸体跪在地上,横眉怒眼的盯着池朗宜和临洮县令。
  而周围的百姓神色各不相同的看着地上的老头。
  有人同(情qíng),有人担心,也有人觉得官府做得对,还有人觉得临洮县令和池朗宜可恨,不可怜帮助老头也就算了,竟然如此对待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纵然尸体应该下葬,但也不能强迫别人,哪有这样对待失去亲人的百姓?
  临洮县令头痛不已,耐着(性性)子向老头和周围的百姓解释:“老人家,你要以大局为重,老太太已经去了十多(日rì),如果再不下葬尸体就会腐烂,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我呸!什么后果?后果就是你们这些狗官不及时抢救百姓,致使许多无辜的百姓在废墟中死去!”
  这话就像一颗隐形的炸弹砰的一声在百姓心中炸开,众人纷纷想到自己失去的亲人,明明之前还能听见的呼救声,因为抢救不及时,无法及时救出,最后生生被憋死在废墟中;还有一些地动时受了重伤,被掩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时候失血过多死去的;还有少数因为被掩埋得太深,被生生饿死,渴死
  一想到这些,百姓们心中痛不(欲欲)生,自己的亲人活生生在自己面前死去,自己而无法解救,自责和悲痛慢慢浸蚀着所有人,渐渐,周围的百姓也失去理智,反帮着老头骂起临洮县令和池朗宜等人来。
  更有激动者看着穿着上乘衣料的池朗宜几人时心中愤怒,忍不住动起手来,还是地煞和十一拔出剑,百姓才退下。
  临洮县令吓得脸都白了,受灾百姓闹事,若是池朗宜有个三长两短,他的脑袋恐怕也要不保了。
  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忙安抚众人:“大家不要激动。我们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大家好,如果尸体不及时处理,活人就会生病的”
  “胡说八道!”人群中有人大声道:“县令大人,之前你说井里的水不能喝,可是我们喝了,不也没事吗?你们还说城中的住所地势不好,让我们搬,我们也同意搬了,可是,你们怎么能这样对一位老人家?”
  “就是,你们这样就是昏官”
  “昏官!”
  “那请问你们有人不舒服吗?”突然人群后面有人拔高声音问道。声音提得很高,听在耳里却有一份出奇的镇定平静。
  众人回头,便看见一个穿着素袍,一(身呻)干净整齐的姑娘带着一个丫头站在后面。
  池朗宜看着人群后的余念娘眼神一闪,朝一旁的十一递了个眼色,十一立刻不动声色的绕出人群走到余念娘的后面。
  “你是谁啊?”余念娘面生,但是有百姓昨(日rì)看见她和池朗宜,还有临洮县令在一起。
  “我们姑娘姓余,是皇上亲封的天师。”五彩站在余念娘(身呻)后,昂首(挺挺)(胸胸),一本正经的向众人介绍。
  一听余念娘是天师,百姓的眼神有些变了,先不说天师在朝庭是如何,但在百姓中可是被传得很神奇的。特别是当年皇帝亲口承认大天师推算出西北战争。让天师在百姓中心目更加神秘。
  皇帝亲封了一位姑娘为女天师,早在天朝传开了,百姓们对这位女天师也是十分的好奇。尤其现在突然被告之余念娘就是那位女天师。
  众人都愣住了。
  余念娘看眼众百姓,又看向老头,平静的道:“现在虽然是冬(日rì),但是每(日rì)(日rì)头也不小,尸体如果放得太久便会腐烂,然后滋生细菌,以及蝇。这种蝇与平(日rì)大家看到的蝇又有不同。它(身呻)上带有与平常的蝇(身呻)上更多更可怕的细菌和病毒。如果沾染到(身呻)上,以我们目前的医疗条件和药材,治起来有些困难。”然后摆摆手,示意大家往周围散开一些,同时指着烂席子上的尸体:“被包裹得这么严实,背后应该已经腐烂了,如果将衣服解开,臭味立刻就会散发出来”
  余念娘的话让众人脸上一惊,纷纷不由自主后退一步,神(情qíng)不定的看着地上的尸体。
  旁边两个刚才抬尸体的衙役颤抖的道:“刚才我们抬的时候,好像真闻到了臭味!”
  而跪在地上的老大爷恶狠狠的盯了那两个衙役一眼,又瞪大眼睛愤怒的盯着余念娘:“哪跑来的黄毛丫头,你竟然敢咒我老伴,我看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得好死”然后呜呜哭起来:“就算要下葬也好,可是我要替我老伴寻个好地方,我要找个周围有花有水的地方,她以前一直吵嚷着想重新修个宅子,可是我一直没找着地方啊,老伴啊,你瞧瞧这到处都是残垠断壁,破屋碎瓦”说完,老头眼神呆呆的看着前方唱起歌来:“老汉往前走呀哟喂,老伴快来哟喂”
  周围百姓眼神一阵古怪。
  余念娘叹息摇了摇头,对临洮县令道:“这位大爷因为悲伤过度,已经神志不清了,还是替他寻位大夫瞧瞧吧。”
  临洮县令也被老头一番前言不搭后语的话给整懵了,半响才反应过来,忙道:“是。”然后指使着两个衙役拉着老头去了临时设置的看诊处。而那老头被拉走竟然没哭没闹,也没吼,仿佛也全然不知老太太的尸体还被丢在地上。
  临洮县令这下有些无语了。
  早知道这么容易之前费那么多事干嘛啊。
  “快,把尸体拖去埋了。”临洮县令忙道。
  衙役立刻上前,余念娘瞧着抬起袖袍轻轻掩鼻,在两人刚抬起尸体时,一股尸体臭味顿时散开来,众人一阵作呕,吓得纷纷四散开来。
  尸体被抬走,臭味却久久不散。
  临洮县令知道这地方不能住了,叫了衙役将自己以及家人的住处也搬到城外,和池朗宜余念娘一起。同时,驱散着百姓:“大家别在这儿待着了,快找东西铲了泥灰过来将这地方掩住。”
  有人就跑去拿东西,铲了泥土来将刚才放尸体的地方掩了。
  而池朗宜站在余念娘旁边皱紧眉问她:“这样有用吗?”
  余念娘也不知道。
  问他:“要的东西送来没有。”
  刚问完,有衙役就跑过来禀报池朗宜和临洮县令:“有人送来几大车东西到临时住所,说是钦差大人要的。”
  池朗宜一行人忙去了临时住所。那儿果然停着几辆马车,三辆板车。板车上堆满了石头,余念娘仔细看了看,是生石灰石。
  后面的几辆马车上全是装的药。
  余念娘立刻道:“将这些石灰石全部弄到空旷的地方砸烂,我要让它们变成灰,然后将灰撒在城中各处,特别是有尸体和蝇的地方。另外”挑出一根黄连:“县令大人麻烦你找一口大锅,将这些黄连拿出来熬成药汤,让城中所有的百姓都来喝,每(日rì)都要煎熬。”
  临洮县愣了愣,道:“天师是指这些黄连吗?”
  “是。”余念娘点头:“不知道城中还有大夫吗?”
  “有有有。”临洮县令道:“临时看诊处有一个吴大夫,不知道天师要大夫干什么?”
  “平(日rì)替自己熬个药汤还行,真正问诊看药开方子,治病还是得请大夫。”余念娘淡淡道。
  临洮县令没明白余念娘的意思,迟疑道:“看病?不知道天师要替谁看病?”
  余念娘眼神一冷,看向周围的百姓:“不知道有没有人近(日rì)觉得不舒服或者肠胃不适,拉肚子?”
  这话一出,众百姓顿时你看我,我看你,接着人群后面举起一只手,一个老头扒开人群走进来:“隔壁二狗子这两(日rì)好像不舒服,刚才我瞧见他好像又上厕所去了。”
  旁边池朗宜眼神微凛,看向临洮县令,临洮县令会意,立刻派了两个衙役去查看。
  两个衙役在一处废墟处逮住了二狗子,当时他正光着(屁pì)股蹲在废墟处,一边捂着肚子哎哟的叫,一边拉si。
  周围几只苍蝇围着他嗡嗡的叫!
  两人将腌巴巴的二狗子抓到吴大夫处,吴大夫看诊号脉,又问了二狗子几个问题。
  二狗子两(日rì)前开始拉肚子的,开始只是肚子不舒服,后来每次上厕所肚子痛,一天好几次,肚子里的东西都拉空了,可还是想上厕所。
  二狗子今年三十多岁,本来有个老母亲,可惜地动的时候被砸死了,救出来的时候脑袋上的血(肉肉)都干了。
  二狗子平(日rì)(身呻)体还是(挺挺)好的。据他交代地,地动后他每(日rì)饮食同大家一样,食官府的布的粥,喝的水则是在自己家原来的那口井里打的。倒没有吃过其它什么东西。
  “难不成问题真出在这水里面?”临洮县令惊疑道。
  “目前来看,应该是。”余念娘眉心紧紧皱起一个川字。
  现在看二狗子的症状有些像平常的拉肚子,如果真是痢疾,治起来那可是相当的麻烦。

  ☆、第406章 确诊

  痢疾有多种,有病毒(性性)痢疾,有菌痢,有肠炎痢疾,有体温发烧和不烧的。而且根据不同的痢疾治疗方法又不同。
  二狗子以前也会偶尔肚子痛拉肚子,每次他都是把削好的蒜直接从**里捅进去,每次一两瓣,一般两天下来,泻就止住了,大便恢复正常。
  可是这次二狗子塞了三天的蒜,不仅不见好,肚子还越来越痛,刚才在临洮县令府外看(热rè)闹的时候肚子突然又痛起来,他急匆匆找了个地方,稀西哗啦一通,**都痛了,而且还有些便血。
  二狗子这下吓傻了。也不敢再瞒着,吴大夫问他什么,答什么。
  而且因为粮食紧张,年轻壮力,饭量大的人,每顿得到的粥很有可能吃不饱。二狗子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有时候就在废墟上乱转,乱翻,在一些有钱人家院子的废墟上找一些散落的零嘴,拿回去藏起来偷偷的吃。
  嘴馋惹祸!
  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狗子现在已经出现痢疾的症状。吴大夫开了点止泻药,仙鹤草。好不容易让人寻了些蒜,本来紫皮的蒜效果更好,可是眼下有蒜就已经很不错了。削了三四瓣掏成蒜泥,敷在二狗子的肚脐眼上,外面用布蒙上。同时告诉他:“除了一(日rì)三次喝仙鹤草熬的水,余天师让人每(日rì)熬的黄连水你也要去喝。”
  二狗子捂着肚子,脸色苍白,腌巴巴的躺在一张木板上,可怜惜惜的看着吴大夫:“吴大夫,我会不会死啊?您要不要再替我多开一些药啊?”接着又指着自己肚脐上的蒜:“我自己掏鼓了三(日rì)都没用,这,能管用吗?”
  吴大夫板着脸看着他:“吃什么药,多少药老夫心里都有数,你以为是糖呢?想吃多少就多少,药吃多了也能死人!”又训他:“县令大人早说过让大家固定到一处去打水喝,你偏要乱来,还敢到废墟上去找吃的?你是自己不想要自己的命。”
  二狗子悔得都快哭起来了:“我哪知道啊。平(日rì)家里的东西放个十天半个月吃了也没怎么样,再说,那井里的水都是干净的来着,既然不能喝,县令大人怎么不让人封起来?”
  “混帐东西!”吴大夫气得眼睛瞪得铜铃大:“你的意思是你吃错东西还是县令大人的错了?”
  “我也不是这意思。”二狗子低声辩道。
  对这种好吃懒做,出了事懒在别人头上的人他已经无话可说。
  吴大夫气愤的起(身呻),板着脸道:“药记得吃,如果病(情qíng)严重了记得要让人来寻我。”
  吴大夫一走,二狗子得痢疾的事立刻就传开了。和他住在一个帐篷的人吓得站在帐篷外也不敢进去。
  没一会儿,几个用白布蒙着口鼻的官兵就过来了,守在二儿子住的帐篷外。同时吩咐和二狗子住在一起的那几人:“将东西搬出来,暂时去其它帐篷寻了地方住。”又对站在外面看(热rè)闹的众人大声道:“没事的走远点,不要往这边凑!”
  百姓们立刻后退几步,同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二狗子这是被单独关起来了?”
  “什么关起来?你没听吴大夫说二狗子得了痢疾吗?这是让他一个人住一个帐篷。”
  “那,那这痢疾不是要传染?”
  “啊,天啦,痢疾还要传染?那我们怎么办?”
  “笨蛋,痢疾当然会传染”
  惊慌,恐慌在百姓中蔓延,有那觉得自己肚子不舒服的当下就吓得脸都白了。还有的本来无事,听说二狗子是因为乱喝水,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才生病,想到自己也去其它地方打过水,顿时心神不灵,开始疑神疑鬼,本来也没有哪儿不对,这会儿突然就觉得自个儿肚子好像也有点也不舒服的样子。
  一时间百姓们站在空地上惶惶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个衙役拿着锣在住所里边走边敲边喊:“所有人到前面去集合,县令大人有事宣布所有人去前面集合,县令大人有事宣布”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满脸焦虑的慢慢朝着前去。
  而吴大夫从二狗子帐篷出来后直接去寻临洮县令。跟在(身呻)旁的小徒弟就不解的问他:“师父,二狗子已经被确诊是痢疾了,为什么不多开几味药,兴许这样好得快些?”
  吴大夫沉着脸:“你以为我不想,只是城中的药铺都被掩在了废墟下,眼下这些药还是钦差大人昨(日rì)让人送来的。要想治好痢疾,控制痢疾蔓延,这点药远远不够!”
  “师父,痢疾真这么可怕?”小徒弟今年不过十三四岁,从没有经历过这些,他是个孤儿,从小被吴大夫收养。
  吴大夫一脸严肃,神色从未有过的慎重:“若是寻常(情qíng)况下痢疾还是很好控制的,可是眼下地动后整个临洮县城都变成了废墟,换言之也就是满城的‘垃圾’”受灾的百姓太多,这就促进了痢疾的蔓延,如果药材及时到位,人人都能遵守规定,倒也不会太过严重,怕就怕有不少像二狗子这样的人,存在着侥幸心里,最后害人害己。
  两人很快就找到了临洮县令,同时将二狗子的(情qíng)况如实禀告。临洮县令惊出了一(身呻)汗,脑子里第一时间闪现一个念头,那就是余念娘说得好准。
  他不敢耽搁匆匆忙忙的找到池朗宜和余念娘。
  半刻钟后,所有的百姓都在住所前面集合完。
  临洮县令恭敬的引着池朗宜和余念娘走了过来。五彩,十一和地煞紧跟其后。
  看着几人严肃的面色,百姓们心不由跟着提起来,特别是在刚得知有人得了痢疾。
  临洮县令看向池朗宜,池朗宜面无表(情qíng)的朝他点点头,他这才提步走到前面,不过,还不待他开口,下面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询问:“县令大人,听说有人得了痢疾,是不是啊?”
  “是。”县令平静的回道。
  一个字让下面立刻炸开锅。
  “县令大人,那会死人吗?”
  “县令大人,听说痢疾会传染?”
  “县令大人,你们可不能不管我们啊”
  百姓人一句接一句。

  ☆、第406章 归类

  临洮县令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也许经历了骇人的地动,劫后余生的惊惧让众人此时如惊弓之鸟,众人深深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还有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所以,临洮县令手势后声音只小了一部分,还有人在不停的向临洮县令询问,说话。
  最后还是旁边的衙役提起锣敲打一阵。下面这才安静下来。
  临洮县令再次向大家安抚的摆手,认真的道:“大家安静,请听我说。现在的确已经证实有人得了痢疾。不过,大家不要怕,只要按照我们说的来做,相信很快就能控制病(情qíng),大家都会没事的。”
  “大家要相信,皇上和朝庭都非常关心我们。”然后临洮县令看眼池朗宜和余念娘:“在地动发生后,皇上立刻派了钦差大人和余天师来帮助我们,就是希望我们临洮县能平安的渡过此次难关。”
  “为了大家的安全,朝庭制定了一个计划,希望大家都能够遵守。”然后临洮县令笑着看向余念娘,作了个请的姿势。自己则退到一旁。
  余念娘看眼池朗宜。
  池朗宜向她点头。在他认为,这些主意里面大多是余念娘想出来的,由余念娘来宣布和解释最合适不过。
  余念娘也不客气,直接走到最前面,下面的百姓全都看着她。
  余念娘将百姓们的神色一一扫过,有焦虑,有担心,有慌张,也有镇定的,还有疑惑和怀疑的。
  她低头看了看,后面刚好有一块大石头,于是余念娘脚一抬就踩了上去,站在石头上,她正好能看见下面所有人,也能让底下的人都能看见她。
  “现今有两件事,一件是为了大家的安全需要所有人严格遵守的;另一件则是需要大家协助官府去做的。”余念娘看着众人大声道。
  声音清朗严肃,带着风的一丝柔软,让听话的人会主动忽略她语气中强硬,但是又会认真的聆听。
  百姓全都竖起耳朵看着余念娘。
  余念娘觉得很满意,无论是谁,哪一种人,在面对关乎自(身呻)安危的时候都会拿出十二万分的认真。
  “现在城中已经确诊有一例痢疾病人,起因是因为他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目前他的(情qíng)况还好,不算严重,吴大夫已经开了药。不过,这件事足够提醒我们,必须保持每(日rì)的水和食物干净。”
  “但是也请大家不要担心,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经过粪和口传播,所以,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这样生病的可能(性性)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因为百姓们人数太多,所以,对于一些污梁物我们必须统一处理。”
  “这是我说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临时住所必须搬到城外去,因为朝庭的人手有限,工程量太大。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动手协助我们,尽快将帐篷搭建起来,好让百姓们全部搬出去”
  “地动之后地下构造改变很多,而且有些尸体存放时间太久,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一些蝇,要及时灭掉另外,我们还需要在城外挖一些坑”
  这些坑用来倒置每(日rì)的粪便,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这些粪便不能留着,必须马上处理掩埋,这就又需要人手去做。
  余念娘和池朗宜,还有临洮县令已经商量好,到时候就在百姓当中雇一些人来倒粪便和填坑。等到这阵子紧张的时候过去,就可以挖一些化粪池来存储粪便,半年以后,就可以用于给土地施肥。但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对痢疾的控制。
  “所以,如果有人不舒服就要立刻上报,病越早治越好,好得也越快。”余念娘面无表(情qíng)的看着下面,然后指了指一旁的空地。
  空地上插着三支杆子,杆子上分别绑着三根布带,三根布带颜色各不相同,红色,桔色,绿色。
  “现在,所有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人站到绿色布条后面排好,有轻微不适症状的站到桔色布条后面排队,已经开始拉肚子,或拉肚子已经一些时(日rì)的,站到红色布带后面。”
  在余念娘说完后,十一紧接着站了出来,他长得端正,皮肤略白,不像地煞的黑脸,绷着脸的时候很严肃,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恐惧。
  十一拔高嗓子大声重复着余念娘的话:“听到余天师的话所有人开始行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人站到绿色布条后面排好,有轻微不适症状的站到桔色布条后面排队,已经开始拉肚子,或拉肚子已有一些时(日rì)的,站到红色布带后面每个人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病(情qíng),你们要知道越早上报,病(情qíng)越轻,才会越好治愈,才更没有危险所有人注意,各自站队,速度快点”
  下面密密麻麻的百姓先是一愣,然后才慢慢开始朝着杆子那边移动,在十几个官兵协助十一后,人群移动的速度也快起来。
  接着在三根杆子前面摆起十二张桌子,每张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人,桌上摆着笔和墨。
  排好队的人便走到桌子边,在手背上用沾了墨的笔作上记号。
  绿色杆子后面,没有生病的人手背上画上圈;桔色杆子后面(身呻)体稍有不适的手背上画个圈,在圈里加上一个叉;而红色杆子后面(身呻)体已经出现不适症状的,手背上直接画叉。
  手背上已经做了记号的人立刻回到城中的临时住所将自己的东西拿好。所有人的住宿将重新分配。
  城外的帐篷已经搭建好几十顶,手上画圈的人先被转到城外帐篷中住下,等到城外的几十顶帐篷住满后,将城中的住所分成三块区域。直到晚上戊时。
  第二(日rì),(身呻)体健康的男子全被派到城外帮着建帐篷,如此,花了三(日rì)时间,所有人都分配完毕,从临县支援送来的帐篷也到了,所以,也不用选拆旧住所的帐篷,直接拿了新的帐篷来搭建。
  虽然都建在城外,但是画圈的人住在城外东边,画叉和画圈叉的住在城外西边。
  等新的住处建好,临洮县令又让人将旧的帐篷拆下来放好。又按照余念娘的要求在进城的不远处的一个地方,以前是绿化带,地动后变成了废墟,临洮县令让人将地方清理出来,填平。
  余念娘说以后有用。现在,每(日rì)熬黄连药水就在此处。
  而且临洮县令觉得由官府熬粥太费事,于是按人口分发粮食,让百姓自己去煮。这样给官府省下一大批事。百姓们也不会整(日rì)无所事事。
  余念娘觉得早就应该这样。

  ☆、第407章 危急

  官兵和百姓们一起努力,城外终于重新搭建好了临时住所,所有的百姓都搬到了城外。不过,住所又分东区和西区。
  完全没有不适症状,目前(身呻)体健康的人全部住在东区而(身呻)体稍有不适者住在西一区。症状明显,拉肚子有几(日rì)的人,则住在西二区。
  同时,余念娘提醒众人。所有人,不管生病或者没生病的人,一人一碗一双筷子,不得随意与他人更换,以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