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念娘归录-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余念娘提醒众人。所有人,不管生病或者没生病的人,一人一碗一双筷子,不得随意与他人更换,以免在不知道对方已经生病的(情qíng)况下被传染。
而且,余念娘还让临洮县令在城内空置出来的空地上又搭建了几顶帐篷。
临洮县令就很不解:“所有的人已经有住处了,而且,(身呻)体不适者和(身呻)体无恙者我们不是已经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住下了吗?为什么还要在城内又单独搭建几个帐篷。”
余念娘淡然自若的道:“这个县令大人等两(日rì)你就知道了。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药。”
池朗宜已经向朝庭上奏,希望朝庭能想办法弄些药送到甘肃来,如果没有足够的药,痢疾就无法控制,也无法治愈。
就目前的(情qíng)况来说,整个临洮县城一半的百姓都在此,地动过去已经二十几(日rì),只发生了一例痢疾,所以,吴大夫觉得这次的痢疾只要药食到位,应该能很成功的治愈。
可惜,两(日rì)后,临洮县令就急匆匆的跑来找到余念娘。
“有两个突然发起高烧来,吴大夫看了,说是急(性性)痢疾。这,这,这怎么回事啊?天师,早就听闻天师道法高深,天师能不能卜一卦,看看有没有法子如何躲过这一劫啊?”
“县令大人,这是天灾!”余念娘看着临洮县令。
人岂能与天斗?
临洮县令哑口,焦急的看着余念娘,半响才道:“可是我们不是按照天师说的在做吗?怎么还有人得痢疾?”
“新建的住所,大家也不过是两(日rì)前才搬过来,两(日rì)前大家做了什么谁又知道?再说,虽然要求大家搬出城,但也没有(禁jìn)止大家进城,如果是白(日rì)里谁进城内做了什么呢?”
临洮县令这下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不过县令大人稍安勿燥,大人只要尽快确保我们要的药能送过来就好了。”余念娘道:“这件事,我待会儿会过去看看的,其它的事就劳烦大人了。”
临洮县令不敢不应余念娘的话,自从地动发生后,他一直做得不好,他只希望这次事(情qíng)后能平安的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升迁已经不望。
等到临洮县令出去后,余念娘立刻皱起了眉头,她事先有推过卦,临洮县这次会有痢疾发生,但也是轻微,并没有传言中厉害的传染病发生。
不过,现在突然又出现两位急(性性)痢疾患者,好像与卦中显示的又有些差异。
按理说,她连皇帝遇刺,刺客具体时间都能推算出来,根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余念娘皱紧了眉头,决定再推一卦。片刻后,她睁开眼,眉心紧的打成结。
这一卦与之前算的那卦竟然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一卦更加凶险。
余念娘在帐篷里坐了好一会儿,也没想明白怎么会这样。心里又记挂着那边还等着自己,她只好换了件衣服,叫上五彩去了西区。
到了西区,两人拿出白帕捂住口鼻。
两个急重痢疾病人原先是住在东区的,现在已经被转到西二区。
西二区里现在总共也就三个病人。
二狗子这几(日rì)吃了吴大夫的药,又按照嘱咐每(日rì)去喝一大碗黄连药汤,已经止住了泻,(情qíng)况已经开始好转。
另外两个急重病人被安排在另一间帐篷里。
帐篷里正站着一群人,吴大夫正单膝跪在地上看诊,临洮县令,池朗宜等几人都戴着面罩,站在帐篷里。
看见余念娘进来,临洮县令忙迎过来,也不用余念娘问就先告诉她现在的(情qíng)况:“已经用过一次退烧药了,还是高烧不退。两个人现在也烧糊涂了,什么也问不出来,大人还好,小孩已经开始说胡话了。”
“还有孩子?”余念娘意外道。
“是。”临洮县令一脸不忍:“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
余念娘走近,果然看见躺在地上的一个女人和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两人都面色不正常的潮红,孩子闭着眼睛嘴一张一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显然已经有些迷糊了。而那女人则是孩子的母亲,一脸痛苦,泪水琏琏的盯着旁边的孩子,眼神还有一些木然。
两个病人的(情qíng)况都不太好。
片刻后,吴大夫站了起来。
“吴大夫怎么样?”临洮县令忙道。
吴大夫一脸严肃“高(热rè)不退,现在只有将药量加重,草民先开方子。”
然后一行人跟着吴大夫出了帐篷,进了另一间帐篷,写好药房。吴大夫将药房给了徒弟“速去抓药,煎好让两人服用。”
“是。”吴大夫的徒弟拿着药方一溜烟就没影了。
吴大夫这才看向池郎宜,余念娘和临洮县令“各位大人,这两例痢疾病人来势汹汹,依目前咱们的药来看,孩子已经很危险了,大人如果(身呻)体好,抵抗力强些,能熬到药来,兴许还有救。”
帐篷内气氛突然变的凝重!
“知道是怎么传染的吗?”池郎宜道。
“之前草民问过孩子的母亲,说是两(日rì)前孩子的母亲有些不舒服,一直在帐篷里休息,让孩子一人玩,后来趁她不注意跑出去了。第一次她是在城内北区找到的”
因为城内北区一带以前全是住的普通老百姓,可以算是临洮县的贫民区,地动后,所有的灾民都搬到城南这边,之前的临时住所,妇人一家以前就住在北区,所以,孩子在北区也没人看到。
昨(日rì)孩子又跑了出去,被找回来后,晚上就吵的肚子不舒服,半夜就发起(热rè)来。随后,那妇人也跟着发起(热rè)。
“就是说,孩子在北区染上痢疾,回来后传染给了大人。”临洮县令猜测道。
“或许。”吴大夫道。依两人的病(情qíng)凶险程度来说,孩子更加严重。
余念娘却有不同想法。
☆、第408章 三只畜生
余念娘有不同的想法。
也许是大人本来就不适,传给了孩子,孩子出去后又沾染了不干净的东西,生了病,回来又反传给大人。这样也可以解释两(日rì)前孩子为何没有不舒服,病(情qíng)发生后又比大人急重的原因。
吴大夫眼前一亮:“天师说的有理。”
那孩子到底沾染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十一”池郎宜一脸严肃:“立刻带人去北区看看。”
“拿东西掩上口鼻!”旁边的余念娘忙提醒。
“是。”然后十一带着几个官兵进了城。
几种痢疾,这种急重型的痢疾最可怕,又快又猛,死亡率也高。眼下药物紧缺,就更加危险。
甘肃离着京城远,虽然池朗宜已经上奏,可是将信送到京城要花不少时间,到了太子手里还要朝议,然后询问皇帝,再准备,安排人送药,来回折腾的时间花上两个月都有可能。
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池郎宜又向甘肃总兵写了一封信,好在很快就有了回复。甘肃总兵接到池朗宜的信后立刻组织人准备起灾区所需要的东西。生活用品好办,但是药材就有些难了。而且需要的量很大。让他短时间去找这么一大批药材,也有些困难。
最后甘肃总兵想了个法子,找了一家名叫李字商号,这家商号做了几十年生意,商号内各种生意都有,也包括药材生意。
甘肃总兵以朝廷的名义向李字商号借了药材,承诺事后朝庭再付钱。
李字商号的负责人很爽快的答应了甘肃总兵的请求,只花了三(日rì)时间便将需要的所有药材准备齐了。目前药材正在运来的路上,再等一(日rì)就能到达。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有了药也有底气了。
不过,余念娘却担心起临洮县的其它乡镇。她只听下面的人禀报说各乡镇上的(情qíng)况还好,并没有什么人生病。却不知具体实(情qíng)。
于是,余念娘决定亲自去离城最近的乡镇看看。池朗宜觉得这样也好,便派了十一跟随。城里正到处搜寻着,余念娘带着五彩和十一骑着马快速出了临洮县城。
一个时辰的路,三人便到了第一个乡镇,桃源镇。
桃源镇不大,人家户也不多,但因为背后有山,山下有大片桃林,这里的百姓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桃树,等到桃子成熟便拿去卖。
一年还种两季庄稼,所以,桃源镇的百姓原来生活过得很好。地动发生后,有一半的人失去了生命。在经过悲痛之后,桃源镇的百姓们便将亲人的尸体下葬,后又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里正带领着大家将能食用的东西找出来,供所有人一起食用。
至于饮用水,百姓们便在山上一处自来喷泉处接用,里正还提醒大家所有的水必须煮沸,然后倒进器皿,沉淀一阵后,最下面的水不要。这样饮用。
余念娘觉得这样的法子还不错。虽然对有些有毒的物质无法过滤,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直到如今也没有人生病,证明桃源镇山上的水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后三人又去了另外两个镇,这两个镇上有两三个(身呻)体不适者,有轻微的痢疾症状,余念娘找来了镇长和里正,又寻了大夫,将痢疾的严重(性性)告之几人,让之重视。镇长和里正都吓了一跳。忙让大夫就着镇上目前有的药重新开了方子。
余念娘又将吴大夫开的方子告诉大夫,承诺回去了立刻派人送些药材过来。
走访了四个镇后,余念娘就带着十一和五彩回了临洮县。到临洮县城外时已经酉时。
余念娘刚下马还没来得及进帐篷,就见一个衙役急匆匆走了过来。
“余天师,您可总算回来了,出事了,钦差大人和县令大人还在等着您。”
余念娘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跟着衙役去了临时搭建的一个办公的帐篷里。
池朗宜和临洮县令都坐在里面,帐篷里除了地煞,还有吴大夫。几人脸色都很沉重。
“怎么回事?”余念娘看着几人。
临洮县令一见余念娘,焦急的脸上立刻闪过喜意,忙起(身呻):“天师回来了,出事了,天师!”
“出什么事了?”余念娘径直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这骑了一下午的马,(屁pì)股都颠痛了。
“出大事了。”临洮县令皱着脸,眉宇之间还有慌张:“下午,官兵到城北搜索,却在一处废墟处发现了大量的蝇和腐尸”
原来官兵按照要求去城北搜索,先去了生病的小女孩去的地方,发现废墟上方有一些蝇。
小女孩家原来养了不少牲畜,地动后,全部被压在废墟下面,时间一长,那些牲畜的尸体开始腐烂,生蛆长蝇。
小女孩第一次来的时候,腐尸程度还不算严重,因为废墟压着,她什么也没看见,只不过因为想家,在倒塌的家外待了很久,直到小女孩的妈妈寻过来。
第二次来的时候,正是蛆生蝇长的时候,她闻到了股怪味,听见废墟下有嗡嗡的声响,因为好奇,于是扒开了废墟上的木块,石渣,结果腐尸下面的蝇全都飞了出来。
也就是那个时候小女孩触摸了不干净的东西,染上了痢疾。
但是,官兵们在小女孩家的废墟上并没有看见多少蝇,只看见寥寥几只。城北区的平民区大多数人家不是养了牲畜,每家至少都养了猫狗。所以,众人从小女孩家开始,一路搜寻开妈,等搜到城北区中间位置的时候,众人就看见三只骨瘦如柴的狗在废墟中乱窜。
人都吃不饱,地动这么多天,狗还能活着。
众人当下觉得必须抓住这三只狗,果然一路顺着狗跑的方向,就看见在一处废墟上横七竖八,到处是动物,牲畜的尸体,已经被狗撕咬得稀巴烂,因为腐烂的时间太久,一堆烂(肉肉)上附着着成群结队的蝇。而是腐(肉肉)不远处还有几块布包着的东西,隔着老远就看见密密麻麻的蝇盘旋在上空,还有嗡嗡的声音。等再仔细一看,布的一端露出几根断指。
众人齐齐变色,骇了一跳。
这三只可恶的牲畜竟然将人的尸体从废墟下刨出来,啃成这样!
受灾的百姓太多,有些人家户一家人也没能幸免的不是没有。所以,偶尔几具尸体没有找到,也有可能。
☆、第409章 解决
现在这没找到的尸体,竟然被三只狗啃成这样子?真是天作孽,人受罪!死了也得不到全尸体。
众人愤怒至极,恨不得立刻将那三只牲畜乱棍找死。
同时,让人恐惧的是,敝放在太阳下的尸体和腐(肉肉)已经严重**,变异,而且长满了蛆,滋生了密密麻麻的蝇。
最可恶的是,这三只牲畜的狗鼻子比什么都灵,那些已经染了细菌,变异的尸体,它们碰也不碰。没有吃的了,又在废墟上用狗鼻子四处寻找新的尸体,再刨出来,拖出来啃食。
看到这些,有人(禁jìn)不住干呕起来。
因为一直忙于灾后安置,一直以来没有人发现这边的(情qíng)况。
众人莫明的恐惧,开始害怕。
余念娘回来的时候,池朗宜和临洮县令刚得知此事,正在商议办法。
“也就是说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北区,或者有多少人去过北区?”余念娘皱紧了眉头。
临洮县令点头,一脸忧心忡忡:“这可怎么办?那些蝇是从那些腐(肉肉)中滋生出来的,被沾染肯定会被染上病。今天就出现两例急重病人,万一后(日rì)药材不能到位怎么办?”接着又道:“如果现在我们就把去过北区的人隔离出来,用现有的药治疗,能治愈吗?”
“若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当然可以用。不过”余念娘一脸严肃:“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过北区,现在大家都知道(身呻)体不适的会被单独隔离起来。怕就怕,有人去了也不会承认。”
临洮县令傻眼了:“天师是说有人怕被单独隔离,所以会瞒着不说?”
别说,存在侥幸心理,这种想法的人还真有!
“除了这件事,那三条狗也是麻烦事。”一旁的池朗宜绷着脸道。
余念娘点头,不过,那三条狗虽然瘦得只剩骨头了,却跑得比什么都快,如果不把这三条狗处理掉,细菌源头会不断的出现。但是,在诺大的临洮县内找三条狗,真是一点儿也不容易。万一,三条狗被((逼逼)逼)急了,跑到南区或城外去了怎么办?万一发疯了咬人怎么办?
好吧,抛开即将到的药材的问题,先将狗和蝇的问题处理。
“找狗除了用最原始的法子,一一寻找排除,废时废力外,还浪费人力。另一个办法就是引(诱诱),在狗有可能去的地方放了东西,将其引除,然后击毙。”
“那蝇怎么办?这可是能飞的!”临洮县令看着余念娘道。
“找了大量的(床床)罩,素纱来都可以,用针缝合成一张超大的网。两端穿上杆子,或者直接找三,四处固定点,绑上重物,以助抛的时候有重力,能快速绕过高空到达对面”
将网抛过去后,要立刻把其它两边也压住,不要让蝇有机会出来。将所有的蝇压在网下后,拿了艾叶捆成一小捆一小捆。
一般艾叶是用来驱逐蝇的,眼下等到蝇像人一样,头晕的时候,立刻将其拍死,或者直接掩埋,填在地下。
“这个法子可行。”临洮县令忙道。
池朗宜也点了点头,于是临洮县令立刻让人去寻(床床)帐或者纱蔓。让人连夜赶了出来。
等到翌(日rì)天明的时候,众人早早起(床床)了。
余念娘照例吃了一些干粮,五彩熬了药汤,便去寻了临洮县令。
临洮县令一宿没睡好,早早起了(床床),正命令着人将网再增大些。
“做得大些,才可以站得远些抛,抛得更高一些,不然,网太小,高度太低,一张网还没抛过去,所有人蝇都飞走了。”
等到将网再加大些,余念娘看了下,觉得可以了,这时池朗宜也过来了,一行人用布遮住口鼻去了城风北区。
从南区一路走过去,越到北区(情qíng)况越糟,一路上都能看到乱飞的蝇,众人手中都拿了熏着的艾,因此,也没有蝇飞扑过来。
饶是早有心里准备,到达目的地,看到满地,密密麻麻,一层叠一层的蝇时,所有人都头皮发麻。
而且蝇遍布的范围似乎很宽,单凭这张网根本无法网住所有的蝇。
于是,余念娘提意:“拿着艾慢慢从四周将周围的蝇,全部赶到此处,然后再动手。”
池朗宜和临洮县令都没有意见,此时似乎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官兵们各拿一把点着的艾,慢慢将那些零散的蝇往中间围。也不敢驱敢太过。动作又慢又缓,费了两个时辰,才将周围的蝇全都集中到一个区域。
抛网的人是重点,一得手准,二得有力。
十一和地煞是最好人选,对方还得有接网的人,临洮县令从官兵中选了两个(身呻)手稍微好点的。
看着密密麻麻的蝇,地煞和十一准备了两三次,均觉得不等网抛过去,恐怕那些蝇就会全部飞起来。
这样的话怎么办呢?
也许从上空慢慢罩下来会好很多。
于是,几人从旁边绕过去,爬上墙头,四个人成一个长方形,一人一个角落,正中下面正是密密麻麻的蝇。
又将网的左右两侧加了杆子,这样掉下去的时候才有重力。两边才不会一直在半空中飘。
最后一人逮住一角轻轻跳下墙头,网轻飘飘飞下来的时候下面的蝇还沾在腐(肉肉)上。等到一半的位置,有些蝇就开始乱飞起来,这时,四人立刻加快速度,站在地上猛的拉网,网迅速罩下来,而里面的蝇如同炸锅一般,瞬间全部飞了起来。数量成千上万,看得人头皮发麻,几乎连隔夜饭都要吐出来。
幸运的是,绝大数蝇被罩在网里,开始立刻熏艾。可惜的是,还有一些蝇飞了出去。
“多的网住,少的慢慢再说。”总比一只也没法抓强吧。
熏了一阵艾后,临洮县令便让人领着担了不少泥土过来,将蝇统统埋在地下深处。
这边蝇解决了,可是那两个急重痢疾病人(情qíng)况却越来却糟。妇人有些昏昏沉沉,而孩子已经没了气息。
而官兵在一块空地上烤起了野免,等到香味四散开来,三只狗就聚了过去,然后地煞和十一拿着箭对准狗,一箭毙命!
☆、第410章 天师怎么办
幸好蝇发现的早,及时处理掉绝大部分,临洮县令又派人对全城废墟进行了一次全面(性性)的搜查。
第二(日rì)甘肃送来的生活用品就到了,余念娘让人寻了几十名(身呻)体健康的妇人,由五彩亲自教导,将棉布裁成方形,帮着做了几百张面巾。然后给城内的官兵侍卫衙役每人发了一张面巾。
官兵搜索完一个区域,后面的人便将砸成粉的生石灰撒上,算是消毒。直到最后将城内搜索完,所有的尸体处理完,生石灰也用完了。
好在,撒了生石灰这几(日rì)并没有下雨。
处理掉多的,临洮县令又让人做了一些网杆出来,一支长长的杆,杆顶(套tào)上一个圆形的网兜,就像现代捕蝴蝶的网。
东西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靠,不过,靠着网杆可是网住不少遗漏的蝇。同时住宿区外,众人还熏了艾,这样不仅可以驱走蝇,还能防蚊虫。
就在对城中安全卫生事宜防治的同时,接二连三又有人生病,拉肚子,还有发烧。
生病的人陆续被安置到城外西区隔离起来,进行分病分治。
最先发烧的那对母女(情qíng)况有些糟糕,小女孩已经于昨夜走了,那位母亲也一直高烧不退,又因为伤心不已,导致病(情qíng)加重,眼下脑子已经烧糊涂了。
好在二狗子病(情qíng)不重,每(日rì)按时吃药,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让生病的人又燃起了希望。
直到第三(日rì),应该早到了的药品一直未到,这让众人不经担心起来。
“会不会是路上出了什么事?”余念娘看着池朗宜。
池朗宜眉头越拧越紧,叫来地煞和十一:“你们带着人去接应一下。”
地煞和十一这一去就是五(日rì)。
因为药物紧缺,百姓太多,有些人的防范意识太过薄弱,没有将余念娘的话放在心里,从而被传染,被传染后因为恐惧,又担心害怕自己像其它病人一样被关在隔离区不让出来,直到死在隔离区。所以,有人便悄悄了瞒下了自己的病(情qíng),等到病(情qíng)瞒不住显示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生病的人不仅自己病(情qíng)严重到无法医治,同时又将病传给了其它人,而其它被传染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传染了痢疾,又传给了另外的人,于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只不过几(日rì)时间,城外西区突然爆满,住满了病人,倒是东区空出不少帐篷来。没有生病的人也更加慌慌不安起来。
早先的黄连也已经没有了,吴大夫只好写了几种草药,让徒弟带着一些自愿者百姓去山上采。可惜,能用的草药采到的并不多,拿回来熬出来,一人不过分得小半碗。这样药效根本达不到作用。
临洮县令急得团团转,找了余念娘几次:“天师啊,眼下我们该怎么办啊?眼看这疫(情qíng)越来越严重……”
余念娘也无法,地煞和十一一直没有回来,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池朗宜已经带了几个侍卫离开了临洮县城也去了。只有等人回来才知道。
余念娘本来打算要将临洮县城周围的所有乡镇都去查看一番,因为疫(情qíng)突发,再也没出去过,眼下也不知道其它地方的疫(情qíng)怎么样。
整个临洮县都笼照在恐慌(阴阴)霾之中。
吴大夫更是一(日rì)去找临洮县令好几次,脸色沉重痛心又无可耐何的道:“如果药品还无法到位,整个临洮县城,恐怕……恐怕……”
这后面的话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到时候恐怕整个临洮县城都会完蛋。
临洮县令只好眼巴巴的看着余念娘:“天师,您看咱们现在还有什么法子??”
余念娘心里第一次没由来的有些发慌。她面上镇定的道:“在药回来之前,现在必须确保不能再有人被感染了。在东区周围多熏一些艾草,我马上回去卜一卦。”
“好,那麻烦天师了。”一听余念娘要卜卦,临洮县令不觉就松了一口气。
余念娘的威名临洮县令早听过,自从来到这儿,余念娘说的事也逐一被实现。眼下别无他法,临洮县令觉得余念娘推一卦也算一线希望。
可是他哪里知道,余念娘这几(日rì)已经推了不止一卦。
本来不该如此严重的疫(情qíng)突然就变成这样。早该到的药品迟迟未到。余念娘不知道为什么这几次卜的卦都不准。她总有种感觉自己预算出来的东西好像被人改了道似的。
五彩并不知真(情qíng),安慰她:“姑娘是人又不是神,连神都要出错,更何况是姑娘!”
余念娘凝眉,真的是这样吗?
前两次都是借着五彩为媒介推的卦,这次,她想换一换。
余念娘出了帐篷。
四下看去,整个东区都静悄悄的,所有人都缩在帐篷里不敢出来,生怕一出来就被传染上痢疾。
也许她可以找个当地人试试。
余念娘朝着临洮县令临时办公的帐篷走去。
帐篷里临洮县令正一愁莫展的坐在上首,吴大夫正坐在下首不停的叹气。
“吴大夫也在啊。”余念娘走进帐篷。
见是余念娘,临洮县令和吴大夫忙站了起来。
“天师来了啊!快坐吧。”临洮县令将上首的位置主动让给了余念娘。
余念娘淡淡摆手:“县令大人坐,我只是顺道过来看看大人,没想到吴大夫也在。”
吴大夫朝着余念娘拱手:“老夫实在担心,走着走着就来了县令大人这儿。”
闻言,帐篷内气氛又沉重起来。
“眼下我们着急也没有办法,钦差大人已经去查看怎么回事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不要再有人继续染上痢疾。”余念娘道,朝着两人摆手,示意两人都坐下,无需多礼,然后她走到吴大夫坐的桌边,桌子上摆着一张药方子。
“天师说得很对。”吴大夫一脸严肃,他所有的心思都在目前的痢疫上并没有留意余念娘的目光:“没有药能让已经染了痢疾的早些康复,我们现在只有加强防护,免得有人再染上痢疾。”
余念娘眼睛在那张药方上淡淡掠过,认真的道:“所以,我建议县令大人,找人在东区住宿周围立一道一人高的栅栏,以防有病人随意进出。另外,西二区的病人搬迁到城内搭建的帐篷区内……可以将临洮县城其它几个城门全部关掉,只留东门。同时,县令大人还应该在城外安排衙役巡逻,不准人随意离开临洮县……”
☆、第411章 心惊
即要在东区建一人高的栅栏,又要把西区全部搬到城内,还要关闭城内其它三个城门。
临洮县令和吴大夫面面相觑。
“请问天师,这是为何?”
余念娘拿起吴大夫面前的药方,看向临洮县令:“临洮县城已经开始蔓延痢疫,如果有病人逃出去将病传到其它地方,或者是传到京城,大人有想过这个后果吗?到时候大人可担得起这个责任?”
临洮县令惊出一(身呻)冷汗,这才回过神来,他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忘了,当下叫了衙役进来,吩咐下去,心里还七上八下,也不确定这些(日rì)子有没有百姓离开过临洮县城。
余念娘一直拿着吴大夫的药方子在看,没有接话。
吴大夫却好像知道临洮县令心里在想什么似的,直接建议道:“县令大人可以让人去统计一下东区,西区,还有城内的百姓,这样就可以确定有没有离开临洮县城了。”就算废墟下掩埋了一些尸体没有被找到,但是只要每家每户询问,就能知道有没有少人。
临洮县令已经被灾后的事搞得脑子都乱了,当下觉得吴大夫说的是个好办法。立刻又吩咐下去。
这边,余念娘已经将吴大夫的药方放下,同时客(套tào)道:“幸好城里现在还有吴大夫在。”
城中另有几位大夫都在地动中不幸逝去。
“天师客气了,老夫是大夫,这也是本该做的。”吴大夫道。
然后又说了两句,余念娘借口出去看看离开了帐篷。
一出帐篷,她在东区绕了一圈,便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坐下凝眉思考起来。
她刚才竟然只看到了一些很模糊的景象。
吴大夫只是普通的大夫,即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如当初佟贵妃那般有着皇帝龙气罩着的贵人,那为什么她会看不到呢?
这种(情qíng)况余念娘还是第一次遇见。
就是当初在宫里,经常遇见那些和皇帝,皇后贵妃接触的人,也没有出现过卜算不出来的(情qíng)况。
余念娘的推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