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不敢当?文拾遗为天下的读书人开了言路,怎当不得一个贤字?”韩辰长身而立,声音清澈如泉。颊意笑意浓浓,眸光灼目绚烂。

    令文谦忍不住赞了一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站在文谦身边的谢仁行目光闪了闪,心中一动。

    这是今天的章节

 第139章皇帝

    韩辰与武定候的争执很快传到永安帝耳中,他想到从京里传来武定候府在为袁雪曼准备嫁妆的事情,皱着眉头与吕芳说话,“辰儿向我请了假,要回京城一趟。说要把大觉寺半年节给办了,顺便参加文拾遗长子的婚事,你去拟个旨,辰儿不在这几日,行宫的换防由二皇子负责。”

    吕芳跟在永安帝身边已经快十年了,一听就知道他这是在迁怒大皇子与武定候。忙弯腰笑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永安帝向后轻轻斜倚,以手肘支着身子,眸中闪过一丝精光,“我听说,你和汉王府的刘内官是同乡?而且你们还都爱打麻将?”

    永安帝的面上带着笑,看起来像是丝毫不在意的样子。吕芳却知道,若是今天应对不好,只怕他肩膀上这二斤半重的脑袋就要挪挪地方。

    吕芳小心地看一眼永安帝,轻声道:“奴婢和刘内官都是一个县城出来的,因为有这层情谊在,偶尔会在一起打打麻将。平时有输也有赢,刘内官打麻将是把好手,想要赢他一回不太容易。不过奴婢前几天却将他赢得屁滚尿流的,还把他在京中的一幢宅子输给了奴婢。”他一边说,一边偷偷打量永安帝的神情。

    他与刘清是同乡这件事情,早就告诉过永安帝。

    永安帝这个时候问起,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哦?你居然赢了他一幢宅子?我早就听说这个刘清是个小气鬼,平时一文钱还想掰两半花,没想到他居然输的这么惨。”永安帝饶有兴趣地问起了吕芳与刘清打麻将的事情。

    吕芳恭谨地应对。

    谈不了几句,永安帝状若无意地问了一句:“几个月前听汉王妃说过,说她打牌都缺个对手,想尽快找个儿媳妇,怎么这会还是不见动静?”

    “这找儿媳妇又不像是买大白菜,哪里有这么轻巧的?平常百姓家还得三选四挑,几年几月地拿不定主意,何况是汉王府?”吕芳呵呵地笑,用手背试了试小黄门端来的养生茶,然后双手端着放到了永安帝手边,“不过奴婢倒是听刘清说过,说汉王妃似乎是瞧中了谁家的姑娘,就是那姑娘好像家中情况不太好,汉王妃也在犹豫着呢。”

    “哦?”永安帝端过养生茶喝了一口,挑了挑眉道,“是怎样的不好?”

    “这个奴婢不敢多问。”吕芳满脸笑容,一双手恭谨地放在两腿之间,“就是刘清说了那么一两句,好像是那姑娘母亲去世的早,所以汉王妃一直拿不定主意。”

    丧母长女?永安帝在脑中快速把朝中重臣中所有妻子早逝的都扒拉了一遍也没想出一个与韩辰年龄相当的姑娘来,心中不由一动。

    这么说,汉王瞧中的,并不是重臣之后吗?

    一想到汉王并不准备娶重臣之女,永安帝原本被武定候与韩辰争执气得略有些不顺的心口突然清爽起来。

    他微微一笑,端起养生茶慢慢地喝了起来,一边喝一边道:“要说到家世,这天底下又谁能尊贵得过皇家?纵是家世不好,只要那姑娘人品好,不是个爱生是非的,哪怕是针黹女红方面差一些,也是可以考虑得嘛。”

    吕芳垂下眼睑,束手而立。

    永安帝说了那么一大堆,真正重要的就只有一句“不是个爱生是非的”。

    刘清在牌桌上输给了他一万两银子,外加一幢两进小院。

    他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说到针黹女红奴婢倒想起来了,宁妃娘娘与刘才人给陛下缝了件中衣,说让陛下试试合不合身。瞧奴婢这脑子,一说起别的就把这件事给忘到了脑后。”吕芳故作懊恼地敲了一下额头。

    听到刘才人的名字,永安帝的目光闪了闪,意味深长地道:“我看,只怕是你不敢拿出来吧?”

    吕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着脸唤了声“陛下”。

    永安帝不以为然地“嗤”了声,一脚踹到吕芳身上,骂道:“猢精猢精的,这宫里还能有你忘了的事?替刘才人说话就替她说,拉扯上宁妃做什么?是不是我这些日子宽待你们这些奴才,以至于让你们这些当奴才的生出戏耍朕的心思?”永安帝极少自称朕,也就只有在批复大臣的奏折上和旨意中,才会用朕的自称。在平时,用我多一些。

    这会他用了朕的自称,着实有些恼了。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殿中南北长窗对开,一阵夏风吹得纱幔轻拂,吕芳磕着头,脊梁骨上的汗水一点点收尽。

    他知道,自己应该是没事了。

    眼看吕芳伏倒在地,苍白着脸一个劲的磕头求饶,永安帝轻声一叹,“行了,起来吧!大皇子与二皇子的亲事办完后,就该轮到四皇子了。你让胡有德去拟个旨,升刘才人为昭仪,由落月轩迁到茗惜阁住。”

    眼见吕芳屁颠颠地去找胡有德拟旨去了,永安帝的脸色沉了下来。

    袁义兴?

    好大的胆子!

    不管朕有没有答应袁雪曼与韩辰的亲事,你这般大张旗鼓的逼迫天家子弟娶妻,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原本想下旨斥责武定候,可被吕芳一番插科打浑,又打消了这个心思。

    袁皇后与武定候不是想要韩辰手里宣府兵力和府军前卫吗?

    朕就是不给你,让你只能看不能摸!

    永安帝静静地喝着茶,耳听得殿外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眸色微凉,如披秋霜。

    站在殿中服侍的小黄门,不约而同的缩了缩脖子。

    也不知是哪个大臣要倒霉了……

    ……

    永安帝要抬刘才人的位份,将她由才人升昭仪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后宫。

    永安帝的旨意还未到,刘才人在行宫的居所就已经开始人来人往。

    刘才人淡淡地笑着,眸子里却没有丝毫喜悦。

    四皇子跪求袁皇后允他娶傅语萧,这在后宫已经成为了笑话。

    前几日,永安帝考较几位皇子功课,四皇子曾有一项没有答出来,永安帝连连冷笑着说,你四岁起就在书房读书,学了十几年,如今也只学会一个读书,却不晓得举一反三。问他书中之意,只会将书里的文章背出来,完全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此混账惫懒,不知勤谨,枉费大儒一番教育。

    永安帝的斥责声随着风声传出很远,吓得四皇子长跪不起。

    宫中的皇子们都还小,能在永安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也就只有大皇子与二皇子。

    然而,面对永安帝的盛怒,两位皇子没有一个敢上前的。

    宣旨后,由才人升为昭仪的刘昭仪静静坐在临窗大炕上,看着院中开得如新雪初绽乱云堆砌莹白如玉的铃兰,轻轻地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正在后苑扶着高内侍的手悠闲散步的宁妃,被四皇子低声叫住。

    “宁母妃请留步。”

    “可是有事?”宁妃言笑晏晏,语调温和。

    四皇子神色拘谨,加之心中又有事,将头垂得又低了些,“听闻母妃荣升位份乃是宁母妃的好意,儿臣本想登门去谢,只是又怕扰了宁母妃的清净。”说着话,他冲着宁妃一揖到底。

    宁妃不觉笑了,“我当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个啊?你就要成亲了,陛下提提你母妃的位份这也是应有之事,你又何须谢我?”

    四皇子再次揖了一礼。

    宁妃示意高内侍挡住,“你这孩子,莫要谢来谢去的。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皇后是你的嫡母,抬你母妃的位份,她也是应允的。”

    听了这句话,四皇子的神情沉郁下去。

    在大觉寺中,淳安郡主就曾当着袁雪曼的面提过他母妃的事情,然而直到今日,母妃的位份也没有丝毫变动。

    思及此,四皇子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叉手道:“多谢宁母妃提点,儿臣自然也是要谢母后的。”

    “这便好。”宁妃微微颌首,温言道,“今日是你母妃抬位份的喜日子,你还是多去陪陪她吧,也让你母妃欢喜欢喜。”

    四皇子抬头扫了宁妃一眼,低头道:“是,儿臣这便告辞了。”

    刘昭仪性惰,不善逢迎巴结,四皇子又性格拘谨,母子俩人都不得永安帝喜爱。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

    就因为这母子俩没有威胁,所以才能安然过到现在。

    不像其他的嫔妃,虽然得永安帝宠爱,可是腹中的孩子却一个接一个夭折,都来不及看一眼这黑暗肮脏的宫闱。

    有的虽然平安出生了,可是母妃却早早离开人世。

    宁妃看着四皇子远去的背影,轻声长叹。

    ……

    再过几日,文安学就要成亲了,文谦去向永安帝请假。

    永安帝见到他等到儿子快成亲了才来请假不由哈哈大笑,不仅准了他的假,还赐了文安学一对玉如意,并且埋怨文谦,“别人定婚期都是春秋两季,你可倒好,哪个月热你定在哪个月!”

    文谦赧然地笑笑,“确实匆忙了,当时也是想着臣的儿子要去通州赴任,这才定在赴任前成亲,却忘了六月正是炎夏……”

    永安帝今日的心情格外好,笑着与文谦开起了玩笑,“忙完你大儿子的事情,就剩下小儿子。这次小儿子可得仔细选个好日子,不要又等到文武百官来避暑行宫,你却要办喜事,害得百官们喝不成你家的喜酒。”说到这里,他像是来了兴致,“对了,你家小儿子可相看好人家了吗?”

    文谦心中咯噔一下,脑中飞快地转了几转,拱手道:“倒是相看了几家,只是要等到今年办完幼安的亲事,才能忙他的事情。”自从文安学中了状元并授了官职后,文谦不论在任何场合,都称呼长子的字——幼安。

    一般官宦人家,不会在同一年办两场喜事。

    所以次子的亲事肯定要等到长子成亲后才会定下来。

    永安帝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就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文谦见到永安帝并没有指婚的意思,不由偷偷擦了擦额角的汗。

 第140章邀请

    文安学婚期临近,百花井巷开始忙碌起来。

    许多物件上已经贴上了大红喜字,荣管家指挥着家中的仆佣们整理灯笼、幔帐、香烛之类的。

    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喜不自禁的模样。

    五月最后一天,文谦终于从避暑行宫回来。

    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永安帝所赐的一对玉如意。

    周夫人又惊又喜,却也有几分惋惜,因为聘礼在四月中就已经送到女方家里了。若是这对玉如意能在送聘礼前赐下来,就可以放在聘礼的第一抬上面。

    文谦就笑:“还可以摆在堂屋里嘛!”

    御赐之物,一般都是当做传传下去的,而且还要摆在堂屋正中,用以供奉。

    有的大臣,几代在朝中为官,御赐之物还多不胜数。

    就比如内阁首辅解江的府宅中,就建了一幢楼,摆放的全是御赐之物。

    “摆在堂屋,哪有放在聘礼里看起来气派?”周夫人斜了文谦一眼,“这可是赐给幼安的,又不是赐给你的。”

    “你说放哪就放哪,你说了算!”一旦有外人在场,文谦总会给周夫人抬场面,也很乐意扮演一个畏妻之人。

    风重华和周琦馥站在一旁捂着嘴笑。

    屋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欢快起来。

    等到风重华等人走后,文谦面露担忧之色,“回来之前,陛下曾问过我安然的婚事。”他看了一眼周夫人,“依我之见,不如早些把安然的事情给定下来吧。”

    说句实话,文谦实在不敢恭维永安帝相看儿媳妇的眼光。

    淮安县令和洛阳县令因为女儿被选秀选中,现在举家都来了京城。所以,他也曾见过这两位县令。

    两位县令方正倒是挺方正的,仕林的风评也好,在地方上也都是能干实事的人物。

    可就是两家的姑娘实在是有点……不好看。

    替皇子选妃这可是大事,指不定将来就会有一位未来的皇后。

    怎能光考虑品德,而不考虑容貌?皇子们自小在宫中长大,见惯了各色美人,怎么可能会喜欢容貌平常之人?

    一旦皇子与妃子感情不稳,将来后宫就极有可能生乱。

    那到时,庶的压倒了嫡的。

    嫡的不服庶的,整天斗来斗去的……

    所以文谦一听到永安帝提起文安然,心里就犯憷。

    万一永安帝真给次子寻了一个容貌平常的妻子怎么办?

    他倒不是嫌弃长相平凡之人。

    实在是整日对着丑女总没有对着美女心情好吧?

    就好像他与周夫人,如果周夫人真长得像无盐,只怕他也不会像现在这般爱她。

    周夫人点头应喏,却有些犯愁,“一时半会之间,上哪里去寻合意的?”

    文谦就往西跨院看了一眼。

    周夫人的目光闪了闪,斟酌起来。

    风重华八成是做不成她的儿媳妇了……

    只看韩辰待风重华那副态度她就想象的到,如果她真把风重华留在家中,到时只怕会多了韩辰这个死对头。

    然而现在京中又传着袁雪曼即将嫁给韩辰的谣言,让她一时半会弄不清怎么回事。

    而且梅夫人前些日子把她叫过去,督促她尽快替文安然和风重华安排亲事。

    想到这里,她没有再与文谦说这件事情,而是询问起了韩辰的情况,“我怎么听说在避暑行宫,汉王世子与武定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争执了起来。”

    文谦哂然一笑,语气里带了不屑,“还能为什么?武定候看中了汉王世子,想把侄女嫁给他,然而汉王世子似乎并无此意。后来俩人在宫外相遇,武定候当街逼婚,汉王世子就与他争执起来。”文谦一边说一边摇头,对于姑娘家来说,名声比性命还重要,武定候就没想想如果逼婚不成,以后袁县主怎么办?

    周夫人沉默了下来。

    文谦却像是被引开了话头,一反常态的称赞起汉王世子来,“……没想到在行宫里接触过几回后,竟发现他文质彬彬,学富五车,言谈举止雅量高致。就是性子有些清冷,不爱与人交往,不过想到他的身份不能与大臣过多交往也就释然了。”他停了一下,又道,“由此可见,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以往外界多传汉王世子虽然颖悟绝伦,却自恃甚高。然而实际上,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周夫人不由看了他一眼,道:“这么说,你现在又改了以前的看法?你以前不是说汉王世子这不好,那不好吗?”

    文谦老脸一红,赧然道:“这不是以前没有交往过吗?所以就说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后若不了解别人,我再不敢言人是非了。”

    周夫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又和文谦说起徐协冲撞淳安郡主仪仗的事情。

    ……

    西跨院里,风重华刚刚送走了风绍元。

    他是来给文安学送礼兼告辞的。

    他改了军户之后就去城外兵营报了道,兵营里的总旗听说他是从国子监出来的,喜欢的不得了。当即许诺他一个小旗的职务,只要求留他在本营,可是风绍元却说他想去辽东。

    总旗苦劝无果,只能恋恋不舍地放了他。

    正好西路军过来接粮饷,他就让风绍元趁着这个机会与大部队一起出发。

    “大公子过去也吃不了什么苦,他正好调到了周二老爷手下。有周二老爷护着,您还担心什么?”送走风绍元后,许嬷嬷看到风重华心情不好,笑着劝慰她。

    是啊,有周琦馥的父亲在那里,风绍元能吃什么苦?

    最多也就是做个文书一类的工作。

    在兵营里,这样的人多数受尊敬。再加上与周家的关系,想必也没人敢寻风绍元的晦气。

    风重华叹了口气,“担心倒是不担心,就是心里突然有些难受。”

    风府里的明白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再也不肯回头,剩下的尽是一些糊涂至极的。

    风慎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不用说了。

    最让人气愤的还有一个郑白锦帮他的腔。

    虽然现在风府里有柳氏在,多少能拿捏得住他。可是一旦风慎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怕柳氏这个从市井出来的小妇人,就没有拿捏风慎的能力了。

    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将风慎死死摁在现在的位置上。

    让他半点也动弹不得。

    突然间,她眼前一亮。

    既然害怕柳氏以后拿捏不住风慎,不如现在抬举柳氏的娘家。柳氏娘家地位高了,以后在风慎面前自然腰杆就挺得笔直。

    只是柳氏的娘家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啊。

    柳氏侄子柳同峰跟着父亲在做屠户,其他的亲戚族人做得都是末流营生。

    就是想抬举,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

    风重华有些泄气了。

    就在这时,惜花进来禀告,说方思义求见她。

    风重华微怔刹那,吩咐几个丫鬟帮她换衣裳。

    她在前院的花厅里见了方思义。

    方思义将韩辰回来的事情告诉了风重华,并道:“现在京中谣言汹汹,多是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世子爷想见见县君。”

    明天就是半年节,周王府每年都会联合大觉寺举行一次进香乞火的活动。

    韩辰想趁着这个机会见见风重华。

    风重华愕然,“大表哥就要成亲了,我怕是不好出去。”

    方思义笑道:“这个县君不须担心,一会周王府就会派人过来送请帖,邀请县君去大觉寺游玩。”

    风重华睁大眼睛,目光变幻不定。

    韩辰一回来,就急得见自己,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可恨这个方思义嘴巴紧的很,半句有用的也不说。

    她心中也苦恼无比。

    自己到底该怎么与舅母说?

    大表哥过几天就要成亲了,她却要跑到大觉寺去游玩?

    风重华脑海里浮现出韩辰那清雅绝尘的面孔。

    罢了!

    到时好好向舅母解释就是。

    等到方思义走后没多久,周王府果然送来了淳安郡主的名刺。

    周夫人将风重华叫了过去。

    不仅没让她解释,反而很爽快地答应了她明天去大觉寺游玩的事情。

    周夫人看着穿了一件粉白色飞鱼纱家常长衫,明眸皓齿,娉婷婉顺的风重华,心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她替风重华理了理鬓间的乱发,温声道:“淳安郡主不比常人,虽是性格略有棱角,却极好相处,平常心待她即可。”有些话,她不需要说得太明白,相信风重华都能听懂。

    果然,风重华略怔了怔,很快就颌了颌首。

    “去吧!”周夫人轻声叹息。

    各人的路,终究是各人走出来的。

    纵是再担心,再不舍,风重华也该走向属于她自己的路。

    如果,真是她心中所猜想的那样……

    那么,她放开手,这才是对风重华最好的未来。

    ……

    风重华沐浴过后,惜花替她绞着头发。

    她坐在描金穿藤雕花凉床上,一边看著书,一边与许嬷嬷说话。

    有风从东南方向吹来,轻轻摇动着几扇窗棂。窗外竹枝摇曳,竹节清奇。竹根上的竹笋一天一个样,现在已窜得半人多高。竹叶被风抚动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映着廊庑下几盏昏黄的灯光,看着有些渗人。

    悯月往窗外看了一眼,顺手将窗户给关了。

 第141章上香

    “给周府二老爷准备的东西可齐了?”

    “又多加了两枝人参。”许嬷嬷示意悯月拿出礼单。

    “就照这个预备吧,”风重华看了眼礼单,极为满意,“还有,我听琦馥说她父亲喜欢太平猴魁,在礼单里再加一斤。”

    许嬷嬷与悯月忙将这个又加到礼单上。

    风绍元就要去周克麾下了,风重华这边准备些礼物送给周克,是很必要的。

    虽然她与周琦馥关系极好,如同亲姐妹似的。

    可是以后风绍元就要在周克手下讨生活了,该有的礼数一点也不能少。

    等到头发干了,她就躺在了床上。

    可是今天夜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翻来翻去的睡不好。

    好不容易睡着了,风重华却发现自己回到风家后宅,眼前是随着寒风摇曳而微微泛黄的枝条,梨树上缀满白花,在月色中飘然起舞。

    文氏站在祠堂外,素衣素颜,长发随风。好像夜的精灵,随着风声起舞。那柔美身姿,仿若三月飘飞的弱柳,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地撞上祠堂的木柱……

    一地的鲜血,在风重华眼前沤成了黑暗。

    文氏眼角的泪水化为血珠,滴滴落下。

    月色如此皎洁,沉甸甸的祠堂在夜色中如同能吸收光线的怪兽,被这月光罩着了,笼着了,却黑得让人无法前行。

    但祠堂外的月光很白,很亮……

    她能看到文氏躺在地上,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如同披帛,将文氏软软包围。

    风重华大叫一声,猛然坐起。

    “姑娘?可是魇着了?”悯月殿前的喝彩声一阵高过一阵,人群四散开来,寻找各自相熟的人诉话。

    接下来有神棍与神婆跳神戳钎刀舞,场面十分森严壮观。

    人群就慢慢地安静下来。

    风重华极目远望,却再也见不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不由怅然。

    就在这时,一声轻笑自亭外传来。

    “今年又是周王府拔了头筹,害我这个做庄的少赚了不少银子。”随着声音出现的是一身黑色常服的韩辰。他眉如利剑,丰神如玉,望向风重华时如同积年深潭一般。

    风重华心头一跳,不由半垂鸦睫,端起茶盏以做掩饰。

    她十指修长,晶莹如白玉。

    韩辰淡淡地笑了。

    淳安郡主刚赢了比赛,此时俏目微微发亮,见到他来了,目露欣喜之意:“怎么才来?”她又往韩辰身后看了看,“夺神火的呢?”

    “义恭本想来,只是我想着这里都是女眷,便让他在山下叩首。”韩辰虽是与淳安郡主说着话,目光却落在风重华的脸上。

    “赏。”淳安郡主看着山下那个叩首的黄色身影,面露欢愉之色。

    “难得今日聚在一起,就在大觉寺用斋饭吧。灵泉池里的鲈鱼味美鲜香,若是来了不品尝,却是个遗憾。”淳安郡主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笑着看向风重华。

    她这么一提议风重华自然听从。

    “那就好。”淳安郡主笑容明媚,令人下去吩咐,自己则是站了起来,“诸位先饮茶,我去去就来。”

    见到郡主站起,风重华便也站了起来。

 第142章初吻

    “我真怕今不会出来。”韩辰温柔的笑。

    山风吹扬着风重华的发丝,素影卓绝,凭栏而望,远处飞檐翘角间,隐隐传来瀑流飞坠之声,天边虹霞似锦。

    却美不过面前这张容色娇丽的面庞。

    风重华垂着,眸光堪堪停在韩辰的胸前,不再向上一寸。

    视线里,是一双修长洁白的手,手指上戴了一枚祖母绿戒指,宝石晶莹翠绿,如同一汪绿色深潭,看得久了就令人忍不住陷进去。

    “有事吗?”风重华声如蚊蚋。

    “有,”韩辰轻轻地笑,声音无比的温柔,他望着她,仿佛她是一块稀有的宝石,“我就是想告诉你,让你不要着急。那边的事情,我正在想办法。”他将自己与武定候发生争执的事情说了一遍,“陛下对武定候猜忌颇深,又厌恶他的为人。所以,我与武定候这次的争执,只会让陛下更加厌恶他。而且以陛下的性格,此时他定然不愿我与武定候连成一体。以我的推测,我与袁家的亲事,多半是要做罢了。”

    风重华认真地看了韩辰一眼。

    前一世,他想把袁雪曼塞给鞑靼王子,结果失败了,在袁皇后的动作下,和亲的人变成了淳安郡主。淳安郡主和亲之后,鞑靼与国朝争端不断。到最后,他以此身坐镇辽东,才缓了两国的紧张局势。

    “那鞑靼王子呢?”她轻声发问。

    韩辰唇角微扬,“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又怎会知道鞑靼王子来了之后会如何呢?”

    对于鞑靼来说,能娶一个皇室的女子回家,不仅可以得到朝廷更多的赏赐,当与其他部族产生矛盾时,也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持或帮助,所以鞑靼一定不会放弃联姻的机会。

    而对于朝廷来讲,嫁一个皇室女子出去,不仅可以控制草原各族,更可以用施恩的方式获得草原上各族的归顺。当皇室女生下儿子后,朝廷一般会扶持皇室女之子为汗王。这样的汗王,天性就会亲近中原朝廷。

    要不然,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四大都护府都是怎么来的?都是用皇室女换来的。匈奴人刘渊为什么自认是汉朝之后,突厥人为什么以“桃花石”自居,都是与和亲分不开的。

    当年延达汗王击败瓦剌,削平割据势力的反抗与叛乱,统一鞑靼各部,分六万户以治之,自掌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万户。又将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封与第三子贤达王巴尔博。

    延达汗王去世后,就将汗位传给长子哈哈尔脱。

    哈哈尔脱的儿子博多尔台,乃是现任的大汗王。

    而贤达王巴尔博的儿子墨失赤继承了右翼三万户后,自称为贤达汗,一直与大汗王博多尔台分庭抗礼,而后贤达汗墨失赤吞并了左翼一些部落,将大汗王博多尔台一直赶到义州。汗庭东迁后,贤达汗墨失赤不可一世。大举进攻中原,被梁国公与其二子击退。贤达汗墨失赤战败后归顺朝廷,被封为忠顺王,一直朝贡中原。

    而后,梁国公献策前朝,要求朝廷暗中帮助大汗王博多尔台,造成两方势均力敌,一直征战不休。

    忠顺王墨失赤很早以前就想娶一名皇室女子为妻,以示正统。

    这次韩辰给他去了信,邀请鞑靼王子来京,正中忠顺王墨失赤下怀。

    在接到韩辰的信后,他就派最喜爱的二王子巴察儿和公主敏敏儿察南下。只是正巧汗庭骑兵来犯,王子与公主才不得不推迟了行程。

    “可是,一个国家的和平,居然要用女子来换取,这对女子来讲公不公平?”风重华睁大双眼,反问韩辰。

    她以前总觉得草原上各族乃是蛮夷,中原才是正统。如果皇家女子嫁到草原上,不仅习惯上不一样,礼仪上也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