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半晌,鸿胪寺少卿才咬牙切齿的说道:“还真是多谢贵部可汗当年的手下留情了。不过,我们蒋大将军也不是吃素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几万大军更是随时等候征战。”

    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们特娘的不就赢了一场吗,至于到现在还津津乐道?

    “蒋大将军确实神勇,然我部大可汗亦是草原英主……”

    阿史那鹰心里是畏惧蒋忠的,但嘴上却丝毫不让。

    鸿胪寺和胡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唇枪舌战。

    经过小半个月的较量,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即胡使觐见的时候不得佩戴腰刀,但也不必行跪拜大礼,行胡礼即可。

    唐宓听完李寿的转述,不禁睁大了眼睛,“那个阿史那鹰,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啊。”

    明明是战败的一方,却还能硬着脖子来跟鸿胪寺打嘴仗,最后还弄了个不输不赢。

    其实,平局对于阿史那鹰而言,就已经是胜利了。

    李寿有些憋屈。

    没办法,鸿胪寺也是没办法。

    京畿刚刚发生了地震,朝廷的重心在赈灾上。

    对于一个胡搅蛮缠的胡使,朝廷的大佬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否则也不会派一个鸿胪寺少卿和李寿出马了。

    但李寿有种预感,解兵器、觐见礼节还只是开始,阿史那鹰定然还有后续。

    唐宓却不以为意,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兵来将挡呗。一个胡人,呵,能有多少计谋?”

    这就是身为天朝上国的骄傲了。

    彼时,大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国力强盛、万邦来朝,身为大梁子民,那种睥睨一切的骄傲早已融入到了骨子里。

    而胡人,在大梁百姓眼中,就跟未开化的野人差不多。

    玩心眼儿、耍计谋,他们能跟传承了几千年的汉人相比?

    然而,就在阿史那鹰正式觐见的时候,他还真给大梁的皇帝、百官出了个难题……

 第142章 又出幺蛾子

    “大梁乃天朝上邦,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才济济,想必这样的东西与贵国的高人们而言,不过是雕虫小技。”阿史那鹰长得是典型的胡人相貌,却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

    这让朝堂上的群臣不禁有些诧异,如果不看长相,只听这口音,真的很难相信对面站着的是个未开化的胡人。

    而阿史那嫣一句话说了好几个成语,且运用得十分得当,更让朝臣们惊讶。

    几位大佬更是暗暗心生警觉,这个胡使,似乎不简单啊。

    阿史那鹰说完,从身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乌木色的匣子,双手捧到胸前,“我部大可汗倾慕天朝已久,特意写了一封信,信便在这匣子里,希望大梁皇帝陛下能够满足我大可汗的心愿。”

    阿史那鹰深深一个鞠躬,双手直直的伸着。

    圣人冲着赵福使了个眼色。

    赵福会意,小跑着来到阿史那鹰跟前,双手接过那匣子。

    赵福捧着匣子回到御前,将匣子呈到了圣人的面前。

    圣人仔细看了眼那匣子,眉头便皱了起来。

    严格来说,这个东西,并不能算是匣子,它根本就是用一个个的木条拼起来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长约一尺,宽、高都不过半尺。

    圣人伸手掂了掂,很沉,应该是实心的。

    可阿史那鹰说里面放了胡人可汗的书信,那么也就是说,里面还有缝隙。

    跪坐在近前的几位宰相,也看清了那匣子的模样,纷纷蹙起了眉头。

    匣子?

    不对不对,这分明就是鲁班锁。

    而且是极为复杂的鲁班锁,绝非市面上流行的六柱、八柱的寻常款式。

    阿史那鹰很满意看到大梁君臣脸上露出来的惊讶和为难。

    没错,他们是胡人,是汉人眼中未开化的野人。

    可现在,偏偏是他这个胡人给聪明的汉人出了个难题。

    好吧,虽然这个鲁班锁也是汉人做的,但那个汉人如今已经在草原上生了根,算是半个胡人了。

    阿史那鹰心里暗自得意着,面儿上却不显,继续说道:“这等顽童的把戏,想来也难不住贵国的高人们,约莫两三日就能给在下一个回复吧。”

    得,他不但出了个难题,还给出了期限——不得超过三日!

    “这个阿史那鹰,实在太狂妄了!”

    大朝会散后,圣人留下几个宰相和老将去议事堂开会。

    霍顺气得吹胡子瞪眼,他是个武夫,最不耐烦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要他说,什么解难题,直接跟胡人开战就好。

    这些胡人,哼,就是欠教训。

    直接将他们打爬下,看他们还敢不敢给大梁出难题,让大梁难堪!

    宰相郑文洲淡淡的说道:“确实狂妄,不过他也有狂妄的本钱。”

    撇开胡人的国力不谈,单就阿史那鹰本人而言,作为使臣,是非常合格的。

    而且吧,身为大梁子民,天朝的骄傲也不允许他郑文洲跟个胡人认输。

    这鲁班锁,必须解开!

    否则以后他们还怎么有脸说自己是智慧的梁人?

    “先把这个东西拿去将作,看看那些工匠们能否解开。”

    圣人仔细研究了那个匣子一番,发现十几根木条严丝合缝,竟是连半点破绽都找不到。

    明明是木条,却组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

    唉,这个鲁班锁,恐怕不太好解啊。

    赵福赶忙答应一声,捧着鲁班锁便去了将作监。

    霍顺还在那儿愤愤,嚷嚷道:“解什么解,直接拿刀劈开不就成了?”

    不就是一堆木条条嘛,还能敌得过刀斧之力?

    郑文洲直接转过身,不愿再跟这个没脑子的武夫计较。

    这个老匹夫,怎么就不明白?

    他们大梁与胡人,过去是在战场上较量,而大梁赢了,胡人不得不遣使进京议和。

    这一次,却是智慧上的较量,如果真如霍顺说的那般,直接拿刀斧劈开鲁班锁,那他们大梁就输了,而且输地极为不体面!

    霍顺见几个宰相都不搭理他,暗自撇撇嘴,心说话,都是一群只会耍嘴皮的怂货。

    什么输不输的,真正的输赢,只能在战场上决定。

    拳头够大,慢说一个鲁班锁,就是胡人的可汗王帐,也照砸不误!

    朝堂上发生的事,唐宓并不知道。

    因为她还有更要紧的事。

    赵氏和王令平回来了!

    自出了孝,赵氏便带着心爱的小孙子去四处溜达。

    祖孙两个一路上走走停停、吃吃喝喝,玩得不亦乐乎。

    若不是唐元贞和王怀瑾一封信一封信的催促,赵氏还不想回来。

    唐元贞都回京快一个月了,赵氏的马车才堪堪踏上京郊的官道。

    午后,阳光炽烈,王令仪三兄妹站在城外路边的草棚下,翘首望着官道的另一边。

    阳光氤氲着热气,人看过去,景象都有些扭曲了。

    唐宓还是一眼便看到了缓缓驶来的一队马车,“来了!”

    王令仪手搭凉棚,细细的看了一会儿,点头,“没错,是阿婆的马车。”

    兄妹三个赶忙迎了上去。

    马车里,赵氏靠着窗边,撩起车窗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致。

    时近四月,官道两侧的麦田里,麦子已经长出了结实的麦穗。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里便是一片金黄。

    赵氏望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京城城墙,微微叹了口气,京城,她又回来了。

    “太夫人,大郎、二郎和三娘来接您了!”

    马车前面坐着的婆子出声提醒道。

    “咦?大哥、二哥和姐姐他们都来了?”

    王令平正躺在马车座位上睡得迷迷糊糊,听到这话,忽的坐了起来。

    他的动作有点儿猛,引得身上的胖肉肉一阵涟漪。

    赵氏见小孙子这般,不禁笑了出来,伸手掐掐他的胖脸蛋,“唉,你阿娘若是看到你胖成这个样子,还不定怎么吃惊呢。”

    在外旅游,再怎么讲究,也不如在家里舒服。

    可阿宝这个小子,硬是像吹气球一样,短短两年的功夫,就胖成个小猪崽儿。

    赵氏可以想象,向来追求完美的唐元贞看到这么一个胖儿砸,会有怎样惊诧的表情。

    想想、呃,就觉得欢乐呢。

    不知怎的,赵氏心底刚刚生出的那丝怅然顿时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满满的期待。

    ……

    “姑母,看您面带忧色,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姜清进宫来探望姜皇后,刚进了两仪殿,就听到了一声叹息,不禁关切的问道。

    “嗐,还不是那个什么胡使,弄来一个破匣子,将作那边研究快两天了,还没个结果。眼瞅着胡使给的期限要到了,却解不开这个难题,这次咱们大梁要丢脸了。”

    面对嫡亲的侄女,姜皇后没什么隐瞒,絮絮叨叨的抱怨着。

    姜清眼睛一亮,凑到姜皇后耳边,“姑母,这有何难?我给您推荐个人,如何?”

 第143章 要打脸?

    “她真是这么说?”

    李寿盘膝坐在榻上,手里握着本书卷。

    榻前躬身站着个小内侍,低着头,态度很是恭敬,“回十八郎的话,显新县君确实是这么说的。她还说,常乐乡君三岁的时候就能解开六柱鲁班锁,现在她都十三岁了,想来也能解开更难的。”

    李寿面沉似水,看不出喜怒。

    小内侍偷眼瞧了他一记,而后继续道,“恰在这时,圣人来了,正好听到了显新县君的话。”

    李寿的脸色阴沉下来,“阿舅可有说什么?”

    小内侍咽了口唾沫,表情很是犹豫。

    给李寿探听消息,哪怕是皇后和太子说的话,小内侍也敢传出来。

    但事关圣人,小内侍就有些胆怯了。

    泄露“禁中语”,这可是不小的罪过啊。

    “放心,你只管说,阿舅那边不会追究的。”不过是几句闲话,无关朝堂、无关军政,说了也就说了。

    李寿很清楚圣人的底线,所以并不在意。

    小内侍还是有些犹豫。

    李寿也干脆,直接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随手丢给了小内侍。

    小内侍麻利的接过来,顺手捏了捏,嗯,是个银饼子。

    小内侍满心欢喜,熟稔的将荷包收起来,左右看了看,方压低了声音,“圣人明明听到了,却没有追问,反而问起了显新县君的亲事。”

    得,小内侍很狡猾,收了钱,依然没有泄露圣人说的话。

    李寿也没有计较,又听小内侍说了一些宫中琐事,这才挥挥手将他打发出去。

    “姜清,怎么哪儿哪儿都有你?”

    李寿之前听了圣人的话,暂时放了姜清一马,没想到,这还没多久呢,她又跳出来折腾。

    这次,他不会放过她!

    ……

    “阿娘,阿娘,您看,这是我特意给您买的点心,甜的,可好吃了。”

    王令平两只小胖爪子上捧着一碟子点心,喜滋滋的送到唐元贞面前。

    唐元贞嘴角抽了抽,看到儿子胖出好几圈的体型,嘴角再次抽动。

    尤其是对上儿子那天真无邪的双眸时,她更是有种看到地主家的傻胖儿子的赶脚。

    唉,想她堂堂唐氏女,生出的儿女个个相貌出挑、才华横溢,怎么到了最小的儿子,整个画风就变了呢?

    就算是“二”得一逼的王令齐,外表也是颇能唬人的。

    前面三个儿女是出尘飘逸的世家子、世家女,老小就成了憨厚纯真的蠢萌胖儿砸。

    这、这差距,唐元贞真心接受无能啊。

    “嗯,阿娘尝尝,阿宝真乖,出门还不忘给阿娘带吃食回来。”

    唐元贞伸出两根手指,轻轻的捏了一小块点心,咬了一小口,还行,能入口。

    “扑哧~~”

    唐宓不厚道的捂着嘴嗤嗤直笑,“阿娘,阿宝也就客气客气,您还真吃啊。”

    没看到小胖砸肉疼的小眼神儿?

    什么专门给阿娘买的点心?分明就是这只小猪崽儿买给自己吃的零食。

    唐元贞拿着点心的手一顿,抬眼正好看到小儿子心疼不已的表情,她完美的笑颜顿时裂开。

    “哈哈~~”赵氏也忍不住了,拿着帕子捂住了嘴。

    “阿娘——”王令平再天真,也看出他的母上大人似乎生气了。

    偏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

    无措的揉了揉大胖脑袋,扭头又去看赵氏,“阿婆~”

    小童音儿里带着些许委屈。

    赵氏心疼不已,赶忙招招手,“阿宝,到阿婆这里来。”

    赵氏对于自己名下的四个孙子、孙女,最喜欢的是唐宓,而疼入心肝的却是王令平。

    是的,王令平不如兄姐聪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华,但赵氏就是稀罕他。

    胖胖的、笨笨的,就像所有寻常人家的小孙子,平庸,却让人喜欢。

    因为赵氏发现,她喜欢王令平,没有任何原因,就是单纯的喜欢他这个人。

    对于唐宓,赵氏的喜欢中还夹杂着些许欣赏,到底存了外因——唐宓是神童啊。

    而于王令平,赵氏却纯粹许多,只是喜欢。

    唐元贞揉了揉额角,原本还有些无奈,但看到阿宝窝在赵氏怀里露出憨憨的笑容,她不禁有些失神。

    养猫儿时,唐元贞总抱怨猫儿早慧的不像个孩子,总想让猫儿像个普通女童那般快乐成长。

    可轮到了阿宝,她怎么就开始“望子成龙”了?

    阿宝现在这样,不就正附和她对猫儿的要求吗——天真、童趣,十足十的孩子气!

    作为家长,她有了功利心!

    唐元贞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居然也世俗了。

    不好,这样很不好。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哪怕她是携带空间的穿越女,也没什么特别,更不能要求她的每个儿女都出色得近乎妖孽。

    唐元贞陷入了沉思,开始反省自己这些年的言行。

    唐宓没有察觉母亲的不对劲,她跟胖弟弟玩了一会儿,看天色还早,便去藏书阁看书。

    坐在三楼的窗边,迎着柔和的春风,唐宓抱着一卷游记看得入神。

    啪嗒~

    一朵玉兰花从窗外飞落到屋内。

    唐宓抬起头,不意外的看到李寿。

    “二九兄,不忙着跟阿史那鹰打嘴架,怎么有空跑来翻窗子?”

    唐宓合上书,笑嘻嘻的跟李寿说话。

    李寿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跟唐宓说笑,利索的从外面翻进来,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卷递给唐宓。

    “这是什么?”

    唐宓好奇的展开纸卷,却看到上面画着一个匣子。

    哦,不对,这是、鲁班锁?

    “猫儿,这样的鲁班锁,你能解开吗?”李寿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唐宓仔细看着图纸,上面画得很是详细,不但画了鲁班锁的正面,连几个侧面也都画了,还仔细的标注了尺寸,以及木条的大小。

    唐宓将图纸铺开放在地板上,两只手放在半空中,不停的比划着。

    不多会儿,唐宓好看的小脸上露出笑容,“没问题。”

    李寿长长舒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可笑外头那些人还说什么“伤仲永”,殊不知,真正的神童,长大了也是天才。

    比如他的猫儿。

    “二九兄,你还没说是怎么回事呢?”唐宓歪着脑袋问道。

    李寿坐在窗框上,一指四夷馆的方向,“还不是那个阿史那鹰,想为难我大梁朝,哼,他也不想想,我大梁人杰地灵,又岂是他一个胡人能折辱的?”

    “还有姜清,居然也趁机兴风作浪……”

    李寿缓缓将整件事都说了出来,包括姜清在宫里的“推荐”。

    唐宓听得满眼小星星,哈,又要打脸了吗?嘻嘻,她最喜欢了!

 第144章 打回去

    赵氏回京,圣人那边也知道了消息,第一时间派内侍来探望,并送来了不少东西。

    赵氏询问内侍宫里的情况,自然也就知道了胡使出的难题。

    “鲁班锁?还十分复杂?将作的工匠们折腾了两日都还没有个头绪?”

    赵氏蹙眉,这辈子,她最在意、最倚重的还是圣人。

    听闻圣人有了麻烦,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如何帮圣人度过难关。

    “是啊,哎呀,也不知道那个胡人从哪儿弄来的玩意儿,连将作最擅长鲁班锁的大匠都没有办法。”

    来人是赵福的徒弟,亦在太极宫当差,算得上小一辈里混得颇好的小太监。

    他知道赵氏跟圣人的感情,也知道赵氏对圣人的关心不作伪,毫无保留的将圣人的近况都说了出来。

    “京畿地震,圣人已经够心烦了,偏胡人还来凑热闹。”

    小太监撇着嘴,嘟囔道:“那个叫什么鹰的人还说了,他们可汗给圣人的国书就藏在鲁班锁里,国书里,他们可汗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咱们圣人能应允。”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连鲁班锁都打不开,根本看不到所谓的“国书”,更不知道胡人可汗提了怎样的要求啊。

    这、这又该如何回复?

    起初,圣人和朝堂大佬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接下来的两天里,不管是将作,还是京城的木石名匠、机关高手,都对这个鲁班锁毫无办法。

    圣人他们这才发现事情有些棘手。

    大梁对胡人,原本是占据了绝对了优势,可现在,因为一个小小的鲁班锁,大梁极有可能在胡人面前丢脸。

    想想就觉得窝囊啊。

    赵氏的眉头都快拧成一个疙瘩了,她在宫中多年,对于朝政的敏锐性绝非一般妇人。

    她单听小内侍的一番嘀咕,便明白了圣人现在所处的困境。

    鲁班锁,看似是个小事,却关乎大梁的脸面。

    忽的,赵氏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只是太快了,她一时没有抓住。

    打听完圣人的近况,赵氏交给小内侍一些她四处旅行时买的手办,并一一告诉他,那些送给圣人的,那些是娘子的,那些是太子以及诸位皇子公主的。

    小内侍挨个儿记了下来,然后抱着大大小小的匣子便离开了王家。

    不多时,唐元贞进来回禀事情。

    她将自己回京这一个月家里发生的事,仔细的告诉了赵氏。

    其中便包括王怀婉的事。

    赵氏暂时将圣人的事压在心底,笑着对唐元贞道:“听你这么说,阿婉竟是长进了?”

    女人遇到渣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该如何应对。

    过去李氏对王怀婉的教育,赵氏全都看在了眼里。

    她不赞同,却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王怀婉是李氏的亲生女儿,做母亲的如何教女儿,是李氏的权利。

    赵氏就算是掌家大嫂,也无权干涉。

    至于李氏给王怀婉选的亲家,赵氏更是一百个看不上。

    清远侯夫人的“规矩”,也就骗骗李氏这样的无知妇人,似赵氏这般在宫中混迹多年的老狐狸,一打眼,便看穿了清远侯夫人的真面目。

    不过,还是那句话,王怀婉是李氏的亲生女儿,她嫁什么人,自有她的亲生父母做主。

    赵氏只需要冷眼瞧着即可。

    当然啦,如果程季的事发生在她回京后,赵氏或许会做出跟唐元贞一样的决定——帮王怀婉出头。

    原因也跟唐元贞的一样,王怀婉姓王,她出了事,王家必须给她出头。

    话虽这么说,但如果王怀婉能表现得更争气,赵氏或是唐元贞也更愿意帮忙。

    “可不是,那日阿婉回程家,带走了我‘借’给她的四个客女和两个妈妈,”

    唐元贞笑着说道:“昨儿我还收到消息,说是阿婉刚回程家,程季那小畜生还想像过去一样跟阿婉摆‘郎君’的谱儿,对阿婉又是冷眼相对、又是呼来喝去,结果,却被阿婉关上房门,让客女们狠狠抽了程季一顿。”

    赵氏瞪大眼睛,“她、她竟打了程季?”

    殴打丈夫,换做任何一个大梁贵女,赵氏都不觉得稀奇。

    因为这是世情。

    谁让大梁女子彪悍哩,且个个爱活动,又是打马球、又是打猎、又是跳舞的,身子骨儿不是一般的好。

    若是对上个爱读书的弱鸡丈夫,贵女们收拾起来,真是不能太轻松啊。

    所以,在大梁,男人被家暴,根本不算新闻。

    但王怀婉不同,她自小被李氏灌输了一脑子的贤良淑德,整日里抱着女诫、烈女传不撒手,在她的世界里,丈夫就是“天”。

    如今,王怀婉居然对“天”动手了,这消息,绝对够劲爆啊。

    “是啊,只把程季打得满地找牙,”唐元贞也觉得畅快,“清远侯夫人得到消息,跑来拦阻,阿婉连理都没理她,直接让我派去的两个妈妈去跟她‘讲道理’。”

    而清远侯夫人一个半吊子,如何讲得过唐家的积年老仆?

    只几个回合,清远侯夫人便败下阵来,被唐家世仆挤兑得面红耳赤,就差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王怀婉还不罢休,直接找上了清远侯,表示:她回来,一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二来也是觉得程季没有坏到骨子里,狠狠调教一番还能改好。

    现在,她“调教”了,程季也似乎意识到了错误,希望翁婆就算不支持,也不要扯后腿。

    王怀婉还表示,毕竟公婆有四个儿子,一个不成器,还能依仗其它三个。

    而她王怀婉只有一个夫君,她和孩子以后所依仗的也只能是程季,所以,无论如何,都请翁婆不要插手。

    一番话说得清远侯也有些下不来台。

    不过,清远侯到底比他夫人强一些,从王怀婉的话里听出了点意思。那就是王怀婉不会轻易放弃程季,这、就很好嘛。

    清远侯也没耐心管教一个成年娶妻的儿子,如今有人接手,他还乐得放手哩。

    清远侯夫人还想说什么,被清远侯喝止了。

    随后,清远侯当着全家人的面儿放话:日后程季由王怀婉全权“照顾”,其他人都不许插手四房的事。

    赵氏点点头,满意的说道:“阿婉做的不错,希望她能坚持下去。”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渣男,棍棒依然有效。

 第145章 滚

    自那场大病之后,唐宓就变得“懒”了。

    她的懒不止表现在学习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透着一股子懒。

    其中也包括做饭。

    当然啦,唐宓仍然乐于享受美食,只是不再自己动手。

    王怀瑾和唐元贞十分纵容唐宓的“懒”,为了让女儿吃上合心意的美食,两口子还特意花高价买了几个厨娘。

    这几位厨娘,有擅长做菜的,有擅长煲汤的,还有做得一手好白案的。

    只要唐宓动动嘴皮子,用不了多久,便有热腾腾的美味送到她面前。

    今天不同,好久没有下厨的唐宓竟走进了揽月阁的小厨房。

    没办法,她家小吃货回来了,为了给小胖叽接风,唐宓决定亲手做些点心。

    不过,准备食材、生火、清洗等杂事,还是有厨娘和丫鬟们动手,唐宓领着满嘴口水的胖弟弟站在一边围观。

    待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唐宓才挽起袖子,洗了手,然后制作点心。

    “阿姊,多放些红枣,这样才甜!”

    王令平站在案板前,两只大大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时不时的提出意见。

    唐宓忙里偷闲,拿沾满面粉的手点了点胖弟弟的大胖脑袋,“还嫌不甜?阿宝啊,总这么吃甜食可不好,你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小牙牙会生蛀虫的,到时候,一嘴的黑窟窿,难看不说,还不能尽情的吃东西了。”

    王令平两只小胖手猛地捂住的小嘴儿,满眼惊恐,“阿姊,我不要生蛀虫。呜呜,我不要变成黑窟窿。”他还要留着满口的小牙牙吃好吃的呢。

    唐宓心里直乐,却依然板着脸,故作严肃的说道:“不想嘴巴里满是黑窟窿,就不能吃这么多甜食。阿宝,你说这枣子要不要多放?”

    王令平很是纠结,小人儿犹豫好久,才不舍的说:“那、那就不要多放了。但是,阿姊,也不能少放哟。”

    得,这小胖叽还知道讨价还价哩。

    唐宓笑着点头,表示知道了。

    王令平这才满意的放下手,继续跟在姐姐身边当小尾巴。

    很快,枣糕便出炉了,热腾腾、香喷喷,勾得王令平口水滴答。

    唐宓将枣糕切成小块,整齐的码放在甜白瓷浅碟子里。

    而王令平早已抱着一大块枣糕啃上了,一边吃还一边跟姐姐说:“好次,真好次!”

    唐宓看着小弟吃得开心的模样,唇角忍不住的上扬。

    她端起碟子,领着王令平,姐弟两个朝寸心堂走去。

    “阿婆,尝尝新做的枣糕吧!”

    唐宓将碟子放在小几上,轻声招呼赵氏。

    赵氏在看到唐宓的那一刹,才猛然记起脑子里那一闪而过的灵光。

    哎呀,她怎么把猫儿给忘了?

    要知道,猫儿三岁的时候就轻松的解开了鲁班锁。

    这些年她虽然没有见猫儿再玩那玩意儿,但本领这种东西,不是说忘就能忘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赵氏还是低声询问,“猫儿,你还在玩儿鲁班锁吗?”

    唐宓给赵氏倒了杯茶汤,听到这话,联想到赵氏跟圣人的关系,立刻明白了。

    她点点头,“偶尔会玩。”

    “复杂的、柱数比较多的,你能解开吗?”

    赵氏眼睛一亮,随口吃了一块枣糕,便开始用双手比划起来。

    唐宓更加确定了,阿婆跟李寿说的是同一个鲁班锁。

    她故作思索的沉默片刻,双手在半空中比划一番,好一会儿,方缓缓点头,“应该没问题。不过,还是需要看到实物。”

    看到实物?

    这没问题啊,实物就在将作,赵氏一个吩咐过去,将作监就会把东西送来。

    想到这里,赵氏没有迟疑,直接唤来自己的女官,耳语了几句。

    女官领命下去。

    一个时辰后,女官便捧着一个匣子进来,她身后还跟着将作监和一个内侍。

    唐宓和王令平一边玩闹,一边吃点心,一碟子枣糕,大半进了小胖叽的肚子,唐宓只略略用了几口。

    赵氏心不在焉的看着姐弟两个玩儿,眼睛却时不时的瞥向门口。

    当她看到女官的时候,身子猛地坐直了。

    “猫儿,你快来看看,这个可能解开?”

    赵氏迭声催促女官将匣子送到唐宓面前,而后急切的问道。

    唐宓拿湿帕子净了手,这才接过匣子。

    她没有急着去拆,而是仔细的研究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