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宓拿湿帕子净了手,这才接过匣子。
她没有急着去拆,而是仔细的研究了一番。
赵氏、将作监和内侍都眼巴巴看着。
一盏茶后,唐宓的手动了。
两只白皙的不像话的纤纤玉手灵巧的翻转,赵氏他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得咔嚓一声脆响,唐宓轻松的抽出了一根木条。
赵氏满眼惊喜。
将作监则是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这东西他研究了两天两夜,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怎么面前这小娘子随意鼓弄两下,就、就抽出了一根木条?
有了第一根,便有第二根、第三根。
一刻钟后,乌木匣子变成了一堆大大小小的木条。
而唐宓从一堆木条中找到了一个折成拇指大小的纸条,她没有打开,直接交给了赵氏。
赵氏也没看,招手唤来内侍,“快,把这个呈给圣人。”
小内侍很激动,他知道宫里为了这个木匣子都快急疯了。
如今懿德夫人的孙女解开了难题,圣人和娘子还不定怎么高兴呢。
而他作为跑腿儿的,定然会有赏赐。
小内侍双手接过小小的纸条,用力点了下头,跟赵氏行了礼,便匆匆的往宫里跑。
“小、小娘子,您、您是怎么做到的?”将作监结结巴巴的问道。
唐宓拿帕子擦了擦手,不甚在意的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中间这根木条看着跟其它的不一样,便随手拆了一下,没想到还真是关键所在。”
将作监想吐血,这叫什么答案?
“阿姊,你太聪明了!”王令平不懂这些,他只是觉得阿姊好厉害,没看眼前这位大叔“佩服”得满脸通红、浑身哆嗦嘛。(作者:阿宝,你确定这是‘佩服’,而不是‘气’的?)
见弟弟这般激动,唐宓也难得炫耀一把,笑眯眯的说:“这有什么难的。其实这个鲁班锁还有其它的玩法,我抽掉一根木条,还能将它组装起来,依然是盒子的造型,原主人却未必能解得开!”
赵氏眼中精光闪烁,“猫儿,你说得可是真的?”
如果真能这样,那她完全可以让圣人给胡使来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唐宓点点头,这样才好玩儿啊,才能让胡使明白,大梁的“人杰地灵”不单单只是一句成语。
太极宫。
圣人当着几位宰相的面儿,展开了纸条,却立刻变了脸色:“痴心妄想!”
郑文洲等几位都有些惊诧,胡人可汗到底写了什么,竟让圣人如此生气?
圣人抬手将纸条递给了郑文洲。
郑文洲一看,上面就写了四个字——请降公主!
麻蛋,果然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大梁的公主,也是你一介野人能肖想的。
就在这时,外面进来个小内侍,凑到赵福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福眼珠子转了转,回到圣人近前,悄声说着什么。
郑文洲离得近,隐约听到“夫人”、“鲁班锁”几个词儿。
圣人听完赵福的话,表情瞬间回暖,抽出一张纸,挥毫写了一个字“滚”……
第146章 升职加薪
京城共有一百零八坊,居民居住情况则是东贵西贱。
这种身份上的差距也体现在东、西二市上。
东市商铺里卖的大多是金、银、玉、古玩、字画等奢侈品,而西市的货品则更贴近平头百姓。
阿史那鹰轻车简从,一身胡服,饶有兴致的在西市上闲逛。
在京城这几天,他切身感受到了大梁的富庶、以及大梁子民那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骄傲。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朝上邦吧。
虽然嘴上不说,但阿史那鹰心里无比羡慕,想让自己部落变强的决心也愈发强烈。
同样是人,他的族人们一生下就要跟恶劣的环境做抗争。
长大后,更是跟数不清的饥寒、战乱、疾病战斗,一个阿史那族的男人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长成男丁。
反观梁人呢,他们生在气候适宜、物资充沛的中原,没有老天爷的为难,只要不是太懒惰,就可以丰衣足食,日子过得顺遂太平。
不公平啊,太不公平了。
所以他们大可汗才会南下,从梁人那儿取些粮食、牲畜和奴隶。
可恨梁人表面上看着斯斯文文,整日里咬文爵字的,上了战场却十分彪悍。
两军交战的时候,阿史那鹰还以为只有蒋忠的平西军如此厉害。
待他来到京城,他才发现,慢说大梁的卫兵、府兵了,就是那些身着麻衣、脚蹬麻鞋的田舍汉,居然也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战意。
提及北疆之战,更是有不少平头百姓嗷嗷叫着要去教训没规矩的胡人。
大梁,确实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地,但从上到下都不怯战,男人们更以战死沙场为荣!
这,很可怕啊!
阿史那鹰越深入了解大梁,越有一种危机感。
偏偏阿史那部落经过两年前的那一战,元气大伤,部族的精英更是折损殆尽。
想要恢复,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并且还需要大梁的“支援”。
这次阿史那鹰来京城,便是谋求大梁的援助。
请降公主,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
大梁若是能同意,自是千好万好。
大梁若是拒绝,那就借此事给阿史那部落求得更多的好处。
铁器、盐巴还有粮食,这都是草原上最紧缺的。
阿史那鹰一边在商铺林立的街道上溜达,一边暗自琢磨着。
至于大梁会不会答应他的要求,呵呵,他们先解开那个“难题”再说吧。
一想到明天就是最后的期限了,而向来标榜智慧的大梁人却对一个小玩意儿束手无策,阿史那鹰真是从头爽到了尾。
他早就计划好了,明天大朝会上,他会当着大梁君臣的面儿表示,他可以“帮”大梁解开这个难题,但请大梁皇帝答应他们大可汗的请求。
如果大梁皇帝不同意,那么就必须当众承认,他们梁人不如胡人。
阿史那鹰相信自己的嘴皮子功夫,至少能让大梁皇帝答应他的一个“请求”。
届时,他再在众人面前解开鲁班锁,然后拿出大可汗“请降公主”的手书。
大梁皇帝应该不会答应,那么他阿史那鹰就会退而求其次,请大梁多多“赏赐”一些铁器、盐巴和粮食。
如果能再给几个铁匠,那就更好了。
这计划,完美!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阿史那鹰便从四夷馆出发了。
他志得意满的跟随鸿胪寺的官员来到大殿,却敏锐的发现,今天大梁君臣的表情很是怪异。
唔,并不是他现象中的为难、憋屈甚至是屈辱,反而是轻松、惬意甚至是得意。
发生了什么事?
短短三日的功夫,情况就有些不对劲?
阿史那鹰暗自警觉着,但脸上却丝毫没有表露。
单手扶在胸口,阿史那鹰向御座上的圣人行了一礼。
“胡使免礼!”
圣人今天的心情很好,说起话来也中气十足,“这几日,胡使在京城住得可还习惯?”
听在阿史那鹰耳中,却是无比别扭,但阿史那鹰还是恭敬的说:“多谢大梁皇帝盛情,下官住得很好。”
“那就好。”圣人不急着提鲁班锁的事,反而一副闲聊的口吻,跟阿史那鹰说起了家常。
阿史那鹰心里的不安愈发强烈,耐着性子,回答了大梁皇帝的几个问题。
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问了句:“不知我奉上的那个小玩意儿——”贵国的高人们可曾解开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圣人打断了。
“哦,你说那个啊,”圣人满脸不以为意,随便摆摆手。
赵福赶忙取出一个乌木匣子,双手捧着,缓步走到阿史那鹰跟前。
阿史那鹰起初看到完好的鲁班锁时,眼底闪过一抹惊喜,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个鲁班锁被人拆开过,而且又用一种奇怪的手法重新组装了起来。
他的手指一寸一寸的检查着,最后停留在匣子侧面中间的一个小口上。
是这里,这里少了一根木条!
圣人看着阿史那鹰的动作,见他发现了问题,便笑着说道:“确实是顽童的把戏,朕随便找了个京中小娘子,几下便解开了。”
怎么可能?
阿史那鹰眼睛猛地凸了出来,这可是那个汉人毕生的心血啊。
而那个汉人,也不是寻常百姓,他原是中原最出色的木器高手。
前朝时,为戾帝修陵寝,跟他一起的伙伴都被官兵灭了口,唯有他仗着高超的机关术,从墓地里逃了出来。
逃出来以后,那人不敢回家乡,也不敢在中原露面,四处流浪,最后去了草原。
那时,阿史那鹰刚刚凭借战功有了点地位,见那汉人谈吐不俗,便有心结交,跟着他学汉话、学汉字,还学了一些机关术。
后来,那汉人得了重病,临终之前,将这个乌木匣子赠给了他,还教给他如何拆解。
那汉人曾经骄傲的说,普天之下,再无人能解开这个匣子!
但现在,大梁皇帝却告诉他,大梁有人解开了,而且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小娘子!
阿史那鹰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但,眼前的事实却告诉他,这应该是真的。
就在阿史那鹰思绪纷乱的时候,圣人又开口了,“贵部可汗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朕已然将‘回信’放到了匣子里,你回去后,可直接呈交贵部可汗。”
阿史那鹰手指摩挲着严丝合缝的乌木匣子,心里早已乱了分寸,他有种预感,这个匣子,他打不开!
“哈哈、哈哈哈~~~”
回到两仪殿,圣人还在大笑。
没办法,一想到阿史那鹰那张憋屈的脸,圣人就忍不住。
“痛快,真是太痛快了,小小一个胡使,竟然也敢在太极宫放肆,现在终于知道我大梁的厉害了吧。”
“阿舅,确切来说,是猫儿厉害。”李寿溜溜达达的进了正殿,凉凉的提醒道。
“哦,对对,此事胖丫头确实居功甚伟,”圣人根本不在意外甥的没大没小,沉吟片刻,道:“有功就该赏!来人,封唐宓为常乐县君,食邑一百户!”
第147章 为他人做嫁
唐宓“升官”了,从小小的乡君,一跃成为正五品的县君。
还加了一百户的食邑!
绝对的大封赏啊。
要知道,自当今圣人登基后,便加大了对爵位的控制。
非功不得封爵。
而似唐宓这样的小娘子,想要得到诰封也很难。
按照圣人的规定,公主的女儿、郡王的孙女才更够得封县君。
寻常女子想要得到诰封,要么是有个好丈夫,要么是生个好儿子。
唐宓这般未出阁的女子,哪怕是国公家的嫡女,没有特殊原因,也不可能得到诰封。
唐宓的常乐乡君是托了赵氏的福,是格外的恩赏。
这次,唐宓确实实打实的靠自己赢来一个县君。
唐元贞送走宣旨的天使,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寸心堂。
正堂里没有外人,唐宓穿着正式的服饰,却懒洋洋的歪在赵氏身边的矮榻上。
“猫儿渐大了,正好又升了品级,该打制一些新的首饰了,”
赵氏摩挲着唐宓浓黑顺滑的头发,满是慈爱的说道。
“阿家说得是,我也正琢磨着呢。”唐元贞笑盈盈的说道,“正好过两日是李家的赏春宴,猫儿就戴着新首饰、穿着新衣去赴宴。”
离开京城五年,猫儿眼瞅着也该议亲了,李家的赏春宴,算是一次不错的亮相机会。
唐元贞满脑子都是如何让女儿惊艳全场!
赵氏的瞳孔微微收紧,“李家的赏春宴?可是王怀淑弄出来的那个?听说还有什么慈善拍卖?”
唐元贞听出赵氏话语里的讥讽,点了下头,“正是。起初我也不想去,奈何王怀淑亲自跑回来送请柬,还打着‘赈济灾民’、‘为国为民’的旗号,我实在不好推脱,这才应下。”被道德绑架了,她还能怎么办?
唐元贞觑了眼赵氏,小心翼翼的说:“若是阿家觉得不妥,我现在就派人去推了。”
王怀淑极力邀请她们母女参加,定是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虽然唐元贞还没查出来,但心里总存着忌惮。
如此,李家的赏春宴,不去也罢!
赵氏却勾了勾唇,“放心吧,李家的老家伙们不是蠢货,不会任由王怀淑一个小辈胡闹。”
赈济灾民?
哼,皇后还没开始行动呢,你一个没品级的官眷却先蹦跶起来,真是不知死活!
果然,赵氏说这话的第二天,唐元贞便收到了风声,李家的赏春宴似乎有变。
“出面应酬的不再是王怀淑身边的妈妈,而是李家大房柳氏夫人的管事娘子。”
阿何恭敬的说道,“而王怀淑,已经好几天没有她的消息了。”
自从王怀淑决定举办赏春宴后,行事便十分高调。
坊间时常传出消息——
什么李家四娘(李其珏在李家排行老四,王怀淑作为他的妻子也就被人称为四娘)去京郊跟花农订了上百盆的芍药、牡丹等花卉;
什么李家四娘高薪聘请平康坊的石大娘来府里表演剑舞;
什么李家四娘……
王怀淑好像把京城八卦的热搜榜承包了一般,每天都能花样上榜。
可现在,距离赏春宴没有几天了,按理说,王怀淑更该怒刷存在感,却偏偏无声无息了。
实在反常啊。
唐元贞联想到赵氏说的话,不禁勾起了唇角,“又让阿家说准了,李家的老祖宗们果然出手了!”
王怀淑一脚深一脚浅的从花房里出来,脸色苍白得就像一张纸。
“四娘,您怎么了?“
小丫鬟见王怀淑摇摇晃晃的,十分担心,赶忙上前搀扶。
王怀淑抓着小丫鬟的胳膊,面前站稳了身子。她扭头看了看花房,眼底闪过一抹怨恨。
直到现在,她耳边还回响着大夫人柳氏的声音,“……你还年轻,没甚经验,咱们李家不比旁人,事事都不能出乱子。所以,这次的赏春宴我帮你主持,你和几个嫂子跟在旁边打个下手吧。”
王怀淑气得眼睛都红了,什么叫年轻、没经验?
整个赏春宴,从最初的提倡,到后来的慈善拍卖都是她的创意,每个环节都浸透着她的心血。
柳氏倒好,轻飘飘一句话,竟将她的努力全都夺走了。
还特娘的美名其曰“帮忙”!
呸,谁稀罕你帮忙?
辛苦了好几个月,眼瞅着就能成功了,柳氏这个不要脸的老婆子却跑来摘果子,凭什么?!
王怀淑只觉得胸膛里窝着一团火,烧得五脏六腑都灼灼的疼。
刚才若非还有一丝理智,王怀淑差点跟柳氏撕起来。
她翻过手掌,柔嫩的掌心一排四个深深的月牙印儿,她自己掐得!
就是靠着掌心的疼痛,王怀淑才勉强保持镇定,离开了花房。
对于柳氏的命令,她没有否决,也没有答应,只默默不做声。
但柳氏绝不会轻易放过。
王怀淑刚刚进了自己的小院,柳氏的人便追了过来,问她要宴请名单、慈善拍卖的流程以及宴会的诸多安排细节。
王怀淑又想拍桌子,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谁让她是小辈呢,而李家,最看重的就是规矩、孝道。
她若是敢跟柳氏的心腹拍桌子,明天柳氏就能让她去跪祠堂。
受过教训的王怀淑不敢再犟,满心不舍的将一沓子草稿纸递给了那个婆子。
那婆子仔细翻了翻稿纸,确定没有什么疏漏,这才行了一礼,草草的离开了。
嘭~王怀淑一个茶盏甩了出去,直接砸在婆子离开的门框上。
“什么叫为他人作嫁衣裳,今个儿我算是领教了!”王怀淑气得胸口疼,趴在榻上无声的掉眼泪。
这一刻,她多么希望有人能站在她这一边啊,比如她的枕边人。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枕边人也在生气。
话说李其珏从衙门回来,迎头碰到了身着大红长袍的李寿。
“见过四叔。”李寿恭敬的行礼。
李其珏点了点头,“十八郎这是从哪儿来?”一身红,很喜庆的样子啊。
李寿笑着说,“刚从四房回来,五叔家的二十五郎喜得贵子,今个儿洗三,我去吃喜酒。”
李家子孙繁茂,一个庶孙的降生,长辈们根本不在意。
所以,李其珏并没有得到消息。
听了李寿的话,李其珏有些意外:“二十五郎都做父亲了?”
四房的五郎君李其瑚与李其珏是同年生的,只不过李其珏大几个月。
如今李其瑚的孙子都有了,他李其珏却连个孩子都没有。
不知怎的,李其珏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偏偏李寿还在那儿絮叨,“四叔,不是我这个做侄子的僭越,您不能整天忙着公务,却忘了子嗣大事啊。”没有儿子,你忙天忙地的图个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李其珏听出李寿话里的深意,眸色不由得一暗,说了句:“知道僭越还多舌?聒噪!”
说罢,李其珏甩袖便走,他没有回自己的小院,而是去了父母的院落。
目送李其珏离开,李寿笑了……
第148章 阴你没商量
明明是美好的春日,京城却似进入了多事之秋。
京郊小县城发生了地震,几百上千的百姓受了灾,伤亡人数近百人。
就在朝廷忙着救灾的时候,灾区又传来噩耗,疫病爆发!
前去赈灾的户部侍郎万般无奈,在请示了中书省之后,将受灾的县城直接封死,不管是否染上疫病,所有的百姓都不得外出。
那个县城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啊,万一疫病扩散开来,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一时之间,京城里人心惶惶,有些权贵人家,甚至开始计划去骊山避难。
还是圣人使出雷霆手段,狠狠惩治了几个闹得最欢的宗室,这才遏制住了这股风潮。
但京城里,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
朝廷这般焦头烂额,胡人还不安分,竟派了个胡使来“为难”大梁。
据说弄了个破乌木匣子,硬是让满朝文武、整个京城的木器名匠都束手无策。
丢人哪,他们大梁什么时候这么丢人过?
就在满京城的人垂首顿足,大骂朝堂上都是瓜怂的时候,又传来风声,说是胡使的难题解开了。
还是被个未成年的小娘子轻松化解的。
至于谁家的小娘子,却不知道了。
但紧接着,太极宫发出了一道圣旨,封安国公、兼梁州折冲府王怀瑾的嫡长女唐宓为常乐县君,加封食邑一百户!
京城的人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权贵们,很快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定是唐宓解开了胡使的鲁班锁,圣人论功行赏,这才封了她的诰封。
然后,京城热爱八卦的人很快就想起来了。
咦?王家的唐宓?不就是那个从小就有“神童”美名的小娘子?!
哎哟哟,不愧是“神童”啊,连这样的难题都能解开。
不知从何时起,坊间开始流传“唐小娘子大战狡猾胡使”的段子。
东、西两市的酒肆、茶楼里,人人都在说。
在段子里,胡使是个非常狡猾、诡计多端的人,他们大可汗倾慕天朝,一心想做天朝的女婿。
为了替自家大可汗求娶大梁公主,胡使准备了许多阴谋诡计。
大梁官员在圣人的英明领导之下,左劈右挡,一一化解了他的计谋。
最后,胡使祭出了大招,拿着一个花天价从某位木器大匠(必须注明:此人为汉人!)手里买了个鲁班锁,在大朝会上发难。
那个鲁班锁做得甚是巧妙,最初也确实难住了不少人。
但咱们大梁的圣人是一般人吗?
能被轻易难住吗?
绝对不能啊,面对胡使的为难,圣人微微一笑,随口点了某唐姓小娘子的将。
而这位唐小娘子也十分争气,三两下便解开了难题。
……
整个段子跌宕起伏,而写段子的人也很厉害,并没有把反派写得蠢笨如猪,而是将胡使塑造成了一个聪明的坏人,甚至连普通梁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却败在了大梁的皇帝和某唐姓小娘子手上。
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圣人更厉害?
不管坊间的百姓喜不喜欢,反正李寿很喜欢这个段子,丢给小厮一个荷包,让他继续去市井做推广。
李寿高兴了,姜清却很生气。
因为有了这个段子,坊间再也没人说什么“伤仲永”。
唐宓的名声更是扶摇直上,京城的小贵女们提起她,也多是赞誉。
姜清越听越火大,干脆跑到皇宫找皇后。
“姑母,唐宓解鲁班锁有功,我这个推荐人,是不是也有功劳啊。”
姜清心里生气,但脑子还在,笑嘻嘻的跟姜皇后讨赏。
圣人的难题化解了,姜皇后的心情也很好,见小侄女跟她撒娇,她也乐得成全:“阿清说的是,是该好好赏一赏。唔,正巧这次胡使进京,进贡了不少上等的皮毛,其中有几件红狐狸皮,成色极佳,就赏给你吧。”
姜清和顾家的亲事已经说得差不多,就差合八字、写婚书了。
姜皇后把姜清当女儿养,自是不会在嫁妆上委屈她。现在她看到什么好东西,就会忍不住留给姜清。
姜清一听这话,笑容愈发甜蜜,嘴上更是不住的说着,“还是姑母疼我。”
姜皇后拉着姜清的手,温柔的说道:“我就你一个嫡亲的侄女儿,不疼你,疼谁?”
娘家子嗣单薄,嫡出的小娘子就只有姜清,又是在自己跟前长大了,姜皇后当然最疼她。
不过,想到姜清之前办的事,姜皇后敛住了笑容,语重心长的说:“阿清,眼瞅着你就要成亲了,成了亲,有了夫家,便是大人了,可不许再胡闹。”
“胡闹?我、我哪有胡闹?”姜清有些心虚,但还是梗着脖子不肯承认。
姜皇后反手从一旁抽出一张纸,塞到姜清手上,“那你告诉姑母,这是什么?”
姜清低头一看,正是那篇《伤仲永》。
她本能的想撇清关系,但转念一想,姑母既然问到了她的脸上,定是早已调查清楚,她若是再反驳,姑母心里会不高兴。
她瘪了瘪嘴,故作委屈的说:“我、我就是气不过嘛。她不过是个寒门庶族,靠着当乳母的祖母才入了姑丈的眼,现在居然还跟我一样都成了县君,她、她凭什么啊。”
唐宓虽然姓唐,但在姜清看来,她根本就不算是世家女,而是混入世家圈子的杂种。
身为天水姜氏的嫡女,姜清最看重的就是门第和血统。
偏偏唐宓这些都不如她,却比她更招圣人的喜欢,她如何能甘心?
更不用说当年绿蛇的恩怨……哼,她姜清这辈子跟唐宓扛上了!
姜皇后一听姜清竟找寻上了赵氏,顿时变了脸色。
没错,赵氏确实是乳母,可她是一般乳母吗?
这话若是传到圣人耳朵里,圣人还不定怎么生气呢。
姜皇后板着脸,狠狠的训斥了姜清一顿。
姜清出气不成,反而又招了一顿骂,红着眼眶离开了两仪殿。
行至御花园,恰巧跟前来探望杨太妃的杨谏碰了个正着。
姜清眼睛一亮,姑母不准她再去招惹唐宓,可没说不许别人去啊。
而杨大傻子,不就是最佳人选嘛。
姜清像小时候那样,露出小白花般可怜兮兮的表情,引得杨谏瞬间正义感爆棚,拉着她追问谁欺负她了。
不远处的假山上,李寿冷眼瞧着。
很好,正不知道该如何收拾你呢,你自己送上来了,没说的,阴你没商量!
第149章 要命的“茶叶”
得封县君,对于唐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她的生活仍旧平静而和谐。
“阿姊,阿姊,大乖和小乖吃得好多哟。”
王令平撅着肥屁股,和唐宓一起蹲在两只小白虎的跟前,姐弟两个看着它们大口大口的吃着肉粥。
“比我吃得都多。”王令平是个小吃货,平常最喜欢的就是吃。
家里从上到下都是纵容,就连最二的王令齐都不会嘲笑他,偏偏唐宓养的那只大鹦鹉,整天冲着王令平喊“吃货”。
王令平觉得很受伤,他竟然被一只鸟鄙视了。
唐宓嘴角抽了抽,心道:阿弟哎,你跟谁比不好,非要跟老虎比饭量?
好吧,虽然眼前这两只是小老虎,刚刚几个月大,可再小的老虎那也是老虎啊,胃口岂是阿宝这个小豆丁能比的。
正说着,半空中传来一个难听的声音,“吃货,都是吃货!大乖、小乖是吃货,阿宝也是吃货!”
唐宓无奈的想揉额角,又来了,这只大嘴巴的鹦鹉又来招惹王令平了。
果然,就见王令平也不蹲着了,直接站起来,指着落树枝上的鹦鹉喊道:“你才是吃货。我、我这是享受美食!”
鹦鹉一双黑豆小眼周围是姜黄色的眼圈,看上去很是逗趣。
它偏着脑袋,愣愣的看着王令平。
王令平以为自己的气势压制住了鹦鹉,正暗自高兴。
结果鹦鹉又开口了,“不但能吃,还笨。阿宝,我问你,三字经、千字文背过了吗?”
后半句的口气,怎么听着像李氏?
唐宓微微蹙眉。
鹦鹉小翠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比外头那些寻常的鹦鹉都伶俐。
学舌清楚也就罢了,脑子还聪明,根本不像一只扁毛畜生,倒是像个七八岁的孩子。
而且小翠还有个很厉害的本事,那就是“学说话”。这个“学说话”不是指鹦鹉学舌,而是可以模仿人的语气。
小翠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唐宓,没办法,它是唐宓的宠物,跟唐宓待得时间最长,受她的影响也最大。
小翠的模仿,逼真到了怎样的程度呢?
这么说吧,如果是在黑漆漆的屋子里,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听到声音。
唐宓本人开口和小翠说话,她的贴身侍婢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足见其厉害!
小翠的这项本领太过逆天,唐宓觉得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没得再惹出什么麻烦。
所以,回到京城后,唐宓就经常拘着它,不让它随便乱飞。
这几日赵氏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