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严家长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事自然没退成。
  而她被卖为奴,自然也无从打听何若薰是否出嫁,又是嫁给了谁。
  转世重生已十年,严清怡怎么也料想不到会在这种情形下见到何若薰。
  可是能够再次见到她,而且是略带天真稚气的她,感觉真好。
  严清怡不由弯起唇角。
  就听何若薰问:“这些绢花都是你做的?”
  严清怡轻声回答:“是,不知姑娘可否喜欢?”
  “你的手真巧,”何若薰赞叹不已,伸手掂起一直大红色绢花,“这可是照殿红,你家里养茶花?”
  严清怡骤然心惊。
  照殿红是很珍贵的茶花品种,前世罗家就养着两株,她看得多了,所以才能轻易地做出来。
  茶花不耐寒,冬天需要搬到专门的暖房里过冬。
  因苏氏爱养花,家里特地安了暖房。
  如今她连件潞绸衣裳都穿不起,怎可能养得了名贵山茶?
  严清怡只惦记着拿出手艺,把绢花做得精细逼真,多换点银钱,却没想到会在这个关节露了馅。
  她怎就忘了,苏氏相中何若薰固然是因为她善管家,也因为两人都爱赏花养花。
  当初就是因为花会上能谈到一处,苏氏才真正动了心。
  严清怡犹豫着,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第10章 结交
  何若薰满眼都是期待。
  严清怡怎可能拒绝她,脱口而出,“丰台养花的人家多,有户姓韩的花农养得一屋好茶花,你可以去买他扦插的苗子,要是买到花枝,当年就能开花,要是别的枝子,可能得养三四年。韩家不但有照殿红,还有醉芙蓉和紫重楼,都是难得的品种。”
  何若薰越听眼睛越亮,急切地问:“他肯往外卖?”
  “怎么可能?他爱花成痴,对茶花比对自己的孩子都要好,”严清怡沉浸在回忆中,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秋天,她穿缂丝袄子,披着大红锦缎斗篷,跟苏氏一道去丰台挑花。
  都已经深秋了,花圃里仍然是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韩钊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母鸡护鸡崽一般护着那几盆花就是不肯卖。后来,张管事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酒坛子。
  严清怡顿一顿,续道:“韩大叔有个毛病,见了秋露白就管不住嘴,尤其是府前胡同醉仙楼酿制的秋露白,他应允过的事情,再不会反悔的。”
  何若薰连连点头,“太好了,秋露白虽然难得,可也不是不能……如果我真能求来一株照殿红,定当重金相谢。”
  说到此处,瞧见严清怡俭朴的衣衫,毫不迟疑地褪下腕间镯子,“……听说你做绢花是供弟弟读书,这个给你,多少能换点银两。”
  她不爱金银,头上只戴朵碧玺石的发簪,耳垂缀着小小的碧玺石耳钉,此外就是腕间这串沉香木的手串。
  好的沉香极难得。
  严清怡怎可能收,笑着推辞,“姑娘可折煞我了,沉香有灵气,是认主的,我也留不住,只能卖掉或者当出去,糟蹋东西是小事儿,更难为姑娘这一番好意。”
  何若薰这会儿年纪尚小,不曾管家,闻言便有几分犹豫。
  旁边有识趣的丫鬟笑着奉上一只绣了粉色桃花的宝蓝色荷包。
  严清怡态度不卑不亢,笑盈盈地接了,“谢姑娘赏。”
  何若薰很认真地打量着她几眼,忽而道:“听你说话,应该是京都人吧?我也是京都人,家里在京都多少有点门路,你要有为难之事,不妨说一声。”
  前生今世,她竟然一点没变,还是这副仗义豪爽的性子。
  不得不说,苏氏的眼光真好,何若薰跟二哥绝对能合到一起。
  严清怡想笑,却莫名地红了眼圈。
  不过数息,已调整好情绪,笑道:“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因认识个京都回来的长辈,耳濡目染对京都稍有了解……家里的事情,也不是太了解,没法跟姑娘细说。不过,姑娘要是得了照殿红,能不能给我捎个信儿,让我也跟着欢喜欢喜。”
  别人家中的隐秘事儿,不对外人说也是正常。
  何若薰并不在意,毫不犹豫地答应道:“行”,吩咐丫鬟准备笔墨,写了自己的住址,“……我家里有三位哥哥,但我是长女,你要差人送信,就说给大姑娘就成。”写罢,将笔递给严清怡。
  前世严清怡入门时临颜真卿的帖子,因为颜体结字端正沉稳大气,而且颜氏一门忠烈,练字也要学其风骨,临过三四年又临《灵飞经》。
  这一世,只除了用炭笔画过简单的花样子,还不曾正经动笔写过字。
  上好的羊毫在手,竟觉得有点不敢落笔。
  深吸口气,留下府学胡同老秀才的名讳与住址,“家里不方便,我弟弟在那边读书,可以带回来。”
  何若薰看她的字,问道:“你竟然临过小钟的帖子,是不是许久不动笔写了?”
  小钟是钟绍京,大书法家钟繇的世孙,字体飘逸灵动,《灵飞经》就是出自他手笔。
  严清怡笑着应是,,因牵挂在外面的严青昊,不欲久待,分别跟李家两位姑娘告辞,仍由桂圆送出门。
  桂圆略带羡慕地说:“三娘真是有福气,竟然得了表姑娘青眼……你的情我记着了,我家姑娘每隔十天八个月就往去瑞祥转转,或者到水井胡同那边的竹韵文具铺子。”
  严清怡稚气地笑笑。
  她的情可不止两朵月季花,还有那个染花香的法子。
  桂圆在李姑娘跟前提一句,肯定少不了赏赐。
  耽搁这会儿工夫,已临近正午。
  炎阳高照,在地面掀起层层热浪。
  严青昊躲在墙边阴凉地儿,焦急地朝门口张望,见到严清怡,小跑着迎上来,“姐,你没事吧?”
  严清怡笑笑,“好端端的,能有什么事儿?”抬眼瞧见旁边的大勇,愣一下,“你也在?”
  大勇不自然地挠挠头,“我去问学武的事,经过这里正好看到阿昊。”
  严清怡关切地问:“几时开始,去了就能跟着学还是要经过筛选?”
  “说是先看看筋骨,不适合的不收,然后每两月筛一次,把娇生惯养吃不得苦的撵回去,三年下来,大概能留二十人。”
  严清怡了然地点点头。
  正说着话,便听“嘚嘚”马蹄声响,两人策马奔来。头前的是位年轻少爷,约莫十七八岁,穿了件藕色长衫,身后那人则做小厮打扮。
  看到路上有人,小厮突然蹿到前面,挥着马鞭吆喝,“让开让开,眼睛不好使,没看到谁来了?”
  严清怡忙往旁边让了让,就感觉那年轻少爷的目光在她身上停了片刻才移开。
  两人在李府门口下了马,门房小跑着出来,点头哈腰地接过了年轻少爷手里的缰绳。
  很显然,是李家的公子。
  严清怡没多理会,跟严青昊并大勇一道回了涌泉胡同。
  进得家门,严清怡偷偷取出那只荷包,里面竟是两锭五两的小银元宝。
  难怪她接过时觉得有些沉手。
  可再多的银子也比不过重新见到何若薰时的欢喜。
  如果可能的话,她想通过何若薰打听打听罗家的消息,说不定跟前世一样,娘亲苏氏仍然会相中她当儿媳妇。
  这样,她就有机会提醒罗家离陆安平远点。
  退一万步,即便苏氏没看中何若薰,可两家同在京都为官,在哪家的宴会或者花会上见面的可能性也很大。
  她想知道,这一世,苏氏过得好不好……


第11章 父亲
  因夏天衣衫薄,将两个银元宝随身带着有些不方便,可要放到柳条箱子里又觉得不放心。
  前世她可以一掷千金,花费几十两银子买根钗,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现在却不可同日而语,手里的每一文钱都是她辛苦赚的,是她后半辈子的保障。
  严清怡思量番,寻个借口往四海钱庄兑了张十五两的银票,与这几天画的花样子放在一处,塞进床头矮几上的针线笸箩里。
  家里的男人都不会碰针线笸箩,只除了薛氏。
  严清怡特地叮嘱她,“娘,那些花样子都是我费心画的,你可别往外借。”
  薛氏笑着应了,“放心吧,你不说,谁知道你有。”
  说来也是,以前严清怡都是穿裋褐,这两个月才开始穿裙子,款式很简单,也没有复杂的绣花,就只一两朵野菊或者两三支兰花。
  确实不会有人来借。
  严清怡暗笑自己思虑太多,放下心来。
  没几天,就是中秋节。
  吃过月饼赏完月,曹大勇带着严青昊到府衙应选。
  曹大勇毫无悬念地选中了,严青昊因年纪小,教头不太想收,架不住严青昊死缠烂打,再有曹大勇帮忙说合,教头答应试两个月,要是能吃得了苦就留下,否则就卷着铺盖走人。
  严清怡这才知道,原来学武是要留在府衙,而且先前说的二十文是单独给教头的孝敬,吃饭住宿需得另交费用,倒是不多,连吃带住一个月十五文。每十天可允他回家住一天。
  严其华凉凉地说:“十五文,足够咱们一家七八天嚼用,我那铺子好几天没开张了。”
  言外之意是嫌花费多,他不可能出钱。
  严青昊小脸涨得通红,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不掉下来,悻悻然进了北屋。
  严清怡跟着进去,安慰道:“别担心,有姐呢,你忘了姐手里有银子?你把要穿的衣裳收拾好,我去晒晒被子……你看你的被子踢蹬的,先带上我这床,我另外再做。”
  严青昊抽下鼻子,找出块蓝布包袱铺在床上,开始收拾衣裳。
  严清怡抱着被子出去,对坐在杏树下的严其华道:“二弟知道长进是好事,既然有这机会就让他试试,我做绢花也卖了几十文钱,以后再多做些,总能把费用凑出来。”
  严其华手里正编柳条筐,闻言眯缝了眼打量她,长长叹口气,“我不是拦着不许,早先也应了你。可花费又多出许多,家里这情况……既然你愿意出,我也不多说什么,他想去就去。”
  严清怡进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严青昊。
  严青昊噘着嘴小声道:“爹不是没钱,头几天黄仁贵买走两张条凳和六把椅子,得了半吊钱……他一准儿给了小寡妇,我看到她到铺子买过肉。”
  严清怡忙止住他,“这事咱们心里明白就行,千万别往外说,传出去娘被人指指点点,咱们也跟着受连累。”边说边翻着他整理出来的衣裳,将两件破烂得不像样的挑出来,又把她春天时候穿过的两件添了进去。
  这时,薛氏买菜回来,掏出一把铜钱数出十八文对严青昊道:“听你曹婶子说,每月的食宿要另给,你拿着,当心丢了,另外三文留着嘴馋时候买块糖吃。”
  严青昊看向严清怡,见她点头,方接在手里。
  再待两天,严其华背着铺盖卷把严青昊送到了府衙。
  自打过完中秋节,天气仿佛一下子变冷了,又下过两场秋雨,风骤然肆虐起来,吹得树叶哗啦啦往下落。
  幸得薛氏有打算,趁着天暖和时把夹袄棉袄都备上了,只是冬天的厚被还没有做成。
  娘俩见家中严青昊兄弟的被子都破得不行,干脆买了新棉花和细棉布,厚厚实实的絮了两床新被。
  以前的被子盖久了,棉花发沉,又送到弹花匠那里弹了弹,重新絮过。
  忙完这一切,严青昊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先前白净的小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不说,唇角还破了皮,沾着深褐色的血渍。
  薛氏吓了一跳,将他拉到面前,心疼地问:“怎么弄成这样?”
  严青昊想笑,可扯动了嘴角,顿时“嘶”一声,苦着脸道:“都皮肉伤,教头让两人对打,别人都是打肩膀打胸膛,我个子小,脸上就捱了好几下。”
  “哎呀呀,”薛氏从暖窠里倒出点温水,用棉布帕子沾着轻轻给他擦拭灰尘,“要不今年就算了,明年咱们再去。”
  严青昊抿着嘴不说话,头却是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过得一刻钟,严清怡从回春堂买了药酒跟伤药回来,对薛氏道:“娘去买两根大骨炖个汤吧,我给阿昊上药,擦过药好得能快些。”
  薛氏道声好,提着菜篮子出了门。
  待她离开,严清怡将瓷瓶打开,用指尖轻轻挑出一点药膏,匀在严青昊脸上,“听大勇说,你跟人打架了,先前是我考虑不周,要不还是等你长两岁再去?”
  严青昊倔强地道:“不,田二胖不走,我也不走,我得比他强。”
  “田二胖是谁?”
  严青昊目中蕴着泪,“就是那个小寡妇的儿子,他也去学武,是爹给他出得钱。”
  严清怡大惊,心头火蹭蹭地往上蹿,手中瓷瓶险些跌落在地。
  有这么当爹的吗?
  自己亲生的儿子不管,却上赶着供给别人家的儿子。
  思及此,忽地生出个念头,稳稳心神,低声问道:“田二胖长得什么样儿,跟你有没有点像?”
  严青昊犹豫着摇摇头,“看不出来。姐的意思是……”
  严清怡叹口气。
  有大房家的严青贵在,她怎可能不多想一层?
  如果田二胖真是严其华的儿子,倒真是要好生谋算谋算了。
  严清怡上完药,嘱咐道:“回去后好生看看田二胖的模样,对了,他今年多大?”
  “十岁,比我还大一岁。”
  严清怡拍拍他肩头,“你好生跟着教头学,再对打时候躲闪得快些,别总吃亏,伤药你带着,需要的时候就擦点儿,要是别人需要也别小气,学着结交些人,也免得被欺负。”
  严青昊一一记在心里。
  等下次回家,严青昊支支吾吾地说:“大勇哥说,田二胖嘴唇薄得像刀片,一看就是个小心眼爱记仇的人。”
  严其华就长了双薄唇。
  严青昊更像薛氏,是忠厚老实的长相,而严青旻……也是一副薄唇。
  严清怡辗转反侧大半夜,第二天送严青昊出门前,低声吩咐他一席话……


第12章 教训
  府衙位于南关大街北面,占地百余亩,分为东、西、中三路,中路是正房,分大堂、二堂与三堂,大堂是知府开读诏书接见官吏审理公务之处,二堂是知府处理日常事务所在,三堂供知府日常起居。堂后有花园,是知府家眷居住的地方。
  西路与东路皆比肩中路,西路为军厅、粮厅,东路则是迎宾游宴之所。
  在西路公廨以北有处规模颇大的演武场,后面数排简陋的青砖号房,严青昊等近百名前来学武的少年就住在此处。
  此时刚吃过午饭,还不到训练时间,少年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闲话。
  也不知怎么回事,有两人就产生了口角,先是互相指着对方鼻子吆喝,接着就动起手来。
  旁边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半大小子,很快将两人围成一圈,这边喊着,“二胖,弄他”,那边叫着,“以大欺小要不要脸?”
  中间翻滚在一处的正是田二胖跟严青昊。
  田二胖仗着身高死死压住严青昊,严青昊却不服输,一把揪住田二胖的头发往下拽。
  两人僵持不下。
  吵闹声传进旁边公廨,一位穿着靛蓝色裋褐的少年面沉如水地走出来,抓住一人问了下情况,冷声喝道:“闲着没事儿是不是?都去蹲一个时辰马步,有不服的去找教头分辩。”
  围观之人见是他,“哗啦”四散离开,只剩场中犹在纠缠的两人。
  少年揪住田二胖肩头,稍用力将他拽起来,“田二胖你一天不找事难受,欺负年纪小的显你本事?”
  田二胖被他禁锢着,严青昊趁机一脚踹在田二胖肚子上。
  田二胖吃痛,猛地挥开少年的手,“林栝,你他娘的少拉偏架,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一伙的……你搞清楚没有,是这小子先挑的事儿。”
  林栝目光冷厉,“是你先动的手!”
  “是他满嘴喷粪先骂我,”田二胖伸手怒指着严青昊。
  严青昊梗着脖子道:“我说的是事实,你就是个没娘养没爹教的,你娘做的丑事,前后街谁不知道?”
  田二胖又急了,双眼瞪得血红,“严青昊你这个王八羔子,看我不打得你满地找牙……林栝,放手,信不信我连你一块揍。”
  林栝手一松,田二胖倒在地上。
  严青昊撒腿跑进号房,拿帕子沾了冷水往脸上擦,边擦边龇牙咧嘴地喊疼。
  “我来吧,”曹大勇接过他手中帕子,摇摇头,“你明明打不过二胖,还每天挑衅,这不是自讨苦吃?”
  严青昊木着脸,“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我看你是头被门挤了,”曹大勇哭笑不得,“挨揍挨上瘾了?要不是林栝出面制止,我看你这张脸都要肿成猪头了。”
  两人正说着话,林栝推门而入,瞧一眼严青昊,淡淡道:“有劲儿没处使就去蹲马步,堂堂男子汉整天跟妇人似的满嘴都是市井流言,嫌不嫌丢人?”
  严青昊红涨了脸,仍是道:“我说的是事实。”
  林栝“切”一声,“嘴还挺硬,骨头也挺硬,有本事沿着演武场跑上一百圈,我看你还硬不硬的起来?”
  一百圈,岂不把人活活累死?
  曹大勇倒吸口凉气,赔着笑脸道:“副教头,阿昊还差一个月才九岁,人小腿短……能不能通融通融?”
  林栝瞥他一眼,“可以,你们各跑一半,每人五十圈。”
  演武场四周约一百五十丈,平常他们跑二十圈都累得呼哧呼哧喘,现在却要跑五十圈。
  曹大勇觑着林栝脸色,不敢再讨价还价,咬牙道:“行!”脱了外头衫子,只穿件短褂,当先跑了出去。
  严青昊紧随其后。
  演武场南北长东西短,其余少年排着队双手叉腰在北面蹲马步,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两人跑圈,更有好事者一圈一圈替两人计数。
  林栝负手而立,北风扬起他的发梢,束发的蓝布带呼啦啦飘舞,鸦青色的裋褐被风吹着紧贴在身上,腰细腿长,单薄而瘦削。
  分明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却给人一种沉寂悲凉的感觉。
  跑完十圈,场中两人的步伐明显放慢了,尤其是严青昊,两条腿沉重得仿似绑着沙袋,就是凭着胸口那股气一步一步往前挪。
  “娘的,还跟我叫嚣,活该!累不死他奶奶的,”田二胖咧嘴叫好,冷不防瞧见林栝锐利的眸光,顿时闭上嘴,挺直了腰杆。
  林栝将目光移向演武场尽头。
  已经二十圈了,按照他们往常的表现,二十圈就是极限。
  今天早上他们刚跑过,现在能坚持着跑完算是不错了。
  正思量着,就见后头那个矮小的身影晃晃悠悠地倒在地上。
  曹大勇大惊,忙回身去扶,怎奈他力气也已耗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自己反倒也站不起来了。
  林栝已然走近,仍是背着手,居高临下地开口,“是男人就自己起来,别跟个娘们似的唧唧歪歪的。”
  严青昊本已力竭,听到这话,憋住一口气猛然站起身,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我不是娘们,我不是!”
  “不是就好,”林栝面无表情地说,“今天只跑了二十圈,还差三十圈,往后早训你们多跑两圈,连跑一个月。”
  “一个月,那不就六十圈了?”曹大勇疑惑地问。
  “利钱,”林栝吐出两个字,顿一下又道:“能走就跟上。”说罢大步离开。
  曹大勇跟严青昊面面相觑,忍着双腿酸痛紧跟上去。
  却是到了公廨。
  林栝让两人坐下,俯身抬起严青昊小腿,用力朝着腿肚子捏下去。
  严青昊发出一声惨叫。
  “叫什么?不是能惹事吗,连挨揍都不怕还怕这点疼?”林栝讥刺道,手下丝毫不放松,回头吩咐曹大勇,“照这个样子把两条腿都捏捏,否则明天还有苦头吃……捏完了,列队巡街。”
  “巡街,巡哪条街?”曹大勇顿时来了精神,“能不能到涌泉胡同,让我爹看看我的威风?”
  严青昊也忘记了疼痛,两眼亮晶晶地盯着林栝。
  林栝淡淡道:“就你们这副缩头勾背的熊样,还威风?眼界小的跟妇人似的,天天就寻思那些市井流言,多大出息?”
  “妇人又怎样?”严青昊不忿地说,“我娘每天洗衣做饭,我姐辛辛苦苦地赚钱养家……我弟弟读书所用纸笔,我来这里的花费,都是我姐供的。”
  林栝眸中露出几分怀疑。
  曹大勇赶紧证实,“是真的,我跟三妞一同摆过摊,只要她在,别人都愿意买她的东西,每次她不收摊我们就卖不出去……街坊说三妞命中带财,一把芹菜也能卖到钱。”
  ***
  严清怡浑然不知曹大勇与严青昊正把她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她正拿了剪刀绞鞋面,薛氏则在旁边纳鞋底。
  前几天拆洗被子拆下许多棉布,洗净晾干后,用糨糊一层层粘在一起,硬挺挺的叫做袼褙。再比着鞋样子一片片剪出来,用白布包上边,再用糨糊粘好,最后纳上麻绳,这就成了一只鞋底。
  夏天热,鞋底可以薄一些,冬天则不然,每每要用八层或者十层袼褙。
  鞋底太厚,普通针线根本扎不透,需要用锥子先扎好眼,然后穿上特制的大针,每缝一针都要用上十足的力气。
  严清怡是个年轻姑娘,没这般力气,只能仰仗薛氏。
  两人辛辛苦苦三天,终于做成两双鞋,就到了严青昊归家的日子。
  跟前几次一样,严青昊身上少不了青紫红肿,好在他身子板儿壮实了,精神头也不错,兴致勃勃地说:“这个月我们开始巡街了,在城东巡过两次,还抓到个偷儿。”
  “就你们这些半大小子也能巡街?”薛氏惊讶地问。
  “当然,”严青昊自豪地回答,“我们分成十二队,每队十人再加两个衙役,每天派出去两队,大家轮班巡视。”
  严清怡暗笑,难怪交的束脩不多,一年才二十文,原来还得替衙役巡街?
  这下衙役们能逮着机会偷懒了。
  原先天天巡视,现在可好,半个月才能轮上一回。这些白干活的傻小子还乐得屁颠屁颠的。
  也不知谁出的鬼主意,算盘子打得真精明。
  正思量着,听严青昊续道:“下个月不知道能不能巡到咱家门口,我们一般申初出去,酉初回衙,娘要是得空就到胡同口溜达溜达,兴许能看到我。”
  薛氏嗔道:“大冷的天,我闲着没事干了去外头溜达,不嫌冻得慌……你算算哪天轮到你,让你爹在外头看看,回家说给我听。”
  听到严其华的名字,严青昊眸光明显闪烁了下。
  严清怡心知有异,趁薛氏到厨房准备晚饭,悄悄问道:“没出什么事吧?”
  严青昊抿下唇,“我那天在瓦沿子看到爹了。”
  瓦沿子?
  听名字就不是个好地方,不会跟京都的下洼子一样,尽是暗娼私寮吧?
  严清怡皱着眉头问:“瓦沿子是干什么的?”
  严青昊轻声回答:“林大哥说,那里有耍钱的……”


第13章 偷窃
  耍钱即是赌!
  饶是已经被严其华惊讶过多次,可听到这个消息,严清怡脑子还是“嗡”一声,半天没反应过来。
  严其华偷腥是惯犯,养个私生的儿子也极有可能。他一介白衣,既没功名又非官员,就只脸面上不好看,别人奈不了他何。说不定他根本不在乎脸面,反而觉得自己有本事。
  赌却不然,是朝廷明令严禁的。
  一旦沾了赌,十人有八人要倾家荡产。
  罗雁回就是前车之鉴,曾经一夜之间输掉五百两银子。
  只是,不等他败家,罗家就先败了。
  陆安平列举的罪状中就写了这条,后面还跟着一句,“国子监是清水衙门,月俸不足十两,罗阁老自认两袖清风洗手奉职,罗家为官才只三代,试问何来如许财富,可供这般挥霍?”
  也不知严其华是刚开始赌,还是已经染了瘾,又或者只是偶然路过,并没有参与其中?
  如果能借此机会将严其华送到监内吃些苦头倒是不错,就怕牵连严青昊兄弟。
  不管是科举还是为官都需家门清白,有个嗜赌又坐过牢的父亲,两人哪里还有前程?
  严清怡犹豫不决,索性先不想,将手边鞋子递给严青昊,“你试试,特地做得大了些,等穿上棉袜就暖和了。”
  严青昊摩挲着玄色鞋面上两片墨绿色竹叶,不舍地摇摇头,“在府衙整天不是跑就是踢,穿不了两个月就破了,留着过年穿。”
  严清怡笑道:“就是给你学武穿的,娘特地多纳了两层袼褙,免得冻脚还结实,等过年另做新的。”
  严青昊默一会儿,悄声道:“姐,我以后要考武举,立军功,当大官,让皇上封你个一品夫人,每天都穿新衣裳。”
  也不知从哪里又听来这一套?
  严清怡乐不可支,“你要真的做上三四品的大官,首先是给你媳妇封诰,要是朝廷恩典,会给娘加封诰命,姐姐却是指望不上的,自古以来没有这个例。” 说完便意识到自己说太多了,赶紧换过话题,“谁跟你说的考武举立军功?”
  “林大哥,”严青昊面色赧然,支支吾吾道:“林大哥说男人应当顶天立地杀敌报国,说我不该说那些闲言碎语。”
  严清怡顿然了悟,她是女子,玩些勾心斗角的小心思没什么,如果教得严青昊只会在内宅琐事里打转,那才真正是毁了他。
  一念及此,连忙道:“是姐的错,姐没想那么多,就只看见眼皮子底下这点事儿,那个林大哥说得对,好男儿志在四方……对了,林大哥叫什么名字,是什么人?”
  严青昊眼中顿时流露出仰慕与叹服,“他叫林栝,不是宽阔的阔,是一种树,听说是知府老爷的亲戚,反正就管着我们,有时候教头也得听他的。”
  一种树?
  以树为名,那就是栝了。
  严清怡莞尔,“栝是桧树,二郎庙门前不就种了两棵?桧树经霜不坠寿高千古,是个好名字。”
  “林大哥功夫也很好,我们十几个人联手都打不过他,教头说他是经过高人指点的……就是太严厉了。”
  严清怡鼓励道:“严师才能出高徒,你好好跟他学,将来打败他。”
  “我打不过他,”严青昊丝毫没有底气,“能在他手下坚持一会儿就行。”
  严清怡笑嗔,“你这个没出息的。”
  姐弟俩嘻嘻哈哈,其乐融融。
  傍晚归家的严其华脸色却不太好,神情木木的像凝了一层霜,看向严青昊的目光颇为不善。
  严青昊心里发憷,低着头只顾扒米饭,连炖的肉骨头都不敢动。
  想必,小寡妇已经把田二胖在府衙被骂的事情告诉了严其华。
  现下就等着严其华为私生的儿子讨公道了。
  严清怡鄙夷一笑,夹起两块肉放进严青昊碗里,“别光吃饭,多吃肉才能长得壮实,不怕被人欺负。”
  严青昊感激地瞥眼严清怡,三口两口把肉吞进肚子里。
  收拾完碗碟,严青旻照例在饭桌旁看书,薛氏继续糊袼褙,严青昊则在旁边蹲马步。
  严清怡见灯光暗淡,又点了一盏油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