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凰台_怀愫-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善算着日子,这会儿秦昱的长子也该出生了,原来这个孩子出生时是极得他看重的,毕竟是头生子,那会儿大业就只有他一根独苗,长子出生很是让人振奋,连带着宋良娣也极得宠爱,杨宝盈回娘家的时候哭诉了许久,跟着杨家就把调教好的四个侍女送到了杨宝盈身边。
秦昭从袖中取出一大一小成对的玉锁来,一只搁在孩子身边,一只给卫善。永宁不比清江,边市上货物多只有毛皮卖,这会儿倒正是热闹的时候,南来收皮子的商贩都在永宁吃住,也就是这些商人鼻子最灵,哪儿安全又能通商,就往哪儿跑。
卫善那把玉锁搁在枕头边,看着孩子睡得这么香,自己也困起来,头挨在软枕上,才刚打了个哈欠,秦昭便笑起来:“你累了,睡罢,我在这儿守着你。”乳母把孩子抱出去,他自己就窝在窗边的榻下,听见床上人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呼吸又轻又绵长,睡得十分安宁,自己也阖上眼。
第二日一清早晋王府门前便挂起彩绸来,王妃给王爷添了个小郡主的事儿城中处处都传遍了,一大早出门就能看见街口结了喜棚,棚里煮了枣儿汤元宝蛋,叫整个晋城人都知道这桩大喜事。
秦昭声望极高,卫善又办了这许多善事,喜棚前排起了长队,自个儿拿着碗来,盛上一碗枣子汤再要几个元宝蛋,说两句恭喜的话,再没眼色的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不吉利的话。
乞丐贫儿里有那能说会道的,赶紧往王府门前去,这是他们讨吃讨喝的本事,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吉祥话,词儿都不带重样的,甚个先开花后结果,开花开满凤凰树,结果结出人参果。
边门的小厮听了便从箩儿里抓上一把撒出钱来,里头有糖有果子,乞儿眼睛尖,抢着的都是铜板,几个小儿就只能抢些果子糖吃。
王府门前更是车水马龙,晋城当官的做生意的,凡能叫得出名号都往晋王府里送贺礼,寻常难见晋王一面,此时道喜说不准能见着人。
王府里自造喜饼根本不够送,只得叫外头点心铺子里做了送来,秦昭在王府最高处的凌宵阁上行四方礼,这本是男孩儿降生才有的礼数。
如今王妃生的虽是女儿,晋王却一样抱了出来行礼,在王府最高处射天地四方,来拜会的人一听就知道这位郡主必是极受喜爱的,若不然哪里能行四方礼。
刘刺史夫人几个一早便来道贺,路上街市都是人头,比过节还更热闹些,刘刺史夫人看着街头结这许多喜棚,心里暗哂,这又不是生个儿子,竟这么大的手笔,要是生下儿子来,还不定怎么折腾呢。
等到王府的巷口,还没进去,就见彩幛从里铺到外,跟车的丫头咋了舌头,哪里见过人生女儿这么大的手笔,这许多彩绸彩幛铺开来,总有十五六丈,一直到王府门口。
刘刺史夫人想一想自己带来的礼,一盒里头搁着一套金项圈一对手铃一对脚铃,还有彩缎花绸,在家看着确是厚礼了,出门一瞧这么个热闹法,倒觉得带来的东西有些不足。
她才下马车,后头便是曹夫人马车,曹夫人自投靠了卫善,在晋州城中的身份水浑船高,曹大人跟着秦昭又立了军功,只怕翻身就要升迁了。
连坐的马车都从青绸小车换成了大车,赶马的跟车的一个不少,官太太的架子摆得足足的,一见着刘刺史夫人便笑:“刺史夫人也来了,这外头好热闹,车都差点儿过不来。”
刘刺史夫人原来哪里把六司的妻子们瞧在眼里,曹夫人攀了高枝儿,说话的声调都不同了,她扯着脸皮笑一笑,曹夫人跟在她身后进了门。
沉香出面把她们都拦住了:“王妃正在休养,洗三宴的时候再请各位夫人们用茶。”一面说一面冲着曹夫人笑一笑,曹夫人便借故缓一步告辞,眼看着便就是被引进去见卫善了。
刘刺史夫人气得肝疼,心里巴望着那个御史早些到,也好看看晋王府这铺张的模样,返身出门,就见一抬一抬的贺礼抬进王府的门,光是唱名的僮儿小厮都有十来个,这一天的礼可不得百万贯。
秦昭一早便把请封郡主的折子送去京城,又拿了几个名字到竹院去,林先生原来会观星象,如今眼不能见,也一样能算八卦。
叶凝一看见他便笑:“名儿早就替你们卜好了,占了三回,三回都是这个名儿。”取出一张青竹笺来,展开来上头只有两个字,“太初”。
秦昭少时读书,也曾看过老庄之道,可太初这个名字着实太重,本想替女儿起个似悦然斯咏这样的名字,希望她一辈子平安喜乐,谁知林先生会给出这两个字来。
叶凝笑起来眼角微微皱起:“就是这个名儿,当小名叫也好。”
郡主的名字都要上报朝廷,这个名字确是打过打眼,既是林先生替她算出来的,便用这个当小名,报到朝中便还用斯咏,取自《礼记》,“人喜则斯陶,陶则斯咏。”,正可对应正元帝给卫善的封号,永安。
秦昭把那张竹笺从袖中取出,递到卫善的手里,他只道林先生还在试探,可卫善一见这两个字便怔住了,想了半日才点头应下:“也好,倒是个威风名字。”
秦昭得女,为女请封郡主的折子一送到正元帝的御案前,他便把这消息告诉了卫敬容,卫敬容一听便笑:“当真是立即就上的请封折?”那便是极爱重这个女儿了,头胎是个女儿,倒让卫敬容松一口气。
正元帝点头笑一笑:“等我定个好意头的封号,你看长泰这两个字好不好?”
卫敬容一听便笑,眼睛望向丈夫,心知永安长宁长泰,每个封号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轻轻点一点头:“斯咏看这名儿也好,长成了定是个爱笑的姑娘。”
第250章 赐名
卫敬容把奏折一搁; 十月底的天气,甘露殿里早已经烧起了地龙; 如意在跟秦昰秦晏两个捉迷藏; 屋里满是孩子的欢声笑语,正元帝进来的时候; 徐淑妃正挨着皇后做针线。
屋里暖烘烘的; 卫敬容和徐淑妃两个都穿着家常衣裳,桌上摆了点心果子; 徐淑妃串针,卫敬容挑出几束丝线,拿贴花片儿绣上小老虎头。
徐淑妃一听信报也跟着凑趣:“这个名儿起得真是好,往后小辈儿里再添公主; 倒能按着这个排行往下续了。”
正元帝的妃子中; 生育的就只有她; 连乔昭仪和符昭容两个怀胎却未能有子的妃嫔,也比别个多些体面; 徐淑妃就更不必说了。
这些日子正元帝吃着清虚的药,果然觉得身子发轻; 腿疾都好了许多; 晨起还能着单衣打一套拳,若不是自觉身子好了许多; 也不会把承吉接到紫宸殿偏殿去住,想把亲自把孙子教养长大。
徐淑妃一说话,正元帝便点头:“倒是能顺这个续下去; 斯陶斯乐……”这么说的时候嘴角微带笑意,眼角皱起,看着如意机灵的样子,冲她招招手,如意便扑上来,抱着正元帝的腿咯咯笑个不住。
两个哥哥都让着她,她又是正元帝唯一的女儿,从来最得宠爱,被他抱到膝上颠一颠:“如意又沉了,明岁就能让你骑马射箭。”
如意更高兴了,卫敬容点点她的鼻子:“如意又当姑姑了,这回是个小侄女儿,你要给她预备些什么当礼呀?”
秦昱的儿子早些日子降生,是九月初的生日,卫敬容亲手做了件小衣裳给秦昱送去,满月抱出来的时候,穿的就是卫敬容做的衣裳。
如意知道什么是当姑姑,拍了巴掌:“那小宝宝呢?”
她知道有个哥哥远在晋地,自她会说话起,卫敬容便让她按着秦家的排行来称呼秦昭卫善,这会儿的称呼也是按着兄妹来的,如意摸摸自己的金铃铛,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小侄女十分友爱:“把这个给小宝宝。”
卫敬容摸着女儿的头夸她懂事,正元帝转头便给女儿补上了:“叫王忠挑几个好看的蝴蝶簪子,让你新年里戴。”如意自从在杨宝盈的头上看过一回,就一直惦记着。
卫敬容一面笑面叹:“她才多少头发,就能戴那个了。”说着从绣箩里取出红绸扎针,做一顶虎头帽,天儿这样寒,晋地这会儿也已经下雪霜冻了。
“走的时候还没诊出来有孕呢,再有些日子孩子都要满月了。”卫敬容说完看一眼正元帝:“你也是,长泰封号给了,昱儿还等你给孩子赐名呢。”
秦昱的孩子九月初就出生了,承吉和承佑都是正元帝赐名的,这是皇孙的荣耀,他的儿子自然也要这样的荣耀,抱着头生子往紫宸殿去,一脸初为人父的欣喜,求正元帝替儿子赐名,正元帝却迟迟都没有赐下名字去。
秦昱却以为这是因为这个孩子不是嫡出,可太子的两个孩子也都不是嫡出,承吉再得宠爱,说是太子妃养活着,生母比姜良娣的身份差得远了。
怕是正元帝心中觉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太子的尊贵,自这个长子出生,宋良娣确也得了些体面,秦昱便日日都宿在正殿中,杨宝盈来甘露殿请安的时候越来越长,有几回还带了针线来,给宋良娣的儿子做了一身小衣裳。
她也不多说旁的话,要么就在东宫陪着太子妃,要么就在在甘露殿,太子妃还当她是有事相求,来甘露殿里请安的时候便替她说话,求卫敬容在正元帝的面前分说分说,给新生的孩子起个名儿。
杨宝盈实在走得勤快,连东宫的门都给她踏破了一层,来了也不说话,帮着卫敬容穿针捻线,陪着凑趣说好听话,就连几个小妃嫔都瞧不过眼去,知道卫敬容一向宽厚这才说道:“莫不是齐王撵了她来的。”
正元帝是想等这个孩子长大些,再给他取名,如今这个孩子还只叫作延英殿小殿下,正元帝一直未曾起名,听见卫敬容这么说,坐在榻上,两只手搭在膝头,想了又想:“这个孩子就叫承庆罢。”
王忠赶紧取了笔墨来,替正元帝磨墨,正元帝取了狼毫,就在秦晏的习字纸上写下了承庆两个字,由王忠捧着送去了延英殿。
这一路将雪未雪,林一贯跟在王忠身后,到这会儿才笑呵呵的道:“今儿天这么冷,看着是要落雪的样子,夜里给师傅叫个锅子,咱们喝王大人送的人参浸酒。”
也就只有林一贯知道晋王在王忠心里的分量,他在外头瞒得风雨不透,朝臣纵有弹劾,他也面色不动,林一贯天长日久的跟在他身边,王忠揣摩正元帝,林一贯便揣摩师傅王忠,晋王每有喜
事,他也没什么虽的表露,夜里用饭时总得添一盅酒。久而久之,林一贯自然就知道了,这才凑趣,说夜里用饭添一盅酒。
王忠搓搓手指头,望着一眼重重宫阙绿瓦兽首,微微露出一点笑意来,开口却是训斥的话:“人参酒大热,也是你该吃的?也不怕长疮。”
林一贯腆了脸笑,王忠年纪大了,喝上一杯倒不要紧,似他们这些年轻的,吃这一杯酒又没处纾解,热身子还能去贴冰不成,内热散不出,自然要长疮。
林一贯陪了笑脸儿,王忠斜他一眼:“收起你那猴儿相,到了延英殿且得警醒些。”庆字虽也是好意头,可怎么能跟“吉”“佑”相比,这个名儿送上门,秦昱怎么也不会高兴。
林一贯撇撇嘴儿,奴才们的眼睛最利,他们干的就是个哄人的差事,似秦昱这样面上好看的,精明些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送了名到延英殿去,秦昱先是谢恩,跟着又摸出厚厚的红封来:“给大监吃茶。”再不满意,他也不敢在王忠的面前露出来。
王忠看他这样,点点头道:“今儿是双喜临门,晋地送了奏章上来,晋王替长女请封。”
秦昱一听,脸上笑意立时真切起来:“二哥得了个女儿?那可真是大喜事,宝盈赶紧替二哥二嫂预备采生礼,这会儿都该弥月了。”
杨宝盈一听立时应声,她与初嫁时的圆润比起来,人瘦了一圈儿,下巴都尖了,两只眼睛显得尤其大,听见这句,脸上显了喜色:“是得厚厚办礼才好。”
王忠笑眯眯的点点头,还没出延英殿的门,天上就落起雪珠来,王忠出门后头跟着七八个小太监,这会儿有掌伞的,有拿手炉子的,还有手里抱着斗蓬的,林一贯接过来替王忠披上斗蓬撑了伞,出门便道:“师傅作甚叫他高兴。”
王忠抱了手炉子,知道这会儿正元帝是歇在甘露殿了,也不必急着回去,慢慢腾腾道:“我可不是为着他高兴,是叫齐王妃松快松快。”
林一贯明白,王忠看着小徒弟便笑一声:“做人呐,积点德。”
回到屋中,王忠到底还是舀了一盅参酒,暖锅子早早就送到他的住处,自有小太监侍候他吃喝,王大人送来的四五根山参,根根都有手指头那么粗,泡在酒里,冬天正好喝一点儿袪寒气。
林一贯给师傅倒了酒,蹭点羊肉锅子吃,又去开王忠床头的匣子,从里头摸了两片高丽红参,这东西性子不比人参,倒能嚼上两口,都是晋王送来的。
他嘴里嚼了红参,含含混混道:“我今儿还听见崔尚书说晋地一岁的纳粮少了,成国公说军费也跟着少了,自己养兵不知道给户部省下多少粮食。”
林一贯识得些字,跟着正元帝总有侍候笔墨的时候,本朝不比大夏有宫内馆教读书,他能识得字,便是自己勤学好问学来的。
王忠一听便笑,拿筷子打了他的头,身上烘得暖洋洋的,吸上一口酒:“这些个事,往后少听少说。”林一贯嚅嚅几句,挠挠脑袋“要不是晋王我还不听呢”。
外头雪越下越大,暖锅子里薄切的羊肉片儿一落铜锅就被烫得卷了起来,王忠让徒弟开了窗户,眼见着外头没一会儿就盖上一层白,远远有小太监拎了扫帚出来扫雪。
一口人参酒滑进喉管里,突然想起抱着秦昭逃生时过的那个冬天,天下处处都是兵祸,连个施粥舍米的人都没有,土地庙都能算是个好所在了,一面想得出神,一面伸筷子捞出羊肉片来,沾了酱往嘴里送。
第251章 十全
甘露殿中也摆了黄铜暖锅; 冻切羊肉端起来一碟子往锅里下,正元帝几筷子就捞了出来; 沾些酱料一口就全吃了。
承吉将要三岁了; 最是活泼好动的时候,看着大家伙都吃羊肉; 他也馋得慌; 他天天和正元帝住在一处,最熟悉的就是他; 一把扯住他的袖子:“我也吃。”
正元帝低头看他一眼,眼睛一眯笑出皱纹来,拿筷子挑了一片羊肉,搁到锅里; 等这肉全烫熟了; 再挟出来晾一晾。
承吉满嘴都是口水; 不错眼的盯着那片薄肉,眼睛里甚也瞧不见了; 就看着筷子送到嘴边来,嘴巴张得大大的; 一口咬下去; 脑袋都跟着晃起来。
正元帝哈哈大笑,伸手掐掐承吉的圆脸蛋儿; 这孩子在东宫里养活得太精细了些,吃的恨不得捣碎了再送到他嘴里,才刚送到紫宸殿中时; 连像样的饭都不会吃,哪里像个秦家人的样子。
跟着正元帝同吃同睡几日,承吉许多习惯都改过来,饭要整碗整碗的吃,肉也不许捣成肉碎,睡觉的时候也不许人拍哄,得自己睡一张大床,两岁多的小儿哪里能肯,一回东宫便两眼含泪,哭断了太子妃的心肠。
她搂着承吉哭得眼睛都红肿起来,又不敢去求正元帝,家里人人都说这是好事儿,甄家门上送来的拜帖,从四五品的,到二三品的,何况又不是从此不回来了,隔得五日一样要回来住,就当孩子是送到学里去了,那些个县学府学里的学生不也是如此。
太子妃无人劝解,身边就只有一个杨宝盈,杨宝盈自己日子难过,也没妨碍她给别人添些堵,笑盈盈的拉了太子妃的手:“嫂嫂可真是,这天大的福份,别人想都想不来呢,你到不舍得,真个换一换,你心里就肯了?”
说到别人的时候,伸了指头戳一下心悦殿,太子妃收了泪,又不好说杨宝盈自己没养活过孩子,这才说得轻巧,一看见承吉哭,当娘的心活似刀绞。
到底去求了卫敬容:“承吉得父皇的喜爱,本不该说什么,可他到底人小骨头软……”一句话还未说完,又要淌泪。
卫敬容拍一拍她:“他头回离了你,回来自然要哭两声的,小儿恋母,就是显儿昭儿几个,出去征战回来见我也要红红眼圈的。”
说着顿上一顿,想到秦显,依旧心中难受,反是太子妃一心挂着承吉,卫敬容看她这样,却也不怪她,两人从头到底的没缘分:“你放宽心,底下的奴才们不敢不精心,大块的肉都是摆给他看的,就上头那一层,底下依旧是拌碎了的。”
皇长孙,说不准往后就是有大造化的,正元帝想不到的,王忠都给办了,正元帝也没功夫顿顿都跟小和一同用饭,吩咐是他来吩咐,底下人有的是办法把事儿办圆了。
承吉和正元帝住了快半年,知道爷爷是真心疼他的,除了读书识字的时候还要哭两声,平日里就在紫宸殿中玩耍,连御座都爬过几回了。
见人也不再发怵,换了个孩子似的,正元帝越看越满意,秦家的子孙,怎么能缩头缩脑,眼看他转了一圈往各个地方讨吃的,又跟如意玩在一处,拿玉雕的小猫小狗飞鹰骏马在手里把玩,越发点头。
越是在身边带得久了,就越是偏爱他,看承吉做什么都高兴,但凡孩子有的小机灵,只要承吉显露出来,正元帝便把这看成是大聪明,自己的孙子就是与别人不同。
秦昰年纪渐长,性子最好,听着几个孩子闹腾也能坐得住,承吉往他身边一蹭,他就从袋里摸了果子糖出来,给承吉一个小角,让他含着吃。
正元帝只觉得身上倦意全无,坐在甘露殿里,看着外头下雪,屋里热气腾腾,儿孙绕膝,伸手握住了卫敬容的手:“这么个雪天儿,该放几串爆竹才是。”
烟火是不能放的,城中不到节日禁烟火,就是皇城也是一样,防着人有以烟火传讯,可爆竹倒能放几个,孩子们最高兴,如意一听要放炮,赶紧扑到卫敬容怀里来,牢牢把耳朵捂住。
宫人太监一听正元帝有这样的兴致,把年节里用的花灯也取出来,点起来便摆在雪里,步步莲花,甘露殿内便是一片乐意融融。
徐淑妃领着孩子们在廊下玩,正元帝便站在窗内,与卫敬容并肩而立,看见秦昰领着弟弟们在院子里头堆雪人,笑起来:“从今往后都能如此就好了。”
卫敬容不曾接话,正元帝跟着又道:“若是显儿还在,就十全十美了。”
晋地边防这一岁并不太平,卫敬尧和秦昭两个,把晋地到营州这一片守得铁桶也似,再不似往年那样,北狄一来便损伤惨重,牛羊且还罢了,还要把人掳去为奴。
正元帝派到晋地的监察御史呈上奏折来,处处都说晋王治理晋地有方,把边关几县依借长城之势连成一片镇守,烽火常燃战事时有,北狄却一次都未能攻破永宁县的边防。
这位监察御史送上这样的奏报来,倒让他的同僚们吃惊,包御史是最挑剔的人,生就一双牛眼,两只眼睛怕有铜铃铛那么大,就没有他挑不出来的错处。
监察御史在百官之中就是些个吹毛求疵的人,从头到脚什么小事都要管,原来六部街前没有食街的时候,怀里揣上一只饼儿都不敢先咬上一口,肚里再饿,也得忍着,等揣进屋门才能吃,若是咬了几口不巧被监察御史看见,必要参上一本。
这样的小事也要穷纠,旁的更不必多说,京中忌斋,七品以上的官员如何行香他们要看,朝服衣冠有何处不整也要看,一个个眼睛利嘴巴利,就少有夸人的时候。
能从监察御史的嘴里听上两句夸奖已是不易,包御史又是这二十多个御史里最苛责的人,朝里一半人他都参过,从芝麻到黄豆,无有不参的。
当年杨家的事闹出来之前,包御史的眼睛就一直盯着这些功勋,卫家府邸违制,包御史就曾经参过,只是那时卫家势重,又是才刚进京城,人人眼睛都盯着大处,包御史提出来的时不合时宜,便被压了下去。
他到了晋地,八十五个县走了一多半,又在永宁住了几日,北狄几日一攻,仿佛恶狼被撵在羊圈外,只看见里头羊多肉肥,却怎么也进不来,眼看冬日将至,再不抢些米粮来一整个冬天都不好过,这才时时过来,打不进县中,就去掠夺民户。
秦昭把民户都迁进城中,北狄骑兵能到的地方都是军户,一打锣一点烽火,立时就有兵丁出战,敌寡我多,已经安宁了半年多。
包御史投身旅店,旅店里十间客房八间是满的,多是皮货商人来贩皮子,夜里锣声一响,刘刺史的人急急收拾了东西就要避难,包御史跟出去一看,见外头房舍中一半点灯,一半连灯都没点,街市上并无人逃蹿。
反是旅店的小二打着哈欠出来安抚客人:“无事无事,各位客官权且安心,外头守得铁桶一般,打不进来,过了今年冬天,前边要开一个新商市。”
永宁几个县里可有许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晋王一来,先是剿灭流匪,疏通了商道,让商人走货不必担心被劫,跟着又把守边关,叫人能安安心心的作生意。
永宁田产不丰,原来冬天还能靠着皮货市场发达一回,管一年的嚼口,后来这条路子断了,小皮货商人本来就没有大本钱,走一回商道就能雇佣上几个看护,如今道路一通,人自然来得多。
这一批的皮货商人本就是看着晋地太平,这才来的,往后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便更多,收皮子的价儿也就越来越好,商市一繁茂,还能显得关外人来做生意,甚个人生银器,突厥人也不必再多走路往营州的盐湖城去,永宁主能通市。
包御史在店堂里坐着,耳里还能听见鸣兵声,店小二见他不睡,看着又是个读书人的模样,给他上了一盏黄菊茶,点点前头那间大店会馆:“您瞧那儿可都是学府里来的,也不知咱这儿有甚好看,还骑马出去看长城,才来的时候一听见锣响就闹,这会儿不也睡得死死的。”
店里有客,小二且得陪着,包御史摸了两个铜板出来给他打赏,小二立时眉花眼笑,把自己肚里知道的俱都抖落出来,日子好过自然满嘴好话,那楼都改了名儿叫集贤楼,说晋州城里就有一个集贤院,是学子们斗诗的地方。
跟着又道这些个是今岁不曾选中的,一个个都在跌足大叹,晋王妃自家出钱,送人进京赴考,小二想了半天想不起这些人嘴里那文词儿,自个儿加了一句:“都说晋王妃是活菩萨呢。”
包御史自入晋以来,就没听过秦昭的坏话,可俗话说得好,新造的茅厕还有三日香,到永宁之前他也确是这么想的,当监察御史这么多年,有甚事不曾见过。
可什么事都不经比较,等他看见长城未修,这些砖石木料还是晋王跟商户赊账来的,朝中拨发的款项,可是早两年就已经下来了,气得他牛眼瞪得更大,刘刺史自己的屁股不干净,倒想着参人一本,把晋王在晋地给郡主大办弥月礼的事送信给了包御史。
第252章 获罪
晋王长女; 又是王妃嫡出,自她出生起; 晋州城里便处处挂红结彩; 连着三日在城中结喜棚,人人路过都能领一只元宝蛋; 喝上一碗长生果枣儿汤。
洗三那一天更是全城的有头有面的人都往晋王府去道贺; 王府门前光是彩幛就设下十七八丈,夜里一路灯都燃着油灯; 门前迎客送客的小厮脚步就没断过。
府里有这样喜事,阖府上下的丫头婆子小厮仆人每人都多发两个月的月钱,再领一套上一身新衣,里里外外都须得打扮得体体面面; 才好出来迎客见人。
卫善刚生下孩子; 精神倒还好; 外头那些送礼的求见的,白姑姑统统伸手拦了; 要是月子里头歇不好,年纪大了且得遭罪; 往后再精心保养那也没用。
秦昭连着陪了她好几日; 他在府中倒比在永宁更忙,在永宁只是练兵; 除了秋收之外再增派兵丁巡视,巩固城防。在家中却日日吃请不断,有些官员明岁就要进京城叙职; 能不能往上升,就看上头的路子通不通。
秦昭往东宫学士里安插过人,叶惟仁是一个,姚谦又是一个,如今一个出使高昌,一个在翰林院里等着往上升任,除了这些,他还没来得及在朝中结交过什么人,正元帝才不能把结党的帽子扣在他头上。
也是连年征战,接手政事晚了,若是再早些,当初在京城便不至于这么被动。心里虽感叹却也明白,依自己的年纪也不会早,正元帝是想要自己替秦显当左膀右臂的。
这些上门来求的人有些会升,有些会调,到底为人如何,这一向接触得并不多,又还没从刘刺史手中把晋地全部的政事都接手过来,须得等到永宁暂安,边地军户安定,手里握着的兵多了,再作打算。
卫善无事,秦昭避事,两人倒有许久没有过这样安闲的日子了,这孩子极乖,少有闹腾的,饿了尿了才哼哼两声。
洗干净了抱到卫善床边,一双眼睛果然生得像卫善小时候那样,圆滚滚水盈盈,两颗黑葡萄似的。秦昭卫善把女儿当个稀罕玩意儿看,只要抱过来,眼睛都不错的盯着看,一会儿动了嘴巴,一会儿又动了眉毛,看她小手指尖动一下都能笑上好一会儿。
才刚初生的娃娃,睡着的时候比醒的时候多,可一醒就抱到卫善怀里,看她睁着眼睛,小嘴儿抿上两下也觉得高兴。
这会儿骨头还软,裹得紧紧的不叫她动弹,可醒的时候已经能听见声儿,一听见廊鹦鹉的声儿就笑,沉香几个干脆抱了她出去逗鹦鹉学舌给她听,太初也不认生,谁抱都不哭,乌溜溜的眼睛盯着人看。
难得安闲,便让厨房做一桌子好菜,办完了满月,秦昭又要回永宁去了,越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北狄散部就越是要来抢粮夺物。
“把秋日里才刚收的桂花取出来些,过了水拿这个炒虾子吃,再取一碟糟蟹来,叫厨房里裹些蟹黄蟹肉的小饺子来。”卫善数着手指头想菜单子,秦昭许久没在家住这么长的时候了,在边关又着实清苦,他虽是王爷,家里又时常送吃食去,却也不能顿顿得跟王府里来比。
肉倒是易得,鱼虾便难了,螃蟹更不必说,卫善倒是想送个几篓去的,想一想这几篓螃蟹作价太高,送了去倒人被人说,便买了螃蟹来,让南菜师傅熬虾酱蟹酱,把满壳的蟹肉都剔出来,装在瓮中,存在冰窖里。
秦昭喜欢听她安排这些,知道她这会儿还有许多忌口的,素日里最爱吃的蟹汤便不能吃,自己吃菜的时候,就见她捧了银盏吃燕,小银勺子缠着燕丝,眼巴巴的看着他吃蟹肉。
看她这个馋模样,秦昭挟了颗虾送到她嘴边,卫善笑眯眯嚼吃了,咽了才道:“你说明岁,陛下会不会让咱们回去岁贡?”
秦昭笑一笑,手指捏了筷子头,挑去虾仁上的桂花花瓣,又送一个到卫善嘴里:“奏折越是好,就越是要回去。”
来回两个月,再住上半年,来晋地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