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金为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她的死讯,不敢现身,就辗转又回去了江南,这一路因为只有她和嬷嬷两人,又不敢露财,只租了便宜的破旧马车,一直走了几个月,前些日子才回到江南。”
  “臣的表兄纪指挥使看到她,不敢隐瞒,就立即派人送了这封快信给臣,告知臣此事。兰嘉诈死虽然是事出有因,但始终是犯了欺君之罪,臣特跟陛下禀告此事,还请陛下降罪。”
  这回不仅是小皇帝的面色变了。
  就是众大臣的面色也都变了。
  众人是傻子才会相信长公主的这一番说辞。
  他们都不是傻子,立即“恍然大悟”,“明白过来”。
  当时长公主回京,那兰嘉县主要不就是根本没有跟着长公主一起回来,要不就是在齐州时长公主发现不对,命人又将兰嘉县主送回了江南,然后转头就诈死,再装病,传出那些流言,阴了废后容氏和废太子一把。
  现在长公主废了废后和废太子,把个文和帝也折腾得去掉了大半条命,只剩下一口气了。
  所以这位兰嘉县主要回来了。
  众臣听了长公主的话,先是惊叹长公主的心机,接着想到那兰嘉县主已经有了未婚夫,不禁又有些庆幸。
  好在她已经有了未婚夫,不然那兰嘉县主可是长公主的独生爱女,有她在,后位哪里还有别人的分?
  可是这庆幸不过是过了片刻,随即就是面色大变。
  因为。。。。。。兰嘉县主的未婚夫是谁?
  那可是燕王世子赵景烜的未婚妻!
  大周现在风雨飘摇,战乱四起。
  迫在眉睫的是南边和西南的战乱,但也正因为这些连年不断的战乱,北疆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大。
  掌控北疆的燕王府也已经成了大周皇室最大的威胁。
  北疆苦寒又常年受北鹘和西越人的骚扰,以往都是北疆百姓南迁。
  但这几年赵景烜大败北鹘和西越之后,北疆反而越来越安稳。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南人受不了天灾和战乱之苦,偷偷往北迁移了。
  这个时候。
  可以说是在大长公主掌控了京城,至少掌控了内宫的时候,她的独生爱女回来了。
  她回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她是燕王世子未婚妻的身份。
  如果燕王世子有谋逆之心。
  本来就已经有了令大周皇室和朝臣不安和恐惧的武力。
  若是大长公主再因为女儿的缘故偏向了燕王世子,那大周的皇室和江山都要岌岌可危了。
  众臣能想到的。
  小皇帝同样也能想得到。
  甚至比他们想得更多。
  前车之鉴可都在那里。
  废太子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废后掌控了后宫几十年,他父皇更是做皇帝做了几十年,不是说废就被废,说生不如死,就生不如死吗?
  他白了脸,但还是稳住了自己,有些麻木道:“姑母都说了,兰嘉表妹当时是被逼无奈,事出有因。因废太子残忍无德之过,以致表妹她一个孤女担惊受怕,受尽煎熬,在寒冬腊月,辗转几个月才去到江南,朕不说安慰嘉奖,如何还能怪罪?”
  “姑母,等表妹回京,朕就下旨册封她郡主之位,嘉奖她的聪慧勇敢。姑母看如何?”
  长公主道:“谢陛下宽厚,原宥小女的莽撞。但册封之事也就算了,她自幼命运多舛,屡经生死,臣只怕嘉奖太过,她会压不住,臣只盼着她能一世平平安安就够了。”
  ***
  皇帝紧绷着,一直等到回了寝殿,退下了随侍宫人,只剩下林喜时,才突然疯狂地扯了床榻上锦被软枕一阵地乱扔。
  林喜不敢说什么,等他发泄过了,瘫坐在地上之时,才红着眼睛上前劝道:“陛下,您不要急,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皇帝的眼睛也通红。
  他喃喃道:“林喜,你知道的,其实我并不想做这个皇帝,我只喜欢骑马射箭,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皇子,闲王,我希望父皇长命百岁。可是父皇现在躺在天栖宫,生不如死,我坐在这个皇位上,也同样日夜不安。”
  “原本,原本朕是愿意相信姑母的,朕也知道废后和三哥做了许多恶事,更是对父皇不忠,姑母她也是为了我们大周皇室才不得已揭了他们的真面目。。。。。。可是姑母最爱的就是兰嘉,如果兰嘉嫁给了燕王世子。。。。。。朕,还能信她吗?”
  林喜自小服侍他,最是知道他的性格和心事。
  他不敢接前面的那些话,但说到兰嘉县主,他想了想,低声道:“陛下,如果您担心的是县主嫁给燕王世子这事的话,其实这事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
  “您也说,长公主她,最是疼爱县主,那定也是不舍得她远嫁的。那不如和长公主商量商量,想个法子解了兰嘉县主和燕王世子的婚事,陛下再接兰嘉县主进宫,岂不是皆大欢喜?”
  皇帝一愣。
  让兰嘉进宫自然是最好的。
  可那婚约。。。。。。岂是说能解除就能解除的?
  林喜看出了皇帝的心动,也看出了他的疑虑。
  他笑道:“陛下,现在世人可都以为兰嘉县主已经死了。那您就跟长公主商量一下,让她替了别人,比如,就是那个,对,那个江州都指挥使纪大人家的姑娘身份入宫,不就成了?至于纪姑娘,也有大把的法子给她重新弄一个身份。”
  皇帝皱了皱眉。
  他道:“若是替了纪姑娘的身份入宫,自然是最妥帖的,但入宫女子中,纪姑娘的身份并不突出,若以她的身份入宫,最多能得一妃位,不可能为后。岂不是委屈了表妹,姑母她定也是不愿意的。”
  林喜想了想,道:“奴才听说长公主和英国公府有隙,并不喜那兰珠县主,反而在江南呆了七年,对那纪家姑娘甚是喜爱,那就和长公主商量,让长公主收了那纪家姑娘为养女,还是以长公主女儿的身份入宫也就是了。”
  


第73章 第73章
  这个法子其实不错。
  可是皇帝想了想, 还是摇了摇头。
  他道:“若是此事是姑母单独禀于朕知,此事尚有可为之处,可刚刚几位大臣俱在, 虽然他们都是朝中重臣,让表妹入宫是为大周考虑,他们暂时都不会有所动作,但将来总是一个隐患, 此事暂缓再说吧。”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况且是这么大的事。
  若是燕王世子有心谋逆, 此事简直是送上门的把柄。
  糟心事情已经很多, 还是不要自己再随便作出更糟心的事情来。
  他道, “不过你有句话总是对的, 姑母她未必舍得表妹嫁去北疆。”
  跟林喜说话到现在他先前因为乍闻兰嘉还在世时的紧绷情绪也慢慢放松了些。
  他本来也不是毛躁的性子。
  他道,“这事再说吧, 回头你去库房拿些东西送到姑母的府上, 顺便让她明日过来见朕, 再作商议吧。”
  这些东西他能想到的, 他姑母肯定也都能想到。
  因为最近外围战事的吃紧,朝堂的纷争,父皇的倒下, 皇室的颠覆, 就算他做了皇帝, 其实心底一直都有一种绷着的恐惧。
  但不管再恐惧, 他其实也知道, 他姑母是大周的长公主,是他皇祖父最宠爱的女儿,她虽看重兰嘉,但肯定也一样看重他们大周皇室的正统。
  她肯定也不愿意江山易主。
  ***
  长公主回到大长公主府。
  刚下马车,就有侯着的婆子过来禀告,道:“公主,老夫人过来了,正在厅里侯着呢。”
  长公主扫了一眼停在门口一侧的马车,道:“我知道了,先让柳嬷嬷陪她说说话吧,本宫换了衣裳就去见她。”
  长公主已经很久没有见夏老夫人。
  上一次见她的时候还是在文和帝在位,废太子执政之时。
  那时她跟夏老夫人说,让他们上书请奏,请皇帝收回他们的爵位,彻查青州之战,还有兰嘉当年和之前回京被人追杀的真相,如若他们不肯,她就和他们再无瓜葛,他们英国公府的事也再和她无关。
  当时夏老夫人面色惨白。
  她说,成拓是她的儿子,他的死她的痛并不比她少。
  只是她不仅是成拓的母亲,还是英国公府的国公夫人,夏氏一族的宗妇,大周的臣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们不可能做任何任性妄为,可能毁了夏氏一族的事。
  更不可能谋逆叛君。
  那之后,她就再没见过国公府任何人。
  夏老夫人来过几次,但她从未见过。
  不过女儿要回来了。
  她心里其实很清楚女儿回到京城之后,新帝和朝臣可能会更加忌惮她。
  在收到女儿信件的时候,她有想过是不是应该让女儿重新换一个身份。
  可是最后她到底还是不舍得女儿受委屈,也怕她误会自己,就没有再提。
  但京城这边,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布置了。
  还有幼悾
  那孩子也算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了,又跟明舒情同姐妹,她的性情她十分了解,怕是也根本不会想入宫,做皇帝三宫六院中的一个。
  但皇帝将她特别补入名单中,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也不想在没了解清楚纪家和幼悾囊馑贾埃兔橙惶岢龇炊浴
  若是女儿回京,幼悾兔髦槎荚诿ブ希幌胗讗{入宫,就总得推上去一个。
  ***
  夏老夫人看到长公主肯再见自己显然有些激动。
  她眼眶泛红,低头就给长公主行了一礼。
  长公主道:“母亲不必多礼了,今日母亲过来,为的是不是明珠入宫之事?”
  夏老夫人点头。
  她道:“公主,明珠的名字被报上去并不是我们的意思,而是礼部要求朝廷所有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必须将报上自己的未嫁且尚未定亲的女儿,世子这才将明珠报了上去。”
  “不过我知道公主可能无意让明珠入宫,所以便想跟公主说,若是公主不想她入宫,可以让她落选。”
  长公主道:“那母亲和国公府那边的意思呢?如果不考虑我的意思,只是单纯从这件事来说,你们希不希望明珠入宫?”
  夏老夫人一阵沉默。
  他们当然是希望明珠入宫的。
  因为现在英国公府在京城的处境其实十分尴尬。
  当初因为次子的死,太上皇特别恩恤,才册封了长子世子之位。
  但别说这爵位传不到下一代,就是世子将来能不能继承爵位都还是未知数。
  长公主不待见国公府。
  京城该知道的人都知道,皇帝也知道。
  所以公主权势大时,他们国公府最多能保平安,却借不到其势让国公府兴盛。
  但长公主现在的情况,英国公和夏老夫人都不是眼盲之人,他们也都看得清楚,若他日新帝掌权,肯定容不得长公主。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更何况还可能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刀?
  那到时候他们国公府反而可能要受到长公主的拖累。
  所以只有夏明珠入宫,若是能生得一子半女,才是保国公府兴盛和平安的稳妥法子。
  长公主看到夏老夫人有些凝重的面色,她身在皇家,很多东西几乎已经是本能。
  夏老夫人和英国公府的心思自然也能猜个**不离十。
  他们当然是想让夏明珠入宫,不过是怕此举又得罪她而已。
  她笑了一下,道:“国公府如果能有女孩儿入宫自然是好的,不过明珠的性子有些急躁,虽说这几年母亲带着她在身边,教导了几年,性情也沉稳了许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骨子里有些东西怕是很难改变的。”
  “这次入宫的名门贵女不少,个个都是出身不凡,我怕明珠入宫,将来会要吃亏。我记得大哥不是还有一女唤作明柔的吗?听说她性情柔婉大方,很是不错。”
  “我看不如就这样吧,改日你就将明珠和明柔一起送到我府上来住上一段时间,我看看她们的性子再说。”
  夏老夫人大喜。
  她没想到长公主不仅不像之前那样将国公府拒之门外,竟还肯让明珠和明柔一起住到长公主府来。
  这样她们不管是哪一个入宫,所代表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夏老夫人谢过长公主。
  长公主就苦笑了一下,道:“母亲,进宫看起来是一条繁华锦绣路,其实最是一条铺满白骨的路。历来帝王三宫六院入宫的女子不知凡几,最后能善终并且让母族荣光的能有几个?你回去再和父亲好好商量一下吧,若是还是想让明珠或者明柔入宫,就送了她们过来。”
  说实话,长公主态度的转变虽然令夏老夫人大喜,但她一向是谨小慎微之人,大喜之后,同时也有些不安。
  但后面长公主再说了这么一番话,反是将她的疑虑和不安释去了不少。
  及至她回府跟英国公商议。
  英国公道:“孤木难支,长公主现在看似权势滔天,但权势之后却也是深崖。自古以来,不管是摄政王,摄政公主还是辅政大臣,能有好下场的有几个?”
  “她现在又无儿无女,若是别的大臣之女在皇帝跟前吹点耳边风更是会让陛下和她疏离,对她忌惮,所以她想要培养一个孩子送入宫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这也是她为何是想要明柔而非明珠入宫的缘由了。”
  毕竟明珠虽然是她名义上的女儿,但却已经交恶过,不管是崔氏还是明珠,面儿上装得再好,心里也都会对她有怨念。
  所以她不愿意扶持也就再容易理解不过。
  ***
  二月底,天气回暖。
  这日夏老夫人带着崔氏,亲自送了两个孙女夏明珠和夏明柔到了长公主府。
  经了这么些年,中间起起伏伏,此时的夏明珠早就不再是当年那个被宠坏了,娇纵的夏明珠。
  崔氏也不再是当年那个被养大了贪欲,不可一世,钻着牛角尖不肯回头的崔氏了。
  她们很清楚长公主还特意叫了夏明柔一起过来长公主府,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纵使心中再焦急不甘,此时也都格外的恭谨小心。
  再不敢有半点气焰。
  此时的夏明珠端庄温婉,夏明柔清丽动人,两人一个身穿粉红的袄裙,一个是浅绿的袄裙,都缀了白绒绒的狐毛边儿,动作整齐划一地给长公主行礼,令人十分赏心悦目。
  长公主唤了她们起身,再召了两人到面前一一问了几句话,又不分薄厚的赏赐了两人一些首饰。
  说是她母亲淑太妃娘娘年轻时用的东西。
  不管东西如何,这意义又是不同。
  夏明珠和夏明柔俱是欢喜的谢了长公主赏赐。
  长公主笑着对夏老夫人道:“两个孩子都养得很好。”
  比当年真的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夏老夫人有些惭愧道:“当年我没有亲自教导,差点让两个孩子都养歪了性子,所以这些年我都是一直把她们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的。只希望她们还能过得去,不要让公主太过费心了。”
  当夏老夫人说“我没有亲自教导,差点让两个孩子都养歪了性子”,崔氏的脸上就一阵发热,脸上也有一丝尴尬之色闪过,但她很快就垂了头,调整了自己的表情。
  长公主只作听不出其中含义,只笑着点头,道:“我看她们很好,母亲多虑了。”
  花厅中气氛十分融洽。
  这时外面却突然有小丫鬟匆匆进了大厅。
  长公主停了正在说的话蹙眉看过去。
  就见那小丫头眼带泪花,形容却满是欢喜,近乎是语无伦次地禀告道:“公主,是姑娘,是姑娘回来了,她和纪家表姑娘一起回来了。”
  这小丫头是长公主在江南那几年买了服侍明舒的,对明舒和常和明舒在一起的纪幼悾技懈星椤
  她并不知道明舒未死,因此突然听外面的人说明舒回来了,激动之下,禀告时连礼仪规矩都忘了。
  


第74章 第74章
  小丫头说的是“姑娘, 是姑娘回来了”,国公府的人,从夏老夫人到崔氏, 再到夏明珠,夏明柔都有些怔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位和纪家表姑娘一起回来的“姑娘”是哪位。
  长公主却是“腾”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一向刚硬高傲的她此时却是声音都有些抖, 道:“舒儿, 是舒儿回来了?”
  “是的, 公主。”
  小丫头急急地又给长公主行了一个礼, 抹了一把泪, 道, “公主,是姑娘, 不, 县主她跟表姑娘一起回京城了, 现在已经从外门进来, 一会儿就能过来汀雪院了。”
  她是长公主在江南买的丫头,以前并不知道明舒的身份,一直都是唤明舒“姑娘, 姑娘”的, 刚刚一时情急, 竟是又是把这事给忘了。
  “好。”
  长公主道。
  她往前走了几步, 然后想起了什么, 就转头跟夏老夫人道,“母亲,是舒儿和纪家表嫂他们过来了,我出去接接她们。母亲您就先在这里坐一坐,回头我再带舒儿过来给您请安。”
  且不说终于听明白,勉强稳住,但实际面色实在有些发白的崔氏和夏明珠。
  就是夏老夫人都张了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她不由得重复道:“舒,舒姐儿?她。。。。。。”
  差点冲口而出说她不是感染时疫病殁了吗?
  还被太子给一把火烧了,然后还因为这事闹出了那么多事来,最后皇后被废了,太子也被废了,连皇帝都退位了,结果这丫头现在没死,又回来了?!
  好在这话她没说出口。
  她立即就反应过来那什么感染时疫,病殁的事怕是有蹊跷。
  皇后和太子都掉进长公主设计的坑里了。
  她忙调整了表情,道:“是舒姐儿吗?那我也陪你一起过去看看。”
  长公主笑道:“不必了母亲,外面风大,您就在这里先坐坐,一会儿我就让舒儿过来给您请安。”
  说完她扫了厅上其他几人一眼。
  她看到了崔氏和夏明珠两人眼底极力隐藏却隐藏不住的阴沉和惊惶,还有些隐隐发白的面色,同样也看到了略带了些好奇但表情仍是明亮清淡的夏明柔。
  她心中满意,心道,这孩子倒是个稳得住的。
  她道,“就让柳嬷嬷陪您说说话,跟您说说舒儿为何是从江南过来吧。”
  夏老夫人心中也是好奇,听言这才留了步。
  ***
  柳嬷嬷跟夏老夫人崔氏等人说的正是长公主跟皇帝禀告的那个版本。
  道是明舒在齐州养病的时候,她身边的嬷嬷发现有人想要对明舒不利,就让一个因为照顾明舒染了时疫病逝的丫鬟替了明舒,自己则带着明舒离开了齐州。
  那时外面很快就传开了明舒的死讯,嬷嬷不敢再带着明舒回京城,所以就带着她又折返了江南回了纪家。
  夏老夫人听了直是唏嘘,接连念了好几声“阿弥陀佛”,道:“这孩子,也真是个多灾多难的,不过人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舒姐儿这孩子,定是个福泽深厚的。”
  柳嬷嬷笑道:“那是当然的。说起来这次我们县主能脱难也多亏了她身边那个庄嬷嬷。”
  “公主也是接到信才知道,原来那庄嬷嬷根本就不是什么普通的嬷嬷,而是燕王世子特别拨在我们县主身边照顾她的,除了精通医药,还习过武,寻常一般的侍卫都打不过她。正因为这样,才能在有人想要暗杀县主之时被她发现,又能孤身带着我们县主回了江南。”
  柳嬷嬷说完这些话后还特意笑眯眯地看了一眼崔氏和夏明珠。
  崔氏原本心里并没鬼,但被她这么一看就好像又被扒了皮的感觉。
  崔氏从心底厌恶长公主不是没有理由的。
  因为就是公主府的一个下人都敢用这种目光看她,没有半点尊重。。。。。。
  而柳嬷嬷这么说是有特别用意的。
  明舒起死回生,必然会在京城引起大议论。
  若是有那用心不良,或者不欲她嫁去燕王府的人利用她从齐州回江南的那段事情,编排出各种不利于她名声的话来,例如说她那段时间失了清白,与人私奔什么的,虽然不足为惧,但有这样的谣言传出,也总会让人不舒服。
  所以便先把这话说出去,堵了那些恶毒之人编造谣言的嘴。
  ***
  柳嬷嬷陪着夏老夫人说了几句话,不过一柱香的时间,长公主就又回了花厅。
  不过这回长公主不再是一个人,她身边还跟了一个穿了雪青色长锦衣的夫人,旁边则是一对手拉着手,说笑着一起走进来,那笑容仿若让周边一切都失了颜色的一对姐妹花,再后面还跟了一个穿了黑色骑装的高大英挺的男子。
  长公主简单介绍了一番。
  那穿雪青色长锦衣的便是长公主的表兄,江州都指挥使司指挥使纪大人的夫人柳氏,而跟在后面的高大男子责是纪大夫人的长子纪凌祯,而那一对自从进厅就让人看上一眼就要失神好一会儿的姐妹,其中一个便是被皇帝点名要进宫的纪幼悾硗庖桓鲎匀皇峭蝗弧捌鹚阑厣钡拿魇妗
  夏明珠和夏明柔其实已经算是生得很是不错,单独看都算得上是美人。
  但那是她们没有遇上真正的美人。
  例如明舒和纪幼悾
  她们便是那种一走出来,便会让人觉得天地间好像只剩下她们的一颦一笑似的那种美人,令人忍不住呼吸都要屏上屏。
  浅笑嫣然,沉鱼落雁,大抵是这般样子吧。
  众人见了礼,纪凌祯便告辞去前院收拾东西去了。
  他是外男,过来不过就是为了见一下礼,打个招呼而已。
  纪凌祯离开,夏老夫人就唤了明舒上前,拉了明舒的手红了眼眶,哽咽着道:“孩子,你受苦了。不过如今回来就好,以后一切都好了。”
  明舒只是含笑不出声,倒是没有跟夏老夫人那般激动掉眼泪。
  夏老夫人拍了拍明舒的手,又看向了自从自己唤了明舒上前,就好奇地打量着自己的纪幼悾Φ溃骸罢饩褪羌图业娜媚锇桑空饽Q媸侨萌嘶腥缱雒巍!!!!!K夥Q嬲娴南窦耸缣锬锍醯骄┏鞘钡难印!
  说着又看向明舒,笑道,“说起来也怪,我们明舒倒是像淑太妃娘娘后来在宫中时的模样了。”
  其实这主要是气质的影响。
  纪幼悾窳巳牍笆缣锬锏那啻汉土槎
  明舒眉宇间则是多了几分沉静和矜贵。
  明舒听言就抗议笑道:“祖母你这么说的,好像我还要比表姐老似的,明明是我比她还要小了好几天。”
  幼悾托Φ溃骸澳阋菜盗耸羌柑炝耍苡卸啻蠓直穑俊
  纪大夫人拉了女儿,嗔怪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就跟夏老夫人告罪道:“这孩子在家里被惯坏了,说话没法没天的,老夫人勿怪。”
  是“老夫人勿怪”,丝毫却不担心,也提都不提长公主或者明舒会不会不喜。
  那副做派竟仿似她和长公主,还有自己的孙女是一家人。
  自己在这里才是外人似的。
  夏老夫人心里叹了一口气,摇头道:“这孩子性子天真烂漫,很是让人喜欢。”
  等大家寒暄了一圈,长公主就对明舒和幼悾溃骸罢庑┤兆用髦楹兔魅嵋不峁闯す鞲。还亲≡诒痹耗潜撸忝蔷鸵黄鹱≡谀显赫獗撸乙丫耸帐傲思父鱿嘟脑鹤映隼矗忝且换岫凸プ约禾舾鱿不兜摹!
  幼悾Φ溃骸安槐啬敲绰榉常揖透婷妹米∫桓鲈鹤泳托辛恕!
  明舒就道:“不要,你不要总是缠着我。”
  夏老夫人见两人说话亲密无间,显然是平日里打闹惯了的。
  再看她们的母亲长公主和纪大夫人,皆是含笑看着她们,心里越发的不是滋味和黯然。
  她早看出长公主待纪大夫人和待她们的不同。
  长公主待她们,是客气中带着审视,眼底其实有着隐藏不了的高高在上的傲慢。
  但她待纪大夫人却很随意,随意中带着些亲切。
  而她看向纪幼悾哪抗猓梢运凳墙跆郯恕
  就是分派院子,明珠幼时养在她身边多年,也一直都是住在北院。
  可纪幼悾还矗褪呛兔魇嬉黄鹱≡谒∽诺哪显骸
  原本长公主是她们国公府的儿媳。
  明舒是国公府的孙女,和明珠,明柔才是姐妹。
  可现如今却闹得这般疏离。。。。。。反倒是和隔了几层的纪家人这般亲近。
  不过这次她们过来,明舒也就罢了,那孩子已经跟燕王世子定了亲。
  这纪家姑娘也是要入宫的。
  这副样貌,这副性情,又深得长公主的喜爱,老夫人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她终于有点理解当初长公主说的话,“历来帝王三宫六院入宫的女子不知凡几,最后能善终并且让母族荣光的能有几个?”
  京中要进宫的那几家姑娘夏老夫人都是见过的,原本觉得夏明珠和夏明柔在其中相貌已经算是好的。
  自来在宫中得宠也从来不完全是靠美貌。
  但真亲眼见了,才明白,真正的美貌杀伤力有多大。
  夏老夫人心中黯然。
  但却不自知,明舒生也好,回来也罢,她在心头衡量的更多的是利益,是得失,是对国公府的影响。
  而明舒在江南多年,她生成那副模样,孤儿寡母,纪大夫人也从来都没有对她动过半分算计的心思,只是像子侄般疼爱罢了。
  所以,夏老夫人心中黯然于长公主和明舒疏远她们,但这又能怪得了谁?
  ***
  夏老夫人自从见到纪幼悾笮那榫陀行┏林亍
  这份沉重甚至盖过了明舒回京给她带来的震惊和意外。
  但其实她若是担心纪幼悾拐媸怯行┒嘤嗔恕
  因为纪大夫人带着女儿入京的当晚就寻了大长公主。
  她跟长公主磕头行了一个大礼后就道:“公主,幼悾悄籽劭醋潘ご蟮模男郧槟钍乔宄科涡杂职缘溃奕说氖滓跫褪悄侨苏庖槐沧佣疾荒苡型ǚ挎蹋裨蚓鸵欢ê屠朊挥卸啊!
  “她这样的性子如何能入宫?还请公主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打消了陛下的念头。”
  长公主扶了她起来,柔声道:“表嫂,这只是你和幼悾南敕ǎ故蔷司撕捅硇炙嵌际钦飧鲆馑迹俊
  纪大夫人道:“家中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才允了我和幼悾黄鸾┑摹9鳎颐遣幌胍讗{嫁得有多风光显赫,或者将来能让我们做父母的脸上多有光,我们只希望这个孩子能这一世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就好。”
  她的婆母纪老夫人说,当年淑太妃娘娘入宫,虽然后来宠冠后宫,但也是一步一步,其中艰险外人又怎知?
  原本淑太妃也不是只有长公主一个孩子,只是早些年怀上的孩子,一个也没留住而已。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血泪。
  而且自从她入宫,祖婆婆就再没见过她一面,牵挂了一世,连死的时候都一直念着淑太妃的名字。
  那时她已经嫁入纪家,想起那时情景都忍不住心中酸痛。
  而现如今大周内忧外患。
  且不说这天下还不知道稳不稳得住,就说此次入宫,听说不仅有新帝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还有一堆家世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