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金为后-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时她已经嫁入纪家,想起那时情景都忍不住心中酸痛。
而现如今大周内忧外患。
且不说这天下还不知道稳不稳得住,就说此次入宫,听说不仅有新帝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还有一堆家世显赫的名门贵女,那后宫简直堪称是前面朝堂的缩影。
这个时候把女儿送入宫?
那不就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
他们生个女儿,捧在心上疼了十几年,可不是要送出去让别人作践的。
长公主听了纪大夫人的话有些发怔。
其实如果明舒没有定亲。
或者当初明舒没有选择跟赵景烜走,她都不能确定自己将来会不会左右明舒的婚事。
第75章 第75章
宫中也好, 勋贵世家也罢,考虑儿女的婚事想的东西总是要比别人深上几层。
也总能为自己的决定找到各种或义正辞严,或是替孩子们好, 实则是利益衡量的理由。
长公主苦笑了下,道:“好,这事我知道了。你放心,陛下那里我会跟他商议, 让他打消这个念头的。。。。。。不过, 陛下毕竟已经跟朝臣说了此事, 为了顾全他的颜面, 你们最好也能从族中挑选一个相貌出众, 愿意入宫的, 送到京中来,同时也要让幼悾咭桓龉。≡诠惺辈疟凰⑾吕次谩!
上次皇帝一口气挑了那么多贵女, 自然不可能个个都进宫。
其中很多姑娘长公主和大臣们都没见过, 皇帝更没见过, 自然也不能就随意定下后位和其他的位份。
所以就决定等三月中旬,各地的姑娘们也都到齐了,就在宫中让皇帝和太后再挑选一遍。
也是相当于内定小范围内的一次选秀了。
纪大夫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她谢过长公主道:“此事我家老爷已经考虑过, 只是当时我们收到京中的消息就匆匆赶了过来, 老爷那边应该会挑选了人随后就送过来参选的。”
人同此心, 他们不愿意女儿入宫, 也不愿匆忙之间逼迫族中其他人送女入宫, 而是想着细细地查访一下,寻一个家中和姑娘自己都愿意的送到京城来,如此也免得对方心存了怨恨,将来给女儿招祸。
长公主点头,又说了几句话宽了宽纪大夫人的心。
纪大夫人说完事,大晚上的也不好再打扰长公主休息,就起身告退了。
***
长公主送走了纪大夫人,就转头对屏风后道:“好了,出来吧。”
然后就见明舒笑吟吟地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刚刚纪大夫人过来寻长公主时明舒其实正在房中。
她猜到纪大夫人寻自己母亲肯定是为了幼悾牍氖拢伦约涸诔』崃罴痛蠓蛉嗽际行┗安缓盟担屯说搅似练绾蟆
她笑道:“阿娘,我跟你说过吧,表舅和表舅母是肯定不会舍得让表姐入宫的。她们这一路,若不是我劝着,怕是都要愁死了。表姐从小到大估计也没这么愁过。”
好在她性子开朗豁达,愁是愁了点,但却也没伤风秋月,以泪洗面什么的,不然可不是要愁死人了。
长公主笑着拍了拍明舒的手,道:“幼悾皇撬炒模⒉皇鞘裁绰榉呈拢悴槐靥嫠P摹V灰亲逯心芩透鱿嗝哺眯┑墓矗凰⑾吕幢鹑艘膊换崴凳裁础!
真正被人盯着的其实是自己这个女儿。
想到这个她就又想起了北院里住着的夏明珠和夏明柔,遂问明舒道,“舒儿,阿娘让长房的明珠和明柔住到府中来,你可会不高兴?”
她是知道明舒一直都很不喜欢夏明珠的。
明舒摇头,道:“不过就是跟您让表舅母他们从族中挑选一个族中女儿入宫一样的道理,我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是明柔若是不愿意,阿娘您也不要逼迫她才好。”
“乙之砒…霜。。。。。。舒儿,你也觉得嫁给新帝是砒…霜吗?”
长公主不由得问道。
明舒看了自己母亲一眼,看她目中若有所思,就知道那新帝说不定还可能在打着自己主意。
看他准备纳的后宫的胃口,多考虑自己一个也没什么奇怪的。
明舒早就知道自己公主娘的想法跟自己很不一样。
所以跟她相处时最好要很坚决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所以此刻她听了她这问话,就一点不带犹豫的点了点头,然后还借机不遗余力的黑了新帝一把,道:“阿娘,我听说陛下选后的事了。我觉得陛下初初登基,行事也未免太过急躁贪进了些,权势,平衡,青梅,什么都想要。”
“但他现在才刚刚登基,朝廷里忧外患,他这么做岂不知,怕是要适得其反。”
选后就选后好了,一下子就想把朝廷重臣的女儿或孙女全选进宫,看似是一种平衡之术,但能力不够,实际上只会令朝堂斗争更厉害。
大家各有私心,前朝决定还要受后宫影响,还要怎么好好干活?
另外还有皇帝自己补充的那些个名单。
你说那些大将在外,你要示人以恩宠,那就赏赐点东西或者爵位给人家就是了,你一来就先要人家女儿进宫,还不是委婉地说你要选妃了,你们可以考虑考虑送个族中女儿过来,而是直接就点名要人家的嫡女,还不是为后,只是为妃。
对疼爱女儿的人家来说,这哪里是示恩,简直是明晃晃地告诉人家,我要你女儿来宫中做人质。。。。。。
长公主的面色有点难看。
好一会儿她才道:“他还小,自幼又不是以储君的要求来培养的,但又想要做好,所以行事就未免急进了些。”
事实上不仅是不以储君的标准培养,废后怕他们对废太子造成威胁,一直都想把他们往废的方向养,只不过文和帝不仅疼爱废太子,对其他两个皇子也不错,又有大臣们盯着,废后想要“贤后”的名声,就只能做些不明显的小动作了。
但这样下来,五皇子和六皇子虽然没被养废,到底还是偏了些。
明舒心中却不怎么认同。
这不是急进的问题,而是骨子里就没有对那些在外征战的重将的尊重。
想把人家的女儿当棋子来随意拨动。
还有皇帝竟然点名要北疆本土武将世家梁家女入宫。
他这是想做什么?
难道是想要挑起燕王府内部燕王妃和梁侧妃的矛盾,或者说是想要挑起燕王世子和梁侧妃所出的大公子赵景炀的矛盾吗?
他还完全没有把控大局的能力,甚至还没有真正搞清楚状况,就想挑拨人家的关系,知不知道这么做会产生些什么的影响和后果?他又能不能控制住?
长公主看女儿不以为然的表情,心里也是堵得厉害。
因为说起北疆,她就想到了赵景烜。
赵景烜也是在京城长大的。
全京城的人都以为他脾气暴躁,行事鲁莽冲动,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
当初他被养在宫中时才五岁,就已经会用各种方法伪装自己。
并且还真的骗过了所有人。
如果是明舒听到长公主的心声,肯定又是嗤之以鼻。
因为她觉得那根本就是赵景烜的本性之一。
你怎么知道他用武力解决那些问题不是他衡量过,并且觉得是解决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事实证明,的确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看吧,全京城上下包括皇帝哪个不是或让着他,或怕着他,然后被他给糊弄或者忽悠了吗?
长公主道:“陛下他总是会成长的。”
所以她其实是想要给他选一个他喜欢的,又能劝诫他逐渐引导他成为一个好皇帝的皇后。
可是现在皇帝一口气挑了那么多后妃,后宫就不会有多干净和太平了。
想到这里她更是呕心。
她摇了摇头,道,“舒儿,陛下毕竟是我们大周的天子,这些话你在阿娘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一定要谨言慎行。”
又道,“还有你这次回来,明日宫中肯定会召你入宫。现在宫中管理后宫的是陛下的生母姚太后。她出身小官吏之家,以前在宫中还是因为诞下了皇子从美人升到了昭容,行事可能会有些不妥,但她毕竟是陛下的生母,你见到她也要尊重些,不可太过傲慢了。”
明舒点头,笑道:“我知道,阿娘,难道我在你眼里就是这么莽撞吗?不过就是一会儿的功夫,我还能做出什么惹了她不成?”
长公主无奈地摇了摇头。
实在是明舒的历史记录太过彪悍,她还真怕她跟姚太后一言不合就讽刺上对方了。
***
翌日宫中果然赏赐了东西到长公主府,又召了长公主和明舒进宫。
长公主用过早膳之后就带着明舒入了宫。
明舒这日没怎么打扮,但第一次见面,为了以示尊重,还是穿上了县主的大红刺金绣花朝裙。
小皇帝从来没见过明舒。
他在听别人说起明舒所有事迹的时候,脑中想到的都是一个脾气大行事有些鲁莽的小姑娘,从来没有想过她到底长什么样。
反正皇家人都不丑,她是长公主的女儿,淑太妃的外孙女,更不可能丑。
因为身边都是美人,小皇帝对美人也没有太大兴趣。
他想要让她进宫,纯粹是出于想要长公主死心塌地对自己,别因为她女儿就偏向了赵景烜干掉自己而已。
可是不得不说,等他看到明舒的时候就呆住了。
长公主连着唤了两声“陛下”才唤回了小皇帝的清醒。
小皇帝回过神之后有些尴尬,他咳了两声,再次看向了明舒,柔声道:“表妹免礼吧,表妹这几个月受苦了,这一次回了京城以后就不要再离开了。”
长公主 明舒:。。。。。。
明舒心道,你的意思是让赵景烜打进京城,以后就再不走了吗?
不过这个皇帝的眼神倒不是很让人讨厌。
虽然有惊艳,但温和有礼,并不带任何色…迷…迷的色彩。
整个人气质看起来也很沉稳。
难怪她阿娘会扶持了他做皇帝。
小皇帝说完大概也发现了自己话中的不对,又是呆了片刻,然后描补道,“就待在京城好好备嫁吧。燕王府那边,表妹不必担心,朕自会派人尽快通知他们表妹已经安全回来的消息,相信燕王府那边很快就会来信商谈婚事的。”
他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就看着明舒的反应。
然后看到明舒认真谢了他,神情并无丝毫排斥,心里升出了些失望。
京中贵女多半是不愿远嫁的。
哪怕是已有战神之名的赵景烜也不行。
他也希望她会排斥这桩婚事,可惜并没有。
长公主带着明舒给皇帝问了安,收了小皇帝的赏赐,就跟小皇帝告退,说是要带明舒去慈恩宫给太后请安。
小皇帝又看了明舒一眼,道:“姑母,朕还有些事情想跟姑母商量,就唤人先送表妹去母后那边吧。母后喜欢人陪她说话,就让表妹先陪她一会儿好了,若是姑母去了,母后也不好太耽误姑母的时间。”
这都在长公主的预料之中,她便转头跟明舒嘱咐了两句,便让明舒跟着乾元宫的宫人先退下了。
小皇帝一直看着明舒的背影离开,等人都不见了,殿中宫人也都退了下去,才收回目光转头对长公主直接道:“姑母,朕想立表妹为后。”
第76章 第76章
就算小皇帝早在得知明舒未死时就已经曾隐约表达过这个意思, 但那时还说得比较委婉,只是表达了“姑母只有一个女儿,远嫁去北疆朕实在不忍心”这个意思。
但这样直接, 简洁没有任何雕饰的话还是令长公主一惊。
她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的眼神认真而又诚恳,甚至还带了几分祈求。
他道:“姑母,朕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表妹。朕以前有过想要留表妹在京城的意思,但那多是出于对姑母和对现在形势的考虑, 但刚刚朕见到表妹, 就突然很想要立她为后。。。。。。就好像她本来就应该是朕的皇后一般。”
“姑母, 如果你答应的话, 其他大臣的闺秀都可以暂缓入宫, 只要选上合适的两个意思一下就行了。”
长公主皱了皱眉, 她想问,那陈家的那个姑娘吗?
但她不是这么琐碎的人, 女儿对皇帝的偏见很大。。。。。。
说实在的, 就算长公主不怎么喜欢赵景烜, 也不得不承认, 赵景烜实在比小皇帝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她女儿又跟着赵景烜去了北疆,两人单独相处了这么久。。。。。。她和赵景烜的婚事肯定是不可能再有变动了。
既然女儿和赵景烜的婚事不可能有变,她又何必再去问皇帝, 他是为什么想要去明舒, 或者是戳开一些不怎么好看的事情呢?
她叹了口气, 道:“陛下, 上次臣就跟你说过, 舒儿和北疆的婚约是不能随意破坏的。现如今正是非常时期,婚事可以拖,但却不宜变动,否则燕王世子动怒,就算北疆无反意,但事情传出去,总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陛下,我们大周经不起更多的变故了。”
上一次小皇帝跟长公主提起明舒和赵景烜的时候,长公主便是跟他说婚事可拖不可动。
就说是她不舍得女儿太早出嫁,想多留两年,等拖两年再说。
当时小皇帝也勉强同意了。
可没想到他现在又变卦了。
皇帝看着长公主,道:“姑母,朕知道这大周江山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浸透着皇祖父的心血,也知道皇祖父对姑母的意义,所以朕那怕是会怀疑任何人,也不会怀疑姑母对朕,对我们大周的心。”
“朕之前不愿表妹嫁给燕王世子,并非是因为朕不信姑母,而是因为朕不能完全信北疆,朕怕。。。。。。到那一日姑母的为难和痛苦比今日会更甚百倍。”
“但是朕今日跟姑母说朕想要立表妹为后,也不是那些原因,而是因为先前朕看到表妹,那种感觉。。。。。。姑母,您知道这些日子,其实是从废太子的那些罪名流出之后,朕就再没有好好睡过一觉,心底好像一直都有一种难以抹去的紧张和惶恐,每次看到那些奏报,朕都会担心,是不是又是哪里出事了。。。。。。”
“可是刚刚朕看到表妹,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镇定和放松,看到她,就好像有一种力量升起一样,姑母,对不起。。。。。。”
他说到后面垂下头去,身上流露出平时都很少流露出来的颓丧和疲惫。
不得不说,小皇帝很懂长公主。
也懂得怎么去说服人心。
长公主听完他的话脸就白了。
虽然知道女儿和赵景烜的婚事已经不可能再有变动,但听到小皇帝的这番话她仍然十分揪心。
她心里苦笑了下。
可能她还是低估了女儿的聪慧,或许她早就预料到自己今天会遇到这样的局面。
所以先出手斩断了这个可能性。
***
明舒可不知道小皇帝在蛊惑人心。
她此时已经到了姚太后的慈恩宫,正在陪着姚太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姚太后出身一个地方上的小书香世家。
家里礼教甚严,自幼以“女戒女则”的严格标准教养长大的。
她十五岁入宫,之后就是在宫中度过了漫长又小心翼翼的岁月。
她性格有些古板,但在宫中一向严守规矩,对废后恭恭敬敬,从不多言一句多行一步,谨言慎行,无事便是抄经念佛,因着这样反而倒是顺利生下了儿子,还顺利养大了。
大约也是废后觉得她没什么威胁的缘故。
姚太后在成为太后之前和外面的人接触极少,更少和人谈及外面的政事。
所以她对外面的政事也好,局势也罢,都并不怎么清楚。
只是儿子登上帝位之后,这件事情的前后她听儿子身边的人跟她解释过。
知道儿子的皇位是靠长公主得来的。
也知道所有事情的□□就是明舒。
还有当初明舒回到京城就打了夏兰珠,和英国公世子夫人反目,最后在宫中又毁了容后的侄女容二姑娘清白一事她都是听说过的,最后那件事她甚至当时就在场。
因此她对明舒的感觉就有些微妙。
因为明舒实在不是她喜欢的标准的“贤淑良德”的类型。
还有明舒的未婚夫她也是知道的。
赵景烜曾经在宫中住过几年。
她对那个脾气暴躁,武力蛮横,说揍就能把高他一大截的三皇子皱得鼻青脸肿的燕王世子更是印象深刻。
至于燕王世子现在在是个什么情况,她儿子对燕王府有多忌惮她就不知道了。
总之不管是明舒,还是明舒的未婚夫燕王世子,都不是姚太后喜欢的“规矩”人。
但今天一早皇帝儿子就过来好生叮嘱了她,要她好好对待明舒。
所以她就把眼里的不喜按下了,算是十分客气和蔼地和明舒寒暄着。
两人也没什么话题。
姚太后就拣了最多人好奇的事来问,就明舒小时候的事,还有她在齐州落难,再逃回江南的事。
明舒简单地照着一向对外的说辞说了个大概。
姚太后听完明舒小时候的事,就点头道:“你周氏乳母对你对旧主可以说是一个忠仆的典范了,朝廷应该好好嘉奖她,让人跟着学学她的品德。不过说来她的夫君并无作恶,当时她夫君迫于孝道,对你不妥也是万般无奈之举,她作为妻子和儿媳却是不合格的。”
说起明舒逃回江南一事,又道,“你身边的那个庄嬷嬷倒是忠义,不过她一个嬷嬷带着你一人千里迢迢回江南也实在太过冒险,这要是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可是她能担当的起的?”
明舒被点评的不想说话。
但想到来前自个母亲的嘱咐,她自己也不想跟这八竿子打不着一边,应该很少见面的太后娘娘因为观念的不同而闹什么不和,索性就扯着嘴角装了个笑出来由着这位太后娘娘说。
姚太后身旁还坐着一个跟明舒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是姚太后的娘家侄女姚玉莲。
她在姚太后和明舒说话时一直都用带了些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明舒。
等姚太后点评完那庄嬷嬷,她就在旁接话道:“只希望这件事不要影响了兰嘉妹妹的闺誉,让燕王世子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想要退了妹妹的婚事。”
“我之前听人说燕王世子年前迎娶了一位侧妃,是燕王妃娘娘娘家的侄女。这位南姑娘手段了得,不仅让燕王世子对她十分宠爱,还笼络了燕王妃,甚至连燕王府的两位小郡主对被哄了去。”
“而且这位南姑娘还特别不容人。听说那时燕王府以为兰嘉妹妹已经过世,燕王世子年纪又已经颇大,燕王爷就准备给燕王世子相看其他的亲事,结果那位南姑娘竟然就直接寻到了那些可能成为燕王世子妃的姑娘家里,将人好一顿羞辱。但就她这样的品性,那燕王世子竟然还特别宠爱她,犹着她在北疆胡作非为。。。。。。”
明舒:。。。。。。
第77章 第77章
明舒瞪着姚玉莲一时之间真的说不出话来。
她是真不知道外面竟然传出有关自己的这样的谣言出来。
姚玉莲看明舒“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顿时意识到什么收了声,然后有些小心地看了一眼姚太后一眼。
刚刚她其实也就是想接个话,不知道为什么就把听来的一股脑倒出来了。
她看到沉着脸的姚太后, 还有一脸“震惊”的明舒,就又有些胆怯。
她小声喃喃描补道,“不过妹妹也不必太过担心,妹妹毕竟是御赐的婚事, 没有任何人能动摇妹妹的地位。”
不过此刻姚太后沉脸皱眉倒不是因为侄女道听途说, 说话不规矩。
而是, 她也被她的话给震惊了!
那个燕王世子也太离谱了些!
明舒没在意姚太后此刻想什么或是个什么心情, 她看着姚玉莲, 道:“姚姑娘, 这些你都是从哪里听来的?北疆路途遥远,现在路上又不太平,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 怎么连北疆燕王府里面发生个些什么你都知道?”
姚玉莲愈加不安了, 她道:“我也是昨日才听来的。前几日西北华家的姑娘上京, 昨日华姑娘设了一个小小的宴会,这些事我就是在宴席上听来的。”
“因为华二姑娘是从西北来的,我们在宴会上就说到了北边的事情, 其中一个姑娘说现在南边战乱不断, 反而北边平稳了许多, 这都多亏是燕王世子的功劳, 然后就有人笑话她, 说她这么说,是不是想被赐给燕王世子为世子妃。。。。。。那时我们并不知道兰嘉妹妹你还活着。。。。。。”
说到这里她小心地觑了一眼明舒,道,“然后华二姑娘就说了那些话。因为华二姑娘年前曾经跟着她兄长去过北疆一趟,也见过燕王妃和那位南姑娘,所以我们便也不疑有它。”
姚玉莲口中的华二姑娘正是华西蔓。
她也是小皇帝补在了名单之中,要纳入后宫中的贵女之一。
也不知华家是出于什么心思,前头还想把她嫁入燕王府,这一转头又送到京城来了。。。。。。
不过也是,这小皇帝都点名要了。
他们本来心中就有鬼,就更不敢有所违逆了。
此时明舒听了姚玉莲的话简直是不知道该什么表情了。
这位华西蔓,还真是。。。。。。
“原来燕王世子已经有了一个得宠的侧妃了吗?燕王府还已经在给燕王世子相看,准备给他另定正妃?”
几人说话之时,突然大殿门口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声音。
男子声音虽年轻,但已经有刻意的威严和稳重隐随其中。
小皇帝。
后面还跟着她娘。
明舒简直是想抚额。
在背后乱八卦也就罢了。
八卦的时候还被小皇帝和她娘听到了。
小皇帝别有用心。
谁知道他会想要怎么利用这件事?
明舒无语之时,姚玉莲已经颇有些惊慌地起身给小皇帝行礼,口唤“陛下”。
明舒便也跟着行了一礼。
姚太后也起了身,道:“皇帝,你也过来了。刚刚那些不过是她们小姑娘。。。。。。”
“莲表妹刚刚说的也有理。”
小皇帝板着脸道,“母后,那华二姑娘年前才从北疆过来,想来对这件事情最是清楚,她的话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他转头看了一眼长公主,再看回姚太后,道,“母后,此事事关兰嘉表妹的终身,我看这件事情还是召了那华二姑娘仔细问问也好。平时宴会她可能随意一些,但我相信到了御前她定不敢胡言乱语的。”
姚太后虽然刻板一些,但并不是傻子。
她看看皇帝还有皇帝后面的长公主,再看身边明媚不可方物的明舒,还有此刻儿子偶尔落到明舒身上的眼神,再想到自己儿子早上的千叮咛万嘱咐,哪里还猜不到些什么?
瞬间她心里就跟坠了个秤砣一样,只觉得坠得厉害。
因着这事殿里的气氛很有些沉闷和古怪。
大家说了几句话,长公主就提出了告退。
小皇帝早上叮嘱过姚太后让她留长公主和明舒用午膳,但此时姚太后也是心事重重,虽然提是提了,但听着更像是句客气话。
小皇帝就转头对长公主道:“姑母,要不你就带表妹去流庆宫先歇着吧。朕回头就派人召了那华二姑娘入宫,就说是母后想要见见她,问她些西北的人文风情什么的,届时你就一起见见她。”
流庆宫是长公主和长公主的母妃淑太妃娘娘的旧居,这么些年从来没有其他人住过,都还保持着原样。
明舒听小皇帝动真格的还这么急吼吼地召了那华二姑娘过来宫中问话,简直是无语至极。
这事可真够荒谬的了。
其实有什么用呢,就算是华西蔓能说破天去,燕王府就是有相亲,燕王世子他就是有宠姬宠妾,但他们如果不肯退婚,你们还能怎么着?
说服她母亲,从她身上下手吗?
明舒摇了摇头,终于出声道:“谣言止于智者,且不说这些都只是小姑娘之间的口舌谣传,就算是真的,也当是去信燕王府问明情况,而不是召个不相干的小姑娘问话,陛下,臣女觉得此事还是到此为止吧。”
小皇帝看了看明舒。
见她虽然是在跟自己说话,但却是垂了眼并不看他,但却也能看见眉眼的认真。
他心中愈加失落,也愈是定要抓住这件事,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勿必让长公主同意想法子退了她和燕王世子的婚事才好。
但他不想驳斥明舒。
怕败坏了她对自己的观感,让她对自己心生抵触。
他看向了长公主。
长公主沉着脸道:“那华二姑娘为何好端端去北疆,还去了燕王府,见了那南姑娘?我看是燕王府和西北华家有意联姻吧。既如此陛下你召她和她兄长过来问问话也是理所应当的。”
此次送华西蔓来京城的也是她的兄长。
不过这回不是华家大公子华文涛,而是二公子华文波。
长公主看明舒脸上一脸无奈,就道,“舒儿,我带你去你皇外祖母和阿娘的旧居看看,那里还有一些你皇外祖母的画像和旧物。”
明舒听了这话倒是有点动心了。
她常听到别人说她像她皇外祖母,但她还从没见过她的画像。
反正看小皇帝的执拗劲还有她阿娘不怎么好看的脸色,他们是打定主意要问华西蔓了,拦也拦不住。
那就见见吧,她倒是也想看看华西蔓和华家现在到底打的是个什么主意。
明舒遂点了点头,道:“好吧。”
***
长公主带了明舒离开。
姚太后就让此时还是一脸懵逼和惊惶的姚玉莲退了下去,问小皇帝道:“皇帝,你是不是对那兰嘉县主动了什么心思?”
她可不喜欢明舒入宫。
她在宫中多年,过得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日子。
现在好不容易才舒坦了几天。
虽然她对着福安长公主的时候仍然觉得十分有压力,但长公主并不常来后宫,也就是节日宴会上偶尔才得见上那么一两次,所以也就罢了。
但若是明舒入了宫,想到那小姑娘明艳不可方物的样子,想到她看人时那毫不回避直勾勾的样子,还有传说中那个性子,若是她入了宫,这后宫。。。。。。是不是自己还得处处让着她,哄着她?
所以她不愿。
小皇帝大概也知道他母后的心思。
但他也知道怎么去说服他的母后。
他板正了脸,道:“母后,朕要坐稳这个皇位,这个天下还需要姑母的支持。兰嘉表妹是姑母的独生爱女,姑母为了我和大周皇室劳心劳力,朕不能看到兰嘉表妹被人欺负还要不闻不问。”
第78章 第78章
在儿子的帝位面前, 自己那么点私心就不算什么了。
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难道还真会怕了个小姑娘不成?
自己到底是太后,只要端正了态度和规矩, 她也翻不了天去。
姚太后虽然心中不喜,但到底还是儿子和儿子的帝位最重要,所以最后还是沉着脸应下了皇帝。
但应下这事之后,她再仔细一琢磨这事, 又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