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意缘-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赵如意说了这事儿,安郡王就皱了皱眉,很大不敬的道:“皇后娘娘这是迫不及待要学太后的章法了!”
“这种事,总是难免的。”赵如意道。
安郡王想了一想,便道:“你什么时候亲自见一见黄侧妃,问她去伺候皇后都说了些什么?就是没有听到什么,今后也留一留心,听到什么就悄悄跟你说一声。这个话就不要叫丫鬟传了。”
“不太方便见呢。”赵如意道:“到底是侧妃。”
她是正妃,就是跟诚郡王府走动,那边出面的当然也是诚郡王妃,轮不到侧妃,不过赵如意终究是个有主意的人,说:“也罢,我来想办法。”
过了些日子,黄侧妃只觉心情烦闷,意欲往奉国寺礼佛,诚郡王只当黄侧妃是因为看到两个姨娘相继有孕,自己以前最先有孕却落了胎,是以心情不好。自然愿意哄着她。
而诚郡王妃在那件事上脱不了干系,这会儿就不好说话,没怎么吭声就派了车给黄侧妃。
黄侧妃在奉国寺诚心的拜了一回佛,在后头禅院休息的时候,意外的碰到了安郡王妃也来烧香,大家原是旧识,黄侧妃便请赵如意进来喝一杯茶。
黄侧妃亲手斟茶,一边笑道:“先前在门口碰到张铁口,铁口直断说我今日要遇贵人,果然竟遇到了郡王妃,真是半点儿不错。”
黄侧妃出门也是有侍卫,有丫鬟嬷嬷等伺候的,此时都留在院子里,黄侧妃跟前的贴身丫鬟早已默默的守在了门口,只留里面两个对坐喝茶的主子。
奉国寺门口的张铁口看看天色,暗道:“果然是天雨欲来风满楼啊!”
而在奉国寺里面,黄侧妃也正在跟赵如意说:“我听说了一点儿消息,皇后娘娘就是当年大公主案下毒的人。郡王妃今后事事多留心些才好。”
第104章 抓人
赵如意很明显的怔了一下; 她是来和黄侧妃说皇后那边的事的; 没想到黄侧妃自己先提起皇后来了; 而且还说的是那样一件旧事。
有一瞬间,赵如意觉得黄侧妃简直洞悉人心,无所不能。
她居于诚郡王府后宅,怎么会知道赵如意和安郡王在秘密调查当年的往事呢?大公主之事; 对外头来说; 是早就尘埃落定,定了案的,就是个意外,知道这件事另有内幕的人; 除了凶手那一边,这边大概不超过五个。
黄侧妃斟茶的手很秀美; 递过来一个薄胎白瓷茶杯; 见赵如意的神情; 以为她是震惊,便轻笑一声:“这虽是多年前的旧事; 郡王妃以前又长居锦城; 不过这件事影响极广; 想必郡王妃是听说过的吧?我也没有别的意思; 就是想着郡王妃常在皇后娘娘跟前伺候; 事事多留个心眼儿,总比全无防备的好些。”
黄侧妃虽没把那陈年旧事当回事,权当提醒赵如意; 赵如意却是说不出的震惊,便问:“黄妹妹是怎么知道的?”
这便是赵如意的玲珑处,她因那些旧事,推想黄侧妃是极其不愿意做这个侧妃的,是以与她说话,从来不称她为侧妃,只是叫她妹妹,在外头人听来,无非觉得她们亲热些,无伤大雅,对黄侧妃来说,这样就是十分体贴了。
赵如意这样的心性,这样的手段,又有救命之恩,叫黄侧妃心里怎么能不服气呢。
她说:“是郡王爷无意中说起的,我想着,这事与我们都无关,郡王妃心中知道,有个提防就是了。”
赵如意的脸色却变的十分慎重:“黄妹妹能不能仔细的说一说,尤其是诚郡王怎么得知的,知道了些什么?”
黄侧妃也是聪明人,见状反是一怔:“郡王妃这是……在查这件事?”
赵如意想了一下,也没瞒她,便点头道:“不是我在查,是皇上。”
黄侧妃不由的伸手轻轻掩住了嘴,她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提醒,竟然开启了一场大祸的开端,她也从赵如意这话里窥出了一点儿意思,原来赵如意虽然是皇后的义女,却并不真是皇后的人,反倒是皇帝对这位安郡王妃的宠爱,不是看在皇后的面上,而是真的宠爱,连这样的事都让她知道。
原来皇后对安郡王妃的亲热,竟然是因为皇上实际上宠爱安郡王妃,安郡王妃长居锦城,两年前才进京,皇上却对她如此不寻常的宠爱,信任非常。那样的出身,却获封县主,赐婚安郡王正妃,难道这位安郡王妃身份还有蹊跷,莫非……是皇上落在民间的遗珠?
身为一个局外人,反倒容易看清真相,黄侧妃心念电转,几乎就贴近了真相,除了里头匪夷所思的那部分猜不出来之外,其他倒是真的很真切了。
黄侧妃几乎是不由自主的就坐的更直了些,心中砰砰直跳,她为安郡王妃效死力,凭着安郡王妃的受宠和手段,自己的那点儿心愿,说不准就不再是做梦了!
黄侧妃脸色有点发红,呼吸也微微急促,她努力的镇定了一下,仔细回想那一日诚郡王酒后的话,一言一句,都尽力的回想出来告诉赵如意。
没有丝毫隐瞒。
皇后虽然没有把当年在晋王府怎么下手说清楚,但是所有沾手的,知道内情的人,却统统都告诉了德妃。
皇帝为什么突然查当年的旧事,让皇后惴惴不安,虽然已经灭了口,但却一直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查了什么人翻起旧案,不知道漏洞,就无法堵住,皇后不得不把所有可能泄密的人都告诉德妃,才能去查到底是谁出了漏子,居然翻出了当年的旧案。
现在,赵如意也知道了。
赵如意从奉国寺回到公主府,立刻就叫人请安郡王回府,要把这意外所得告诉他。
赵如意罕见的有点焦急,虽然明知道早一天迟一天无伤大雅,可还是说不出的焦急,心神不宁,下意识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事。
偏她都叫人去请了,安郡王也没有立即回来,小厮回禀道:“郡王爷在宫里,小的在宫门口请认得的宫禁卫老爷进去带口信儿给郡王爷,说郡王妃有要紧事,立等郡王爷回府。那位老爷后来出来与小的说,郡王爷说知道了,出宫就立刻回来。”
没想到赵如意等安郡王还没等回来,安郡王跟前的侍卫先来了,对赵如意道:“郡王爷打发标下来请郡王妃进宫,郡王爷吩咐,请郡王妃带上药箱子。”
赵如意连忙问:“出了什么事了?”
那侍卫扫了一眼周围,这会儿楚安安在睡觉,没在这边屋里,也就没有奶娘在,只有赵如意跟前的丁香等人,赵如意就道:“这里的人不要紧。”
那侍卫这才说:“皇上坠马了,里头情形标下不清楚,郡王爷也没有吩咐,只是吩咐请郡王妃,且不要叫人知道。”
坠马?
赵如意顿时脸色都变了一变,坠马是极其危险的事,尤其是安郡王现在的处置,就更让赵如意觉得危险了,秘而不宣,显然是怕有人趁机浑水摸鱼,那很有可能皇上意识并不清醒,无力处置事务。
赵如意立刻对丁香道:“你留在家里,看着姐儿,有事找张越。杜鹃和牡丹随我进宫去。”
杜鹃和牡丹在拨到华兰园之前,是护国长公主跟前的大丫鬟,常伺候护国长公主进宫的,里头多少认得些人,也熟悉路,所以赵如意未雨绸缪,带她们两个进宫。
至于护国长公主处,赵如意想了一下,没有吩咐人去回,她相信,安郡王会想到该什么时候回护国长公主的,赵如意自己带了车,匆匆进宫去。
安置皇帝之所不在皇帝起居的含德殿,而是御书房,这更印证了赵如意的猜想,秘而不宣,对外保密,所以放在御书房。
御书房当然也是有歇息的地方的。
赵如意进了御书房的院子,安郡王就得了通报走了出来,他的脸色不是太好看,赵如意便先问:“皇上怎么样了?”
“晕过去了,还没醒过来。”安郡王当然忧心,不过这个时候,御书房守在皇帝跟前的,依然是这个外甥,反而没有一个皇子。
“怎么会坠马的。”赵如意这不是个问句,所以接着说:“御医怎么说?”
“御医说皇上可能伤了内腑,已经开了药了。”安郡王道:“还是你来我才放心。”
一头说,两人一边急匆匆的进去。
宣来给皇帝看诊的是御医常大人,太医院副院判,反倒不是王院判,不过跟赵如意也倒是熟悉的,见安郡王妃急匆匆进门来,连忙就上前说话,安郡王站在一边听,他不懂什么脉象沉浮的,但他会看赵如意的脸色,见赵如意脸色不好看,就知道情况不大好。
赵如意跟常大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就上前去看皇帝,皇帝脸色青白,没有血色,呼吸微弱,赵如意把了脉,便道:“确实有内腑损伤症状,不过不要紧,还能救,皇上醒不过来,不是内腑的问题,是撞到头了。”
赵如意皱眉看向安郡王:“怎么这样不小心。”
嘴里说着,赵如意动作很利落的开了箱子,从最里头取出一个小小的白玉瓶来,倒出来一颗通红的药丸,吩咐安郡王:“给皇上喂进去。”
然后又建议:“暂时不要催醒皇上,动起来反更引得出血剧烈了。”
安郡王一时没有接,却转头去看常太医。
常太医的脸色就有点精彩的,可是他想说话,却又有点不敢说,他很想跟安郡王妃说,给皇上治病,不是这样简单的,要几个太医会诊,斟酌药方,呈给皇上预览之后同意了,才可以用药,药材也是去内务府领,熬煮又有专人全程负责,送上来之后,还要有人试食。断没有这样从自己医箱里拿一颗从来没见过的药,就可以喂皇上吃下去的。
如今皇上虽然昏迷不醒,那就应该由皇后、几位阁老共同斟酌用药,如今这个样子,离规矩实在太远了点儿。
可是面对的却是安郡王和安郡王妃啊!常太医斟酌了半日也没敢说,皇上对安郡王的宠爱,那是通天下都知道的,安郡王妃也不遑多让,尤其是他作为太医院的御医,是很明确的知道,安郡王妃不是第一次这样给皇上治病的。
不过,以前都有皇上自己做主,皇上不按规矩来,叫人不好说什么,这会儿,他面对安郡王,也同样不好说什么。
看常太医这样呐呐的样子,安郡王心里头是明白的,赵如意却着急:“站着干什么,喂皇上用啊,这是我师父留给我的秘药,是保命用的,师父说,再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都能拉回来慢慢救。”
赵如意又对常太医道:“我知道规矩,不过你放心,这药不会有问题,也着落不在你身上,这药用下去,明天就可以催醒皇上,就不会有事了。”
御医向来是最不好当的职业,比起安郡王和安郡王妃来说,他实在人微言轻的很,这会儿还在犹豫要怎么说呢,安郡王听了赵如意的话,就行动起来,拿了药过来,捏开皇帝的嘴塞进去,再按了两处地方,皇帝无意识间就吞了下去,这样的举动,安郡王倒是很熟练的,也不知道强迫人吞了多少东西了。
越发看的常太医低了头,实在是怕了这煞星。
横竖这药都吃下去了,常太医觉得,这显然只能听天由命了。
赵如意的脸色不是很紧张,甚至比刚到的时候还好些,可见对这药的信心,安郡王吩咐安置常太医在旁边屋里去休息,只不许出去,他与赵如意在这里守着,才把这件事说给赵如意听。
皇帝这次坠马,纯粹是个意外,是在后山跑马,挥鞭的时候,很倒霉的碰到了树上一个马蜂窝,一群马蜂袭击了他们的马,顿时就乱了起来,因为皇上冲的有点前面,安郡王随侍身后都没来得及救援,就坠了马了。
赵如意听得没好气:“都这么大岁数了,跑那么快干嘛!”
安郡王眼珠子转了一下,没接话,这话听起来,真是纯粹女儿埋怨的口吻啊,赵如意自己好像还没注意。
安郡王只是说:“皇上没醒过来之前,我也不敢叫人知道。”
赵如意点点头,这是很正确的处置,叫人知道了这样的空子,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御书房戒备森严,赵如意趁着这会儿没事,把今日黄侧妃说的事跟安郡王说了,安郡王也跟赵如意一样吃惊,而且还道:“看起来皇后是铁了心了,连这样的事竟然也与他们说!”
想了一下,笑对赵如意:“不过也是你逼的。”
若不是赵如意打的那一次草,也不会惊动沉睡了十几年的蛇,让皇后为了要借诚郡王的手查漏洞,把所有线索都和盘托出了。
如果赵如意真是大公主,她就是在无意中自己给自己复仇了,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
赵如意道:“虽然有了这么多线索,终究还是没有证据。”
“但是这已经可以确定了。”安郡王道:“既然确定了,可以做的事就多了,不一定需要非常直接的证据,端看怎么运作了。”
根据黄侧妃所言,皇后有包括何太太在内的四个人需要诚郡王去查证,赵如意问他:“你打算怎么做?”
安郡王笑道:“这四个人身份都不高,我的权限足够直接抓人了,你想,我若是把这四个人都抓起来,那位皇后会怎么样?”
“没有证据也可以?”赵如意在这方面还是不太懂。
“四个人的口供,加上许太太的自尽,足够弹劾皇后了。”安郡王道:“就算没有直接证据,不能直接定罪,皇上也能废她的皇后之位了!”
安郡王又补充了一句:“只要皇上相信。”
赵如意想,皇上应该比谁都痛恨这背后的黑手吧?
安郡王雷厉风行,立刻跳了起来:“我这就安排去抓人,你在这里守着,人我都留给你,等我抓完人,皇上就该醒过来了吧?”
赵如意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嗯,五个时辰后催醒用药,到时候你正好来回皇上。”
第105章 相认
赵如意用了秘药; 皇上又还在昏迷当中; 她当然不能就此不管,必须暂留在宫中看护; 宫中留宿是要记档的; 这件事倒不难,安郡王总领京城防务; 包括宫禁卫,这一点儿小事,当然是很好办的。
赵如意毫不客气的记档为留宿长春宫,明晃晃的拿她的皇后义女身份来当挡箭牌。
而且,长春宫对此还一无所知。
只是虽然长春宫对赵如意记档留宿长春宫的事不知道,但皇后却知道赵如意进过宫; 毕竟皇后掌六宫诸事,赵如意只要不是密道进来,都瞒不过皇后。
夜色渐浓; 繁星闪烁; 暑热已经渐渐消散了,长春宫中红烛高烧,紫香此时捧着个螺钿黑漆岁寒三友的茶盘,上头搁着个粉彩梅花的茶盅子,正弯腰跟皇后说话; 声音放的很轻:“可能是皇上出了什么事。”
“哦?”皇后去接茶的手停了一停,就索性收了回来,没有去接:“怎么回事?”
这会儿屋里还有四五个宫女在; 能进到这屋里贴身伺候的,无一不是皇后娘娘的心腹,尤其是皇后娘娘当年的几个得脸的跟前人都有好前程,这些人都自然忠心耿耿,但也都比不过紫香有体面有手段。
紫香道:“皇上先前是由安郡王护送回来的,虽然是进的御书房,但后来却宣了安郡王妃进来,听说,安郡王妃是带着药箱子来的。”
进出动静瞒不过长春宫,安郡王本来也没打算瞒太久,他只是做了个手脚,在进宫前就叫人快马去接了常太医,跟着一起进宫的,所以长春宫没有发现有太医,只是有赵如意的动静,所以才只是猜测,不敢确定。
毕竟赵如意的本职是安郡王妃,不是太医。
皇后想了一下,还是问:“没有宣御医吗?”
“没有。”紫香回答。
皇后接了茶喝了一口,问道:“御书房那边要了什么?”
“也并没有要什么,就是日常用的饮食茶水。”
“那就是没有用药了?”皇后道:“这样就看不出什么来,安郡王妃进宫来,偶尔也会带药箱子的。皇上若是有不好,就是请安郡王妃来,按例也该先宣太医,再请安郡王妃,大约没有什么事。”
紫香也就点头应了一声,皇后掌控后宫,首要便是后宫动向要事无巨细掌握在手里,以前太后娘娘在的时候,做的隐蔽些,如今掌了权了,撒出去的人,来向皇后效忠的人就越发多起来,紫香隐隐就有替皇后掌控这一块的责任,至于能用不能用,要用不要用,那自有皇后裁度,与她就无关了。
皇后虽然这样吩咐了,还是又嘱咐了一句:“叫人多看着御书房些,虽然进不去,但外头什么人进出,里头要了什么东西,总是看得见的。”
紫香便应了。
此时宫中已经下匙,除了皇上的特殊渠道,里外消息不通,皇后根本不知道,她在这里还好整以暇的注意着御书房皇上的动向,外头已经有一队人,不动声色的以宫禁卫办事的名义,突入四家五六品官员家中,抓走了几个人。
皇后只是觉得有点心神不宁,晚上就寝两度惊醒过来,隐隐约约间好像梦见了皇帝的元配陈氏。
陈氏能做皇子正妃,虽然是个看起来没有希望做皇帝的皇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陈氏的身份无可挑剔,是京城数得着的名门闺秀,而且才貌双全,深具袅娜娇柔的风流意态。
陈氏成为皇子妃的时候,皇后才十岁出头,还未长成,只记得依稀见过陈氏一两回,并无太多印象,那个时候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婚配之事还远。
皇后进入社交圈的时候,陈氏却正好怀孕、保胎、生女、卧床,最终去世,几乎没有出现过,是以直到皇后成为晋王继妃,她对晋王元妃还陌生至极,只在一两张画像上见过陈氏的身影容貌,印象极少,便是后来因为种种缘故想起过她,也是面目模糊的。
可这一晚的梦里的女人,面目却很清晰,一双雾蒙蒙的细长眼睛,如春水一般动人。皇后细细回想,依稀觉得那应该是陈氏。
怎么会梦到她?皇后揉了揉额角,她对这个女人实在是没什么印象,反而不如她留下来的那个女儿,那个胖乎乎的雪团儿般的小姑娘,活泼又爱笑,笑起来的时候,不像陈氏那样嘴角有两个小小的酒窝,反而只是左边脸颊上一个大大的肉窝窝。
那是当年晋王的掌上明珠,虽然只是个姑娘,但却比侧妃和姨娘所出的儿子更得晋王的喜爱。
这是一件让人妒忌的事,差不多儿的人心中都明白,晋王待大姑娘如珠如宝,自然是因为与陈氏伉俪情深,皇后却并不在意,晋王再伉俪情深,陈氏也死了,现在的晋王妃是她。
晋王再宠爱大姑娘,那也只是个姑娘,永远不可能和她的儿子争储位。
只是后面局势变幻,皇后突然觉得,大公主这身份非常好用,晋王对她的宠爱非常好用,所以她仔细筹划了两个月,终于下手了。
这是一个成则大家受益,不成也没有损失的计划,而最后的结局竟比她所能想到的结局还要好,大公主之死,成为最终的导火索,点燃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政局混乱,最终竟导致原本没有几个人看好的晋王继承大宝,而晋王妃顺理成章做了皇后。
这个小姑娘,倒是没有辜负她的父亲对她的宠爱。在封后的大典上,头戴九尾凤冠的皇后想起了一下那个小姑娘,随即她的心神就放在了接受百官朝拜的荣耀盛典上了。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她怎么会突然梦到这个?也就忍不住想起那个雪团般的小姑娘。其实,过了这么多年,小姑娘的模样儿她都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个很爱笑的小姑娘,皇后不带一点儿偏见的想,确实挺可爱的。
皇后又揉了揉额角,最近她总是觉得头晕目眩,偶尔还会出汗,睡的总是不好,很多个晚上,都像今日这样,很早就醒了,外头天色还是一片漆黑的。
屋里柔和的微光透过帐子进来一点点,周围如同往日一样安静,皇后听到有放得极轻的脚步声,走到了门口来,又犹豫着停住了,似乎在听里头自己是不是有动静。
这会儿可不是起床的时刻点儿,皇后想,莫非是皇帝真有什么事吗?她便出了声:“什么事?”
紫香在门口答应了一声,连忙就走了进来,因床矮,她就在床前踏板上跪了下来,轻声回道:“宫门还没开,送泉水进来的人就递了一个消息进来。”
每天最早进宫的,不是换防的宫禁卫,而是从东山上送泉水进宫的人,皇后正好掌握了这一个渠道,是她宫内外消息进出的一个重要通道。
紫香道:“何太太昨日夜里被宫禁卫抓走了。”
“什么!”皇后几乎是立刻就坐了起来:“怎么回事?”
这送泉水的渠道在外头的联络人就是何太太,这显然是第一手消息,皇后瞬间难以自制的就出了一身冷汗,声音也难听的很:“宫禁卫?知道什么罪名吗?”
紫香有点艰难的回答:“宫禁卫只抓人,没有说为什么,暂时不知道,奴婢已经叫星儿去打听了。”
星儿的哥哥在宫禁卫里头当差,为着妹妹的前程,也会悄悄的漏些消息出来。
皇后觉得心跳的很快,快的自己都似乎听得到声音似的,有上一回许太太的事,皇后是时刻担着心的,此时,她镇定了一下,说:“你多看着些,有了消息立刻回我。”
紫香不知道大公主之事,但只看皇后的态度,就知道这里头必定有古怪,她只是不敢问,低声应了一声,又说:“还早呢,娘娘再歇一会儿。”
皇后只觉得头疼,哪里还睡得着,只是辗转反侧,这些日子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重启十多年的旧案的调查,当年都已经是定了案的,现在怎么还会有问题?
这件事实在是皇后心中一根刺,可是她不知道差错在哪里,就越发叫她烦躁,许太太那里已经灭了口了,可没多久,何太太又被抓了,这件事显然没有因为许太太之死掐断线索,还在发酵当中。
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后烦躁的想,她冷汗未干,越发觉得粘腻难受,哪里睡得着,就是躺着都觉得是一种煎熬,索性起来了,外头值夜的宫女连忙进来伺候穿衣梳洗,穿好了衣服,皇后坐在梳妆桌前,问道:“紫香呢?”
身后轻手轻脚给皇后梳头的宫女回道:“紫香姐姐说去前头问件事,出去有一会儿了。”
皇后便闭了嘴,她跟前的镜子是极其贵重的玻璃镜子,能照的人纤毫毕现,整个宫里也就两三面,此时便照出皇后容颜憔悴,颧骨上黄色小斑痕,眼睛和嘴角都下垂,这才一个晚上,就比昨晚看起来老了好几分。
皇后心烦的啪的一声把镜子扣下来,身后的宫女手脚更轻了,甚至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御书房里,赵如意再一次为皇帝把脉之后,察觉到皇帝情形稳定了,便拿出一整套银针出来,给皇帝施针催醒。
皇帝没有醒,一开始是因为撞到头的缘故,后来却是因为那颗固本培元,修补内腑的秘药中有镇静安眠的成分。师父说,这药里有麻药,还是长效的,因为人在昏迷或者熟睡当中,会减轻身体损伤,不过昏迷太久也有别的损伤,这里头的分寸,就全靠医者把握了。
安郡王在开宫门后已经进来了,他带人连夜抓了四个人,简直轻而易举,这会儿还跟赵如意说:“我回去跟母亲说了,回头皇上醒了,母亲再进宫来就是。安安昨晚很乖,哭了两回,我跟她说,娘亲有要紧事做,她就很乖的睡了。”
虽然明知道才三个月的女儿不会懂这样的话,可是赵如意还是笑了,接着就对安郡王道:“那我施针了,要不要请常大人来?”
“不用了吧。”安郡王随意的说,昨晚就不顾规矩了,这会儿再讲规矩就迟了,横竖皇上总是会回护赵如意的,安郡王笃定的想。
既然如此,赵如意就开始下针,这是很简单的针术,赵如意的针术本来也不是强项,幸好这个还很简单。
施针之后,不过片刻,皇帝的呼吸频率就有了变化,身体也有了隐约的动静,赵如意与安郡王并肩站在床前等着,安郡王道:“这样是没问题的吧?”
赵如意道:“都是这个反应,皇上也不会例外,不过那药里有麻药,就是这会儿醒过来,也不大能动。”
安郡王当然相信她,眼见得皇帝眼皮动了几下,然后缓缓睁开来,身体动了一下,显然是牵动了伤处,不由的皱了眉。
皇帝刚睁开眼,还有点茫然,看了床前的两人,有点迟钝的过了一会儿才认出来,然后又更迟钝的回忆起了之前的事情。
坠马,磕到石头,头上剧痛,坠入黑暗……
皇帝动了动腿,觉得很沉重很麻木,几乎不能动,连痛的感觉都不太觉得,这更让他想起了之前的事,看起来,他大概快要驾崩了吧?
皇帝想伸手,却只动了一下,就再伸不开了,这样严重了啊?那要传重臣进来起草遗诏了,皇帝想。
在起草遗诏之前,趁着这会儿没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说,皇帝看着赵如意,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守在他床前的是他最心爱的女儿,是失而复得的女儿,他甚至还能醒过来跟她说话,这也是真不错的,如意是他的福星,真是一点儿也没错。
皇帝说话也很艰难,舌头都是麻木的,不过这样艰难,他老人家还是很努力的说道:“如意,以前一直不知道怎么说,这会儿怎么也要跟你说了,你其实是朕的女儿。”
这小小的屋里本来就没有几个人,此时顿时鸦雀无声,赵如意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这会儿有什么特别的吗?为什么非要这会儿说?
第106章 好棋
皇帝说了那句话; 很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安郡王凝固了一下; 才姿势有点扭曲的转头去看赵如意,赵如意的表情很奇怪; 好像不是很震惊; 却是哭笑不得的样子。
赵如意有时候玲珑的过了头,脑子实在太快; 这个时候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皇帝为什么这样突然的开口相认,她有点尴尬的慢慢的开口了:“皇上您觉得手脚麻木不大能动,是因为我给您用的药里有麻药,您摔了下来,伤了内腑,我已经用了药了; 情况正在好转,不会有事的。”
啊?皇帝呆住了。
或许是因为用了麻药,思考的也会慢一点; 他老人家好一会儿没说话; 整个御书房偏殿的小小屋子里,不知不觉弥漫起尴尬的气氛。
安郡王看来看去,他以前就差不多确定皇帝与赵如意关系匪浅了,偶尔也会想,皇帝会不会有一日说出来呢?会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出来呢?或者因为什么缘故; 皇帝会咬死了不说,怎么也不承认?
有这样的猜想,所以安郡王这会儿根本还不太怎么震惊; 只是觉得尴尬,这父女相认能认的这么尴尬,还真是本事。
皇上天纵英明——不管是不是真的英明,那也必须这么说,所以有本事是应该的,可他媳妇儿也这么有本事,安郡王就觉得很佩服了。
想想他媳妇儿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