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祖宗嫁到-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万的大军,燕山军就占了十二万,实在不得不让鲁国公忌惮。
“留着冯浩,他知晓如果想战后保下自己的项上人头,只能依附我,祈求我赢了这一仗,所以有他在,五万腾骧军就只能听我的。”
不然这种蠢材,鲁国公都不稀罕搭理。
“而且冯浩身后站着的是三皇子,冯浩犯的错越多,三皇子就越被动,留着这个蠢材,兴许还能让三皇子摔一跤狠的。”
不独齐成帝有算计,鲁国公也有自己的思量。
第215章 姑侄相见
凌鑫是鲁国公的心腹手下,很得他信任,鲁国公的女婿是大皇子李阳,可以说凌鑫和吕添两个都是大皇子一系的人,这两人当然是盼着大皇子日后能登上皇位的,此时听到鲁国公意有所指的话,凌鑫眼一亮,十分认同的点头。
鲁国公揉了揉额角,神色难掩疲惫,“你也好好去协助吕添,尽早将事情处理好,别拖延下去。大军到来,西凉那边肯定得到消息了,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发动进攻,别到时候我们这边手忙脚乱出岔子。”
凌鑫知晓事情轻重,赶紧应了一声,退出了主营帐。
鲁国公重新看向北疆舆图,眉头紧紧皱起。
……
得知大军统帅派人传话,自今日起南城门不禁止百姓进出,城中百姓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后来看到南城门换了守城门的人,不少人面露踌躇。
最后还是一个中年男人壮着胆子,试着往城门外走,所有人都紧紧的盯着两边的兵士,生怕这些兵士会拿出大刀砍人。
当看到中年男人就这样安然无恙的走出城门后,百姓们瞪大了眼,而后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纷纷呼朋唤友回家告知左邻右里。
紧接着大军统帅还放了所有被征调的青壮和归还粮食回来的事,同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马邑城。
连纪伏寿都得到了消息。
宿终于露出了笑容,“这回终于能买粮食了,我这就让人去粮食铺子那边候着,等粮食铺子开门做生意,就买几袋大米回来。”
纪伏寿琢磨着,“估摸着这几天肯定很多百姓会拖家带口离开,马邑城得空一大半。”
冯浩的做法实在没法让百姓们安心,生怕过不了几天又限制百姓出城,所以心有余悸的百姓们肯定会尽早离开。
毕竟定襄城那边的二十万西凉大军,始终是一个让人提心吊胆的存在。
宿闻言,拧了拧眉,“这么说来,马邑城如果成了一座空城,那我们岂不是很打眼?”
纪伏寿沉吟片刻,微微摇头,“也不尽然,能离开马邑城的,要么是家有余财的,要么是外面有亲戚投奔的,不然其他百姓,还得留在城里。”
家中没有钱财的,离开了马邑城,生存都是一件难事。
一家人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吧?是买宅子还是租赁院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呢?这些也得要银子才能买得了。
银子怎么来?
像马邑城的富户当然是不担心这些的,他们有大把的银子,离开了马邑城也能过得很好。
普通的老百姓则不然,他们多半会继续留在马邑城,毕竟腾骧军不可靠,但朝廷派来了三十万的援军,且援军到达的当天,就将冯浩下的命令全都推翻了,从心理上,百姓们多少对援军有些信任。
“除非大军与西凉对战,又一次大败,到那时,马邑城就真的成了一座空城了。”
纪伏寿语气十分笃定,如果到那时,援军打不赢西凉,不独马邑城,就连马邑城附近的几个城镇,怕也会出现大批老百姓逃难的场面。
“但如果大军首胜西凉,则会给马邑城城镇的百姓、朝廷一个非常振奋的定心丸。”
话锋一转,纪伏寿慢慢的说道。
宿此时实在没忍住,好奇的问道:“主上,这场战役,大齐能赢吗?”
纪伏寿神色淡淡的摇头,“那要看鲁国公如何用兵。”
如果鲁国公用兵如神,西凉会节节败退。如果鲁国公无能为力……
乱世要起了。
纪伏寿想起大长老给她的传讯,说家族只要是十二以上、三十五以下男丁,天天跟着学武艺、练战阵,她才稍稍心安。
最起码,纪家要有在乱世中自保的能力。
“我猜这几天如果思博有空闲,他会找机会来见我,派人在营地附近候着,若是能等到他,就带他来这里认认门。”
纪伏寿吩咐宿,宿认真的点头。
纪思博是在第三天下午申时来到小宅子的。
“姑姑!”
看到纪伏寿,纪思博叫了一声,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么快就能出军营了?这次能待多久?”纪伏寿含笑问道。
“燕山军今天到达马邑城了,正在扎营安顿,武将被统帅允许可以有一个时辰的自如安排时间,我就来见你了。”
为了不被人说厚此薄彼,燕山军到来,鲁国公同样也给了武将安歇的时间。
“一个时辰的时间……姑姑有些事要与你说。”
纪伏寿正了正神色,将她探知的消息告诉纪思博。
纪思博惊骇不已,神色难看至极,“冯将军是疯了吗?居然杀百姓冒领军功?”
若是被查出来,他这是要脑袋落地的!
纪伏寿摇摇头,“他清醒的很,没有任何证据,定不了他的罪。我将此事告诉你,是为了让你小心此人,他在我眼中虽愚钝,却是个心狠手辣又小心眼之人,你带着池二公子他们捅穿了他的所为,怕他会记恨于你。他现在毕竟还是一军将军,若是要为难你,实在太容易不过。”
纪思博脸一沉,声音沉沉的,“他已经记恨我了。”
纪伏寿凝眉,末了摇头一叹,“你与他上下之分,不要说暗箭,便是明枪,你也很难躲过去。”
纪伏寿只能叮嘱他,“万事要小心。”
纪思博点头应道:“我会的。”
纪思博又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在营地的事告诉纪伏寿,“我如今与英国公府的二公子池嘉世,还有怀英两人住同一个帐篷。”
他们三个都是五品武将,其他士兵是大通铺,像鲁国公、凌鑫这些将军则是自己单独一个营帐,像他们这种不上不下的,则可以三三两两一个营帐凑合在一起。
纪伏寿微挑了下眉梢,“那你与他们二人相处如何?”
纪思博露出了笑容,“挺好的,阿世虽是出身国公府,身上却没有陋习,还勤练武艺,这些天我们三个时常互相督促对方,回了营帐也会探讨一些对敌西凉之事。”
说到这里,纪思博顿了顿,认真的看向纪伏寿,“姑姑,不知眼前这一局面,您有何教我?”
第216章 不被看好
纪思博来见纪伏寿,最主要就是想问问纪伏寿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大军声势浩荡,定襄城那边必定能得到消息,这几天西凉却按兵不动,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动如山?”纪伏寿提点般问着纪思博。
纪思博便敛眉沉思起来,“五万腾骧军加上三十万援军,西凉只有二十万大军,西凉怕了?”
纪伏寿摇头,“西凉如果怕,他就直接退兵了。”
纪思博又沉吟,“莫非是在等大齐这边的动静?”
纪伏寿微微一笑,“确实如此。腾骧军留了很多军饷在定襄城,足够西凉一段时日的消耗了。自来都是攻城难,西凉据守定襄城,只要见招拆招,等着大齐这边出招便可。从一开始,被动的只有大齐。”
纪思博叹息一声,“可惜我们官职小,不能旁听主帅与其他几位将军之间的商讨,不知他们打算如何。就算我们有良策,也说不到主帅他们跟前去。”
纪伏寿端起热茶喝了一口,“依着我的推测,你们主帅很快就要发起第一次进攻了。”
纪思博目露疑惑,纪伏寿解释道:“圣上在关注北疆、朝廷在关注北疆,大齐所有百姓都在关注北疆,大军又浩浩荡荡来到马邑城,如果大军龟缩城中毫无动静,鲁国公这个主帅,可就成笑话了。”
纪伏寿浅浅一笑,慢条斯理的道,“如今马邑城这里,除了十五万龙武军之外,还有五万腾骧军、三万虎贲军、十二万燕山军。
腾骧军背后是三皇子,虎贲军背后有四皇子,燕山军是英国公一系。
鲁国公第一次的进攻,就要赢得干脆利索,这样才能奠定他三十五万大军主帅说一不二的地位。
再者说,他也需要胜利,让圣上觉得选择他做主帅没有错,他不比英国公差,也好堵住一些人的嘴。
其次,胜利也能震慑西凉人骄矜狂妄的态度,鼓舞大齐兵士的士气,一军士气之重要,能让本来有七分的战力发挥出十分。”
纪思博眼一亮,不禁期待的问道,“那姑姑你看,鲁国公第一次进攻能赢吗?”
纪伏寿渐渐收敛笑容,纪思博见她如此,心中一个咯噔,紧抿着唇。
“很难。甚至……可能会输。”
纪思博静默不语。
纪伏寿敲了敲桌子,发出“笃笃笃”的声音,指了指屋子角落四周的炭盆,“第一,寒冷的天气。西凉人与大齐人不同,他们习惯了这种寒冷的天气,而我们在这种天气,却必须用炭盆来取暖。我想,你们现在军营中,有不少士兵都生了冻疮吧?”
纪思博神色渐渐出现波动,有些难看,艰难的点头,“是,还有人因此感染了风寒病倒了,已被移到另外隔出来的营帐里安置。”
纪伏寿微微颔首,“我猜,你们主帅第一次进攻,要么派出腾骧军,要么派出燕山军。”
纪思博一点就通,紧接着道:“是因为腾骧军驻守北疆多年,早已习惯了北疆的气候。而燕山军先前就是镇守北疆的,所以如果说适应天气的话,这两军的兵士最容易习惯。”
习惯了气候,便能保留战力,这是腾骧军和燕山军比起龙武军和虎贲军更有利的地方。
纪伏寿便又问道:“那依你之见,你觉得鲁国公会派腾骧军还是燕山军?”
纪思博沉思起来,好一会儿才道:“本来此次大军出征,朝中就有人提议让英国公统帅,但最后是鲁国公得了主帅之位。燕山军又是英国公一系,我猜,鲁国公可能会派出腾骧军。”
纪伏寿笑笑,轻轻摇头,“不,若我是鲁国公,我会派出燕山军。”
“咦,这是为何?”纪思博不解的问道。
在他想来,鲁国公应该会用腾骧军才对,毕竟燕山军是他死对头的派系。
“因为鲁国公要赢。腾骧军遇到西凉大军就丢弃了定襄城,若是第一次进攻还让腾骧军打头阵,就不怕腾骧军直接丢盔弃甲跑了?”
纪伏寿的话,让纪思博一瞬间无言以对。
纪伏寿又冷笑道:“要不是现在这种局势不允许阵前杀将,恐会引起腾骧军的恐慌,就凭腾骧军丢弃了定襄城,冯浩根本就活不到今日。”
“燕山军毕竟是曾经让西凉大军闻风丧胆的军队,鲁国公虽然与英国公不对付,但正所谓最了解对方的恐怕也是鲁国公,所以鲁国公会信任燕山军的战力。”
纪伏寿勾了勾唇角,好笑的看着纪思博,“你以为鲁国公会因为跟英国公不对付,就不用燕山军?思博,莫要小看这些大人物的胸怀,在这种时候,胜利比私人恩怨更重要。”
纪思博讪讪而笑,“是思博小看鲁国公了。”
纪伏寿喟叹,“可惜,就算是燕山军出马,这一回,怕也折戟。”
她看了一眼纪思博,淡淡的道:“我不看好进攻,还是因为定襄城……”
纪思博从宅子里走出来的时候,神色有些恍惚,姑姑的话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营地的。
刚回到营帐,就被池嘉世扯住,“思博你去哪里了?走,我带你去见梁叔父。”
纪思博和怀英二人跟在池嘉世身边,来到一处营帐,营帐外的亲卫见到三人,朝池嘉世拱了拱手,“小少爷,请在此稍后,属下去禀告将军。”
很快,亲卫从里头出来,撩起门帘,笑着对他们道:“将军让你们进去。”
池嘉世朝他客气颔首,带着两人走进去。
纪思博就见营帐里头坐着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男子,他看到池嘉世,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池嘉世恭恭敬敬的行礼,“见过梁叔父。”
怀英也拱手作揖,“见过梁叔父。”
纪思博同样如此,“见过梁将军。”
眼前此人便是此次十二万燕山军的领军将领,梁镇海。
梁镇海哈哈一笑,“阿世和阿英不用多礼。”
又看向纪思博,“这位是阿世和阿英的朋友?不用如此拘谨,你随阿世一样,叫我一声梁叔父即可。”
等客套完,梁镇海便正了神色,“主帅已经下令,后天就要发动进攻了。”
第217章 怎么办?
纪思博心头一动,果然被姑姑猜中了,燕山军才来,鲁国公就下令要发动攻击,看来果真是选中了燕山军。
他耳畔又响起梁镇海的话,“主帅下令,以燕山军为先锋军,对西凉发起进攻。”
池嘉世微微皱眉,目中难掩担忧之色,“叔父,燕山军才来,就让你们打头阵,这舟车劳顿的……”
梁镇海摆摆手,从容自信,“无碍,主帅还留了一天时间让燕山军休养。燕山军可是曾经让西凉人哭爹喊娘的对手,没那么娇弱。”
许是梁镇海的语气太过镇定,池嘉世的心也安稳下来,紧紧的握了握拳头,十分好战的请缨,“叔父,后天出战,让我也一起上战场如何?”
梁镇海笑着看了他一眼,却坚定的摇头拒绝,“不行,后天的进攻,非常要紧,不能出差池。我知你想学你父亲那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用担心,少不了你上战场的机会。”
池嘉世只好惋惜的叹气。
怀英拍了拍自己胸脯,“叔父,阿世没上过战场,我不同,我杀过敌,您看我能不能跟着去?”
梁镇海好笑不已,“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一个比一个渴望上战场?战场可不是好玩的事,都别急着请缨,说了之后少不了你们,现在还是乖乖待在营地中,与士兵们一起操练。”
于是怀英也失落的耸了耸肩。
纪思博脑海里乱糟糟的,终究是没忍住,突兀的问出口,“梁叔父,我想问,不知您对后天的进攻有几成的把握?”
池嘉世抢先开口,当然不让的道:“当然是十成!燕山军可是让西凉吓怕的军队。”
梁镇海没有池嘉世那般笃定,但仍旧有信心,“燕山军不会让西凉得意太久的。”
纪思博张了张嘴,想说燕山军已经多年未曾与西凉对战过,太揪着过去的战绩是否有点不好?
可他知道自己今天是第一次见梁镇海,还是借着池嘉世的光才能叫梁镇海一声叔父,不能当着他们三人的面对燕山军提出质疑,否则伤了他与池嘉世和怀英之前的感情。
到了最后,他抿了抿唇,扯着嘴角笑了笑。
梁镇海看着纪思博,目中划过一抹若有所思。
池嘉世又与梁镇海聊了一会儿,看他身上风尘仆仆还未来得及洗漱,十分有眼色的带着纪思博和怀英告辞离去。
出了营帐,走了十来步,纪思博突然顿住脚,对池嘉世和怀英两人快速的道:“我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与梁将军说,你们且等我一下。”
说罢,没给两人反应,朝梁镇海的营帐疾跑过去。
因纪思博才从营帐里出来,亲卫以为他漏了东西忘记拿,也没有阻止他,只在外面通传一声,就放了他进去。
梁镇海见他去而复返,奇怪的道:“思博是有事?”
纪思博喘了一口气,神色郑重的看着梁镇海,一字一句的问道:“将军后天出征,若是未曾遇上西凉大军,却先遇上定襄城百姓,又该如何?”
梁镇海原本淡淡的神色倏然一凝,目光在纪思博脸上睃视,却见他十分执着的样子,忽然笑了起来,“这就是你担心后天进攻的原因?没想到阿世和阿英两个都没想到这个问题,你却先想到了,阿世和阿英要跟你学习才成。”
顿了顿,梁镇海收起了笑容,神色肃然的对他道:“你放心便是,这个问题不独你,主帅和我们都想过,到后天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你便能见分晓了。”
纪思博便知自己再留下来无益,朝梁镇海抱拳一拜,“是小子无状,还望将军莫要见怪。”
要是说之前是看在池嘉世份上,客套的让纪思博叫他一声叔父,这一回是真心实意了,“都说了不用客气,还是随阿世一样,叫我叔父便可。”
纪思博动作一顿,复又重新行礼,“多谢叔父不怪小子多嘴。”
梁镇海笑着摆摆手,“不怪你,你能想到这一点,已是出乎我意料,你很聪慧,是个好苗子。”
等纪思博走出营帐,就见池嘉世和怀英两个神色着急,见他出来,齐齐上前围着他,扯着他离开营帐,见离得远了,才压低声音问道:“思博,你刚才有什么要紧事要与叔父说?”
池嘉世和怀英两人怕纪思博莽撞,惹了梁镇海不高兴。
纪思博见周围多有士兵走动,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没什么事,兴许是我杞人忧天了。”
池嘉世和怀英对视一眼,没有坚持从纪思博口中得知他去找梁镇海究竟所为何事,只得将满腹的疑惑按捺下来。
很快就到了正日子。
用过早饭之后,鲁国公就在点将台上点将,亲自敲响了大鼓,发起进攻的号角声也随之响彻天地。
这一刻,马邑城中所有还留下来的百姓,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营地所在的方向。
大齐军队,要对西凉用兵了吗?
纪伏寿也站起身,道:“走,我们也去找个地方,看一看这场战斗。”
鲁国公、吕添、凌鑫、冯浩、关锐锋等将领,带着人上了城墙之上。
而纪思博等人为武将,也被允许上墙头观战。
北城门大开,梁镇海带着燕山军浩浩荡荡的走出了城门。
当燕山军摆好了阵型,梁镇海手一挥,亲卫就拿着指挥旗扬了扬。
号角声再次响起。
纪思博双手撑在城墙上,紧张的看着定襄城的方向。
当半个时辰之后,定襄城城门终于打开,里头有人走出来。
然而纪思博看着那些人,心中一沉,又让姑姑说中了。
他扯了扯嘴角,看向一旁面露震惊的池嘉世和怀英,艰涩的说道:“你们不是好奇我前天去找梁叔父说了什么事吗?当时我问他,若是燕山军出征,遇到的不是西凉大军,而是定襄城百姓怎么办?”
他又扭头看向了定襄城城墙之下,神色渐渐木然起来,“看,西凉人没有应战,却把我大齐的百姓推出来,让我大齐军队与大齐百姓互相残杀,这一战,换了是你们,要如何打?”
第218章 罪该万死
在定襄城的城墙下,站了两排人,全是男人,有三四十的青壮,有五六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小儿。
他们脸上俱是惶恐不安的神情,身上的衣裳也多污垢,站在城墙下看着乌泱泱的燕山军,小孩子就首先承受不住这种对峙的氛围,害怕的哭出了声。
孩童嘴里呜咽的喊着,“爹爹,我怕……爹爹,我想回家……”
风将孩子的话带到了大齐将士的耳边,站在城墙上的纪思博三人,狠狠的咬着牙。
池嘉世捶着城墙,瞪圆了眼,“这群渣滓,居然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城墙中央的鲁国公等人也面色阴沉如水,冷冷的看着对面城墙下押解看守大齐百姓的西凉人。
站在燕山军前的梁镇海,神色阴冷,看了大齐百姓一眼,又看向西凉人,“你们是何意?”
领头的西凉人嚣张又猖狂,手一挥,就赶着这些大齐百姓往前走,走了大约二十步,才让他们停下。
这西凉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大齐话,“你们想要进攻定襄城?先踏过他们的尸体。”
负责押送大齐百姓的西凉人俱是满脸嘲讽的看着梁镇海,大齐人就是讲究仁义道德,他们把大齐百姓推出来,大齐的将士肯定不敢杀。
用大齐的百姓就能阻挡大齐军队进攻的脚步,主帅果然是用兵如神。
西凉人的话一出,站成两排的大齐百姓神色更显惶恐,有些人吓得两股颤颤,裤子也湿了。
因为这种极度害怕的情绪,六七个孩童更是因此嚎啕大哭,到处张望,想要找到自己的父亲家人。
凄厉的哭声在天空中飘荡,听得大齐将士心中不忍。
“将军,救救我们,求求你们,救救我们吧。我们不想死,我们不想死啊……”
有男人脸色惨白,噗通一声就朝梁镇海的方向跪下,狠狠的磕头,“将军,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想死啊,求求你们救救我们吧。”
有一个人跪下求饶,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没有人想死,就算生活再艰难,好歹还能见着阳光,呼吸着空气,吃着米饭酱菜。
死亡,实在太令人恐惧了。
看着百姓们跪地求饶哭喊,梁镇海额角青筋跳了跳,燕山军士兵目露不忍,又满腔怒火。
城墙上所有观战的人,除了能听到厚重的呼吸声,无人说话。
纪思博手微微颤抖着,声音压得极低,“阿世,阿英,你们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两个都是未曾及冠的少年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沉重了。
他们是将士,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职责,而那群跪地求饶的大齐百姓,正是他们要守护的,可他们想要夺回定襄城,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来自这群他们要守护的人。
纪思博脑子里又响起那天姑姑问他的话,“思博,若是你面对西凉人推大齐百姓出来送死的局面,你会怎么做?”
到了如今,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做。
但他记得,他那天反问了姑姑,“姑姑,若是你,你又会如何做?”
他记得清清楚楚,姑姑回答的时候,神色平静至极,“踏过他们的尸体,打西凉人一个措手不及,趁此机会夺回定襄城。”
“若是仁慈,就给西凉人抓住了软肋,此后西凉人可以拿定襄城百姓出来挡住大齐军队的脚步,也能拿百姓要挟大军给他们提供粮食。
三十万大军增援北疆,不是来陪西凉大军玩的,若是夺不回定襄城,等西凉人缓过来,再发起进攻一路南下,死的就不是一座定襄城的百姓,而是整个大齐民不聊生。
身为将领,在战场上必要有所取舍,纵然手上沾满鲜血,也要为大局着想。若觉得对不起定襄城的百姓,那就多杀些西凉人,为那些死去的人报仇。
将者,心软之人成不了大事,切记。”
姑姑这番话犹记在耳,纪思博慢慢侧头看向正中央的鲁国公,身为主帅,鲁国公要怎么做?
目光看到旁边的冯浩,纪思博第一次如此希望这个人早点死去,为他所犯下的罪过赎罪。
听到百姓们的哭嚎,显然取悦了西凉人,无论是押解百姓出城的西凉人,还是站在定襄城城墙上观战的西凉人,纷纷捧腹大笑,俨然在看一出好戏。
梁镇海扭转了马身,回头看向城墙上的鲁国公,高声喊道,“主帅,请示下!”
声音大得所有人都能听到,一时之间,许多目光都落在鲁国公身上。
就连百姓们都目露期盼的抬头看向马邑城城墙之上,祈求能活命。
鲁国公眸中划过一抹阴鸷的神色,明明在主营帐里他们就商量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也跟梁镇海下了命令,这人为了不背上残杀百姓的名声,居然狡猾的在战场上直接询问他。
如果他下令退兵,消息传了出去,圣上不满、朝廷不满,就连他身边的关锐锋等人也会心有计较,甚至还让西凉人抓住了软肋。
如果他下令冲锋,那不顾百姓死活的名声就是他的,虽然人是梁镇海带着燕山军杀的,但梁镇海只是奉命行事,消息传回去,恐怕很多士人要讨伐他了。
一个残暴不仁的名声,他是没法洗脱了。
鲁国公眯了眯眼,眸底闪过一抹暗光,在全场瞩目之下,扬声回答:“杀!杀了这些西凉人为百姓报仇,夺回定襄城!”
这一场进攻,他志在必得,就算背上残暴不仁的名声,他也要不惜一切获得胜利。
梁镇海冷下了神色,高高举起手,“主帅有令,杀!”
燕山军的军士顿时肃然,齐齐怒吼一声,“杀!”
打头阵的骑兵,早已冲锋出去。
这个变化实在是打了西凉人一个措手不及,城下的西凉人面色一变,策马掉头就跑,想要回城。
而燕山军的骑兵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向前冲锋。
百姓们傻眼了,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骑兵,目眦欲裂,“不……”
惨叫声消失在铁蹄声下,马儿的铁蹄下混着血肉脑浆,继续冲锋着。
纪思博三人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洪流将百姓淹没,看着骑兵追上了西凉人,看着西凉人被大刀斩于马下,看着西凉人慌张的关闭城门……
纪思博嘴唇颤抖,声音极低,“冯浩当真罪该万死!”
第219章 首战失利
这一次进攻,谁都没有讨得了好。
仓皇而逃的西凉人有一大半被燕山军杀了,剩下的及时在城门关闭前逃进了城里。
西凉人仗着定襄城,牢牢的守住了燕山军发动的攻城。
燕山军在冲锋的过程中,将数十个大齐百姓踏成了肉泥,还杀了十几个西凉人,但在攻城的过程中同样损失了上百个士兵,到最后见无法攻下,才不甘的退兵。
纪思博在城墙之上看着这一役,心中复杂难明。
他记得自己问过姑姑,“若是鲁国公是个心狠之人,下令不顾百姓的生死,依然发起冲锋呢?”
姑姑平静的话语在他脑海处回荡,“那也很难取得胜利。西凉人固守城池,固然是丢弃了他们最厉害的武器——骑兵,可他们的防御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城池为依仗,短时间之内很难攻得下定襄城。冯浩将定襄城拱手让人,实在是一个愚蠢至极的错误决定。”
纪思博看着燕山军打道回府,面上无奈摇头叹息。
回城的时候,梁镇海骑着马,抬起头,准确无误的看向了城墙中央鲁国公一行人。
他看到了鲁国公铁青的神色,然而他的目光只是在鲁国公身上一扫,就落在了冯浩身上,目光阴沉冷冽。
那一眼的漠然,着实是让冯浩胆战心惊。
如果说梁镇海的凝视让冯浩心底隐隐生出害怕,那么跟在梁镇海身后,发起冲锋,将百姓踏成肉泥的燕山军骑兵的凝视,就让冯浩恼怒不已。
这些骑兵进城之前,俱都抬头看了一眼冯浩,像是要牢牢记住他的样子。那模样不似属下看上峰,倒像看敌人一般。
燕山军这种举动,也落在了城墙之上其他人的眼里,他们面上都毫无异色,但心底到底是如何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等回到营地,梁镇海换下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