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袭,边疆也变得安稳如山。”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纪伏寿带着浓浓的讽意。
  “众所周知,宣平侯是三皇子的外祖父。冯浩这一步棋,是宣平侯一早就埋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三皇子增加军中的势力。”
  “我猜,宣平侯一开始将冯浩放到边疆,确实是存着让冯浩好好以西凉首级为踏脚石,将其培养成与英国公、鲁国公一样的统帅。”
  “不过他应当是忽略了西凉骑兵的厉害。宣平侯自己未曾面对过西凉骑兵,觉得英国公能将西凉人打怕,便以为西凉不可惧。”
  “可西凉早已休养生息将近二十年,不可同日而语,只要想起我们曾经在草原之上见过的那股五十人的西凉骑兵,便知他们的可怕。”
  “西凉骑兵来去自如,腾骧军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过,为了不让齐成帝觉得他无能,将其调回京城,冯浩只好杀百姓充作敌军首级,冒领军功。”
  “如此一来,齐成帝见腾骧军将边疆防守得如此好,更放心冯浩这位守将,起码冯浩能镇守边疆,就不会让英国公有可趁之机重新起复。”
  “可笑齐成帝不知腾骧军背地里的搞的鬼,以为边疆有腾骧军就万无一失,然后西凉大军一到,无能的腾骧军变丢弃了定襄城,退守到马邑城。”
  事情至此,她终于明白西凉人如此快就把定襄城打下的缘故。
  如果她是此次西凉统帅,见边疆守军如此无用,必定占城为营,以定襄城为防守屏障,既可以防守大齐军队,也能在这种寒冷天气里让自己的士兵有更好的安顿,以逸待劳。
  “定襄城曾经驻扎腾骧军,必定有很多军粮,如果冯浩带人退守之时,没把军粮带走……”
  纪伏寿沉沉的叹息一声,“这场仗,有得打了。”
  大齐必定是要把定襄城抢回来的,不然时刻受到西凉人的威胁,齐成帝怕是睡都睡不安稳。
  但这一场仗异常艰难。
  西凉人以大齐的城池为据点,以大齐的粮食为军饷,无需消耗自身。
  冯浩丢弃定襄城的行为,无异于是养肥了西凉大军,毫不客气的说,他就是个卖国贼。
  “幸好二十万大军出动,军饷消耗不是小数,西凉人又不会种地,一旦把定襄城的粮食消耗完,他们就面临很大的困境了。”
  但同样的,大齐三十万大军出动,消耗的军饷只会比西凉人更多,且还不知道有多少军士适应不了这种寒冷的天气。
  大齐的国库和粮仓,能支撑得起这场战役吗?
  谁先在军饷这一点陷入被动,谁就先输了一步。
  纪伏寿摇摇头,“索性,西凉人驻守进定襄城,也就相当于把他们最厉害的武器丢掉了。”
  宿不解的问道,“西凉最厉害的武器?”
  “西凉骑兵。”


第211章 酒囊饭桶不干好事

  纪伏寿在村子里住了几天,对边疆的一些情况了解之后,就带着人离去了,离去之前摸着小安的头温和的对他说,“小安,好好长大,孝顺你娘你爷爷他们,至于害死你爹爹的人……你得努力更努力,才能有资格报仇。”
  她送了一把匕首给小安,小安抓着匕首郑重的点头,“公子你放心,小安一定会努力的!”
  在马邑城城门前,纪伏寿一行人非常小心又低调的两两分开,分散着进了城,没有引起注意。
  马邑城有一处小宅子,宿在去年就买了,纪伏寿等人住进了宅子后,打扫了半天才安顿下来。
  “宿,去外头打探一下马邑城现在的消息。”
  到了傍晚,宿一身寒意的回来。
  “马邑城现在戒严,马邑城往定襄城方向的北城门一直紧闭,从不打开,怕的是西凉人袭城。至于南城门,只许进,不许出。”
  纪伏寿轻轻“咦”了一声,“许进不许出,谁下的命令?”
  宿道:“是腾骧军守将冯浩,据说是一开始腾骧军退守马邑城的时候,引起了城内恐慌,许多人都收拾了行礼准备拖家带口离开马邑城,怕马邑城同样也会被西凉军攻进来。
  但冯浩派了腾骧军守在南城门,不许百姓离开,因腾骧军手持大刀,凶神恶煞,百姓不敢擅闯,便又回到了城中。
  之后,冯浩就开始征调青壮,只要是十二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接受腾骧军的征调。腾骧军征调,不管是否符合条件,只要家中有男丁都要被征去,百姓敢怒不敢言,此城百姓对腾骧军多有不满。”
  纪伏寿敛眉沉思,“他应当是怕西凉大军攻伐马邑城,如果马邑城再丢,他三族都要被诛,谁都救不了他。所以他想着将功赎罪,想要守好马邑城,又怕援兵久而不至,就用强硬的手段征调青壮。
  不过大齐律法,军中在紧急战时征调男丁,也应当先征调十八以上,家有两个成年男丁以上的家庭。除非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才可以征调十四以上男丁,至于十二岁的孩子,能抵什么事?”
  纪伏寿隐约觉得冯浩有些狗急跳墙的感觉,恐怕此时他心中恐慌甚多。
  “那城中的大户和富户呢?冯浩也不让他们离开?”纪伏寿心中一动,问道。
  宿摇头,“没有让他们离开,越是富户和大户,越没法离开马邑城。除非家中有人当官,且是御史、三品大官这种高门大户,才能被腾骧军护送着离开马邑城,但马邑城没有一户人家能达到这个条件。”
  果然是快疯魔了,也对,丢失定襄城,原本就是大罪,冯浩除非将功赎罪将定襄城抢回来,不然如果定襄城拿不回来,或者损耗极大才拿回来,他不仅仕途到头,还得丢了项上人头。
  一个快要死的人,怎么还会顾及富户。
  宿说到这里,神色间就带上了一抹为难之色,“主上,马邑城……粮食铺子都不开门了。”
  纪伏寿一怔,蹙了蹙眉,“怎么回事?”
  “腾骧军征用了马邑城所有粮食铺子的余粮。”宿外出打探消息,也准备去买些粮食回来,没想到粮食铺子都关了门,等他敲了好几家粮食铺子,才从旁边一家店铺掌柜口中得知这件事。
  “那掌柜还说,腾骧军猝不及防之下丢了定襄城,退守出来的时候没有带上军粮,五万腾骧军没有口粮,直接就征用了马邑城所有粮食铺子的余粮。不要说我们这种外来人,就是马邑城的百姓,也买不到粮食了。”
  宿头都大了,万万没想到来到马邑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粮食。索性他们还带了一些大米,但他们这里足足二十八个人,饭量都不小,剩下的粮食只够吃用五天,五天之后,到哪里去找粮食?
  纪伏寿早已经微微变了神色,“冯浩他疯了!把马邑城粮食铺子的余粮征用,又不许百姓出城,那城中的百姓怎么过下去?”
  怪不得老伯要他们自己准备口粮,原来是马邑城这边根本就没有粮食买了。
  城外有西凉大军,城中又没有粮食可以买,还不许百姓出城,恐慌和饥饿之下,冯浩是想城中百姓暴动?
  饶是纪伏寿心性沉稳,此时也有些头皮发麻。
  十二月初二,朝廷收到腾骧军的八百里加急,到今日十七,足足过去了半个月,也就是说,城中的百姓靠着家中的余粮渡过了半个月,那么百姓家中的余粮还能支撑多少天?
  没有粮食吃,就是要逼人死啊!如果马邑城发生暴动,在定襄城驻守的西凉大军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在援军没到来之前,马邑城怎么守?
  要知道冯浩征调了城中的青壮,如果让这些青壮知道自己亲人在冯浩的逼迫下被饿死,这些青壮一定会反过来反抗腾骧军,更甚如果让这些青壮打开了南城门,西凉大军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占据马邑城。
  “那酒囊饭桶!”
  纪伏寿气得脸色铁青,气很了,一掌拍在旁边的茶几上,直接把茶几拍成两半。
  “他居然还指望城中的百姓帮他一起抵御外敌,百姓没一人一口咬死他都算好了。”
  纪伏寿来回的踱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片刻之后,她有了决断,她看着宿,郑重的吩咐道,
  “宿,你身手最好,你偷偷出城,往回走去找援军,夜里私底下找到思博,将马邑城的情况告诉他,让他想办法将这个情况让鲁国公知道。”
  冯浩是个酒囊饭桶,她相信鲁国公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危险,必定会想出法子将眼前的威胁解除。
  宿知道事情严重,不敢多耽搁,朝纪伏寿行礼后,闪身就出了宅子。
  纪伏寿看着宿离去的背影,低声叱道:“那酒囊饭桶,留在这世上当真是白瞎了那些粮食!果然不论什么朝代,都没少这种蠹虫蠢材!”
  希望援军能早点赶到马邑城吧,也不知城中百姓还能撑几天。


第212章 少年意气风发

  大军是急行军,到了晚上就地简单扎营休息,宿找到纪思博的时候还费了好一番功夫。
  纪思博耳边听到宿的传音,猛然于黑暗中睁开眼,再次听到宿的声音,确认自己不是幻听,便装作起夜。
  他才刚一起身,睡在旁边的两人同时醒来,俱是目露警惕。
  纪思博压低了声音解释,“没事,是我要起夜。”
  于是怀英和池嘉世这才放心的继续睡回去。
  纪思博暗地里舒了一口气,蹑手蹑脚的出了帐篷,去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左右看了看,解开了裤子,装作在小解,强忍着在宿叔面前出恭的羞赧,耳边仔细的听着他的话。
  越是听,他的羞赧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重和愤怒。
  宿怕纪思博长时间在这里停留会惹人注目,所以他长话短说,只说了马邑城粮食一事,说完之后,他就住了嘴。
  纪思博见耳畔边再没有听到宿叔的声音,便知他说完了,于是他抽好裤子,装作不经意间挥了挥手,暗中示意宿,他会办好这件事。
  宿于是放心离去。
  第二天天色才出了一抹白,大军已经开始收好帐篷,简单的用了干粮之后就启程。
  纪思博是五品武将,能骑马,他身边同样也有两人骑着马走在他身边。
  怀英微露疑惑,“思博,怎么瞧着你似乎心情不好的样子?”
  纪思博扯了扯嘴角,“我在算还有几天能到马邑城呢。”
  池嘉世看了一眼长长的军队,脑海中浮现父亲给他看过的舆图,估算了一下路程之后,说道:“按照现在的脚程,应当还有两天就能到马邑城了。”
  纪思博这才神色稍霏。
  怀英微笑着用力拍了拍纪思博的肩膀,“不用紧张,你连倭寇都杀过,还怕那些西凉蛮夷?说起来,这里头大概只有阿世还没见过血了吧?阿世,可别到了战场上,手脚发软啊。”
  后面的话,怀英揶揄的看着池嘉世,亲昵的打趣。
  池嘉世顿时不服气了,高高的昂着头,从鼻子里哼了哼,“我武艺也不比你们两的差,既然你们都能杀敌,没道理我会怕。”
  说罢,他还摩拳擦掌起来,“不若我们三个来比拼吧,看谁在战场上杀的人最多如何?”
  少年的脸上意气风发,眸中亮晶晶的,非但没有对战场的畏惧,反而有着一种跃跃欲试。
  怀英一下子就答应下来,还提出一个条件,“不然这样吧,我们就以谁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谁就是大哥如何?”
  池嘉世更加兴奋了,鼓着手,“桃园三结义?这个好,这个好!哈哈哈,到时候一定要让你们叫我做大哥!”
  怀英从小就跟他一起习武,两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关系亲昵的很,此时看他大言不惭,还不留情的打击他,“别到时候你一个人都不敢杀。”
  池嘉世冷哼一声,“现在不跟你计较,等到了战场让你见识我的厉害。”
  见旁边的纪思博不说话,池嘉世皱了皱眉,伸出手在他眼前挥了挥,“思博,你怎么不说话了?”
  纪思博“啊”了一声,恍然惊醒,顺着话道:“好,看到时候我们三人在战场上谁杀敌最多。”
  池嘉世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嘀咕道:“思博,你心不在焉的,不会是担心被我们比下去吧?”
  就连怀英也疑惑的看着他,总觉得他心事重重。
  纪思博叹息一声,看着前方看不见尽头的路,突然开口道:“你们说,我们要怎样才能从西凉手中夺回定襄城?”
  这问题一出,原本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神色变得肃然起来,不难预料,这一场仗非常艰难。
  池嘉世紧紧握着缰绳,低声咒骂,“北疆在我父亲手里稳固泰山,腾骧军简直是丢脸丢到了西凉人那边去。换了我是主将,宁愿死守定襄城也不会丢弃,死了还能全一个忠义之名,如今退守马邑城,谁不说冯将军贪生怕死?”
  父亲是他最崇敬的人,他的父亲在北疆带领燕山军让西凉人不敢越池半步,可恨如今定襄城被西凉人占据,池嘉世对冯浩十分不满。
  末了,少年又惋惜的轻叹,“如果这次领军出战的统帅是父亲便好了,一定能让那些西凉人有来无回。”
  怀英便是英国公在北疆救下来的孩子,对北疆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听闻定襄城被西凉人占据的消息,他既心痛又愤怒,他的家人都丧命于西凉人的铁蹄之下,他做梦都想有一天回到北疆,亲手为家人报仇。
  这次北疆告急,他主动向叔父英国公请缨出战,然后他和池嘉世便被英国公塞进了大军中。
  怀英到底年岁大些,比池嘉世稳重,他紧了紧池嘉世的肩膀,低声告诫,“方才的话莫要再说,别让人听到传到鲁国公耳中,你要记得叔父临行前告诫我们的话。”
  池嘉世也知自己失言,“嗯,以后不会再说了。”
  父亲毫不避讳的告诉他们,鲁国公自来就跟他不对头,刚才那番换统帅的话可不能再说了,鲁国公作为主帅,如果要给他们使绊子,他们根本妨不了。
  耳畔听着两个好友的话,纪思博嘴里泛着苦涩,就他从宿叔处得到的消息,他们去到马邑城,还得面临另外一个烂摊子。
  纪思博无奈的叹息,“天气太冷了,也不知这些士兵有多少人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全部的战力。”
  池嘉世和怀英两人一阵沉默,十五万龙武军和三万虎贲军都没有这种寒冷天气作战的经验,纪思博的担忧也是他们的担忧。
  半响后,池嘉世复又多了些信心,“不怕,十二万燕山军大概能在我们到达之后五天到,燕山军在北疆战斗经验丰富,有燕山军在,不怕西凉大军。”
  可纪思博想起姑姑点评大齐各军的话,只能心中暗自祈祷池嘉世说的没错了。
  与池嘉世预料的一样,大军在二天后到达马邑城,冯浩出城迎接,大军去了腾骧军的驻扎营地,等帐篷搭建起来之后,纪思博拉着怀英和池嘉世两人,“统帅给了两个时辰我们自如安排,不若我们出去城里看看?”




第213章 三件事

  只有武官才有权利外出营地,也是鲁国公担心一路急行军,让将士们都身心疲惫,所以才额外开恩放了他们假。
  至于这些武官出营地之后做些什么,只要没有扰民,鲁国公便会睁一眼闭一眼。
  池嘉世想看看这个父亲曾经守卫的地方,怀英想看看自己曾经的家乡,于是两人都答应了纪思博的相邀。
  纪思博一路上都在想要如何才能让鲁国公知晓马邑城粮食的事,他想了许多办法,最后还是想借池嘉世之手让鲁国公知晓。
  虽然同为五品官,但池嘉世是英国公的儿子,不看僧面看佛面,若果是池嘉世要求见鲁国公,鲁国公不会一口回绝,且有池嘉世证实,也能引起鲁国公的重视。
  于是纪思博带着两人走在路上,状若东张西望查看马邑城,其实是在找粮食铺子。
  等半个时辰之后,他觉得差不多了,调整了脸上的神色,带着浓浓的疑惑,“阿世,英大哥,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件古怪的事?”
  两人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异口同声的问道:“什么古怪的事?”
  纪思博指着旁边的一家紧闭着大门的粮食铺子道:“你们看,这一路来,我已经看到四家粮食铺子关门了。”
  池嘉世不解,“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事?兴许是人家离开了马邑城,不在这儿做生意了呢?”
  他们还不知道马邑城只许进不许出的事,城中多数商铺都关了门,还以为这些做生意的商贾离开了马邑城。
  纪思博摇头,“不,我还是觉得有古怪。走,旁边有一家绸缎铺子,我们去问问看。”
  池嘉世和怀英两人觉得纪思博多心,但见他已经往绸缎铺子走去,只得跟上去。
  纪思博进门就朝坐在柜台后打瞌睡的掌柜拱手作揖,“掌柜的,有礼了。”
  掌柜的见有人进门,撩起眼皮,等看清是三个身佩利剑的少年,且他们身上穿着厚厚棉袄,不像缺衣服的样子,便爱答不理,“有什么事?”
  纪思博问道:“请问掌柜的,我们这一路走来,两边街上的商铺多是关了门,不知他们是否都离开了马邑城?”
  掌柜的听到这番问话,立即就意识到他们不是马邑城的人,一时猜度不出他们的身份,想了想,终是老实回答:“不,他们都还留在城里,不过是关了门不做生意罢了。”
  池嘉世和怀英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疑惑,怀英紧接着问道:“既然留在城中,为何不开门做生意?若是不开门做生意,又为何不离开马邑城?不知外头西凉大军在虎视眈眈吗?”
  掌柜一肚子怨气,脸上也带了出来,“你当我们不想离开这里?我们根本不能出城。你们是怎么来这里的?不会是哪家贪玩跑出来的少爷吧?告诉你们,进了马邑城,就不能离开了。”
  什么,进了马邑城就不能离开了?
  池嘉世和怀英震惊,纪思博见掌柜的说出这件事,瞧瞧松了一口气,只有让鲁国公知道马邑城许进不许出且存粮不够,才能让他尽早做出决断。
  “怎么会不让你们离开马邑城?今天援军到了,相信很快就要跟西凉人开战,如果有百姓想要离开马邑城,守军并不会禁止。”
  池嘉世万分不解,他是听着父亲讲述北疆的事长大的,在他父亲统帅北疆之时,只要西凉大军大举来袭,父亲都会先让百姓们离开,万一他们守不住,也能保住百姓的性命。
  所以他对掌柜说的不能离开马邑城,无法理解。
  掌柜连连冷笑,眼中露出毫不掩饰的怨毒之色,“守军不会禁止?简直就是笑话!就是守军拿着刀守在城门,不让我们离开。这也罢了,还强硬的征用了青壮,我两个儿子都被征用了,其中小儿子才刚成婚不久。”
  池嘉世和怀英两人瞪大眼,纪思博也怔愣,宿叔没跟他说这件事,三人齐齐陷入惊讶中。
  他们刚进营地的时候,还没看到那些被征用的青壮。
  过了片刻,纪思博又问道:“那敢问掌柜,这一路走来,看到粮食铺子都关门了,这想买点大米都找不到地儿。是不是那些粮食铺子的东家都被守军征用了,才会关门?”
  掌柜的更气,隐隐带着对守军的恨意,“城里粮食铺子的余粮都被守军拿去了,一粒粮食都没有,别说你们买不到,我们这些城里的百姓,都快断粮了。”
  要不是守军征用了青壮,城中百姓家中的余粮还真的未必能撑到这时候。而有些早已经撑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每天拿着一个碗,一家一户的敲门,祈求有人余粮多的,能施舍一点粮食给他们。
  其实城中在大军到来之前,已经隐隐有了一点乱子,已经有些百姓吃不上饭了,好歹靠着富户的施舍熬到现在,如果再没有解决的法子,这些饿着肚子的人可能就会计划着冲击富户了。
  三人对视一眼,神色显得异常沉重,都意识到事情非常不妙,三人朝掌柜拱手离去,为了确认掌柜说的是真的,三人又奔波了一番,问了好几个城中百姓,得到的消息都一模一样。
  池嘉世气得脸色发青,“冯将军在想些什么?真是荒唐!走,我们回营地,去见统帅,跟他回禀这事。”
  纪思博心头一松,姑姑交代他的事,他完成了。
  三人脚步匆匆的回到营地,池嘉世带着两人直接就往统帅的主营帐而去,在门外站住,客气的朝亲卫道:“这位大哥,我乃英国公小儿子,有要事求见统帅,还请你帮我通传一声。”
  这时候,池嘉世直接就报出家门,不然若是凭他五品官的官职,亲卫都不带正眼看他们。
  亲卫看他们一眼,终是点点头,“在此稍后。”
  说完就撩开门帘走了进去,片刻又走出来,“进去吧,统帅与几位将军都在里头。”
  三人谢过,撩开门帘走进去,发现鲁国公身边坐着一个没见过的中年男子,想来这位就是腾骧军的冯浩将军。
  鲁国公和四个将军看着三人,“听说你有要事找我?”
  池嘉世拱手作揖,“统帅,末将出营地,在城中得知了三件事。第一件,马邑城许进不许出,城中百姓都被困在城里不得离开。
  第二件,腾骧军征用了城中十二岁以上青壮。第三件,城中所有粮食铺子的余粮,都被腾骧军拿走了,城里百姓家中没有粮食了。”
  鲁国公和三个将军变了脸色,冯浩直接黑了脸,眸色阴冷的看着三人。


第214章 帝王心术

  “阿世说的,是不是真的?”鲁国公看向冯浩。
  冯浩支吾了一会儿,在鲁国公越发森冷的脸色中,为自己辩解,“统帅,末将也是不得而为之。不知援军何时到来,只能征调青壮与腾骧军一起守城。
  没有粮食,总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吧?只能将粮食铺子的余粮拿走了。末将想,如果那些粮食铺子的东家知道腾骧军没有粮食,为了马邑城的安危,他们也必定会甘原献上粮食的。”
  纪思博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一声,果然是脸皮厚之人,在他话里头,他根本没有一点错。
  鲁国公神色没有缓和,“那不让百姓离开又如何解释?”
  冯浩也有自己的理由,“定襄城被夺,若是任由马邑城的百姓离开,岂不是将恐慌蔓延传开?这影响后果未免不好。”
  鲁国公气笑了,丝毫不给他面子,“如果你没将定襄城丢弃,你所担心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冯浩一滞,不敢说话,只是觉得在三个小辈面前被训斥,实在是落了面子。
  冯浩不敢反驳鲁国公,只好拿眼看着池嘉世三人,将三人的样貌记在心上。
  鲁国公深吸一口气,迅速下命令,“第一,征调的青壮都放他们回去,大军已到,这些没训练过的青壮不顶用,不用留在营地里消耗粮食。”
  “第二,腾骧军拿了粮食铺子多少粮食,等一会就从军饷中拿出来给回他们。”
  “第三,即日起,不能禁止百姓进出南城门。”
  “吕添,此事交由你负责,现在就去把我的命令执行。”
  当中一位武将站起身应诺,快步走了出去。
  鲁国公此刻没什么心情讨论如何征伐西凉大军了,先把后院稳住才要紧。
  他见到吕添出去,神色稍霏的看向池嘉世三人,“阿世,多亏你发现了这些事,不然在我们攻打西凉的时候,城里闹出了事,那就焦头烂额了。”
  池嘉世没有居功,微微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身后的纪思博,“统帅谬赞了,这其中的古怪还是思博发现的,我不过是向您回禀而已。”
  鲁国公眯了眯眼,看向纪思博,微微一笑,“这位便是在宁波府奋勇杀倭寇的猛将纪思博?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纪思博心头一凛,他可是记得因他之故,鲁国公与倭人之间的走私被迫中断了呢。
  他低头谦虚的道:“统帅谬赞了,思博还年轻,还要跟着您和几位将军好好学。”
  鲁国公又赞了两句,就让三人离去。
  纪思博转身离去之后,眉头一皱,那道一直凝视他的视线,到底是谁的?
  趁着撩开门帘的那一刹那,他借着遮掩飞速的往营帐内看了一眼,便看到冯浩阴鸷的眼神。
  纪思博心里顿时有数了。
  等远离了主营帐,纪思博就感受到自己肩膀上多了一道重量,耳畔响起怀英刻意压低的声音,“思博,你要小心那冯浩将军,我看他是记恨上你了。”
  池嘉世气道:“他还有脸记恨!”
  纪思博微微颔首,“放心,我会小心的。”
  其实不仅冯浩,连鲁国公他也得小心。
  心底微微一叹,谁能想到统帅居然会是鲁国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战场上活着回去见爹娘他们。
  等三人离去之后,鲁国公也朝另外三人摆摆手,“你们也都离去吧。”
  冯浩、关锐锋、凌鑫站起身纷纷告退。
  过了一会儿之后,一道声音在门帘外响起,“统帅。”
  鲁国公毫不意外,“进来吧。”
  凌鑫撩开门帘走进来,坐在鲁国公对面,不解的看着他,“统帅,您为何还留着冯浩?便是他犯了这等错误,您也没责罚他。”
  凌鑫和刚才被鲁国公派出去处理事情的吕添两个,都曾经是鲁国公麾下心腹将领,此次跟随他来北疆,是鲁国公最信任的手下。
  鲁国公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就是他犯了这等大错,我才留着他,你可别忘了,燕山军还有几天就到马邑城了。”
  凌鑫琢磨着道:“统帅您是看中了冯浩身后的五万腾骧军?”
  鲁国公嗤笑一声,“圣上忌惮英国公,不敢派他来做统帅,却又怕北疆真的失守,于是不远千里将燕山军调派过来。
  他担心燕山军不出力,又把英国公的小儿子塞到军中,还将军功都没立过的小毛孩封了一个五品武将。五品武将,已经能担任先锋军的将领了,圣上这不啻是在告诉我,让我将其派去当先锋军,这样一来,燕山军为了保护池嘉世,必定奋勇杀敌。
  若是池嘉世在战场上不幸殒命,英国公必定要与我结仇,若是我带领大军抢回了定襄城,就算功劳甚大,日后也要跟英国公斗个你死我活。
  圣上甚至不用担心我功高震主,因为不用他出手,英国公就想置我于死地。
  而承继英国公之位的池嘉世一死,池齐光又年寿不久,英国公只能从旁系选孩子来继承英国公府。只要不是英国公的亲儿子承继,旁的人来承继,等英国公过世,英国公府还不是圣上的囊中之物?
  咱们这位圣上啊,算计深得很呢。”
  凌鑫深有同感的点头,说起来齐成帝在帝皇心术上,其实并不差,只是到了这种时候,还要借机排除异己,颇有点让他瞧不起。
  鲁国公微微沉了沉脸色,“十二万燕山军,你我都知晓,我并不能如臂指使,毕竟此次领燕山军前来的梁镇海,是英国公的心腹手下。”
  三十万的大军,燕山军就占了十二万,实在不得不让鲁国公忌惮。
  “留着冯浩,他知晓如果想战后保下自己的项上人头,只能依附我,祈求我赢了这一仗,所以有他在,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