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杨悦见面上却有些不知是哭还是笑,暗道:原来“阿难弟子”引自己来此,不过是故意要吓一吓自己。若她当真一怒之下做了妓女,虽然不关自己之事,然而必竟与自己有些关联,将来杨夫人那里自己只怕不好交待?!

“幸好不过是个玩笑。”杨悦不禁暗中谢天谢地。

“我家主人救到她时,她原本是在跳水自尽。听说是她的心上人被人抢了去,不肯要她,她本不想再活了……”老妈子似是没注意到众人颜色,依旧啰啰嗦嗦说道。

心上人被人抢了?杨悦听了心头不禁又是一震,刚刚放下的心忽又提起。

这个“陈娘子”到底是不是“阿难弟子”?杨悦暗自心急,望着远处那艘游船,如何还等得下去。

无心再听那老妈子嗦叨,见亭子旁边栓了一只小船,向冯文瓒急道:“咱们去那船上看看。”

“哎——你们可不能乱来,船上还有客人。那人凶得很,只怕你等惹不起……”老妈子见了急忙去拦。

只是她如何能拦得住禁卫?

然而那小船并非画坊游船,不过是只小舢板,只能坐下五六个人。杨悦却也顾不上许多,只带了薛仁贵、冯文瓒与武权三人上船,向“陈娘子”的游船划去。

薛仁贵心中虽觉不妥,但见杨悦执意要去,不由暗自向冯文瓒丢个眼色,四下逡巡,提神戒备。

“咦?你怎在此。”忽然,冯文瓒向擦身而过一艘画坊高声喊道。

杨悦顺着冯文瓒的眼光去看,见对面船上一人原本正对着向他们看过来,不想听到冯文瓒的叫声,反将头转开缩回到坊中。

“他怎不理我?难道我认错了人?然而那明明是赵长史……”冯文瓒奇道。

杨悦知冯文瓒没有看错,那人的确是蜀王府的长史赵云魁。心中也是暗自诧异。然而转念一想却又释然。

李愔被派到扬州监练水兵,制造战舰,蜀王长史在此本不稀奇。杨悦知道李愔练水兵的地方便在扬州城外的江水中央的一个孤洲之上,名曰瓜州。想来这个长史是偷偷跑出来嫖妓,不想却被刚好被他们碰上,因而不敢打招呼。唐代军士原本不禁狭妓,只是军中自有军妓,这赵长史到这里嫖妓,未免有些说不过去,甚至可以说是“违法乱纪”。

杨悦无心管这等闲事,见“陈娘子”的游艇已越来越近,心中不知怎么忽然泛起一丝莫名的不安。

却听那游艇之上叮叮传来琴声,极是清幽。竟将周围的喧闹压住,只觉清风明月,甚是怡人,没有半点欢场笑声,反而高山流水令人神往。

杨悦听了不由更加心急,暗道此人琴技不俗,难不成当真是“阿难弟子”?

正在暗想,突听琴音一转,铮铮几声转了曲调。

杨悦一怔,识得这首曲子竟是自己作的《英雄曲》,只是却又不同于自己的曲子。杨悦的《英雄曲》本是高亢激昂,气势磅礴,暗含攻伐争战之声。这“陈娘子”弹得曲调虽同,却是拉长了曲拍,又降低了音调,竟将曲子弹得悠悠扬扬,似是将送情人出征,恋恋不舍,又似迎情人归来,缠绵悱恻。

自己的“英雄曲”在这“陈娘子”手中竟将变成了“温柔乡”。

杨悦不禁高叫一声:“妙哉!”心下却已一宽,知那弹曲之人定非“阿难弟子”。琴为心声,若当真是“阿难弟子”伤心之下,转作妓女,必然心中含怨带愤,万也弹不出这等温柔缠绵的曲调。

琴声忽停,游船之上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公子谬赞。奴家听说这支曲子原本叫做《英雄曲》,可惜奴家不是英雄,弹不出英雄气概,只好化作相思意。”

“妙不可言!”杨悦微微一笑。

刚才杨悦故意高呼一声“妙哉”,正是要引那“陈娘子”出言答话,听了那女子声音,果然并非“阿难弟子”的声音。杨悦听了心头落地,不由暗自心喜。又暗觉刚才自己的担心实地好笑,“女皇”与“女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阿难弟子”怎么可能会选择作“女妓”?当真是自己异想天开。

然而,这个“陈娘子”虽非“阿难弟子”,但听那老妈子刚才所说,似与“阿难弟子”同样心境才对。心伤之下,如何能弹出这般曲调出来?可见那老妈子是在说谎,难不成是故意要引自己到此处?意欲何为?

回头去看薛仁贵等人,见众人眼中也尽是疑惑。

“什么英雄曲,本王不要做英雄,只要醉在这温柔乡……”突然,船上又传来一阵呵呵大笑。

刹那间,杨悦面色一僵,呆呆愣住,如被石化。

“蜀王殿下怎在此处?”与此同时,薛仁贵与冯文瓒齐声骇道。

第三百六十章 雷塘迷雾

原来这才是“阿难弟子”的真正目的。方到此时,杨悦才明白过来,“阿难弟子”约她来此,不是要见什么“女皇”,也不是要见什么“女妓”,而是这个“嫖客”。尽管杨悦设想过种种可能,唯独没想过是这样的场面。若非亲眼所见,杨悦只怕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昨晚那客人不大好惹,扬州刺史也怕他几分,如今他三天两头来此,独占了陈娘子不肯离开,我家主人也无可奈何……”

那老妈子话,絮絮叨叨地的确说了不少,却没有一句是废话。

杨悦不由暗恨自己“愚蠢”。在这扬州城中,能让扬州刺史都怕上几分的人,除了蜀王李愔还会有谁?自己怎么竟然没有想到。甚至看到蜀王府长史在此,竟还不自醒,还暗笑他是来此嫖妓。原来不是他,而是他的主子……

自己竟傻到还在为那“陈娘子”是否是“阿难弟子”而担心,却一门心思地载到这个陷井之中。这自然是一个陷井。从另一方面说,“阿难弟子”到是她的知己,知道什么才能让她真正的痛。

想到此处,杨悦嘴角渗出一丝惨痛的苦笑。

尽管明明知道是陷井,明明知道是“阿难弟子”的刻意安排,要让她看到这一幕,正是要报复她,要她伤心痛苦。然而那痛感还是丝丝如线,一丝一丝地在心底抽动……

她说过她喜欢“英雄”,而今他却说他“不要做英雄”,只要醉人的温柔乡。瞬间被撕碎的感觉,原来如此!

“定是有什么误会!”冯文瓒与薛仁贵见到杨悦吓人的脸色,有些不知所措,连声劝道。

误会?

半晌,杨悦才似听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嘴角抽动片刻,缓缓地向那艘游船望去。

“王爷原来醒了。”陈娘子温柔的声音不娇不腻,只是而一种温柔,一种水作温柔。杨悦竟不知道这世间会有这般令人心醉的声音。

“幸好醒了。否则岂不是要错过娘子的‘温柔曲’。”烛火投影,李愔已将美人拉到怀中,高声笑道,“温柔乡英雄冢,纵是沉醉不愿醒。你来给本王倒酒……”

“王爷怎么今晚也要在奴家这里过夜?”

“本王什么时候说过要走?……

还能是误会么?!

杨悦死死盯向那投影,一动不能再动。

“定是有什么不对!”薛仁贵沉声说道,与冯文瓒对视一眼,一起跃上游船。

“大胆!谁敢闯进本王的……”李愔怒斥中途却换作了惊喜,“咦?你们怎么来了?好好好,正好陪本王一起喝几杯……”

“六殿下!”传来冯文瓒痛心地断喝……

哪里还会有什么误会!

这一刻,杨悦多么企盼那游船上的人并非李愔,而是有人故意假作了他的声音。然而,随着冯文瓒的断喝,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消失了。

初月如钩,挂上船头。杨悦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努力不让自己的泪水流下来,然而,它却已悄然到了腮边。

她终于真正尝到了“阿难弟子”的手段。杀人、栽赃、嫁祸,相比之下,却原来都不算什么……

清江冷月,照在杨悦因压抑痛感而面目全非的脸上,不忍细睹。

“走!”突然,杨悦嘶哑着发出一声低吼。刹那间,杨悦只想逃离,逃离这个地方,逃得越远越好,无论是去哪里。她几乎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了刚才看到的一幕。只仿佛看到“阿难弟子”的快意的眼神,便在附近,便在她的身边,正在快意地欣赏着咂摸着她的痛。原来她竟如此恨自己!她要报复。她大概也曾看到过相同的场面,曾经有过这种万蚁噬心的痛楚。原来她是要将她所承受过的,都要她也一一品尝……

听到杨悦的喝声,武权吓了一跳,嘴角掀动几下,却没有说什么。抓起船浆奋力摇起,不是向岸边,而是向远处。他知道主人的心意,她需要静一静,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离这里越远越好。

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走到了哪里。江上不知何时起了迷雾,清冷沾湿。

冷月,清江,迷雾,一人,一船,一遵“雕像”,溯水而上,只听到船浆划动水面的声响……

江上雾气越来越大,武权大概已迷失了方向。突然船头一动,似是触到岸边。武权只好停泊下来,原来是到了一处荒野渡口。

杨悦突被惊醒,转身走上岸,消失在迷雾中。武权怔了怔,没有立时跟上去,或许他觉得杨悦只想自己静一静。

杨悦缓缓地在迷雾中前行,没有方向,没有意识……

忽然,不远处一声长叹传来。那叹声似乎有万千愁苦,透着苍老、凄凉、哀婉、无奈……似是有说不尽的话语,最终皆化成了一道叹息。那叹息声似乎有一种魔力,杨悦感应到一种心痛,一种难以自抑的心痛,不自主地向那“叹息”走去。

迷雾里看不清晰,隐约中似是有一片池塘,在池塘的一座桥头栏杆处坐着一个孤寂的影子。杨悦缓缓走近,距离十几步远却又停了下来。她不想打搅他的孤寂,也不想被人打搅。只默默地坐在桥头的另一边,静静地听着他的叹息。

那叹息声声相连,似乎每一声叹息都能将她心中的苦闷抽出去一丝。渐渐地,杨悦有了些意识,听出那叹息不仅仅是叹息,竟然是依着音律,仿佛在弹凑一曲悲歌……或者说那原本便不是叹息,而是一首曲子。

许久,杨悦才看到那人膝上有一张瑶琴。原来那叹息声竟是琴声。杨悦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音律,这样的琴声。怎样的心境才能弹出这样的悲歌?!

一瞬间,她觉的自己的伤痛相对那人竟然不过小儿哭泣。渐渐地,她竟忘了自己的痛。沉浸在那人的琴音中。那是一种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苍凉;芸芸众生,莫终一世的悲欢,壮志未酬的不甘,相思入骨的爱恋,还有家国不在,不堪回首的无可奈何……

杨悦沉浸其中,甚至不知道琴声什么时候停下。忽觉身边微动,那人原来已站在她的面前。迷雾重重,杨悦看不清他的面容,但能感觉到他的悲伤与苍老。杨悦一动不动,与之面面相对,感觉得到老人凌利的眼神,似是能将她看得清清楚楚,正在仔仔细细地看着她。

许久,老人突然抬起的手指抚向她的面庞,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缓缓的移动,似是在追忆着什么,又似在作一幅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一笔一笔的画……指尖冰凉,僵直生硬,透着森然冷气。

又过了不知多久,老人忽然停下,发出一声长叹。这次却是真的在叹息,然而叹息比那琴声更令人心痛,数不尽的悲凉与无奈中透出刻骨的相思意。

“你很好,她们只像她,你即像我又像她,很好,很好……”老人突然开口,杨悦却不知所云。

“她们”是谁?“她”是谁?“你”是谁?“我”又是谁?什么是“像我又像她”?杨悦心下疑惑,却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等着下文。

老人却没有下文,反缓缓地转身离去。

“这东西留给你。我没能守住它,天下大乱;但愿你能——让天下太平。”老人渐去渐远。

杨悦这才发现手中多了一样东西,沉甸甸地不知是何物。

杨悦满心疑团,却并没有追上去问,她只觉得那老人不想任何人打搅。

迷雾中渐渐透出白光,越来越亮,在晨曦中漫漫地变一团团白气,弥漫在江上。远处的青山渐渐透出影子。

杨悦模模糊糊中似是看到不远处有座山丘,或者不是山丘,只是一个巨大的土堆。土堆前面一块石碑。杨悦突然意识到那不是土堆,忙走过去看,碑文上写着五个大字:“隋炀帝陵”!

原来这里是雷塘,隋炀帝的陵寝。

杨悦骇了一跳。难道昨晚的老人是隋炀帝杨广?然而怎么可能?隋炀帝早在三十年前被宇文化及弑杀……

难道不过是一场梦?然而杨悦看看手中的东西,知道不可能是梦。

那东西是用一块红绸包裹,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精美华贵的盒子,方方正正,雕龙祥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玉石印章,蟠龙为钮,凤鸟鱼纹为饰。

摹然,杨悦心头一跳。“传国玉玺”?难道它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杨悦忙翻转玉章,上面有八字大字。是篆书,而且是虫鸟篆文。杨悦本不识的,但却见过这个“图样”。大兴宫中有一枚,一模一样,然而那一枚却是李世民仿制的“受命宝”。

真正的“传国大宝”本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命李斯用和氏璧雕成。以后各代皇帝以得此物为信物,象征天命所归。然而自隋炀帝被弑之后,大宝一直下落不明。

杨悦望着手中的玉玺,再无异议,昨晚见到的老人定是隋炀帝杨广。不会是梦,当然也不可能是鬼。鬼怎么可能会变老?想到那个悲伤的老人,杨悦突然意识到什么。他竟然还活着,隋炀帝竟然还活着?!

杨悦不禁为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望着陵墓呆呆怔住。

第三百六十一章 平叛1

一时间杨悦千头万绪,终于明白了老人的伤痛。

平南陈,扫漠北,统一天下;修运河,通西域,功比千秋。雄心壮志,大业已成,他本应是垂史千古的君王。然而天下大乱,竟然被自己的侍卫弑杀,最后落得一个“炀”字……

暴天虐民为“炀”,荒淫无道为“炀”。而他杨广美姿仪、通音律,文学才情无一不精,文治武功无不建树……本是丰功伟绩,只一个“炀”字,对于他何其可笑!可悲!可叹!

试问何人会不伤?何人会不痛?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自比平常人等更能体会这种伤痛!

晨光渐起,迷雾散落,远山江水渐渐清晰,陵墓青青已长满草迹。

杨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望着手中的“传国玉玺”,渐渐体会到隋炀帝的心思。

如今江南叛乱,杨悦到江南是为了平叛。而“阿难弟子”乃是弥勒教人,弥勒教向以隋之遗民自称。所以江南叛乱说起来与隋炀帝不无关联。然而他为何反将“传国玉玺”给了杨悦?希望杨悦平叛成功?

“你很好。她们只像她,你像我又像她,很好,很好……”仔细回味隋炀帝的话,杨悦渐渐明白过来。

“她们”是谁?大概是指“西天圣母”,或者包括“阿难弟子”。而“她”自然是指西天圣母的母亲“千叶公主”。

千叶公主一生活在仇与爱的煎熬之中,不肯放开国仇家恨与杨广相爱相守。而西天圣母念念不忘的何尝不是隋之国仇,隋之家恨?“阿难弟子”如今做“女皇”不也是因为挣扎在爱恨情仇之中?“她们”的确像“她”,像极了“千叶公主”。放不下恨,所以爱只能带着伤痛……

而杨悦从样貌上,正如西天王当日在古墓中所言,不只双目极似杨广,而且与千叶公主也有几分相像,所以杨广说她“像我又像她”。从性情上,杨悦从来没有什么国恨家分之念,更没有什么爱恨纠葛。所以杨悦放得下,看得开,心中想的念的不过是“太平”二字。

然杨广未死,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当日尚忠于大隋之臣民并非少数,他若想过复仇或者东山再起,何用等到今日?他将多年的抑郁只化作一声叹息,自然是早已将江山放下。

所以他将“传国大宝”给杨悦,一句“我没能守住它,但愿你能……让天下太平!”是在告诉杨悦平定江南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朝阳已升起半竿,迷雾散失殆尽,阳光斜落在隋炀帝的碑石上,泛出光芒。杨悦呆呆望着“隋炀帝”的墓碑上的光亮,突然间从腰间抽出“紫电”宝剑,向墓碑上划去。

“少主,你在做什么?”身后传来武权吃惊的叫音。

杨悦不答,也不头回,只一剑一剑向那个“炀”字砍磨。

“呵呵,我看你家少主定是疯了。”另外一个清脆地怪笑声响起,却是刚刚与武权一起走过来的少年发出。那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头顶九阳冠,身着八卦袍,背后斜插一把无刃无峰玄铁剑。一幅道帽岸然,面上却极是滑稽好笑,正挤眉弄眼望着杨悦。

武权看看那道袍少年,又看一看杨悦“疯狂”模样,不由也有些迷惑。暗道:“难不成少主当真伤心气怒之下迷了心窍?”正在不知所措,突然,目光落到杨悦身边的红绸包裹上,身子竟不自觉地震了一震,眼中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古怪。

“这个字不公平!”直到将那个“炀”字抹平,杨悦这才回过头来。

“不公平又能如何?”刚才怪笑的道袍少年,眨了眨眼向杨悦再次怪笑道。

“总有一天,我要还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杨悦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微微一笑,扭头看向那道袍少年,似是微有惊讶,转口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道袍少年的笑声更加响亮,“这儿又不是你家的地盘……不对,这儿虽是你家的地盘,难道我就不能来作客?”

杨悦望着那少年滑稽地笑脸,也不禁嘿嘿大笑起来:“我没到龙虎山找你算帐,你反到自己送上门来,再好不过。”说着上前一步,顺手在那少年头上轻轻一拍,笑道,“几年不见,你到是长高了不少。”

原来那道袍少年正是天师教主张恒,当年在五台山,杨悦曾与他联手救助李治,也一举将天师教的叛逆除去。虽然多年未见,交情却在。一见之下,心中大喜。

“嗨,别动手动脚,成何体统。”张天师被杨悦拍头却极不乐意,忙正了正衣冠大叫道。

见他一幅孩童模样,偏人模人样地学着老气横秋,杨悦不禁被他逗得大笑。

张天师白了她一眼,气恼道:“愧得众人说你伤心得要死,十分担心,原来你却是在这儿偷偷自乐。”

杨悦笑声未落,神色不禁一滞,想起昨夜之事,不由心头黯然。武权看到,忙向张天师大使眼色。张恒也自知失言,吐吐舌头,不再多言。

落落片刻,杨悦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无妨。”想到隋炀帝的心伤,自己那点小儿女的伤痛简直不值一提。何况如今她还有许多正事要做,哪里有心情伤心。再者只怕“阿难弟子”正是要她伤心,好让她无心江南战事,她若当真伤心不已岂不恰好落入贼人圈套!

“我若伤心,岂不让他人得意!”想到此,杨悦不由望向远处,一声长笑。

张天师拍手笑道:“我就说吧。隋国公主岂是一般女子,何用他人劝解,偏他们胡乱猜想,白白瞎担心。”

杨悦这才明白原来众人不知怎么会遇到张恒,是请了他来开解自己。然而情感之事说起来潇洒,如何又能作到。杨悦也不过是有更重要的事做,一时强自压住心头抑郁,不去想它罢了。只是张恒毕竟年幼,对男女情爱不甚了解,还以为杨悦当真放下。

只武权悄悄看到杨悦眼中闪过一丝痛意,却强自呵呵一笑,心下黯然。

杨悦不愿再多说此事,只点了点头向张天师问道:“你怎也在扬州?”

“我不过是受人之托,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之事。”张恒这才正经答道。

“受谁之托?”杨悦不禁奇道,“难道是孙思邈孙真人让你来帮我?”

“怎么又是孙真人?难道你至今还未找到他?”张恒摇头笑道。

“张天师画符历害,出谜也出的奇妙。本公主至今还未想出迷底,又到哪里去找?”杨悦没有气地道。

“你不是已去过峨嵋山中找他,难道没有找到?”张恒反而奇道。

“果然是在峨嵋。”杨悦不由呵呵大笑。当日若非依了小儿心性去猜,还当真猜不出那个“往你额头上看”,那迷底竟是“峨嵋”山。然而杨悦在曾在峨嵋山中遍寻不见,不知孙思邈又去了哪里?

“你当真还没找到孙真人?”张恒突然神色有些凝重,皱了皱眉,跺脚说道,“呀!若他被那人先找到,只怕会有些麻烦。我让他早日告诉你真像,他偏不……”

“什么人也在找孙真人?真像是什么?难道你也知道?”杨悦见说心头一震,不由抓住张恒手臂急切问道。

“这个,这个。”张恒干咳两声,突然左摇右晃,脚下步伐如出灵蛇,却是一个五行六丁步法,甩开杨悦,已躲到二十几步开外,干笑道:“孙真人说了,此事十分机巧,现在便是告诉你你也不会信,到了该你知道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难道孙真人当真遇上了麻烦?谁会找他麻烦。”杨悦暗惊,失声叫道。这些年自己四处寻找孙真人不见,难不成当真遇上什么麻烦?

张恒却眨了眨眼,笑道:“你不用向我套话。孙真人若当真被那人找到,那人若要为难孙真人,最终只会自作自受。若那人当真聪明,必然不敢对孙真人怎样。”说着突然转头向武权笑嘻嘻地道,“你说是不是?”

武权怔了怔,似是莫名其妙,又似是正在失魂落魄,纳纳不言。

杨悦见张恒如此谨慎,知道他虽然年幼,却极是机敏,他若不说逼他也无用,只好摇头作罢,不再多问。

看看唐冕,已近卯时三刻。春风渐渐和暖起来,塘边的琼花正在怒放,被风一吹,如雨一般纷纷飘落。

虽然知道这陵墓之中并没有隋炀帝,杨悦还是端端正正的向陵寝拜了几拜,将“传国玉玺”揣到怀中,这才转身与张恒、武权一同向陵外走去。

三人走出寝陵,见薛仁贵带了众卫已等在陵外。只是不见冯文瓒踪影,想来冯文瓒与李愔在一起。也不多问,只道:“既然扬州无事,我这便去找扬州刺史房仁裕,向他调些兵马,咱们今日便往睦州讨贼。”

薛仁贵见杨悦面上淡淡,看不出悲喜。悄悄向武权递个眼色,见武权缓缓摇头,不敢多言,对李愔更是只字不敢多提。跟在杨悦身后往扬州府衙去找房仁裕。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叛2(兵不血刃)

扬州刺史准确地说应该称为“扬州长史”,只因扬州乃是大都督府建制,都督一职原由陈王李忠遥领,并不务实。如今李忠已立为皇储,更加不可能到扬州。因而扬州长史才是扬州最高地方官,兼有刺史之责,其职权不下一般上等州府的刺史。

房仁裕正是扬州长史。他与房玄龄乃是远族兄弟,原是王世充手下,后投唐为李世民重用,乃是一员老将。

杨悦出京之时,李治早已飞驿传谕给淮南江南二道各州刺史,悉听杨悦调遣。房仁裕早已想到杨悦必会到扬州调兵,因而早已准备妥当。闻知杨悦到了扬州,更是一刻都不曾耽搁,聚齐人马,亲自带兵跟杨悦往江南道讨贼。

出城南行至瓜州渡口,冯文瓒才归队。远远看到渡口处有一个人影,定定站在水边一动不动,杨悦知道大概是蜀王李愔,却无心理会,率兵马不停蹄直往睦州而去。

刚刚进入江南道便得到战报,得知吴王李恪与东天王出师即捷,已帅兵攻下歙州,贼将章叔胤已落荒逃归睦州。杨悦虽知东天王乃是江南弥勒教护法天王,对教中事务以及狂药必然熟知,却也没想到出师即捷,心中大喜。

待行到了湖州时,又得知原本围攻懋州的贼将童文宝听到歙州战败消息,竟无心恋战,也退归睦州死守,愗州之围竟是不战而解。

杨悦没想到贼众竟然如此易于,反而有些纳闷。一面勒令懋州刺史崔义玄、吴王李恪往睦州进发,一面传令诸路兵马不可冒进,待她到了睦州再一齐攻城。

捷报频传,士气大震。

第四日傍晚时分,杨悦带兵到达睦州,李恪与崔义玄已齐聚城下,将睦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待见到李恪等人,得知歙州一战果然全仗东天王之功。原来贼将章叔胤趁李恪等人刚到歙州城下,立足未稳,当晚劫营。不想东天王使用火攻,事先埋伏好桐油火引,引众魔兵进了兵营,趁夜放火,众魔兵虽然刀抢不入,却敌不过火势。章叔胤见势不好,只身逃走……

众将听了心下豁然,原来魔兵怕火攻。即然找到对方弱点,自不用再怕,小小睦州城指日可下。众人均是大喜,无不交口称赞东天王。

东天王却一直郁郁,不见一丝喜悦,反愁眉不展,情绪极为低落。杨悦看到不禁暗暗纳闷。待众将退出,独留东天王仔细问询。

东天王讷讷,突然纳头拜道:“属下请公主降罪。”

“降罪?”杨悦大奇。

“歙州一战,死伤惨重,我……我之罪也。”东天主眼中突然闪出泪光。

“刚才吴王不是说没有折损一兵一卒,何来死伤惨重……”杨悦大奇,说了半截,却忽然住口,恍然明白过来。

官兵虽然没有折损,贼众却死伤极重。然而“贼众”虽然跟随“阿难弟子”叛乱,终久乃是弥勒教众。东天王身为弥勒护法天王,自己教众死于自己之手,难怪心中极为难过。

“章叔胤那斯置教众于不顾,自己逃走。众教徒失了领头大将,又在狂药作用之下,不知逃走,竟然活活烧死,超过万人……”东天王嘴角抽动片刻,声音已有些暗哑,沉声道,“此实为属下之过,还请公主降罪。”

死伤过万,杨悦也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当年辽东之战,战亡二千多人,李世民已心痛不已。小小一个歙州城竟然死伤过万,的确令人毛骨耸然。想来东天王事先并未料到一把火竟能起到如此作用,又亲眼见教众惨死之状,心中负罪可想而知。

杨悦带东天王到江南平叛,却未想到会面临这个问题。杨悦本对弥勒教没什么好感,但见东天王神情落落,心下也不由黯然。暗想自己虽然没有继任江南弥勒教圣女,但受封为隋国公主乃是因赵王杨杲之故,当日赵王为她而死,如今自己却对弥勒教大施杀手,若赵王得知不知有何感想。

然而,杨悦即来江南平叛,此种局面却已是难免。愣了片刻,杨悦温言劝道:“此事须怪不得东天王。他们即跟随女贼叛乱,死伤原是情理之中。若要平定叛乱,只怕还有死伤,东天王若感情用事,恐怕于事无补。”

“然而……”东天王一时语结,也知杨悦所说不错,战争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若想平叛便不能手软,只是他心中却又如何放得下,想到众教徒在火中的惨声嚎叫……半晌,东天王才回过神来,喃喃说道,“若能兵不血刃……”

“若能兵不血刃当然是再好不过,只怕并非想像中那般简单。”杨悦摇头,开解东天王道,“只是章叔胤那斯着实可恨,听说他被陈硕真封为仆射,是陈硕真的妹夫,乃是贼兵重要人物,还以是什么能兵善将。他竟临阵而逃,弃教众而不顾,至此惨状,待抓到此人,定将其碎尸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