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孕连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秀娘一听杜明月的话,恍然里也是哦了一声,道:“就是那回有人拿你的手,说事儿头嘛。我当然记得,你回来后一直夸赞二少夫人是个好脾性的。”
说起来,那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杜明月新嫁进了赵宅,做为媳妇子陪嫡婆婆李氏应酬一二是免不了的。只不过,刚从庄户农家嫁进了赵宅,杜明月与大户人家养出来的姑娘,差别可明显了。不肖说一声肤色,免不了比大户人家的姑娘稍稍黑了那么两分。最惹眼的还要属于杜明月的一双手,一双在庄户女娘身上要做粗活,而磨砺得粗糙的手。
肤如凝脂,细润光滑,那是保养出来的柔腻。杜明月刚嫁进赵宅那会儿,自然是差得老远了。所以,她出去应酬别家女眷时,免不得就被人呛了好些难听的话。
杜明月若说不在意,那才是怪事儿。她本是庄户出身,身份上天然就差了大户人家媳妇子们一酬,再则,她又是庶子继室,就更不肖说又得低了一等。除了嘴里强撑外,杜明月让人奚落了,还得继续的忍着。毕竟,真是当面敢下了杜明月脸面的小媳妇们,那都是夫家或是娘家有身份地位的。
后来,杜明月暗戳戳里,也就是开始仔细保养起了她的双手。她算是明白了,大户人家的女眷们就是闲得慌,专找人茬子的。
不过嘛,这个印象在遇上了马芸英时,就是转了一个大弯。
为杜明月解围的马芸英,心善又是体贴的马芸英,让杜明月直接自卑了。在真正大家出身,浑身气质高雅的马芸英面前,杜明月头一回生出了,她嫁给夫君赵子殷,好像真有些像那些人呛她话时,说得那样。
她杜明月一介村妇,配不上官老爷家的少爷,能嫁进赵宅是修了八辈子的福份。
“嗯,二弟妹人好,赵氏未来由二弟妹当家作主,我是心服口服的。”杜明月说了她心底的大实话。
马芸英是嫡子媳妇,未来赵宅肯定是赵子齐继承的,作为赵子齐原配嫡妻,马芸英是妥妥的赵家宗妇嘛。
“不多说了,到春晖苑了。你啊,赶紧去给二少夫人道喜道喜。”
杜秀娘一提醒,杜明月就是笑着应承了。
这拜了天地,作为新嫁娘的马芸英已经让喜婆送进了喜房。杜明月是赵宅的庶长子媳妇,这会儿,自然是应该领了亲戚里的女眷们,去给未来的妯娌道声喜哩。
春晖苑,,与冬藏苑的格局是差不多的。若说有区别,也就是屋子修得更精致些,屋内摆设更有格调些。
原由嘛,也挺简单的。一则是赵子殷身为庶子,比不得赵子齐是嫡子,身后有夫人李氏贴补贴补。二则是杜明月娘家贫穷,嫁妆拿不出手,比不得马芸英嫁妆丰厚。
所以,这就造成了春晖苑与冬藏苑一比,两者区别甚大。
新婚夫妻二人的喜房,窗花是贴了大红色的喜字,屋内的摆件同样是贴了大红色的喜字。
在新郎官给新娘挑开了红盖头,新郎官赵子齐就让小厮引着去前院给宾客们敬喜酒去了。
此时,一身喜服的马芸英是份外的美,杜明月在惊艳了一瞬间后,才是回过神来。这会儿,她是记起了自个儿的本份,给新嫁娘马芸英介绍了赵家的亲戚女眷们。
直到在喜房内坐了有半柱香的时间,杜明月瞧着亲眷们也是唠嗑的七七八八差不离了。这才是起身,与妯娌马芸英说了好些告辞话,说是不打扰这位的大喜日子。
这一日,杜明月是累得够呛。
至晚间,她洗漱后,歇息时,一躺了榻上,就是睡沉了过去。
次日,新媳妇敬茶,赵宅又是添人口了。对于喜字堂的夫人李氏而言,自然是大喜事。毕竟,这可是她的亲儿子媳妇进门了。
辰时,堂屋内,赵宅里的赵家人是聚齐了。这一早上,杜明月做了一回看客,就是见证了一下,二弟妹马芸英如何讨了太婆婆和嫡婆婆的喜爱。
待早饭过,太夫人杨氏发了话,众人也就是散了。
杜明月和夫君赵子殷一起回了冬藏苑。
到屋里落座后,赵子殷先开口说了话,道:“本来你腹中有孕,我是不好出了远门。只是这一回爹那边难得寻着人情,为我打点一二求了一门差事。我也是膝下有子嗣的人,都说成家立业。我家有了,业也应该立起来了。”
“所以,择期不如撞日,二弟妹叫二弟娶进门来。咱家里暂时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我准备后天起程,去灵安县一趟。”赵子殷说了他的决定。
第6章
灵安县,离封县并不是太远,都是属于徐州的宋城治下。
相传数千年之前,大夏王朝一统诸侯,定天下为九州。经商王朝、周王朝后,天下再度大乱,混战百余年,由始皇帝再度一统天下。原天下九州已经不足已概述万里江山之辽阔无垠,随后,始皇帝再定天下为十三州。分别为:幽州、冀州、并州、凉州、青州、兖州、雍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其中,天下首府的圣京长安,便是属于雍州的治城所在。
徐州于东海之滨,北临青州,南连扬州,西接兖州豫州,是处处河道纵横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赵家几十年前,本是南方的扬州人士。在赵子殷祖父那一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毁了家乡的一切,不得已才是背景离乡,到了徐州讨生活。也是一场际遇,赵子殷的祖父遇上了贵人,又识些文字,谋得了文书的差遣。有这等官府的背景靠着,几十年下来,赵家在徐州的封县算是站稳了脚跟。
赵子殷是赵家庶子,他是成家得立业,为子嗣谋些后路,为将来老父百年之后的分家,求一份谋生的差事。所以,赵子殷在熄灭去白鹿书院寻得前程后,就是想到了他姐夫那边的亲近关系。
赵子殷的嫡姐赵婉仪是嫁回舅家,嫁给表哥米振元为嫡妻。
米家是灵安县的大户,不同于赵家是近几十年才迁来封县。米家是灵安县的地头蛇,按米家的族谱记载,米氏在灵安县生活已经有五百载左右的光阴。在灵安县本地,米氏可谓是根深地固,势力盘根错节。
赵子殷从他重生的记忆里得知一桩能利用一二的事情,那便是灵安县前年到任的县令,在去年纳了一房妾室。那房妾室姓米,正是赵子殷嫡姐赵婉仪的小姑子。
赵子殷心头清楚,借着这一层亲眷的关系,他若是想在县令的衙门里谋个文书之类的差事,是轻轻松松没什么意外的。
沈铸能借了妻族助力,攀附于周国公世子身边,谋得前途光明一片。
赵子殷自然能借了姐夫家的势力,攀附于灵安县令刘元德的身边,讨个生活顺随。
刘元德,景泰二年到灵安县就任七品县令,当了县令这么位卑而权重的“百里侯”。他的出身不是什么难查的消息,至少,赵子殷有了前世的记忆相助,不查也知道。刘元德,唐国公的嫡亲侄儿,父母早已经亡故,从小由唐国公夫妇这对嫡亲伯父伯母养大。
大梁朝,八大支柱的上柱国,分别是八位国公。其中之二嘛,就有周国公、唐国公。
赵子殷觉得,唐国公位高权重的太遥远,于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刘县令嘛,就不同了。这位百里侯,是近在眼前,真想沾些光彩是实实在在能攀附上的。
“我记得大姐夫家就在灵安县,你若去灵安县的话。两家都是亲戚,你应该上门拜访一下。”。杜明月想起了大姑子的夫家位置,于是忙道:“那我赶紧去寻问一下梁嬷嬷,看看应该备什么礼物,免得失了礼数。”
梁嬷嬷,是从太夫人杨氏身边调过来,照顾了怀孕的杜明月的老嬷嬷。
“你无需心急,应该备的礼物,我差马栓儿已经备妥当。”赵子殷安抚了心急火撩的杜明月,表明礼物之事,他已经差身边的小厮弄妥当了。赵子殷笑得温和,又道:“你目前照顾好自个儿,还有照顾好腹中的孩儿,这是头等大事。至于说迎来送往,跟亲戚之间的应酬事,你慢慢跟梁嬷嬷学便是。”
“大头的迎送之事,咱们家里是母亲完全做主了。一些蝇头小事,都待你生下了咱俩的孩儿后再提。”赵子殷一再宽慰了杜明月话道。
杜明月心头对赵子殷一再的宽慰,是受用极了。她忍不住就是落了泪,赵子殷见此拿拇指为杜明月拭了眼泪,问道:“这又是怎么了?”
“我是喜极而泣。”杜明月边哭边笑,道:“我想,你把我宠坏了,万一你将来嫌弃我是粗鄙无知的村妇怎么办?”
说到底,生活太美好,杜明月一时间有些做梦的感觉。
杜明月怕啊,怕这一切是一场空。
那样的话,她想,她一定受不了,会疯掉的。
没得到,就没有失去痛苦。得到了太美好的一切,如果失去的话,杜明月想,她真是宁可死了啊,也不愿意失去的。目前的杜明月,就是如此的患得患失。
“真傻,要是孩儿像你一般傻,可怎么办是好?”赵子殷摇摇头,为杜明月拭掉了眼角的泪花后,陂是无奈的说道。
红颜易逝,在光阴之下,再是美貌,老去之后,终会化为白骨,掩没进黄土。于赵子殷的眼中,若不是相知相守付出真心的话,哪个女人在困境与绝望中,还会实诚的守护了她的男人?
重活一回,赵子殷怎么会不了解,他的夫人杜明月就是一个地道的村妇,一个有点小聪明,一个有点爱喝醋,一个不太完美,却会终身相随于他的女人呢。
这个女人不是最好的,却是待他最真诚的。
“你啊,想太多了。”最后,赵子殷对杜明月下了结论道。
“我可能是怀孕了,所以,才会这样的。”杜明月拿帕子,自个儿又擦了脸,不太好意思的辩解道:“平时,我是一个直爽人,不会这么做作娇情的。夫君,你相信我,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配得上你的妻子。”
“说你傻,你还真傻。”赵子殷拿了杜明月手中的帕子,细心为她擦了还有泪痕的脸颊,继续说道:“我若讨厌你,怎么会同意娶你。既然娶了你,你便是我妻,我便是你夫。咱们夫妻一体,生同衾死同穴。”
“生同衾,死同穴。”
杜明月重复了六字后,笑了,笑得极为开心的道:“那说定了,将来,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夫君的身边只能是我。”
要是有其它坏女人,想抢了她的夫君,杜明月绝对不会原谅那个女人,一定要将那等讨厌至极的人和事,人道毁灭的干干净净,绝对不留一点痕迹。
赵子殷听了话后,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瞬时间,杜明月像是偷吃了油的老鼠,那暗戳戳高兴的劲头,从挑起的眉眼里,怎么掩都掩不住。
第7章
初三,皇历表上显示,宜远行。
赵子殷在这个三月离开封县城,去了灵安县城拜访他的姐夫米振元。
夫君不在身边,腹中尚有小儿的杜明月在嫡婆婆李氏面前立规距时,自然是更加的小心谨慎些。她知了这个家中待她最好的是夫君,其它的人待她就未必有那么真心的。
说起来,杜明月的姑姑,杜秀娘已经提醒杜明月好些次了。这更让杜明月知道,在这个家中她是庶子媳妇,在嫡婆婆李氏眼中,她是万万不能抢了妯娌马芸英的半点出彩机会。
“嫂嫂,嫂嫂,娘正唤你坐下。”马芸英连唤了两声,见杜明月回一个微笑后,道:“娘体贴嫂嫂怀有侄儿,让你不必站着,免得累坏了身体。”
杜明月听着马芸英后面的话后,忙对嫡婆婆李氏福了礼,回道:“媳妇谢谢母亲。”话落,也不客气的真坐了。
说实在点,杜明月真是站久了,站得腿不疼。她啊,就是一直那么的立那儿,像木桩子一样傻愣的动作,让杜明月的小腹有些小舒服。所以,这会儿杜明月也就不假意客套,真是受用了嫡婆婆李氏的好意。
原由嘛,也简单着,在杜明月看来,天大地大她腹中的孩儿安稳最是大了。
“既然子殷媳妇坐下了,芸英啊,你也坐吧。我这个当娘的,一直是一碗水端平,待你们哪个都是心里看重的。”夫人李氏对马芸英笑呵呵的说了话道。
马芸英听罢,瞧着杜明月落座后的舒服样子,也就是也福了一礼,笑道:“谢谢娘,媳妇能跟着娘多学些理家事,免了夫君的后顾之忧,实是太好了。”
“还有一事,娘,媳妇庄子上送来些新鲜的青枣,这回是挑捡着好的数量不多,媳妇差人分了分。想着给您和爹呈一份,给太婆婆呈一份,至于咱们当晚辈的,等晚几天庄子上再多送些,府上就劲够着品尝,也不会像这次庄子上的庄头少些思量,呈上来的数儿少了些。”马芸英陂是羞赧的说道。
“你这孩子,你这是孝心。你嫂嫂和弟弟,还有侄女那儿,都是会理解你的。”夫人李氏挺受用了媳妇的心意。
说是过几日,实则,在次日的晚上,杜明月就收到了妯娌马芸英亲自送来的青枣。数儿不少,当然,比起昨天在嫡婆婆李氏那儿见到的个头,是稍稍小了那么些。
“昨天的事儿,是我做的不对,还望嫂嫂谅解。”马芸英亲自来了冬藏苑,送了青枣,更是道明了来意,解释一二的说道。
“这是二弟妹自个儿庄子上的出产,你能送来与我,我都是吃白食的。哪会不感激你的。”杜明月笑着回话道。
“说起来,不怕二弟妹你笑话,我就是出身庄户,这些果子之类,我是打小在山林里吃着不少。嘴儿倒不馋,就是羡慕着二弟妹,嫁妆丰厚,底气实足。”杜明月大方的透了她的老底,又笑道:“也是我进门后,快些怀了夫君的子嗣。若不然,在二弟妹面前说话时,我都不敢大了声音,怕哪儿惹了家里人的不悦。”
“二弟妹,我瞧着你跟二弟是恩恩爱爱的。你啊,别的甭管,赶紧给二弟怀个孩子要紧。我瞧着母亲稀罕你的样子,要知道你怀孕了,那不得高兴坏了。”杜明月迫不及待的给马芸英吐了一通的大实话。
杜明月心头是好意,可这话一出,把马芸英是羞了个大红脸。
“我也是乐意的,就是怀孕这回事,也是看缘份。”
“瞧二弟在意二弟妹的样子,你们的孩子缘份,一定很快就修到了。”杜明月开心的笑了起来,话里话外还有些打趣道。
马芸英许是真害羞了,有些着急的告辞了,走时,她还是带着一脸的红晕。
四月初,天气微燥热时。杜明月收到了赵子殷的家书。
同时,杜明月的娘家人也来赵宅看望了她。
杜明月的娘家,是没有分家的四世同堂。从祖父祖母,伯父伯娘到堂哥堂嫂,还有堂侄儿;再到她爹她娘,她两个弟弟,不算着出嫁的杜家女,一大拉家子的人,拢共加起也有十多口人。
杜明月的娘家,是封县城管辖下的一个小村庄,名叫杜家村。整个杜家村,是聚族而居。杜家村上上下下,说起来,都是一个祖宗繁衍下来的子嗣,大家伙都是实实在在的亲戚关系。
为何聚族而居?
说起来,无外乎,“无奈”二字。
比起高门显贵,比起官宦世家,一介草民实是太渺小了。
每年必须交纳的正赋,每年县里的各种摊派,每年逃不掉的徭役,每年每个丁口的人头钱,还有官老爷们时不时加的征收,总之,零零种种的名目下来,交了地租,交了沉重的赋税,庄户人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就拿杜明月娘家居住的杜家村而言,整个村的土地,只有区区的五分之一,是在杜家族人的手中;另外五分之一是在族中长老家的名下。剩下的五分之三呢,则是在县中大户沈县尉家族的名下。没有田地,或者田地不多的杜家族人,都要靠着佃田来租种以维持生活。
杜明月的姑姑,杜秀娘当年为何会被卖掉?
就是灾年之时,杜家不想卖了赖依生存的土地,所以,就卖了自家的女儿。
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统治着县城之下的村落城镇的实权人物,除了当地的乡绅大户,还有就是宗族长老。
杜明月能嫁进了赵家,在杜氏整个族中,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因为,从杜明月嫁进了赵家的那一刻起,就说明了杜氏家族上上下下与封县城的官家赵老爷有了姻亲关系,就说明了杜氏家族上上下下在衙门里有了依仗,不怕被当地的乡绅大户欺压了。
这不,当年杜明月出嫁时,杜氏宗族上上下下的亲戚都是出了把子力,全都给她的嫁妆添补了一份的。虽然,在县中大户看来,杜明月的那份嫁妆依然寒酸着。但是,在杜明月自己看来,她是陂满意她的嫁妆了。毕竟,杜明月的那份嫁妆,在整个杜家村,乃至于周边的几个村庄里,还是出嫁女中的头一份呢。
第8章
冬藏苑,正屋内。
一群人正围着怀孕的杜明月聚了堆的坐一块儿,是有说有笑。
这些人里,有杜明月的姑姑杜秀娘,有杜明月的生母杜卫氏,还有杜明月的堂嫂杜冯氏,以及杜明月未出嫁的堂妹杜春霞。
一群女眷,正是说笑时,杜明月的堂嫂杜冯氏就透了些底儿的样子,道:“过了春,明月你坐足三个月的胎时,咱们就是上门讨嫌了。这会子再来,完全是叔母想着明月你呢,说你啊腹中怀了外孙孙,一定爱吃酸味的东西。这不,你的几个兄弟是满山跑着寻多了好个头的杏子,前前后后忙活不少天,总算凑足腌制六个坛子的份量。”
这六个坛子的腌制份量,少说也要寻得上百斤重的杏子。
份量陂重啊。
至于,为什么要腌制六个坛子这么多的份量?杜明月也知道原由。
杜明月收了娘家的礼物,头上的太婆婆嫡婆婆,两处长辈那儿是一定得奉上收到的礼物。余下的两个小叔子,还有杜明月的继女赵茵那儿,也是同样不能落下礼物的。最后,给各处都分了数儿,余下来的才是能入杜明月自己口中的东西。
“不是稀罕的东西,你婆家是富贵人,不一定喜欢。只是爹娘都想着,你是为人媳妇的,不管有收到什么样的东西,不管婆家里其它人爱吃不爱吃,你都得送。送了,人家不喜欢,也就算了。你不送,就会失礼数。”杜卫氏拍拍女儿杜明月的手,又道:“咱们是普通庄户,也没啥好东西给你送来。”
“挺好的,娘,这四月早夏,寻了这么多的杏子,堂兄和弟弟们一定跑了许多的冤枉路,吃了不少的苦头吧。”杜明月心里有数着,这刚入夏不久,真想摘到上百斤份量的杏子,还要个头长得顶顶好看的,满山遍野不寻个遍,是一定凑不了这么多数的。
“不花钱,就费点力气,不是事儿。就看你喜不喜欢吃?如果你喜欢,咱们过些日子,再给你送来。”杜卫氏笑得开心时,脸上的皱纹也是在笑容里舒展开了的模样。
杜卫氏年纪是三十出头,杜明月是杜卫氏的长女。常年累月的下来,杜卫氏就是在庄户上做农活多了,方是显得人干瘦些,脸上起了些许的皱纹来。与杜明月、杜秀娘坐了一块儿,杜卫氏的年岁看上去,比杜秀娘这个亲姑子看着老了二十来岁的样子。实则,杜卫氏的年纪,与杜秀娘是一般大小。
“够了,够了。这么多腌杏子,我都不知道吃到什么时候去啊。”杜明月忙回话道。
“你们也别担心明月,她肚里怀了赵家的香火,赵家上上下下重视着。”杜秀娘插了话,笑着又道:“我听说,春霞订亲了?”
“是啊,订亲了。这不,才是专门带春霞来给明月瞅一瞅。往后,真等春霞嫁人了,她们姐妹想见一回,也不容易了。”堂嫂杜冯氏开口解释了话道。
“哦,是哪家啊?”杜明月好奇的问了话后,又道:“我糊涂了。这会儿,我得赶紧给妹子添份嫁妆才是。”
话罢,杜明月就是起身,向她的梳妆台走去。
在梳妆台前,杜明月打开了她的头面手饰盒子。从中挑好了一对银蠋子,一根镶了珍珠的银钗子后,她拿着这两样饰物,走近了杜春霞的跟前。杜明月也不娇情,直接把一对镯子套进了杜春霞手上,把珍珠银钗子插在了杜春霞的发尾,笑道:“这是我怀孕后,新得的一幅新镯子,一支钗子。赠给妹子,愿妹子你的婚事,是万事顺心,如意顺遂。”
杜明月收到的头面手饰,也不是没有更好的。只是,那些东西,要么是太婆婆嫡婆婆赏的,逢年过节跟其它大户女眷们应酬时,要继续戴的。要么,就是她新婚时,夫君与她的订情之物,杜明月是舍不得赠人的。
这不,挑来捡去,又不想失了礼,给得太薄。又不能给得太厚,免得让太婆婆嫡婆婆知道了不喜,说新媳妇贴补娘家甚多。
最终,杜明月就是挑了这镯子与钗细。
“谢谢姐姐。”杜春霞边谢了话,边是收回了在杜明月头面手饰盒子上的目光。那留恋忘返的眼神,让杜明月看见了,也只能当作没看见。
这等说了娘家的喜事后,一群女眷又是聊了小会儿。
在杜明月的婆家,是用了一顿食时,杜明月娘家的女眷们就是准备告辞了。
杜明月领着她娘杜卫氏,还有堂嫂杜冯氏,堂妹杜春霞前去给太婆婆嫡婆婆两位告辞一声。在这两个赵家女主人那儿,太夫人杨氏没见面,只道是身子不适,就不见了。
倒是杜明月的嫡婆婆李氏,跟杜明月她娘杜卫氏是亲热的说了席话,末了,还给杜春霞又添了一份嫁妆。
待杜家几位女眷真是要离开时,李氏又开口,让杜明月把春末时,赵宅新买进来的布匹,包上六匹,说是给杜家的回礼。
杜明月她娘杜卫氏自然是推辞,杜明月倒是没多话,只是道了谢,就是唤身边的丫鬟杨兰花,随嫡婆婆李氏身边的孙嬷嬷去取了六匹新布。
在赵宅的大门前,望着坐上了牛车,准备赶回了杜家村的娘家亲人。杜明月笑容暖暖,有些不舍得的挥挥手,道:“娘,嫂嫂,妹子,你们早些赶路,别担搁了。早些回到村里,记得代我向祖父祖母,伯父伯娘,爹爹他们问好……”
“也谢谢堂兄和弟弟们的杏子,我吃着味道蛮好的,我挺喜欢……”杜明月一边挥手,一边说了话道。
“莫在门口站久了,你怀了孩子呢。”杜卫氏提点了话,又望着杜秀娘,道:“她姑姑,明月这孩子就要你多照看了。”
“我心头有数着。”杜秀娘点点头回应道。
“……哒,哒……”在赶车声里,牛蹄的踏步声是悠悠的响起。
在赵宅门口望了许久,直到牛车越来越远,一直没了影子,杜明月和姑姑杜秀娘才是回了赵宅内。
喜字堂里,夫人李氏刚打发走了暂时料理赵宅家务事的儿媳妇马芸英,与身边的孙嬷嬷说着话儿。夫人李氏的脸上,带上一些嘲讽之色,笑道:“几坛子腌杏子,就敢来赵家打秋风?子殷媳妇的娘家,真是脸皮子厚实的。要依了我,怕给女儿在婆家丢脸,别说送这点子东西,就是请我登门,不备上实在妥帖的礼物,我都会羞得没脸上门来。”
“那起子庄户人,哪有什么好东西。”孙嬷嬷附合道。
“罢了,倒底是子殷媳妇的娘家人,那杜姨娘好歹也养了子殷这孩子一场。我啊,就是看了这姑侄二人的面子上,也是得给子殷媳妇的娘家人两分薄面。免得杜家不要体面,还沾上了咱们赵家失掉礼数。”
夫人李氏嘴里这么说,心头是茶壶里煮汤圆,有料的乐呵着。她啊,为什么要同意赵子殷这个庶长子娶了村妇当继妻,不就是想着,不给这个庶长子添了妻族助力嘛。
在夫人李氏看来,目前杜家人的做法,挺顺眼的。
有个没本事的妻族,对于不是她生的庶长子来说,再好不过了。
第9章
送走娘家人后,杜明月就是闲了下来。夫君赵子殷不在身边,杜明月心头相思浓浓,忍不住里又是翻看了夫君赵子殷从灵安县寄回的家书。
家书不多,短短两页。
上面的内容,杜明月原是不识得。但是,在二弟妹马芸英的帮衬下,全部硬生生的记了下来。
“也不晓得,他在姐夫家,可吃好,可睡好?”
“天热了,姐夫家可有做了消暑的梅子汤不?”
“夫君是个贪冷怕热的,一点也不像南方的男儿,倒像是北方的汉子……”嘴里念叨着,杜明月的眼神望向了灵安县的方向,满眼里全是痴痴入迷的神色。
人说,心有灵犀一点通。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儿?
在杜明月想念着夫君赵子殷时,赵子殷同样是想念了家中的妻儿。灵安县虽好,姐夫家待人也热枕,到底还是没自家自在不是吗?
米宅大院内,赵子殷刚是又写了家书,微解思家之情时。小厮来禀话,说是米家大爷请。
米振元,赵子殷的姐夫,米家的长房嫡子。在米家的仆人嘴里,自然就是米家大爷。此刻,得了小厮的话,赵子殷搁了笔,把信纸一塞进信封。随即,他吩咐身边小厮马栓儿寻人送信回封县城赵宅后。赵子殷就是一整衣衫,准备前去一会这位米家姐夫。
米宅正院的花厅里,赵子殷和米振元二人是品茶相对而座。
米振元先开口,直截了当的说道:“子殷,为兄找你来,是一事相告。”
“此事于你,是大大的好。”
话落时,米振元的脸上,有一翻表功之意。他本是身材高大之人,又兼有一幅忠厚老实的面相,这一翻神情下,倒是显得陂有些喜意洋洋的感觉。
“可是衙门里的差事,有着落了?”赵子殷一想后,问道。
“子殷啊,你果然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米振元哈哈笑了起来,大笑后,收声正色说道:“不瞒你说,此事已经成了。”
“这事情县尊点头,无甚碍难处了。只是嘛,你表妹进了县尊的内宅,往后若是有些小事情寻你帮衬,你可不能寻由头推辞了。”米振元说笑里,有些敲打之意。
“投桃报李,表妹的吩咐,不就是姐夫你的吩咐嘛。我这人最是知礼,也最是懂得回报别人给的善意。姐夫放心,子殷必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赵子殷说话之间是坦坦荡荡,尽显赤诚本色。
米振元听罢赵子殷的保证,神色间更是满意了。
只是,赵子殷真是如此头脑简单,别人给点好处就上杆子爬的人吗?
要用赵子殷的内心话讲,他还真是呢。
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赵子殷的男儿壮志之心不减,他一定不乐意屈居人下,为人鹰犬走狗的。只是,重活一回后,赵子殷明白了一点,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
在名利场上爬滚,能力很重要,背景很重要,站队问题就更重要。
赵子殷是米家推荐到刘县尊身边的人,天然烙印里就是米家派系的人。既然他得了米家的好处,在别人眼中算是米家信任的嫡系人马,他又何苦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