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孕连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孕连连
作者:华卿晴
  
文案
  这是一座东方小城,叫封城。
  后来,她的长子为这座城改了一个名字,叫东京。
  PS:本文也可以叫《她的儿子是皇帝》《夫妻互宠的一百零八式》。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天之骄子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杜明月 ┃ 配角:赵子殷、赵箓、赵策等 ┃ 其它:华卿晴作品


第1章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许多次的竞争。从一个颗小蝌蚪,到哇哇坠地的降临人世间……
  无数次的竞争里,有成功者,有失败者。
  杜明月想,她或许就是一个失败者吧,无论是前生,又或是今生。有时候想想,杜明月都觉得上苍对她残忍又宽厚。残忍的是,两世而活的她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历,活得也是极其狼狈。宽厚的是,别人有一辈子的时光挥霍,而她翻了一翻的双倍人生。
  前生,杜明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当然,这是她七岁前的人生。在她七岁那年,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带走了她的父母。作为一个孤儿被亲戚收养,寄人篱下的日子自是起得比鸡早,做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她一心一意想着长大了,脱离没有一丝幸福感的养父母家庭。然而,命运告诉她,离了小乡村,大都市也不是什么幸福窝。
  在大都市里颠沛流离,杜明月除了印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八字外,再无其它。
  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杜明月十年的青春岁月里,发过传单,卖过保险……
  后来,股市出血,最终,一贫如洗。
  前生二十八年的岁月,就是这么庸庸碌碌的渡过。直到一场车祸,结束了杜明月的前生。
  重生一回,又或是胎穿一回,杜明月还叫杜明月。名字没有改变,就是从一个地球二十一世纪的大龄剩女,变成了一个娘胎里的婴孩儿,在某一天,被一名古代农村的妇人生了下来。
  杜明月的出生,对于一个古代的家庭而言,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她是被她娘在麦地里生下来的。生她前的那会儿,她娘还在麦地里干农活。
  若这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开头,杜明月成为了一个穿越女,那么,后来杜明月在一次与小伙伴进山林寻野味,意外摔伤了头部,成了失忆的穿越女这件事情,就仿佛是上天开的一个小玩笑。
  杜明月十四岁那年,她从来没有消息的姑姑突然光临她家。
  这个据说昔年家贫,被祖爷祖奶卖给了大户当丫鬟的姑姑,一回到杜家时,没有半点人下人的模样。杜家姑姑身穿绫罗绸缎,发髻坠有金饰钗钿,手腕间更带上了富贵人家喜爱的翠玉镯子。端端一幅人上人的气势,那是压得整个杜家上上下下大气不敢喘了出来。
  失去了穿越记忆的杜明月,跟杜家的亲朋好友们一样,对这位闺名叫秀娘的杜家姑姑那是打心眼里羡慕。于是,杜秀娘摆足了谱后,好心好意给杜明月说了一门亲事。杜明月想都没多想的一口答应了。当然,杜父杜母在亲妹子杜秀娘承诺的聘礼面前,同杜明月一样没啥抵抗力的给跪了。
  十四岁的杜明月,在杜家接下了聘礼的一个月后,穿着大红嫁衣,当了新嫁娘。
  杜明月的夫君,赵家的庶长子赵子殷,生母杨姨娘早逝,是杜秀娘这位丫鬟出身的姨娘养大的。缘由嘛,便是赵家老爷赵传福的嫡妻米氏早逝,膝下唯有一女赵婉仪,已是出嫁于表舅米家。赵家现如今的当家夫人李氏,是赵老爷赵传福的继妻。
  李氏嫁进赵家,福缘深厚,短短五年内,连生两子,名为赵子齐、赵子厚。李氏有自己所出的嫡子,对于占了长子位置的庶子赵子殷,从来是面子情,让人挑不出错来便可。至于旁的,赵家上有太夫人杨氏,下有养了赵子殷一场的杜姨娘,庶子嫡母之间也就是凑合着一团和气。
  大梁朝,景泰四年,冬,小年日。
  赵家祭祀祖先后,一家人聚了堂屋吃席面。
  “今日是节庆喜气,子殷媳妇不必掬于礼数,且坐下用饭吧。”
  新入门的新媳妇杜明月,在嫡婆婆李氏跟前立规距,实是寻常事。这会儿,太婆婆杨氏大方开口免了立规距的事情,李氏没二话,跟着应合了。杜明月自是谢过,方是落坐了下首。
  赵家算是殷实人家,有仆人伺侯,有良田美宅。杜明月觉得除了给嫡婆婆李氏立规距难受些,旁的都算不得什么。
  当然,这也是杜明月忽视了赵茵陂不善的目光。
  赵茵,赵家的长孙女,赵子殷嫡妻孙氏所出。目前,养在了赵家太夫人杨氏跟前。
  说起来,杜明月一个农户女,能嫁给了赵子殷享受少夫人的福气。不外乎,就是赵子殷娶过亲,有了一名嫡长女。这庶子再是续娶,行情自是走低。
  于是,杜姨娘本着肥水不落外人田,她又没生下一儿半女,同时,更为了拢络好养子赵子殷。杜姨娘在太夫人杨氏身上花了不少功夫,总算是让太夫人杨氏松口,成功的把娘家侄女里长相还算出众的杜明月,给聘进了赵家当庶长子媳妇。
  家宴上,太夫人杨氏辈份最高,她一动筷子,家宴自是开始。
  杜明月有幸坐着用饭,作为姨娘的杜秀娘,却仍是站了夫人李氏身后当背景板。
  杜明月嫁进赵家有两月了,自是知道她的姑姑名义上是姨娘,算个半主子,实则还是卖身给赵家的奴仆。所以,家宴上的杜明月就心中有些尴尬的发现,她这个晚辈坐着,她的嫡亲姑姑杜秀娘却是站着伺侯了夫人李氏。
  对于杜明月偶尔瞄来的忐忑眼光,杜秀娘没在意。杜秀娘在赵家活了这些年,什么没看透过?就像是远的讲,生了赵家庶长子的杨姨娘得宠时,仗着是太夫人的远房侄女,给早过逝的夫人米氏难堪。那会儿,杜秀娘当自个儿是透明人。近的讲,最近得赵老爷宠爱的白姨娘,在小年日的家宴上,给赵老爷送了好一阵秋波,杜秀娘仍当自个儿是透明人。
  除了回杜明月安抚的那么一丢丢眼神,杜秀娘在家宴中,全程演绎了透明人三字的涵义。
  姑姑杜秀娘少有回应,在家宴上行为举止小心谨慎的杜明月就是多望了几眼夫君赵子殷。赵子殷是一个典型的南地男儿。他有些文士风范,头带方巾,身着儒袍,一身温文尔雅的气质。
  赵子殷的容貌只能算是普通,不过,气质上的加分,让新婚燕尔的杜明月心中是陶醉万分的。


第2章 
  鱼,余也。
  家中有宴,鱼作为好兆头,自然是端上了餐桌。
  杜明月刚一闻了鱼的腥气,就是忍不住捂嘴干呕了两下。她这么一个动作,在赵家人的眼中自是惹人注目的。
  “子殷媳妇这莫不是有了?”太夫人杨氏脸上带着喜色时,夫人李氏一脸过来人的模样,满脸笑颜的说道。
  “真的吗?”在满堂注视的目光中,杜明月用手抚上了小腹,似是欢喜极了的表情。她心中有沉沉的期盼,自是期盼着如大家伙的吉言一举有喜,怀上夫君赵子殷的子嗣。
  “好,好,赶紧请大夫来家诊脉。”赵老爷也是老大欣慰的神情,一脸高兴的发话道。
  “父亲,今日是家节,怕是不好寻了大夫上门诊脉。既是喜事,等一日何妨?明早再让仆人去请大夫上门便是。”赵子殷开口劝阻道。
  “这……”赵老爷迟疑。
  “老爷,您是当祖父欢喜,子殷是孩子的亲爹,岂不是更欢喜。依我看,不妨随了子殷的意思,明个早,我差人早早去请大夫来家。”夫人李氏附合道。
  赵家的庶长子是赵子殷,若是再来一个长孙……
  光想想那样画面,夫人李氏就是心中意难平。
  一时间,夫人李氏没琢磨出来解决意难平的法子,就是顺水推舟的拦了请大夫一事。想着若是明日再得了确实的消息,今个儿晚上也多余些时间思量一二,方是妥当些。
  “你媳妇和儿子都一个意思,老大,我看就如此办吧。”太夫人杨氏有一子一女,一子自是赵老爷赵传福,一女是已经出嫁到甘家的老太爷庶女,太夫人杨氏就是担个嫡母的名头。当然,那位生养了庶女的老姨娘,在老太爷过逝不久后,也是香消玉陨了。所以,这位赵家的庶出姑奶奶与娘家的关系,颇是有些不亲络。
  这会儿,太夫人杨氏发话,赵老爷自不多言,按下心中的想法不再表示异议。
  次日,大夫确诊,杜明月怀孕一月余。
  这下子,赵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赵家本是吏员之家出身,已去逝的老太爷昔年从书吏升到了八品县丞的位置。后来,老太爷过逝,赵老爷赵传福上下打点不少,在县衙里接着父亲的班,同样做了书吏。这些年来,靠着经营下来的人脉,赵老爷总算是升了八品主薄的位置。
  区区八品官,在世家名门眼中,自是区区末流。但不过嘛,在一县之地中,却是真正掌握了当地百姓命运的官佐老爷。
  这个时代,以东为贵,以左路为尊。赵家的宅邸位于封县的县城东区,是一座四进的大宅子。整个大宅子说是四进,实则,是前三进里各带了东西两个小跨院,只第四进的倒罩房,是专门给予仆人住的下人房和赵宅中的大厨房。
  位于第一进,是赵宅的福字堂。名字的缘由,是因为一进宅院的壁上多处刻有福字纹,才得了这么一个喜庆的名字。福字堂的东跨院,名叫悦然轩,是赵宅的客院。据说,赵老爷当年取这个名时,出自论语中“有客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福字堂的西跨院,则赵宅中的马厩,同样得了一个雅名,叫平安轩。
  位于第二进,是赵宅的喜字堂,名字的缘由,同福字堂一样,亦是因为壁刻多处有喜字纹,得名于此。喜字堂的正院,是赵老爷和夫人李氏的居所。它的东西跨院,分别唤春晖苑、夏实苑。
  春晖苑,是夫人李氏嫡子赵子齐的居所。夏实苑,赵老爷赵传福的红袖添香之所,杜姨娘和白姨娘二人,就是居于这个小跨院。
  位于第三进,是赵宅的如意堂。太夫人杨氏居于如意堂的正院,抱厦则是赵宅的茵姐儿居所。
  如意堂的东西跨院,分别唤秋明苑、冬藏苑。
  秋明苑,是夫人李氏嫡子赵子厚的居所。冬藏苑,是赵子殷和杜明月夫妻二人的居所。
  赵宅之中,各个跨院的正面半圆拱门,通往各自的正院;各个跨院的角门,则是通往相连的夹道。赵宅中的夹道,东边夹道起于一进福字堂的正院,连悦然轩、春晖苑、秋明苑,与四进的倒罩房相通。西边的夹道同样起于一进福字堂的正院,连于平安轩、夏实苑、冬藏苑,最后亦是与四进的倒罩房相通。
  如意堂的抱厦里,丫鬟马莲儿看着大姐儿赵茵坐立不安的小模样,不禁担心的问道:“大姐儿,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奴去求孙嬷嬷给您请大夫瞧瞧?”
  孙嬷嬷就是赵宅管事的媳妇,同时,也是夫人李氏管家的得力助手。这赵宅上下的事情,哪样要禀明了夫人李氏,自然也就得过一遍孙嬷嬷的嘴。
  “不了。”赵茵摇摇头,脸上是复杂的小神情,道:“我没事。”
  “莲儿,母亲怀孕了,要给爹生下弟弟妹妹,你说,到时候爹还会多关心我吗?”赵茵的眼中,她娘只有她的生母。所以,对于继母,她逼于规距,就是唤一声母亲。在心里,对于这个抢亲娘位置的继母,赵茵自然是满心不喜的。
  这要如何回答呢?马莲儿有些苦恼。她听孙嬷嬷身边的翠环姐姐讲过,说是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特别是大姐儿还是一个女儿家,将来总要嫁去别人家里做媳妇子,哪比得少夫人肚子里给大少爷揣上的哥儿重要?
  只是,马莲儿又想到嫂嫂杨兰花与她讲过,不能听别人的挑拔,把大姐儿和少夫人的关系弄坏了。将来,大姐儿寻亲事,还得少夫人这个母亲做主的。若真是惹恼了少夫人,大姐儿的婚事就会凭生波折的。
  “大姐儿若是实在担心,不如跟太夫人讲讲。”马莲儿最终挑了最不出错的法子,出了主意。
  年纪尚小的赵茵最终还是没什么好的主张,便是顺着丫鬟马莲儿的意思,把心头的担忧说给了太夫人杨氏。
  太夫人杨氏活了大半辈子,半截身子都没入黄土的人。一听着曾孙女的话,眉头就是微动。她瞅着这事情,总感觉像是有人在挑事儿一样。
  “你是不是听了什么人在耳边多嘴?”
  太夫人一问,赵茵直摇头,道:“不是听人讲,是我自己害怕。”
  听曾孙女这么一说,太夫人仔细打量着赵茵的神色,见是真没什么异样,她心头一松。杨氏想着,许还真是她多想了。赵茵这孩子,八成可能是幼年失母,心思过于敏感了。


第3章 
  冬藏苑,三间正屋,正屋左侧是围拢了一个小花圃,右侧是两间厢房的格局。
  正屋三阔间,左右两侧分别用屏风隔断。右边自然是杜明月夫妻的卧室,左边则是赵子殷个人的书房。此时,正屋的的木榻上,摆着小茶几,小茶几之上,两杯带着甜腻味儿的红糖姜茶散发着渺渺香气。
  杜明月夫妻二人分坐于小茶几的两侧,杜明月是慢慢端起了红糖姜茶,轻轻饮一小口,细细品尝着。赵子殷一边瞧着杜明月的动作,一边嘴角含着笑意,道:“外面天凉,红糖暖胃,姜茶去湿,你饮些温热的汤水,这等凉意透人的天气,人会舒服些。”
  在古代的女人一辈子求什么?
  不就是求一个夫宠子孝,儿孙满堂嘛。
  对于在赵家的日子,又是夫君护宠着,杜明月脸满是开心快乐。
  “你也多饮些。”杜明月抬头,满面开怀道:“我尝了味儿,确实不错的。”
  望着眸中含有爱意浓浓的杜明月,赵子殷一阵的精神愰忽。这样的日子,仿佛在眼前,又仿佛在很多年以前。
  景泰四年,这一年,在重活一世的赵子殷眼中,是真正不折不扣的命运转折点。
  大梁朝,是一个世家贵族掌权掌势的时代。有一句话,叫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短短十字,道尽了寒门的势微,以及进身之阶的难求。赵子殷出身吏门之家,自然是寒门。他一个寒门庶子,想博得前程,何止是难,简直是难如登天。
  前世,赵子殷不甘心他的身份,他想奋斗出一个光明未来。于是,他走了从文之路,求学于天下闻名的白鹿书院。多年的经营与人脉,总算在今年拜入书院的内门之中,学于师傅丹秋子门下。
  天地起英豪,厚德载物量。
  万物起于势,众生命称量。
  四句的五言《物量歌》是赵子殷接触了师门之后,方才知晓天地之间的另一类求道之人。与儒家学者以匡服天下,辅佐君王,治理社稷,求得“大同祥和”之不变治世不同。求道之人更乐于动用术法,辅英豪,扶龙庭,劫众生气运以求长生之事。
  长生与否?
  赵子殷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这等劫众生气运之事,实是窃者大盗也。
  至少,前世赵子殷就是受此之害。
  术法神奇,变幻莫测。非人主,非天眷,非地佑,普通之人如何不惧?
  赵子殷前世就是怀着忐忑之心,怀着敬畏之情的踏足了别人为他布好的前路。前路一片荆棘,他最终是落得家破人亡,满目疮痍。
  “怎么了,哪不对吗?”伸手理了理衣摆,杜明月没发现自己哪里不妥当。便是在夫君一直灼灼望着的目光中败下阵来,如此弱弱的问了话道。
  “不,都挺好。”再回六年前,想一想景泰十年的物事人非,赵子殷如何不感慨万千。重生一回,赵子殷想,他不敢再求显达,不敢再盼长生,只唯愿家族子嗣繁茂,一代一代人稳步进取便好。
  思绪万千下,赵子殷起身走到杜明月跟前,拢她入怀中,道:“这一生,我定不负你。”
  没什么见识,又是一头陷在夫君的甜言蜜语中,杜明月同样欢喜的回道:“我也是。”瞬时,她的心底好似抹了世间最甜味儿的蜂蜜。杜明月想,姑姑待她真好,为她挑了这一位疼人的好夫君。她以后定要对姑姑很好很好。当然,还有夫君……嗯,就是那继女赵茵再不喜她,看着夫君的颜面,她也定会爱屋及乌的。
  景泰四年,腊月一过,就是新春佳节。
  正月元宵,是年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小小的封城县,也是有花灯会的。
  只是,杜明月腹中怀有胎儿,尚在两月间,正是当要注意之时。所以,县城中的花灯会,她只闻其名,未得缘见识。
  “县城的花灯会,不甚热闹。来年待孩儿出生,我陪你好好逛一逛省城的花灯会。”有了赵子殷的许诺,杜明月对于封县城的花灯会也不是那么的期盼了。
  冬藏苑内,一边想念着领了女儿赵茵出门逛花灯会的夫君,一边吃着元宵的杜明月是嘴角痴痴含笑。
  “你这孩子,都要当娘了,还是吃着东西都傻笑。”杜秀娘在旁边打趣道。
  “也是凭姑姑做主,我才会掉进福窝里。”杜明月咽下了嘴里的元宵后,笑呵呵的回道:“天天日子美好,自然就是爱笑嘛。”
  “好孩子,咱们一家人,姑姑不帮你,还帮谁?”对于杜明月的亲近,杜秀娘是巴不得。杜秀娘住那夏实苑,跟她同一院子的白姨娘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这养子身边的媳妇是亲侄女,关系近络绝对是杜秀娘的心愿,她的下半辈子可不就依附于养子身上嘛。
  至于白姨娘抢了赵老爷的宠爱,杜秀娘不在意,她都人老珠黄,自是比不了一朵花儿样水嫩的白姨娘。自知之明是杜秀娘最不缺的东西。
  “你这头胎,最是重要。听姑姑的劝,安心养胎,将来啊,好日子还长着呢。”
  “对了,另有一件事情,姑姑要说予你听。你这心中,也得有个数。”杜秀娘小声嘀咕道:“咱们家的二少爷要娶亲了。”
  “哦,订下日子了?”杜明月好奇的问道。
  “早是过了礼,只是年前一直没合到吉祥如意的日子。眼下你怀上孩子,夫人的眼珠子都绿了,盼孙子怕是盼得快要魔障了。”杜秀娘说着话时,也是脸色有一瞬间的落寞。只是杜秀娘掩饰的好,情绪不过是短短惊鸿一现。说到底,杜秀娘活了这些年,没有生育了一儿半女,养子再亲,还能亲过亲骨肉?
  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十四字,就是杜秀娘对她自己的宽慰。
  “其实,弟妹进府后,快些怀孕生子倒是好事。赵家人丁兴旺,家合万事兴。”杜明月想想后,如此回道。
  杜秀娘一听,先是想反驳,后再一想,随道:“你倒是大度。”
  “不过,也好。夫人真是有了亲孙子,总会多顾忌些。想是你和子殷膝下的孩儿,也没那么显眼了。到底嫡庶有别……”杜秀娘一合计杜明月的话,自然想得通透了。
  夫人李氏有了亲孙子,在嫡庶有别下,哪怕杜明月生下的是庶长孙,也对嫡孙没什么威胁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赵老爷百年之后,赵宅的大部份财产,那都是夫人李氏两个亲儿子的。赵子殷和杜明月夫妻,得点蝇头小利才是合乎礼法的。当然,赵老爷看在庶长孙的份上,乐意给庶长子这一房多些私房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第4章 
  至掌灯时分,去外面逛花灯会的赵子殷父女归家了。杜秀娘自是识趣的不打扰了杜明月夫妻,随是告辞回了夏实苑。直待长女赵茵也是离开冬藏苑回如意堂后,杜明月才是从赵子殷的情绪中看出些不妥当来。
  “你在外面遇上了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杜明月的问话,赵子殷听罢后摇摇头,缓缓舒了一口气,道:“没什么,你无需担心。”
  “你的样子,不像没事的人。”杜明月坐了夫君赵子殷的身边,轻握起赵子殷的双手。直到此刻,杜明月更有了新发现,那便是赵子殷的左手心上有着丝丝的血迹。杜明月惊呼一声,道:“你怎么把手弄伤了,也不晓得疼吗?”
  话罢,杜明月忙起身寻药膏来给赵子殷涂了伤口。
  晚间,夫妻二人相坐许久,直至睡前,赵子殷才是搂了杜明月入怀,二人相拥于卧室的木榻之上。赵子殷才是在黑暗之中,缓缓的说道:“你也别怕,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起了妒忌之心,羡慕别人的前程远大……”
  沈铸,封县城的正八品县尉庶子,与赵子殷一样拜在丹秋子门下。相似的出身,不同的际遇。重活一回的赵子殷,心中还是酸溜溜的。
  前世,赵子殷娶杜明月时,并非是满心欢喜的。那时候,他是无奈的被继母李氏,还有养母杜姨娘硬生生塞了一个村妇为继妻。直到后来,多翻的波折,在夫妻二人共同渡过难熬的落魄岁月中,在风风雨雨里才是达到相儒以沫的感情。
  今生,赵子殷是自愿娶的杜明月。但是,这不意味着,他就对沈铸这位同门师弟没有“羡慕、嫉妒、恨”这些繁杂至极的情绪。究其原由,就更是简单了。沈铸曾经得到的一切,是赵子殷渴求奢望而不曾拥有半分的。
  前程,前世赵子殷虽然拜于丹秋子门下,却不并得师傅的看中。有天才之姿的沈铸在前,中人之姿的赵子殷只得寂寂无名。
  娇妻,前世赵子殷娶了村妇为继妻,毫无妻族助力。沈铸娶师傅丹秋子的独女吕雯,借妻族助力攀上周国公府的世子柴庆,一飞冲天。
  子嗣,前世赵子殷因为对继妻杜明月的不喜,并没有护她半分。以至于长子赵策早产,出生时身体赢弱不堪。虽然儿子早慧,却是无奈身体拖累,注定没有前程可盼。沈铸却是得师妹吕雯誔下一对龙凤胎,长女更是襁褓之中与周国公府世子的长子订下婚约。
  如果说,前世沈铸有多么的幸运,那么反衬着的就是赵子殷有多么的不幸。
  赵子殷一介普通凡人,在身旁有着沈铸这般天才人物的映衬中,千压万压的自我批评下,依然还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啊。
  “那人是谁?我往后不与他家女眷往来,咱家离他远些,你心里会好受些吗?”杜明月仰了仰头,凑近了赵子殷的耳边说道。那说话时的语气里,更带了浓浓的同仇敌忾。
  赵子殷闷笑出了声,道:“好,咱家离他们远远的,眼不见了,心就不烦了。”
  想想从今尔后,沈铸走属于他的光辉前程,赵子殷走自己的悠悠小径。今生,他赵子殷不再拜入丹秋子门下,他们不再是同门师兄弟,相逢相见只是陌路之人。如此万般不同了,赵子殷觉得他本人还娇情的话,岂不是白白的自作多情吗?
  “哦,你真不气了?”
  杜明月问了话,见赵子殷没回答,便又道:“我嫁给夫君,我们村里的未嫁女娘,人人都羡慕我呢。夫君在我眼中,就是了不得的人物了。夫君人好,心好,样样都好。”
  “我算什么,也就你夸赞。哈哈哈……”赵子殷见着杜明月干巴巴的褒奖之语,忍不住开心笑起来。
  听着耳边真实的笑声,杜明月一边伸了右手小心抚了小腹,一边同样的开心笑了。
  在杜明月心中,他们这个小家里,夫君赵子殷就是顶天立地的定心柱,只要夫君立稳了,她就是心里轻轻松松。若是夫君心烦了,杜明月恨不能是绞尽脑汁,想破脑袋也是盼望着为夫君分忧解难的。
  只奈何,杜明月有自知之明,她好像没什么本事。除了能在家中的小事上,尽量不给夫君多添了麻烦,其它的真是帮不上什么大忙。
  “其实吧,听你一席安慰人的话后,我就想通了。”赵子殷挪了挪身子,离杜明月更近了,然后,轻轻拥了杜明月进怀中,才又道:“你腹中有我的孩儿,我便是为小字辈们考虑,也当多思多想,多结交朋友,少竖立敌人。”
  “所以,我已是没那么利害的嫉妒心。”赵子殷语气平缓的总结了话语道。
  “对了,我今日与祖母求了话,把她身边的嬷嬷求来你身边照顾你。”赵子殷轻描淡写下,就是给杜明月一个意外的惊喜。
  杜明月是女子,最在意的子嗣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若是得太婆婆杨氏信任的嬷嬷在身边,她是巴不得哩。杜明月想啊,至少等她坐稳三个月的胎后,再去给嫡婆婆李氏立规距时,嫡婆婆李氏看了太婆婆身边嬷嬷在近前侍候的情份上,应该都会宽容几分吧?
  杜明月倒不是不愿意给嫡婆婆立规距,毕竟,她嫁进赵宅后,从姑姑杜秀娘那里已知了,大户人家里媳妇让婆婆给立规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大户人家里的规距行事,与杜明月自小在家里见着的那一套生活方式是天差地别的。庄户人家是事儿多,小媳妇子们天天的活计忙不完,哪有什么闲功夫给婆婆立规距啊。自是忙碌了洗衣做饭,织布锄地等等家里家外的事情。
  说起来,也就最近的日子,是杜明月自个儿怀孕了,她心里才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杜明月想,等她生下了孩子,为赵家传递了香火,就是真正的在赵宅里站稳了脚跟。杜明月觉得,那时候她就不会那么在意了别人的闲言碎语。
  “我好高兴,夫君你为我和孩儿考虑的万般周全。”杜明月伸手,搂住了赵子殷的左胳膊,感觉激动的脸上都是滚烫了。她觉得,她有这么好的夫君,再是被人呛几句话,都是别人对她太嫉妒了。没法子啊,谁叫她有这么心疼她的夫君呢。


第5章 
  二月过,春暖百花开。
  三月初的封县城赵宅是一片热闹喧嚣。这一天,是赵家的嫡子赵子齐娶妻之日。此回,赵子齐娶得是府城大户马家的嫡出姑娘。这样一门好亲事,自然是宾客盈门,满门高座。
  杜明月已经坐稳了三个月的胎,这会儿,嫡婆婆李氏忙碌着,她自然也是得搭把手的一起跟着忙碌。
  赵宅内,披红挂彩,处处喜庆。
  在喜乐声中,新嫁娘被新郎官迎娶进了赵宅内。
  赵子齐是赵老爷的嫡子,他娶的又是嫡妻,相比杜明月去年的婚礼,自然是更加的奢华。作为婚礼的见证人之一,杜明月有许多的羡慕,当然,更多的还是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杜明月是见过马家嫡出姑娘马芸英的,对于这位未来的妯娌,杜明月是真心欢迎。毕竟,是熟悉人,还是一个秉性纯良,待人和善的好女娘做妯娌,杜明月是满心高兴。
  妯娌比起姐妹在娘亲相处的十来年,这妯娌在婆家是要相处一辈子的。马芸英是个好姑娘,杜明月是乐得将来大家相处愉快嘛。
  “盼着二少夫人与你啊,是真真处得来。”姑姑杜秀娘在杜明月的耳边是凑了一句话道。
  “我见过二弟妹几回,是性子好的,将来相处不难。”杜明月笑一笑后,回了话,道:“有一回我陪着母亲去马家做客,二弟妹还帮我解了回围呢。这事儿,我还与姑姑你讲过的……”
  杜秀娘一听杜明月的话,恍然里也是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