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来,吃饭吃饭,一会儿你跟你姐夫喝两杯。”谢氏笑道。
  杜锦宁很是意外:“你们还没吃饭呐?”虽说她出来得不晚,但在茶馆里耽搁了一下,此时已过了午时了。
  “你许婶儿和你姐夫对你有信心,说你午时一定会出来,愣是要等到你出来才吃饭。”陈氏道,“不过我们也不饿,都吃了点心垫了肚子。”


第269章 第一名
  说着,她又向谢氏道:“关山长说宁哥儿年纪小,喝酒容易手抖,对练字不好,不让他喝。”
  “娘,明后天还要考试呢。”许成源也道。
  说着,他转头问杜锦宁:“你明天后天还打算考试吗?”
  “看成绩吧,估计还得去。”
  许成源也知道杜锦宁背负着书院里先生们的期望,理解地点了点头,拍拍她的肩膀道:“你也别压力太大,你年纪小小,能过县试就很不错了。案首不案首的,尽力就行。”
  “嗯,我知道。”
  谢氏虽听杜方菲说,杜锦宁在书院里成绩不错。她还以为跟许成源似的,月考时能排个八名九名这样的名次。现在听这话头,她惊诧地道:“案首?”
  “对啊。”许成源解释道,“锦宁每次月考都是第一,书院里的先生们一直期望他再以十二岁的稚龄拿一个县案首和府案首回来呢。”
  陈氏和杜方菲也跟谢氏一样,很是意外。
  因知道杜锦宁不是男儿身,她们对杜锦宁科考的结果如何并不在意。所以她们也不关心她平时月考成绩如何。每次听杜锦宁说成绩不错四个字就放心了,并不去追问具体多少名。
  她们之前如此着紧,是因为杜锦宁坚持要参加科考,她们便期望杜锦宁能一次性考过去,跨过这道坎也就罢了。免得像杜云昌一样,年年去参加考试。杜锦宁可是女儿身,能蒙混过关一次,还能次次蒙混过关不成?要是某一年改变检查的形式了呢?被人发现她的女儿身,那就糟糕了。两人这才担心得睡不着觉,而不是担心杜锦宁考试的名次如何。
  现在听许成源说杜锦宁月考总是第一,书院的先生还期望她考县案首,这才这么吃惊。
  “别管那些虚名,能过县试就可以了。”陈氏对杜锦宁道。
  “还是岳母心态好。”许成源赞道,“就该这么想。”
  什么心态好?老娘巴不得她不去考。陈氏心里吐槽,起身去帮谢氏和杜方菲端菜,又吩咐杜锦宁:“去洗洗手,吃饭了。”
  都是自家人,杜锦宁虽是“男丁”,却是杜方菲的弟弟,大家也没什么可避讳的,并没有男女分开,坐在一桌吃了迟来的午饭。
  看看雨已停了,陈氏这才带着杜锦宁跟许家人告辞,雇了一辆骡车回了庄子。
  这位刘县令是个能臣,改卷的速度比去年那个县令还上快上一些,不过是三天的功夫,他就把第一场的试卷改出来了。这日下午杜锦宁正打算去看看田里的秧苗,就见一辆骡车从庄外过来,直奔她家门口,在她面前停了下来,然后车上伸出一个脑袋:“杜锦宁,快上车,县衙放榜了。”
  这急吼吼的样子,杜锦宁不用看都知道是关嘉泽这家伙。
  “我多少名?”她忙问。
  “我还没看呢,一听说要放榜了,就赶紧过来通知你。”关嘉泽道。
  杜锦宁十分无语。
  “你就不能等榜出来,帮我看了才过来告诉我呀?你这不是让我心急吗?”她说着,转身往家里走。
  “哎,你去哪儿?”
  杜锦宁停住脚步,回身白他一眼:“我总得回去跟我娘说一声再去吧。”
  说着进了院子,冲着厨房跟陈氏交待一声,便出了门,抬脚准备上车。
  可她一只脚踏上了车沿,另一只脚还在地上呢,就又听到一阵辘辘车响,转头一看,又一辆骡车驶过来了。
  杜锦宁干脆将脚收回,气定神闲地等着那辆骡车过来。
  不一会儿,那车在这辆车后停下,齐慕远旋即从车上下来,满面笑容地朝杜锦宁拱手:“恭喜恭喜,第一名。”
  “同喜同喜。”杜锦宁一听大喜,一块石头落了地。
  关嘉泽从骡车上下来,脸色臭臭的。
  齐慕远见他这样,纳闷地看向杜锦宁:“他怎么了?”
  杜锦宁忍不住有些好笑:“他一听要发榜了,就急急跑过来告诉我,都没来得及看榜。这会子你直接就告诉我名次了,他白跑这一趟,心里郁闷呢。”
  关嘉泽被戳破了心思,急忙叫道:“哪有?我是看到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拿了案首,就我不是,本少爷不高兴了。”
  “我这还不是案首呢。”杜锦宁安慰地拍拍他的肩,“所以你还有希望可以得一个同伴。”
  “谁想要你这同伴了?”关嘉泽嫌弃地避开杜锦宁的爪子,问她道,“后面两天,你还去不去考?”
  杜锦宁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齐慕远:“那个外省回来的,取中多少名?”
  齐慕远自然知道杜锦宁说的谁,他也是特意打听了才过来报信的:“那人叫方少华,取中第二。”
  杜锦宁的眉头蹙了起来,叹了一口气道:“看来我还得再继续考下去。”
  关嘉泽此时也听明白两人的话了,问齐慕远道:“哪个省回来的?家里长辈在外面做官?”
  齐慕远点了点头:“江浙省那边的。那日是紧跟着杜锦宁一块儿放头牌的。听说刘县令对他也夸赞有加。”
  关嘉泽同情地拍了拍杜锦宁的肩膀:“继续努力吧。”
  江淅那边文风昌盛,教学水平比起他们这个偏远穷省可强太多了。那人考了个第二名,又是跟杜锦宁一起放头牌的,两人的名次还挨得如此近,刘县令都一样欣赏。要是杜锦宁不参加后面的考试,而那家伙参加了,他表现得更优异,杜锦宁这个县案首没准就岌岌可危。所以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杜锦宁不仅要参加,还要考得更好才行。
  “梁先宽呢?”杜锦宁又关切地问齐慕远,“其他几位师兄呢?”
  “梁先宽第三,严崆落榜,李从扬……”齐慕远把其他几个参加考试的同窗的名次都说了一遍。
  听到梁先宽得了第三名,杜锦宁很是为他高兴。
  关嘉泽幽幽地道:“没想到梁先宽家里出了事,他还能考得这么好。”比他还要考得好。
  “可能是受刺激了,想要拿个好名次让那些人看看。”杜锦宁叹了口气。


第270章 我会超过你的
  要不是有个方少华,她真想退一退,让梁先宽得个县案首,如此一来梁家那些人也不好对梁先宽太过份。可惜有方少华在,她这一退恐怕梁先宽拿不到案首的位置,倒让那个方少华占了便宜。
  “走吧,进去坐吧。”杜锦宁将两人往屋里让。
  齐慕远知道杜家除了杜锦宁,都是女眷,他们进去不大方便,便摇摇头,问杜锦宁道:“你还去看榜不?”
  “不去了。”杜锦宁知道齐慕远的记性并不比自己差,他既然把名次说清楚了,自己就没必要再去确认一次了。
  “那我们回去了。”齐慕远说着,招呼关嘉泽一声,转身上了骡车。
  关嘉泽也不上自己那一辆了,跟着齐慕远一起乘了一辆车。
  送走两人,杜锦宁这才进了院子。
  陈氏开始听到有车声,出来看了看,见是关嘉泽和齐慕远来,他们跟杜锦宁说话正高兴,便也没有出去打扰他们。
  此时见杜锦宁一个人回来,她奇怪地问道:“关少爷和齐少爷呢?”
  “回去了。”杜锦宁道,“他们来通知我,第一场考试放榜了,我是第一名。”
  “真的?太好了。”陈氏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在院子里愣了愣,便进厨房去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杜方苓和杜方蕙。娘儿仨高兴之余,陈氏又拿了点东西,急急地去了许家,把这好消息跟谢氏和杜方菲分享。
  杜锦宁摇摇头,径自回了自己房里温书。
  因从第二场起,人数急剧下降,从第一场的五六百人一下子减少到了七八十人,进了二十五名内圈的人又可以不用参加后面的几场考试,如此又减少了十几名,因此参加第二场考试的也就不到七十人。几间屋子都能坐下了,再没人需要坐到露天的院子或走廊上。
  而从第二场起,这座位便不再是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而是根据名次排列。杜锦宁坐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正好对着刘县令,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考试,左边是方少华,右边是梁先宽。
  杜锦宁心理素质那是没话说的,即便在刘县令虎视耽耽下,仍然镇定自若地把试卷快速做完了,同时又第一个交卷。
  刘县令依然是当场阅卷,同样肯定和勉励了杜锦宁几句。
  杜锦宁出了屋子,出到院子里,慢慢悠悠地去了门庭。这一次跟第一场不同,这里放了两排条凳,显然是给等修放牌的考生坐的。
  杜锦宁在凳子上坐下,正想着,这一次人少,也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凑够十个人出去,就听得台阶下有脚步声。她转头一看,却是方少华提着前襟正从台阶下走了上来。
  方少华走到杜锦宁面前站定,上下打量着她,问道:“你是杜锦宁?”
  杜锦宁站了起来,点点头,直视着他;“正是。”
  “在下方少华。”方少华嘴里称着“在下”两个字,表情却有些倨傲,“我会超过你,拿到县案首的。”
  “哦。”杜锦宁淡淡地应了一声,便转身坐了下来。
  “……”方少华有些傻眼。
  这是什么情况。他明明对杜锦宁发起了挑战,怎么杜锦宁就这么淡淡地回了一声就完了?
  这让方少华感觉自己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有些不甘,跟过去站到杜锦宁面前:“你不会怂了吧?”
  杜锦宁皱着眉头,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向他:“光说不练假把式。做这种口头之争有意思吗?等你拿到县案首的时候再说吧。”
  说着她转过头去欣赏种在院子里的花木,理都懒得理方少华。
  方少华脸涨得通红。
  其实他也不是那种特别狂妄自大的人,只不过他是从大地方回来的,跟这个偏远小县城的人一比,心里就有了一种优越感。再加上他有一个进士出身的父亲,还拜过多位名师,父亲和老师又总夸他做的文章好,所以他觉得拿个县案首是手到擒来的事。
  谁料想第一场考试,头名就被一个明显比他小几岁的小屁孩儿给拿走了,他心里那叫一个不服气啊。这第二场考试,他是憋着一股劲来考的,就想给自己正名。谁曾想杜锦宁也来考了第二场,而且又是第一个交卷。从刚才刘县令的夸赞来看,杜锦宁的试卷明显比他做得要好。
  他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这才有了刚才的叫板。
  杜锦宁不接茬,一副从容淡定的大家风范,倒显得他刚才的叫板咄咄逼人、冒失无礼。
  他也不好再跟杜锦宁说什么了,尴尬的走到一边去,不愿意跟杜锦宁再呆在一起。
  没过多久,梁先宽也交卷了,走了过来。
  “那三道算学题,你的答案是多少?”他问杜锦宁。两人同窗一年,他对杜锦宁的算学水平早已心服口服。
  “二十五,八十一,三。”
  梁先宽长舒了一口气,笑道:“幸好,我还以为我算错了呢。”
  考生们都在屋子里,离这里隔着老远一个院子,他们说话并不需要压低声音,梁先宽和杜锦宁的对话,方少华也听见了。他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忍了又忍,他终于还是忍不住走了过来,问杜锦宁道:“你说什么?第三道算学题,答案是三?”
  杜锦宁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对。”
  “怎么可能?明明是九盏。”方少华情绪有些焦躁。
  梁先宽他自然也认识,刚才是坐在杜锦宁另一边的,是第一场考试的第三名。如果他跟杜锦宁的答案都一样,那么很有可能那道算学题,是自己做错了。
  为了确认,他把题目念了一遍:“远看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倍。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然后盯着杜锦宁道,“你们刚才说的是这题吧?答案怎么是三呢?”
  杜锦宁见他抓耳挠腮的十分纠结,便解释道:“这题你可以用演绎推理法来算……”说着,用古代的解题思路说了一遍。
  这问题在古代确实是十分复杂,花了杜锦宁好一番口舌。但在现代,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一算就得出答案了,十分的简单快速。


第271章 放榜了
  方少华呆愣在那里好半晌,脸色就耷拉了下来,对杜锦宁道:“对不住,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
  这第二场考试已不考帖经、墨义题和试帖诗了,就是五题经义题,外加三道算学题。经义题刚才刘县令已当着他的面夸了杜锦宁,说她写得好;而轮到他自己时,刘县令只是说了一句勉励的话。显然杜锦宁的经义题做得比他好。
  而现在,明显她的算学也很好,自己却错了一题,那么那句“超过你,拿到县案首”就是一句笑话了。
  “没什么。”杜锦宁笑了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梁先宽虽不知道杜锦宁和方少华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不过猜都能猜得出来。
  为了不刺激方少华,他不再说考试的事,而是跟杜锦宁聊起别的事来:“县试结束,你有时间么?我们茶山上的茶树可以采一批了。如果你有时间,就去给制茶师傅指点一下;要是没有时间,我就去跟袁先生说,让他们家的制茶师傅过去。不过当初都说好了的,这制茶方子是你的,钱我们一样会付给你的。”
  说着他担心杜锦宁会多想,又解释道:“你要备考,时间不宽裕,大家都理解,你不必勉强。”
  “不勉强。”杜锦宁笑道,“要备考也不差这点时间。不光是你家,严家那边我也得去。我们家还有个茶山呢,茶量不大,我都准备自己制了。”
  杜锦宁妖孽一样的学习能力,梁先宽跟她同窗一年,十分清楚。他刚才那一问,不过是依礼而行罢了。这会子听杜锦宁说不差时间,便也没再客气,点头道:“那行,你看看你哪时有时间,通过知我一声。”
  说着他又问:“你怎么打算自己制茶?到明年茶量大了,你总不能一直自己制吧?”
  “我娘我姐姐都可以跟着一起学。”杜锦宁笑道,“我现在还不打算买人,先这么着吧。”
  她现在家底子不厚,陈氏也没有管理下人的经验。买了下人回来做制茶师傅,要是万一把制茶秘方泄露出去,光是影响她自己还不打紧,影响了几个世家的茶业收益就不好了。毕竟那些世家可是每家花七百两银子来学制茶的。她自己家的下人泄露了秘方,到时候实在不好跟别人交待。
  茶山头三年的产茶量都不大,自家人先制着吧。
  见杜锦宁有了安排,梁先宽也不好再说什么,又问道:“这个需要多久能学会?”
  “一两天吧。”杜锦宁道,“其实教两遍就会了,这东西需要积累经验,得多练练才能把那个‘度’把握得准。这不是我教就能教会的。也要看个人的悟性。”
  梁先宽点了点头:“到时候我也学学。”
  方少华在一旁听了,心里好奇,想插嘴问吧,又觉得不大合适,只得在旁边走来走去。
  好在没隔多久,又有人陆续交卷了。凑够十人,一行人被差役们敲锣打鼓地送了出去。
  这场考试参加的人不多,题量又不大,改起来比较容易,只隔了一天,就放榜了,杜锦宁仍然稳稳地是第一名。而第二名换成了梁先宽,方少华第三名。
  梁先宽跟杜锦宁约好一起来看榜的,一看到杜锦宁的座号被圈在最中央,便向杜锦宁道喜:“看来这个县案首你是拿稳了。”
  杜锦宁也觉得自己稳了。现在方少华排到了第三,即便他后面两场考得好,刘县令也不会把他取为案首了。如果真要取他案首,那就不是拼考试成绩了而是拼家世了。她可没家世跟人家比,所以后两场考不考都无所谓。不过照刘县令头两场都没取方少华为第一名来看,方少华想拿案首的希望很渺茫了。
  人家刘县令也得要名声不是?
  “你后面两场还考不考?”梁先宽问道。
  杜锦宁想了想:“我先问问山长吧。”
  她又问梁先宽:“你呢?”
  “我还会参加,至少不让那家伙再将第二名夺去。”梁先宽瞥见方少华的身影朝这边来了,便努了努嘴。
  杜锦宁朝方少华看了一眼,笑着对梁先宽道:“加油。”
  她不想跟方少华打照面,跟梁先宽说了一声,便转身朝关嘉泽几人走去:“我要去找山长,你们一块儿去么?”
  “我们不去了。”齐慕远和章鸿文是陪着杜锦宁来看榜的,这会子自然没兴趣去关家,告辞一声分别离去。
  杜锦宁则跟着关嘉泽去了关家。
  关乐和早就从下人那里得知爱徒又取了第一名的好消息了,十分高兴。此时见得杜锦宁来询问,便摆手道:“天气不好,剩下两场意义又不大,你可以在家歇着了。过几天在家里等着县衙发榜报喜吧。”
  有了关乐和这句话,杜锦宁接下来两场便没有参加。梁先宽倒是不负他的努力,后面两场,把方少华死死在压在了他的身后。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陈氏一大清早起来,就指挥着杜方苓和杜方蕙把家里好好收拾了一番。
  杜锦宁见了,奇怪地问:“娘,您收拾家干什么?”
  “一会儿有人来报喜,我不得把家里好好拾掇一番啊?”陈氏喜洋洋地道,又推推杜方苓,“你们俩赶紧回房换上新衣服,我也去。”说着急急忙忙地回了房。
  杜锦宁无语,摇摇头出了门,往县学那头去。
  “杜少爷,去看榜呐?你一定能金榜提名,提前恭喜你了。”庄子上的一个老汉远远地看到杜锦宁,高声大喊道。
  杜锦宁拱手笑道:“谢王大爷您的吉言。”
  书院的庄子自是跟一般的村子不同,庄子里的人都是很关心科考的,尤其是今年庄子上还有一个杜锦宁参加科考,所以这几天陈氏和杜方苓等人一出门就会遇到有人询问情况。也因此,杜锦宁前两场取得第一名的消息早已传开了,此时见到杜锦宁,大家的好话自然是不要钱似的往外扔。
  杜锦宁一路应承着大家的吉祥话,好不容易出了庄子,到了县学门口,就见关嘉泽、齐慕远、章鸿文等人都在那里等着她了。梁先宽则跟几位同窗站在另一边。
  看到她来,关嘉泽做怪地摇了摇头,叹道:“唉,我就没见过这么心大的。我们不参加县试都早早来了,你倒好,这时候才到。”
  “对不住对不住,庄子上遇到不少人,说话就耽误了些时间。”杜锦宁笑着朝大家作了个揖,又朝县学门口看了看,“还没放榜吗?”
  “没有。”章鸿文回答道,脸上带着羡慕,“你不急是对的,反正是能取中,有什么好急的。”
  关嘉泽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四人,就差你一个了,你明年可得加油啊。”
  章鸿文点了点头。
  关嘉泽和齐慕远比他进甲班早,他们先他一步倒没什么,可杜锦宁起步比他晚那么多,又是跟他一起进的甲班,现在不光能过县试,而且很有希望拿案首,他却连参加县试的资格都没有。虽说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他不能跟杜锦宁这样的妖孽比,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还是挺大的。
  他现在学习比以前更刻苦了,在学习的时候也更专注。他希望明年不光能来参加县试,而且也跟关嘉泽、齐慕远和杜锦宁这样,一举考过。
  杜锦宁又去跟梁先宽那几个同窗打了声招呼,说了几句话,就听得有人喊:“放榜了,放榜了。”
  她抬眼一看,就见县学的教谕带着两个差役走了过来,所有人见了他们,都蜂拥着往县学门口挤去。
  跟她说话的几个同窗顾不得打招呼,也跟着朝那边跑去。
  梁先宽见杜锦宁站在原地不动,不由笑问道:“你怎么不去?”
  杜锦宁摇摇头:“去年看他们挤的那样,我就害怕。反正中与不中,中多少名都已是确定了的,并不因为早点看到就有变化。不如等大家都看过、不那么拥挤了再去。”
  “得了吧你。”关嘉泽远远地听到她这话,不由撇嘴,扬声道,“你是胸有成竹,才不慌不忙。要是不知自己是否能取中,就是挤掉了鞋子,也得心急火燎地要去看。”
  “这话说的是。”杜锦宁倒不否认。
  杜锦宁这里气定神闲,关嘉泽却是沉不住气,见杜锦宁站在那里不动弹,他忍不住又道:“要不,我派小厮去看看?”
  杜锦宁同情地看了关嘉泽的小厮一眼,摇摇头:“不用,一会儿李从扬出来,肯定会把我们的名次一块儿记出来的,没必要再派个人去挤。”
  关嘉泽拿杜锦宁没办法,就开始对梁先宽开起炮来:“喂,梁先宽,人家杜锦宁是因为两场都考了第一,才不着急。你怎么也稳稳地站在这儿?莫不是梁家的下人你一个都使唤不动了吧?”
  梁先宽自己不去,总该派个小厮去看看吧?可他似乎是一个人来的,今儿根本就没带小厮。
  “我一场第三,三场第二,案首是拿不到的,但总不能连圈内都不能取中吧?所以我也没啥着急的。”梁先宽笑道,“倒是你,去年你挺急的哈,我记得你小厮的鞋都挤掉了。”


第272章 县案首
  “你比我多学一年,也好意思来跟我比。要不,咱们就比院试谁的名次靠前?”关嘉泽不服气地道。
  “比就比,谁怕谁。”梁先宽一副淡定的样子。
  “那你好好考哈,别府试就倒下了,连院试的资格都没有,那我得笑你一辈子,见一次笑一次。”
  “绝对不会,放心。你好好学吧,别院试的时候被我比下去,我也会笑你一辈子的。”
  杜锦宁失笑,对齐慕远道:“我怎么觉得他俩比我还小?”
  齐慕远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对,一个四岁,一个五岁。”
  “你、你们……”关嘉泽气得指着他俩,“谁是小孩儿了?你们还是不是我哥儿们?”
  杜锦宁正要说话,就见李从扬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头上的帽子不见了,衣服皱巴巴的,张嘴想要说什么,可哪里说得出话?“呼哧呼哧”地光顾着喘气。
  “别急别急,慢慢说。”杜锦宁见状,忙安抚道。
  关嘉泽却是个急性子,在一边问道;“李从扬,你中了吗?县案首是不是杜锦宁?”
  李从扬虽说不出话,但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是你中了,还是杜锦宁得了县案首?”关嘉泽又问。
  李从扬又用力地点头:“都、都是。我、我中了,他……”他指指杜锦宁,“县案首。”
  “啊!”关嘉泽高兴地大叫一声,朝杜锦宁就扑了过来。
  “别,别激动。”杜锦宁避开了关嘉泽的熊抱,指着梁先宽问李从杨,“那梁先宽呢?”
  李从扬这会子已喘匀了气,说话顺畅多了:“梁先宽第二名。”
  梁先宽顿时兴奋地挥了一下拳头。
  “其他几位同窗呢?”杜锦宁又问。
  李从扬摇了摇头:“我就记得你们两个的座号,而且你们的座号就在最中间,所以我一眼就看到了。他们的我没特意去找。”
  虽然从第二场起杜锦宁就坐在了一号座位上,但她的座号一直以第一场的那个座位号为准。因她次次是头名,李从扬即便不特意去记,也把这座位号给记住了。而杜锦宁不考之后,梁先宽的座号就牢牢占据了中央位置,李从扬也记住了。
  一起考县试的同窗里,并没有李从扬特别要好的朋友,因此他看到自己中了,再顺眼瞄到杜锦宁和梁先宽被取中了第一第二,就兴奋地挤出来报喜了。
  不过他记不记得都无所谓了,因为很快就有两个同窗回来了,紧接着其他人也跟着陆续回来了。有的兴奋,有的沮丧,不用说话,光看表情就知道他们中了没中。
  杜锦宁他们这一批参加考试的人中,十个中了七个,取中率还是挺高的。
  “可惜了,以严崆平时的成绩,今年应该能取中的,偏他倒霉,把试卷也弄脏污了。”一个同窗摇头叹息道。
  另一个立刻反驳:“他倒什么霉?他第一场的座位可是在屋子里,人家梁先宽还在院子里淋着雨考的呢,杜锦宁也在走廊上。梁先宽和杜锦宁都没把试卷弄脏,他却弄脏了。他去年还考过一次已有了经验呢。无非是得失心太重,举止不稳当。”
  其他人都点头赞成:“有道理,确实如此。”
  “其实刘江与沈清辉两人也是如此。”那人又继续道,“以他们的成绩,是可以中县试的,但就是因为考试太过紧张,发挥失常。”
  严崆第一场污了卷,发榜时直接就没有他的座号,连参加第二场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从那天起他就知道自己这次县试没戏了,今天自然没来看榜。刘江跟他情况差不多,不过不是脏污了试卷,而是发挥不好,第一场就直接落了榜。
  沈清辉第一场是中了外圈,勉强有资格参加第二场考试,但他越考越慌,第三场就没资格参加了。
  这几个今天都不在这里,大家议论起来才没什么顾忌。
  “我们引以为戒吧,府试的时候放松心态,以平常心对之。”大家互相勉励了一番,各自散去。
  城里住得近的,还能赶上回家接待报喜的差役们。
  “你是回去还是怎的?”关嘉泽问杜锦宁,“你要不急着回去,咱们去醉仙楼聚一聚,就当给你贺喜了。”
  齐慕远不待杜锦宁说话,就道:“自然得回去。他们家就他一个男丁,差役去报喜他不在家不好。”说着他催促杜锦宁,“你赶紧回去吧,最好雇辆骡车回去,免得耽搁了。”
  县试毕竟还只是科考的第一关,即便考过了,也还连童生都不是。所以差役们报喜也只报前十名的。他们又是分头去报喜,所以即便是从第十名开始倒着报,报到杜锦宁家也不用多少时间。
  杜锦宁想想家里也不放心,跟大家告辞,便雇了一辆骡车匆匆回了家。
  骡车进了庄子,远远地就听到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而且听声音的方向,应该就是杜家。
  骡车车夫在前面喊道:“前面人较多,客官是不是在这里下车?”
  杜锦宁掀开门帘,朝前面看了一眼,看到许多人听到锣鼓声,正往她家去。小孩子在路上打打闹闹的,骡车也不容易过得去。
  她只得道:“行吧,你就在这停下来。”
  下了车,她正要付车钱,就听有人叫她:“杜少爷,你回来了?赶紧回家看看吧,报喜的来了。恭喜恭喜,你可是有大出息了,考了个秀才回来。”
  杜锦宁一边将铜钱放到车夫手上,一边对那位大爷笑道:“刘大爷,还不是秀才呢,仅仅只通过了县试。要考完府试和院试,才能是秀才。”
  那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已有些糊涂了,耳朵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