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它跟卤水接触均匀。那边跟豆干一起的,也时不时翻动,看看颜色深了,就可以了。”杜锦宁交待一声,“等娘回来,咱们再一起尝尝这鸡蛋的味道。”说着,便又回了房,继续写她的话本。
写一会儿话本,她还要练字看书呢。虽说放了假,但关乐和给她布置了许多任务,这些课业过了年后是要检查的,她可不能懈怠。
陈氏是大半个时辰后回来的,随着她回来的除有一头小毛驴,还跟一辆骡车,车上放着一架新石磨。
隔壁的董婶看到了,便过来看热闹:“这是添了新家什了?”
“可不是?”陈氏让车夫把她把石磨抬进院子,一边对董婶笑道,“这不是拿小石磨磨豆浆既辛苦量又少吗?便买了毛驴和石磨。”
这两天她跟杜方菲没去下地,董婶便问过她了,也知道杜家的豆干现在卖得挺红火。这会子见不到两天的功夫,杜家便添了毛驴和石磨,她不由得羡慕地道:“你家的日子,真是过起来了。”
杜家当初搬过来时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她可是一清二楚的。这豆干一做起来,马上就不一样了。不仅添了新家什,便是杜家这母女几个的精神都好了许多,脸上的笑模样那真是收都收不住。不过,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杜锦宁身上。正是杜锦宁得了关山长的青睐,杜家母女才能有这样的的好日子。
“等开了春,我也送我们家清哥儿上学去。不说考秀才,便是识得几个字,这人也就不一样了。”她道。
“可不是。这孩子啊,还是得念书……”
陈氏让车夫帮着把石磨装好,给了钱将他打发了,打水将石磨洗得干干净净,又照着卖毛驴的主家教的方法,拿了炒黄豆喂了毛驴,再用布条将毛驴的眼睛蒙住,套上磨辕赶着毛驴拉起磨来。
杜方苓几个看了一会儿稀奇,见董婶回去了,毛驴正乖乖地绕着圈儿拉石磨,便迫不及待地将陈氏拉到了厨房,杜方蕙又跑来唤了杜锦宁过去,准备尝尝卤蛋的味道。
第167章 庄越上门
杜锦宁见茶叶蛋仍浸在还温热的锅里,卤蛋已被姐姐们捞起来了,黄褐色的卤蛋,颜色正好。
她拿刀将卤蛋一分四半,对她们道:“大家尝尝。”
大家纷纷拿了一瓣鸡蛋,放进嘴里,卤水的咸香滋味与鸡蛋本身的香味混杂在一起,充斥着口腔,几姐妹只觉得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鸡蛋对于她们来说,那都是一种难以吃到的美味。卤过之后的鸡蛋,美味就更不用言说了。
“好吃,真好吃。”
“宁哥儿,你是怎么想到要用卤水来卤鸡蛋的?”杜方苓砸巴着嘴,回味着卤蛋的味道,一面好奇地问。
“开动你的脑子,多想想,就能想出来了。”杜锦宁随口胡诌了一句,催促着让大家把卤蛋吃完,便又从锅里拿出了茶叶蛋。
“这鸡蛋为何要带壳煮呢?那岂不是不进味儿?”杜方苓又问。
“这样更干净,不容易弄脏。”杜锦宁道,“多浸浸,味道就进去了。”
她剥了壳,同样切成了几份,让大家品尝。
因为煮得久,又浸泡了大半个时辰,卤水和茶叶的味道已渗进鸡蛋里去了,咸香味儿并不比卤蛋差多少。而且这茶叶蛋,还有茶叶淡淡的清香,跟卤蛋比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滋味。
便是杜方蕙都活泼地叫起来:“怎么只放了茶叶,这味道就不一样了呢?这个味道更清爽,我喜欢这种鸡蛋。”
“这叫茶叶蛋,那叫卤蛋。”杜锦宁给两种鸡蛋定了名字,又问大家,“你们觉得这鸡蛋放到茶馆去卖,会卖得如何?”
“那不用说,肯定好卖。”杜方苓点着头,十分肯定地道。
大家都赞同她的意见。
白水煮鸡蛋,放到街上卖,还有人买呢。更不用说这么美味的卤蛋和茶叶蛋了。
杜锦宁问那话,并不是要求证,只不过是增加她们的信心罢了。
要知道,后世有一段时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呢,可见茶叶蛋的威力有多强大了。
“娘,你明儿一早去集市上,买些鸡爪鸭爪回来,也照着这样卤一卤,加些姜葱进去去腥味就成。味道要是好,咱们还可以卖卤鸡爪鸭爪。”
陈氏一听迟疑道:“那东西能有人吃吗?除了皮就是骨头。而且,也没人特意卖这东西,都是活的整鸡整鸭。”
“这倒也是。”杜锦宁也想到了这一点。
现在可没有加工鸡鸭的工厂,便是连帮着杀鸡宰鸭的小店都没有,大家都是买了活鸡活鸭回家自己处理的。想要鸡爪鸭爪,就得买一整只鸡鸭来杀。
“这样,你去酒楼问问,向他们买。酒楼每日都杀许多鸡鸭,那爪子也没人喜欢吃,切下来卖给咱们,对他们的生意也没影响。”杜锦宁道。
说着她又回答陈氏的第一个问题:“放心,那东西卤出来味道肯定好,就算没肉,吃个味道也不错,毕竟这东西不值钱,当个零嘴还是可以的。”
“好吧,我去问问。”
要是杜锦宁没把鸡蛋卤出来,陈氏或许还会怀疑一下卤鸡爪的味道。可普普通通的鸡蛋,大家吃了一辈子了,都没想到这样卤着吃。现在这么一卤,味道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更加美味。那么杜锦宁说鸡爪子能卤起来吃,那一定也好吃,这不用怀疑。
既然好吃,那就能赚钱。能赚钱的事,即便麻烦些,那也得干。
“鸡爪的事明儿一早您再去问,现在娘您托董婶去收些鸡蛋吧。咱们现在就卤起来,浸上一夜,明日早上拿到茶馆卖,味道会更好。”
“那这鸡蛋怎么卖?”杜方苓插嘴问道。
“娘,鸡蛋多少钱一个?”杜锦宁可不知道具体的物价。
“一文钱一个。”
可见鸡蛋也是金贵的东西,好多农户人家不舍得吃,留着卖了换些油盐。
“咱们卖两文钱一个。茶馆卖三文钱,想来那些茶客还是舍得吃的。”杜锦宁道。他们家的豆干,卖给茶馆也是批发价。
杜方苓一听也很满意:“不过是卤一卤,费些柴禾和卤水。一天卖上五十个鸡蛋,就能赚五十文钱,也挺划算的了。”
她们的豆干虽然赚得多,但把豆腐做出来再卤,那费的事情就多了。相对而言,卤鸡蛋就是顺手的事,能赚这么多钱,她十分满意。
那么多的小吃里,杜锦宁只把卤蛋和卤鸡爪拿出来制作,也是因为家里卤着豆干,完全是搭着就做出来了,不费事。做其他小吃,那费的事就多了,家里可没有那么多的劳力。虽说可以请人,即便是做豆腐的事也可以包出去,杜家只需要卤就成了。但陈氏却不同意,就怕人学了去。
杜锦宁便只有想些便宜的法子,在不怎么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地多赚钱。
安排好家里的事,杜锦宁便安心地写话本了。
可这一天注定是不平静的,到得吃晚饭的时候,杜家又来了人,来的却是庄越。
杜锦宁顿时紧张起来,问道:“怎的?茶馆出了什么事了?”要是没什么事,庄越累了一天了,可不会来找他。
“别急,不是坏事。”庄越见她脸色都变了,赶紧解释道,“是沙发,咱们做的沙发,都卖光了。有人托我来问您,能不能把沙发的样子卖给他们。”
“卖光了?那挺好。”杜锦宁听得这话,倒是没怎么吃惊,这情形在她的意料之中。
庄越见状,心里倒是对杜锦宁越发的佩服起来。当初他接手茶馆的时候,看到除了茶馆里摆放的外,另外又请人做了二十张沙发,他还觉得杜锦宁有些异想天开。虽说沙发的式样比较新奇,坐起来也舒服,但茶客看了,不回去自己叫人做,怎么可能买现成的?
谁知道这两天那些贵宾席的客人不断问起这沙发,他顺口就说他们这里有卖,客人就立刻说买了,还不止买一个。有人一买,其他人也跟着买。二十个沙发,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就卖光了。
而现在,竟然还有人要买沙发的式样!
第168章 提醒
“谁托你来问?”杜锦宁好奇的是这个事情。
咱们大吃货国,从来没有版权意识,山寨那是溜溜溜的。当初做这沙发,她也就打算干个一小票,赚点三瓜两枣的。蚊子腿也是肉不是?更不用说照着她定的价钱,一张沙发她好歹还能赚上三钱银子,剩下的二钱银子给茶馆。二十张沙发全卖掉,她拿到手的就是六两银子,对现在的她来说那可是大钱了。到时候别人一仿制,她就撩开手不再理会这茬儿了。毕竟那沙发,真没什么技术含量,让木匠看一看就知道怎么做了。
却不想竟然还会有人来问她版权问题,真是奇了怪了。
“是梁家的人,他们梁家一向做着木材和家具生意的。”
大概是担心杜锦宁不知道梁家,庄越解释道:“梁家也是漓水县大族,出过许多进士和官员。现如今还有人在户部、翰林院、鸿胪寺以及其他地方任职。他们家……咳,是属于另一派的,在政见上跟我们关家有些不合。”
那就是梁先宽他们家了。
政见不和……
杜锦宁若有所思。
见杜锦宁不说话,庄越又道:“他们想出一百两银子把沙发的式样买下来。这沙发的式样,在接手的时候我就听齐家的袁安说过,是杜少爷您画的,所以茶馆一关门我就直接过来了,想问问您看如何回复梁家。”
这就是杜锦宁和关嘉泽闹了一回别扭,掰了一回手腕的好处了。
要没有那一茬,遇上这样的事,庄越是绝对不会直接来寻杜锦宁的,而是会先回关家去询问关嘉泽,或是干脆禀报关太太孔氏。两家政见不和,关嘉泽和梁先宽在书院里又互相看不惯,到时候一件简简单单的事,不知会生出多少事端来。
也是从上一次关于陈家兴等人的事件中,庄越看出了关家和关嘉泽对杜锦宁的看重,这才决定直接过来,给杜锦宁卖个好。
反正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杜锦宁答应了,那就是一桩关于一百两银子的小买卖;不答应,也是杜锦宁自己的事。这件事不涉及关梁两家的纷争。便是关太太有心想责怪,也不好说什么;关嘉泽更不会因为杜锦宁赚了梁家一百两银子就埋怨上杜锦宁——关家的少爷,还不至于眼皮子这么浅。
这其中的关窍,杜锦宁自然一点就透。
她道:“你跟那人说,只要他们肯出一百六十两银子,我就把沙发式样卖给他们了。”
“行,那我就回去答复他们了。”庄越做事也干脆利索,得了回复,就站起身来,打算告辞。
“庄掌柜的情,我心领了。”杜锦宁朝庄越拱手作了个揖。
“啊呀,杜少爷你这是干什么?岂不是折我的寿么?”庄越侧身避开杜锦宁这一礼,嘴上埋怨,脸上却是很高兴。
杜锦宁能领会他的一片苦心,他便是被自家太太责怪,那也值了。
不说关乐和对杜锦宁的看重,便是以他庄越阅人无数的目光来看,这位杜少爷绝对不是池中物,以后必然会一飞冲天的。这会子在他还没发迹之前卖个人情,往后没准他庄越就受益无穷。
既然庄越来了,杜锦宁便没理由就这样放他走:“你先别急着走,等等。”去了厨房,取了陈氏她们做好的卤蛋和茶叶蛋,放到庄越面前:“你尝尝。”
庄越还以为杜锦宁是客气,拿东西来招待他,连连摆手推辞:“不用客气,我现在也不饿,回去就有饭吃了。”
“这是做了打算拿到茶馆里去卖的,你尝尝,看能不能卖出去。”杜锦宁只得把话挑明。
庄越这才仔细看了一下碗里的东西,惊讶地抬头问道:“这是……鸡蛋?”
“对。”
庄越这下好奇了,先拿筷子夹了卤蛋吃,一入口就挑了挑眉,连连点头:“好吃。”说着还点评了一番。吃完卤蛋,再剥了茶叶蛋吃,表情越发惊奇:“别有风味,这个好,我喜欢这个。”
杜锦宁微笑不语。
等明年开春,她炒点茶叶来做茶叶蛋,味道会更好。
放下筷子,庄越站起来,朝杜锦宁作了一揖:“多谢杜少爷又为茶馆找了一条财路。”
杜锦宁把这两样鸡蛋给茶馆卖,可不是她承茶馆的人情,茶馆同样也是承她的人情。毕竟茶馆想要赚钱,只靠卖茶水肯定是不行的,还得靠小食的消费。而刘记糕点铺的点心,城里人在铺子里都买得到,没必要非得跑到茶馆里吃,价钱还贵。所以茶馆需得有自己的一些特色点心,才能引得客人购买消费。
原先杜家的豆干,就为茶馆在小食方面赚了一点口碑,也为茶馆增加了许多利润。但毕竟品种太单薄,庄越心里还挺遗憾。没想到今天来这一趟,杜家竟然给了他一个惊喜。
“两文钱一个批给你,你卖三文钱,如何?”杜锦宁问。
“好,这个价钱挺合理的。”庄越点头赞同,又问,“明儿个能提供么?一天可以提供多少?”
“明天可以。先给六十个吧,一样三十个,看看卖得如何再进行添减。”
两人商议妥当,庄越便告辞离开。
走到门口,他实在忍不住了,问出压在心底的那个问题:“那个沙发,杜少爷有没有想过跟他们合作分成?一张沙发您抽个三十文钱的利,以梁家的铺货手段,你的收益可就不止这一百六十两银子。”
问这话,他也是想知道,杜锦宁到底是听懂了他的提醒,不想跟梁家有太多牵扯;还是纯粹是乡下穷小子见钱眼看,眼睛只盯着这一笔银子,没想到合作能获更多的利。
要知道,杜锦宁才十一岁,还是在乡下长大的。要是只凭自己提醒的那一句,他就能放弃偌大一笔银子,那自己还真是小看他了。这孩子往后还不定怎么有出息呢。以后如果七少爷和杜少爷再有纷争和矛盾,自己便得好好斟酌如何对待杜少爷了。
第169章 不明觉厉
杜锦宁轻瞥他一眼:“你不是说关梁两家政见不和吗?”
庄越便明白了。
他深深一揖,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恭敬:“杜少爷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明见,以后必成大器。小人在此先敬贺杜少爷了。”
杜锦宁的嘴角抽了抽。
她身为一个女子,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还能怎么成大器法?难道要一直男扮女装,娶个女娇娥做老婆,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争权夺利,登堂拜相,然后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怕掉马不成?
她可没这种野心。否则,前世她就不会跑去学农学,而是去从政了。
所以,必成大器于她而言,是不存在的。她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遇上合适的男人呢,就成个亲,生几个孩子,如此而已。
送走庄越,杜锦宁便把卤蛋的具体数量告诉了陈氏,陈氏等人立刻又忙开了。
原先还没得到茶馆掌柜的认可,她们也不敢做多,每样只做了十五个。现如今确定了数量,她们赶紧把鸡蛋加了进去。
“要不,咱们再多做些,批给许婶子卖?”杜方苓提议道。
杜锦宁摇摇头:“这东西简单,一看就能猜出来。即便做得没我们的好吃,放些酱油香料进去卤一卤,总能做得差不离。为了不让人仿造,咱们不往外卖,只提供茶馆。”
杜方苓便知道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杜锦宁本以为沙发的事最快也得明天才会有回音,没想到庄越走了不久,便又回来了,还领了一个人过来。
“梁师兄?”杜锦宁诧异地看着进来的人。
“杜师弟,这时候来打扰,唐突了。”梁先宽拱了拱手,“得了庄掌柜的回应,我便直接过来了。”
三人到堂屋坐定,他便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杜锦宁:“这是一百六十两银子,盛昌钱庄可取。”
梁家如此干脆,杜锦宁自然也不拖沓。她接过银票,歉意道:“那梁师兄和庄掌柜稍坐,我去画了沙发的样子过来。”
说着她回了房,研墨画了沙发的样子,标明了尺寸,回到堂屋把画样递过去,“上面的尺寸和要注意的事项我都标明了。”为了不让梁家人觉得这一百六十两白花了,她把尺寸的依据都细细说了一遍。
现代人对于舒适度的追求可是古人比不了的。沙发的高度是多少,靠背的弧度如何,那都是根据人体身高与构造的比例研究出来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真正舒适的沙发可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造得出来的。
这些,她都一一跟梁先宽说了。
梁先宽之所以想要买断她这沙发,一来是看到了此物的商机,二来也是想拉拢杜锦宁。对于沙发本身,他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只要买一张沙发回去,照着样子就能做出来了,这东西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却不想竟然从杜锦宁嘴里听到了这么深奥的各种理论数据。
“杜师弟即便是做一张椅子,也会想得这么深吗?”拿着那张画了几个图,标了具体尺寸的纸,梁先宽不明觉厉,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从心底直窜而出,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弱弱只到他肩膀的孩子,他只觉得心里发毛。
做一张椅子,都能费这么多心思。要是算计起人来,那这孩子岂不是更加恐怖?待他长大,天底下,有几人是他的对手?
“呃。”杜锦宁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人没什么大志向,就喜欢吃吃喝喝种花种草。所以在这些方面花的心思就多一些。比如那豆干,比如今天做的卤蛋和茶叶蛋。”
她朝梁先宽眨了眨眼:“这话梁师兄千万别跟山长说啊,先生知道了,定然说我不务正业。”
梁先宽一怔,旋即笑道:“杜师弟放心,为兄自然不会做那告小状的小人。不过……”他朝杜锦宁回眨了一下眼,“如果师弟能用刚才说的那几样美食封住我的嘴,我的嘴想来会闭得更紧。”
杜锦宁用手指遥遥地虚点他:“你这是敲诈勒索。梁师兄啊,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梁师兄。”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梁先宽走时,杜锦宁果然用荷叶各包了一包豆干和卤蛋、茶叶蛋。当然,既给了梁先宽,庄越那份也没落下。
庄越都忘了推辞,晕晕乎乎地跟着梁先宽上了马车,望着站在昏黄暮色里朝他们挥手告别的杜锦宁,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杜少爷明知梁家跟关家政见不和,却仍在梁先宽面前展示他卓绝的聪明才智,这是别有深意,还是懵懂无知?如果是前者,他为何这么做?
……
钟延庆这些日子,就跟老鼠掉进了米缸里,说不出的幸福快活。每日里去听两场说话,然后回味着话本的精彩,掂记着人物的命运,期盼着下一场说书的到来,他的日子过得十分的有奔头,精神上的愉悦让他整个人都好像年轻了几岁。他也无心做事,将铺子里的杂事都推给了儿子们,一心一意地等着说书,听着说书,回味着说书,沉浸在《射雕英雄传》里不能自拔,即便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大年初一一早,他早早就派四儿去排队,然后叮嘱妻子和大儿子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吩咐小儿子各处去拜年,他看着时辰差不多,便悠悠然往茶馆里去。
昨日是茶馆开业大酬宾的最后一日,今天恢复了原价,他本以为茶馆不会那么多人。却不想走到茶馆门口时,依然看到茶馆处排着长长的队伍。
“老伍,你怎么来了?昨天你不是抱怨说恢复原价之后价钱太贵了吗?”
“贵也得来啊!不来我睡不着觉,一心就想着那郭靖进城后为个小乞丐花了那么多银子,之后如何了。不听完这一段,我在家里呆着也不安心。”
“哈哈,就算听完这一段,你也还会想着再听下一段。你啊,就别嘴硬了,老老实实每日过来听书吧。”
第170章 好消息
“唉,每日过来也没什么,虽说价钱贵了点,也好歹也是吃进自己嘴里,不亏。就是吧,我瞧着今天的人怎么还跟昨天一样多呢?我以为恢复原价了,今天的人能少一些。”
“谁说不是呢。要是这茶馆能再大一些就好了。也免得每日跑到这里来吹着冷风排队。听个书,咱们容易吗?想花钱还花不去了,你说说,这可真是……”
听着这些对话,钟延庆一笑,看到四儿排在队伍的第三个,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把他替换出来,自己站到了队伍里。
他这时间卡得刚刚好,才刚站定,茶馆的门就开了,钟延庆跟着前面的人,鱼贯而入,直接去了贵宾席,找到自己习惯的位置坐了下来。
“豆干一碟,茶叶蛋来两个,桂花糕一碟,上好西山茶来一杯。”他熟门熟路地点了东西,然后烤着火,等着小二把东西送过来。
要知道,他现在都习惯不在家里吃早饭,只吃些点心,等茶馆开门了再来吃一顿。这里的茶叶蛋和豆干十分的合他的口味,配着桂花糕最好。吃着可口的小食,烤着火,听着说书,这日子再惬意也没有了。
因知道博悦茶馆一座难求,所有茶客都是提前来茶馆门前排队的,所以入场也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就都坐下来吃吃喝喝了。等大家都吃过一阵,钟延庆就知道,钱东宝那老头儿就要上台来说书了。
他从袖子里掏出手帕抹了抹嘴,又呷了一口热茶,坐正了身子,等着钱东宝上来。
后台的帘子一掀,出来的却不是钱东宝,而是庄掌柜。
“各位客官,承蒙大家对本茶馆的厚爱,今天即便恢复原价,大家仍然前来捧场,在下代表我们茶馆的东家,感谢大家的惠顾。”庄越朝台下团团作揖。
这段时间茶馆们,尤其是贵宾席的客人跟庄越也算混熟了。有那性情活泼的,朝台上大声道:“行了,你的谢意我们收到了。去去,下去吧,别废话了,赶紧让钱先生上来,让他快快说书。”
“对对,赶紧说书。”大家都哄笑起来,附和着催促道。
庄越天天呆在这里,又岂会不知道这些人对说书的痴迷?可今天他还不得不讨人嫌了。
每日里看鲁小北和钱有财耍宝,他童心一起,也不由得凑起趣来:“唉,那算了,本来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的,结果大家嫌我碍眼,那我还是下去吧,大家还是每日里在门口排队吹冷风吧。”说着,佯装生气地转身要走。
大家一听最后那句话,就坐不住了,连忙把他叫住:“哎哎,庄掌柜,别走呀,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你们不是嫌我碍眼吗?”
“不碍眼,我们看你顺眼的很,庄掌柜你长得越来越俊了。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大家看着这台上台下的耍宝,全都不禁笑了起来,眼睛却盯着庄越,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听那话音,似乎是以后不用排队了。莫非,这茶馆的东家要另开一家茶馆了?
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庄越这才道:“好消息就是,我们东家体恤大家,又开了两家茶馆,一家在城西,一家就在离这里不远处。两处新茶馆将重新说《射雕英雄传》,另外还会增加一部新的话本,名叫《天龙八部》。”
“太好了,我来迟了,前面的情节没听着,这一回我倒要重头开始听《射雕英雄传》。”
“有新话本?是谁写的?有没有《射雕英雄传》这么好听?”
庄越也没急着说话,先让大家在下面议论了一会儿,消化了那个消息,这才继续道:“《天龙八部》乃是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位才子执笔所写,精彩程度不输于《射雕英雄传》。两个茶馆说《天龙八部》的时间会跟《射雕英雄传》的错开,大家不用担心听了这边就赶不上那边。”
“太好了,太好了。没书听的时间里,我总感觉没事可做。这回好了,又有新书听了。”
大家兴奋地纷纷议论起来。
又有人问:“那茶馆具体在哪儿?说书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这些讯息,一会儿大家听完书,可以在茶馆门口的大红纸上看到。”庄越说完,拱了拱手,转身下了台。
钱东宝也没有立刻上场,直到大家议论完这事,在台上连连呼喊他的名字,这才施施然上了台来。
这阵子他可是风光无限,走到哪里都有人尊称一声“钱先生”,每日台上的赏钱更是让他家的日子宽绰不少,更不用说还有钱有财那一份赏钱了。
庄越见钱东宝开始说起书来,向新来的掌柜交待了一声,便悄悄从后门出去,乘马车去了城西的新茶馆。
原先杜锦宁是打算只开一家分店的,可得了梁先宽送来的一百六十两银子,又从鲁小北那里得知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有人也打算开茶馆,学着他们的样子演双簧,还叫人模仿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写了一本相似的话本来说书。
虽说杜锦宁对金庸先生的小说很有信心,那些茶客绝对也抢不走的。但有个山寨对手在那里竞争,终归是又麻烦又恶心不是?杜锦宁跟齐慕远、关嘉泽和章鸿文一合计,干脆就把齐慕远打听的那两处酒楼买了下来,直接改成了茶馆,打算把漓水县爱听说书的茶客都掌握到自己手里,杜绝竞争对手的出现。
而庄越因为人稳重,能力也强,被杜锦宁举荐为大掌柜。他手底下管着三个新的二掌柜。这三个掌柜里,齐慕远找了一个,关嘉泽找了一个,另一个则是鲁小北推荐的。鲁小北那小子在城里混着,三教九流他都认得,便是做掌柜的也熟悉一二。凑巧得知他熟知的一个酒庄的掌柜被人辞退,便举荐给了杜锦宁。
这样一碗水端平,而且四个掌柜里关家就占了两个,大掌柜还是庄越,小二则全是从城里贫苦人家的孩子里挑选出来的,关嘉泽倒没有因为这个生出什么不愉快的想法来。
第171章 新茶馆
章鸿文本钱最少,而且章光义早已叮嘱了他,他们入股茶馆能赚钱,全托了杜锦宁等人的照顾,需要拿本钱的时候只管拿钱出来,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也出力,其他的一概不要多嘴多舌。为此,章鸿文即便不知道前一次因为陈家兴等人的事,杜锦宁和关嘉泽闹了一场不愉快,但秉着这样的原则与其他三人相处,倒也平安无事,互相都没有什么不满。
而占股方面,新茶馆杜锦宁仍占五成份子,不过这五成份子是她拿了银子买的。
她手头有二十几两,梁先宽买沙发又给了一百六十两。两个茶馆被袁安去压了压价,分别以一百九十两和二百一十五两成交,再做些桌椅,对茶馆进行修整,两个茶馆一共花了四百二十两,杜锦宁需得拿出二百一百两银子来。
不过这一次杜锦宁写的话本不再以干股的形式入股,而是像杜家的豆干和茶叶蛋那样,直接以二两银子一册的价钱,售予茶馆用于说书,其他版权杜锦宁保留。即便是新茶馆重新说的《射雕英雄传》,也同样需得各付每册二两银子给她。之前杜锦宁一共写了八册话本《射雕英雄传》,再加上杜锦宁为了抵银子,直接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