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需得各付每册二两银子给她。之前杜锦宁一共写了八册话本《射雕英雄传》,再加上杜锦宁为了抵银子,直接交了四册《天龙八部》出来,如此一折算,入股的钱杜锦宁不光凑够了,不需要管齐慕远借钱,而且还余了二十两银子出来。
这二十两银子,杜锦宁干脆就借给了章鸿文付入股的钱,章鸿文再从家里筹二十二两,就能凑够一股份子的钱了。
至于年后的束脩,杜锦宁也计算得好。现在三个茶馆每日都有进账,这就跟那会下蛋的金鸡似的,三个店一天统共能有十两多的银子进账。等过了正月十五书院开学,茶馆就能有一百多两银子的收益了。到时候大家先把钱分一分,他自己就能分到五十两银子,章鸿文分得的钱当即可以还给她,再加上现如今放假,时间充裕,杜锦宁还可以多写几本话本出来,交束脩的钱完全不用发愁。
其余四成份子,关嘉泽和齐慕远各占二成。
有了新茶馆,那定然要招说书先生。有了钱东宝这个例子,城里的说书先生一听博悦茶馆要招人,除了跟东家签了契书走不开的,其余的全都到茶馆来应聘。杜锦宁几人面试了他们之后,便留下了四个说书先生。
三个茶馆五个说书先生,虽说白给了两份月钱,但也避免了这些人以为茶馆需得靠他一人支撑,生出自大的心理来,同时也可以在有人生病或家中有事时进行替补。五个说书先生的上台时间,则按说书水平的好坏进行安排。说得好的,讲新内容;说得次一些的,则在第二场重复前面的内容。
这些,在买下茶馆之初,就由杜锦宁这个小东家策划妥当了,庄越这个新上任的大掌柜,除了培训一下新来的小二半点,就不用操心。新茶馆的一切经营模式又都照搬老茶馆,点心、小食的进货渠道都是一样,因此虽然只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做准备,庄越并没感觉到手忙脚乱。
也因此,杜锦宁在新茶馆开业这一天,得以当个甩手掌柜,提着礼物四处拜年。
关乐和那里是第一个要去的。当初拜师的时候因为家里情况复杂,完全没办法拿出拜师礼,所以杜锦宁只行了一礼,便当拜师了。现在趁着过年,众所周知她又得了梁先宽的一注银子,自然准备了一份相对比较丰厚的礼物送了过去;袁修竹和齐伯昆两处,她也没有落下。当然,三个长辈也给了回礼和一个大大的红封,说是压岁钱。
杜锦宁从齐伯昆那里回来,小三房母女几人便对坐着发愁:“宁哥儿,你祖父那里到底要不要去呢?”
杜锦宁蹙着眉头,十分不情愿地道:“山长和袁先生都特意叮嘱了,说叫我一定要回桃花村拜年。”
“为什么要去?咱们不是跟他们断绝关系了吗?过年的孝敬钱咱们也托章鸿文给带回去了,算得情至义尽了吧?别人也说不了咱们什么。你这一去拜年,没准他们又要沾上来,不占尽便宜就没完没了。”杜方苓气哼哼地道,“山长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的情况,为什么还要叫宁哥儿去拜年?”
对于关乐和与袁修竹的叮嘱,陈氏倒能理解。
她帮关乐和解释道:“关山长与袁先生也是怕影响宁哥儿的名声。往后他考上功名,要是有人写信给学官,说他不孝,过年都不去给祖父拜年,那他的功名就要被剥夺。”
杜方苓顿时哑然,讪讪的道:“那宁哥儿你还是去拜年吧。为那些人影响功名,可不值当。”
杜方蕙也重重地点了点头。
杜锦宁跟陈氏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苦笑。
杜方苓和杜方蕙不明就里,杜锦宁和陈氏、杜方菲却心知肚明,杜锦宁是不可能去参加科举,更不可能考取功名。可这些她们都不能说,因此关乐和与袁修竹的话也不好不听。
陈氏叹了口气,道:“你还是去一趟吧,你现在有关山长的看重,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
杜锦宁点点头:“反正要去伯祖父家一趟的,就当顺路了。”说着,提起陈氏准备的礼物。
里面的礼也不薄,有一只活鸡,两斤猪肉,两包刘记的糕点,一斤红糖。为避免闲话,杜寅生和杜辰生两家的礼都一样。本来陈氏还分别准备了一包豆干的,但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刚才又拿了出来。
“东西沉得很,叫你大姐、三姐送你到书院坐上马车再回来。”陈氏又道。虽没人来拜年,但作为一家之主,她今天需得在家里守着。
虽说分家后,在杜锦宁的强烈要求下现在是一日三餐,餐餐白米饭,隔三差五地买一斤猪肉沾些荤腥,时不时地炒一盘鸡蛋,但短短这么点时间,还不够让杜家几人把身子养好,杜锦宁依然还是那副单薄的样子,并没有长多少肉。这两篮子东西拢共十来斤,杜锦宁还真提不了多远。
第172章 你回来了?
她也没推辞,跟着两个姐姐一起出了门。
三人差不多走到书院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从那头走来两个人,却是许家母子二人。
谢氏看到三人,十分亲热地招呼道:“哎,真是巧了,我们正打算去你们家拜年呢。”
许成源看到杜方菲,脸色一红,手脚似乎都不知往哪里放,十分不自在,可偏他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只那眼神时不时地往杜方菲身上瞟。
杜锦宁看到他这样,心里一动,转头瞥了自家大姐一眼,却见杜方菲面色如常,平静地微笑着跟谢氏道:“我娘在家呢,我们送宁哥儿回祖父家拜年。”
“你们这是打算一起去?”谢氏问道。
“不是,送到前面上了车,我们就回转。”杜方菲道,“许婶子先过去吧,我们得过一阵才能回去。”
过了书院就是大路,那里车来车往的,雇一辆骡车比较方便,来回一趟也不需要多少时间。谢氏本想等着她们一块儿走的,但看看自家儿子那不自在的神情,她担心露馅,便笑着对杜方菲道:“行,那你们慢慢来,我们先过去了。”说着,拉着许成源往庄子去。
待得母子俩走远了,杜方苓这才纳闷道:“他们怎么今天过来拜年?”
依着这地方的风俗,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初一是晚辈给自家亲戚长辈拜年;到了初二,才会给外人拜年。这谢氏和许成源,对于杜家人而言那是真真正正的外人,最多不过是因为豆干生意合作得比较愉快,连沾亲带故都谈不上,而且还是平辈,所以杜方苓才会有此一问。
“多讲礼,总是好的。”杜方菲性子温婉,不愿意非议别人,只说了这一句,便不再提许家了。
杜锦宁冷眼看着,总觉得自家大姐根本就没看上许成源,否则说起许家人也不会这么自然。她顿时觉得这桩亲事有些不妙。
许成源虽长得不是很帅,但也还算眉目清秀。瘦瘦高高,气质斯文,再有书院才子的名头加成,按理说杜方菲看到他应该有点反应才对。可依刚才的情形看,她根本就没往那处想。
到了路口拦了骡车,杜方菲不放心,跟杜锦宁道:“要不,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杜锦宁可不愿意杜方菲一起回去面对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人,“我是男丁,需去拜年,你们又没规定要去,何必去讨不自在呢?”
杜方苓可是不愿意回去的,劝杜方菲道:“是啊,大姐,你还是别去添乱了吧。免得二伯看到你,又打你的主意。”
“我不会有事的,你放心。我会先去伯祖父那里,然后再让四叔陪我去祖父家。从祖父那里出来,还会去里正那里一趟。怎么着他们都不敢拿我怎么样。”
杜方菲只得点点头,将东西放到车上,目送着骡车离开,这才回了庄子。
杜家大房那头,杜寅生一早起来就在院子和大门口转悠,时不时还出门往村口方向看上一眼,惹得年已九岁的杜方苏拉着她娘的衣襟问道:“娘,祖父这是怎么了?”
章氏生怕女儿这话惹婆婆不快,赶紧拿了一个糖环塞给杜方苏:“小孩儿家家的,管那么多做什么?来,拿个糖环,带弟弟去院子里玩。”
蒙氏嗔她一眼:“大冷的天,把孩子往外赶做什么?”又叫杜方苏,“别去院里,在屋里呆着,屋里暖和。”
今天是初一,不能拿针线,明日回娘家的礼章氏也备好了。坐在火盆边没事干,她忍不住跟蒙氏道:“娘,您说,这宁哥儿是不是不会来了?这晌午都过了,再远的路也该到了。他除了咱们两家,又没有别的亲戚需要走,要来的话再如何也不会拖到这时候才来。”
看着老头子那期盼的眼神,又看他老出去吹风,本来对杜锦宁没什么看法的蒙氏也心生了埋怨。
她在火笼上翻烤着杜锦福弄湿的衣物,淡淡道:“不来就不来吧,咱们家也没巴望着攀扯他什么。他今儿不来,你爹往后也死心了,倒也省事。”
说到这里,她转头对杜锦福道:“福哥儿,去,把你祖父叫回来,就说你要认字。”
才五岁的杜锦福便颠儿颠儿地跑了出去。
没多一会儿,祖孙两个就手牵着手地走了进来。
蒙氏看了杜寅生一眼,没好气道:“先过来烤烤火,暖暖身子。”转头吩咐杜方苏,“给你祖父倒杯热姜茶。”
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一是要煮姜糖茶的,一来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二来也为了驱寒。有客人来用来招待客人,也是极拿得出手的。
老夫妻一辈子,蒙氏虽埋怨杜寅生为个没良心的杜锦宁就去外面吹冷风,糟践自己的身子,但还是不忍心他情绪失落,安慰自家老头子道:“你也别太失望。如果没有隔壁那一家,宁哥儿是指定要来的。你对他好,他怎么会不掂记着?现在不是有他那狼心的祖父祖母和二伯吗?他怎么肯来?离了这里,他巴不得一辈子不回来。”
杜寅生也知道这个理儿,但心里终究不得劲儿。
“这是他的根啊,他姓杜,是我们桃花村走出去的。辰生他们虽说对他不好,但也没到仇恨的地步吧?怎么就不回来呢?”
为着过继的事,章氏一直不怎么喜欢杜锦宁。这会子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恐怕是攀了高枝,就忘了根本吧?”
杜云昌正从书房里过来。听到他媳妇这句话,顿时板着脸斥道;“胡说什么?宁哥儿是那样的人吗?”
章氏可不怕他,张嘴正要反驳,就听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伯祖父,锦宁回来给您拜年了。”紧接着,一个身穿石青色细布棉袍的瘦小身影走进了院子,不是杜锦宁还能是谁?
杜寅生嘴唇一抖,“噌”地一声就站了起来,差点把手里的姜茶给撒了。蒙氏赶紧起身把他手里的杯子接了过去。
“宁哥儿。”杜寅生上前迎了一步,“你回来了?”
第173章 反应
杜锦宁进了堂屋,将手里的篮子放下,对杜锦宁和蒙氏作了个揖:“锦宁给伯祖父、伯祖母拜年了,祝伯祖父、伯伯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转身对杜云昌和章氏作揖,同样说了吉祥话。
“好好好,回来就好。”杜寅生赶紧过去将她扶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长高了。”
长高了吗?杜锦宁低头看看自己。
她自己没感觉,陈氏她们天天见着,自然也感觉不出来。
“伯祖父您身体还好吧?”杜锦宁跟杜寅生寒喧几句,又拿出礼物奉上,这才道,“今日上午去山长家拜年,过来晚了。”
听得这话,章氏的嘴角便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不过,杜锦宁下一句话就让她的嘲讽凝固在脸上,表情变成了大大的惊喜。
“我从章鸿文那里得知四叔这段时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私孰,前段时间便向山长问了问,他告诉我,城里王员外想为他六岁的儿子请个启蒙先生,愿意以月钱五两银子聘之。因他儿子体弱,每日也就念两个时辰的书。王员外家离书院没多远,四叔可以每日下了学就回来,不必在王家住家坐馆。”
“真的?”杜寅生一家子都很高兴。
自打杜锦宁分家搬出去之后,杜寅生便有些心灰意冷,息了让儿孙们光宗耀祖、回归本宗的想法,不再逼着儿子继续考举人,准备让他找个私塾做先生。这样父子俩一起做事,也能把这些年因供杜云昌念书而拉下的亏空家业给填补起来。
可杜云昌当初考秀才就是吊车尾考中的,以前又没做过先生,没有教授弟子的经验,城里各家私塾又都有自己原来固定的先生,或是父子,或是师生一同教授的,并不需要聘请陌生人。做坐馆先生的话,像杜云昌这样的人,讲究些的人家都不愿意聘请;愿意聘请的人家,又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不是给的束脩少,就是孩子太调皮难以管教,或是那家人风评不好。杜云昌本就身体不好,杜寅生和蒙氏舍不得他太累,也不放心他长期住在别人家里,于是这东不成西不就的,这事一直没有着落。
杜锦宁这段时间在关乐和处学习,知道时不时会有人带着孩子到关乐和这里来拜访。虽说书院不接受启蒙孩童,但如果他们家孩子能得关乐和赞赏一声聪明,或是给举荐一个先生,这些人就会十分满足。
当然,这些人通常会被守门的阿伯拒之门外,但帖子却是送进来的。一般人关乐和会置之不理,但有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轻慢,他便得见一见;即便不见的话也会回上一个帖子。杜锦宁近期内练字小有所成后,就替关乐和回过不少这样的帖子。
从章鸿文处得知杜云昌的事后,杜锦宁便开始从这些帖子里留言相关信息,挑选合适的人家。当然,她也没背着关乐和做这事,而是把想帮自家四叔找一家来坐馆的事跟关乐和说了。
关乐和是传统思想,虽说乔迁那日把杜辰生给怼走了,但对于杜锦宁能念着伯祖父的恩情还是很高兴的,十分热心地帮着挑选,最后给杜锦宁推荐了王员外这一家。
五两银子一个月的束脩不算少,又是关乐和推荐的,主家看在关乐和的面上也不会不尊重先生。这样的私塾不光杜寅生和杜云昌,便是蒙氏和章氏都很感兴趣,围着杜锦宁询问详细的情况。
杜锦宁把关乐和相告的以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都一一说了,并道:“我托人去问过王员外了,王员外说让四叔正月十六过去一趟,大家见上一面。如果四叔觉得合适便留下教授;不合适的话,也可以婉拒,到时候我再帮着留意别家。”
“好好好,多谢你掂记着你四叔。”杜寅生感慨地道。
章氏更是赶紧去倒了一杯姜糖茶来,递到杜锦宁手上:“一路走来很冷吧?赶紧喝些姜茶暖暖。”又拿糖果瓜子出来招待杜锦宁。
这边其乐融融,杜辰生那边,被牛氏派遣一直注意着门口的姚氏,在杜锦宁进门的时候听到她的声音后,赶紧进堂屋去禀报杜辰生,杜辰生一下子就黑了脸。
姚氏自打小三房分家后,日子就很不好过。以前她只需一日做两三餐饭食,再洗全家的衣服就可以了。现如今不光要做这些,而且还要打理菜园子、上山采猪草、喂猪喂鸡喂牛,年前眼看着原先陈氏和杜方菲砍的柴烧得差不多了,她还得上山去砍柴,一天到晚跟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她就瘦了一大圈。
除了做事,她还得承受以前小三房母女几个所承受的牛氏的怒火。
以前牛氏稍不如意就将小三房的人非打即骂,现在那些人走了,家里还被分得四分五裂,眼看着小三房竟然撇开他们去过好日子了,连公公婆婆和祖父祖母都不认了,牛氏那心头的火气是憋也憋不住,每日都把姚氏骂个狗血淋头。
姚氏都不敢想象等开了春要种田的时候,牛氏会不会让她去耕田种地,如果真那样,她觉得自己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因此,杜家二房这里,最最掂记小三房和怨恨小三房的,就数姚氏了。
这时候见得杜锦宁回来拜年,竟然直接撇开亲祖父祖母,去了大房拜年,她明知杜辰生和牛氏此时应该在火头上,却仍忍不住开口挑唆道:“大过年的,路过亲祖父和亲祖母家门口都不进,跑去伯祖父家拜年,这个宁哥儿,还真是数典忘祖没良心的。这样的人,念书再好有什么用?到时候告他一个忤逆,他还想考功名?做梦吧?”
虽然分了家,但杜云翼一家自然还是得回来过年的。此时一家人正坐在堂屋里跟杜辰生等人一起烤火吃东西。
张氏闻言,厌恶地看了姚氏一眼,开口道:“宁哥儿现在可是跟关家的少爷、齐家的少爷交往甚密,即便告他忤逆,在关家、齐家的帮衬下,他依旧能过得挺好。可咱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坏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平白结下仇怨,到时候他动动手脚,咱们的日子就过不下去。弟妹,你说这话到底是何居心?非得闹得咱们家家破人亡才甘心不成?”
第174章 相邀
以前小二房需得靠着小大房拿银子回来过日子,姚氏怕张氏,不敢对她有半点不敬。可现在分家了,小大房即便有银子也不会给姚氏花上一个铜子儿,姚氏可就不受这个窝囊气了。
她翻翻眼皮,阴阳怪气地道:“大嫂这话我可承受不住。闹分家、往咱们爹娘心窝上捅刀子的可不是我,家破人亡更不是我能闹得出来的。也只有大嫂这样的能耐人才能……”
她话还没说完,杜辰生就怒喝一声:“够了!新年大头的说什么家破人亡?不会说话就给我滚回你们娘家去!”
张氏和姚氏都赶紧噤声。
杜辰生是公公,为了避嫌,向来是不直接跟她们这些儿媳妇打交道的。她们有什么不对的,都由牛氏来出面警告敲打责骂。像这样当着全家老小的面出声喝斥她们,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回。而且,还说得这么严重。
不过大年初一,口无遮拦说不吉利确实是她们的错,两人心里虽委曲,却不敢有半句怨言,低着头都默不作声。
姚氏是平素被骂惯了的,皮糙肉厚倒是无所谓;可张氏这么些年在杜家一直倍受看重,便是向来喜欢骂人的婆婆,都不敢跟她说一句重话。现如今公公这样说她,她便有些受不住,眼眶当即红了起来。
大年初一,忌口出不吉之言,忌口舌之争、宁宅不宁,忌掉眼泪,否则就预示着这一年都不吉利。眼看着这三样,自家媳妇全占全了。父亲因着杜锦宁的事,心情本就不好,这会子要是再犯忌讳,那可能就不是喝斥一句那么简单了。
为此杜云翼连忙打圆场:“爹,您看,要不要我去隔壁一趟,就说今天大年初一,请大伯和大伯母过来吃饭。”
牛氏抬了抬眼皮,十分不满意大儿子这话。要请杜寅生他们过来吃饭,自家不得又破费么?哪儿来的那么多钱银?
可老头子在气头上,她也知道不能触霉头。最重要的是,自打小三房搬出去,杜寅生就摆明了马车,不跟他们二房来往。这会子即便杜云翼去请,估计他们也不会来。为着没影儿的事,惹着老头子一通骂,不值当。
她便聪明地没有说话。
杜辰生自打得知杜锦宁搬去书院庄子上,又在小三房的乔迁宴上见到关乐和、袁修竹、齐伯昆,过后还打听清楚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他就十分后悔。
他做了一辈子账房,最是会拔算盘子,什么是盈,什么是亏,他算得再清楚不过。
像现在这样,杜锦宁注定要一飞冲天的,如果往后跟他们再无瓜葛,那杜家二房的损失还真是不可估量的;反之,不光他和牛氏可以享受杜锦宁赚钱当官后的荣华富贵,即便是杜锦程和杜锦德、杜锦寿,都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以说,杜家二房兴家之举,就在杜锦宁身上。
既然不能灭了杜锦宁,那就只能反过来,必须得跟他搞好关系,消除他心中对杜家的怨恨。免得他日他得了权势,回头报复杜家这么些年对他和母姐的虐待与谋害。
其实报复什么的,如果让杜锦宁知道,她定然会告诉杜辰生,他们想多了。她并不怨恨杜辰生一家。确切的说不是不恨,而是懒得恨。她不是原身,她跟杜辰生从根子上来说就是个陌生人。陌生人对你好,你得感恩;人家不对你好,那也是本份。有什么必要去恨人家呢?
她对杜辰生和杜云年,更多的是厌恶,厌恶他们对陈氏等人的虐待,厌恶他们想要通过卖掉杜方菲和杜方苓来获取利益。如此而已。
看在原主是跟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份上,她不会报复他们,更不会为了这些人脏了自己的手的。她最多是跟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如此而已。
可杜辰生不知道这些。原先杜锦宁在庄子上,跟他们没有交集,慑于关乐和的警告,他不敢去缠着杜锦宁。可现在杜锦宁既然来了桃花村,就呆在隔壁,他自然不会放过缓和关系的这个机会。
他吩咐杜云翼道:“去吧,就照着你说的办。”
杜云翼便起身去了。
进到大房的时候,就见堂屋里笑声阵阵,屋子里所有人都带着笑容,大家似乎相谈甚欢。他的眼眸闪过一抹精光,装作没看到杜锦宁,上了台阶就拱手对杜寅生道:“大伯,我爹让我过来请你们今晚到那边去吃顿饭。”
为了缓和关系,今天一大早他就跟张氏提着礼物过来拜年了。新年大吉的,而且他跟张氏又没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杜寅生便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不过态度总是淡淡的,坐了一会儿便叫他们回去了。
有了早上的铺垫,他这会儿过来请人态度就十分自然了。
“不用,不必破费。”杜寅生表情疏离地一口回绝。
“大伯……”杜云翼央求着正要说话,一抬头看到了杜锦宁,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这是……宁哥儿?”
旋即他脸色变了变,望着杜锦宁道:“宁哥儿既然过来了,怎的不到家里坐坐?你祖父……好歹是你亲祖父,又那般大的年纪了,莫非你还要记恨他不成?”
杜锦宁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道:“祖父祖母那里,自然是要去拜年的。只是长幼有序,我总得给伯祖父拜了年,才好去二房。”
杜云翼一听这话,便放下心来,颔首笑道:“我就知道宁哥儿不是那等不孝的。也是,如果宁哥儿是不孝的,关山长怎会收你为徒?可见你是个好的。”
杜锦宁一笑:“大伯好口舌,锦宁佩服。”
可不是么?如果她对杜辰生不孝,影响的不光是她自己的名声,还有关乐和的。杜云翼这个威胁,可真是厉害呢。
杜云翼的脸色就变了变,后悔自己拿语言来挤兑杜锦宁,赶紧笑笑,描补道:“宁哥儿这话就说错了,我是最不会说话的,大家向来说我嘴笨口拙,有时候明明是好话,让我说出来就得罪了人。唉,为着我这个毛病,你大伯母一直叫我少说话,免得无意间得罪了人还不知。”
第175章 杜云昌的崇拜
杜锦宁懒得跟这不相干的人费口舌,只淡淡地说了一声:“是吗?”就不说话了。
杜云翼老大个人了,被这么一小孩儿晾在半空中,顿时觉得尴尬无比。
他转过头去,对杜寅生道:“大伯,正好宁哥儿也回来了,我们一家难得团聚,你们晚上就别做饭了,一会儿到这边吃吧。”
杜寅生便有些犹豫。
他不想给二房人面子,但杜锦宁的面子不得不给。如果杜锦宁晚上留在二房吃饭,他也不放心,需得陪着才好。
他便看向杜锦宁。
杜云翼见状,心里又打了好几个转。
平日里牛气哄哄的伯父,竟然还要看这十来岁小孩儿的脸色了么?这还真是……
“我就不吃晚饭了,坐一会儿我就回去了。天黑路不好走,又是大冷的天,还是大年初一,总不好劳烦郑大叔相送,惹得他家人不放心。”
“回了家了,还能没地方给你住不成?你们那屋子还给你留着呢。”杜云翼哪里肯就这样放杜锦宁走?总得大家一起吃顿饭,热热闹闹的,把关系给缓和了才好放人。
咱们大吃货国,就没有在饭桌上谈不成的事,一顿不行,就两顿。吃个饭喝杯酒,再借着酒酣饭饱之际,说些暖心的话,他就不信这小孩崽子,还能心硬似铁,一颗心捂不回来了不成?
但他这算盘,注定要在杜锦宁身上落空。
“不了,我没跟我娘说,她会担心的。”杜锦宁似笑非笑地瞥了杜云翼一眼,“刚才大伯还警告我别不孝呢,大过年的我怎么好让母亲担忧?”
杜云翼就被噎住了。
听得杜锦宁还愿意去给杜辰生拜年,杜寅生心里十分安慰。他心里生着弟弟的气,不愿意搭理他,但这不代表他愿意看到杜锦宁跟杜辰生老死不相往来。每个老人都希望家宅和睦,总希望过得好的那一个顾着过得不好的。
乔迁宴上,杜辰生丢脸,他也不好意思再呆下去,带着儿子走了,后来就一直没见着杜锦宁。他这心里,其实也是不好受的,生怕杜锦宁跟他们这一房也疏远了。毕竟杜锦宁明摆着不会再回来,而他们碍着关乐和对杜家印象不好,又不好上门去,久了不来往,感情自然就淡了。
现在杜锦宁能回来拜年,还掂记着给杜云昌找私塾的活计,这说明这孩子心地纯良,仍顾着这份血脉亲情。他既不想留下过夜,杜寅生自然不会勉强,以惹得杜锦宁不高兴,再让刚刚维系上的关系给断了。
“行,一会儿我就陪你过去坐一坐,饭就不吃了,下次来再说。”他笑道。
杜锦宁态度坚决,杜寅生又这样说,杜云翼便不好再劝下去。不过杜锦宁能愿意过去拜年,这对杜家二房而言也算得是个好消息了。有一就有二,以后再慢慢缓和关系,走动起来就是了。
“云翼你先回去,一会儿宁哥儿会过去的。”杜寅生还有话跟杜锦宁说,当然不愿意杜云翼杵在这里碍眼,直接开口赶人。
“好,好的。”杜云翼只得先告辞。
待他走后,杜寅生站起身来:“宁哥儿,我们到你四叔的书房去说话。”又叫杜云昌,“一起来。”
杜锦宁为丈夫解决了一件大事,章氏这会子十分殷勤,跟到书房里上了茶又端了糖果过去,再加些炭把火烧旺,这才从书房里出来。
“你现在过得如何?”杜寅生问道,“过年后的束脩可有着落了?”
桃花村离县城不远,茶馆还有章家的股子,杜锦宁和关嘉泽等人一起开茶馆的事,瞒是瞒不住的。以后杜寅生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个消息,也会寒心,杜锦宁虽担心茶馆的事就跟他们家乔迁新居的消息一样,被杜家大房泄露出去,但仍不愿意瞒着杜寅生。
她道:“伯祖父也知道我一直在写话本。因着关少爷和齐少爷他们喜欢我写的话本,他们便出钱合开了一家茶馆,用我的话本来说书,我以话本入股。现如今茶馆买卖红火,每日能赚不少钱,书院开学前就能分红一次。再加上我娘我姐姐她们做些小食提供给茶馆,也多多少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