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生孩子侍候公婆,不再出去抛头露面。
  他原先没想过让杜锦宁再回朝庭里做事。
  齐慕远一看祖父这表情心里就咯噔一下。
  他可是了解杜锦宁的。
  杜锦宁是个再有主意不过的人了。她之所以女扮男装考科举做官,还做出了这么大一个贡献,比朝堂上所有男人都强,绝对是不甘被囿于后宅之人。如果齐家要求她这样,她即便对他感情再深,想来也能头也不回地走掉。
  所以就算两人的感情很好很深,不到进拜堂进洞房的那一天,他这心里都是悬着的。总生怕杜锦宁突然间就消失无踪了。
  要是别的女子还好,偏杜锦宁就有这样的能耐。只要她想走,就算他有一个有权势且十分有能耐的祖父,也拦不住她。
  他忙道:“祖父,锦宁这样的才华,比多少男人都要强。如果她囿于后宅,是朝堂的损失。”
  齐伯昆就沉默了。
  虽然齐慕远这话有些伤男人的面子,但的确是事实。
  工部几十上百年来不断研究高产水稻都没有半点头绪,结果杜锦宁就这么随意捣鼓一下,一年时间就研究出了这样的高产水稻来,为整个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她的大局观,她那满是新点子的头脑,随便出个主意就能给大宋开出一个新局面。而随便使出一个计谋,有时候连他这个自认老狐狸的吏部尚书都不如。
  这样的女子,难道不是比所有男子都强吗?他齐伯昆自认能力不错,但就算脸皮再厚,也不敢说自己能比得上杜锦宁。
  更何况杜锦宁年纪还这么小。假以时日,记她再成长些,不知会引领大宋走到一个如何繁荣的境地。
  脑子这么一拐弯,他的思维就豁然开朗了。
  这样的女子,怎么能跟苏氏那样的女人一样,呆在后宅里,整日就想着如何打扮自己,想方设法地让丈夫陪自己,不光对国家与家族无益,还拉后腿呢?
  想一想杜锦宁这样惊才绝艳的女子,嫁进齐家后要侍候苏氏那样的蠢婆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齐伯昆就受不了了。
  千百年来才出现的一个妖孽,就这样禁锢在后宅,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这样做,他们齐家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你放心,如果能把世家掰倒,我绝对说服皇上让你继续在朝堂里做事。”齐伯昆道,“做官不敢保证,但做事还是没问题的。”
  唐宋还没像明朝一样,受朱熹“存天理灭人欲”这些理学思想的影响,把女子踩到尘埃里以凸显男人的身份地位。
  唐朝十分开放,宋朝也不例外,起码女子是可以随意出门的。
  杜锦宁这样特殊,有大功劳与大才华,齐伯昆相信赵晤是不舍得放过她不用的。


第808章 谁最蠢?
  “唯有一点。”齐伯昆盯着杜锦宁的眼睛,话说得不急不徐,“皇上是个男人,作为君主,他定然是要把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旦他得知你是女子,不知道会不会起别的想法。”
  杜锦宁心里一动。
  齐伯昆是老狐狸,她是小狐狸,齐伯昆话里的意思她自然明白。
  齐伯昆是想让她在拿到丹书铁券后就直接嫁入齐家成为齐家妇。至于以后能不能参政,能不能走到人前,那都是以后的事,完全没必要现在就考虑这些。只不要让赵晤对她起别样的心思就好。
  齐伯昆也知道杜锦宁明白他的意思,干脆挑明了道:“所以,我希望明日你拿到丹书铁券后,就立刻跟小远成亲。你成为了齐家妇,我跟小远才好跟皇上谈判。否则我们以什么立场与身份说话呢?”
  “在皇上面前,我们首先是他的臣子,其次才是你的同乡或同窗,否则就是不忠。但亲人就不一样了。夫妻一体,就算皇上是君,他也不能逼着臣子放弃自己的妻儿而将他放在第一位。这样没有人情味的臣子,他也是不屑一顾的。”
  杜锦宁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齐伯昆的意思。
  不过她没有说话,而是转向了齐慕远,问他道:“你的意思呢?”
  齐慕远这两年成长得很快,再不是以前那个能力略逊杜锦宁一筹的少年了。
  齐伯昆和杜锦宁在商议事情,他虽不说话,但高大的身影往那儿一坐,再加上坚毅的面容、周身的沉稳,就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力量感,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见杜锦宁转头问他,他脸上并没什么别样的表情,只是深深地看了杜锦宁一眼,便转头对齐伯昆道:“我跟杜锦宁的关系,皇上是早就知道的。如果这样,他还敢起别样的心思,就只能说,在他心里,江山还不如女人重要。”
  这话里的未尽之意,齐伯昆自然听得出来。
  赵晤他上位靠的是什么?是如齐伯昆这样的老臣一力支持。而现在,齐家不光有齐伯昆这个赵晤十分倚重的老臣,还有齐慕远这个掌握了他一部分暗中力量的得力臣子。饶是这样他都不管不顾,一心想着把杜锦宁收纳入后宫,那么齐伯昆与齐慕远就完全没必要再辅佐这样的君主了,趁早带着杜锦宁一起离开朝堂,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原来一众辅佐赵晤上位的老臣,定然会为此寒心,也会对赵晤失望之极。没有了这一众老臣的鼎力支持,赵晤就只能成为世家的傀儡。
  想来世家是十分愿意看到这一局面的。到时候即使赵晤想对齐家祖孙及杜锦宁做什么,世家也会拦着,不会让他得逞。
  而赵晤会这样自毁城墙吗?肯定不会。他要是这种蠢货,齐伯昆当初就不会冒着满族灭亡的危险,支持他的夺嫡了。
  所以,齐伯昆说的那些危险,是不存在的。
  齐伯昆恨不得跳起来打死齐慕远这小子了。
  这臭小子,他刚才说那些话,还不是为了他好,好让他早已抱得美人归。结果呢,人家还不领情,非得拆你的台,当面揭露你的险恶用心,丝毫不给他这个祖父留面子。
  这小子是不是蠢!
  齐慕远见祖父恶狠狠地瞪他,立刻回了一个“你才蠢”的眼神。
  他这个老祖父,真是想抱曾孙子想疯了。
  他就没想过人家杜锦宁的脑子丝毫不比他差吗?他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打量人家不知道呢?没见人家不光没有立刻答应,还转过头来问他的意见吗?
  他要是顺着祖父的说话忽悠杜锦宁,那是找死呢。
  这时候只有以诚相待,才能挽回美人心。
  也不知谁才蠢!
  杜锦宁听了齐慕远的话,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转头默默地看了齐伯昆一眼。
  齐伯昆刚才是关心则乱呢,被孙子那个眼神提醒,再看看杜锦宁的表情,他立刻明白过来了。
  这小狐狸的忽悠之功,丝毫不比他差啊。他忽悠人家小狐狸,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他立刻尴尬地“哈哈”笑了两声:“看我这脑子,糊涂了。唉,人老了,脑子就是不好使。还是你们年轻人看得明白。”
  要是以往,杜锦宁定然会没大没小地丢给他一个鄙视的眼视:还能装得更像一点吗?
  但现在不同了,她现在算是齐慕远的未婚妻了,眼前这位是祖父大人呢,还真不能像以前那样倚小卖小了。
  不光不能鄙视,她还得给齐伯昆一个明确的答复:“婚事不急,否则连累你们怎么办?这可是欺君大罪,要灭门的。一切等尘埃落定再说也不迟。”
  她转过头来,给了齐慕远一个笑脸:“反正我们还小,我才十六岁呢,对不对?”
  齐慕远回了她一个笑容:“没错。”
  齐伯昆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他老人家算是看明白了。他儿子是个老婆奴;他这个寄予厚望的孙子,估计以后也是个老婆奴。人家杜锦宁都说不嫁给他了,他还乐呵呵的附和,这是蠢呢还是蠢呢?
  他齐伯昆英明一世,怎么就有这样蠢的老婆奴子孙呢?
  他聪明地撇开了这个话题,问道:“对付世家,你有什么好主意?”
  杜锦宁也严肃起来,不答反问:“齐爷爷,您了解皇上。您觉得当世家势小,而他全面掌权之后,会不会变得跟现在不一样呢?”
  齐伯昆叹了口气:“这个我不能跟你保证。但从大局来看,世家的存在阻碍了大宋的发展。”
  杜锦宁点了点头,心里对齐伯昆这些老臣肃然起敬。
  她也不藏着掖着了,道:“世家内部虽有矛盾,但对外的诉求是一致的,所以才会抱成团来对抗皇权。可他们真是铁板一块吗?能不能各个击破呢?”
  齐伯昆摇摇头:“这些世家互相联姻,守望相助,很难各个击破。”
  “那是矛盾与利益冲突还不够尖锐。”
  齐伯昆眼睛一亮:“你有什么好主意?”
  杜锦宁凑近一些:“咱们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齐伯昆皱了皱眉头:“这样行吗?”
  “以前不行。现在皇上不是掌握了大半兵权了吗?是时候了!”杜锦宁胸有成竹地道。


第809章 抢婿风波即将来袭
  杜锦宁和齐伯昆在这边商量着如何搞垮世家,那边几个大世家的家主也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件事会给世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宋建立的时间久了,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大大小小的世家手里。杜锦宁研究出来的产高水稻,对北方种小麦的地方没啥影响。可他们不同,他们这几个世家手里握着的都是江南的土地,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
  一年两季,一季亩产七石,产量增幅太大,整个大宋的粮食巨增,供大于求,稻米的价格肯定会下降。
  产量增加了,价格下降了,这么算起来,他们的收益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得益的,是佃农。就算交租六成,他们留存四成。但十四石的四成与两石的四成,数量相差太大了。只要不是非得把稻米换算成钱,也不是灾荒年景,佃农们就基本不用挨饿了。
  几个家主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粮食产量增加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也不希望阶级矛盾太过尖锐,别动不动就起义暴动。佃农有粮食吃了,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干活。
  再说,佃农手里的粮食多了,即便他们把租子从六成提高到七成甚至八成,想来佃农的反抗意识也没有以前那么强烈。而租子收的比例高了,积少成多,他们的收益也会比以前要多。
  “只要别放开路引,让商业繁荣起来,对咱们就没多大影响。”赵家家主作了总结性发言,“不过,这个杜锦宁不简单啊。他刚成为状元时,轻而易举地把咱们设的圈套给破解了;现在又以一年半的时间研究出高产稻种。这样的天才不能为我们世家所用,假以时日,必会成为我们强劲有力的敌人。”
  大家都知道赵晤一定会以此为借口,把杜锦宁的官职升上一大截的。
  杜锦宁这人智商如此之高,还有政治头脑,一旦给时间让他成长起来,定然会成为让世家头疼的人。
  “要不,咱们把他……”一个家主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另一个则道:“你个张老头,就会打打杀杀。他现在如日中天,杀了他,你就没想过会不会招来众怒?赵晤那小子正好没借口来找咱们的麻烦呢,你这不是将把柄送到他手上吗?”
  张家家主两眼一瞪:“老子要杀人,会做得那么明显让人知道吗?想要他的命,千百种方法随便选。”
  对方也瞪过来:“赵晤现在都急红眼了,他管你有没有证据呢?直接把屎盆子往你头上一扣,你还能跟他辩论得清楚不成?”
  “那你说怎么办吧?你聪明你想办法。”
  另一个家主不紧不慢地插进话来:“依我看,杜锦宁这种人聚天地之灵秀,怕是来历不凡,是不能随便乱杀的。不如将他拉入咱们阵营来。”
  “别忘了,当初咱们可是给他设过圈套。”有人提醒道。
  “哼,那又如何?利益面前,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
  赵家家主听了,点点头:“这主意好。”他扫视了众人一眼,“杜锦宁还没有成亲,只要他成为了咱们几家的乘龙快婿,还怕他站在咱们的对立面不成?大家都想办法,软的不成就来硬的,总之要让他这几日内就成亲。”
  “赵公说的太理。”
  “那就这么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纷纷起身,急匆匆离去。
  他们这些人虽然抱团,但内里却互相较劲。杜锦宁这样的人,哪家不想拉拢入自己家中,增加家族的力量?让给他人只会此消彼涨,导致自己成为被踩在脚下的弱者。
  所以他们都各自回去想办法,防止别人捷足先登。
  赵晤一直让人盯着他们的动向。他手下还有一支如齐慕远这样的特务机构,探听些情报还是不难的。
  世家这次短暂的聚会,很快有消息禀报到了赵晤面前。
  赵晤还在灯下批改奏折,听了这话,他当即摔了一个茶盏:“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大宋好不容易出一个杜锦宁,他们想怎样?”
  吴公公能成为赵晤的心腹太监,并不是仅仅在于忠心。他平时在政事上是不会轻易插嘴的。但一旦赵晤有特别烦恼的事情又无人商议时,他会说一两句开导的话,其实智商也是赵晤十分看重的。
  他道:“杜大人这事并未触碰到世家的利益,想来世家不会对他做什么的。只是,杜大人终是未娶妻,这就是一条容易被苍蝇叮咬的缝,不得不防啊。”
  赵晤无奈。
  杜锦宁是断袖,他跟齐慕远情投意合,所以发誓终身不娶妻。但世家打定主意要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招他为婿,杜锦宁一个人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终有一天会中招,无奈之下娶了世家女。
  一旦杜锦宁成了世家的女婿,他赵晤怕是真没希望能掌控大权了。
  他忽然问道:“明月今天做什么了?”
  吴公公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回道:“杜大人来时,长公主殿下曾在半路上等着他,想跟杜大人说几句话。不过杜大人不愿意跟她有牵扯,不待长公主说话,就借故离开了。”
  赵晤没有再说话,站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直到吴公公都快被他绕晕了,他这才下定了决心:“你悄悄过去,别惊动太后,将鲁国叫来。”
  “是。”吴公公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他就带着赵明月进了大殿。
  “皇兄。”赵明月行了礼,便眼巴巴地望着赵晤。
  赵晤整日为国事忙碌忧心,除了过去陪她与母亲吃饭,是不会特意跟她见面的。现在相召,必有大事。
  赵明月凭着女人的直觉,隐隐有预感,赵晤要谈的事,必然跟杜锦宁有关。
  赵晤本已打定主意了,可看到赵明月,他又犹豫起来。
  赵明月见他几次三番欲言又止,忍不住道:“皇兄,您有什么事尽管说就是。妹妹一生的荣辱,全系于兄长。有机会能为皇兄分担点事儿,是妹妹的荣幸。只要能做到,妹妹绝不推辞。”


第810章 丹书铁券到手
  赵晤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才问赵明月:“明月,你老实跟皇兄说,你是不是还喜欢杜锦宁?”
  赵明月的瞳孔微微张大,眸子里似有惊喜之色,旋即她点了点头。
  在皇兄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她也偶尔听到了一耳朵,知道现在的政局不妙。更何况大皇子被人下毒,赵晤派réndà肆查探,是瞒不住人的。
  今日又是宣召杜锦宁进京的日子。在跟杜锦宁见过面后,皇兄就悄悄召了她过来,很有可能皇兄已改变了主意。
  生怕点头还不能让皇兄明白自己的心意,赵明月又开口道:“皇兄,我喜欢杜锦宁。”
  听到这话,赵晤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可他是个断袖,他喜欢男人。”
  赵明月咬住了下唇。
  杜锦宁宁愿喜欢男人也不喜欢她,这对于高傲的公主来说,真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
  但她就是喜欢杜锦宁。今天见到杜锦宁时那种浑身毛孔都喧嚣沸腾的感觉,是在面对萧二公子时从来没有过的。
  她想要努力一把,她不甘心。
  这么多年她也从赵昶那里了解了杜锦宁的为人,她对自己也有自信。她相信一旦她跟杜锦宁成了亲有了孩子,杜锦宁肯定会断了跟齐慕远的来往,一心一意对她好的。
  就算不能,到时候杜锦宁真正让她伤了心,对这桩亲事绝望了,大不了和离就是,但她好歹死了心,不用再心心念念地掂着某个人。
  公主改嫁,在唐宋时期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权势地位,她们照样能嫁个不错的郎君。
  两年来,赵明月翻来覆去的想这事,早已想得很明白了。
  “不怕。如果我挽回不了他的心,到时候和离就是。”赵明月抬起美眸,望向兄长,“您再给我挑个好的就是。”
  这句话,真真正正安慰到了赵晤,也让他下定了决心。
  没错,不行就和离改嫁就是。他赵晤的妹妹,就算和离了也照样求娶者如云。
  “杜锦宁立了这样的大功,明日朝堂会宣他上朝以示嘉奖。世家几位家主刚才聚会议了此事,打算这几日就强取豪夺要把杜锦宁变成他们的女婿。”
  “什么?”赵明月又惊愕又震怒。
  那些世家贵女,她这段时间因为办茶会,也经常跟她们一起玩的。想像着杜锦宁忽然成了她们之中谁的夫婿,赵明月心里就生出一股戾气。
  她赵明月视若珍宝、完全不敢亵渎的人,这些人怎么敢用龌龊的手段强迫杜锦宁成为她们的夫婿?
  “皇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她战意熊熊。
  赵晤生怕她没领会自己的意思,将话挑明一些:“如果你先退婚,再赐婚,且不说母后会如何阻拦、时间来不来得及,便是杜锦宁也不会答应的。所以一切还得靠你自己,也要抓紧时间。”
  “我明白。”赵明月道。
  她母亲原来是贵妃,这宫里原来有皇后和许多妃子,为了夺嫡那真是你死我活的而非一片净土。赵明月虽有母亲护着,宫里的勾心斗角的手段却也见识不少。宫里从来养不出小白兔,端看她愿不愿意那样做而已。
  看到赵明月行礼告退,赵晤心里又矛盾起来,道:“这事也不急,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了再说。如果你不愿意,跟朕说一声就行,朕再想办法。”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直接给杜锦宁赐个婚就是了。他的心腹臣子不少人家里有适龄的姑娘,明日在朝堂上直接指一个给杜锦宁就是。
  只是这样做,杜锦宁不愿意,估计那些臣子以后也要恨死他,毕竟杜锦宁是个断袖。这样一来,他一下子就得失去两个臣子的忠心。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这样做实在是不划算,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杜锦宁去做世家的女婿呢。
  赵明月这里,他也是看到妹妹对杜锦宁念念不忘,否则绝对不会出这样的招数。赵明月心里一直装着杜锦宁,就算嫁了萧二公子,也不会开心。如果跟杜锦宁成亲真不开心,和离了就是,也算是了了赵明月一个心愿。
  所以思来想去,他只能出此下策。
  不过想想母后的反应,他又头痛起来。
  第二日,杜锦宁半夜就起来了,梳洗吃过早饭过后,换上官朝就在家里等着。
  她的品阶不够,是不能去上朝的,需得等宫里宣召。
  朝庭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粮食增产的问题了,所以朝会开始不一会儿,宫里就来了人,宣召她进宫。
  进了宫,往那里一站,杜锦宁就听着几个大臣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争的就是到底要给她提到什么职位上,给什么奖励。
  杜锦宁心里有了底,自然不着急,就老神在在地听他们争吵。
  “臣以为……”听人吵了半天,刘御史站了出来,“杜大人年纪轻,入仕时间不长,官职不应该提那么快。但杜大人的功劳极大,利在千秋,不如赐杜大人丹书铁券一块。”
  他这话一说,从上朝起就开始争吵的几伙人,一个个都不说话了,都低头掂量起给这个赏赐合不合自己的利益。
  赵晤冷着脸坐在上面,心里只觉得悲哀。
  本来皇权至上,杜锦宁立了功,他这做皇帝说给什么赏赐就给什么赏赐;可现在却还要看臣子的脸色,这就是因为他手上的权利不够啊。
  见不明就里的心腹大臣出来反对,世家却开始对刘御史的提议投赞成票,他直接拍板:“杜锦宁调任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赐丹书铁券一块。”
  他看向杜锦宁:“杜爱卿意下如何?”
  众位大臣都看向了杜锦宁。
  世家心里高兴,不明就里的赵晤的心腹大臣却为她可惜。
  工部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是正五品,品阶不高,也没什么权利,与杜锦宁的巨大功劳不相符。而丹书铁券,更多的是一份荣耀,并没有多大用处。
  但雷霆雨露均是君恩。赵晤既开了口,杜锦宁不可能提出异议,否则就是不识好歹。不管心里对这个决定再不满,也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杜锦宁心里大喜,却还要极力不露出丝毫喜色来。
  她跪了下来去,行一大礼:“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伯昆心里也乐开了花。
  他虽胸有成竹,觉得今天一定会达成目的。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差子。
  现在达成心愿,想想杜锦宁马上就会嫁进齐家,他老人家都快要绷不住笑出声来了。


第811章 见姐姐
  拿到丹书铁券那一刻,杜锦宁心里异常踏实。从大殿里出来,望着天边的朝霞,她终于没忍住,对着天空露出了一个笑容。
  “杜大人。”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杜锦宁转头一看,台阶的侧下方抬起头来朝她这边望过来的,正是好久不见的翰林院承旨邓易。
  看到杜锦宁注意到自己,邓易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他抬起头朝杜锦宁拱了拱手:“恭喜杜大人,贺喜杜大人。”
  自己站在台阶上,邓易站在台阶下,最要紧的是大殿里赵晤与上朝的朝臣们都还未散朝,杜锦宁在这里说话大为不敬。
  杜锦宁虽不大想理会邓易,还是从侧面的台阶上走了下去,对邓易回了一礼:“多谢邓大人,惭愧惭愧。”
  “这里说话不方便,不如杜大人到翰林院坐坐吧。”
  邓易说着,又笑道:“杜大人虽去了润州,但翰林院可是你的娘家。进了宫不去翰林院坐一坐,可是说不过去。再说,魏大人、陶大人、姚大人都掂记着你呢。”
  杜锦宁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往旁边走了几步,离大殿远了一些,道:“多谢几位大人掂记着。但锦宁已不是翰林院的官员了,实不好在这宫里随意走动。以后有机会见面,再好好感谢几位大人。”
  说着,她拱了拱手:“我还有事要办,就不多在此停留了,告辞。”朝邓易点了点头,便转身朝皇宫大门方向离去。
  邓易差点跺脚,又不敢大声叫喊,快步追了几步,赶上杜锦宁道:“要不这样,晚上我在华盛酒楼设宴,请杜大人及姚大人几人喝酒?到时候再请齐大人也一块儿来。”
  他是受了世家的嘱托,要把杜锦宁约去喝酒,好设个仙人跳之类的计谋的。他也看出杜锦宁是个谨慎的人,而且完全不卖他面子,不得已才搬出齐慕远来,好打消杜锦宁的顾虑。
  没想到饶是这样,杜锦宁都不卖账,一味拒绝:“我几个姐姐和姐夫都请了我晚上吃饭,我都答应他们了。邓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等以后有空我再请邓大人喝酒。”
  邓易又劝了几次,却都遭到了杜锦宁的无情拒绝,最后只能望着走出宫门的杜锦宁,满脸沮丧,心里想着该如何对自己的靠山交待。
  鲁小北家里,杜方菲已经好几次走到院门口张望了:“锦宁怎么还不过来?”
  其他人家里都有长辈,只有鲁小北这里没有。所以几姐妹有什么事,就会聚在鲁小北这里。
  昨日得知杜锦宁进京,并捎了信来说今天聚一聚,今日一早她们就过来了,还准备杜锦宁早爱吃的早餐。只是等来等去,只等到了杜锦宁派人给她们送来的信,说杜锦宁进宫去了,下了朝才有空过来。
  为防没拿到丹书铁券,三个姐姐失望,杜锦宁并没有透露丹书铁券的事。
  杜方蕙的婆家有人是每日要去上朝的,倒是知道时辰。她看了看屋里的滴漏,道:“还没到下朝的时候呢,大姐你坐下,别老走来走去。”
  “是啊,宁哥儿下了朝,会直接过来的。”杜方苓也道。
  “也不知道她进京来做什么。”杜方菲走了进来,坐到了椅子上。
  “听说是她研究出了高产稻种,皇上要赏赐她。”杜方蕙道,“想来宁哥儿能调进京里来了,不用再呆在润州了。”
  “要是调回来就好了。”杜方菲十分期待。
  她们跟陈氏、杜锦宁以前都没有分开过。乍一分开时,她们很不习惯,隔三差五地就派人去润州给陈氏送东西,看一看陈氏和杜锦宁生活得怎么样。后来知道她们都安好,三人不是怀孕,就是有幼子要照顾,有公婆要伺候,事情繁忙,来往得便也没那么频繁了,隔上一两个月才派人送东西和信过来,而且一送就是三家一起。
  杜锦宁做事缜密,在陈氏离开润州之前,还特意派了人到京城来送些吃食,三姐妹也赶紧回礼,派了人送东西过来,见了陈氏一面,所以三姐妹至今都没发现陈氏已离开了润州。
  “来了来了,少爷来了。”一个丫鬟跑了进来,语调欢快地禀报道。
  三姐妹站起来想去迎接,就看到杜锦宁走了进来。
  “宁哥儿。”
  “锦宁……”
  “大姐,三姐,四姐。”杜锦宁笑着给她们作了个揖。
  今天不是沐休,方少华和许成源要上衙;鲁小北则在前些日子就南下收货去了,并不在京城。
  屋子里除了杜家三姐妹,就只有她们带来的丫鬟婆子了。
  “娘身子怎么样?”
  “皇上给了你什么赏赐?是不是要调到京里来了?”


第812章 别担心
  杜锦宁坐了下来,接过杜方菲亲手递过来的茶,不答反问:“外甥们呢?怎么不带过来?”
  “你这有正经事呢,带他们来还能谈事儿吗?吵得要命。”杜方菲道。
  “姐夫们都好?”杜锦宁又问。
  “好着呢。”杜方苓解释了一句,“鲁小北去南边进货了,没在家里,去了有一阵子了。要是知道你回京,他定然哪儿都不去,在这里守着。”
  南边放开路引,商业越发繁荣。赚钱能让人动力十足,当地的老百姓想着法儿地制造或是种植出各种东西来***如水果,以前虽也有人种,但因为交通和抑商问题,种的都不多。
  现在放开路引,大家不光种水果,而且哪样稀罕就种哪样。那边又是热带、yàrè带,种出来的水果在北方很是卖得出价钱,鲁小北因为关乐和的缘故,知道消息后立刻南下去看货。不光贩水果,还打算贩南边各种稀罕东西回来卖,这么一转手就是好几倍利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