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不待苏峻说什么,他抱着画轴转身就跑。
  苏峻等人是常来齐府给齐慕远的母亲苏氏请安的。这会子也不用人领,三人熟门熟路地进了内院,去了苏氏院子。
  苏氏听到侄儿侄女来了,很是高兴,早就叫人在大门口迎着了。
  待三人进了屋,她道:“我已叫厨房做了你们爱吃的菜了,一会儿留在这里吃饭。”
  说着她看了看三人身后,诧异道:“小远呢?他怎么没跟你们在一起?”
  “还说呢。”苏岫嘟了嘟嘴,走到苏氏身边坐下,挽着她的胳膊撒娇地蹭了蹭,娇嗔道,“他刚才来了个姓杜的同窗,一心就跟他同窗说话,理都不理我们。我叫了他好几声他都没答应。”
  不待苏氏说话,她又道:“饶是这样倒也罢了。我们是表哥表妹,是自己人,他多费心神招呼外人也是应该的。可那姓杜的走了,还是甩脸子走的。表哥不但不恼,还巴巴地追上去,我都看不过眼了。”
  苏氏一听,顿时皱眉道:“怎么回事?”
  刚才听到下人来禀,说杜锦宁来了,她还打算待吃饭的时候见上一面,也看一看自家公公极力夸赞的人是怎么样的。
  可这会子听着怎么不对呢?谁到别人家做客,尤其还是第一次登门,就甩脸子给主人看的?这杜锦宁怎么听着这么不懂事呢?
  苏岫立刻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当然,她虽没有添油加醋,却把杜锦宁甩脸色的情形给略微夸大了些。
  苏氏听着就很气愤,对杜锦宁的印象一下子坏到了谷底:“可见是乡下来的,终是少了些礼数。”
  说着她又拍拍苏岫的手:“小远多年没回来,性子虽好了些,却还是那般冷淡。你们替我多开导他些。”
  苏峻三兄妹自然没口子地答应着。
  苏氏又叫人把料子拿出来给苏岫看。
  等看着那匹缎子比在苏岫身上,衬得苏岫越发标致,她十分满意。
  她一直喜欢苏岫的开朗大气,想把她许配给自家大儿子。无奈齐慕远一直在桂省,公公又没有松口,苏岫这里一等就两年。
  现在齐慕远终于回来了,政局也稳定了,是时候把亲事提上日程来了。
  看着苏岫那娇媚的容颜,她转头吩咐丫鬟:“去,把大少爷请来,叫他来陪陪表哥表妹,别一天到晚呆在书房里,都念成书呆子了。”
  丫鬟应声去了,不一会儿回转过来,禀道:“少爷说,他不舒坦,劳烦夫人招呼客人。一会儿他也不过来吃饭了。”
  苏岫一听,立刻道:“定是被那姓杜的气着了。”


第583章 母子
  苏氏虽不满齐慕远不给她娘家亲戚面子,但大儿子的性子她也是知道的,但也没派人再去打扰齐慕远。
  直到苏家三兄妹吃过饭回家之后,她这才亲自去了齐慕远的院子。
  这院子跟桂省府城及漓水县一样,平时都不许人进的,否则齐慕远就要大发脾气。
  苏氏只得站在院门前,让丫鬟朝里喊:“大少爷,夫人来看您了。”
  隔了好一会儿,齐慕远这才出来,把门打开,面无表情地看着苏氏道;“母亲有什么事?”
  “没事我就不能来看你了?”苏氏嗔他一眼,提起裙子往里走。
  齐慕远看看苏氏身后没有跟着苏家兄妹,这才没有作声,在苏氏进了门后,他就把门给关上了,将苏氏带来的两个丫鬟一个婆子都给关在了门外。
  苏氏见状,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发愁地看着自家儿子。
  齐慕远也没理她,自顾自地进了厅堂,亲手给苏氏倒了一杯茶,放在苏氏旁边的几案上,这才在下首坐了下来。
  苏氏看到长得已十分高大且容貌俊朗的儿子,再想想长得娇媚的苏岫,顿时把院子的事放在了一边,开口道:“刚才这是怎么了?你表哥表妹他们好不容易过来一趟,你也不说陪陪他们。”
  齐慕远毫不留情地戳穿母亲:“他们不是隔三差五来这里么?苏岫表妹还在家里长住了一段时间吧?他们在这里呆的时间,比我还久,有必要要我陪么?我回来不是参加会试的?难道是回来陪客的?”
  苏氏脸色一僵,面色发白地望着儿子:“你……你怎的这样跟娘说话?”
  齐慕远看她一眼,又转过头去,面无表情地看着门外,没有说话。
  苏氏见儿子不理她,禁不住心里一酸,掉下泪来。
  “娘知道你怪我没带好你,让你小时候受了苦,可我也不是故意的。你要怪我到什么时候?”苏氏说着,越想越伤心,拿着帕子捂着脸,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齐慕远望着门外的树木,满脸地生无可恋。
  他娘就是这样,动不动就流眼泪,什么事都做不好,柔柔弱弱的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得围着她转,哄着她,逗她开心。他实在不知父亲是怎么忍得了这样的女人,还把她捧在手心里的。反正他的受不了。
  他不是不孝顺,更不会责怪当初她把他弄丢,让人掳了去。他只是受不了他娘这性子。
  要不是他被掳后回家,他娘三天两头跑到他这里来哭一场,他也不会设一个规矩,不许人进他的院子。后来发现这法子好,特别清静,便一直把这规矩用到了现在。
  齐慕远深知他娘哭起来是不能劝的,劝了只会让她哭得更久;要是不劝的话,她哭着哭着没意思,就自己慢慢停住了。
  这其实都是被惯出来的,唉。
  果然,在齐慕远盯着门外的那棵树把一篇文章在心里默背了一遍后,苏氏终于停止了哭泣。
  她用手帕抹干眼泪,抽抽噎噎地问齐慕远:“娘让人去苏家给你提亲,好不好?”
  齐慕远蓦地转过头来,盯着他娘,嘴里用十分坚定的语气吐出两个字:“不好!”
  “为什么?”苏氏对儿子这个回答倒不觉得意外。
  先前他们写信给齐慕远,齐慕远明确表示不成亲。
  “以前你不同意,是担心岫姐儿长得不好看,脾气不相投吧?现在看到她了,又相处了两次,应该也看得出来,她比许多女孩儿都长得好,而且脾气也好,行事大气有分寸,说话也讨喜,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苏氏红着眼睛问道。
  “不好看,我不喜欢她。”齐慕远语气冷硬地道。
  他担心自己什么都不说,母亲会擅自作主。虽说他的亲事必须经过祖父同意,但母亲要是固执起来,哭几场掉几滴眼泪,他那心疼妻子的爹没准就主动跑到祖父那里劝说了。
  “娘。”他耐下性子向母亲提出请求,“爹年轻的时候喜欢你,所以娶了你。难道你不希望我也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吗?”
  “可岫姐儿长得好看,性子又好,你怎么就不喜欢她呢?”苏氏满是不解。
  齐慕远的眉头一皱:“隔壁的郑大人,长得比爹好看,性子也不错,那你是不是喜欢他?”
  苏氏脸色骤然一变,横眉倒竖:“你说什么呢?有你这么开娘的玩笑的么?”说着,还心虚的看看门外,生怕丈夫听到了刚才那话。
  看到偌大一个院子,只有他们母子二人,她这才放下心来,心里倒是第一次感觉这院子立下规矩,不随便放人进来,是一件很好的事。
  “那不就结了?不是只要人长得好看,性子也好,我就得喜欢她的。”齐慕远冷着脸,“您要是想办法让我跟苏岫定亲,我就告诉爹,你觉得郑大人长得好看,性情也好。”
  “你、你……”苏氏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脸涨得通红。
  好半晌她才道:“你怎么变成这样?这种话也敢胡乱说,你这些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身上了?”
  “你要是不逼我娶苏岫表妹,我怎么会乱说?”齐慕远语气里颇有些无赖的味道。
  “行行行,我不逼你。”苏氏想着不能把苏岫拐回家做儿媳妇,就满心的遗憾,“唉,多好的姑娘。”
  “以后少叫苏家人到咱家来。否则要是传出什么,坏了表妹的名声,我可是不管的。只要我不愿意,打死你也逼不了我娶她。”齐慕远又道。
  “好吧好吧,都依你。”苏氏无奈极了。别家的娘都是管着儿子,她倒是叫儿子给管着了。
  要是往时,齐慕远还能做个孝顺儿子,跟母亲说说闲话。可今天跟杜锦宁谈掰,他满个人都心神不宁的,实在没什么心思。
  这会子谈判妥当,他就站了起来:“要是娘没什么事,我去看书了。”
  “饭吃过了吗?别刚吃饱就去书房里坐着,对身子不好。”苏氏关心着儿子,也跟着站了起来。
  齐慕远哪里有胃口吃饭?不过他是不会跟母亲说的,只道:“吃过了,刚也走过了。”
  连推连拽地把苏氏送到院门口,再把门关上,齐慕远无力地靠在门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疲惫地闭上了眼:“锦宁,我该怎么办?”


第584章 升官
  且说杜锦宁回到家里,同样心神不宁。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跟鲁小北、许成源一起吃了饭,她就借口看书,匆匆回了书房里。
  本来她以为可以借着看书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她的心就会静下来。可眼睛盯着书本看了半晌,她发现怎么也看不进去,坐在那里徒劳无功,她只得认命地把书合上。
  “青木,把我的琴拿出来。”她吩咐道。
  要来京城长住,她自然把她的琴带来了。当初在府学跟老师学了一段琴,去了南麓书院也没有放弃这个爱好,她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她记性本就好,乐感也还可以,学这个倒也不难。虽说弹得不像那种天赋极佳的人那般好,却也勉强拿得出手,算是一项才艺。
  琴能静心。此时心绪烦乱,弹弹琴想来能舒缓一下心情。
  青木依言去行李箱里把琴搬了出来——因在鲁家也只是暂住,所以杜锦宁吩咐别把所有的行李打开,只把两三个装着常用物口的箱笼打开用一用,其余的都原装放着。等买好了宅子直接搬过去就可以,不用再收拾装箱,多此一举。
  所以这架琴原来是在行李箱里的。
  好在当初收拾东西的时候,青木等人按着杜锦宁给的方法,分门别类的放置东西,并且在箱子外面贴上标签,现在想取什么东西,倒是不难。
  杜锦宁坐在院子里,将琴弦调了调,就“叮叮当当”地弹起琴了。
  青木在搬好琴后就退出了院门,不过担心少爷有什么吩咐,他并不敢走远。这会子听得杜锦宁的琴声,他不由扬了扬眉。
  他家少爷从最开始学琴,到后来弹得不错,他全程都看在眼里。青木虽没机会学琴,但天赋却是有的,经过两年的耳濡目染,对于琴声他也能听出个好歹来。
  可今天少爷这琴弹的,他总感觉不大对味。曲调虽还是那么个曲调,可听起来就是跟平常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
  杜锦宁跟弹棉花一般胡乱发泄了一通,心情总算好点了。
  她将琴往院里一扔,喊了一声:“青木,把琴收起来。再提两桶水来。”
  等洗了个澡,杜锦宁的情绪已算是平静下来了。
  她拒绝想关于齐慕远的任何问题,脑子里摈除一切杂念,上床睡觉。
  第二日吃过早餐,她就对许成源道:“你先去看书院,我今儿个得去寻一寻宅子。”
  鲁小北听了劝道:“宅子不急于一时,慢慢找不迟。倒是书院,需得好好挑一挑,早日决定了早些进去念书。开恩科的消息才刚放出去不久,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少,进好的书院还容易些;到过一阵子再去,没准人家就招满人,不收了,只能去差一层的书院。”
  许成源也是这样说。
  杜锦宁却是不愿意想跟书院有关的事情,只道:“再急也不急这一两日,就这么办吧。”
  她放了碗筷就领着青木出门。
  许成源跟鲁小北对视一眼,转头去问姚书棋:“你家少爷怎么了?”
  姚书棋摇摇头。
  他也很纳闷呢。
  宅子都是中人帮着找的,不光他找了中人,鲁小北家的下人也找了一些中人。这些中人提供的房源都会汇总到他这里来,他筛选过一遍后再跟杜锦宁提,如果有合适的就去实地看一看。
  这才是正确的流程。
  可少爷从昨晚到今早,完全没有问他的意思,现在就这么直接带着青木坐着马车出去了,说是去找宅子,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呢。
  “似乎从昨儿晚上从齐家回来,他的情绪就有些不对劲。”鲁小北道。
  “不会齐家给他气受了吧?”许成源皱眉。
  “有可能。”
  大家都齐齐叹道。
  在座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依靠着杜锦宁才把日子过起来的。要是杜锦宁遇上什么事,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咱们还是得强大起来啊,否则什么都得让锦宁在前面顶着。”许成源叹道。
  鲁小北赞同地点了点头。
  几人在那里感慨担忧,杜锦宁却逛街逛得十分欢快。
  她来到古代,不是在赚钱就是在念书,真还没放松过一日。这会子她决定什么都不想,给自己放一天假,带着青木和张松涛,在街上一路走着,见到好东西就买一买,见到好吃的就吃上一吃,心情渐渐地好了起来。
  眼看到了中午,怕陈氏担心,杜锦宁一行三人就打道回府。
  刚走到巷口,就见刘大庆急急走了过来,看到杜锦宁三人大喜,道:“少爷,您可回来了。关大人来了,急着要见您,大家正分头出去找您呢。”
  “老师来了?”杜锦宁面露惊喜之色,脚下加快了步伐。
  不一会儿进了家门,果然看到关乐和坐在厅堂里等她。
  “老师……”看到关乐和站起来,杜锦宁越发惊喜,看着他身上的官服,喜笑颜开地深深作了个揖,“恭喜老师高升。”
  “哈哈,托你的福。”关乐和拍拍胸前官服的补子,望着杜锦宁,大笑起来。
  关乐和来,鲁小北作为主人,许成源作为曾经的学生,自然是要出来陪客的。
  开始关乐和来,他们只是意外,倒没注意什么。此时见师徒两人这对话,两人这才反应过来。
  许成源问道:“老师,您升官了?”
  “对,从正六品升到了正五品。”关乐和笑道。
  姚书棋作为那日送信去的信使,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去我院里坐坐吧。”杜锦宁知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跟鲁小北和许成源打了声招呼,便领着关乐和进了她的院子。
  “老师您这是下了朝就直接过来了?”给关乐和倒了一杯茶,杜锦宁问道。
  关乐和目光复杂地望着她,点了点头:“我这官,是你帮我弄来的,我自然得第一个告诉你。”
  说着,他站起来,整了整衣冠,就要给杜锦宁行礼。
  “老师,您这是干什么?你想要我折寿么?”杜锦宁吓了一跳,连忙避到一旁。


第585章 欠你一个人情
  关乐和叹息一声,面上带着惭愧“锦宁啊,老师虽然接受了你的好意,并且借此升了官,但我这心里,怎么都不好受。”
  正是如此,他才第一个到了杜锦宁这里。
  他这官,升得心里不舒坦啊。
  “老师,话不能这么说。”杜锦宁摇摇头,“你这官本就有机会升的,只不过还存在竞争,不是很稳妥而已。我那图纸,仅仅是起到了一点加码作用而已。所以您说借了我这图纸升了官,我是不同意这说法的。”
  “再说,我的用意,您不是清楚么?”她又道,“您是我老师,我是您弟子,只有你站得越高,我才能沾着您的光。”
  她抬起眼眸看着关乐和,目光真挚“您也清楚,就算我明年一举考上了进士,运气爆棚地能进一甲,到头来能封的也不过是**品的小官。我又没有齐慕远、关嘉泽这样的背景,想要在这京城立足,到工部谋个职位,站稳脚跟,我也只能靠您了。所以,您好,我才能好。您的官做得越大,我的日子才能好过。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离了您,我怎么也蹦跶不起来。”
  关乐和被她最后那句话说得禁不住笑了起来,伸手就往她脑袋上拍了一下“话说的好好的,又不正经起来。我看你越发油嘴滑舌了。”
  杜锦宁笑嘻嘻地道“我在您面前才这样呢,在别人面前,我可是正经得不能再正经。”
  关乐和忍不住又拍了她一眼,这才用手掌压了压“行吧,坐下,咱们爷儿俩坐下说话。”
  看着杜锦宁乖乖坐下,他心里忍不住酸涩起来。
  他知道,杜锦宁没有父亲,这是把他当成父亲看待了,所以才能在他面前放松地撒娇作痴,嘻笑亲昵。杜锦宁出身低,又没什么人相助,只能一个人打拼。他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除了孝敬他这个老师,也是期能得到他的支持。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是双赢,所以他昨日收到图纸时,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杜锦宁的好意。
  只是他这心里,怎么这么难受呢。
  这孩子本可以不这样的,他要是有个好出身,完全可以把这个当成他晋升的资本,而不是转着弯还得靠他这个老师。
  “锦宁,你是个有政治远见的孩子,比一般在官场上混的人还要看得远、看得深,所以我也不把你当孩子,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关乐和正色道。
  杜锦宁道“老师,您有话就说。”
  “新皇登基,我们关家作为保皇派,在皇帝夺嫡斗争中是没有出过任何力的。所以,这次有机会,我不过是想从个六品升到五品,又有你齐爷爷在背后给我们支持,我们依然这么艰难,这其中不乏皇上有意压一压我们关家的意思。”
  杜锦宁点了点头。
  她自然想到了这一层,所以才给关乐和送了图纸。
  “新皇登基后,我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想要表达我们关家对新皇的服软与投诚,但无奈我们拿不出什么东西。我们一没兵权二没大量的钱财,三也没有特殊人才。所以就拖了下来,而新皇对我们也是不冷不热的。”
  “这一次,你这用图纸,算是帮了我们大忙。我一调到工部,就拿出了这样一个东西,皇上不仅看到了我们关家的诚意,同时也对我这个‘人才’也有了些许期待。”
  关乐和说到这里,不由苦笑了起来。
  担心杜锦宁误会他的意思,他又赶紧道“我的意思是,我年纪也有这么大了,虽有入仕之心,却也没有多少雄心壮志,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也知道,我倒不在乎做不做什么‘人才’,可有这么一次投诚举动,新皇对我们关家的芥蒂就消除了,以后我们家族的人入仕升迁,都不会有阻碍,这都是你送给我们关家的大礼。所以你促使的不仅仅是我的一次升迁,更是给我们关家送了一份大礼,我们关家欠你一次人情。”
  杜锦宁远在桂省的时候,就能通过一些小道消息推测京中局势。现在身入其中,亲身感受到这平静政局下的波澜起伏,她对于自己这个举动的价值与意义,自然是清楚的。
  如果面前坐的是关正祥,她自然要好好地讨价还价一番。可面对自家亦师亦父的老师,她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她摆手笑道“老师快别这么说。我只是想给您添个筹码,别的东西即便我想到了,那也不是我的本意,老师您没必要承我的情。您给我多少帮助,我都没说什么呢,咱们师生俩用不着说这个,您说是不是?”
  “行行,不说,不说了。”关乐和笑道。
  “你关伯父,也就是关嘉泽他爹,本想送你一处宅子的,被我拦下了。你也不缺银子,没必要接受这么个宅子。”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杜锦宁“这是我从史大人那里要的一份宅子清单,你看看有没有合意的。”
  紧接着,他又递过来一个牌子“这是凭证,你拿着这个可以带着姚书棋一个一个去看。”
  关乐和的意思,杜锦宁是明白的。
  关家欠她的是人情,自然应该拿人情来还。人情这东西,用在关键的地方甚至能保住一条命,这岂不比拿一处宅子强?如果她穷,买不起宅子又急需宅子,那自然可以要宅子。可她不缺银子,那自然是保留着人情,以后用到关键地方的好。
  而关乐和从史昀这里拿来的宅子,那肯定是筛选过一遍、大致符合她要求的,地段好,价钱也不贵,这其实比关家给的那份人情还实在呢。
  “多谢老师,我一会儿就带着姚书棋去看看。”杜锦宁把地址和牌子都收了起来。
  “后日你有空吧?”关乐和又问。
  杜锦宁点点头“有空的。”
  “中午你跟关嘉泽去衙门等着,我下了衙就带你们去一趟太学。”关乐和说着,踟躇了一下,“你是桂省解元,进太学还比较容易通融。许成源却是差一些。以我的能力,实在没办法把他塞进去,只能委曲他另外去找学堂了。”


第586章 训话及代耕架
  杜锦宁没想到老师会为她要了一个太学的名额,十分意外。
  她虽是桂省解元,但京中的权贵子弟太多,各省的世家子弟也不少,太学的名额又有限,她要是没有背景、没有得力的人大力举荐,也是进不了太学的。
  为了这个名额,不知关乐和费了多少功夫呢。
  “老师……”杜锦宁嗫嚅着嘴,不知怎么说好。
  “怎的?”关乐和见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由扬眉。
  “您不必为了我去求人,我本不打算进太学的。陆夫子不日上京,我想看看他们去的学堂好不好,好的话我就进他们那学堂去了。”
  关乐和皱起了眉头,沉声道:“如果你拜了陆九渊为师,你有这样的主意,我二话不说,绝对不干涉你的决定。可现在你的老师是我,我费了老大的劲儿为你争取了一个太学的名额,你敢跟我说你不去,要去跟着陆九渊混?”
  杜锦宁被说得低下头,不敢作声。
  她根本不是为了陆九渊,而是为了避开齐慕远。可这话她不能说,跟谁都不能说。
  “我不是妒贤忌能的人,要是陆九渊他们真的能让你的学问更进一步,那我也不说什么了。可他们一直在地方上做老师,学问终是有限。你跟着他们学了两年,他们的本事想来你也学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必要跟着他们呢?”
  “太学的老师,可不是这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所能比的。他们不光学问好,为官之道,处世之道,这些经验也是他人所不能比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成为一个国家的顶尖者,被皇家聘为老师,教导皇子、宗室及官宦子弟。”
  “再者,太学不光是老师优秀,学子们也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那一拔子人。官场的事你也明白,那绝不是只比学问就能成功的,本事、人脉、运气,缺一不可。人脉从哪里来?你没有家族做后盾,就只能自己经营。齐慕远、梁先宽、方少华这些人,你是怎么认识并让他们欣赏你,愿意与你成为好友的?因为他们是你的同窗。同理,太学里的同窗,以后也可能成为你的好友,成为你在官场上的人脉。”
  关乐和目光灼灼地望着杜锦宁:“如此,你还跟我说不去太学吗?”
  杜锦宁被老师训得冷汗直冒。
  她赶紧表态:“老师,我去太学。”
  倒不是她怂,被关乐和训几句就认趴了。实是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其位,谋其政。她想要做大事,就必须站在高处,命令别人听她指挥。她的身份,决定了她不能走像关乐和这样的仕途之路——两年才从正六品升到正五品,还是借了她的力。这样的升官速度太慢,她等不起。所以,她必须借助一切力量,把官做到一定的位置,起码要上达天听,能让皇帝听取她在农业方面的见解,而不是靠别人来传达。
  而人脉,却是一切力量里最关键的因素。权柄大的老师欣赏她,背景牛逼的同窗喜欢她,她做什么事都事半功倍。
  她又岂能为了儿女私情,把这最重要的助力拒之门外?
  她生出不去太学的心思,该有多糊涂啊。
  关乐和见她态度真挚,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行了,我下午还要上衙,先回去了。有什么事,你派人来通知我。”他站了起来。
  “老师是不是还没吃饭?在这里吃吧。”杜锦宁连忙道。
  关乐和摆手:“不用,你师母派人给我送了饭,我在衙门里吃了。行了,不用送,我回去了。”
  ……
  此时,工部的某处屋子里,陈主事在那里大发雷霆:“怎么回事?那关乐和他凭什么就直接升了那位置?”明明他递了好处上去,上司暗示过那位置是他的。
  “听说,他改进了代耕架。”跟他同在一个屋里办公的一个同僚道。
  这人姓龚,是个从六品的员外郎。
  陈主事盯着那个正五品的郎中的位置,龚员外郎也希望他能升官成功。
  倒不是陈主事的人缘好,龚员外郎盼着他升官,而是一旦陈主事升了郎中,他现在这个主事的位置就顺理成章是龚员外郎的了。
  现在关乐和升了上去,陈主事原地不动,龚员外郎自然也没有希望升任,他心里也十分不得劲儿呢。
  “代耕架?”陈主事的眉头皱了皱,转头望向龚员外郎,“代耕架是个啥东西?改进它又有什么了不得的?还能让关乐和连升两级?”
  龚员外郎暗地里撇了撇嘴。
  陈主事身为工部的主事,虽说管的不是农田水利那一块儿,可他今儿个跟关乐和争的可是屯田清吏司的郎中一职。这个职位上的人,一点儿农事不懂,可能吗?
  如果他是陈主事,必然在竞争这个官职的时候花点时间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在上司考核的时候露馅。
  可惜他不是,轮不到他来跟关乐和竞争。
  他耐心地解释道:“代耕架,又叫人力梨,是牛力不足的时候由人来牵引的耕田方式,唐高宗时由夏城都督始创,不过效果不是很好。听说,关主事,哦不,现在应该叫关郎中了,关郎中现在所创造的这个代耕架,据说可以以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比之唐朝传下来的方式好了许多倍。”
  “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吹牛吧?怎么可能?莫不是为了捞个官职,就夸大其辞?”陈主事满脸嘲讽。
  龚员外郎耸了一下肩,没有再说话。
  空缺只有一个,总要提一个人上去坐那个位置的。不管怎么的,关乐和拿出了图纸,光是他这份态度,就比较合上司的心意。如果那代耕架效果好,得到了皇上的赞许,那么上司都能沾关乐和的光,甚至借着这事再进一步。
  再说,虽说关乐和是新调到工部的,但礼部离这里也没多远,为人如何,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关乐和这个做事还是挺靠谱的,他既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把代耕架的图纸拿出来,就说明这东西绝对有效果。谁敢拿一家族的前途来吹牛呢?
  只是这些话,龚员外郎知道陈主事不爱听,他自然不会说。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第587章 回家吧
  接下来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