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地南山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行,我就喜欢这个,确实没种,顾不上啊!整天啊,也不知道干嘛了,忙的菜园子都要荒了。”黄大娘这是实话也是一种炫耀,她家确实忙,但还不至于荒了菜园子,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晚上黄小雨爹娘准备睡觉,黄小雨娘提起来赵大川家想说小雨的事情:“老头子,你说这个大山怎么想的,一百两银子,撒手就给大川了。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舍得啊!要是我,就舍不得。”
  “你呀,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赵大山他爹死那么早,那时候大山才十来岁的娃子,你看他娘,也不是个多硬气的。如果不是大山,这个家估计早散了,大山这是把弟弟妹妹当儿女养呢。这小子重情义,是个汉子。”
  “那你说,我们家小雨要是说大山那不比大川好。”黄小雨娘看老头子把烟袋拿了出来,连忙湊过去给他点火。
  “说你没见识,你还不服气,别说人家提的是大川,就是真的提的是大山,我们也不能答应。大川这个孩子,在码头做了这几年,是个肚里存住货的,会写会画,见人三分笑,脾气好性子也不糯。这样的人小雨能嫁,我们家小雨太娇惯了点。大山不行,那孩子性子太野了,小雨是驾驭不了他的。”
  “也不知道他想找个什么样的,你说都二十二了,换成别人家,孩子都满地跑了。这大川娘能不急嘛,换我早急得火上墙了。”
  “我估摸着应该大山心里有数,不然他娘也不一定能这么由着他。”
  “有数不提亲,又不是没钱,还是这孩子性子野,又出去跑了几年船,他娘管不住他了。”黄小雨娘觉得,肯定是赵大山娘管不住赵大山,儿大不由娘,只能先紧着大川定下来。
  “没爹的孩子,也是怪不容易的。”黄小雨爹想了想说:“当初,死鬼赵勤比我小几岁,庄子隔着庄子,也算一起长大的。那人,这不是我夸,要是没死,大山家那得是另一个样子。”
  “这都是命,就是苦了这娘四个了。”黄小雨娘看看老头子也跟着叹息。
  “苦日子算是熬过去了,现在孩子都大了,你看着吧,以后就凭这兄弟俩,肯定都是好日子。”黄小雨爹端着烟袋一口接一口地吸着,他还是很看好赵大山兄弟俩的。
  黄小雨娘满眼笑意地看着黄小雨爹:“既然你这么说,我这心啊就放下来了,我也不是图他家那一百两银子。不过有这一百两置办点田地产业,小雨过去也打不着饥荒,我这心啊也就宽裕了。”
  “嗯,你回头问问小雨,小雨要是没意见就给东庄大妈回个话,咱家不做那不识抬举的事情。这几年,不是东庄他们家拉扯着我们,我们日子过不到这么好。”说着黄小雨爹把吸了两口的烟袋敲了敲。
  “那,要是小雨不同意……”
  黄小雨娘话没说完就被黄小雨爹给截断了:“那是她能做主的事情?她个孩子懂什么,她不愿意你做娘的要说,把该说的说清楚。别给孩子凶,你越凶她越对着来,你把道理给我掰开揉碎了给她说,我们家小雨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
  “好,我先睡了,你少抽点,看你天天夜里咳嗽的。”说着黄小雨娘掀了被子上了床,。
  “睡你的,一天天唠叨来唠叨去,我都抽了这么多年。你明天抽空就和小雨说,后天你给她东庄大娘送点红薯干,把我们家意思说清楚。”说着黄小雨爹又深深吸了一口烟。
  “行,我睡了。”小雨娘也知道自己家老头子就是嘴上说说,其实,是个面硬心软的,这么多年,要不是他硬气,她可能早黄土埋多深了!


第八十三章 赵大山有病
  第三天,黄小雨娘去了一趟东庄黄大娘家,给黄大娘带了红薯干,还带了一包糖果,说是给四个宝的。住在大儿子家的黄老汉黄奶奶也给带了两盒点心,几个人热热闹闹聊天喝茶,说了一下午话。
  没两天,就看见赵大山的娘开始请了黄港的王媒婆,去了黄小雨家。
  王媒婆不是本地人,一开始也没帮人做过媒。与王重阳家是本家,一起逃荒到了黄港安家落户。因为能说会道,又是个热心肠,很快,黄港好几户人家就开始请她保媒了。
  她做的媒,竟然成功率极高,结婚后都是很快抱娃的,大家都觉得这兆头好,更喜欢请王媒婆了,她觉得做个媒人竟然得心应手,也是欢欢喜喜答应了。
  赵家请的王媒婆进了黄小雨家,这件事就像一阵风一样在黄港传了出去。
  很快,赵大川和黄小雨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这亲事定的,一下就把二十二岁还没说亲的赵大山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个庄子上说什么的都有。有的是纯粹无聊,晒太阳嗑瓜子闲的,有的就是眼红,什么样人都有,什么样的谣言也敢说。
  有的说,赵大山是出了几年海,有钱了,看不下乡下姑娘,想去东央郡找个大户人家的小姐。
  这话一说,就惹得众人哄笑,有钱人家的小姐那是谁都能娶的?那么娇滴滴的小姐,就跟一块豆腐掉进灰堆里,拍不得吹不得,娶回来还得当个菩萨供着。
  有那混的,就说,就是当菩萨供着也是愿意的,那些娇养的小姐别说当菩萨供着,就是睡一觉立刻去死也值得了,何况娶回来做了媳妇。
  也有的说,是不是赵大山跑船跑码头青楼楚馆逛多了,得了什么说不出口的病。
  南山镇每日有商船来往,就一个小小的南山镇就有两家青楼,更别说那些个暗娼半掩门子的。
  船工上岸,第一件事就是吃饱了去洗澡,吃饱喝足洗干净就是去青楼找小姐,或者是去那些暗娼家半掩门里找那些便宜的妇人。更有那船商,管事在这边租房养着小老婆的。
  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也就知道那些跑船的汉子有多饥渴,上了岸有多疯狂。
  赵大山不是个青涩少年半大孩子,他跑船回来都二十一了,你要是说这么大的小伙子跑船出海没开过荤,都没人能相信。跟着那群不要脸的老船工,能学到好?
  还有说,大山是不是出海遇见海盗,打斗中受了伤,不是说他们四个因为有功劳,得到了赏赐,所以才有钱去东央郡开铺子的嘛。
  这跑船的功劳,可不是小功劳,当初黄老汉背回小东家,在黄家湾盖了四栋房子,走山全冲垮了,人家又跑黄港这边又盖了五栋。
  黄宝贵已经结婚了,黄德磊也在议亲,黄德落娘也在托媒人相看着。只有赵大山一点动静没有,赵大川还先在哥哥前头说好了亲事,这明摆着是有事啊!
  众人的猜测也不过是,赵大山是不是伤了,估计不能传宗接代了,所以不想祸害好人家的姑娘。
  谣言传起来,就像一阵风一样。
  很快,就连赵庄赵大山的爷爷奶奶都得到了消息。
  春天,二月初三,一阵鞭炮声中,赵大山家的房子开始动工。
  大船运来的青砖乌瓦,就停在黄港码头。
  挖地基,砌砖墙上屋梁盖乌瓦,赵家两栋房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很快立起来。
  很快,赵家在镇北买了一片近百亩滩地的事情又传了出来。那些当初对赵大川这个俊俏后生有点想法,却又犹豫不决的人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应该在赵大山回来,就过来先给赵大川定了。赵大山都废人一个了,以后肯定指望着兄弟赵大川呢。
  黄大牛他爹,果然是个不老实的,下手这么快,抓了赵大川这条大鱼。
  也有心思蠢蠢欲动的想着,赵大川怎么也比不上赵大山有本事,还不如直接把闺女说给赵大山。说是有问题,也未必真有问题,毕竟是谣传。
  再说,就是有问题,那不是人还好好的嘛,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实在不行以后赵大川生了儿子,抱养一个回来,香火没问题。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媒人没少上门,赵大娘一律都是,算命的先生说,大山不宜早结婚,得等两年。
  说了多了,连赵大山娘自己都有点相信了,我家大山可能真的不能早结婚。姻缘不都是天定的嘛,大山肯定是姻缘没到。赵大娘奇迹般地安心了,竟然不急不躁开始准备房屋动工的事情。
  至于买的滩地,赵大娘根本不操心,自然有赵大川找人料理的好好,期间黄豆也帮了不少忙,还把自己家爹拉去做了几天监工。
  别说,做这些事情黄老三真的挺愿意,他尽心尽力地给赵大川帮忙,哪里该挖深沟,哪里该垒高埂。
  自从黄老汉家买了滩地,改造成良田,就给了这些民众很大的启迪。滩地也可以改造成良田,而且土地肥沃,价格便宜。
  就是改造的时候代价太大,买滩地的人并不踊跃。
  正常购买,必须按大面积购买,因为只有几十上百亩购买滩地,才能有能力挖沟垒堤。你一家买个三亩地五亩地,挖个排水的沟渠,垒个挡水的高埂就下去一半了,还不如买几亩良田来的实在。
  没有便利的沟渠,没有高起的堤坝,如果这一年雨水多,再多的庄稼也不够淹的。
  一般人根本没有购买力,也冒不起这么大的风险。东湖附近高处大面积的滩地,多少人虎视眈眈却不敢下手,还不是害怕雨水一来,颗粒无收。
  这些大面积滩地,都是每年雨水丰富的季节给积淤而成,要么就是雨水爆涨会淹没的地方。这些地方,大部分别说洪水,就是雨水稍微多点,就很容易淹没下去。
  赵大川买的这块地,是黄豆亲自测量,计算,最终由赵大山拍板,赵大川才去买的。黄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是洪水,她所选的地,肯定是旱涝保收。
  而真正的洪水,正常都是几十年才出现一次。几十年的收获,就是淹一次也值了,何况淹没了,第二年还是自己的土地,还能继续耕种。
  这种滩地,因为容易被淹,最关键的是不交税粮,这就很可观了。
  黄豆还给了赵大川保证,只要他把地种好,黄豆就可以保证让他家地里的稻谷也能成为县衙采购的良种。县衙不要,卖给普通民众,乡绅大户家做种粮也可以。
  只要黄家种粮的这块金字招牌不倒,那么赵大川的这片土地就不愁不出好庄稼。
  赵大川回去把黄豆的话原原本本学给赵大娘听,赵大娘欢喜的连忙到丈夫赵勤的牌位前上了三炷香。
  不用说,黄豆说这话肯定是为了赵大山。赵大娘旁敲侧击,没有从赵大山嘴里套出一句关于黄豆的话。她只知道儿子喜欢人家黄豆,却不知道黄豆对赵大山的看法。
  她还让二儿子去他哥那里打探,让赵大川以兄弟的名义去关心一下哥哥的终身大事。赵大川从小听赵大山的,现在更是以大哥赵大山马首是瞻。
  他一进他大哥屋,直接就把他娘出卖了,说是他娘让他来打探一下黄豆的事情,他们是不是郎情妾意,还是赵大山剃头挑子一头热。
  赵大山只说了两个字:“等着。”
  他不是不愿意说,他怕传出去,于黄豆的闺誉不好。只要涉及到黄豆的事情,别说亲兄弟,亲娘都不行。
  打探不到消息的赵大娘也就罢了手,专心开始看着家里建房造屋。
  初春,气温开始回温,赵大娘正领着赵小雨在新家里收拾。兄弟俩各建了两栋大房子,前院后屋,砌了灶房,屋后还开垦了菜地,挖了互。
  前院通往后屋是一条青石路,路两边砌了半尺高的花墙,种菜也好,栽花也行。
  这是赵大娘这么多年,活的最扬眉吐气的日子。赵勤死后,他们母子四人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现在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秋后,等木工师傅打好家具,这个家更要大变样了。
  赵大山和赵大川的房子,中间是没有排水沟的,两家院子是一堵墙,靠走廊这边开了一个门。
  这也是赵大山要求的,兄弟俩住一起总会有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如分开住。院中间门一开,大人孩子来往也方便,不用绕路,门一关,又可以各过各的。
  赵大娘也觉得好,她就没见过那家兄弟在一起能齐心合力的,不吵不闹的。
  黄老汉五个儿子,结婚就分家,各家过各家日子,别说吵架,妯娌之间连脸都没见红过。房子被泥石流冲了,一家人住到一起也是齐心协力,现在人家又盖房子又做生意,码头还停了货船,谁家有他家这么好的。
  想到黄老汉家,赵大娘就想到了黄豆,这心就有些七上八下,也不知道大儿子能不能如愿。
  正七想八想,外面传来敲门声,赵大娘边整理着衣裳边问:“谁呀?”
  说着,刚好走到前门,顺手打开前面,就看见自己公公婆婆正站在门外,公婆身后站了七八个膀大腰圆的汉子。


第八十四章 讨债鬼上门
  赵老实是被两个儿子唆使着来到大山家的,其实他是不想来,当初大儿子挣得银钱买地建得房,帮着两个弟弟娶妻生子。
  结果大儿子一死,两个小的就闹着要分家,不肯照顾大哥的三个孩子。
  分家是分了,房也没给他们,还分的最差的几亩地。
  分了家,大儿媳妇每年就过年让大山送一百个铜钱来,其余时间从不踏进赵家大门一步。赵大山也是,进门铜钱往桌子上一放,跪地给爷爷奶奶嗑了三个响头就走,赵老实拉都拉不住。
  那年赵大山家房和地被冲了,赵大山娘几个走了就没回来,家里几亩地租给了别人租种。那时候,两个儿子就叫他来,自己家地不给家里人种,怎么能给外面人种。
  他没同意,他知道两个儿子没安好心,大山难成这样还想占他们孤儿寡母的便宜。地要是租给他们兄弟俩个种,他怕到时候大山娘几个吃的粮都没有。
  谁也没想到大山会跑船出海,挣了钱,不但去东央郡开了铺子,家里还建了房还买了上百亩滩地。
  虽然是滩地,可黄老汉那一百亩滩地一年出近五万斤稻种。那可是金灿灿的稻种啊,卖给襄阳府那边可是稻子两倍的价格。
  就算不能像黄家一样当稻种卖,五万斤,要够他家吃小半辈了啊!
  赵老实从心里替大山高兴,两个儿子又说,这些年赵大山发财了该孝敬孝敬爷爷奶奶了,得把赵庄几亩地给他们。
  每年还得给些稻谷,他们养着老人呢,至于给多少,可以商谈。
  他们怎么没想着,赵大山出海,赵大川年年来送钱,他们连口水都不给大川喝,现在还想要人家的地。
  越是这样他越没脸来见大山,他老了,过不了几年了,他不能再让人戳脊梁骨了。
  昨天,小儿媳妇走了趟娘家,一进门就说,大山跑船出海伤了命根子,以后传宗接代都不可能了,准备等着大川生儿子继承香火呢。
  两个儿子上窜下跳,说要找大山娘问问,为了挣钱,竟然把大山子息都绝了。大哥死了,侄子还是我们的侄子,他们还是赵家人,得为大山讨个公道。
  两个老人就这样被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五个孙子挟持着来了黄港。
  赵大娘打开院门,看着门口站着的一群人,不由微微一惊,转而很快镇定下来:“爹娘,你们来了,屋里坐。”说着打开院门,把两个老人让了进来。
  至于两个小叔和侄子,赵大娘并不理会,该撕破的脸皮早撕破了,她也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人。
  赵大山和赵大川的两栋房子连院子占地六亩,院子极大,院墙都是用砖头砌成。高高的院墙下,还堆放着没有来得及清理的砖瓦,大川说留着他有空把花坛砌好,碎裂的就留着以后铺路。
  从前院门口到堂屋,一条青石板路,铺得整整齐齐。屋里基本已经收拾的很干净了,只是没有家具,还显得很空荡。
  眼尖的早看见院子一头堆了木料,看样子,那应该就是准备好打家具的木料吧。
  一群人进了院子,看的眼珠子都恨不得秃噜出来,这房子,这院子,这些要是他们的多好。
  赵勤在赵庄建得房,这么多年在赵庄都是首屈一指。就冲着这房子,赵大山六个堂兄弟,五个已经娶了媳妇,就连最小的赵大雕都定好了媳妇。
  赵勤的大弟弟叫赵健,小弟叫赵康,一共养了六个儿子,一个闺女。
  赵老实,虽然人老实,老两口都是个子高挑的人,养得儿子都像他,高大结实。带来的六个孙子也不含糊,都是那种又高又壮的样子。
  赵大山就很像老赵家人,身材高大。只有赵大川更像他娘,虽然高,却是瘦弱修长的那种。
  看着气势汹汹的一群人,赵小雨把茶壶拎进屋,给叔叔和堂兄弟们倒好茶,就从后门溜了出去,一路跑向黄豆家。
  这几天,赵大川一直在滩地上忙碌,晚上才回来,就为了能早点弄好,好赶上秋种。
  看着叔叔带着爷爷奶奶上门,赵小雨直觉没有好事,她找不到人,只能想到黄豆,而且,自从她察觉到大哥的心思,她也在心里把这个多年的好朋友当成了大嫂一样尊敬。
  黄豆正在家里做红豆脆皮酥,脆皮中间夹了发酵好的羊奶块,夏天吃味道特别无敌。
  只是没有烤箱,脆皮不够脆也不够酥。就是这样,黄桃已经很满意了,更是把四个小侄子的欢喜得直夸三姑姑好聪明。
  看着气喘吁吁跑来的赵小雨,黄豆笑着说:“小雨,你跑慢点,是不是知道我做好吃的,看这一头汗。”
  “不是……豆豆,我二叔小叔带着我爷爷奶奶来我家了,还带了他们的六个儿子。”赵小雨气都喘不均匀了,急得不行,不知道娘一个人在家受没受欺负。
  听了赵小雨的话,黄豆皱眉思索了片刻,这种事情,她没应付过,只能让爷爷奶奶过去了。
  “小雨,你去我大伯家,找我爷爷奶奶。就说你爷爷奶奶来了,说是你娘说的,你大哥二哥都不在家,家里连个陪客的人都没有。请黄爷爷黄奶奶去陪你爷爷奶奶喝茶聊天,我爷爷奶奶肯定会去的。”
  边说黄豆边往盘子里放点心:“小雨,你请了我爷爷奶奶,就去把黄小雨爹娘请去你家。
  就说爷爷奶奶来了,叔叔哥哥们也来了,哥哥们不在家,请黄叔叔黄婶婶帮忙待客。”
  赵小雨答应着,就往外跑,娘一个人在家,她是真的不放心。
  黄豆装好一盘点心,放进篮子里,用一块干净的花布巾盖起来。
  看看剩下的点心,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喊了黄桃一声,让她过来看着四个小的,转身挎上篮子,走出院门,一路往赵大山家走去。
  赵大山家和黄豆家还隔了好几户,一路上,黄豆边走边和在外面树荫下乘凉的邻居们打招呼:
  “七爷爷,你今天怎么没下棋啊?我去大山哥家一趟,小雨说她爷爷奶奶和两个叔叔都来了,托我做了点心,我给送去。”
  “族长奶奶,您挑豆子呢。我不坐了,小雨说她爷爷奶奶来了,让我帮她送点点心过去。”
  “三婶子,你家门口这花开的可真漂亮,小雨爷爷奶奶来了……”
  “五婆婆,我不吃糖,我要去小雨家去呢……”
  一路走一路说话,很快黄豆就走到了赵大山家。推开院门,跨过门槛走了进去,远远就见堂屋里坐着满满一屋子人。
  “赵大娘,在家吗?”黄豆进了门,站在院子里喊。
  “嗳,豆豆啊,在呢,你怎么来了。”赵大娘走出灶房,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走了过来。
  “我做了红豆酥,小雨让我送过来,她说她爷爷奶奶来了,已经去请我爷爷奶奶来帮忙待客,还叫了我西庄的三大爷三大妈一家过来了。”
  说着,黄豆走进赵大娘,借着递篮子的功夫,用力捏了赵大娘手指一下。
  被黄豆话说糊涂的赵大娘微微一愣,才反应过来:“这孩子,是我叫她去叫请你爷爷奶奶过来的,她怎么把你也喊来了。”
  “小雨说都是家里人,让我过来帮忙做饭,她一会就回来。”说着黄豆开始挽袖子:“大娘,做什么,你吩咐我来做。”
  说着话,黄豆就和赵大娘前后脚就进了灶房。灶房的锅里正烧着滚水,煮了十几个红皮鸡蛋。
  “我也没做荷包蛋,就煮了几个鸡蛋,等会剥了,放点糖。”赵大娘边说,边往冷水里捞鸡蛋。
  赵大山二叔家的小儿子赵大雕,是个屁股上有刺的,屋里坐不住,就拉着三叔家的赵大河一起,两只手揣在棉袄兜里,满院子转悠。
  一眼看见进门的黄豆,他就愣住了。他去年刚说了媳妇,是他大嫂娘家庄子上的,长得一般,就是手脚勤快会做事。
  原本赵大雕就心不甘意不愿的,这一眼看见黄豆,他这心就“噗噗”直跳。
  这么好看的小姑娘,他还是头一次见,巴掌大的小脸,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穿的是一身樱桃红的袄裙,领口袖口都镶嵌了一圈白兔毛,忖的娇嫩的皮肤雪白粉嫩。
  这一刻,赵大雕觉得自己是恋爱了。
  看她和大伯娘有说有笑,挽起袖子就进了灶房,难道她就是赵大川说的媳妇黄小雨?
  这也太打脸了,凭什么赵大川能找个这么漂亮的小媳妇,我赵大雕就只能找个丑八怪。
  想着这些,赵大雕心里就堵了一口气,闷头就往灶房冲,赵大河扯了两把没扯住,只能由他去。
  “哎呦,你这孩子,怎么进灶房了,赶紧出去。”正忙着拿着铁勺舀开水放糖的赵大娘,一看侄子跟个愣头青一样,直愣愣闯了进来,心里就不高兴。
  她可是把黄豆当大儿媳妇看待,别说不做她家儿媳妇,也不是赵大雕这个小子能这么直勾勾地看的。
  赵大雕哪里听见他大伯娘说什么,一双眼睛直盯着黄豆挽起袖子的双手,白玉无暇不过如此。十指纤纤,细白雪嫩,就这一双手,已胜却人间无数。


第八十五章 上门来要地
  正在剥鸡蛋壳的黄豆,并没有注意到赵大雕的目光,她是不屑看赵大山这些亲戚的。
  赵大娘是看见,连推带攘给赵大雕赶了出去。
  鸡蛋剥好,赵大山爷爷奶奶一个碗里三个鸡蛋一勺糖,小叔和侄子们一个碗里两个鸡蛋一勺糖,赵大娘用木制的托盘把一个个大碗送到堂屋。
  看着两口就把鸡蛋吃完的赵家人,赵大娘静静地站了一会。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大山当初宁愿买荒地,也不愿意回赵庄建房。就是因为这一群附骨之蛆,要想摆脱他们只能削肉剔骨。
  吃了鸡蛋喝了糖水的赵健赵康兄弟俩,偷偷互相使了一个眼色。
  赵健先开了口:“大嫂,你说你建房买地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叫我们兄弟来帮忙?
  都是自家兄弟,你看你几个大侄子,身强力不亏,做事一个顶两。你这样不是让他们以后堂兄弟生分吗?”
  “就是,这爹娘还在呢,怎么能说都不说一声,这么大的事。”赵康在一边帮腔。
  赵大娘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字字清楚:“家里离得远,来回跑,路上太耽搁时间了。春天地里活又多,大川说,就花点钱找人弄,省时也省心。”
  “找外人做还不是要花钱,你让大鹏他们来做,自家兄弟,还能占大山他们兄弟俩便宜。
  我看这院子还没清理好,屋后牲口棚也没盖,干脆让大鹏他们兄弟几个在这里住着,等忙完了回去。
  家里那几块地,不够我一个人伺候的,他们在大嫂你这里我们也放心。”
  赵健说着砸吧了一下嘴,蛋碗里糖放的有点多,现在有点口干,茶壶里那一口水都不够分一圈的,大嫂也不说再提一壶来。
  赵大娘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赵老实老两口没说话。
  “爹娘,你们说说,是不是这个理?”赵健看大嫂看向爹娘,也把头转了过来。
  赵老实举着烟袋一口接一口吸烟,并不想说话。赵奶奶紧紧抿着嘴,这个大儿媳妇她其实是不喜欢的。
  不过赵勤去的早,看在她把大山兄妹三个拉扯大,盖了这么大房子。赵奶奶就不想说什么了,这个儿媳妇其实还是不错的。
  “我知道爹娘偏心大哥,觉得大哥什么都比我们强。大哥死了这么多年,也没照顾爹娘一天。爹娘吃的穿的用的,还不是我们兄弟俩的。
  大嫂,你不能现在有钱了,享福了,就把爹娘扔了,不管不问,这是不孝,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说着赵康看了看二哥,又看了看爹娘:“这样吧,我们也没别的要求,赵庄那几亩地,大嫂你就给爹娘,我们兄弟俩吃点辛苦帮忙种着。还有……”
  赵勤话还没说完,就听前院大门一下被推开,赵小雨提着一个篮子,和黄奶奶并肩跟在黄老汉身后走了进来。
  “听说我赵家兄弟来了,人呢?”黄老汉已经院子就冲着堂屋嚷嚷起来,六十多岁,却还是声音宏亮,中气十足。
  赵老汉听见黄老汉说话,连忙站起来身,往屋外走:“哎呦,这是……怎么把你给请过来了,快屋里坐屋里坐,屋里坐。”
  说着,赵老汉就伸手去托黄老汉的胳膊,紧跟在后面出来的赵奶奶,也一把拉住了黄奶奶的手。
  看见跟了出来的娘,小雨满脸通红地把手里的篮子递给了赵大娘:“娘,我黄爷爷黄奶奶非要带几斤羊肉过来。”
  赵大娘接过篮子一看,果然,好大一块羊肉,足有四五斤重:“这孩子,你还真不客气,你黄爷爷黄奶奶家什么都往回拿。
  叔婶,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去给锅里炖着去,大山他爷爷就好这一口。”说着赵大娘拎着羊肉进了灶房。
  黄老汉笑眯眯地点头:“小雨这孩子说她爷爷奶奶来了,我一听,这不就过来了。我们老兄弟都多少年没一起唠唠了。”
  堂屋里,赵健赵康也站了起来,连忙吩咐小雨:“小雨,你这都没热水了,快去拎壶热水来。
  赵小雨拎了一壶开水,撅着嘴把黄豆带来的点心端上了桌。
  屋里,两个老人还挺激动,手拉着手就唠了起来。
  “自从我那大小子去了,我这身子骨就一直不怎么好,我这不是……”说着赵老汉的眼睛都湿润了,如果大儿子还在……
  “看你,都多少年的事情了,别想了,你看现在大山大川这屋建的。你别说,这兄弟俩就是利索,不比他们爹差,是个好孩子。
  你说你们离得又远,他们从小也没个爹领着,好不容易挣了点钱,非去我那边磨,让我给拿个主意。我就寻思着得买地建房,得安个家才像样子。
  是个两个听话的孩子,现在房也建了,地也买了,等两年再给你娶两房孙媳妇,你们老两口啊就等着享福吧。”
  “嗯哪,嗯哪。”赵老汉一直点头。
  黄老汉不吸烟,却还是边说边顺手把赵老汉的烟袋接过来,给他塞上旱烟,点了起来:“这烟袋还是你那大小子跑镖给你带回来的吧,都多少年了。这样子,还这么小巧精致。
  你说说你,就好这么一口,当初赵勤花大价钱给你买个东西孝敬你,你还给了他一巴掌,说不如买块地。转头又去我们面前显摆,说你手里捧着的可值一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