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地南山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说你,就好这么一口,当初赵勤花大价钱给你买个东西孝敬你,你还给了他一巴掌,说不如买块地。转头又去我们面前显摆,说你手里捧着的可值一块地。
大山爹是个好的啊,出去做什么都惦记你们老两口。你说你,养了多好的一个儿子,那时候,谁不羡慕你们。哎,就是命薄,去的早。”
几句话,说的赵老汉眼泪都要下来了,他大儿子多好啊,要不是……
黄老汉握着赵老汉的手摇了摇:“大兄弟啊,你看大山兄弟俩起来了,高兴不?”
“高兴,高兴。”赵老汉刚被黄老汉提起最得力的大儿子,觉得肺管子都被戳痛了。
黄老汉赞同地拍了拍赵老汉的手:“高兴就好,大山不容易啊!挣了这么大一个家业,那是拿命拼出来的。
我那不争气的老儿子跟两个孙子,跟着他一起跑码头,他连个白面馍馍都舍不得吃!说他少吃一口,家里娘和弟弟妹妹就多吃一口,你说,这孩子,挣这么大一片家业容易吗?”
赵老汉的眼泪一下子忍不住涌了出来,就连坐在一边的赵奶奶和黄奶奶,也摸出手帕来擦眼泪。
“大兄弟,你意思我懂,我就是听说,大山跑船伤着了,我不放心,来看看,没别的意思。”赵老汉颤抖着双手,把烟袋放了下来。
“这事啊,说来话长,当时大山确实伤得不轻……”
“啊。真伤着了。”赵奶奶说着一下站了起来,哭喊起来:“我的天老爷啊!”
“老嫂子,你这是怎么了,大山早好了。”黄奶奶连忙也跟着站起来,拽着赵奶奶的手。
“好了?”赵奶奶疑惑地看着黄奶奶:“不是说伤了根吗,连媳妇都娶不了了?怎么就好了?”
“娘,你这是听谁胡说呢?”赵大娘急了,这是谁败坏他儿子名誉呢,她家大山可还没娶媳妇呢,这要是传出去……
“老嫂子,这是听谁说的,大山就是肚子上被捅了刀子,躺了一个多月才起来的,我家宝贵说啊,当时差点就救不回来了。”黄奶奶也觉得,传这话的人心术不正,还传到赵庄了,这是想毁了大山这孩子呢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赵奶奶喃喃地坐了下来:“我这是老了,糊涂了,听风就是雨。”
她总不能说这话是她小儿媳妇说的,这话可真不能说。
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
“爹娘,我不管你们听谁说的,要是让我知道,我非撕了她不可。这是没安好心啊,我家大山可连个媳妇还没说呢。”
说着赵大山娘就坐到了地上,边哭边骂:“这是哪家嚼蛆虫的,一家子没个周正人了,背后使阴耍坏。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
可怜我的大山,从小受那么多苦,好容易全须全尾把个命保回来,这是不想让他活啊。”
也难怪赵大山娘急了,这种事情,捕风捉影,谁也说不清楚。你说你没病,大家又看不见,根本说不清楚。
大山爷奶都能听见风声,这谣言可传的够远的。
赵奶奶连忙颠着脚走过去,和黄奶奶一边架一个膀子开始拖赵大山娘:“大山娘,你起来,都是我老婆子嘴碎,没听清楚。”
说着,扬手就给自己一巴掌:“叫你胡咧咧。”反手又给自己一下子:“叫你瞎说八道。”
赵大山娘一看婆婆都这样了,连忙一把给婆婆抱住,婆媳俩抱着哭成一团。
黄奶奶忙蹲下来劝:“你看你们娘俩,这是怎么了,可别哭了,哭坏了身子,以后大山大川还指望你们帮着带孩子呢。”
婆婆都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了,这换从前赵大山娘早吓着了,谁家婆婆能这么当媳妇面前不要面子。
可现在,大山娘心里却是个不怕的,表面上还是要顾着的。勉强在黄奶奶的拉扯中站了起来:“爹娘,我家大山差点命都丢了,还被人这么编排,你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那是,赵老哥,不是我说,大山这孩子,是个好的。谁这么偏排他,这心思也是太恶毒了。”黄老汉也插了一句。
赵康面红耳赤,这话可不就是他那死婆娘说的嘛。别说大山没毛病,就是有,也确实轮不到你一个做婶娘的到处说。
这事闹的。
一旁赵健急得抓耳挠腮,这黄老汉一来,他们就知道没好事。
可是这个人还不能得罪,大家都知道他家的稻种产量高,家大业大,孙子又多。
第八十六章 孝道大如天
这边还在说着,黄大牛爹娘也过来了。
黄大牛爹手里拎了一条子猪肉,是刚在村口买的。黄大牛娘挎了个篮子,篮子里是一把蒜苗,几棵青菜,还有十几个鸡蛋。
春天,地里草上来了,老两口一早就去地里除草去了。这是听说赵大川爷爷奶奶来了,刚从地里回来,换了衣服就过来了。
他们家小雨虽然没嫁过来,却也是赵大川正经岳父母。赵大川爷爷奶奶叔叔们来,叫他们来作陪再合适不过了。
黄小雨没过来,在家领着侄子,看着侄女。赵大川几个堂兄弟都在,她这个未过门的孙媳妇就不太好过来。
黄小雨爹在堂屋陪着亲家爷爷唠嗑,黄小雨娘笑着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扯着赵大娘去灶房忙活开了。
从分家,赵大山爷奶就没上过赵大山家的门,搬到黄港这边,除了逢年过节赵大山或者赵大川回去送节礼,就没有来往。
现在赵大山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儿子五个孙子来了,赵大娘于情于理都不能不接待。不但接待,还要接待好了。
你赵大山再有钱,你不能忘祖,不能不孝,不然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你。
赵老实老两口,加上儿孙八个就十个人,黄小雨爹娘,赵小雨娘俩,加上黄豆爷孙三个,整整十七个人。
灶房一顿忙乱,堂屋又是添茶又是倒水,赵大娘还让赵小雨请了黄老汉的亲家,隔壁邻居王重阳过来陪客。
两桌人,挤得满满当当。
赵小雨和黄豆两个小姑娘不好上桌,随便在灶房的小桌子上吃了一口。
堂屋赵老汉黄老汉并黄大牛爹,黄老汉亲家王重阳,和赵大山两个叔叔一桌,又叫了赵健的长子赵大鹏,赵康的长子赵大海坐了过来。
另一桌黄奶奶就陪着赵奶奶,赵大娘就陪着亲家黄小雨娘,加上赵大鹰、赵大雕、赵大江、赵大河八个人坐了一桌。
两桌,上菜喝酒,一直吃到太阳西斜,才撤了桌子,上茶喝水聊天。
这一顿吃喝,赵康喝得,看出来就有点多了。
今天这菜,这席面,就是乡下办喜事也没这么丰盛的。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酒也是南山镇打得好酒,不是那几个角一两的高粱酒。
吃饱喝足,大家心里都觉得高兴,就连赵老汉和赵奶奶都觉得这顿饭吃的脸上有光。
这大儿媳妇,没给他们掉脸子看不说,还招待的这么隆重。就是这酒菜太好了,得花不少钱,有点心疼。
黄豆吃了饭就溜了回去,叫了大哥黄德光去把赵大鹏兄弟六个领去码头。说他们难得来,找了条船带他们去游东湖去。
春天了,东湖风景确实不错,却也冷。都是大小伙,并不觉得冷。听说游船,反而兴致勃**来,跟着黄德光就上了船。
这边,黄老汉就陪着赵老汉在院子里闲聊。下午阳光好,也不在堂屋坐着了。搬了几条长凳,沿着大山家的墙脚,或坐或蹲,跑院子里晒太阳了。
赵康喝多了酒,话就多,说话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看聊来聊去聊不到正题,忍不住开口了:“大嫂,今天一定要把话说清楚,爹娘,你们大房养不养?”
“大山他小叔,你这话说的,爹娘当初可是连地带房都给你们了。你们当时说好,房子给你们,地按人头分,爹娘你们养。爹娘那份地可是分给了你们。”
赵大娘刚洗好碗筷,站在院子里沏茶,一听小叔子这么说话就急了。
“当初是当初,当初你家还没有这两栋大房子呢。现在,大山开了铺子,大川买了上百亩地,你们全家吃香喝辣的,就让他爷爷奶奶吃苦受累,连个饥饱都顾不上。”
你说赵康酒多,这话说的却是一个结不打。
“那你们想怎么样?”赵大娘不想和他们和稀泥,干脆直接了当地问。
“吃饭前不是说了吗,赵庄那几亩地你们也别租了,给爹娘吧。租那点粮食,还不够大山他们出去吃个饭喝个酒的。
还有,你家地多,每年就给爹娘各一千斤稻谷做孝敬,其余的,逢年过节你们看着办,也不要求你们,做人看良心吧。”
赵健把吃饭前的话又提了出来,当时正说着,被黄老汉来打断了。
他一直想着那几亩地呢,他家三个儿子,分到手就没几亩地了,要是大山地拿过来,起码他也能到手两亩多地。
黄老汉想说话,赵大娘先开了口:“地可以给你们,粮食一两没有。”
“没有粮食,爹娘吃什么喝什么?”赵康急了。
“当初分家爹娘名下四亩地,现在我们再给四亩,这八亩地还不够爹娘嚼用的吗?”赵大娘觉得给四亩地买个心安算了。
却没料到,她给了四亩就会让他们想得到更多,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
“大嫂,爹娘吃喝是四亩地里出的没错,可种地劳作的是我们这两个叔叔,大山兄弟俩可没去帮过一把。”赵健可没喝醉,只是有点上头。
“是你们说,房子给你们,你们养爹娘老……”
赵大娘话没说完就被假装喝醉的赵康打断了话头:“大嫂,你就说,大山和大川是不是爹娘的孙子。你就说,他们应该不应该养他爷爷奶奶的老?”
这话,让赵大娘根本没办法接,她说不养,就是不孝。她说养,那么你就要拿地拿粮拿钱。
王重阳算是看出来了,这兄弟俩是看赵大山挣到钱了,来打秋风了。
这吃相,啧啧,实在太难看了!
“那个,我这个外人说一句。你们两个做小叔子的跟个寡嫂吵,也不是个事。就算大山他娘现在答应你,大山大川不在家也没用啊。”
王重阳话很明了,他们兄弟俩可都成人了,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地,赵大娘给你都没用,她没权利。
赵健赵康就是想趁着大山不在家,大川性子又糯,把这件事过了明路。谁知道来了大川也不在家,他们也不想等了,只要大嫂说给,他大山大川还能不给?
黄豆回来一直跟着赵小雨在灶房,这样的场合,她根本不适合出面,何况她还是个小姑娘,跟赵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小雨,你爷爷奶奶对你们怎么样?”
“我爷爷奶奶从小最喜欢我大哥,然后就是我。我爹兄弟三个,就生了两个闺女。要不是我爹死了,我爷奶指望着我两个叔叔养老,他们还是挺好的。”赵小雨看着院中的娘,心里很难过。
“你们分家后呢?你爷奶对你们怎么样?”黄豆继续问。
“分家后,爷爷奶奶偷偷给过我大哥钱,我大哥没要。我奶奶经常揣块饼子,或者煮两个鸡蛋偷偷给我和二哥吃。不让我们告诉大哥和娘,怕他们生气不给我们吃。”
“唉!”黄豆无奈地叹气:“你家干脆把你爷奶接过来吧,不然以后肯定是没完没了的纠缠。”
“接过来就不纠缠了?”赵小雨看着黄豆问。
黄豆无奈地看着赵小雨:“你家不是在赵庄有四亩多地吗,还有你爷奶养老的四亩地。
你就出去跟你娘说,这些地,以后你哥种,爷奶你们家养,粮食随便二叔三叔给不给,过年节礼也是。毕竟他们养了你爷奶十年了,也该轮到你家了。”
“我二叔小叔不会同意地给我们家的。”赵小雨都知道赵健赵康是不会把地给她家。
“那就谈条件,他们手里王牌就是你爷爷奶奶,你家是长房,本来你爷爷奶奶就该跟着你家过。”
看着黄豆,小雨觉得她应该听大嫂,哦不,黄豆的,她那么聪明。
其实,小雨高估了黄豆,她并不聪明。这是个死结,赵大山不能不养他爷爷奶奶,在这个社会,孝道大于天。
这个亏,赵大山只有吃,也必须吃,就是看吃的大还是小。
赵小雨拎着茶壶走了出来,放在了院子里的小桌子上,走了过去扯了扯她娘的衣襟:“娘,要不,我们把爷爷奶奶接回来养吧。这样,我们家的地也不用给出去,爷爷奶奶养老的地,我们可以拿过来一起种。”
这句话声音说的并不低,墙脚蹲着坐着的一排人听的清清楚楚。
黄老汉和黄小雨的爹都不由地点了点头,王重阳却看了灶房一眼,这话肯定不是赵小雨想出来的。
“那怎么行,爹娘你们可以接过来,赵庄的地不能给你们。”赵康一听就急了,他们就是想要地的,现在地没要到,竟然还要把手里的地倒贴出去。
两个老人还能动,地里活不能做,看看家,做做家务肯定没问题。老的跟着他们吃饭,不过是多添一个人,多舀一瓢水而已。
一顿交涉,最后,赵健和赵康答应,父母还是他们养,赵大山家赵庄的四亩多地给两个叔叔,算孝敬爷爷奶奶的。
每年过年,两个老人一人一套冬衣,八月十五一套秋衣。赵健说可以折算成钱,被赵大娘拒绝了。
她其实并不恨老人,他们也可怜,如果给银钱还是被两个小叔子分了,不如一年给老人做两身衣服,这个两个小叔子总不好抢了去。
赵大娘也不等两个儿子回来,直接做了主,立了协议。黄老汉,黄港村里正,王重阳做为证人,按了手印。
赵老实老夫妻,又带着一队儿孙浩浩荡荡回了赵庄。
第八十七章 黄德磊大婚
赵家事情解决了,赵大娘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她男人走的早,挣得房子和地最后都便宜了两个小叔,换了谁心里都不好过。
赵小雨怕娘气出个好歹来,就三天二头拉着黄豆和黄小雨过来,陪她娘说话做点针线活。
黄豆也很忙,二月十六,黄德磊和吴月娘交换了庚帖。三月初六,两个人大婚,做为小姑子的黄豆,自然闲不住。
她和黄桃全程负责了哥哥的新郎礼服,还要时不时被黄三娘拉着为礼单上的物品忙碌。
黄德磊过完年就没去东央郡,他要在家停留一段日子,订完亲,还要忙着结婚的事情。
三月二十前,黄德磊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南山镇这边。
一切都很顺利,到了三月十六,黄德磊大婚,黄家简直是高朋满座。
黄家这两年喜事连连,客人不但没少,反而一次比一次多了起来。一些和黄德磊打过交道的船商有空的亲自过来祝贺,没空的也会派了家里子侄或者管事过来。
黄港码头大小船只停得是满满当当。
钱家,还是钱多多带了妹妹钱满满和一名管事前来。这次,钱家的礼物明显又比黄宝贵结婚高了一层。
钱满满一如既往去找黄豆,而钱多多,站在黄家大院门口,转头深深看了一眼黄港码头上的大小船只,抿了抿嘴,进了待客的院子。
身后的管事连忙把带来的礼单,交给门口招待客人的黄德光手中:“黄大少爷,你看这是我家小主子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接过单子的黄德光眼睛飞快的扫了一遍单子,脸色微微一变,转瞬即逝,笑着向钱家管事拱手,交代身边的黄德落把管事领到另一边的院落。
看着钱家管事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后,黄德光才招手唤了另一边接待客人的黄德明,小声地嘱咐两句,就拿着礼单匆匆忙忙去找黄老爷子了。
避开来宾,黄老爷子细细看了钱家的礼单,又嘱咐黄德光把张小虎家送来的礼单细细比对,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钱家这礼单完全是比照张家的礼单来置办的,既没有跃过张家,也巧妙地表达了他家对黄豆的势在必得之势。
这已经不是想结亲那么简单了,而是不结亲就结仇的架势了。
“德光,你把这个礼单收好,等德磊婚后再议。”说着,黄老汉把礼单递给了长孙。
黄德光收好礼单,转身又匆匆往大门而去。今天实在是太忙了,他这个大哥要负责的事情太多,根本也顾不了别的。
酒席开始,这次赵大山没有做伴郎,而是以兄弟之谊帮忙招待安排客人。和张小虎一起忙上忙下,忙得不亦乐乎。
赵大山的身份,在黄家这样做并不为过,他和黄宝贵和黄德磊兄弟都是有生死之交的情谊。看在钱多多的眼里,却是另一种感受。
三十晚上的灯火,赵大山的眼神赤裸裸地表达了他想要对钱多多说的话,他也喜欢黄豆,而且不到最后绝不会罢手。
中午的席面,赵大山特意把自己和钱多多安排在了一个席面上。
这次赵大山陪着钱多多喝酒,也不知道是钱多多想灌赵大山,还是赵大山想灌钱多多。到最后,赵大山没醉却已经上了头,而钱多多直接被灌得酩酊大醉。
最后,还是钱家管事派了马车把钱多多接了回去。
看着大醉的钱多多,钱老太太宋兰娘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招过钱满满问了问,钱满满这个傻妮子根本没觉得哥哥喝醉有什么不妥,今天黄家喝醉的人又不是哥哥一个。
看着傻头傻脑的孙女,宋老太太不由叹了口气,她这个孙女,以后还是找个家境殷实,本分人家的孩子嫁了,不然被卖了都不知道,说不定还会帮人家数钱。
当着钱满满的面,钱老太太没在询问,过后招了管事详细问了当时的情形。
管事回忆,当时确实是几个年轻人起哄斗酒,少爷才喝多了,至于为什么起哄,也不过是年轻人之间的义气之争。
钱多多醒来,钱老太太又把他叫过来再三询问,钱多多一口咬定几个年轻人喝酒的时候欢乐过头了,他一时忘记了分寸。
看着已经长成大人的钱多多,钱老太太决定不再追问,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朋友和处理方式。她不能把钱多多保护的太好,以后钱家不需要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家主。
对于这唯一的孙子,钱老太太还是深感欣慰的,这个孩子不像他娘软弱无能,钱多多身上多少带有了点钱家的基因,并不愚钝且还很聪慧。
至于黄豆和钱多多的事情,钱老太太是一点不着急。虽然,她也怕夜长梦多。
不过,对于黄家来说,还有比钱多多更好的选择嘛?这一点,钱老太太非常自信。
既然黄三娘对外宣称,说等大儿子大女儿都成亲后再说,那么就等吧,我钱家也不是非你黄家的黄豆不娶。
如果不是钱多多喜欢,钱老太太也想在南港码头分一杯羹,钱家主母的位置还轮不到一个乡下上来的泥腿子。
钱老太太认定,黄家之所以按着黄豆的亲事一点动静全无,完全就是想坐地起价。黄老汉那个老东西一直很聪明,不然他也不能从死人堆里活着回来,还背回了自己家的儿子。
和聪明人做事就是省心,当初如果黄老汉一个人回来,可能黄土下,他的骨头都要化成灰了。
既然黄家想坐地起价,那么钱家就等好了,左右不过今年的事情,一个帮工的孙女,还不值得钱老太太在她身上多用心。
要知道,只有黄豆能和钱多多定亲结婚,她才能狮子大开口,问黄家以嫁妆名义要一块地。
她有把握,这块地,黄家必须得给,不想给也要给。
三月初十黄德磊带着新婚妻子,邀请准妹夫张小虎一起离开南山镇,乘船去了东央郡。
原本是要等新婚满月再过去的,只是那边实在是太忙,黄德磊和妻子商量,又去岳父家商量,最后还是岳父拍板,让他们以事业为重。
黄德磊夫妇一走,黄三娘的重心全部移到了黄桃下半年的婚礼上,还有黄德仪的学业上,反而并不在意天天进山的黄豆。
黄豆每日起来就往山里跑,她和黄老三在山脚下买了一片地,种了秋小麦,这是一块五亩多地的实验田,黄豆想试试能不能把小麦的产量提上去。
下半年,黄桃出嫁,黄德仪要去东央郡厚德书院做旁听生。黄豆可准备要过去照顾黄德仪的饮食起居,这件事情她还没提,不过她觉得应该没问题。
黄豆心里越发着急,只能每天跟着黄老三身后往山边跑。如果五月份小麦丰收,那么就预示着她走的路子是对的。
以后,她去东央郡,黄老三只管按照她的思路来做就行,争取把小麦产量提高上去,也能成为优质麦种就好了!
四月份,等到张小虎在东央郡租房子准备开酒楼的消息传回南山镇,黄三娘整个心都凉了。
半夜和黄老三谈起都觉得心里发酸,怎么她生的四个孩子,一个个都不愿意留在她身边呢?
“你觉得孩子有出息好,还是留在我们身边尽孝好呢?”黄老三抛给黄三娘这个问题,就转身背对着她睡了。
黄三娘一夜难眠,辗转反侧没想明白,到底哪个更好。
春收,黄豆的五亩实验田,收获并没有高出多少,也就是比正常水平略高。黄豆觉得很正常,黄老三却大失所望。
五月初六,过完端午节,钱多多来黄家以找黄德磊询问东央郡的事由,想借此见一见黄豆。
可惜,黄德磊端午节没回来,他也没有遇见黄豆,黄豆这天去滩地去了。这段时间正是准备插秧的季节,黄豆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
钱多多在黄三娘的热情款待中喝了三杯茶,等了一个时辰也没有见到黄豆。
钱多多很想去找一找黄豆,在管事咳嗽声中,他还是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再也不是几年前的钱多多了,黄豆也不是那个相见就能见到的小姑娘了。
七月十六,钱多多回南山镇过上元节,再次来到黄豆家,黄豆从后门又进了山里。
其实,黄豆是知道钱多多来的,她只是不想看见钱多多,不想提起钱家想和黄家结亲的事情,她在心里把钱多多当朋友,她觉得她在利用钱多多对她的信任。
然而,她只能这样做,她怕钱家老太太宋兰娘。
她不知道怎么面对钱多多,她很想有点出息,对钱多多说一句,对不起,你很好,可是我有喜欢的人了。
八月十六,钱多多第三次来访,终于见到了带着草帽,准备下地割稻子的黄豆。
黄家两块滩田,开发了近三百亩水田,所产的稻谷全部被襄阳府定为优质稻种,不可买卖,不可食用。
看着挽着裤脚,雪白的小脚毫不犹豫踩进乌黑淤泥里的黄豆。看着冲他大笑,粉黛不施的黄豆。
钱多多觉得他其实应该懂黄豆的,那个和他一起吃胡辣汤的小姑娘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
可是,他不甘心呢。
不甘心,就把这么个唯一让他心动的小姑娘拱手让人。
第八十八章 黄桃嫁小虎
秋收过后,襄阳府和东央郡过来装稻种的船,又一次驶进了黄港码头。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码头已经逐渐进入大众的眼帘,并且被更多货商船家所知道。
大船,码头,扛着麻袋的工人,一片热闹非凡。偶尔有遗落的种子掉落在地上,引得岸边一群群麻雀飞起又落下。
这是一个刚刚启智的港口,它才刚刚开始蹒跚学步,如果给它充足的时间,它一定会让人看见它的勃勃生机。
黄老汉每天都要到码头走两圈,这里,如果这样一天天发展起来,黄家后世子孙将享用不尽。
这将是他的骄傲,等他百年归后,是他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的脸面。
收完稻子,码头上又安静了下来,每天时不时会有大船过来,并不多。没有南山镇码头那么繁华,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
稻田里,稻苗已经收割完,留下一块块颜色深浅不一的庄稼地。
码头上飞的那群麻雀好像又飞到了这片稻田里,起起落落,惊起一片的风声。
黄豆站在田埂上,看着面前的情景,想起小时候,她和老叔哥哥们在雪地里用竹筐捂麻雀的情节,那时候很穷,可那时候快乐却是那么真实。
秋收后,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到麦种挑选上,一个下午蹲着挑选,起身的时候,只觉得头晕目眩,差一点摔倒。
还是站在一边的黄老汉顺势扶了她一把,她才没有摔倒。
“豆豆呀,你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这麦子都种了这么多年了,也就亩产300多斤,难道你还能让它和稻谷一样达到五百吗?”黄老汉笑眯眯地看着黄豆问。
“爷爷,事在人为,不是达不到五百斤,而是我们的方法和种子不行,土地的肥沃度也不够。”黄豆摇了摇头,把刚才的眩晕感轻轻摇走。
“如果,麦子也能达到五百多好。那就有多少老百姓可以温饱了。”黄老三把挑好的麦种放在一边的葫芦瓢里。
“如果技术好,别说五百,上千斤的都有。”黄豆有点不服气的撅了撅嘴。
“尽胡说八道,你以为那是你想要多少就给你长多少的?就这五百斤,我已经很满足了!”黄老三颠了颠手里的麦粒:“如果小麦也达到五百,那简直就是老天爷的恩赐了。”
“豆豆,如果你能让爷爷看见麦子亩产五百,爷爷死也瞑目了。”黄老汉拖了一个小凳子坐了下来,帮着儿子孙女一起挑选。
黄豆责备地看了黄老汉一眼:“爷爷,你要长命百岁呢。”
“活不了那么久了,前天我去看你大爷爷,你大爷爷就说了,他怕他今年都熬不过去了。你大爷爷也就比我大三岁,我也没几年好活了。”
说到自己的亲大哥,黄老爷子不由的有些感伤。他大哥一辈子老实本分,儿孙没有他多,身体却比他好很多。
那个身强力壮的大哥,一年比一年衰老下去,今年已经断断续续病了两三场了。
黄豆看爷爷盯着手里的麦粒有点出神,连忙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
“豆豆,如果爷爷有一天走了,没人护着你,你一定要好好的,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你活得开心爷爷就高兴。”
正低头挑麦种的黄豆被黄老爷子突然的一句话惊得抬起头来:“爷爷,你说什么呢。我不听不听,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一定会。”
“好好好,爷爷一定长命百岁,看着我家的小豆豆嫁人,给我家豆豆哄孩子呢。”黄老汉看着黄豆爆红的脸,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旁的黄老三看着又羞又无奈的黄豆,又看看自己的老父亲,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被取笑的黄豆只能跺跺脚无声地抗议着。
十月初六,黄桃大婚,备好的嫁妆从黄家抬出来,一路吹吹打打往张家去,在黄港和南山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黄家两年嫁了两个闺女,两个闺女都成了南山镇附近十里八乡的谈资,嫁女儿能嫁到黄家这种规格,真是多少少女梦寐以求的事情。
黄桃三朝回门,是挺着大肚子的吴月娘亲自忙上忙下接待的她。
吴月娘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而王大妮还一点动静都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