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好。”王惟义冷笑:“今日不破黄州……”
王达自然懒得和王惟义唧唧哇哇,再多的小兵攻城城池,也比不上一个小将更能激起士兵的士气,然而杀死一个将军,也比杀死十个、百个更能激起自己士兵的士气。
“砰”,连续几声,王惟义却借机退后几步,见王达逼得紧,深吸了一口,双手紧握大刀斜砍过去,准备来个一力降十会。
王达见状,哪里会退却,也是双手握刀,向王惟义砍过去。
“砰”的一声,两人双手麻痹,不由退后几步,王惟义大刀斜向下,算是占了上风,然后王达却大笑起来。
王惟义突然觉得手中的大刀像是轻了不少,抬起看起,却见大刀已被对方砍断了两半。
“奶奶的,张大人送的刀真够劲。”王达哈哈大笑,举着大刀向王惟义杀过来。
王惟义正想拼了老命也要缠住王达,正是此时,响起了一阵鼓声,王惟义全身一松,手中剩下的半截大刀突然脱手,向王达砸过去,等王达躲过断刀,王惟义已经来到一架云梯之前,怒道:“今日就暂且如此,老子就先放过你狗命。”
王达大怒,想不到对方都输成这样,还口硬,如疯子一般杀出了一条路,来到云梯前,王惟义已下了城墙。
“狗咋种,有种你就上来,老子要是不杀你就跟你同姓。”王达指着王惟义大骂。
王惟义输了道理,哪里还和他辩证,撒腿就跑。
王达转过身,把还没有来得及逃亡的蒙古汉军杀了一个透心凉,等到了日落,黄州终于恢复了平静。
除了袅袅青烟,伤亡者的哼哼哈哈,再也没剩下什么。
王达安慰了一下受伤的士兵,安抚了一下疲倦的士兵,不过这些残存下来的士兵,都是百战残生,自然不把这些伤亡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迟早的事,他们五千士兵,能够坚守到现在已是奇迹,更不要说活下去。
“洪大哥,竟然是你。”当王达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大营时,竟然看到了一个不敢相信的身影:“你不在庐州保卫大人,你怎么会来这里。”
“三弟,你、你受累了。”洪福连忙上前,扶住王达,怒道:“奶奶的张弘范,你***祖先还是汉人呢?用得了对我三弟这样吗?”
洪福在夏贵诸将中领第一,这人是一等一的忠臣,历史上此人在丁家洲大败、夏贵无心再战,独立率领部将收复镇巢,夏贵在一年后投降元军之前杀掉了拒绝投降的洪福,怕他阻碍了自己的前程。
“张大人奉朝廷之命,送来了赏银三十万。”洪福高兴说道:“还派来了不少教官,大人很高兴,说天下有望,让在下给黄州送来三万银两,还有十个教官一同前来。”
张贵这时已经开始防夏贵了,当年夏贵的军队,在得不到朝廷经费支援的丁家洲败溃逃跑时,就“沿江纵兵大掠,归庐州”,比蒙古人的抢夺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个时期,皇帝家天下,国家的概念很淡,谁给饭吃,谁就是爹娘。军队的运转,全靠经济来支撑,经济跨了,军队就散了,国家就没有了。富裕的宋朝时期,兵士们要是几天没有吃饱饭,就自动溃散了。
“何为教官?”王达好奇说道。
“在下均州教官团第三指挥第十三小分队队长胡明伟见过王大人,”一个身材中等偏瘦的汉子,不亢不卑向王达行了个一个标准的军礼:“第十三小队,应到十人,实到十人,奉命前来听大人军令。”
“大伙都是过来跟大人学习打仗,没有什么特别的,还请大人不要照看我们的身份,该上战场就上战场,生死我们早已不放在眼里。”
“好,好,你先下去。”王达皱了皱眉头,让胡明伟下去,然后才问道:“大哥,大人怎么会让他们过来?”
“你看他们白白嫩嫩的,以前绝对是没有上过战场。如今黄州已是危在旦夕,老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得了明天,哪里还有心思照顾他们。”
“唉,张大人给我们淮西送来了三十万两银子,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洪福叹气说道:“他要安排人到军中,大人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再说张大人在阳逻城堡大战时还帮过我们大人,如今若是不答应,怕是落了张大人的面子,眼看淮西大难在即,援军最后说不定还是要靠张大人呢?”
“不是说是朝廷的饷银?”王达有点头晕。
“朝廷的饷银,朝廷的饷银。”洪福苦笑,道:“贾似道这个奸贼,早就把朝廷都折腾空了,朝廷哪里还有三十万饷银?”
“这是张大人自己送的饷银,要不是淮西饷银不足,士气不振,大人也不会要?可是,没有饷银,士兵就不肯上战场,淮西难道就靠你我几人支撑吗?”
王达沉默,不吭声。黄州之所以能够坚守到现在,他已是抱着必死的心了。
## ## ## ## ##
“嘭”的一声巨响,一股浓烟冒了出来。
“杀”大旗的马术非常不错,但是他的小娘子王小妹的马术比她更好,只听到一声娇斥,平小妹双脚夹住战马,身体向右侧,手中的长矛刺穿了惊慌失措的董家军。
这些守卫堡垒的董家军,还没死的董家军士卒,惊慌失措的从堡垒冲了出去,“嘭”的一声,粗造劣质的堡垒,瞬间倒塌。
一百人的堡垒,死伤超过一半,剩下的一半昏头昏脑。
“杀。”大旗平素是很少骑马,他手中的大盾是他的标志,现在哪里用得着,不知何时要来了一根长矛,跟着平小妹学了些时日,发现效果不错。
“杀。”李希比较斯文,他是奎祀军培养出来的密探,文武双全,就算是大旗他也能斗一个平手。
他手中只有一把长刀,长刀很薄,非常轻便,李希在马上突然翻身,身体竟然翻到了马肚子下,一把长刀所过之处,董家军伴随惨叫声倒了一地。
“奶奶的,太残忍了。”大旗忍不住咕噜了一声,要知道自己和平小妹这种残暴性的士卒,对敌人来说就是最好的解脱,然而所有人如果都像李希一样的话,那么失去了双脚的士兵,生不如死,是会恨死对方的。
却不知道,奎祀军受张贵影响很大,专门向黑暗方向发展,一个受伤的士兵,至少可以拖累两个健全的士兵。
战斗很顺利,董家军或许是知道必死无疑,拼死反抗,多少也给大旗造成了一定麻烦。
“大人,不好了,董家军,董家军。”一个侍卫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李希连忙问道:“多少人?”
“约莫五十人?”队员虽然着急,不过李希问的是重点,倒是说得很顺利。
残余的董家军突然精神大振,一阵整齐的马蹄声已经听得清清楚楚。
“奶奶的,想不到来得这么快?”大旗刺穿最后一名董家军,好奇问道:“二哥,你不是说附近的几个堡垒,都没有董家军的骑兵吗?”
“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或许他们是路过而已。”李希也就是林云,突然严肃起来:“大哥,杀不杀。”
“能逃得了吗?”大旗突然从身侧的篮子中拿出一个土罐子,咬开火折子,大喊:“弟兄们,跟老子再杀一场。”
在李希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大旗已率先拍马奔跑起来,不单单是李希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算是来援的董家军也没有反应过来,大旗手中的土罐子已飞了过去。
“嘭”的一声,土罐子落在对方骑兵中央,一声巨响,骑兵慌乱起来。
“兄弟们,立功的时刻到了。”大旗经常冲锋陷阵,经验要比李希强得多:“跟老子杀吧。”
“杀。”大旗突然跳下马,手中举着那面青獠巨盾,竟然向慌乱的骑兵冲过去。
“杀神?杀神来了。”来援的董家军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惊慌的叫声,随后还幸存下来的董家军,竟然纷纷夺路而逃。
一些还没有来得及逃亡的士卒,不是举手投降,就是剩下尸体倒地。
“大人果然是恶名在外,杀气腾腾啊。”一名队员猛拍马屁。
“去,给老子看一下,这帮是什么人?”大旗重新上马,一脸讨好的看着平小妹,平小妹瞪了他一眼,但是却颇为担心,此时李希已经来到了身边。
“这些人不像董家军的人?”李希神情有点凝重:“我看有可能是鄂州的蒙古汉军?”
“董家军虽然知道张大人的恶名,可是不一定知道大哥的大盾?但鄂州的蒙古汉军就不一样,他们跟张大人相持已久,想必早就知道大哥是张大人手下的二盾之一。”
“他们怎么会出现在扬州?”大旗看了看李希。
“大人,是通信兵,找到了一封信。”其中一个队员高兴叫了起来。
“先撤退。”李希向林中挥了挥手,一个英姿潇洒的女子策马跑了过来,只见她手执强弩,不是李希的婆娘王瑛还有谁。
众人也不收拾,只是拉了一下尚好的战马,退回了山林,又把来路的痕迹消除得一干二净,最后又在林中逛了一个时辰,众人才回来山谷的根据地。
天,逐渐凉了起来,林兴组织乡亲们收集了不少干草、干叶子,然后又在洞口移栽了树木,又在山谷中开辟了密道,把山洞扩展了不少,这样也算勉强有一个挡风挡雨的地方。
见到众人回来,老林忍不住高兴,他们每一次出征都是一次牵挂,老林整夜的睡不着,对于他来说,这两个失而复得的儿子,他不希望任何一个出事,然而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自己的脾气,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还能够怎样呢?
“今天来一顿马肉。”大旗从马背上扔下两条马腿,他们没有时间收集死马肉,大旗只好砍下了两条马腿就跑,幸好小白力气大,要不然单是这两条马腿,也足够它受的了。
林夫人招呼乡亲,拿着马腿高兴离去。大旗和李希都是挑了一些好话跟老林说,老林也没有办法,不单两个儿子是行伍之人,就连两个儿媳妇,也是动刀动枪的女英雄,有时候老林就会想,难道自己的祖先,得罪了什么人?
“呸,哪里有你这样说的。”林夫人唾了一口,道:“按照奴家的想法,林家祖先肯定是一等一的将军。”
“老爷没看到,无论大旗,还是李希都是一等一的英雄吗?而且他们长得就跟将军一个样。”
老林有一口无一口的吃着炖得发烂的马肉,马肉其实一点也不好吃,肉粗糙得很,心里想着应该怎样问一下外面的情况,但是终究是说不出口,只好吱唔说道:“大儿,云儿,洞里的粮食,恐怕只能再支撑两个月了?”
“哦?这么快?”大旗有点奇怪的看着老林:“爹爹不是说粮食至少可以支撑半年吗?”
林夫人接过话,道:“峰儿,你跟云儿不是要组织青壮的后生训练吗?又要吃饱又要吃好,粮食用得自然要快很多。”
等大伙吃完,一伙后生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后生胆子较大,像模像样的行了一个军礼,道:“大人,弟兄们都训练了一个多月,能不能把咱们带出去溜溜?”
“你以为是出去玩啊?”林云瞪了他们一眼,道:“下次出去,只带前三名出去,要想出去的就拼命练。”
“头,”后生都转头看着大旗,要知道大旗人长得虽然高大,但是脾性要好得多,而且也没林云那样严肃。
“呵呵,听二弟的。”大旗在大原则方面绝对不松口,要知道这些新训练的义勇,若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出去也是送死。
等众人散去,林云突然想起之前还有一封信,连忙让大旗要过来,打开看了一会,神色有点严肃。
“吕文焕要过来扬州了。”林云淡淡说道:“鄂州大军兵分两路,张弘范牵制淮西的夏贵,吕文焕穿过淮西,过来扬州。”
“肯定是抢功劳来了。”大旗突然说道。
林云皱了皱眉头,想了片刻,道:“事不宜迟,我们马上把信送给扬州的李大人。”
“好,马上出发。”大旗也不拖延。
临出发前,林云突然说道:“哥,土罐子不多了,以后就要跟董家军实打实拼杀了。”
第二卷 正阳 第六十三章 扬州慢(9)
第六十三章 扬州慢(9)
扬州城外有子山堂,在上面可以俯瞰扬州城,一览无余,如果蒙古军队攻占子山堂,就会在子山堂上构筑望楼,架设车弩向城中射击。为了克服此弊,李庭芝曾经派人修筑大城包围平山堂,招募汴河以南的2万流民补充军队防卫扬州城,又将大部分驻守在子山堂城堡,朝廷下诏将这批流民命名为“武税军”。
“杀。”牛蛙从军十数年,现在正处于人生精气力神最辉煌的时刻,手中的大刀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
响亮的嘶喊声,可以传遍整个子山堂。其余的武税军将士,也不由大声呐喊起来,精锐的盔甲,锋利的武器 ,再加上气势如虹的士气,攻城的董家军为之一阻,竟然士气大跌。
“兄弟们,加把劲,把鞑子赶下去。”子山堂的城墙修得很高,再加上武税军向来把子山堂当成老家,当作老本营,就算是没有饭吃,也要修葺城墙。
后来李庭芝李大人亲自到子山堂,又让姜才送来大批的武器和盔甲,这些本来就视死如归把生命当作第二次重生的武税军,竟然在他们人生三十四岁时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弟兄们,杀。”武税军的都指挥使,大喝一声,手中的大刀横扫,眼前几名董家军的士卒,竟然来不及躲闪,被活生生的扫落城墙,从这么高的城墙摔下去,不死也脱了一层皮。
武税军的将士,虽然久不经战火,然而三万人,能够留下来的都是不拍死的家伙,这辈子就注定了吃军旅这碗饭,再加上李庭芝到扬州之后,不但亲自过来子山堂,还送来了武器装备,又补发了以前的饷银。
将士们能贪生怕死吗?
“杀”武税军,曾经的流民,把李庭芝的救助当作第二次重生的机会,他们发誓要守住子山堂,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们虽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更加爱惜他们的尊严。
解成看着高耸的子山堂城墙,眼中喷出了一股怒火,他本来就不是胆小之人,知道富在险中求的道理,要不然也不会和董士选作对,后来董士选翻脸不认人,直接把他打败,解成才成了董士选的小兵,忍辱负重。
这是解家的机会。解成狠狠的看着子山堂,一万解家家丁,这是他最后的资本,他要下一个赌注,证明自己在董家军的能力。
他不甘屈于人之下,但是他又不得不忍辱负重,他祈求一个时机,可以让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似一个疯子一样,一旦抓住这个机会,就会堵上全副身家。
“给老子杀。”解成愤然不顾,他要用他的怒火,攻下这个小小的堡垒,然后在山上架起巨炮,把扬州城纳入巨炮的射程之内。
这就是他的功劳,这就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扬州注定不是董士选一个人可以下得动的棋子。
“大人,对方士气正隆,不若我军稍作休息,等对方士气疲怠再攻城?”身边一个副将连忙说道,看到攻城的士兵一个接一个死去,副将心中有一种凄凄。
“他士气正隆,老子就是缩头乌龟了吗?”解成冷笑,道:“弟兄们,都给老子听好了,杀一人赏十两银子,杀三人官升一级。”
“杀得人多,老子这个都指挥使也可以让出去。”
解成底下的士兵,原本多是解家的家丁组成,听这么一说,大伙总算是鼓起几分士气,再次向城墙杀过去。
“滚木、礌石准备。”武税军的指挥使大喝一声,牛蛙插刀入梢,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这种石头子山堂还多得很,至于檑木,实在是没有时间去砍山上的大树。
“砸。”指挥使一声令下,牛蛙早已瞄准其中一个敌兵,大石头准确无误的落在敌兵的头顶,牛蛙甚至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对方头颅裂开的瞬间,血、白色的脑浆飞溅出来。
今天不用轮值,牛蛙回来军营已是天黑,这一天他杀了四人,伤了一人,也算是立了大功,李大人说过,他们的功劳将会上奏朝廷,牺牲的将士将会永远铭刻在纪念堂里,在扬州的卫国公广场,那是新修建的雄伟的殿堂。
“他爹,你、你终于回来了。”粗手大脚的婆娘,鼻子一酸,泪珠忍不住掉下来,牛蛙是为数不多结了婚还住在子山堂中的武税军士卒。
子山堂原本有三万将士,后来离职走了九成,剩下的军营大得很,指挥使就让他们住了进来,反正他们都是无依无靠的家伙。
平日就住在破旧的军营之中,有时候帮忙浆洗一下衣服,也算是军中的一员。
“嘿嘿。”牛蛙傻乎乎的笑了笑,道:“回来了,回来了。”
婆娘拉着牛蛙,再三检测了半天,发现零件齐全,忍不住又哭了起来:“他爹,你、你能不能别这样拼命,你要是有什么,奴家和小娃怎么办好啊。”
“他娘,别担心。”牛蛙憨笑:“都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人能伤得了老子,老子杀得他们越凶,你和小娃就越安全呢?”
“对了,小娃睡觉了吗?”
“这孩子,今天吓坏了,”婆娘的眼泪忍不住又掉下来了:“城墙的杀戮声太惨烈了,奴家、奴家和小娃在家里躲了一整天不敢出门,幸好军中的老伙夫给奴家和小娃送了吃的过来,小娃吃了饭之后睡了过去。”
“嗯。”牛蛙蹑手蹑脚的走到房间,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睡得真甜,脸上还带有一丝微笑。
“他爹,还有些饭菜,要不然奴家给你热了热。”
牛蛙摇了摇头,道:“他娘,你就别操心了,我就回来看看,马上就要回去了,鞑子打得很拼命,很多老伙计都受伤了。”
“你,你又要走吗?”婆娘拉住牛蛙的手臂,不舍得放开。
“嗯。”牛蛙点点头,道:“鞑子攻得很猛,昨天送上城墙的石头又砸完了,大伙要赶在夜里鞑子不进攻时多搬点石头过去呢?”
“那,那奴家跟你一起去。”婆娘突然认真说道:“奴家也有力气,奴家也搬得动石头,再说你白天要跟鞑子拼命,夜里正好休息一下。”
“这怎么行。”牛蛙一口否定:“小娃还在家里,再说你过去了也帮不上忙。”
“不行,奴家就要过去。”婆娘突然坚持起来:“奴家有力气。”
牛蛙知道婆娘的脾气,自己当初全身空无一物,只有一颗报国的拳拳之心,当年正是因为婆娘的坚持,两人才能走到一起。
“那、那小娃怎么办……”牛蛙有点松动。
“不用担心,牛蛙白天累了一天,肯定要睡到明天才会醒了。”
牛蛙没有办法,带着婆娘就往城墙上赶,此时的子山堂,一片安静,安静得仿佛平日一样,只有将士们搬石头的喘气的声音。
“牛蛙,弟妹怎么过来了?”指挥使特意给牛蛙放了一个时辰的假,想不到他竟然把娘子带到战场,这成何体统。
“大人,是奴家自愿过来的。”牛蛙的婆娘大声道:“奴家也有力气,也能搬动石头,奴家多搬一块石头,你们就可以少搬一块,你们少搬一块石头,就可以多休息一会。”
“这个?”指挥使犹疑了片刻,尴尬说道:“今日受伤的兄弟不少,弟妹若是愿意,还请帮他们包裹一下伤口,只是、只是、、、、、、”
“大人,奴家愿意。”牛蛙的婆娘坚定的点了点头:“只要能够守住子山堂,奴家什么活都可以干。”
“牛蛙,他祖母的,你取了一门好媳妇。”指挥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流出来,笑得又几分苍凉:“有婆娘的弟兄,回去把弟妹都叫过来,帮弟兄们包扎一下伤口,看你们笨手笨脚的,老子看了也不舒服。”
他们不知道,因为这个小小的决定,使得武税军的死亡大幅度减少,他们这一支娘子军,为扬州立了大功,很多人上了纪念堂,名留青史。
## ## ## ##
在眼前不远的扬州,也有这么一支娘子军。
今日特别邪门。
城南的苗再成,今天骂了七八次娘们,扔了个七八颗土罐子,若不是副将死死拉住他,恐怕补充整齐的三百颗土罐子,都被他扔完了。
城南的禁军精锐、厢军、乡兵都投了了战斗,这是董家军围城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董家军根本不畏伤亡,攻城的士兵一拨接着一拨,上一拨的士兵还没死光,接下来又是一拨。
“放箭。”副将冷冷的看着城墙底下的将士,命令之下,躲在垛口的士兵,迅速探头,手中的弩弓也不怎样瞄准,也不管能不能射中云梯上的士兵,抬手就放。
“扬州的武备充足得很,射中射不中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保住性命。”这是苗再成的原话,这也是李庭芝的原话,这话一直暖在士卒的心里。
“换。”其实不用副将的命令,身后一排的士兵已经接替他们的位置,而他们退后一步却把弩箭交给第三排的乡兵,然后换一把弩箭。
第三排的乡兵接过弩箭之后,上弓、装箭,然后等候前排的士兵过来更换。弩箭虽然方便,只是上弓、装箭时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而志愿过来的乡兵,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大人,这些乡兵的动作熟练了很多。”苗再成身边的副将赞叹道:“若是平常的百姓,恐怕几天都不能适应过来。”
“若不是鞑子攻得这么凶,老子也不会让他们上来。”苗再成皱了皱眉头,道:“给老子留意好了,若真到了拼杀的时候,就让他们退下去,免得白白增加伤亡,奶奶的,都是有妻儿的人了,怎么还跟小毛头一样冲动。”
“大伙还不都是为了扬州。”副将赔笑道。
不远处的胡老三听到苗再成的话,有点不开心,并不是他不想入伍,只是他身为家中的独子,他不符合入伍的要求,就算是乡兵,也是自己凭独特的本领才被特许加入。
胡老三狠狠的上弓、装箭,恨不得自己就是前面的士兵一般,身边一个声音笑道:“老哥,你手中的力道不错,都可以装神臂弩了。”
胡老三眼珠一转,道:“这位兄弟,在下箭术还不错,要不然您老歇一歇,让我过去射他几把,功劳都算兄弟您的。”
“哈哈。”小兵笑了笑,却摇了摇头,道:“还不是时候呢?你小子就好好上弓吧。”
胡老三发狠的跺了跺脚,却不再说话。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胡老三觉得自己的手像是要断了一般,董家军退兵的鼓声终于响起,城墙上同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很快,一队穿着黑色衣服的汉子,手上抬着一张木板,把受伤严重将士和牺牲的将士遗体抬下去,紧接着又是一队穿着青色衣服的小娘子,在朱娘子和梁雅的带领下,手里拿着一个小箱子上了城墙。
“哪位兄弟受伤了?”朱娘子大声叫起来:“这里有均州的特效药。”
刚才一轮对射,苗再成的守军虽然谨慎,但是董家军又岂是吃斋的家伙,他们手中的弓箭也不是乱射,守军伤亡虽少,但也有几百人,把苗再成看得心痛。
幸好重要的地方,都装备了精锐的盔甲,要不然牺牲的士卒将会更多。
穿着青色衣服的小娘子,很快就混入了守军之中,战场原本是严肃的地方,然而由于这伙青色的娘子军,原本深深绷得紧紧的将士,竟然放松了不少。
“咚、咚、咚。”还没等娘子军忙完,城墙上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鼓声,这些娘子军迅速下了城墙。
上弓、装箭,身边的乡兵已换了三四趟,然而胡老三仗着自己的力气,竟然不舍得离开,对他来说,战场反而是他最向往的世界,今日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有。
上弓、装箭。
胡老三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突然一阵鼓声惊醒了他,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前排的小兵推了推胡老三:“兄弟,快撤,狗日的鞑子要攻上来了。”
战场军令如山,胡老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来得及说一声“保重”二字,就下了城墙,还没等他完全走下城墙,却看到了苗再成将军,拔出了腰间的大刀。
“嘭”,巨大的响声,躲在瓮城的胡老三知道这是扬州最厉害的武器:土罐子,听说土罐子能把方圆百米的人炸死,又听说土罐子是修道之人的法雷,能够超度众生。
“杀”,那是苗再成将军独有的喊声,听说苗再成老将军是李庭芝李大人身边的猛将,是扬州数一数二的悍将,有他在,城南应该无碍。
不时有穿着黑色的厢军跑动,突然,一个厢军头领跑到瓮城,大声喊道:“给老子来一些不怕死的兄弟。”
胡老三一愣,跟着就跑了出去,很多人也跟着跑了出去,无论他们平日怎样胆小,但是置身于此,心中唯有一个字:杀。
胡老三跟在其中一个黑衣厢军身后,像他们一样俯下身体,他们身上和胡老三一样,没有盔甲,身手反而要敏捷一些。
刚上城墙,胡老三差点吐了起来,只见城墙之上,守军和鞑子混战在一起,地上倒了一地。
“把倒下的弟兄们背下去抢救。”领头的厢军,带着他们不断前进,见到地上有人,就指挥人背下去,缺手的、缺脚的,胸口被刺了一个大洞的、甚至还看到几个无头尸体,胡老三硬是压住不能吐。
“你这是干什么,这是鞑子。”领头突然大喝一声,迷迷糊糊的胡老三反应过来,却看到自己想要背起来的小兵原来穿的是鞑子的盔甲。
“这、这人还没死。”胡老三一时慌张,竟然又把小兵丢到地上,小兵胸口被砍了几刀,血流了不少,把身上的盔甲都染红了。
“杀了。”领头的厢军怒道,顺脚踢过来一把大刀。
胡老三慌忙捡起大刀,却看到眼前的小兵眼神中露出了无尽的哀伤,脸上还带有几分稚气,胡老三甚至看到他眼中还含有泪水。
“跟上来,这里有兄弟。”领头的厢军突然大喝一声,胡老三一个不察,手中的大刀竟然落在了地上,然而碰巧的是,大刀竟然就这样刺中了小兵的喉咙。
“呃”,看到血飞溅出来的一瞬间,胡老三差点吐了出去。
此时,领头的厢军突然奋力向胡老三扑过去,等胡老三昏头昏脑的爬上来时,领头的厢军身上已经被一支强劲的弓箭射了一个透心凉。
“大、大人。”胡老三双脚一软,突然跪在地上。
“嘿嘿。”领头的厢军,突然无意识的笑了笑,然后闭上了眼睛。
多年之后,胡老三还想不明白领头厢军的那两声笑声,是解脱吗?
是解脱吧。
胡老三捡起身边的大刀,冷冷的向着战场走过去。
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谁交给他武器?
谁让他去杀人……
第二卷 正阳 第六十四章 扬州慢(10)
第六十四章 扬州慢(10)
再收到伯颜的消息,张贵平静了很多,不过还是第一时间给养马岛的郭平去了消息,让他拖延鞑子南下的速度,当然他也不期待养马岛的几首战舰能够起什么作用,只是给了四个字:便宜行事。
“阿里海牙上千艘战船停在蓬莱港等伯颜的命令,”张贵扬了扬手中的情报,递给吴澄:“千艘战船又能装多少人?千艘战船又能装多少战马?”
“鞑子向来不熟悉水性,是见水怕水的旱鸭子,再说一路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