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赐”,成为可以世袭流承的封地,还有其他一些优惠政策。接着足利义满遣人将这个政策向大明通报,并就自己此前忽视藩兵待遇的疏忽向大明皇帝陛下和政府致歉,保证今后一定“改正”。

在另一方面。足利义满宣布起兵的三千四国藩兵是乱兵,并正式向日本全国颂发了征讨令,命今川贞世为南海探题,山名师义和大内弘世为副大将,播磨、备前守护赤松义则,出云守护京极高秀等相随,率领西国山阴山阳兵马总计三万六千人,浩浩荡荡南下四国岛。

谁知兵马刚集结在在安艺国高宫山城,大明海军却汇集在濑户内海,扫荡了这里的诸路水军,掌握了制海权,第二海军陆战师在四国岛伊予国登陆,迅速与三千退伍雇佣兵汇合,紧跟着是甲七十一师登陆,与第二海军陆战师汇合,巩固了对四国岛伊予、阿波、淡路等地的控制。

今川贞世与细川赖之关系密切,对于大明的厉害素有耳闻,加上制海权已失,渡海南下四国岛已经成为问题,于是便带着大军在安艺国停滞。

随即大明又出猛拳,第七海军陆战师在兵库津登陆。随即登陆的甲七十七师,甲七十八师完全控制了富庶三角区。这一招相当于给幕府的心窝狠狠捅上了一刀。堺港、难波、兵库津原本就是本州岛重要的海港和商业区,自从大明对日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之后,这里便显得更加重要,每年积累的财富和向幕府上缴的赋税让人震惊。现在全落入明军的手里,这不等于掐住了幕府的脖子,还有一个方面是大明的强势登陆已经引起了连锁反应。

楠木正仪投回到南朝的怀抱里,使得奄奄一息的南朝有了转机的曙光;素有野心的第二代镰仓公方足利氏满打着勤王的旗号,征集关东的武士和兵马,准备上洛;好不容易平息下来,收归幕府治理的九州,以菊池正光(前面写错了,抱歉)为首的御定六家见到大明攻入堺港,当即宣布九州互保,拒绝接受幕府的“乱命”向大明开战。

这些变化让足利义满气急败坏,他传令给今川贞世,移兵播磨国,准备收复兵库津等地;传令给山名氏清和土岐赖康,立即从大和国北部向南朝发起进攻,尽可能地压制南朝国的地盘;至于足利氏满,足利义满清楚,就算自己下令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可只要大明军队还在日本,估计足利氏满也会当自己在放屁,所以足利义满就采取其它手段,遣人去关东,收买拉拢一部分大名,只要他们不来京畿凑热闹添乱,加官晋爵。黄金白银大大的,另外还在关东几家大名中挑拨离间,让他们互相火拼,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拖住足利氏满西进的脚步。

但是总得来说,横在兵库津、难波、堺港的明军是足利义满的心腹大患,不把这根刺去掉,日本的整个政局都无法摆平。但是时间已经进入严冬,足利义满想调集兵马与明军火拼也来不及,只好对京都进行防御,开春之后再说。

“杨卿,你来说说。”刘浩然转向外务部尚书杨宪道。

“回禀陛下,据臣掌握的情报来看,足利义满颇有心计,而且自视甚高,臣认为他不撞南墙是不会转变态度的。”

“你的意思是一场大仗是避免不了的。”

“是的陛下,依臣愚见,的确会如此。”

“国用,依你之见,堺港的部队能不能撑得住?”

“陛下,堺港三角区有我陆军两个满员师,一个海军陆战师,足有三万五千兵力,加上又有海军支援。进攻可能不足,但是防御却绰绰有余,就算足利义满调集二三十万军队,也能让他碰壁而回。”

“粮食怎么样?”

“回禀陛下,堺港等三区是日本本州岛的重要商业区,而粮食在日本历来是重要的物资,甚至可以做为货币通用。我军占据这三地时,正值秋收过后,商人们已经从各地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准备变卖,现在已经被我军全部征用,一年用度有余。”

“陛下。我军动员了两个海军陆战师,三个陆军师,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我军对后勤补给要求极高,光是支援这五个师的弹药后勤,已经征用了超过三百艘海船,严重影响到对朝鲜、日本的正常贸易,损失不小。”刘基在一旁补充提醒道。

“想要收益,必须先要投入。”刘浩然笑着说道,“日本号称是黄金之国,实际上是个产银国,它的白银十分丰富,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这一仗打完,我们总会和日本算清楚的。”

日本号称黄金之国的传说是从前唐开始的,日本最早出现的黄金是砂金。唐天宝八年,日本天平二十一年(公元749年),产自本州东北部奥州的约三十八公斤黄金第一次被上贡给了奈良京城。唐天宝十一年,日本天平胜宝四年(752年),日本人建造了一座高度为十五点八米的大佛像,当时这尊大佛像使用了约四百三十九公斤的奥州黄金来进行镀金。据日本官府文书数据统计,每年奥州有大约二十二斤的砂金被送到奈良。而当时正值日本向大唐学习先进文明,大量派遣遣唐使、留学生以及留学僧,而这些砂金就成了这学费的重要支柱。

据资料记载,在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公元804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七点五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五点六公斤,而整个使节团有五百人之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也长期旅居中国,可见当时为吸收唐朝文明,日本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给唐朝做学费。

于是,倭国富足有黄金,是黄金之国的传说传遍了大唐,也随着波斯、西域商人传到了中西亚,到最后,传说就走了样,据波斯地理学家伊本※#12539;霍尔达兹贝记录。倭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到后来这些传说也影响了马可波罗。

但是随着江南、大明对日本贸易的兴盛,日本的黄金迅速流入大明,为了换取大明更多的商品,日本幕府和地方加大了对奥州等金矿的开采,十几年下来,奥州砂金资源迅速枯竭。而另外一处产金银的地方…佐渡岛又被大明海军控制了,直接在那里开采。于是日本就开始开动脑筋,对传说中的银山进行大规模勘探,终于发现了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两座大银山(这两座银山大规模开采时间都在十六世纪,本书提前了。),于是日本与大明贸易又有了新“动力”。

而在大明,本身产银不是很多,加上黄金做为储备,白银铸成银圆成为货币之后,就算大明的纸币大规模流行,白银的需求还是有增无减。

“陛下说到日本产银,臣倒是想起来了,日本的石见银山在西国山**石见国,控制在大内氏的手里,生野银山在山**的但马国,控制在山名氏的手里。”杨宪补充了一句道。

“这就行了,大家也能理解足利义满为什么要急吼吼地让山名、大内等地方诸侯出兵了。”刘浩然笑着喝了一口热茶说道。

“陛下说得极是,这足利义满自然是想借刀杀人。”冯国用笑着接言道。

“想借我们大明做刀,倒也无所谓,关键是我大明不能做白工。不过我担心日本给不起工钱,倒是这两座银山,真的算是日本的银行啊。”

刘浩然说得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肚知心明,笑一笑便过去了。

“陛下,依我看,这日本的大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刘基突然冒了一句道。

“伯温先生说得极是,我也有此想法,最好日本是一国一守护,这样幕府更好掌握和控制,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是叫做一国,这口气也太大了吧,屁大个日本,居然分了六十六个国,搞得好像比大明还要广袤,不如叫州顺耳。”

众人不由一笑,不再言语,而是继续品起茶来。过了一会,冯国用突然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对日本一事前期的问题在足利义满,后期估计可能在关东。”

这时杨宪接言道:“冯大人所言极是,根据我的了解,日本关东的武士素以野蛮、固执、保守而著称,他们地处偏远,崇尚武力,又与我大明接触不多,对我大明素有戒心。加上又有一个对幕府大将军虎视眈眈的镰仓公方足利氏满在里面挑头,恐怕就算足利义满得了教训,关东诸大名依然会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我大明一向的策略是不服打到你服,既然关东不识我大明天威,就让他们尝尝厉害。”刘浩然放下茶杯笑着说道,“从地图上看,我大明海船从上海等港出海,过鹿儿岛可直趋美洲,不过可以在伊豆群岛上设一个补给和中转站,所以说要从日本关东武士们眼皮底下割肉,得先显示一下我们的实力,而且听说那里海盗水贼很多。”

刘浩然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打消了在日本相摸国一带抢占一块地盘做为大明到美洲的重要中转港口。这主要的原因毕竟这里是日本本州岛,大明发展得再好,如果日本不整体纳入大明版图,这块地盘早晚要还给人家,干嘛要给人家发展出一个繁华城市和港口来。刘浩然对日本印象不好,除了拼命地刮钱,一点好处都不想给它留。再说了,有那工夫,还不如在九州岛或是四国岛上发展,凭借大明现在海军的实力,就是强占了去又如何?你日本还能让大明吐出来。

“大家议一议,到底是四国岛还是九州岛?”

沉默了一会,冯国用开口道:“陛下,不如九州岛。它与琉球岛、台湾岛可以连为一线,成为拱卫大明东海的铁链。”

刘基赞同道:“陛下,臣也赞同冯大人所言,九州岛好。四国岛虽然也不错,但是离日本京畿太近,日本幕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答应。”

“陛下,冯大人和刘大人所言极是。九州岛成为日本对我大明自由贸易区有十余年了,当地武士贵族以习汉语为荣,百姓也多受我大明恩惠,抵触情绪相对要小很多。”

大明也曾经想将日本纳入版图,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还是饭要一口口吃。毕竟日本国统一和有中央政府已经数百年了,百姓人口众多,大明要想强行占据整个一国,少不了一场持久的战事。而且大明与日本相隔大海,渡海作战难度不比远征西域要轻松。所以几经商议暂时放弃这个计划,改为先割一岛,再用文火煎熬。只取一岛,日本幕府咬着牙或许能答应,而且只取一岛,大明陆海军就可以集中兵力,避免了四处作战。

“那好,就这么定了。赵钦,”

“臣在!”一个一直默不作声的官员从角落处站了起来,拱手应道。他叫赵钦,现任外务部员外郎,他是江宁大学商科出身,极擅谈判,被杨宪发现,一路提拔而上,这次更是被推荐为日本谈判代表。

“你都记住了吗?”

“启禀陛下,陛下的训示臣牢记在心。”说到这里,赵钦又向冯国用、刘基、杨宪等人拱手道:“几位大人的教诲,属下也记住了。”

“好,你先去找细川赖之。听说他现在躲在四国岛赞岐国封地里闭门不出,你可以先跟他拉拉关系。细川赖之是我们的老熟人,又是足利义满的老师。足利义满一旦发现与我大明对抗是没有好处,自然会与我大明商谈,而细川赖之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回禀陛下,臣铭记在心。”

待到赵钦离开之后,冯国用突然出言道:“陛下,臣建议再给堺港战区增兵,两个陆战师。”

“哦,国用你的意思是?”

“回禀陛下,要打就要打痛日本人,我们要价很高,如果不把日本人打得刺骨痛,他们是不会松口的。而九州岛那里也要做准备,我们可以以保护大明商人利益为由,调两个常备步兵团,四个守备步兵团到鹿儿岛、平户、博多,而海军也要做好准备,随时切断九州岛与本州岛的联系。”

“国用这是老成之计,趁着现在日本严冬大雪,他们不便,我们有海军却很方便,聚集力量,形成即成势态,好!对了,杨卿,你先遣人与九州岛的大名们先沟通一下,摸摸他们的底。”

“臣遵旨。”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章 谈判

第二百六十章  谈判

明历十年三月,日本国开春。足利义满不顾春耕大计,严令各路人马立即采取行动,并且许下重诺,谁先收复兵库津、难波和堺港,就把这三个地方封给谁。听到这个消息,山名师义、大内弘世、赤松义则和京极高秀都动了心思,自从日本与大明通商以来,海路大通,原本从九州岛经西国山阳道至京畿的商路受影响最深,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也让这些沿路的大名们损失不少“过路费”。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堺港的富足已经让所有人都为之垂涎。

于是四个大名调集了精兵,不断地增兵,到明历十年三月二十九对兵库津发起进攻时,西国联军达到了七万之众,加上足利义满从其它地区调来的五万兵马,足有十二万之众,几乎是幕府过半的家当。

今川贞世还算谨慎,原本领着大军是徐徐而进,但是山名师义立功心切,各自带着军队对兵库津发起进攻。结果一整天激战下来。日军伤亡超过四万。看到自己的武士和足轻在大明的弹幕和炮海里一茬接着一茬倒下,几乎连一百米的距离都冲不上去,这些原本狂妄的大名终于意识到自己与明军之间的差距。

他们在横垄川驻扎下,开始商量起对策,但是陈耀却不给他们机会,四月初二,陈耀集中三个师的炮兵团,对日军军营进行了饱和炮击,而海军也遣出三艘三极战列舰、三十一艘巡洋舰、六艘护航舰助拳。

海陆军的火炮整整炮击了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日军伤亡超过两万。短短数天工夫,日军已经损失近半,几位统军的大名已经是心拔凉拔凉的,他们已经不再想着如何去收复堺港,而是想着怎么给足利义满将军一个应付的借口。

在山名师义等人冥思苦想中,明军开始发起反攻。海军运载甲四十二师一个步兵团在播磨国登陆,迅速占领冈山城,堵住了西国联军回撤的大路,然后陈耀指挥甲四十二师余部、甲七十八师、甲四十一师迅速向北进攻。

甲四十一师利用猛烈的火力在日军防线撕开一个宽到两里的缺口,然后全师迅速通过日军防线,并向左迂回包抄,与甲七十八师一口气将山名师义、大内弘世、赤松义则率领的三万日军围在一片海滩上。

四月初五,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这三万日军被击溃,山名师义、大内弘世战死,赤松义则被俘。而甲四十二师两个步兵团不仅顶住了今川贞世、京极高秀、斯波经义试图救援,而将其所部击溃。最后。今川贞世等人率领一万多残军退回京都。

四月初七,甲四十二师一个步兵团兵临京都城下,并开炮炮击京都,幕府和皇室为之震惊,足利义满带着日本天皇只得出巡琵琶湖。

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的预料,日本上下虽然知道大明军队强横,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强大。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曾经击败过强大元军数十万“入侵军队”,至少可以凭借着地利和人数优势跟明军拼个平手。而明军此前的小心翼翼也给他们造成一种错觉,明军是否也很畏惧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会战。但是没有想到,十几万日军在数万明军面前,居然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是无法想象,相比明军超越时代的装备和战术,他们那落后的武器和战术简直跟非洲原始人没有什么区别。

足利义满被明军狠狠地敲了一棍子,各方势力开始粉墨登场,南朝长庆天皇试图与明军结盟,推翻幕府暴*,争取天皇亲政;镰仓公方足利氏满叫嚣着要誓死将明军赶出日本国土,好像日本没有他就会灭国一样,但是他天天在镰仓报国寺饮酒赏花,却不肯再西进一步。

在这种局势下。赵钦与细川赖之的会谈终于接触到实质问题。赵钦早在二月份就找到了隐居在赞岐国德庆寺的细川赖之。但是稍一提相关话题,细川赖之便转言其它。赵钦不着急,你细川赖之到时候有的你着急。

到了四月份,堺港战事急转直下,细川赖之怎么也没有想到幕府十几万精锐大军在明军如此不堪一击,在他想来,明军就算再强大,也是客场作战,就算能占到一点便宜恐怕损失也不小,到时自己再出来斡旋一下,给双方找个台阶下,此事就算了了。

可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幕府还能不能撑住都是个大问题,兵库津一役,西国诸家大名算是元气大伤,这些人的确是足利义满的眼中钉,当初严令他们出战明军,也有着借明军之手削弱他们实力的想法。但是这些人也是足利幕府的中坚力量,当初就是他们鼎力支持,才有了幕府的今日,也才有了今日遭到足利义满怀惧的实力。

而他们一去,幕府算是自剪羽翼。而关东历来是不安定地区,那里的大名大部分是桀骜不驯,甚至不少到现在还站在南朝那一边,加上还有一个足利氏满在那里拆幕府的台,足利义满的确是内忧外困了。

细川赖之尽管现在不是好时机,但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出手了。

“局势已经如此,请赵大人说明来意吧。”细川赖之开门见山道。几天不见,赵钦发现他又老了许多。

赵钦心里哼了一声,他可没有那么多同情心给细川赖之,他现在是为大明谋利来的。

“我临来之前,曾觐见皇帝陛下,有幸亲受垂训。”赵钦先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东拱手道,细川赖之也跟着站起来,向东弯腰行礼。从心里来说,细川赖之是十分敬佩刘浩然的,他居然将以一隅之地打下整个江山,还将大明带至如此强盛,不容他不敬佩。细川赖之甚至有时想,要是自己能将足利义满教导地有其三分,他死也瞑目。

细川赖之坐了下来,脸上虽然依然镇静,但是心里却更苦了。他知道这是赵钦一上来就做个势态,表明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都是秉承圣意,你细川赖之自个掂量着办。

“我大明此次出兵,为的就是要为退伍雇佣兵讨个公道,他们为大明流过血,大明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细川赖之默然地点点头,他就知道大明会死扣这个把柄。当初他听说此事,就知道大事不好,大明一向是得理不饶人,所以就力劝足利义满在事情没有失去控制之前将这件事压下去,可惜足利义满死活不听。

“我大明并无干涉日本内政之心,也无废黜幕府将军之意。但是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大明海陆军十数万将士渡海远征,浴血奋战,而国内更是呼声高涨,总得有个说法吧。”

“请上使大人直说无妨!”细川赖之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这个说法会有多大。

“日本国内还有数千退伍雇佣兵。为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事情,大明请日本割让一个地方,九州或者四国,一来便于安置这些退伍雇佣兵,二来大明增加了兵源,直接在该地招募,也不用麻烦贵政府了。”

细川赖之牙根就在那里抽冷气,一开口就是一个岛,这可是一个大岛啊,不是一个村,整个日本国才三个大岛,你一开口就要去一个。但是细川赖之左右衡量了一下,知道这是抗拒不了的。大明海军如此强大,他真要是强占九州或者四国岛,只要海军把海路一封锁,陆军全力经略,日本幕府只有干瞪眼的份。

细川赖之想了一会,决定实在没有办法时把九州岛割让出去,四国离京畿这么近,要是割让给大明,幕府以后怎么还睡得着觉。而九州经过这些年的自由贸易,心早就散了。

看到细川赖之默然地点点头,赵钦继续往下说道:“大明想在伊豆群岛建立中转港口,还请日本幕府割爱。”

细川赖之默只能默然地点头,九州岛都割出去了,伊豆群岛算个鸟,不过他心里哀叹,估计日本国周围数得上的岛屿已经尽数落入大明之手了。

“日本必须与大明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和共同安全条约。”

自由贸易协议日本幕府扛了这么久,也该签了,关键是共同安全条约,一旦签署,日本的安全就处于大明的保护之下,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藩属国了。可是不签行吗?细川赖之明白,大明出兵,为退伍雇佣兵出头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真正的目的之一恐怕还在这共同安全条约上吧。如果大明不达到目的,肯罢休吗?

“日本正式去天皇尊号。改称日本国王,幕府将军可改称镇国大将军,一并接受大明册封。”

自从知道刘浩然不喜欢日本天皇这个称呼,日本国在与大明交往的正式国书上都自觉地去掉了这个称呼,改为日本国王,现在赵钦要求的不过是正式行文向天下宣布而已。不过日本国王和幕府将军接受大明的册封,所以有些难为情,但是勉强能够接受。

“日本赔偿大明五千万银圆,分二十年支付,并按照大明皇家银行公布利率支付利息,为了保证日本能够支付,必须以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为抵押,也就是大明必须接管这两座银山二十年。”

细川赖之的身子不由晃了晃,大明真是大钱进出惯了,一开口就是五千万银圆,日本对大明的一年贸易额也不过五百多万银圆,这要是赔起来,得赔到哪年哪月去了?

看到细川赖之的样子,赵钦知道他被自己打击到了,而他的主要条件也说完了,像其他大明国民在日本享受司法等优待,港口对大明船只战舰开放等等,只要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和共同安全条约,这些包括在其中。于是赵钦开始转变话题了。

“细川阁下,大明不会只向日本索取,也会给予很多回报,毕竟两国之间是要互利互惠才能长久的。”赵钦唱起高调来,细川赖之不由一时气闭,还互利互惠,好处都让你大明占完了。

赵钦不顾细川赖之可以杀死人的目光,继续往下说道:“如赔偿一条,虽然数量巨大,但是又不是一次支付,而且又不要日本政府动用现有的国库,只是从两座银山支付。据我所知,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目前每年的白银产量在一百万两左右(历史上日本1560…1600年;日本平均每年生产50公吨的白银,折合133万两;1601…1640年每年生产约为150…190公吨,折合400…507万两的白银;大部分是这两座银山所出,故以此为标准),如果我大明接管,应用我大明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预计每年可出白银在五百万两以上,而我大明又不会将此白银全部拿走,根据白银兑换银圆汇率,加上利息和开采费用,不过四百万两而已,多余全部归还给日本政府。而且二十年后,这两座年产五百万白银的银山又会回到日本政府的手里,算下来,日本亏不了多少。”

细川赖之心里一动,他知道大明的技术先进,真要是大明接管了两座银山,的确会大幅提高产量,绝对能够达到赵钦所说的产量,而目前这两座银山探明的储量,估计在亿两以上,真要是如赵钦所言,日本只是暂时付出,到后来还会受利。毕竟凭借日本的技术,目前撑死了也就年产量在三百万两。

“我大明受九州岛,那里的大名、百姓愿意留下的便可留下,大明妥善安置,不愿留下的,可迁居他地,由日本安置。”

这个时代,除了土地,人口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只有地,没有人,怎么种得出粮食来呢?既然大明愿意让九州岛军民自愿选择,细川赖之有信心收回一部分人口来,也算是一种弥补。

“大明与幕府签订这一系列条约,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条约顺利执行,当然希望足利殿下的幕府能够千秋万代,而大明也愿意为了这一目标不遗余力。”

“鄙人在出行前,皇帝陛下曾训示道,日本大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最好一国一个大名。”

听到这里,细川赖之不由心头一震,一国一个大名,这也意味着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政权的权威就会相应提高,这不正是足利义满和自己所追求的吗?

“现在西国诸势力已经被我大明击溃,足利将军殿下收拾他们恐怕是易于反掌。”

这一点细川赖之倒是赞同,大内、山名等大名世家的主力部队几乎是全军覆灭,幕府的主力却还在,倒是大兵压境,这些大名敢不听话吗?

“至于南朝和关东,如果幕府同意与大明签订这些协定,英勇的大明海军不介意为足利将军跑一趟。”

赵钦这话隐隐带着威胁,如果你幕府死活不肯答应签订这些条约,大明就不介意与南朝或者镰仓公方合作,谁给大明好处大就帮谁打下江山。南朝现在几近覆灭,镰仓公方梦寐以求地就是想登上幕府大将军的位子,还真说不定他们就答应了大明的条件。

“上使大人,请容三思一二。”

过了两天,细川赖之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准备带赵钦踏上会见足利义满的路途。但是细川赖之也明白,这条路一旦走出,就无法回头,而且这条路充满了艰辛,甚至可能让他胜败名裂。所以,在临行前,细川赖之甚至留下了遗言。

四月二十八日,细川赖之找到了足利义满,与其密谈了一个上午,但是事关重大,足利义满却始终下不了决心。

而在同时,明军对日本西国的行动也在继续着,而且逐渐升级。第七海军陆战师以四国岛为基地,在大明海军的支援和运载下,以团为单位,频频在西国山阳道登陆,今日备前和备中,明日备后和安艺,后天周防和长门。到了五月份,大明陆海军还是侵袭山**的石见和出云。而堺港、兵库津明军频频向山城、河内,甚至近江等地区侵袭,抢掠财物,摧毁城守,破坏农田,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足利义满不由大急,这些地区可都是幕府的根基,原本为了对战明军就已经耽误春耕,明军再这么一破坏,日子还怎么过?没有了粮食,幕府治下的军民岂不是要造反了?而受兵库津战事影响,大和对南朝作战的军队也是士气大跌,居然被南朝军队逼退了数十里。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到时不用明军收拾,也会被南朝或镰仓公方给推翻了。足利义满只好委托细川赖之为全权代表,与赵钦开始谈判。

经过十余天反复,赵钦是寸毫不让,细川赖之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局面,只好接受,与赵钦签订了《石山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日本将九州割让给大明,赔偿大明五千万两白银,以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为抵押。接着细川赖之又代表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正式向大明提交国书,并向全日本宣布,日本天皇去尊号,改日本国王,与幕府将军一起向大明请封。

过了两天,细川赖之又代表日本幕府与大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和《共同安全条约》。

此三个条约一出,全日本为之震惊,很多人大骂细川赖之为卖国贼,不少武士发誓说要杀死他。而细川赖之也是心灰意冷,六月份便辞去一切职务,出家当和尚去了,临行前说了一句:“战败之国,惟有割地赔款矣。我愿一身之罪,换日本之安定。”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一章 暗潮涌动

第二百六十一章  暗潮涌动

明历十年七月十五日。大明与日本幕府正式在九州博多港签订该条约,根据条约规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