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渴频暮5烈膊桓遥推敬竺髂切┪渥吧檀幕鹋冢蝗デ廊思业亩际切惶煨坏亓恕
不过两国心里都明白,这是大明在找开战的借口,云南的动静已经传到两国了,他们在那边也有一些耳目和商人。
阿瓦国王明吉斯伐修寄当即下令全国动员,准备应战;而白古国王频耶宇就有些犯愁,白古国不像阿瓦国地处内陆,只要防范一地就好了,白古国地处沿海,又与八百、蒙庆等宣抚司相接,因此不仅要防范来自东北方向陆地上的进攻,还要防范海上的进攻。
大明海军的强势诸国都是有所闻,麻喏巴歇国够牛吧,它的疆域横跨瓜哇岛、苏门答腊岛和马拉半岛。海军算是很强势的了,曾今远侵过暹罗、真腊,现在怎么了?被大明海军打得连完整的渔船都没剩几艘了。而且大明海军在南海的重镇…马六甲离白古又不远,那里云集着数以百计的战舰和武装商船,随时都可以对白古国沿海地区发动侵袭。
就在白古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浩然在南京城宫中接见了“提举马六甲市舶司”的潘延年。由于马六甲是大明重要的中转港和自由港,加上又远离本土,防务完全由海军控制,并没有设立行政机构,而等于控制马六甲的经济命脉的提举市舶司也顺带着管理整个马六甲行政事务,所以潘延年算得是马六甲手握大权的“总督”。
潘延年算是一位传奇人物,当年江宁大学初建,这位年轻的溧阳世家子弟就去投考,一考就中了。在大家都去选文学、史学、法学等专业时,他却选择了当时很冷门的商科。
三年毕业(当时江宁大学还没有实现新学制),他被分到上海市市舶司,负责关税方面的事情。做了两年小吏,他便觉得有些不满现状了,刚好大明海军打通向南海的商路,“强占”了马六甲这块地盘,正需要行政和商贸人才。潘延年闻讯后便报了名。
家人听说他要去“万里之外”的海外蛮夷之地,吓得不行,便纷纷前来劝阻他。潘延年头一扭道:“丞相(刘浩然当时还未称帝)有虎吞万里之气魄,身为人臣的我连海外一隅却不敢去了吗?”毅然随船队来到当时一片荒凉的马六甲。
当时的马六甲属于麻偌巴歇国的地盘,是大明海军“半买半抢”从其手中夺下的。而麻偌巴歇国后来意识到该地的重要性便开始翻悔,时不时地派遣船队侵袭,鼓动当地土人肆扰。
船队侵袭自有海军去应付,关键是当地土人最是麻烦。这些土人熟悉当地情况,“神出鬼没”,让马六甲不多的守军防不胜防,开始的时候很是伤了一些江南军士和文官。加上当地炎热,地方偏僻荒凉,不少人开始打起退堂鼓,申请调回去了,而潘延年则是少数坚持留下的一员。
曾经有个传说在马六甲及南海一带传得神乎其神,也不知是真还是假。有一天夜里,潘延年正在帐篷里办公,批阅修建马六甲港的材料清单,谁知有数百土著匪徒趁夜偷袭,守军一时没有防备,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有十几个匪徒趁乱杀入城内,靠近官署,看到潘延年处还亮着灯便向这里摸了过来,看到潘延年一幅文弱书生和官吏的样子,便不是很在乎,顺便叫两个匪徒进去想活捉他当人质好拿赎金。
当两个匪徒拎着明晃晃的刀子走进去时,在一旁服侍的书童当时就吓软在地上,潘延年却若无其事。依然伏在桌子上看清单,待到两个匪徒靠近来,直接从怀里掏出一把短铳抵着一个匪徒的脑袋就是一枪。
看到同伴的脑袋就像一个被砸开的南瓜,红的白的全溅到自己的脸上,剩下的那个匪徒一时都吓傻了,看到潘延年又从桌子的抽屉里摸出一把短铳来,当时就吓得将刀子一扔,跪在地上求饶。
潘延年一声不哼,只管举起短铳对着那个匪徒的脑袋就是一枪,谁知扳机一扣,击铁发出脆响,短铳却没有开火。匪徒被吓得魂飞魄丧,只是在那里鼻涕眼泪的只磕头。潘延年皱着眉头扳开击铁,对着匪徒脑袋又是一枪,还是没有响,原来引药受潮了。
潘延年不耐烦了,捡起地上的刀子,对着匪徒就是一顿乱砍,谁知他是个文人,砍人这个活不熟悉,几刀下去,匪徒被砍得血肉模糊,惨呼连连。但是却受创不重。
待到守军护卫送进来,匪徒被砍成了血葫芦,身上还满是被吓出来的屎尿。潘延年挥挥手让护卫将尸体和伤者抬出去,回过身去继续看清单。
虽然这件事一直被当成传说,但是潘延年在马六甲还是杀了不少人,为了抑制土著和海盗对马六甲的骚扰,潘延年下令将所有俘虏的土著匪徒和海盗全部处死,挂在马六甲港口外面,一时间马六甲港外岸挂满干尸成为传遍南海西洋的奇观。
后来随着明军北伐大胜,海军主力开始南调,重点经营南海地区。一时间马六甲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以前的困境开始好转。随着大明海军组建第四舰队进驻马六甲,马六甲的实力到达了顶峰,麻喏巴歇国水师被打得七零八落,各色海盗在马六甲海峡再也看不到踪迹,当地土著“匪帮”也是躲得远远的,潘延年便全力投入到马六甲的建设中。
随着《大明航海条例》的公布,马六甲成为大明最大的中转港和自由港。虽然进出的商船每日以百数计,但是因为是自由港的缘故,马六甲无法收税,只能对货品进行初检,发给通关文书,做为国内海关验关的凭证之一,只有当货物转运至暹罗、真腊、占城、麻喏巴歇国等地时才收取关税,而且马六甲关税属于“国税”,地方一个子都别想捞着,每月一次由第四舰队的战舰押解回南京。所以马六甲看着繁华富庶,实际上就只是个表面上看着鲜光而已。
潘延年“不等不靠”,开动脑筋广开地方税源。马六甲除了是自由港,还是最大的中转港,船多海员多,尤其是在《大明航海条例》颁布之后,大食、阿比西尼亚、印度等国的商船到达马六甲将货物转至大明商船后就必须等在马六甲,直到雇主或者船主用大明商船将大明货品运到马六甲再装船回航,这一等就是个把月,遇上台风期或者逆风期,这等的时间就指不定了,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都有可能,还有大明海军将士和商船海员,常年保持在上万人,潘延年就把主意打到了这方面。
潘延年从内阁计部申请了一笔补助,再向当时还执行商业银行职能的大明皇家银行贷得一笔款项,开始在马六甲大兴土木。
马六甲港口由大明内阁直接投资修建,潘延年不必去担心,只需要协助管理就行了,他将重点放在了马六甲城的建设上。
首先潘延年请南京格物院营造研究所根据马六甲地理环境做了一份“城市规划”。准备将马六甲城打造成“花园城市”。潘延年首先进行“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排污通和场地平,然后在几条干道上修建建筑物,而且是功能分区进行修建,如这一区是饮食区,就全部只准修建与酒楼有关的建筑,那一区是旅馆区,则全是旅馆。
看到马六甲城的基础建设已经建设开来,国内一些商家意识到马六甲的地理位置,纷纷跑来抢占商机先手。潘延年将马六甲城的土地按照规划进行拍卖,获得了一笔资金,不仅偿还了贷款,手头还有富余。
潘延年为了节省“成本”,遣守军到城外各地“强征”土著青壮为劳力,继续大兴土木。经过数年的发展,到明历六年,马六甲城已经成为一座方圆二十里,拥有五万常居人口的城镇。而且这座城镇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处处可见花园草地。潘延年仿唐东都洛阳制,挖出四道水渠,引入马六甲河水,贯穿全城,正所谓小桥阁楼,渠通岸荫。在马六甲城,可以吃到大明各地的美食外,还可以品尝正宗的大食、阿比西尼亚、印度、暹罗等国的美食,更有大食、印度、暹罗、真腊等国的美女在此汇聚,成为海员们心目中的天堂,以前盼着大明商船快点的诸国海员们现在只盼着晚点来,好让自己在马六甲待得更久一些。
除此之外,潘延年更为马六甲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深知,马六甲港是马六甲城的基础,马六甲港越繁忙,马六甲城就越繁荣。因此他在建设马六甲城之余,动员大量的当地劳力,扩宽港区,修建新码头和防波提,不仅使得马六甲港可停泊船只从明历三年的四十艘扩展到一百二十艘,码头吞吐量从此前的每日三千吨提高到一万吨,而且避风防浪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曼卿,这十四年零七个月可苦了你了。”刘浩然第一句话让潘延年心头一暖,眼睛忍不住发红,想不到自己一个小人物去了马六甲居然被皇帝陛下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精确到了零七个月,怎么不让他感动。
“回禀陛下,这是臣应该做的本分之事。”
“本分之事,好,你能将自己的职责牢记在心,十四年多居然一次都没有过国探亲,一头扎在马六甲,有你这样的臣子,是大明之幸。”
“回禀陛下,臣在江宁大学就读时,曾有幸听陛下授课垂训,言道为臣之道在于格守职责。臣一直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潘延年红着眼睛答道。
“好,好,好!”刘浩然连说了三个好字,看了潘延年一会继续说道:“你在马六甲居功甚伟,我的意思是让内阁调你回来。辛苦了这么久,也该调剂调剂。说吧,想去哪里,我直旨给内阁,授你参政一职。想呆在南京也行,徐茂诚刚刚辞去礼部侍郎一职,我想让你接手。”
刘浩然给的条件非常优厚,只要潘延年愿意,哪里都可以,就算是富甲天下的江苏省、安徽省也行。要知道在这两省当参政,就算是拿广西这种偏远省份的布政使都换不来。而主管“舆论”的礼部侍郎更是礼部最重要的侍郎,也是平步青云的开端。
“回禀陛下,臣在马六甲呆了十四年,已经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臣才学浅薄,只有一份耐苦肯干,请陛下允许我再回马六甲,为大明继续经营海上要塞。”
“曼卿,你父母双亲已经年迈,还是留在家乡奉养二老吧。再说了,你一心操持马六甲事宜,到如今都还未娶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也要为潘家香火血脉延嗣着想啊。我不能因公事而使你家私事废滞。”
“回禀陛下,臣曾经与父母双亲通过书信,他们对臣现在的微薄政绩甚感满意,认为臣已经尽到了为臣之道,而且双亲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臣能为大明多尽一份力,再如何他们也感到欣慰。”
“只有如此高义的父母才能生育出你这样的良臣。这样吧,我给你三个月假,好生尽一尽久缺的孝道,与家人过个团圆年,然后再将你的父母高堂接到南京来,我要代表大明谢谢他们为大明养育出这么一位良臣。”
“陛下天恩,臣难报万一。”潘延年哽咽着说道。
“曼卿,你回去后跟父母双亲商议一下,争取他们的意见。如是他们还是心挂于你,曼卿,你还是留下来。如是同意放你走,我可命你新职。”
“曼卿,你知道,马六甲海峡对我大明的重要性,现在我海军已经将麻喏巴歇国水师主力尽灭,其一卒一板也不敢西向,其国相加查。玛达准备来南京乞降。而对我大明控制马六甲海峡还有威胁的不过南部的室利佛逝(即三佛齐)国和北部的素可泰王国,室利佛逝已经衰落,素可泰王国已经沦为更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的属国,都不值一提。”
“为了加强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内阁准备设立海峡省对此地进行管理,如果你执意要回马六甲,我可授你为海峡省布政使。届时枢密院还要组建第九海军陆战师和充实第四舰队,并配置安南省招募的六个步兵团,广西省招募的四个步兵团,加强对海峡省的控制。你久在马六甲,对如何经营海峡省可有何建议。”
“回禀陛下,马六甲附近最强势的地方势力就是素可泰王国和室利佛逝王国,正如陛下所言,此两国在我大明强大海陆军实力面前,的确不堪一击。只是这海峡省南北两岛多土著,有信佛教,有信穆斯林的,也有信印度湿婆教的,而且生性狡诈,凶残多变,依照地利之便,可能会对我大明治理有威胁。对于这些生番当施以雷霆手段,否则他们不知天怒之威。待其服化,再择地以为保留地,圈其居住,生活劳作在内,轻易不准外出,一便于遣兵在附近监管,二来便于我大明对其教化,脱蛮习礼。”
“陛下,马六甲海峡是一个喇叭形,东窄西宽,在北部半岛南端有几座岛屿,名为单马锡,上有一城,名为狮子城。我大明可在那里扩城设港,便可控制海峡东出口;如我大明再灭室利佛逝国,夺其巨港,则海峡南岛可安,东可虎视瓜哇海域,做为我大明经略麻喏巴歇国的基地;海峡东部可在北部半岛的槟榔屿和南岛西北端亚齐可设一城,以为前哨据点和港口。届时东有单马锡扼守咽喉,西有槟榔屿和亚齐双城守门,中有马六甲居中,海峡可谓尽在我大明之手。”
“好!”到底是久居马六甲之人,对当地的情况是非常熟悉,所献的计策也非常的得当,不由刘浩然又叫了一声好。
“曼卿,不管你还再去不去马六甲,我已经知会内阁和大明格物院地理学会,将马六甲城改名为延年城,定为海峡省首府,马六甲海峡也改名为延年海峡。内阁根据海军的情报,也有意在单马锡扩一城,此城命名为南潘城,以纪念你的功绩。”
“陛下,臣……”潘延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朝中大臣有谁能够获得这份荣耀,以他的名字命名两座城池和一道重要的海峡。
“曼卿,我看你这样子是铁了心要回海峡省,还是回去和父母亲商议一下。但是就算你父母亲答应,我还有一个条件。”
“陛下,敢问是什么条件?”
“去海峡任职前你必须要娶妻,否则你就老老实实待在这里任职!”
“臣遵旨!”
明历九年二月初二,潘延年护送父母双亲到南京,刘浩然在宫中设宴款待二老,众大学士皆作陪。席中刘浩然亲自为潘延年双亲斟酒,然后恭敬二老一杯。在席中,二老肯定地告诉刘浩然,他们同意潘延年继续前往海峡省任职。
二月十五日,刘浩然下诏,为潘延年赐婚,妻子是溧阳当地一户诗书人家的女儿。二月二十日,内阁行上谕,设海峡省,改马六甲城为延年城,为首府,授潘延年为海峡省布政使。同日,刘浩然再下诏,册封潘延年为开国男爵位。
于此同时,胡惟庸秉承刘浩然的意思,开始对潘延年的事迹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连带着其父母也成了“典型人物”。刘浩然这么做,除了表彰潘延年的功绩之外,更是希望鼓励大明臣民勇于走出陆地,经营海外。
二月二十五日,刘浩然亲送潘延年及其妻子登上赴任海峡省的船只。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二十八章 白古国
第二百二十八章 白古国
随潘延年一行南下的还有刚试航完毕的六艘三极战列舰和四艘护航舰。他们将赶赴延年港,与远征舰队汇合,参加对白古国的战事。
自从漠北战事结束后,大明便开始进入到轰轰烈烈的造舰运动中。积累二十余年的工业和技术实力迅速地迸发出巨大的爆发力。靖江、通州、宁波三座超大型军用造船厂和镇江、刘家港、南京、真州、威海五座大型军用造船厂日夜赶工,上万技师、十五万技术工人、二十七万普工三班倒,最后几乎达到了每月一艘三极战列舰、三艘护航舰下水,武装商船更是每月下水六艘。幸好大明前些年虽然暂缓了大造军舰,但是没有停止对海军人手的扩编,每年都有数万见习海军军官和水手从海军军官学堂及航海专学毕业毕业,登上捕鲸船和商船,远赴大海进行见习,否则一时也抽调不出这么多人手来配置。
太平工业区更是一片繁忙,从吕宋、安南、日本、印度等地运来的铜铁矿石被运至这里,然后被几家大钢铁厂冶炼成钢铁和铜材,最后被火炮厂铸造成舰载火炮,装备上战舰。
海军部下辖的舰船研究所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此前战舰的许多缺陷进行改良,使得大明海军战舰越来越坚固,航速越来越快。他们正在尝试设计一种快速飞剪式帆船。
这类船有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这种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体,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特别优美。其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高速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这类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目前暂定为三桅全装备帆装,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
正在设计制造的原型船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最高航速每小时14海里,装备二十四门火炮,属于武装商船的一种。专门用于跑美洲航线。
而大明海军在经过多次实战后也逐渐意识到,三极战列舰绝对是主力战舰,它的吨位大,火力猛,性价比最好。相比之下此前的主力舰巡洋舰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它的造价与三极战列舰相差不多,但是吨位和火力却相差甚远,速度和灵活度又不及火力相差不是很大的护航舰。所以大明海军将巡洋舰逐渐配置给海防舰队做主力,一般不再建造,除非有退役战舰需要补充或者其它特殊情况,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三极战列舰的建造上,辅以建造部分护航舰和少部分快速警戒船,因为这两种战舰的速度和灵活性是三极战列舰最好的补充。
这六艘三极战列舰和四艘护航舰与潘延年到达延年港,与那里的十艘三极战列舰和六艘护航舰汇合,而在这些战舰拱卫之中停泊着一艘巨大的战舰,一级战列舰“龙腾四海”号。
根据大明海军的划分,三极战列舰为两层火炮甲板,七十二门火炮至八十门,排水量为一千五百吨至两千吨,长六十米到六十二米;二级战列舰为三层火炮甲板,九十门火炮至一百门火炮。排水量为两千吨至两千五百吨,长六十二米至六十五米;一级战列舰为三层火炮甲板,一百二十门火炮以上,长六十五米至七十米,排水量为三千吨以上。
大明海军的三极战列舰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五艘,二级战列舰由于造价不低,火力吨位又与三极战列舰相差不大,所以没有大力制造,只是建造了六艘做为各舰队的火力支援舰,而一级战列舰由于其造价巨高无比,整艘战舰连火炮等所有配置算下来需要二百六十万银圆,相当于大明一年整个海关进出税的三分之一,加上在海军序列里属于压镇的旗舰,所以大明海军咬着牙也只建造出四艘来,这次出征白古国,需要撑场面,所以大明枢密院就让第四舰队大都督陈孝林带上这艘战舰出征。
过了十余天,陈孝林参加完海峡省建省仪式后,看到远征舰队已经集合完毕,三月初二便告辞潘延年等省府官员,率舰队出发,总计一级战列舰一艘,三极战列舰十六艘,护航舰十艘,快速警戒船六艘,第一批助拳的武装商船二十一艘。第四舰队剩余的六艘三极战列舰、六艘护航舰和所有七艘巡洋舰留了下来,一来继续巡弋所辖海域,二来准备护送第二批助拳的武装商船。
三月十一日,陈孝林率领远征舰队顶着西北风来到勃生港外海面。整个海面一片寂静,当这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这里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船只都闻风而逃,白古国的船只全部躲回港口,而所有“外国船只”全部起锚离开,避开这个是非之地。
陈孝林端着望远镜在艉楼上看了一会,这座有上百年历史的港口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港口,由于占据印度到中南半岛的要道,所以显得非常繁华,但是此时看过去就显得无比的冷清了,只有海岸线无声地屹立在海平面上,白古港大大小小的船只静静地停泊在港口里,所有的船只都空无一人。由于大明海军的“威名”和现在显示出来的实力,白古国水师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
“大都督,各舰在听候你的命令。”参军长章续臣走上艉楼说道。陈孝林的老搭档,表弟全书林现在已升任第四舰队同知大都督,正留守延年港。听着章续臣开口说道,在一角拿着刘氏经纬仪跟着测试军官对着太阳测量经纬度的见习预备军官们不由地竖起了耳朵,显得心不在焉。
“抢占地势,呈炮击阵势。”陈孝林下令道。
章续臣应了一声连忙下去安排和传令。
陈孝林早就将见习预备军官们的动静,便转过头对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军官们说道:“立正!”
所有的预备军官连忙放下手里的仪器,在原地站立好。
陈孝林看着这些脸上还有些幼稚的少年们,心里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大儿子现在在第一舰队当实习军官,老2现在在第三舰队当见习预备军官,和这些人一样,老三说什么也不愿意加入海军,他立下志向准备考入大明最高学府…南京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立志当一名数学家。想不到老陈家还能出个学问家,陈孝林也算心有所慰,也不再去勉强老三了。
自己已经有三个儿子,算是给老陈家续下香火了,只是他担心自己的弟弟陈孝闵。他一直在努力着。似乎跟上哥哥“前进”的脚步,但是由于差距太大,数年里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不过自从他出航极西,打通了与欧洲的海路之后,这个机会看上去将大很多。
做为大明海军高级将领,陈孝林知道,大明海军在东面已经没有什么对手了,剩下的就是蚕食南海地区诸国,占领一个又一个岛屿,将太平洋经营成大明海。所以大明海军的经略重点将投向西边,根据陈孝闵所献的计略,大明海军准备集中兵力迫使阿曼、也门的阿拉伯势力屈服,让出东非地盘。但是在此之前大明海军必须步步为营,将前进的基地和据点经营好。
攻占白古国,控制白古海域时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只有控制了白古海域,大明海军才算在东印度海域站稳脚跟,毕竟延年港离印度还远了些。占据白古国之后,大明海军便要开始在印度东岸占据几个港口据点,最重要的是占据锡兰岛,这样白古国、海峡省、锡兰岛就连成一个三角形,成为进军印度西安和阿拉伯地区的前进基地。
而陈孝闵则是这一重大战略的急先锋,在从欧洲回来之后,去年下半年他又带着十二艘武装商船,六艘护航舰,两艘快速警戒船出航了,经过延年港后直接穿过大洋中部,直奔苏法拉港,进行第二次的对欧航线。这一次航行除了扩大对欧贸易之外,更要巩固大明在东非、南非金州和西非的诸多据点,所以带了五千步兵,用于加强几个重要据点的防御和开发。
只要对欧航线繁华起来,陈孝闵自然会水涨船高,出掌大明非洲区域海军,和自己一样独当一面,执掌一方。只是这海路遥远,过于辛苦了。由于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去处理,弟弟陈孝闵在家里没有待上多久。他离开时弟媳已经怀胎六个月了,只能托嫂子和全书林家的多多照看。
陈孝林的心头一瞬间转过许多念头,在短时间里一时失了神,幸好舰上进入战斗状态的尖锐哨声惊醒了他。
“你们一起观摩这场战事吧。”陈孝林说道,六个见习预备军官闻言都兴奋不已。他们上船不久,大明海军在南海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所以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真正的战事。
舰队顺着风势驶近勃生港,进入射程,然后十六艘三极战列舰一字排开,以“龙腾四海”中心。落帆,收帆,清理甲板,火枪手准备应战,应急救援队待命,瞭望手汇报情况测量距离,火炮指挥官开始火力部署,一切都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
见习预备军官看得是兴趣盎然,陈孝林却是熟视无睹,很平静地站在艉楼上,端着一杯柠檬茶细细地品味起来,时不时地悠闲地发布一两个命令。
“火炮准备!”“龙腾四海”号军令长传达陈孝林的命令,桅杆上的旗手打着旗语,在“龙腾四海”号推开右舷火炮窗口时,其余三极战列舰也纷纷推开。由于今天风浪不大,“龙腾四海”号最下层火炮甲板的窗口也能够打开,使得其所有的火炮能够发挥作用。而三极战列舰就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它们只有两层甲板。当时大明船舶研究所设计三极战列舰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原本也想将三极战列舰设计成三层火炮甲板,但是考虑一旦风浪过大,最下层火炮甲板窗口就无法打开,使得其火力有缺陷,这对将成为大明海军主力舰的三极战列舰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大明船舶研究所宁愿延长船身以留足够的位置安排舰炮,也放弃了三层火炮甲板的设计。
紧接着是从船舱里传来的口令声,有火炮长的命令,有各炮长的命令重复,有炮手们齐声拉动炮身铰链的号子声,彼此起伏。
看到七位见习预备军官们眼睛的那股灼热,陈孝林不由想起当年自己刚刚驾驶勇气时的情景,他不由对七位见习预备军官说道:“你们即将见识到天下最震撼人心的武力展示。在火药和钢铁面前,在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你们会觉得,人真的很渺茫。”
七位见习预备军官纷纷点头,其中一个问道:“大都督,请问我们舰队多久可以摧毁勃生港。”
陈孝林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位少年说道:“从我们来到这里时,勃生港就已经被摧毁了。”
这位少年军官开始一愣,随即明白了陈孝林的意思,不由兴奋地紧握着拳头,陈孝林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摧毁勃生港对我大明海军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皇帝陛下给予我们海军的使命是征服所有的海洋。但是当我们驶向辽阔的海洋之前,我们必须征服这面不大的小海域,就如同我们的火炮威力再大,也需要将炮弹一发发地送到敌人的头上去。”
七位见习预备军官被陈孝林这番含义很深的话说愣住了,而陈孝林却转过头,对正在候命的军令长淡淡地说道:“开炮!”
整个海面突然显得十分地沉寂,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吞噬着海面上的空气,使得这些无形的东西被大明舰队吸食着。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撕破了这中沉寂,接着是接二连三的巨大声响在海面上响起。
预备见习军官们的眼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