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娘敛财手册-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好?”
前后两世,杨萱只在成亲时候喝过合卺酒,味道有些苦,有些辣。
遂道:“我没喝过酒,会不会醉人?”
话出口,猛然意识到不知何时,自己已经坐在萧砺腿上,身体紧紧靠着他的臂弯,而手却是牢牢地环在他腰间。
这个动作何其暧昧,却又何其舒服,她不想动。
萧砺低笑,“不醉人,口味很清淡。还有桃花酿、桂花酒都是姑娘家可以喝的,回头我每样买几坛,你尝尝哪种最好喝。”边说边拨开杨萱鬓边发丝,柔声问,“你刚洗头了,摸着有些潮。”
杨萱“嗯”一声,“以为大人会晚归,就洗了,免得明天再洗。”
其实,应该是沐浴更衣的,可杨萱正在经期,小日子没过不方便洗浴,只能把头发洗了。
所以才垂着,没有结成辫子。
萧砺便道:“你拿梳子过来,我帮你通通头。”
杨萱不愿动,仰头问道:“前年大人补送的梳篦,去年是送的梳子,今年大人送我什么生辰礼?”
“你猜,”萧砺凝望着她,脸上带着动人的笑。
“肯定是发簪。” 杨萱迎视着他的目光,不闪不避。
她从来不知道,男女之间除了敦伦之外,还会有这般亲密的时候。
可以亲吻,可以拥抱,可以坐在他腿上搂着他的脖颈,甚至就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
只要视野里能够看到他,只要伸手能够触及他,心便是满满当当踏踏实实的。
是不是,这就叫做耳鬓厮磨?
杨萱满足地低叹声,更紧地靠在萧砺胸前,他的心跳强壮有力,就响在她耳畔,他身体的热度透过衣衫源源不断地向她袭来。
萧砺把带回来的匣子给她看,“原本觉得金簪俗气,没想到镶上青金石会很好看,还配着耳坠子,你喜欢吗?”
杨萱弯了唇角笑。
他这么大喇喇地问,她自然说喜欢,难不成要说不喜欢?
她喜欢他为自己花银子。
她可没有忘记,之前萧砺可是“勒索”过辛氏好几次银子,而且得了银元宝都要咬一口已验真假。
现在却三五不时地给她买钗买簪,上百两的银子,丝毫不心疼。
萧砺瞧见她的笑容,轻轻在她腮边啄一下,“这对玛瑙珠子是义父给的礼,说是先太后原本用来串手串的。”
玛瑙石很平常,可打磨得这么漂亮,个头又这么大的却少。
因为要串手串,上面还给打了孔。
杨萱仔细端量着,有些为难,“要是镶簪子得重新切割,太可惜了;要是串手串,没有另外差不多个头的石头来配;要不系根红绳挂在脖子上?”
萧砺出主意,“做对耳坠好了,我另外给你买差不多成色的簪。”
杨萱白他一眼,“这么大的石头,得把我耳垂拉断了吧?”
萧砺忍俊不禁,低头寻到她的唇含住了,呢喃不清地唤她,“萱萱,我的萱萱……你怎么这么有趣?”
杨萱温顺在他臂弯里,任他予取予求。
未几,萧砺叹道:“要不咱们早点成亲,改成三月?”
杨萱俏脸生霞,眉梢眼底蕴着素日难得一见的妩媚,声音柔得似水,“都是合算出来的吉日,哪里能随便改动?”
萧砺梗一下。
两人八字没合成,吉日自然也没定下来,是他自己翻黄历觉得六月初八不错,而且杨萱就是满了整三年的孝。
其实,只要除服,一应喜事完全可以操办起来。
早知道……早知道定在三月,或者四月也好,六月实在太久了,他想早点跟她盖同一床被子。
两人唧唧喳喳又聊片刻,萧砺见杨萱眉间已略有倦意,轻笑道:“去睡吧,明儿还要早起,睡迟了没精神……我看这件大红褙子很好看,明天就换这件。”
杨萱恍然记起先前的话,连忙站起身,褙子已经被揉搓得起了褶子,需要重新熨过才行,明天肯定穿不得了。
不由嘟起嘴,“都怪大人!”
虽是嗔怪,可眉眼里全是温柔。
萧砺微笑着目送她撩起门帘走进内室,怅然地叹了口气。
虽然已经三天没有睡个囫囵觉了,萧砺躺在暄软的被窝里,大睁着眼毫无睡意,满脑子尽是杨萱的气息与味道。
甘甜、柔美,像是记忆深处巷子口的棉花糖,尝过一口便想着下一口。
尝过这一处便想着被肚兜包裹着的另一处。
翻来覆去,直到街上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才迷迷糊糊地合了眼。
梦里是一片山峦起伏,他肆意地驰骋其上,奋力地开疆拓土。
忽而脑中白光一闪,萧砺猛地自梦中醒来,低低咒骂声,起身,轻手轻脚地打开衣柜寻到中衣中裤,把身上的换下来胡乱擦了擦,到后罩房提桶井水搓洗干净,趁着天色朦胧搭在竹竿上。
再过些时候,天光逐渐亮起来,萧砺叠好被褥放到炕柜里,打开窗子。
初秋的风带着丝丝沁凉直扑过来,散去了那股令人尴尬的气味。
蕙心小跑着进来回禀道:“大人,诚平说外头来了位女客,说是姓辛,从扬州过来的。”
姓辛的女眷,十有八~九是辛三太太。
萧砺扫一眼门口垂着的棉布帘子,低声道:“先请进来,我随后就去。”
蕙心猜想杨萱尚未起身,放轻脚步,蹑手蹑脚地出去了。
萧砺紧跟着过去。
来人果然是辛三太太,正吩咐随身带的婆子小厮从马车往下搬东西。
看到萧砺,辛三太太立刻笑着招呼,“萧兄弟。”
萧砺眼角抽了抽,随着杨萱的称呼道:“舅母屋里请,东西交给下人。”吩咐诚平、诚安和邵南他们帮着搭把手,将辛三太太让进正院厅堂。
春桃连忙沏了茶过来,屈膝行个礼,“舅太太稍坐片刻,姑娘还没起身,我去叫她。”
萧砺淡淡道:“我去叫。”
撩帘走进东次间。
辛三太太大吃一惊,又想起进门时他唤的一声“舅母”,顿时坐立难安,连手里茶也顾不得喝,竖起耳朵听里面动静,却是什么也听不到。
有心想问问春桃,又怕落了杨萱面子,只佯作平静地问了问近些日子的天气情况。
外头,辛三太太心急如焚,屋里杨萱睡得正香,许是做了什么好梦,腮边带着浅浅笑意,唇角也微微翘着,安详而宁静。
萧砺不舍得唤她起身,可又不好让辛三太太久等,遂俯低身子,轻轻吻在她额头,“萱萱,醒来了。”
杨萱不情愿地皱眉,“大人,不想起。”
萧砺忍不住笑,继续亲她鼻尖,“萱萱,醒了……再不醒,接着亲了。”
杨萱睁开眼,嘟哝道:“什么时辰了?”
萧砺亲昵地蹭蹭她脸颊,“时辰还早着,不过三舅母来了,正在厅堂里等。”
“三舅母?”杨萱低喃声,“腾”地坐起身,“大人怎么不早叫我?”急匆匆地寻衣裳。
萧砺一件件递给她,“你慢慢穿,不用急,春桃在跟前伺候着。”
杨萱扶额。
她怎可能不急,长辈都已经上门了,她还躺着呼呼大睡,这根本全没有半点礼数啊。
可现在却非发火的时候。
杨萱将萧砺撵出去,飞速地穿好衣裳,去净房换过行经用品,洗手洗脸,然后极快地把头发梳成一对双环髻,连钗簪都来不及戴,便走出门外。
听到门帘响,辛三太太急忙转过头,心骤然松了下来。
杨萱穿缥色袄子,湖水绿的罗裙,亭亭玉立,眉眼虽见开阔但稚气犹存,很显然依旧是个姑娘家。
并没有被人欺负了去。
辛三太太脸上露出由衷的欢喜,“阿萱!”
杨萱已然跪在地上给辛三太太磕头,“三舅母。”
“快起来,”辛三太太忙伸手拉她,“你这孩子,行这么大礼干什么?”
杨萱唇角含笑,眸中却泪光盈盈,“我想舅母了,舅母是几时进京的?”
辛三太太掏帕子替她拭了泪,又摁摁自己眼角,含泪笑道:“……过了中秋节走的,路上紧赶慢赶,昨天晚上赶到时已经关了城门,在驿站歇了一晚,一大早进的城……先去了椿树胡同见门锁着。幸好想起你写信说要回祖屋,又掉头往这边来,还好没误了你的吉时。你定在几时行礼?”
“因为我,让舅母辛苦了,”杨萱起身给辛三太太续上茶,“选了辰正三刻,还早着。不知三舅舅一向可好,平哥儿也可好,怎么没带着一起来?”
辛三太太道:“都好着,我着急赶路,带着平哥儿不方便,你舅舅忙完除服礼也动身了,这会儿正在路上,估摸再有个七八天就能到。”
“真的?”杨萱粲然笑道,“三舅舅也来了?”
辛三太太点头,“看不见你,他时不时惦记着,跑上这一趟看到你好好的,他也就放心了。”
两人正说着话,里屋的萧砺整理好杨萱的床铺大步走出来,温声道:“我去吩咐早饭。”
辛三太太看着萧砺高大的身影,开口问道:“阿萱,你跟这萧兄弟是怎么回事……”
第151章
杨萱愣一下, 忽地想到,萧砺在水井胡同住的时候,三舅舅曾经伤了手, 得过萧砺的伤药。两人从此便称兄道弟。
三舅母是随了三舅舅的称呼。
可这样论起来她跟萧砺岂不就差了一辈?
不过他们又不是正经亲戚, 只是随便称呼而已, 算不到辈分上。
杨萱沉吟数息, 实话实说,“舅母, 我跟萧大人已经定了亲, 转年六月成亲。”
辛三太太轻声道:“按规矩你们成亲前不能住一起,”顿一顿, 又道:“可事急从权,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只平常注意些,别落人口舌。”
杨萱落难之时, 无家可归, 已跟萧砺住了两年多,现在再谈规矩不免可笑。
但眼下房屋空余, 两人没有必要非得腻在一处,像萧砺这般出入闺房毫不避讳,传到外头去, 总不是件好事。
杨萱心里明白, 低低应了声“是”。
未几, 忆夏端过饭来。
杨萱吩咐她摆到炕桌上。
早饭跟平常相差无几, 两碟小菜,一碟奶香馒头,一碟素馅包子,因为今天是杨萱生辰,还特意煮了面。
辛三太太着实饿了,吃完一小碗面之后,又吃了四只包子,不迭声地夸好吃。
杨萱笑道:“这是新买的下人,荤菜做得一般,素菜做得却极好,尤其擅长面食,除了包子、馒头还能做生煎包、油酥火烧、韭菜合子,回头让她慢慢做给舅母吃。”
两人刚吃完饭,透过半开的窗棂,就见挺着大肚子,步履蹒跚的文竹走进院子。
杨萱忙让忆夏过去搀扶着。
文竹进来,看到辛三太太便要磕头。
辛三太太怎可能让她行这般大礼,不等她弯腰就扶住她,嗔道:“你都双身子的人,还讲究这些干什么……看样子月份不浅了,几时生产,是个姐儿还是哥儿?”
文竹站定,笑答:“眼看就八个月了,十月底或者冬月头上生……郎中说像是个哥儿。”
辛三太太笑道:“你肚子大,腰身却不显,看着就像个哥儿。”
杨萱告诉辛三太太,文竹是许给杨修文先前的小厮,两人现在经管着点心铺子,又介绍了春桃的婆家,打算四月间把春桃嫁出去。
辛三太太听着她讲述,一桩桩一件件清楚明白,又见院子里进出的下人,都衣着整齐行止有度,不由叹道:“阿萱长大了,能当一头家了。”
杨萱笑道:“舅母,我已经十五了,谁家闺女十五岁还不会当家?”
辛三太太但笑不语。
别人家的闺女都是十三四岁上,娘亲手把手地教,如何打理中馈,如何管束下人,如何侍奉公婆和睦妯娌,又如何应对小姑。
杨萱还没来得及学,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且还做得这么好。
正说着话,春桃笑盈盈地进来道:“姑娘,还有两刻钟,该预备起来了吧?”
“可不是?”辛三太太拍一下脑门,“别只顾着说话,把正经大事耽误了。”说着从带来的包裹里掏出只匣子,“我带了支簪,看看能不能用?”
匣子里是支赤金点翠蝴蝶簪,蝶身用了点翠,蝶翅则是金丝缠绕而成,上面镶着细碎的红宝石,颤巍巍的仿佛要展翅飞翔。
比萧砺送的赤金镶青金石的簪子要贵重而且好看得多。
杨萱想戴萧砺那支,又怕拂了三舅母一片情意,正犹豫不决,只见蕙心急匆匆进来,“姑娘,姑娘,外头来了两个內侍传旨。”
屋里人面面相觑,俱都露出震惊之色。
尤其辛三太太,更是慌了神,“怎么会有內侍来,不是又要抄家吧?咱家可经不起这般折腾。”
杨萱安慰道:“不会,咱们又没做亏心事,平白无故为何要抄家?”
话音刚落,萧砺大步走进,沉声道:“萱萱,你把香案供起来,不用慌,我在呢,我到外面看看。”
杨萱点点头,跟辛三太太和春桃一起将香案摆在厅堂靠北墙的首位。
如果领了圣旨,是要先供奉三日,然后才能收起来妥善保管。
香案刚摆好,萧砺引着两位內侍阔步而入。
內侍脸面都很生,穿着青色长衫,前头的约莫三十出头,神情有些倨傲,后面那位只有十七八岁,手里托着只朱漆托盘,用大红色姑绒盖着。
看两人衣着不太像是在御书房伺候的。
杨萱有些担心,可看到萧砺眸中隐隐的笑意,便又松快起来,迎上前屈膝行礼。
年长的內侍昂着头,提高声音道:“皇后娘娘口谕……”
杨萱忙敛袂跪下,只听那人续道:“贺杨二姑娘及笄礼,特赐羊脂玉五福如意簪一支!”
年轻內侍掀起姑绒,将托盘递到杨萱跟前。
“谢皇后娘娘恩典,”杨萱磕头谢恩,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玉簪。
辛三太太长舒一口气,心中惧怕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与有荣焉的自豪,“待会儿就用皇后娘娘赏的簪行礼。”
“好,”杨萱点点头,将玉簪交给春桃,“仔细收着。”
这时蕙心又托着只托盘进来,“姑娘,有个说是姓范的内侍打发人送来的礼。”
杨萱疑惑不解,她认识姓范的太监也只有范直一人,萧砺昨晚刚带回一对玛瑙珠子,怎么又送了礼来?
一边想,一边掀开蒙着的大红绸布。
托盘上赫然躺着只金镯子。
看起来挺粗,份量应该不轻。
杨萱问询般看向萧砺,萧砺面上神情浅淡,沉声吩咐蕙心,“请来人进来。”
没大会儿,门口走进个十一二岁的童子,穿身靛蓝色裋褐,正是给范直看门的小十一。
小十一四下稍打量,朝杨萱拱拱手,清脆地道:“小的奉义父范直之命给杨姑娘贺寿,恭贺杨姑娘芳诞。”
杨萱更是讶异,完全不知道范直葫芦里埋得什么药。
辛三太太道:“吉时到了,快行礼吧。”
杨萱应声好。
萧砺将两位内侍及小十一请进屋里观礼。
及笄礼本是女儿家的事情,这几个大男人站在旁边算怎么回事?
辛三太太有些迟疑,再转念一想,两个太监算不得男人,另外一个是半大小子,只剩下个萧砺……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愿意观礼就看吧。
及笄礼非常简单,就只辛三太太在春桃和文竹的协助下,给杨萱打散发髻,重新将刘海梳起来,梳成另外一个发式,说几句吉祥话,再换身衣裳出去给众人看看。
从头到尾不超过两刻钟。
观完礼,萧砺陪内侍及小十一出去,辛三太太瞪着杨萱问道:“皇后娘娘和太监怎么会给你送礼,你什么时候跟他们有瓜葛了?”
这其中缘由可能就范直最清楚,杨萱也只猜测出七八分,便简略地将丰顺帝召见自己,且交给她十六只印章的事儿说了遍。
辛三太太心中巨震。
丰顺帝这是打得什么主意,前脚刚把杨修文夫妻并长子砍了头,后脚就召见杨萱,又三番两次示好。
不会是看上杨萱了吧?
仔细思量又觉得不对,当初召见的时候,杨萱还没成亲,丰顺帝不曾提过此话,现如今杨萱已经定亲,如果再有这个念头就是君夺臣妻,为世人所诟病。
不只是辛三太太这般想,坤宁宫里,皇后娘娘也是颇为不解。
要说丰顺帝好色,还真是冤枉他,当年他北征御敌,三两年都不曾找过女人;可要说他清心寡欲,丰顺帝在宫里几乎夜夜不虚度,即便歇在御书房,也会招了妃嫔前去侍寝。
前阵子她提起采选秀女进宫,丰顺帝也没有推拒。
显然还是喜欢新鲜颜色的。
那么他对这个杨二姑娘到底是种什么想法?
既不说召进宫侍奉,却连人家及笄都记在心里。
皇后娘娘想不明白,索性大大方方地讯问丰顺帝,尚未开口,正看到那两个内侍回来。
年长的垂着手恭敬地道:“奴婢送了玉簪去,杨姑娘受宠若惊,跪着接的……及笄礼很简慢,并无客人观礼。对了,范公公也打发人送了礼。”
丰顺帝本没在意,听到范直的名字,随口问道:“他送的什么?”
内侍答道:“回陛下,是只金镯子,式样有些过时,但估摸着有些份量。杨姑娘似是没想到,非常吃惊的样子。”
丰顺帝笑道:“范直想得周到,送的礼实诚,”侧头跟皇后解释,“先前我吩咐范直照应着杨二,没想到这两人同天生辰,倒是巧。”
皇后抿嘴笑笑,“之前陛下让刻的印章也是交到这位杨姑娘手里的吧……臣妾觉得陛下待她颇有些不同,不如将她召进宫住些时候?”
丰顺帝摇摇头,“她是先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杨修文之女,我是见她独自一人拉扯个幼弟心有不忍,并无其它心思。梓童不必多心。”
皇后丝毫没有被看破心事的羞恼,径直承认,“陛下甚少在生日节日上动心思,昨儿突然提起一个女子的生辰,而且还是个宫外女子……臣妾,臣妾惶恐得一夜不曾安睡。”
丰顺帝轻轻拍下她的手,“我相中哪个,自会先跟你说,不可能越过你自作主张。”
皇后点点头,“如此臣妾也就放心了。”
丰顺帝顿一顿,“明年采选上来的秀女,梓童多费费心,只从三品以下文官里挑,武将和权贵之家就避开吧。”
皇后笑着应好,可心里终是有些不太顺意。
丰顺帝虽然对杨二无意,却惦记着采选之事,说到底还是对宫里这些老面孔厌倦了。
***
杨萱行过及笄礼后,萧砺到外头要了桌席面在家里吃。
春桃则带人将西跨院收拾出来给辛三太太住。
本来辛三太太住厢房也成,但过几天辛渔会带着辛平一道来,住在跨院更方便些。
家里多了个长辈,萧砺言行收敛了许多,加上他着实忙碌,大清早不等杨萱起身就离开,夜里也经常黑透了才回家。
杨萱已经习以为常,每天夜里等他到二更天,若是他回来就给他热上饭,看他吃完一道说说话,若他不回,就先自睡下。
白天则跟辛三太太商议春桃的嫁妆。
有了先前买的十亩地,杨萱打算再给春桃二百两现银压箱底。
如此便跟文竹的宅子在价格上不相上下,不偏不倚。
而李石给的那两千两银子完全用来置办嫁妆。
辛三太太到底年长,考虑的事情周到,提出了许多既实用又显体面的建议,参详着列出两张嫁妆单子。
有些粗笨的东西,杨萱吩咐胡顺去置办,而绫罗绸缎、瓷器摆设等,杨萱则跟辛三太太一道去寻摸。
好在萧砺买了匹蒙古马回来,架上了马车,两人进出很是方便。
这天杨萱又要跟辛三太太出门,正要上马车的时候,看到了许久不曾碰见的范三太太……
第152章
范三太太看到杨萱,又仰头看看牌匾上的“萧府”, 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迟疑着道:“这是杨二姑娘吧?”
原本范三太太见到杨萱不过寥寥数次, 这中间又隔着三年多。
彼时杨萱的长相还是一团孩子气,现在已经长开了, 呈现出花季少女的模样,范三太太不太敢认也是正常。
杨萱也没打算认她,客气而疏离地问:“不知这位太太如何称呼?我家门口尚未清扫, 别脏了太太鞋子。”
扬声唤诚平出来扫大街。
范三太太面皮顿时涨得紫红,支吾半天说不出话,灰溜溜地离开了。
杨萱性子一向软,极少待人这么无礼。
辛三太太情知事出有因,开口问道:“方才那人是谁?”
杨萱笑道:“前头槐花胡同的,原本上门提她儿子求亲来着, 前年开春又忙不迭地把亲事退了……是个很精明伶俐的人。”
想必看到家里又发达起来,上门套个交情。
辛三太太顿时了然, 再不多问。
范三太太的心事果真被杨萱猜中大半。
她虽然退了范诚跟杨萱的亲事, 可也没打算让范诚跟她外甥女含珠成亲。毕竟含珠真的任性娇气, 连她都看不太惯,再者,舅舅家既非官宦也非文士,于范诚前程并无助益。
这两年, 她没断着给范诚说亲, 可皇帝不急太监急, 她这边说得唾沫横飞,让范诚去参加个文会诗会以便人家相看,范诚硬是不去。
宁肯待在家里盯着点心碟子,一坐就是半上午。
既然范诚不出门,那她在家宴客请别人好了,可三请五请竟是没人上门。
范三太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终于有位赵太太看不过眼,半是讥刺半是轻蔑地说:“范太太,令公子既然不行,就别祸害人家闺女了。大家都是女人,谁愿意嫁过去守活寡。”
范三太太当即急了,手指头恨不得点到赵太太鼻子上,“你说清楚,到底谁不行,谁守活寡?”
赵太太冷笑,“范太太用不着对我使横,谁不行谁心里有数,早两年外头就有这话了,现下瞒也瞒不住。”
这话宛如晴天霹雳,震得范三太太脑子嗡嗡的,两腿软得几乎站不住,好容易哆嗦着上了马车回到家里,对着范先生眼泪哗哗地流,“父亲,您有一手好医术,您去替阿诚瞧瞧,外头都传他不行,不能行人事,他怎么就不行了?”
范先生近两年也消沉了许多,除去病患相请之外,极少外出,并没听到这些闲言闲语,乍听此话,大吃一惊,忙去范诚屋里给他把脉。
把过一次尚不放心,细细地再把一次,长长松口气,“阿诚脉相强健并无病症,这话从哪里传来的?”
范三太太适才在公爹面前失态,颇觉难为情,忙掏帕子拭拭眼泪,定定神,恭敬地道:“我最近给阿诚张罗亲事,可总不成,今天听赵太太说起来才知道缘由……”不由又悲从中来,泪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阿诚真是命苦,平白无故怎就招了小人,在背地里算计他……这还怎么说亲,眼看着二十多岁的人了。”
范先生也颇为苦恼。
他自是知道范诚毫无异样,可这话没法对别人说。
说出去人家也不会相信。
再者,总不能看到个人,就颠颠凑上去说我家范诚没毛病……岂不要被人当成疯子?
最好的法子就是赶紧让范诚成亲,生个孩子,这样什么闲话都没了。
再或者,寻到当初散布谣言之人,拉着他到郎中那里,当面查验清楚。
但是谣言都出现两年了,谁知道从哪里开的头?
其实范三太太隐约有个猜测,要是谣言真从两年前开始传,他们范家坑过的也只有杨萱。
可杨修文夫妻都死了,下人都发卖出去有了新主子。
而杨萱是个小姑娘,杨桂还不懂事。
剩下个杨芷已经嫁为人妇,上头有婆婆管着,也不可能说别的男人不行这种话。
范三太太思来想去乱无头绪,恨不得催促着范诚去□□狎妓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范诚慢条斯理地说:“我没打算娶妻,行不行无关紧要。”
范三太太心急如焚,有天无意中听说杨家祖屋换了主家,对方还是锦衣卫有头有脸的人物。
偏巧,那天皇后娘娘打发内侍给杨萱送及笄礼,正被范三太太看见。
范三太太索性死马当做活马医,亲自上门递帖子,一来都是邻居,能结交新贵家的内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二来是想拜托这位萧大人查查,到底是谁背地里捣鬼。
毕竟锦衣卫的眼线到处都是,连哪户人家养的猫下了崽子都知道。
可她做梦都没想到,从萧府出来竟然会是杨萱,而且杨萱吩咐仆人的口气,俨然就是这家的主人。
这还问什么?
不够被杨萱嗤笑的?
范三太太无论如何张不开嘴,灰溜溜地回到家里,没进二门先自去了外院。
隔着窗棂听到范诚平静的读书声,心里既是安慰又是懊悔。
安慰得是,范诚虽然比往常沉默,可读书始终没松懈,依旧天天用功,说不定明天春闱就能考中。
懊悔得却是,早知道杨萱不受牵连,她就不该非得退了这门亲。
千好万好不如娶个心头好。
明摆着,范诚心里还惦记着杨萱。
要是能给他娶进门,他得多高兴啊,她这个当娘亲的也不用跟着着急上火了。
可世间没有后悔药。
范三太太只能祈求菩萨让范诚得中进士,好在京外谋个缺,大不了娶个京外的媳妇。
杨萱转身就将范三太太抛在脑后,专心跟辛三太太一道挑布料。
辛三太太长在扬州,不但对各种绫罗绸缎如数家珍,还能区分出平纹布和斜纹布,而斜纹布又分单面斜纹和双面斜纹。
斜纹布松软厚实适合做中衣,平纹布结实耐磨,做外衫更好。
杨萱听从她的意见,先后逛了五家绸缎铺子,逛得两条腿酸麻无比,终于选中一家货色齐全且物美价廉的,一口气给春桃定下二十多匹布。
回到家里,已是正午时分。
杨萱吃过饭就回屋歇着,辛三太太将春桃唤到跟前,仔细问过范三太太的事情。
春桃心里存着一肚子气,将范三太太当初如何能言善道,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事无巨细地说了遍。
可关于范诚眼下的情况,春桃没打听过,也不了解。
辛三太太道:“你要是出门就捎带着问问,万一有什么事情,咱们先提防着,不致于两眼一抹黑。”
春桃记在心里,没多久,就从范家下人那里得知了内情。
辛三太太鄙夷道:“原来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就这还挑三拣四。”
她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盆污水泼到头上就很难再洗干净,即便风声过去,往后别人提起来,仍会怀疑范诚的功能。
现下杨萱跟萧砺定下亲事,范三太太再有什么主意也打不到杨萱头上,辛三太太吩咐春桃几句,再没过问此事。
春桃却心存疑惑,当初辛氏气归气,可并没有无中生有到处宣扬。
这到底是谁散布出来的谣言?
第153章
事情很快就有了答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