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一晃又到月底,曾瑞祥进家时,徐师傅已经做好两张完整的床,现在正在做餐桌餐椅,八仙桌配八个小椅子,都有雕花,子晴看了感觉有些明清的风格,不过说实话她也不是很了解,只是觉得很喜欢。
    徐师傅的徒弟还用家里的普通木料做了十个墩子,做了一个大的圆桌面,都是简简单单的,后来都被沈氏收到库里了,就是倒座西边的屋子里。沈氏说倒座两边的房子暂时也不住人,东边用来堆放粮食,西边用来堆放杂物,木房就用来放农具和养鸡,将来还要养猪。因为子晴嫌新房养猪气味实在不好闻。
    第一张床已经搬进去屋了,第二张还在小院子里风干,子晴看漆匠李师傅都是白天有太阳就搬进去,下午太阳落山或是阴天才搬出来吹风,家里的门窗都已完工,正在上最后一道漆,徐师傅的徒弟也走了一个,另一个小刘正做灶房的碗橱。
    碗橱是一套现代整体厨房的低柜和高柜,可以节省不少空间,看着也整齐多了,当然这是子晴的主意,子晴还是用树枝跟小刘比划了半天,弄明白后小刘说很简单,好做。看样子,再有十来天应该可以搬进新家了。
    子晴看到她爹爹回来,才想到十月底了,洋薯还没挖呢,这些日子刚顾着看家具,帮沈氏种菜、烧饭,还真没想起洋薯来。
    子晴忙拿了小锄头去一挖,长得比上次的个还大,看来是大丰收了。子晴喜的拉了沈氏去看。
    这次回家曾瑞祥不用下地了,小麦和油菜都有曾瑞玉种好了,曾瑞祥带着一家子花了三天时间才把洋薯刨干净,看到堆成山样的洋薯,老爷子惊呆了,这产量也太高了吧。老爷子拿了些回去吃,说给春玉家也送点,沈氏请老爷子找风水先生算算哪天搬家合适。
    曾瑞祥临走前,徐师傅说厅堂的八把靠椅和六个茶几还有长桌、八仙桌最好用红木的,一看就气派,加上屋子里的博古架和梳妆台再给一百两银子的料钱就行。
    曾瑞祥说:“原定的料钱是五十两,如果扣除厅堂家具的用料,应该添不了一百两吧?要不,我添一百两,你给我多做二个楠木屏风,做六个,再做六个樟木箱子,也不要全樟木,杉木加樟木,怎么样?我知道你手里有点货。”
    没想到徐师傅爽快地答应了。要知道,一百两银子够一般农家过个二十年了,就一般人口简单点的城里人家也能过个十多年,所以徐师傅没想到他积攒的好木头这次终于出手了七七八八,他比任何人都开心。
    子晴一算家里的银子不够了,怕沈氏着急,这土豆还是赶紧找周掌柜脱手。
    沈氏去城里找了周掌柜,因是早已说好的事,次日周掌柜亲自带人来拉,足足拉了四五趟才拉完,过完称一累加,居然有五千八百多斤,家里卖了五千斤,剩下的做种或吃或送人。
    周掌柜说了,现在只能出到三文一斤,因为他们往外卖也就四文一斤,沈氏同意了,收了十五两银子。
    周掌柜这次来还给子晴带了个小礼物,是一面小小的玻璃镜子,子晴很是惊奇,问是哪里来的,说是海外的船只带过来的。“那有没有像窗户那么大的一块?”子晴问。
    “有啊,东家家里就有,不过很贵,东家说粤城那边有一家这样的作坊,是有人从海外花高价请来的师傅,开起了一个作坊。”
    “那周掌柜可否知道要一扇窗户大小的大概要多少银两?”
    “不是很清楚,我要回去问问东家老爷,下次你来城里再告诉你。不过,小女娃,你家的房子盖得不错啊。”周掌柜笑着说。
    “乡下地方,不值钱,还是多亏了周掌柜照应。”沈氏赶紧接过话茬道谢。
    “周掌柜,我家年前还有一批青蒜和香芹,你们要吗?”子晴想要是能培育出蒜黄就更值钱了,可惜不会。不过,蒜薹应该能抽点出来吧。
    “要,我们东家每年都往京城送年礼,走官道快一些,北方冬天缺菜,经常会带些这边的青菜去,到时你来通知我们一声。别忘了那几十只阉鸡也要,我们老太太说了,跟别的鸡不一个味。”
    “周掌柜,你简直就是我们家的贵人,你放心吧,我们留十只,剩下的你都拿走。”沈氏说道。看来还要多养一些。
    等旁人都走了,沈氏对子晴说:“还是种这个合适,一亩地一季就能有五两银子的收益,比种麦子水稻什么的强多了。”
    子晴忙说:“听说南边那安排好了一年可以种三季。不过咱家种的挣钱了,周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种,价钱肯定会降的,这么高产的东西不可能总卖这么高的价,现在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趁着现在价高好卖,咱家多种点。”
    “你怎么知道的?我发觉你说话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了。”沈氏狐疑地看着子晴。
    糟了,没注意好措辞,子晴忙堆起笑容来扯着沈氏的衣襟说:“娘,您没注意听周掌柜他们说话,他和伙计们说的时候我听到了,他说上半年还能卖五文,现在只能卖四文,不就是因为种的人多了吗?”
    沈氏寻思了一下,说:“可不是这理,所以上半年咱能卖四文,现在只能卖三文了。我说你一个细伢子哪里知道这些,原来是听别人说的。这看来听别人说闲话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子晴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好老爷子进门了,子晴想还好没看到沈氏卖了十五两银子。老爷子说了,风水师算了,十一月初八是好日子,可以搬家。
    沈氏想初八也没几天了,再等下去,天气可真冷了。于是,沈氏带着子禄去了几趟城里,要买的东西还真不少,棉花、被料,布料,还有糊窗户的白棉纸,碗筷这回挑了些精致点的,居然还买了一个砂锅,两个火盆等等不枚胜举,花了一两多银子,主要是棉花和布料的钱多。
    子晴看到她娘忙得团团转,肯定想不到家里的洋薯地闲着了该干啥。子晴琢磨还是撒上油菜籽,过年就把嫩条掐了当菜卖,尤其是年后城里人想吃个清爽的蔬菜,掐完了嫩条正好把地翻了,用剩下的油菜肥地,歇歇正好种西瓜。
    想好了子晴就跟沈氏提了这事,不过这次她注意了说话的方式和技巧。沈氏看了看,地不用再翻了,稍微平整一下就把油菜籽撒了,原本也没打算有收成,倒也省事。

    第四十八章、搬入新居

    忙了几天,初八也就到了,沈氏本打算让徐师傅休息一天,可徐师傅说年前怕做不完,要是上冻了就不能开工,李师傅的时间倒很自由,他主动提出休息。
    窗户纸前一天已经糊好,新床完工就搬入新房了,一边一张,子福挑了西边最里头,沈氏挑了东边最里头,说东边靠厅堂第一间房留给子晴,东西也没什么可搬的,沈氏的床和衣柜箱笼打算放到客房,就把被褥拿过去就行,新箱笼还没打出来呢。主要是把锅安置在灶房,碗筷放好,还有些米面油干菜等搬过去,别的先不动,搬过去也没处放。所以这次搬家还是很简单。
    何氏一早带了两个儿子来,在门口放了一挂鞭炮,其他人都没来,说知道沈氏这边还没利索就不来添乱了。老爷子和田氏他们稍后也来了,还有曾瑞庆刚好在家,也跟着一同过来了。
    子晴没想到的是春玉一家子全来了,记得沈氏好像没说要请客,子晴对这家实在头疼,只要找着机会就全家出来白吃,一点活不干,上桌就把好菜往自己碗里扒拉,也不管有没有外客。还别说,人家这次还真给了十文钱,算随礼了。
    曾瑞祥不在家,老爷子和曾瑞庆帮着把锅放入灶台,请了灶神,沈氏开始点火做饭,周氏帮忙。老爷子看一桌不够坐,让曾瑞庆去木房把旧桌椅搬来了,再摆一桌,反正餐厅也够大。子禄就手就把木房锁上了。
    灶房的整体橱柜受到一致好评,又整齐又好看,本来子晴是想让李师傅漆成苹果绿色,没想到李师傅给调成翠绿了,连沈氏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说在这样的地方做饭,饭菜都会好吃几分的。
    子晴看何氏这边的人无一例外的都很替自家高兴,而田氏这边的亲戚就只有羡慕和嫉妒,当然老爷子除外,他一直在这帮忙,早就见怪不怪了。子晴偷着跟子禄说了,子禄一看他们各自的表情也乐了。估计他们还都不知道这些家具价值几何,要知道都算下来差不多得二百两银子还不得疯了,要知道曾瑞祥一年才挣十八两银子啊。
    午饭后,看家里还是比较乱,老爷子就让田氏他们都回去了,沈氏把被褥什么的整理好,何氏帮着沈氏做新被,棉絮前几天都弹好了,沈氏先做了两床急用,还把以前的旧褥子旧被重新拆了弹好,两床并作一床,这回全做褥子了。
    晚饭后送走所有的人,沈氏烧了好几锅的热水,大家分头洗澡,幸亏子晴让徐师傅的徒弟做了两个木桶,两人同时洗还是快多了,子晴上辈子都没有这么舒服地泡过澡,就是用的皂角不是很舒服,洗澡水通过斜坡冲到外面的坑里,正好沤肥。子晴和沈氏、子喜躺在新床上,暖暖和和的,想自己刚来的时候,居然在猪圈躺着,如今的环境就犹如天堂了,心里别提多美了。
    天一天天变冷了,沈氏看外面也没多少事做,便要徐师傅的徒弟给做了两幅绣架,这个花了一天就做好了,李师傅还给油漆了一下,这期间,沈氏去了一趟城里,买了一匹上等的白色丝缎和许多丝线回来,说要绣一扇屏风,子晴觉得特别讶异,问道:“娘,绣一个好的屏风得多少银子?”
    “看多大的,一尺半宽,三尺长的一般是三两银子,好的也能卖到五两,三尺宽九尺长的一般能卖到三十两银子,好的也有出到四五十两的。这是双面绣的价钱,单面的没这贵。”
    “那娘你以前怎么不绣,你要绣了咱家不是早就有钱了吗?”子晴真搞不懂。
    “傻孩子,我刚嫁过来,新媳妇都要立规矩做家事的,哪有时间做这个,娘住的那个屋子白天都那么黑,就想躲着做绣活也不行啊,晚上做时间长了更伤眼睛,娘只能瞅着白天抓空做几个荷包,结果被你阿婆看见了,说卖荷包的钱也要统一交上去,娘看你大娘除了缝补什么针线都不做,才知道是这个意思。后来没多久,娘就有了你大哥,第一个孙子你阿婆还是欢喜的,也帮着看了一年,再后来有了你二哥,你阿婆就没心气看了,娘有这么多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偷偷去做绣活,这次也是看着家里闲了,也能自己做主了,还能教教你,娘才想捡起这手艺来,如今还不知忘了没有呢?”
    子晴这才想起让小姑教自己绣花时气呼呼地说:“让你娘教你去。”敢情是这么一回事啊。
    “那后来娘你不做绣活了,阿婆没说过你。”
    “怎么没说,可是家里的家务也要有人干啊,你两个姑姑都不做,阿婆不做,只能两个儿媳做,家里还喂了好几头猪,真是很累人。”
    “阿婆要是知道娘做一件绣活的银子就可以买一头大猪,一年做一件大绣活就可以买十头猪,还不定怎么后悔呢?”子晴偷笑道。
    “我刚绣了几个荷包的铜钱就上缴了,她也不知道我会做大件的双面绣,再说了,她更不舍得让你二个姑姑做事。”
    子晴看沈氏用一块画粉细细地描线条,沈氏想绣的是宽一尺半宽长三尺的花开富贵的牡丹,虽说俗气但是过年了还是愿意摆出来,好歹吉利啊。
    子晴一天天地看着绣活成型,觉得真的很神奇,更用心地练习做荷包了,总算不用补袜子了,绣活还没教她,沈氏说只有把针拿顺手,拿活了,再学绣花。
    子晴看沈氏很赶绣活,估计是怕过年没有银子,家里的新衣还都没做,于是很用心地打理家务,买菜做饭炒菜都行,菜一般也就买点肉和骨头,地里的萝卜小白菜茼蒿什么的都有,子晴也不一个人出去,都是和子禄一起。再说天冷了买的肉什么的也能放两天。
    偶尔两人也会去墟市看看,子晴还是想找找水果果树什么的,看到卖鸡仔的也会买些回来,不过这回是公鸡居多。子喜已经会走路了,就是不大稳当。晚上子晴和子禄会一起认认字,也会拿子福的边角纸练练简单的字。总之,沈氏说是成亲后有史以来最舒心的日子。

    第四十九章、子喜抓周

    今年的冬至是十一月十七,曾瑞祥回家时,沈氏才想起冬至要到了,她最近一直忙绣花,刚刚完工,准备次日去城里卖了买些东西回来给子喜置办抓周礼,估计沈家那边会来人。
    次日曾瑞祥带着家里的男孩去了老房,据说还要去祖坟那,子晴见沈氏准备的香烛果品等祭品,祭完祖就回来了,老房也没管饭,曾瑞祥显见的有些失望。
    沈氏问:“子喜的周岁他们来不来?”
    曾瑞祥有点为难地说道:“老爷子他们许是忘了子喜的生日,也没人提这事,我也不好意思问,你说怎么办?”
    沈氏一听便说那就算了,自己一家人过。
    十八那日沈氏还是和曾瑞祥一起去了一趟城里,回来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棉花布匹点心,肉,猪蹄,还有一块牛肉,牛肉不常有,一大堆的红纸,看来曾瑞祥还记得去年卖对联的事,今年同样缺银子,所以早早准备好。
    最令子晴惊喜的是,沈氏给子晴带了五个红红的橙子,说:“娘一看到这个,就想起你成天唠叨的橙子,可不就是这个,卖的人说是长在树梢顶上的叶子里,摘的时候没发现,要早看到了就没了。还真不便宜,要四文钱一个,娘也不知好不好吃,就买了五个。不过他一共也没几个。”
    子晴真是觉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立刻剥开一个先尝尝,味道还不错,比中秋吃的绿皮的还是好太多。于是子晴让大家分了,打算把种子仍旧埋到土里。不过,几个人在房里刚把皮剥开,就听见徐师傅喊外面有人喊门了。沈氏赶紧把红纸布料什么的堆到床底下。
    子晴想这回搬入新房,外院门离得远了些,砖房的隔音效果更好些,一家人要都在正房玩耍说笑,还真是不知道外人有人喊门,子晴记得古代也有铃铛什么的,要不也买一个做个简易门铃什么的。
    子福带着老爷子、田氏和夏玉、秋玉一起来了,说是给子喜过周岁,拿了二双小鞋,一身新衣裤,棉的,田氏说是二个姑做的。还真是不容易,子寿和子晴过生日都无人问津。
    突然,田氏瞥到了大家手里的橙子,子晴赶紧递过去,说:“阿婆,这是今天我娘去城里特意买回来给小弟过生日的,刚打开来想哄他吃的,阿婆你先尝尝,可甜了。”
    “哼,买这么精贵的水果昨日也不知给你爹娘送两个尝尝,孩子过周岁,也不知道跟爹娘说一声,显见的是日子过好了,嫌弃自己的爹娘了。”田氏表达了不满。
    “娘,您说什么呢,这橙子是今日去城里看到了才顺手买的,子晴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这孩子想种果树,做爹娘的哪能不支持?这里有两包点心,正想一会送过去,顺便叫你们过来吃饭的,这不,菜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做呢。”子晴发现爹爹也学会撒谎了,憋了半天没敢笑出来,内伤。
    “儿子都这样说了,你就别再挑了,我就说了,咱儿子不是那样的人,你不信,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啊。”老爷子对田氏说道。
    说完又对曾瑞祥说:“瑞祥,你去请一趟你大哥他们,你大哥下午才走呢,你让他们过来吃顿饭吧。兄弟间也要多处处,不要因为分家就生分了。”曾瑞祥答应着去了。
    沈氏赶紧去灶房准备饭菜,好赖猪蹄是进家就焖上了,沈氏知道田氏喜欢吃清蒸肉饼汤,便蒸了一大碗,还加了几个大枣,同时还蒸了一大碗鸡蛋羹,又用洋薯烧了一个五花肉,用砂锅炖个豆腐和黄芽白,再放点肉沫子,剩下的就是好熟的菜,用干青椒段焖了个鱼干,放多多的香葱,把一小块精牛肉切丝,和白萝卜丝一起炒了,还有洋薯丝,再来几个青菜,也就差不多了。
    等曾瑞祥和曾瑞庆一家进门时,在门口遇到了何氏带着两个儿子儿媳,何氏给子喜打了一个小银项圈,许氏和赵氏分别给孩子做了一套衣物鞋袜。周氏是拿了个荷包,估计是临时准备的,不好意思空手来。
    田氏看了何氏准备的项圈,有些讪讪的,她可是空手来的,子晴接过何氏的银项圈,故意喊道:“娘,把小弟弟抱过来,外婆给打银项圈了。”
    饭菜准备的差不多了,沈氏正在擀面条。听了子晴的话瞪了子晴一眼说道:“咋咋呼呼的像什么,让你大哥抱子喜出来。”
    老爷子赶紧说,先抓周后吃饭。大家都在餐厅坐着,厅堂的椅子还没有完工,也只能坐在餐厅,老爷子又发话,就在餐桌上摆上点东西吧,庄户人家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曾瑞祥听了忙把准备好的几样东西拿来了,笔书画是必须的,还有小算盘、小银锭、一把小刀剑,当然是在套子里的,印章,玩具,子晴数了也就八样,后来秋玉又端了碟点心进去,笑着说看看是不是个好吃鬼。子晴在心里鄙视了她一番。
    子福抱子喜出来,子喜今天一身红新衣,还带了个小银锁,白白净净的,看着真可爱,坐在餐桌上,看着托盘里东西好奇,扒拉来扒拉去,右手抓了一个印章,左手又抓起小银锭子,子晴觉得银子亮眼,印章好玩,所以子喜才拿的,不过仍是很高兴,将来一定要好好培养他去挣钱,自己出技术入股,躲在后面数数银子。
    老爷子见了笑的合不拢嘴,忙说:“这小子将来了不得,能做官,也能挣大钱。我老曾家也算后继有人了,将来光大门户就指着他们了。”
    别人也就嘿嘿一笑。这一刻,谁也没想到阿公的话后来居然应验了。
    倒是曾瑞祥有一些遗憾,估计他是想让小儿子抓笔和书的吧,据说子福就抓了支笔,又是长孙,所以早早送去启蒙了。不过,读书人的最佳出路不就是入仕吗?这么一想,曾瑞祥也不由得有些洋洋自得,看向子喜的眼神也热切了许多。

    第五十章、周岁宴

    开饭了,沈氏把菜分出来一部分,让徐师傅他们单独吃去。这边摆好了两桌,田氏看到肉饼汤脸上才有点笑意,老爷子倒是对砂锅感兴趣,都没火了还开着锅冒泡,冬天吃这个不怕冷,暖和。
    曾瑞祥一听自家老爹喜欢,赶紧说:“爹喜欢,等吃完就把这个带回去,我们下次再买一个就是了。”老爷子听了倒也没推辞。
    沈氏一看周氏的脸色有些不高兴,便给周氏夹了一块洋薯和一筷子洋薯丝,说:“大嫂,你吃吃这个看,这是我们今年新种的,产量特高,一会你捡点回去,明年开春也种一些吧,咱家的沙地就行,也不用很费劲打理。”
    周氏一听,立刻阴转晴,忙答应了,又问:“我就两亩地,还要种麦子,又想种西瓜,正不知怎么扒拉呢,要不,我收完麦子就一样种一亩,反正第一次,也不知道那个好种,我就一样来一点吧。对了,弟妹呀,那西瓜是怎么种的?直接把籽种下去还是要育苗啊?”
    “我看晴儿是育苗的,你问问她吧。说实话,一直是他们几个小的打理的,”沈氏把难题推给子晴。
    “大娘,我也是第一次种,怕把西瓜子浪费了,就先拿一些试试,埋到土里,没想到还真发芽了,然后我就把剩下的都扔土里了,我哪会这个,我就是看我娘撒白菜籽,我就那样跟着学的,看地要干了我就撒点水,不好意思,我就会这些。”晴晴不等发问就赶紧主动交代了。开玩笑,当然不能全说,自家还等着用这个起步过上地主家的日子呢。
    “那这个洋薯,也给春玉那拿一点吧。有了好事也不知想着点你妹妹,可怜他们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田氏说。
    何氏听了很不喜,当初自己女儿一家吃不饱饭的时候,也没见她心疼过,想了想,何氏对自己女儿说道:“玉梅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该早些给送点过去。这当娘的,都惦着自己孩子,你看你们一分家,知道你连米粮也没有,你几个哥哥就惦着给你送来了。”
    “亲家姐姐,当初分家说好了,我们米粮也不够,便给了他们一家一吊钱买米,我儿子媳妇可是同意了。”田氏解释道。
    子晴听了眼睛一转,说道:“上次去大姑家,我大毛表哥说了,阿婆家的粮食都送他们家去了,还说我去他家讨饭吃,吃白饭都很香。”
    “细伢子吵架瞎讲,你也多嘴告什么状,越大越不像话。还不给我闭嘴。”沈氏骂道。
    “子晴没有瞎讲,大毛也这么骂我了。”子萍说道。
    周氏正要说什么,看见田氏的脸已经很黑了,又看见对面坐着的何氏以及沈氏的两位娘家嫂嫂,把话吞了回去。
    “二嫂,你们的日子可真是越过越好,这房子,这家具,这饭菜,这辈子我要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知足了,二嫂,我一会在这洗个澡,行吗?子晴,还是你比姑姑命好啊,你有一个一年挣十八两银子的爹爹养着。”秋玉不开眼地说道。
    “小姑,你搞错了吧,我爹爹挣的银子不是给阿婆了吗?”子晴问道。
    “给阿婆还不是养你们一大家子,你以为吃饭、穿衣不要银子啊,不然你们怎么长大?你阿公天天在地里,田里忙活,你看他多操劳,多显老,还不是为了你们能吃饱饭。”秋玉不高兴了。
    “可是我们也没吃饱饭,以前在阿婆家我天天都没吃饱。”子寿在一旁小声说道。
    “那是你饭量大,别人怎么没说吃不饱?”秋玉说道。
    “我还没三毛表哥吃的多呢,我吃不到一碗,他都要吃两碗。”子寿也是个拧的。
    “你表哥他们一年才来吃几次饭,还不是喂了你们,别以为你爹的银子都养我们了。”秋玉生气地说。
    “那分家了,不是还一年给十二两银子了吗?这回总该是养你了吧。”子晴也生气了,凭什么自己吃亏还要忍气吞声的,看来想吃一顿安生的饭也不易。
    “小孩子家家的,跟谁学的,张口闭口银子长银子短的,秋玉,你也是,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田氏生气了。
    子萍冲子晴做了个鬼脸,嘲笑她挨骂了,子晴觉得还是别再说什么了。许氏也忙着打圆场,一顿饭总算没再出什么岔子。
    因何氏他们在,田氏的脾气发不出来,堵住一口气吃完饭,立刻就要走,到大院门口,迎面看到曾瑞玉过来了,原来是地里的萝卜该拔了,还能赶着种点小豌豆,麦子是来不及了。
    曾瑞祥说一切就麻烦他了,让他看着安排。田氏这才知道,曾瑞祥雇了曾瑞玉做短工,心里更堵着慌,不过看外人在,这会实在不是找场子的时候,气呼呼地走了。
    萝卜拔回来,家里又忙了一天,沈氏切了两筐萝卜条用盐码上,说要晒点萝卜干,开春了没菜吃还能顶顶,这个子晴帮不上忙,子禄在一旁帮着使劲揉着。
    子晴拉着子寿跑过去看徐师傅雕花,徐师傅的椅子都做完了,就剩雕花了,他徒弟在一旁打磨,子晴前世没见过红木,这回有机会认识,看颜色枣红色,感觉比杉木榉木什么的硬,,光润度很好。
    徐师傅看两个孩子蹲在一边瞧着,很是好奇的样子,便起了逗弄的心思,有一搭无一搭地闲扯,子晴才了解到这红木不只是一种,徐师傅现在用的是红豆木,和他说的楠木,都是深山里寻来的,听他师傅教导过,没到年限的木头还不能采,所以好木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子晴闻着也有一种香味,虽说没见过,不过子晴知道这是好东西,便把徐师傅刨下来的碎块都收起来,等自己有机会学学雕刻,看看能做点什么小物件。没想到后来还靠这些发了一笔财。
    这样的好木材徐师傅说根本不用上漆,只需打磨光滑了上蜡即可,所以这两天李师傅没来。
    子晴正带着子寿收拾着碎木块,曾瑞祥进来和徐师傅商议,过年没几天了,估计年前肯定完不成了,挑几样急需的先做,又问:“厅堂的桌椅能做完吧?”
    徐师傅说肯定没问题,而且这些家具不用油漆,做完基本就可以用。曾瑞祥说让徒弟先做两个樟木箱子,年后要用,子晴以为是给二姑添嫁妆呢。

    第五十一章、添妆

    曾瑞祥看自己还有点时间,让子福带着子禄和子晴裁红纸,在子福的书桌上开始写对联,这回不用偷偷摸摸,加上地方也大,能摆的开,进展就快多了。
    沈氏也带着子喜过来,让子寿陪着玩,自己手里拿着针线活,是孩子们过年的新棉袄。白天要绣花,沈氏也只能是晚上做衣服。一家子说说笑笑,曾瑞祥说年后要带子福去县里读书,带在身边一能好好指导二能出去长长见识,总在这小镇也没多大进展,又说到子禄,年后要赶紧启蒙,晚上跟着子福多学学认字,又嘱咐沈氏给他们做两身新衣服,子禄要上学也不能穿短装了。沈氏一一应了。
    子晴发愁,子福要走了,家里就剩老娘带着几个小萝卜头,也不安全呀。没想到曾瑞祥临走之前不知从哪抱了一只小狗回来,说是子福不在家,家里养个狗能顶不少事。子晴见了忙抱过来。其实子晴早就想养个狗了,家里来陌生人一叫唤,全家都知道,带出去还能人仗狗势,也省得被淘气的大孩子欺负。
    子晴这段日子过的很惬意,地里也没什么活,整天跟在徐师傅后面看着一件件漂亮的家具完工,帮着沈氏打理饭食,一晃就到腊月初七,厅堂的长桌椅子都已完工,八仙桌还差刻花,还别说,徐师傅真是慢工出细活,随便用手一摸,感觉特光滑圆润,看上去高档,厚重,确实是好东西,难怪前世那些有钱人都热捧,却没有多少真东西。
    徐师傅把完工的家具往厅堂一摆,子晴感觉自己家都不像农家了,说书香人家又缺点什么,看有机会还是要去淘点书画什么的。子晴找到沈氏要小舅送的花瓶,摆上长桌。
    沈氏看了看,说还缺个香炉,正说着,门铃响了,上次和子福说过之后,子福也不知从哪弄来个旧铃铛,用绳子穿上,拉到大院门外,这回有人来了,就可以拉门铃了。
    沈氏说可能是曾瑞祥放假回家了,子晴忙跑去开门,果然是曾瑞祥,这次可以在家休息很长时间,所以曾瑞祥拿了一个竹藤箱子把换洗衣服带回来了。
    子晴把曾瑞祥接到门房,让他换了一双鞋,这些天总下雨,阴冷阴冷的,地上都是泥土,子晴在门房放了好几双草鞋套和木鞋套,进门房就脱了穿干净鞋子进屋,省的打扫。
    此时一家子在沈氏的卧房里坐着烤火,子晴让徐师傅的徒弟小刘做了好几个小板凳,大家坐在火盆边玩,沈氏在绣花,子禄在烤洋薯,屋子里到处是洋薯味,曾瑞祥打开门帘子,一股暖气铺面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