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一家子在沈氏的卧房里坐着烤火,子晴让徐师傅的徒弟小刘做了好几个小板凳,大家坐在火盆边玩,沈氏在绣花,子禄在烤洋薯,屋子里到处是洋薯味,曾瑞祥打开门帘子,一股暖气铺面而来,一进门便说:“你们好舒服啊。还是家里好。”
    沈氏笑着说:“又花不了几个钱,干嘛遭罪?以前不是没办法么。”
    次日是腊八,天放晴了,一早喝过腊八粥,曾瑞祥说要给老爷子那边送银子过去。刚好徐师傅也没过来,沈氏说一起出去吧,去墟市看看有没有过年要的东西。
    一家人先到了老房,刚好老爷子他们都在吃粥,曾瑞祥把银袋给田氏递过去,田氏打开看看,问:“就这些啊?你妹妹成亲,你当哥的一点压箱底的银子都不给?可怜你妹妹身体不好,也没个人心疼,要不是因为你念书把家里的钱花光了,你妹妹也不至于没钱及时医治,拖成现在这样子,如今你妹子要出阁了,还能管你要几回花销?”
    原来症结在这,子晴就一直纳闷,为什么田氏那么多无理的要求和对待,曾瑞祥都一一答应,基本属于欲取欲求,而且田氏也老是同一套路,没什么新意。
    “娘,我给二妹准备了一个樟木箱子,一个楠木屏风,我没有忘记二妹要出阁。”曾瑞祥解释说。那另一个樟木箱子肯定是给子福出门求学用了。
    “什么南木北木,又不能当饭吃,哪有银子实在,咱乡下人家不讲究那些个。你们如今连大房子也住上了,你们自己说,给多少吧?”田氏问道。
    曾瑞祥刚要再说什么,沈氏开口了,“娘说的是,还是给银子好,用起来方便。既然这样,回头就让孩子爹再送那剩下的六两银子来给二妹添妆。横竖他一年的束脩我们也没指着过。”
    沈氏说完又对夏玉说:“嫂子就不再给买什么了,那六两银子,二妹看着随意买点自己喜欢的,嫂子就不多事了。”接着转向老爷子:“爹,这样总可以了吧。”
    没等老爷子回话,沈氏转而看着发呆的周氏说道:“大嫂,对不住了,没能跟你商量,这事,个人尽个人的心罢了,没有攀比的意思,我们也是心疼二妹嫁过去没有点体己不方便,二妹也能理解的。”
    沈氏噼里啪啦一大通,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谁也没想到她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出来,夏玉更是意外,也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反正是流泪了。
    还是秋玉最先明白过来,推了推夏玉,说道:“二姐,我二嫂说出六两银子给你添妆,你还哭个什么劲,还不快谢谢二哥二嫂。”
    “我知道,我真是没想到二哥二嫂对我这么好,呜呜,二嫂,谢谢你们了。”夏玉说道。
    “弟妹,你可想好了,是六两银子呀?六两银子可够你一家过一年的了,你真舍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周氏劝道。
    “就算我是一个女人,说出去的话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子,你们放心,绝不耍赖。”沈氏说完就拉着子晴往外走。
    一家人出去后,田氏还在那兀自发愣,问老爷子:“老二家说的是六两吧,是六两银子,我没听错吧?她不能反悔吧?”
    “反悔什么?你没听见她最后说的话,一口唾沫一个钉子,都是你,一天到晚胡咧咧,老二家如今过好了,还能亏待了他妹子?”老爷子瞪了田氏一眼说道。
    “我胡咧咧?我要不胡咧咧,能有六两银子吗?”田氏挺起胸朝老爷子发火。
    过一会田氏又问:“那楠木屏风是什么好东西?难不成比六两银子还贵?要不老二家的能答应得那痛快?”
    秋玉听了答道:“楠木很贵的,我卖绣花时好像听说过,大户人家的屏风一般用楠木,而且屏风上的刺绣一般都是双面绣,好的一副大屏风的双面绣能卖到好几十两银子呢,比屏风还值钱。”
    田氏听了跌足长叹,还不如要来屏风再拿去卖呢。换来老爷子鄙视的目光。

    第五十二章、年前琐事

    话说子晴一家人来到墟市,热闹的人群很快就扫去了大家心头的不愉,曾瑞祥抱着子喜,子喜的口水总能蹭到他的脸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子喜看大家笑,蹭得更欢了。
    沈氏买了点干蘑菇,干笋,子晴看到一个卖羊羔的,想了想,还是没买,一是冬天不好养没有青草割,二是家里的山还没买,不好放养,还得专人看守,实在腾不出人手。
    看到卖肉的多了,曾瑞祥说买块猪肉回去做腊肉,子晴觉得腊肉没有火腿好吃,忙说:“爹,娘,我想吃火腿,火腿闻着香。”
    沈氏听了一笑,说道:“你倒是会吃,火腿多费事,咱家还就你二舅会做。”
    “娘,那就多买些肉,腊肉火腿都做一些,我还是在舅舅家吃过火腿呢。”子福说道。
    沈氏听了叹口气,最后是买了相当于四分之一只猪,一整扇的好五花肉,一整只猪后退,花了八百文,沈氏看着两大篮子的猪肉,笑着说:“真像做梦一样,去年的此时还看着孩子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发愁,哪里想到一年的功夫,我们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新房,想吃多少肉就买多少肉。再也不亏着孩子。”
    子晴还是没有找到番薯,倒是找到了几棵桃树和橘子树,全买回家了,沈氏倒是在墟市里找到了娘家村子里的人,正好捎信给她二哥来一趟。
    不过一番大肆采购后,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忘记了刚才在老房遭遇的不快。尤其是子寿,跟在曾瑞祥后面跑,看着一篮子的猪肉嚷着有肉吃了。惹得子晴几个不停地笑。
    天气一好,子晴就去看菜地的青蒜抽条了没有,沈氏见她总往菜地跑,问了缘由,听了之后摸着子晴的头笑道:“傻孩子,青蒜要老了才能抽条,现在才刚长起来呢,抽条一般要年后呢。”
    看来卖不成蒜薹了,子晴又问油菜条还要多久能出,得知还要半个月时子晴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可以赶上的。
    自此,子晴每日安心在家做家务,学生字、记账、学做荷包,累了就叫子寿和自己去抓菜虫子喂小鸡仔,今年一年沈氏尝到了养鸡的甜头,这回家里的鸡婆抱窝了沈氏就孵小鸡,沈氏说能孵多少就孵多少,比买鸡仔合适。曾瑞祥则忙于写对联,沈氏笑他好像赶考似的勤奋。他说怎么也要把那六两银子挣回来。给夏玉的银子次日已送过去了,沈氏说早送早让田氏放心。
    从腊月十五开始,徐师傅和李师傅就不来了,徐师傅还有不少东西都没来得及做,说等正月十六再来,曾瑞祥预付了他一百两银子的料钱,又把工钱给结了,李师傅的帐也结清了,子晴一算账,家里还不到五十两银子了,还该着徐师傅五十两银子的料钱呢。
    子福和子禄、子晴三个从腊月十五开始了卖对联的生意,子福提议,大墟就在镇里卖,其余日子就去城里,三个人辗转两地,曾瑞祥一直在家不停地写。
    虽说今年卖对联的不是独一份了,可到底是混了个脸熟,回头客不少。而且这回的红纸都是从城里买的,成本也降低了,三个人铜板多了就去换红纸,有了事情做,日子过得既快又充实,生活也充满也希望。
    周掌柜是腊月二十过来拉阉鸡和青蒜香芹的,听周掌柜说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给的价钱也合适,青蒜五文一斤,香芹四文钱一斤。沈氏留一点自家吃的,剩下的让周掌柜全都带走了。阉鸡长得挺大,基本都在五斤左右,十八文一斤,沈氏留了五只,原本打算留十只的,看家里的情况,五只也够吃了。
    一算账,阉鸡卖了四两银子,菜不到六两银子,沈氏拿鸡蛋找齐,凑了十两银子。沈氏仍给周掌柜他们送了五十个鸡蛋意思意思,并送几捆极嫩的油菜条带回去尝尝鲜。
    周掌柜走后,子晴看地里的油菜条能掐出来些,和子福商量,卖对联的同时又卖上了油菜条,不过也就卖了五天就掐不出来了,还是比较好卖的,城里人大鱼大肉的吃腻了,愿意吃个新鲜,而一般的农家油菜都等着开花结荚榨油呢,哪里舍得掐。子晴由此看到了一个商机,估计年后几天出去卖油菜条可能更受欢迎。
    今年的除夕是二十九,二十八那日全家都进城,子福带着子禄、子晴仍去卖最后一批对联,曾瑞祥说要好好带沈氏逛逛。沈氏先去卖了两幅屏风刺绣,得了八两的银子。曾瑞祥不许她再赶活,太费眼睛,要做就绣自家的屏风,慢慢绣。
    子晴倒想去街里好好逛逛有没有值得买的,可惜目前家里的银子还是比较紧张,再说自己还是太小,子福也不放心她单独行动。
    沈家的年礼上次沈建水来做火腿时就带过去了,剩下曾家这边,沈氏早买了两块布料和各色点心送过去。所以这一次,沈氏就买些自家过年待客的瓜子糖果以及各色干果点心,等子晴他们卖完对联,一家人就打道回府,因为城里人太多,曾瑞祥说自家孩子多且小,怕万一走丢了。
    因是第一次在新房过年,回到家,曾瑞祥直接去邀请老房的人都过来吃年夜饭,当地习俗叫暖房。
    子晴和子福他们进家连年货都没有收拾,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数银子,银子好数,就十两,铜板比较费事,边数还得边串起来,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扣除最初投入的八百文买纸,净收入十三两零点,子晴的油菜条还卖了八九百文,不过都买年货了。这下家里的库存差不多七十两了,沈氏一听松了口气,估计她也是被那五十两银子的料钱压的。
    子晴觉得遗憾的是三亩油菜地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都还没怎么抽出条来,想卖也卖不了,只能指望年后了。
    晚上早早吃了晚饭,沈氏准备了一盆面粉,一盆糯米粉,说要自己做一些点心,曾瑞祥打下手,面粉说是做麻花,糯米粉炸兰花根和油炸果,子福烧火,沈氏又端出一大簸箩的炒花生,子禄、子晴负责剥花生,这个要做花生糖,还有芝麻糖,子寿带着子喜玩,好一派丰足祥和的农家乐。

    第五十三章、除夕(一)

    除夕那日,老爷子他们都来得较早,因为要准备祭祖的事情。周氏很主动地进灶房帮忙,曾瑞祥带老爷子和曾瑞庆他们坐在厅堂品茶,读书人还是有些讲究,曾瑞祥不仅买了些好茶叶,还买了套青花瓷的盖碗用来泡茶。
    老爷子端起茶碗,满足地喝了一口,笑着说:“往这大靠椅一坐,喝着茶,我都觉得自己是老爷了。”
    田氏他们都逗笑了。秋玉说:“爹,我二哥是秀才老爷,你是老爷的爹,可不也是一个老爷。”
    曾瑞祥一早在西边第一间屋子烧了个火盆,摆了十来个小凳子,平常自家人烤火都是在东边的屋子里,西边住着的是子福他们。田氏她们几个女的怕冷,在厅堂坐了一会就移到屋子里,继续说笑。
    老爷子喝过一遍茶,沈氏她们也准备好祭祖的东西,老爷子带着男子都出去祭祖了,连子喜都被抱着去了。
    沈氏和周氏进屋子陪着田氏她们坐了一会,开始打理年夜饭,因为是第一年,沈氏准备的很丰盛,砂锅煲着鸡汤,小铁锅焖着猪蹄,放点花生米,是子晴的最爱,三层蒸笼里有米粉排骨、梅菜扣肉、珍珠丸子。子晴见柴火不多了,说要去抱点柴火过来,沈氏特意交代一句,抱点油菜杆和花生梗,子晴问为什么。
    周氏解释说:“油菜油菜不就是有财吗?花生花生不是开花结果吗?松毛不就冇吗?年夜饭的柴火哪能冇啊,越烧越冇不就坏了,得越烧越有,越烧越生。”
    子晴还是第一次听过这些,觉得不管哪个朝代的人,都很迷信,穷人迷信无非就是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富人则是一种害怕,怕失去现有富裕生活的一种担忧,其实也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生活越过越好。
    老爷子他们回来后,仍旧在厅堂坐着,夏玉、秋玉和子萍、子福、子禄他们都在屋内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子福写的纸条,有官兵,有强盗、还有毛贼和法官,官兵抓强盗,强盗抢毛贼,毛贼偷官兵,谁输刮谁的鼻子,法官最好了,不用挨刮,看谁不顺眼还可以多判几下。热热闹闹的,笑声不断。
    老爷子说这才是过年,不一会人也都挪到了西间了。
    子晴一直在灶房烧火,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到远处有稀稀拉拉的鞭炮声,沈氏问周氏到申时了没有,周氏看看外面说差不多了。沈氏让周氏帮着把一个大圆桌摆好,拿出了新买的餐具,说一桌子也挤挤也够坐了,还显得人多热闹,团团圆圆的。
    沈氏摆菜,子晴安箸,子福、子禄准备放炮,老爷子田氏他们就坐。鞭炮响了后,子福回来给大家倒上了酒。
    老爷子举杯祝辞:“去年的此时,想到分家后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今后再难相聚,我举杯时满是心酸。今天,我端起杯子,老怀大慰,没想到分家后老二一家的日子如此红火,最重要的是,大家又重坐在了一起。托我小儿子的福,能见识到这么好的房子,吃到这么好的饭菜,喝到这么好的茶,我老头子知足了。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都孝顺。瑞庆,爹知道你也尽心了,爹祝你明年的日子也像老二一样红红火火。要是我大孙子再考个状元回来,我就更知足了。”
    这一顿饭吃的还算和谐,连一向羞涩少言的夏玉也放开了,笑语连连。沈氏做菜的手艺不错,以前是没这么好的条件,无米之炊谁都没办法,现在什么都不缺,味道自然跟以前周氏胡乱一煮的饭菜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一句话,宾主尽欢。
    饭后还早,夏玉她们都要洗澡,才刚吃饱饭,所以大家围在西间的火盆边说笑,周氏和沈氏收拾好了也过来了,沈氏说她的棉袄还差几针,便远远地坐着,怕针扎了别人。
    老爷子看大家都在,很严肃地说:“趁今天人齐全,我有件事情跟你们商量。瑞庆,你今年三十有一了吧,你媳妇也三十了,你至今还没个儿子,爹一想到这个,爹就难过啊,你到底怎么打算的?”
    “没什么打算,我还是那句话,娶平妻是不可能的。”曾瑞庆说。
    完了,子晴想大过年的说这个,不是找不痛快嘛。千万别闹事,好不容易吃顿安生饭。嘿嘿,子晴倒是没想到大爹和大娘的感情这么好,男人有几个不喜新厌旧的,何况在喜新厌旧合法化的古代。真是太难得了。
    “你要没什么想法,我就给你指条路,要不,你娶平妻,要不,从老二那过继一个,按照习俗,你为长,你可以挑子福,本来他就是长孙。”
    “我不同意。”周氏和沈氏同时喊出来了。尤其是周氏,眼见的嗓门就高了,“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养儿子,子福再好,也不是我儿子,羊肉什么时候也贴不到狗肉身上,再说了,我才三十而已,对门的纪文嫂子快四十了不还生了个儿子,我说怎么好心叫我们过来吃饭呢,原来在这算计我呢。要不是在家做那么多的事,我也不至于把孩子掉了,我可怜的孩子,娘怎么就没有把你留住?”周氏说完还委屈地哭了。
    在周氏委屈的诉说中,子晴才知道原来周氏在子萍后曾有过一孩子,只不过她当时年轻,沈氏刚生了子福坐月子,家里事情又多,周氏在提一大桶猪食上台阶时滑了一下,把孩子摔没了,此后一直再没有过孩子。子晴这才明了难怪曾瑞庆说话办事都那么硬气,阿公阿婆有时还要看大爹的脸色。
    周氏一说这个,曾瑞庆赶紧安抚她,说:“你放心,我明天就带你上安州府找大夫去,咱家的云彩,别指着下到别人的地里。”说完就起身想走。
    沈氏听了气得手紧捂胸口,子晴赶紧上去帮她顺气,子福端了一杯水喂她喝,看见曾瑞庆他们要走,沈氏赶紧留人。

    第五十四章、除夕(二)

    “大哥大嫂,把话说明白了再走,到底谁算计谁?子福是我亲生的儿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从怀胎十月养到今天,我容易吗?我能舍得给别人?再说,以我家今日的条件,你们也都看到了,我也不是养不起儿子,我还用得着算计你们,指望你们的什么云彩?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们的云彩能下了多大的雨?你们有什么值得我算计的?我现在的日子过得不比你们强太多?要是没分家,我跟以前一样的穷,你们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揉捏我呢。”沈氏喊道。
    “都住嘴。坐下来好好说,话越说越难听,什么算计什么揉捏,过继这话是我提出来的,事先谁也不知道。有意见冲我来,既然提出来了,今天就把话说开来。”老爷子说完看了大家一眼。
    子晴一听心里着急,这一年的相处,她真的把自己当作这家里的一份子,已融入了血脉亲情,况且自她来以后,子福一直特别照顾她,为她洗头,为她穿衣,心情不好时会哄着她,痛哭时会抱着她,她真的不舍得他走,子晴走到子福跟前,紧紧地抓住他的手,眼泪汪汪地瞅着他。
    老爷子说完又对曾瑞庆说道:“你不同意子福,那是别人的孩子吗?那是你兄弟的孩子,和自家的有什么区别?”
    “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没区别?我还不满三十岁,谁说我以后就不能生了?人家还有五十岁生子的呢。”周氏哭道。
    老爷子无奈地转头对沈氏说道:“孩子也没给到外人,你一样天天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又不是没有,难道你想让你大哥家绝后?”
    “谁说我家就一定绝后?我不是说了,要带子萍她娘去看病,你总得容我们点时间吧。我不同意过继,至少现在不同意。”曾瑞庆说道。
    见曾瑞庆和周氏如此强烈反对,沈氏的心里稍微松快了些,看看曾瑞祥,曾瑞祥一直没有吱声,看得出也很生气,可是孝字当头,又无法反驳,而且,按习俗也理应如此。
    老爷子又问子福的意见,子福紧抿着嘴,眼睛里都是泪,半天才说了一句话:“我有爹和娘。”
    沈氏听了这话,抱着子福痛哭,子禄、子晴、子寿几个围过去,哭成一团。
    老爷子叹了口气,最后同意了以十年为期限,如果十年后曾瑞庆还没有儿子就要娶平妻或是过继,说完又说:“瑞庆啊,爹是为你好啊,现在你带子福过去,也算有养育之恩,时间长了,也会成一家人,那孩子有多出色你也不是不知道,要不是你是老大,占了这个便宜,这么好的儿子,老二怎么舍得给你?以后你老了,他不会不管你,你怎么就不懂爹的苦心呢?”
    “亲生的还有多少不要爹娘的,何况是后养的。大姨娘家不就是例子,你和娘不就因为这个逼我们立字据,你们不会忘了吧?再说子福都这么大了,再优秀,再出色,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带不亲了。”曾瑞庆的话还是呛。
    曾瑞庆说完就带着妻儿要走,子萍还傻乎乎地说:“还没洗澡呢,等我洗完了再走。”周氏一把使劲地拽着她就走,子萍踉跄地出门了。
    出了这事,大家也没心情说话了,老爷子只好带着田氏他们回家,秋玉还兀自嘀咕:“上次澡就没洗成,这次还洗不成。”
    子晴和子禄送他们出门,还听见田氏对老爷子抱怨:“好好的今天非得说这个,本来我还想趁着今天大家高兴,跟瑞祥说把那什么楠木屏风要来给二丫头当嫁妆,被你一搅和,他们气成那样,我还怎么提?可惜了。”
    子晴想自家阿婆可真是个心大的,难怪周氏说她眼里只有三个女儿,都这个时候了,她不担心自己家的两个儿子反目成仇,反而还在算计儿子家的东西。
    “娘,你别再要了,二哥二嫂给的不少了,真的,你看看咱家周围,有几个人家娶个媳妇能花到六两银子?二哥二嫂这些年对家里不薄,尤其是二哥,一点私心也没有,银子一两不少都给你,不像大哥还藏点心眼。”夏玉说完,老爷子马上就批评田氏还不如女儿懂事。
    子晴也觉得这二姑还是比较明理的,相对来说也厚道一些。不像田氏和周氏,说到周氏,子晴一方面很同情她,另一方面觉得她说话实在刻薄,两家关系原本就不相厚,以后只怕连表面的和谐也难以维持了。
    回到屋子里,子晴见她娘还在抹眼泪,曾瑞祥正在跟沈氏解释,这种情况下,他真的没有立场说话,说不给吧,伤了兄弟感情,而且,风俗就这样,如果他不同意的话,会背着骂名的。
    事实确实如此,还有两家共一个儿子的。何况曾瑞祥这边有四个儿子,没有不过继的道理。
    “远的不说,近的就说四娘,她家没有儿子,不就是三娘家的老三瑞玉过继的。四爹很早就病没了,还拉了一堆饥荒,所以四娘家很穷,而瑞玉过继了,只能住在四娘家这边,三娘家的财产他是没有份的。三娘心疼自己儿子,但又无能为力,田、地上是没办法照顾,只能银钱上私底下偷着塞点,这也是有数的。而自打咱家雇了瑞玉,最起码,瑞玉手里宽裕点也能给孩子扯布做身衣服。要不三娘能见人就夸你?说你是个念旧的,知道眷顾家人。”曾瑞祥耐心地说了这一大通。
    沈氏听了叹口气,也没再说什么。沈氏一直记挂着他们几个堂弟的情,盖房子帮不少忙还没要一个铜子,所以年前沈氏去给三婆婆家的几个儿子每家送了一筐洋薯,并告诉他们如何栽种,产量如何高,沈氏还格外给三婆婆和三堂弟送了一块布料。喜得三婆婆一劲地夸沈氏好,懂得怜贫敬老,顾念旧情。
    子晴见她娘的心情稍微好点,便拉了子禄去烧水给大家洗澡,子晴知道,哭过一场,泡个热水澡,会轻松许多。洗漱后大家挪回东屋,今天是除夕要守岁的,子喜支持不住先上床了,接着是子寿,然后子晴也迷迷糊糊不知大家都说什么了,自己爬到西屋就睡了,自从她爹回来后,子晴非要自己回去西屋睡,好赖这床够大,睡四个小萝卜头还是满够的。

    第五十五章、醉闹

    次日醒来,子晴见子福已换好新衣了,沈氏给他们四个做的是一样的棉袍,又在外头加了个紫红色的罩衣,过年了,穿喜气些,连沈氏都穿了一身紫红色的衣裙,子晴的当然是大红色的。
    尽管昨日不欢而散,早饭后,一家人仍是要去老房磕头,磕完头,曾瑞祥他们照旧要去祠堂拜祭,本来沈氏是不想去的,怕家里来客人,加上昨晚的气还没消呢。
    曾瑞祥低声对沈氏说道:“我答应你速去速回,好歹看在我的面上,过去打个招呼,毕竟是大年初一。”
    沈氏瞋了他一眼。一家人到老房依规矩跪拜完,曾瑞庆和周氏没有一丝笑容,倒是依旧给了一个铜板,只是没有说话。
    沈氏带了子晴早早回来,打开自家的大门,把开水坐上,就有人进门了,因为是新居,甚至还有人放了鞭炮,沈氏一一招待了,熟人坐一会的就泡茶,小孩就抓些糖果,更多的人是恭贺一声就走。
    萧秀水也没过来找子晴玩,家里就沈氏一人,因着昨日的事,沈氏心情一直不好,子晴也不能出去,留下来陪着沈氏招待村子里的客人。
    初二去白塘村,初三沈氏的侄子们来一天,这是第一次娘家人来拜年,沈氏少不得打点精神好好招待,以前没分家,来了也不方便,没得招人讨嫌。这次要不是得有人留家招待客人,沈家人都说想过来看看,沈氏只好约定正月十六娘家人都来玩一天。初四招待春玉一家,原本他们前一日就想过来,沈氏回绝说娘家已约好,人太多太乱。
    初四这日一早,曾瑞祥跟沈氏商量,“没个光叫自己妹子一家吃饭,把爹娘扔一边的道理,让外人知道了笑话,依我说,既请客,就把爹娘他们一块请过来,横竖家里也没外人。”
    沈氏点头后,曾瑞祥亲去老房请人,老爷子他们倒好说,巴不得省事,早就盼着呢。曾瑞庆别扭了半天,也不知曾瑞祥跟他说了些什么,倒是带着家人过来了。周氏也没再进灶房帮忙,跟着大伙在厅堂喝茶。好在沈氏准备得早,子晴和子福、子禄三个一直帮着择菜、洗菜烧火,倒也很快对付过来了。
    饭菜自然是丰盛,只是吃到一半,燕仁达酒酣耳热之际,借着酒劲,开始胡说八道了。也不知是谁跟他说了除夕夜的事件,他对着曾瑞庆指手画脚地说道:“大哥,不是做妹夫的说你,岳丈是为你着想,你不能不知好歹,连我这个粗人都知道,不孝为三,无后为大,你不想娶平妻,娶个妾不就好了,生完儿子再卖了。多好的事,哪个男人不巴望着左拥右抱的,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
    老爷子见他说得有些不像话,大儿子和大儿媳的脸是越来越黑,再不阻止,还指不定闹成啥样,便喊了春玉一声。
    春玉在小孩这一桌,抱着她家四毛正给桂花夹菜,见此忙过去把孩子递给田氏。子晴他们几个一听吵闹大都站起来,唯独三个毛们还在埋头苦吃,大毛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翻着白眼说道:“看那个干什么?我爹一喝多了就这样。”
    子晴见老爷子和春玉想扶着燕仁达下桌,老爷子骂道:“灌点子黄汤就满嘴瞎咧咧,吃饱了就老实到厅堂喝杯浓茶,少给我惹事。”
    燕仁达一把划开老爷子的手,说道:“岳丈,你别拦我,你女婿说的有理吧。大哥不想娶平妻,又不想要子福,嫌子福太大,不还有子喜吗?再不济,我家四毛也行,虽说不是曾家正统的孙子,也是嫡亲的外孙不是?再说了,大哥先养着,没准还能给他们家带个儿子来呢。到时候,我再把我家四毛接回来,让我家四毛也能过上几年好日子。”
    只听哐啷一声,曾瑞庆把碗砸在燕仁达身上了,瞪着他,燕仁达喝高了还不知怎么回事呢,还满地找碗,嘟囔说:“谁,谁喝多了,碗都拿,拿不住。”
    老爷子、田氏和春玉都不敢吱声,曾瑞祥上前了,还没说话,瑞庆开口了:“二弟,我不是冲你,我知道你是什么人,做哥哥只有一句话叮嘱你,对那些贪得无厌又满肚子坏心眼的人,当心点,别让人算计了。我还是那句话,没本事养就不要生,成天东蹭西蹭的讨嫌,只知一味算计老丈人,什么狗屁东西。”
    “说谁呢?有你这样当大哥的吗?你不就嫌弃你妹子穷吗?再穷我也是你亲妹子,你当我愿意穷呢,呜呜,以前没分家我在娘家住你嫌我,如今分家了,我吃的是爹娘的,你还是嫌我,人家的娘家哥哥都是给妹子解困撑腰的,你可倒好,就没说过一句贴心的话。呜呜,我这是什么命啊。夫家夫家靠不上,娘家娘家靠不上,到哪遭哪嫌,呜呜…”
    “做人做到这份上,你还不自己好好想想。”曾瑞庆说完就带着周氏和子萍走了。
    子晴想还好母亲今天有先见之明,说大姑家的孩子都不稳当,把新碗全换成了旧的,还有茶盅也是。这要新的还不得心疼坏了。
    剩下的饭大家也没心思吃,草草结束了。老爷子和春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