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非当初曹盼并非是自己离去,而是不得不离去,所以才会连一切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
“长青。”诸葛亮唤了一声,长青立刻跑了过来,“公子。”
“你还记得当日我将盼盼赶出去那一晚的事吗?”诸葛亮直接地问,长青道:“当然记得了。公子当日发了好大的火,直接把夫人给赶了出去,夫人站在门外一动不动的,就想让公子改主意。后来就连静姝也求公子了不是?”
说到这事,长青忍不住地道:“公子当日真狠。一夜的雷雨,我虽然在屋却也一夜没睡,巴望着雨能停下,可是雨下了一夜,雷也打了一夜。第二天没有看到夫人跟静姝,我还松了一口气呢。那么大的雨要是淋上一夜,夫人身子骨再好怕是也熬不住。”
诸葛亮突然想起静姝第二次冲进来时的模样,一下子站了起来。
他当时心绪大乱,以至于没有注意到静姝当时的神情有异。那么曹盼,曹盼当日发生了什么事?
“公子,怎么了?”诸葛亮那样突然的动作,长青明显地一顿,诸葛亮没有回答他,只是来回跺步,他想到南阳一别,曹盼只身犯险去见他那欲言又止的模样,一桩桩,一件件。诸葛亮的心脏似是叫人捏住了,一阵一阵的生痛,更让他喘不过气来。
“当日,她究竟为什么而离开?”一直以为曹盼是自己离开的诸葛亮,这屋里的东西却让他意识到,曹盼当初的离开并不是,并不是她愿意的,而是发生了让她不得不离开的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什么事?
第315章 周不疑之谋
“公子。”长青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诸葛亮的表现又显得此事的重要。
诸葛亮沉吟思虑着,事隔太久了,如果他想要得到答案,最好的办法是询问曹盼,可是,当日曹盼选择了不说,眼下他想要问她那一日发生了什么,又谈何容易?
然而心有疑虑,无论如何总会有机会的。
诸葛亮从来不缺耐心,他总会找到机会,当面问清楚她的。
“公子,你闻到酒香了吗?当年夫人用桃花酿制的酒,你可还记得?”长青在外面注意的东西比诸葛亮多,浓烈的酒香,闻起来味道极好。
怎么会不记得,她曾说过,那酒是为他而酿的。他虽不喜于饮酒,却为她的心意而欢喜,她还说过,她在酒里加了一样东西,一样别的酒所没有的东西。
曹盼藏酒之处只有诸葛亮知道。他将一坛又一坛的酒取出,归于宁静时,轻酌一杯,酒入喉咙,酒香浓溢,他已知,她究竟在酒里加了什么东西……
悲喜交加,属于她的东西,他皆一并带走。
合肥大胜,南阳郡失,曹盼将河间□□之事处置妥当,将动乱的百姓皆一一安抚,并未诛杀一人。
消息传来时,曹盼刚好要起程赶回邺城,南阳郡的失守是让曹盼意外的地方。
秦无坐镇北方,统领曹盼手中的兵马,河间□□,原是要镇压的,秦无带兵围而不攻,一直等曹盼到来。
之后的事,曹盼出面,安抚了所有的乱民,对于河间郡的军政之事再作了新的部署,如此方归。
“最近注意着点北方各部。”失了一个小小的南阳郡不值一提,曹盼要回邺城了,便嘱咐秦无别一件事。
“各部?”北方各部不在少数。秦无知道曹盼肯定是得了什么消息。
点点头,曹盼道:“匈奴呼厨泉给我传递的一些消息对我们并不利,所以你要小心。若是发现他们有任何的异动,杀!”
一个杀字,秦无明白地道:“诺。”
想到了什么,秦无道:“若是匈奴乱起呢?”
曹盼与匈奴合作数年,照理来说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怕一万却怕万一,这天底下的事,没到最后谁都不敢肯定的事,什么事会发生,什么事情绝对不会出现。
“还需要问?”曹盼冷洌地一笑而道之。
秦无勾起了一抹笑容,“无,明白。”
曹盼让他镇守北方不仅仅是让他统领兵马,更是为了看住那已经不断地壮大的异族。
纵我同族,但有异心,为保北方的安宁,让一统天下之霸业能成,任何胆敢越界的人都一律杀无赦,更何况异族。
有了曹盼的话,秦无明白了将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送着曹盼回去,严令斥候注意各部,只要他们有丝毫异动,斩杀不。
周不疑与曹操说了什么无人知晓,曹盼回到邺城,周不疑与墨瑶去接的曹盼。
曹盼看到他们微微一顿,“怎么是你们两个来了?”
看时辰这会儿他们应该在各部当值才是。
“有些事与娘子提个醒。”周不疑温和地笑着,曹盼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道:“看来是要事,那就说吧。”
与周不疑并肩而行,后面的人都避开了,周不疑道:“南阳郡失守,魏公咎其根本,不疑与魏公提了一个法子。”
曹盼听着看向周不疑,“以静养民?阿爹怕是不肯。”
哪怕她不知道事情什么样,却一言断定了曹操对于此事的态度。
“魏公想要的是两全之策。”周不疑这般地说,曹盼轻轻地笑了,“一统天下啊,多少人趋之若鹜。”
“只要魏公愿意放开手脚让娘子总领各州郡政务,有何不可?”周不疑所出之言一下子把曹盼给惊住了。
“各州郡?”曹盼扬眉地问,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岔了。
然而又怎么可能听岔。周不疑与曹盼作一揖道:“自娘子掌上庸、汉中、凉、并、幽、冀、各州郡之事,百姓如何魏公必有耳闻。在娘子治下之郡,徭役比起河间、南阳来只多不少,却无生民怨,为何?”
“欲取之必先予之,帮自己做事和帮别人做事,心态不同,结果当然也会不一样。”曹盼这般回答的周不疑,这也是她早先给墨瑶说过的话。
如今这天下民风纯朴,百姓要的除了食能果腹,衣能裹体,也是一份尊重。修河改堤原本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你强迫着他们去做,和发动他们自觉的去做,是全然不同的感觉。
曹盼向来都是用发动人自觉去做的法子,好吃好喝的对待去帮忙的百姓,除非工期很赶,否则她并不一味的让人只干活而不休息。
迫不得已地让人加班加点,曹盼也是十分大气的发工钱补偿。
故而曹盼治下各郡,曹盼甚得民心,无论曹盼如何用人,从无人质疑她半句。
“我辖下之州郡已经够多了。”曹盼这么与周不疑说着,周不疑道:“后方安定,既然娘子能做到,为何不做?”
这样义正辞严的话,端是让曹盼无从反驳,似乎,是那么一回事。
可是,这世上的人并非都讲理的,若非曹盼战功在前,就凭曹操将那凉、并、冀、幽四州之事交给曹盼掌管,那都要翻天了,更别说曹操才刚称魏公,其封地都没有曹盼辖下的州郡多,再把其他州郡给曹盼去管理,呵呵,朝廷必然是要炸了。
曹盼蹙紧了眉头道:“此事不能,至少现在不能。”
周不疑难得的却坚持地道:“若是魏公愿意,娘子也不愿意?”
“你当知我为何不愿,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越度。如今的我为尚书令,兵、权、地,我拿得太多了,如果再不知足,纵然阿爹无异,你可别忘了,世子之位未定。”曹盼第一次在周不疑的面前提起曹操的继承人。
墨瑶在一旁插话说了一句,“娘子担心魏公选定之世子容不得你?”
“我并不需要他们容。我只是不想阿爹因此而闹心。”曹盼根本不怕将来谁上了位容不下她,眼下她考虑的是曹操。
哪怕曹操说过,他想要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因此并不在乎儿子们如何争斗。可是,曹盼却不觉得作为一个父亲,果真能看着儿女们争得你死我活。
曹盼不忍在曹操的心上扎刀,所以,她并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一个引起争斗的人。
她如今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曹操真将余下各郡都交给她来整治,怕是很多人都要容不得了。
周不疑与墨瑶对视一眼,果然曹盼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掌控其他州郡的原因是因为曹操,她顾及曹操。
“若是魏公希望你继续执政以静民养生,供应魏公一统天,娘子也同样要拒绝?”周不疑还是问了刚刚提出的问题,不过,这一回比起刚刚的问题,更显得犀利。
曹盼顾及的是曹操,但如果是曹操提出的,还是为了这天下,为了结束这乱世而必须这样做,曹盼如何选择?
果然曹盼迟疑了,许久长长一叹道:“元直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很难选择的一道题,在她心中,曹操很重要,那是她的父亲;而天下百姓,她做了那么多,不也是想要结束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
墨瑶道:“娘子知晓,娘子所为利于天下,既然如此,为何纠结于此。”
“你不懂。”她心有天下,可是原本的她所求的一直都很简单。
她想要强大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为了护住自己身边的亲人,一开始是丁氏,后来,慢慢的多了,而这些人里,如今所剩的只有曹操。
天下重要,但在曹盼的心里,曹操比这天下更重要,所以在天下与曹操之间选择,曹盼根本连犹豫都没有的选择曹操。
周不疑看着曹盼,轻声地道:“娘子因魏公而不愿,那你又知道魏公对娘子的期望是什么?”
墨瑶所不懂的,周不疑却明白,所以他说了这样的话。
果然,曹盼与拿眼看向了周不疑,“平安,快活。”
肯定而没有一丝的犹豫。曹操对她存着的是最慈爱的为父之心。
他对她的期望,只要她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
周不疑道:“那么,如今魏公还在,娘子能平安,能快活。倘若真有那一日,娘子还能吗?”
“元直。我的平安快活不应该与天下纠缠在一起。”曹盼指出周不疑话中的漏洞。
周不疑轻轻的一笑,“娘子以为呢?”
并没有反驳而是反问,叫曹盼却蹙紧了眉头。
“纵然魏公不曾取而代之,将来这由魏公打下的天下,必会姓曹。曹氏的天下,娘子是要将魏公好不容易一统的江山再次分之?”周不疑果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墨瑶嘴色抽抽,曹盼向来直白,连带着周不疑也跟着学了七七八八。
曹盼这回的眉头更是没办法松开了,周不疑道:“有些路,娘子应该好好地想想了。娘子不畏了人,将来无论是何人继位,娘子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这就是娘子想要的了吗?”
“想想女部,想想被娘子刚拍老实的世族,他们为什么能老实,不仅是因为娘子的实力,更是因为魏公在娘子的身后。可是,若有一日,站在娘子身后的人不再是娘子的后盾,难道他们还会继续老实?”周不疑继续地将问题丢出来,一个又一个,都是曹盼将要面对的问题。
第316章 北方各异族
把问题丢了出来,周不疑只是让曹盼去想,并没有立刻的想从曹盼的嘴里得到答案。
不过有了周不疑打的预防针,见到曹操,曹操提起周不疑所提的以静养民的法子时,曹盼轻轻一叹,“阿爹欲如何?”
“周不疑的办法确实有利,但是盼盼,我总要为你想想退路。再往前,若将来我不在了,你该如何?”曹操一片慈父之心,所思所想,只怕一个万一。
曹盼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曹操道:“此事暂且搁置。”
便知周不疑想出的办法能帮他在乱中安定后方,若是别的人有这样的能力,曹操必用之。
可是一但这个人变成了曹盼,曹操却不能将这颗棋子用得淋漓尽致,因为倘若有一日他不在了,想要曹盼死的不再仅仅是如今的世族,孙权、刘备,更会是她的兄弟。
祸起萧墙,曹操从不畏于儿子之间的争斗,甚至主动挑起他们的争斗,然而并不包括曹盼。
曹盼一直没有参与或是偏袒任何一人在他看来极好,如此将来无论他选择了谁,因着曹盼的战功在先,她既然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哪怕为了对付刘备跟孙权,他们也得供着曹盼。
“若你是男儿,若你是男儿那该有多好。”虽然不想感慨,曹操最终还是忍不住。
若曹盼是男儿,他的世子必是曹盼,那么眼下无论让曹盼去做什么,也只是促成曹盼将来继承他的位子,执掌天下。
甚至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能将世族们拍老实了,保证政令畅通,将来继位的人,更能随心所欲。
周不疑的主意是极好,曹操知道,曹盼也知道,然而无论是有多好,曹操选择了放弃,曹盼亦然,那么这件事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倒是墨瑶寻了机会与周不疑道:“这一计,提得过早了。”
“不早,恰恰好。总要给魏公还有娘子一些时间去认清一些事情,如此待事到临头了,他们才能更好的决定。”
有些念头萌牙了,慢慢的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不可动摇。
润物无声,这是跟曹盼学的,而曹盼用于天下,周不疑却是用于曹操之身。
次年,曹操进封魏王,大封诸子。
这一年,曹盼二十一岁,曹操六十一岁。
乌桓动乱,因曹盼早有防备,秦无带兵斩杀乌桓骑兵五千,堆以京观,而震于乌桓。
而匈奴人员急速增长,曹操提起此事思及欲将匈奴分为五部,分居并州,每部各置帅一人。对此,曹盼提议曹操结合匈奴习俗而制以法度,并州始终是他们的地方,让匈奴人入住,他们也得守他们的法,
也就是说,从入并州开始,他们就是大汉的人。
曹操听闻一顿道:“若如此,只怕他们未必愿意迁入并州,你当知我欲将他们迁于并州是为何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要让匈奴为我们所用,仅仅是一个匈奴又怎么够。北方各族想入中原者多不胜数,只引一个匈奴,反倒会落人口实,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都来。中原连年征战,人口调零,阿爹不是愁兵马不够吗?有了他们,何愁无人。”曹盼的话一出口,大气磅礴,饶得曹操听着亦为之而震惊。
拿眼看向曹盼,已经愈见成熟的曹盼脱去了所有的稚气,目光灼灼,宛如黑夜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宸。一身朝服立于朝前,纵为百官所环绕,也能叫人一眼就注意到她,看过了,便再也挪不开眼。
“你是何打算?”曹操想出了将匈奴分五部的主意,当然道出了他认为较好的安排,不过听起来曹盼似乎有更好的主意。
曹盼道:“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让他们都成为我们的百姓便是了。凡入并州居住者,供以居所,所开荒地皆归其所有,免赋三年。”
“尚书令如此厚待异族,是不是太过了?”曹盼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表示反对。
“过?欲取之而必先予之。”曹盼狭长的眼眸一扫过去,有人却已经明白了其中之意。
曹操为何分匈奴五部而令其迁入并州而居,其根本是为了分化日益壮大的匈奴,令其不能成为北部之患。
而曹盼的主意更直接,不仅是匈奴,甚至其他各部异族皆一般对待。
目的是要吸取北方各部族的人化为他们所用。
他们只看到了曹盼提出的好处,怎么就不想想,一但这些人于并州落户,成为他们的子民,这于他们又是多少的好处?
“臣附议。”荀攸已经出列表示同意曹盼的主意。
余下之人如钟繇等人睿智之者,皆纷纷附议。
一眼看过去,朝中半数以上的臣子皆已经同意了曹盼的主意。这也算是曹盼这些年为尚书令的成果,曹盼为人做事,极其公正,六部受其管辖,她从不因人的出身,姓氏而对人区别对待。
在她的六部之下,有能者而用之,无能而舍之,从不拖沓。哪怕原先对曹盼有意见的人,在曹盼的如此表现之下,也着实是说不出攻击之类的话来。
故而,曹盼这尚书令的位子那是坐得稳稳当当的了。
“不日我要出征,此事交给你办。”曹操这般吩咐了曹盼,曹盼有心想劝曹操打消出征的念头,曹操已经扬手阻止了曹盼欲出口之言,“孤便不胜,孙权去年于合肥大败,这一次,孤还会败归?”
以逸待劳,又怎么可能会不胜。然而这些话曹操是听不进去的。
“孤出征,朝中诸事都交给你,引各部落户之事,你瞧着该如何办便就如何办。”竟是全然的信任曹盼会把此事办好。
曹盼只能与曹操作一揖道:“诺。”
“退朝吧。”该说的事都说完了,曹操起身便让人都退了去,所有人都恭敬地相送。
曹盼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似乎曹操的背影又苍老了许多。
她站在那里看着曹操的背影许久没有动,一旁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是荀攸走近地问道:“尚书令?”
这一唤叫曹盼回过了神来,“军师。”
荀攸道:“尚书令在想什么?”
“军师不知我在想什么?”曹盼不答而反应,荀攸也是没办法再装傻,轻轻地一叹,透着几分抑气。
“此次南征,大王想让臣一道去。”荀攸提了一句,这事曹操也曾经与曹盼提过,曹盼道:“我倒是不希望军师去。”
荀攸一顿,没想到曹盼是这样的想法,显得诧异地看向曹盼,“为何?”
“我看军师的眉宇多是倦意,而且军师不比阿爹时常练武,身体康健,如今南下甚是炎热,我担心军师的身体受不住。”曹盼一番话说来皆是挂心荀攸的身体。
荀攸摆手道:“无妨,无妨。”
“如今阿爹身边得力的人颇多,若是可以,我还是希望军师能留在邺城,毕竟安顿异族之事,我还想跟军师好好商讨。”曹盼这边以公事说着,“比起南征来,安顿各族之事不是更重要吗?”
后方定,前面才能无忧,这一点荀攸倒是明白着。
“安顿异族,尚书令具体是何章程?”荀攸听着觉得曹盼的主意不错,若是再仔细地斟酌安排,倒是可以永绝后患。
曹盼浅浅一笑,“明日我将一应章程都给军师送去瞧瞧。”
荀攸听着连连点头,表示对于此事的期待。一眼看到周不疑他们几个在那儿候着曹盼,荀攸道:“元直、无知、子长、无名四人,皆是人中龙凤,实不可多得之人才。”
这样的夸赞是对他们四人的肯定,曹盼闻之笑意加深了,“我做诸事,多有劳他们。”
荀攸瞧着曹盼眉眼清明,一如当年。其实这么多年下来,荀攸也同为遗憾这样一个心志坚韧,怀有仁慈,而且心怀天下的人,竟然生作了女儿身,若是为男儿,必能平定这天下。
“荀大人。”周不疑四人见了荀攸皆与之见礼,荀攸收回了对曹盼的婉惜,与他们点了点头。
“虽共事多年,与你们无甚多往来,改日寻个机会到我府上一聚如何??”荀攸也与他们摆摆手,突然提出了邀请,一干人皆是受宠若惊的模样,不过还是与荀攸作了一揖,谢荀攸的邀请。
司马末有些迟疑,司马末是被司马家除名之人,纵然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论才而不论德,但是寻常的世族宴会是无人与会请司马末的,毕竟如今这天下,除非不可抵抗,否则世族对于被家族除名的人,并不能够容忍。
荀攸何等人也,一看司马末的神情便道:“我荀攸虽出身世族,更相信自己亲眼看到,见到的事。无名于户部任职,为人如何,荀攸心里有数。”
这般说来,也算是解了司马末的迟疑,司马末即与荀攸作一揖,“军师改日设宴,末一定到。”
荀攸一笑,回头与曹盼道:“荀家的藏书,你打算何时用?”
曹盼拿眼看荀攸,不解他怎么这个时候问起这件事。
“攸可不年轻了,叔叔留下的话,我想为叔叔做到,却又不知将来还能不能等到尚书令要用书之时。”荀攸这般地说,曹盼道:“军师说笑了,你如今身体康健,必能长命百岁。”
一番话引得荀攸一笑,“罢了,叔叔当初留了话,荀氏的藏书但凡尚书令要,不拘什么时候都可任意取之。我找个机会请了尚书令去,荀家的人都该知道此事。”曹盼明显没想到荀攸竟然还有这样的打算,微微一怔,还是与荀攸作一揖,“多谢军师费心。”
作者有话要说: 来来来,咱们商量个事,努力存个五万稿,你们想什么时候加更?
章节太多了,以后直接改成九千一章,说真的,三千一章作者渣得弄三章,作者渣还是喜欢一章搞定,省心省力,反正,你们都在一章留言,泪目!你们,有意见吗?
第317章 墨问之怒
“尚书令于荀氏的情,叔叔记得,攸也记得。不过攸年纪不小了,有些话还是应该清清楚楚地告诉族人,我看尚书令一时半会都用不上荀氏的书,所以还是防着将来尚书令用上了。”荀攸这点心思轻轻地道破,更叫曹盼心下感动。
曹盼不是用不上荀氏的藏书,而是印刷术没有研制出来,抄书什么的太费心费力了。
不经意地扫了墨问一眼,旁人未必能明白曹盼眼中之意,墨问却是分外清楚的很。
这些年曹盼让研制的东西出来得不叫曹盼满意,他又入了朝,诸多的心思免不得就没有落在了研究上,故而是墨瑶带着他的那些师弟与师侄们在负责。
因着墨瑶这个巨子不愿多帮忙,又没有墨问压着,那研究的进程进度太慢了,曹盼这心里不高兴了,当然就找墨问了。
墨问暗暗叫苦,也想着多亏了荀攸在,否则曹盼现在一准就要跟他算起账来。
“多谢军师记挂,想必也用不了多久了。”曹盼与荀攸恭敬地作一揖,表明了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感激。
荀攸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与曹盼作一揖道:“攸告退了。”
或许连荀攸自己都没有注意到面对曹盼时流露出来的恭敬,但是一旁的周不疑甚至是司马末他们都都注意到了,这可是好现象。
而荀攸一走,曹盼的眼刀子立刻甩向了墨问,墨问干巴巴地道:“虽然娘子要的印刷术一直没有进展,不过两季的稻种已经投放了,上庸郡那头也快传来好消息了吧。”
墨问这么一提,总算让曹盼的脸色好了些,墨问再道:“无论如何,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我一定让阿瑶把娘子要的东西交上来。”
定了时间,曹盼也就不说其他了,扫了墨问一眼,“你该知道我为何而急,阿爹进魏王,他的生辰就快到了,那是我要送他的礼物。”
周不疑的目光也淡淡地扫向了墨问,那隐晦之意墨问比谁都清楚。
曹盼要结果,周不疑也要结果,那都是为了他们共同的目的而必须为之的事,墨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请尚书令准我一个月的假期。”
墨问觉得事到如今了,他必须的要扛起所有的事,墨瑶,他这几年忙着朝事,一天不拍老实墨瑶,他就一天不安份是吧,行,这一次,他非出狠招不可。
曹盼道:“你在工部任职,请什么假?”
这话一出,墨问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曹盼道:“好好的去把东西给我做出来,一个月,如果一个月我见不到成果,我就把你们墨家的人全都赶出去,我的耐心已经被墨瑶他们耗尽了。”
墨家啊,那是熟制机关盾甲之人,印刷术是有多难,原理曹盼都已经跟他们说清楚了,可是这都已经将近两年了,竟然一无进展,这还是墨家的人吗?曹盼也不想问墨瑶究竟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她只问结果,也只要结果。
“我的耐心是有限的无知。墨家的其他弟子在来上庸郡之前我就与你说过,我不希望有第二个墨瑶,而你也说过,绝不会有第二个墨瑶,然而结果让我很是失望。”曹盼说的都是由衷之言。
“你原先研究的粮种之事已经进程得几乎完美了,他们一接手结果如何,两年,又是一个两年才把你用两年就能完成过半的东西研制出来。墨家的弟子如此的无能?”曹盼语言中的不满表露无疑,显然这两年她一直都在隐忍。
“我将作坊交给你管,你交给了墨瑶我许了你,那都是有前提的,倘若你一开始告诉我,墨家不能为我所为,我也并非非他们不可?”曹盼并非没有脾气的人,她一般不发脾气只是因为这世上能叫她动怒的太少了,少得让曹盼根本无意去计较。
可是显然墨家弟子的所作所为让曹盼的忍功告破,“我自问从不曾亏待过墨家的弟子,他们从上庸郡迁入邺城,一应吃穿用度,我比以礼相待,但是他们是如何回报我的?无知,你扪心自问,他们对得起我?”
曹盼犀利地直问,墨问无可反驳,羞愧与曹盼道:“是我墨家弟子对不住娘子,也是我推荐无方。”
好好的一群人,怎么都变成了那样,墨问想着再见之时,那一个个希翼的目光,轻轻一叹,“问会处理此事,绝不会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倘若他们不愿意为娘子所用,那就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好!如果可以,一个月的时间,为我调、教出几个得力的人来。”曹盼本无意让人偷学墨家的东西,可是技术这种东西都是口口相传的,有些东西就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弄。
墨问也知道曹盼为何如此提议,不过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罢了。也罢,选了两个得力的人教出来,也正好分担他的辛苦。
“诺。”墨问一直都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否则也不会只居于周不疑之下,可惜有墨瑶一干拖后腿的师兄弟,不然他也不至于此。
被曹盼下了最后的通牒,散去之后,墨问立刻就去了作坊。
因这作坊的东西关系重大,曹盼回了邺城之后也把一干的东西还有人都迁入了邺城,作坊就设在邺城的城外,有曹盼的部曲把守,此处甚是机密,知之者甚少。
墨问进去的时候,就看到墨瑶坐在门前,拿着一根木头在那里头削着,他的其他师兄弟们,也是一个个都在做着自己的事,雕那木簪,或是做着鸟兽鱼虫之类。
倒是非他们墨家弟子的人都在忙活的拼着什么东西,墨问只一眼就看到他们是在做曹盼安排的事。
墨问额头上的青筋止不住地直跳,对于他进来,看到的墨瑶唤了一声师兄,却也动都没动,至于其他的师兄弟只看了他一眼,不发一言,但是其他人听到了动静回过头恭敬地作一揖,“墨大人。”
“来人。”墨问看到这样的局面,再也止不住地下令,门外的部曲一听墨问的声音立刻走了进来,“墨大人。”
“把他,他们,全都给我扔出去。”墨问指了墨瑶还有他那些的师兄弟下令。
内容是让人震惊的,但是曹盼吩咐过,这作坊之事是墨问全权处置,他们在这里除了负责保卫作坊里的人,就是听墨问的命令,墨问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