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盼翻了一个白眼,“阿娘是一点都不希望我像你?”
  真是会捅刀!
  曹操瞪了曹盼一眼,曹盼会怕他才怪,回视了曹操一眼,突然靠在曹操的肩上,曹操一顿。
  从小到大,因着初见的针锋相对,曹盼并不与曹操有多亲近,拉袖子什么的也就那么一两回,更别说像现在这样靠在他的肩头上了。
  这样的亲近,曹操显然一顿,直以为曹盼是受了什么委屈了,“怎么了?”
  “我怕阿爹老了。”曹盼带着哽咽地说话,曹操一顿,一生肆意的人觉得前所未有的心堵,“我怕最后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
  怕是真的怕,曹冲、丁氏、郭嘉、荀彧、诸葛亮、曹操,他们都是她所敬所爱的人,如今她只剩下曹操,可是,曹操老了,老了啊。
  她怕他老,怕有一日,他也会离她而去,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撑下来。
  曹操知道曹盼真正怕的是什么,可是,他老了,哪怕他一辈子不愿意认输,但他还是得承认,他老了,老得只怕也陪不了曹盼多少年了。
  “那就找一个人来陪你,不是诸葛孔明,也可以是别的人。”曹操心酸之余,越发的笃定要让一个人取代诸葛亮。
  “周不疑如何?”这个念头曹操早就已经有了,一直没有说,如今却是拖不得了。
  曹盼的难受随着曹操这一句而顿住了,拿眼看向曹操,“元直是的幕僚,也是我最信任的人,但是他取代不了诸葛。”
  很认真而严肃的告诉曹操,“一生得遇一人,足矣。”
  气得曹操差点就要跳起来,曹盼拉住曹操的袖子道:“我不想气阿爹,可是我跟阿爹不一样,阿爹能爱那么多的人,我只爱这一人。”
  一心只给一个人,他不悔,我不怨。
  “你怎么就那么死心眼?”曹操头痛得厉害,曹盼道:“我一直都是这么死心眼,又不是只在这件事情。”
  她原本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的爱,简单的活。如果她可以轻易的改变,她就不是曹盼。
  曹操深深地吸了好几口气才平息了心中的堵意,偏偏又无可反驳。
  这样死心眼的曹盼又不是只对诸葛亮,就好像小时候她就是不肯跟他回丞相府,她难道不知道回了丞相府对她的好处远比她跟着丁氏要好?
  知道,然而她从来没有因此而改变过半点的主意,甚至她为了要护住丁氏,想要让他再也不能强迫于丁氏,小小年纪就已经费心经营。
  “真倔,跟你娘一个样。”曹操咬牙切齿地吐字,曹盼一下子笑出声来,“阿娘也说我像你,倔!”
  其实她都像他们,一样的倔,一样的认真了就是十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如此,若有一日阿爹不在了,阿爹若是没能在死前一统天下,结束这个乱世,你要帮阿爹做到。”既然没办法给曹盼找一个代替他陪着曹盼走过后半生的男人,那么曹操只能给曹盼一个目标,一个责任。
  “这是阿爹毕生为之而奋斗想要实现的目标,如今,怕是不成了,所以盼盼,阿爹希望你帮阿爹做到,我相信我的盼盼一定可以。”曹操话里尽是对曹盼的信任。
  曹盼的眼泪再也止不住的落下,“阿爹。”
  “莫哭,从小到大,你装哭骗我不是一两回了,这回真哭了,阿爹看着难受,莫哭。”粗糙的手抚过曹盼的脸,曹操真是有些手足无措来着。
  曹盼被曹操那么一笑,再也忍不住地破涕而笑,曹操拍拍她的肩,“我的盼盼呐,将来一定会比我更出色。”
  “现在就已经比你更出色了。”曹盼接过话,曹操道:“可不是,我带了四十万的大军南下征讨孙权都没能讨了半点好,你倒好,以逸待劳而全歼刘备五万兵马,更断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曹盼道:“那你刚刚还要对我用家法?”
  翻旧账的来了,刚刚曹操生气,曹盼顺毛,如今却是掉转了过来,轮到曹操给曹盼顺毛了。
  “不是没打吗?”曹操这般地说,曹盼冷哼一声。
  “啊,这一路兼程赶了回来有些乏了,来人呐,备水。”曹操果断要将这篇给掀过,哄女儿什么的,哪有曹盼哄他的快啊,赶紧的认了。
  外头已经站了半天的内侍一听这话,赶紧的出来,“是,奴这便让人去备水。”
  至于他手上的曹氏家法,老粗的一条藤条,赶紧的带走。
  曹盼一眼瞥了曹操,“家法。”
  曹操完全当作没听见。可是一会儿又觉得不对劲了,明明他是当爹的,哪怕真对曹盼动了家法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这都没对曹盼动着手,他怎么就气弱成这样了?
  只能说,实在是理不直,气不壮!
  外头对于曹操黑脸叫唤曹盼入宫,有人就注意到曹盼出来的时候微红的眼眶,有人乐了,这是被训了,被训了?
  虽然不太清楚曹盼为什么会被训,然而看着他们父女失和,总是分外让人高兴的。
  暗自盘算是明天见曹操时如何不留痕迹地给曹盼上眼药。啊,是了,曹盼不是从许都将耿纪他们带回邺城来了?这事想必曹操也没准,对,曹操一准是不知道这事,那就把这事捅出去。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结果如何,却叫他们大惊失色。
  曹操第二日神清气爽的召见百官,曹盼这个尚书令站在前头,神情一如既往,父女俩这个模样让他们有些拿不准,难道是消息有误?
  因曹操刚刚率军归来,此战不利,都只是关心曹操的身体,自然也有人提起了汉中的战事。
  “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出兵四十万都不能杀孙权的兵马,我儿却借天时地利人各而歼刘备的五万兵马,将益州之患解决了,如此,我就更能放心的对付孙权了。”
  一番话给予了曹盼极大的肯定,曹盼出列道:“此功并非在儿,而在于阿爹及所有参与汉中之战的将士。”
  曹盼从来不是贪功的人,况且……
  “随我越定军山,夜袭刘备大军的三千女部,请阿爹论功行赏。”曹盼把这个意思一表露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曹盼。
  曹操心中都在震撼,底下的人就更不必说了,曹操在脑中转了无数的念头,最后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既是立下大功者,理当论功行赏。”
  这么一句话正是曹操向来的为人处事之道,他要是言而无信,又如何取信而天下。
  “儿代诸将士谢过阿爹。”曹盼恭敬地与曹操作一揖,表露这份由衷感谢之心。
  曹操嘴角抽抽,他也是被赶鸭子上架,曹盼已经不是第一次抬举女眷了,偏偏桩桩件件,曹盼都是掐着曹操的言行而为之,她做事向来是拿出了结果之后再跟你讨功。
  汉中之战,天下已知,曹盼之胜,皆因其女部之功,如果这样的曹操都不赏女部,那让天下怎么说他曹孟德?
  一眼瞥向曹盼,想着曹盼先时说过的话,曹盼早就已经跟曹操说明了,她要为天下女人争一口气,争一个机会,而今,曹盼就已经在步步经营。
  虽然对于女人竟然也能立下如此战功曹操很是诧异,但在事实面前,曹操还是容得下她们为他而出力。
  “魏公,耿纪等人趁魏公出征时作乱,魏公欲如何处置?”着实不愿再听曹盼为女人争官争赏,有人出列提醒此事。
  如荀攸、崔琰等人微微蹙了眉头,这是巴不得耿纪他们死吗?
  曹操看了一眼说这番话的人,冷冷地笑了,“所有参与政变者,夷三族。”
  三族啊,这回比之前的伏完只抄满门那是要狠得多了。
  但却无人敢为之求情,还是曹盼道:“阿爹,未参与此事之人,何必株连。”
  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曹盼开口求情,荀攸等人,甚至是那些昔日的汉臣们都盯着曹盼。
  “不杀一儆佰,如何警示后人?”曹操冷洌地回答。
  “自阿爹奉天子迎于许都,诸如此类之事多不胜数,能杀一儆佰的就不会再有今日之事了。况且,他们不过是受了刘备之蛊惑,以他们这些人妄想撼动阿爹,简直是痴人说梦。诛杀参与此事之人无可厚非,诛杀其三族,未免寒了那些一心追随阿爹的人的心。”曹盼温和地劝着,皆从曹操的方向为之考虑。
  “臣附议。”有了曹盼这番话,崔琰已经出列表态,荀攸亦然,更不消说杨修,周不疑,他们这些个。
  于杨修而言,唇亡齿寒,他那亲爹可是至此都忠于汉室之人。曹操目光看向曹盼,“不杀?”
  “只诛犯上之人,株连杀戳,于事无补。”不仅于事无补,更有可能会激发别的问题。
  杀人如果能够解决问题那是无所谓,但是这忠于汉室的人呐,只要不露出爪子来。
  “况且,这些忠于汉室不畏于生死之人,儿甚敬佩。可惜他们的忠诚,并非给了我们。”这话更是发自内心。
  在骂他们愚忠之时,无论是曹操还是曹盼,都是那么的希望,他们的忠诚是给他们的。
  难道因为他们不识时务,忠于一个无用的汉室,所以就瞧不上这份忠了吗?
  忠贞,无论是对谁,都是可敬的,世人,亦当敬之。
  “既然尚书令求情,好,就只诛所有参与此事之人,旁的都放了。”曹操最终还是被曹盼说服了,一句话便定下了那些人的家人逃过一劫。
  “魏公英明。”这一次,满殿之臣几乎半过皆齐山呼。以至那些对曹曹盼满怀恶意的世族们也对曹盼这回的求情而释放了善意……
  “尚书令。”散朝之后,崔琰与荀攸一道来寻曹盼。


第313章 合肥大捷
  “军师,崔大人。”曹盼与他们见礼。
  崔琰道:“今日尚书令一片仁心救了那诸多无辜之人,老夫代他们谢过尚书令。”
  曹盼听之而一笑,“崔大人,我虽知你一片赤诚之心,不过这些话往后还是莫要出自大人之口的好。”
  好心的一句提醒,崔琰一顿,不过还是收下了曹盼的好意,与曹盼作一揖。
  荀攸提醒了曹盼道:“耿纪等人之事,我们不便多言,还要有劳尚书令。”
  就如同刚刚难道他们不知兔死狐悲,但是他们还是没办法出声提及此事,不就是因为生怕被曹操当作与耿纪他们是一伙的?
  “阿爹言出必行,既然说了放过他们,当然就会放过。此事会过刑部,我会注意的。”曹盼说着曹操的好话,当然也表示这件事她会继续关注。
  话都已经放出去了,好人也当,所以也只能当到底了。
  “有劳尚书令。”崔琰与荀攸皆与曹盼作一揖,曹盼还以一揖。
  曹盼想到了崔今,“崔大人,让成时与跟你学学如何?”
  刚刚还挺好说话的崔琰听到这话一下子顿住了,半响反应不过来曹盼所指的跟他学学是学的什么?
  荀攸却是心头一跳,与崔琰所提的必须是公事,正事啊!
  “当然是政务诸事。清河崔氏,成时如今既然是沥阳侯,她因对国有功而得以承爵,总不能承了爵后就不做事,白拿了朝廷的俸禄。”曹盼的理由端是公正。
  崔琰斟酌了半响才道:“尚书令掌管六部事宜,成时要学也应该是跟尚书令学才是,门下省诸事,老夫刚刚接管,也是诸事未曾明白。”
  一番话拒绝着曹盼,为何而拒绝,曹盼岂会心里没数。
  “正因如此,你是成时的伯父,与你一同学习那是成时的福份。难道崔大人也觉得成时不配承爵沥阳侯?”曹盼干脆把问题绕了回去,把崔琰原不原意教崔今而与崔今承爵挂上了号。
  “老夫绝无此意。”崔今能够承爵也有崔氏的功劳,崔琰纵然一开始不同意,眼下也不见得有多认同的,然而事成定局,他明白自己无力改变,再说出反对的话来,也不过是惹了曹操不屑,也叫曹盼不喜。
  曹盼道:“如此,那就定下了。”
  一言定论,崔琰拿眼看向曹盼,曹盼道:“若是成时做得不好,大人要将她革职,我绝无二话。”
  这也算是给崔琰一条退路。
  “用人做事,若是只论出身,性别而不讲才德,未免有失公允,崔大人以为呢?”曹盼又补了一句,这句话更是让崔琰不好接了,毕竟曹盼说得还是有道理的,既然有道理,那么崔今他就得收下,不收下就成他不讲理了。
  崔琰看了一眼一旁的荀攸,荀攸一句话都不表态,可是不表态何尝不算是默认?
  “若以成时入门下省,需得魏公调令。”崔琰做着垂死挣扎。
  果然曹盼轻轻一笑,“一会儿我就去为成时讨个调令。女部于汉中立下大功者皆当论功行赏,成时虽没有参加汉中之战,先时她在汉中作为,请调入门下省,想必阿爹也不会拒绝。”
  对啊,曹操那是她亲爹,连女子承爵的事曹操都能开了例,有曹盼带头,女将已经有了,再来个的女官,似乎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崔琰满腹的话想要说,但是荀攸却拉了拉他的袖子,这点小动作曹盼看见了也当作没看见。
  “季珪,若有魏公之令,尚书令也是有言在先,无能者而无用,你且试试又何妨。”荀攸这话一出来就是帮着曹盼的。
  崔琰直接回头看了荀攸,深以为荀攸这总是帮着曹盼。
  “军师所言甚是,听闻崔大人素来耿直,即是耿直,用人做事,当论才德,有能而居之,无能而舍之,岂非如此?”这就提到了为人处事上了。
  崔琰能说自己不是耿直之人?能说他自来用人做事,皆论才德?
  往日崔琰与曹盼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自曹盼出任尚书令之后,这接触才多了起来,曹盼这用人攻心的,许多时候,明明他是反对的,话自曹盼的嘴里说出来,他要是反对,似乎以他平日所为极其不当一般,直叫崔琰一度抑郁。
  瞧这如今又是这般,崔琰深吸了一口气才让自己给稳住。
  “尚书令过誉了。”崔琰老半天挤也这么一句,似乎只能顺着曹盼的话往下说。
  “崔尚书的人品,盼历来敬佩,盼之所言,皆自肺腑。”曹盼不介意继续地给崔琰戴高帽,一旁听着的荀攸已经暗拍了一记脑门,这又是一个被曹盼忽悠着的人。
  然后,崔琰就被曹盼送走了,荀攸跟在崔琰的后头,崔琰走到半道了才回头问道:“我怎么就答应了她让成时跟着我在门下?”
  荀攸对崔琰后知后觉的发现无言以对,崔琰不死心地盯着荀攸,荀攸只能开口,“兴许,你也觉得成时不错。”
  差点没把崔琰给气了过去,荀攸连尽快改口道:“那,就是你也觉得尚书令胸襟坦荡,不亚于男儿。”
  这一点崔琰还是得认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汉室忠臣,所剩无几了。”
  如此婉惜的话气,荀攸没有回应,崔琰好像也不需要他的回应。
  “自令君去后,眼下的汉室之臣皆已是心如死灰。耿纪他们,拼死于危难之际,这样的人,虽败犹荣。”崔琰如此地说着,荀攸连忙地劝道:“季珪,祸从口中,适才尚书令的提醒并非没有道理。”
  崔琰见荀攸这般模样,轻轻地一叹,“罢了,罢了。”
  便将这话掀过不提。
  汉中一战,曹盼大捷,纵然夺取荆州失利,也再次让人见识到了她女部的厉害。
  三千女部夜袭刘备大军,火烧刘备大营而促成了刘备大军败归,若非诸葛亮焚火断后,哪怕刘备也要折在这一战。
  孙权见荆州之战曹盼与刘备人马打得不相伯仲,思及刘备实力大损,派使臣前往荆州,以讨要当初借刘备的荆州之地,刘备自然是不还的。
  因而孙权借此与刘备正式撕毁盟约,发兵荆州,欲以武力而夺回当初借于刘备的郡县。
  两方交战,打得不可开交,曹操听闻当然是想借他们动乱之际,兴兵以灭孙权,曹盼劝之,言及他们不出手,这两人还能斗上一斗,只要他们一方动了,孙权也罢,刘备也好,都会立刻议和,将枪头一致对向他们。
  道理是那么个道理,曹操最终还是按捺下了这份心思。
  不过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纵然他们兵马不动,刘备与孙权交了几回手,各有胜败之后,竟然议和而中分荆州了?以湖水为界,各分一半而归。
  如此诡异的结果让人极其的诧异,只能说,他们有比荆州更大的目标。
  不出所料,孙权在与刘备平分了荆州之后,再次发动合肥之战。
  比起上一次的来势冲冲,却因盐而受制了曹盼只能败归。
  这些年,孙权动用了一切的力量制盐,设立了专门的制盐部门,哪怕是以倒帖的方式也在供应着江东上下的用盐。
  孙权能下这般的决心也不愿意受制于曹盼,曹盼不得不说孙权着实是有魄力。
  而因徭役过重,河间爆发起义,存着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的心理,曹盼亲自赶往河间。
  曹操头风病犯,疼痛不已,孙权率十万之兵前往合肥,打的什么主意各自都清楚,曹操虽非亲征,却去信与镇守合肥张辽、李曲、乐进等将七千余人,另有计策安排。
  孙权军至,张辽诸将按曹操信中安排,由张辽、李典出城攻击孙权,乐进守城。
  张辽连夜召募敢死之士八百人,一早与李典二人率敢死队向孙权发动猛攻。张辽身先士卒杀入孙权大军,高呼着自己的名字,左右冲杀,亲自杀敌数十人,斩孙权两员大将,直冲至孙权的麾下。
  孙权眼见张辽之英勇,又是被突然袭击,手足失措,退向临近高坡而自守。
  张辽叫唤孙权应战,孙权不敢。孙权大军随后赶到,意欲人多而歼于张辽,将张辽一行团团包围。
  然张辽丝毫不畏,不断地厮杀于孙权大军之内,身先士卒,更将被围将士一一救出,大挫孙权大军之锐气,张辽即率军坚守于合肥。
  此后孙权大军合肥团团包围,连续发动进攻十数日,然张辽士气高涨,任孙权大军如何进攻皆是岿然不动。
  眼见合肥难攻,孙权只能撤围退后。不想孙权大军退于淝水之际,而余孙权与诸将等人尚留于逍遥溲时,张辽率兵突袭则至,孙权帐下之甘宁、吕蒙拼死而战,纷纷护送孙权冲出突围。
  孙权自逍遥津桥而过,因大军已经撤退完毕,为防追兵,桥上木板已经取尽,孙权在侍从的帮助下纵马跃过断处,方才逃过一劫。
  经此一战,孙权大军损兵折将,孙权谈张辽而色变。
  而在合肥之战时,刘备同时也命大将赵云攻战南阳。
  与城中因徭役之苦而已无法容忍的百姓们里应外合,竟然只用了一夜便占据了南阳。
  南阳守将曹洪失南郡伤身而逃,几欲丧命。
  两封截然不同的战报送到曹操的面前时,张辽以七千将士对敌孙权的十万大军而胜归,曹洪领一万兵马守一个小小的南阳郡都守不住,曹操勃然大怒。
  因张辽大胜的好心情随着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赵云领军多少进南阳郡?为何只在一夜之间南阳郡便丢失了?”曹操头痛欲裂,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丢了出来。
  “因为民心之失。”无人敢答之际,周不疑出列……


第314章 南阳郡之行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周不疑的身上,周不疑好像没有看到,低头垂眉的等着曹操的反应。
  曹操揉了头道:“继续说。”
  “河间□□,尚书令赴河间平乱前提醒过,各州各郡,徭役过重,这是激起民变,丧失民心之举。朝廷需要征兵,打仗需要兵,也需要人修建河防不假。然用人做事,皆不可失度,过犹不及。百姓不堪负重,为求一条活路便只能起而反之,先秦陈胜吴广起义,黄巾之乱,皆是如此。”
  周不疑很平和地吐字,单就这番气度,在场的人都得承认,周不疑是极其出色的。
  “依你所言,此事当何如?”曹操听着也想到了曹盼去河间之前说过的话,只是当时他有别的思量,也只能以为独一个河间罢了,不料南阳竟然也因此而在一夜之间落入赵云之手。
  周不疑作一揖道:“以静养民。”
  曹操听了一顿,这个意思倒是跟曹盼先前提出的意思是一样的。
  “以静养民。如何静?孙权,刘备,我们要静,他们能静吗?”曹操将反对的理由道破。
  “去岁的汉中一战,刘备损失惨重,无力再起大战,否则也不会在孙权围攻合肥之际,只出征于南阳郡。南阳比起汉中来相差甚远。得汉中对益州意味着什么,刘备比谁都清楚。但是刘备却没有兴兵汉中而只攻打南阳郡,还是因为察觉南阳百姓之变而兴的兵。南阳郡失陷,赵云领兵,臣猜测不过三千士卒。”周不疑根据事实一一的反驳于曹操。
  虽然还没确切的数字传来,听着周不疑的猜测,很多人却都认可的。
  周不疑道:“刘备刚得益州不久,发兵汉中已然倾尽了所得之精兵,汉中大败,若非有孙权在侧,我们尽可兴兵取之。然我军最大的敌人如今是孙权。刘备,生于夹缝中,是其不幸,亦其之幸。”
  不幸的是,因刘备只能把握曹操与孙权交战的机会苟延残喘地活着;幸的是,他还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借机强大,而曹操与孙权明知,却因对方最大的敌人敌人并非是刘备,而只能让他苟延残喘。
  “至于孙权,有张辽将军这一战,孙权绝不会再冒然兴兵。刘备、孙权,他们纵然想动,亦无力再动,这就是我们以静养民的机会。”周不疑将孙权与刘备的情况一一指出,一旁的人听着直点头。
  说得有理,极其的有理。
  曹操皱起了眉头,周不疑跟曹盼的口气如出一辙,都指要他们在短时间内不要再兴兵。
  “如果给你们机会,你们有什么办法在兴兵之余养民?”显然曹操对于一统天下而不能舍,故而想让周不疑拿出一个两全之策来。
  周不疑看了曹操一眼,欲言又止,那不便于当众说起的模样,曹操不知怎么的想到了曹盼的上庸郡。
  “此事容后再议,退了吧。”曹操既然心时有了想法,即叫散了。
  一个个都还想听听周不疑有什么好主意来,结果曹操竟然把话题给打住了,这实在是……
  可是谁又敢说曹操的不是,一个个乖觉的与曹操作一揖,恭送。
  而此时的益州之内也同样收到了合肥孙权大军败退了消息。
  “张辽者,猛将也!”刘备一声感慨,这样的猛将而对曹操忠心耿耿,何其不叫人妒之。
  诸葛亮与刘备作一揖道:“主公,孙权已退,我们不能再兴兵了。”
  刘备听着这话一叹,“若没有在汉中损失那五万兵马,这样时局,正是可以一举兴兵的大好机会。”
  诸葛亮没有作声,如果他们有多了那五万精兵作为家底,确实能在这个时候获得更大的利,然而汉中一败已成定局,多说无益。
  “眼下一定要与孙侯联盟。”诸葛亮指出这一点,刘备一顿。
  一旁的法正道:“军师所言甚是。此时若与孙侯起了间隙,得益的只能是曹操。中分荆州,迅速地与孙侯结束了交战的可能,也才有孙侯进兵合肥之事,我们也方能趁机得了南阳。与孙侯联盟,于我们有利无害。”
  刘备道:“你们所言在理,我会保持的。”
  荆州是刘备不愿给孙权的,但是最后却提出中分荆州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劝谏。
  荆州之地比起益州来难道更重要?舍一半之地而得益州之安宁,孰轻孰重,只要将话摊开了,刘备自然是知道该怎么决择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会突然地提出中分荆州的原因,不过是因势而不得不为之罢了。
  他们比起曹操,孙权来,居于弱势,原本就是靠着孙权与曹操抗衡而借他们无力对付他们的机会来强大的,突然跟孙权闹起来,连曹操都无力同时对付两个敌人,更何况是他们。
  “南阳已经拿下,当如何?”南阳是诸葛亮的故居,刘备问起时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道:“这一次能顺利拿下南阳,皆因南阳徭役过重,主公当引以为戒。百姓安宁,城中太平,如此方能后方安定。”
  “军师所言甚是。”法正附议。于民生诸事,刘备能得那么多的民心,又怎么会一无所知。
  正事说完了,诸葛亮与刘备作一揖而道:“主公,亮想回一趟南阳。”
  刘备一顿,也没有问诸葛亮回去做什么,派了人护送他去那一趟。
  诸葛亮抵达南阳时是赵云亲自来接的,“军师怎么回来了?”
  “有些东西落下了,回来取。”诸葛亮如此地说,赵云道:“那我送军师回去?”
  “不必了,南阳我比你熟。你还有军务在身,岂可因私而废公?”诸葛亮认真地与赵云说来,赵云与诸葛亮作一揖,“那待军师归来,我们再叙。”
  点点头,诸葛亮便起程往从前的住处去。
  当日一别,匆匆数年,诸葛亮看着两处相临的房子停下了脚步,关于曹盼的记忆皆湧上了心头。
  “公子,我们当初走的时候该带的不是都已经带上了吗?哪里还有遗漏了什么?”长青随着诸葛亮一路回来,真到了,着实忍不住地把诸葛亮的借口戳穿了。
  诸葛亮没有说话,长青早就习惯了,冲着诸葛亮道:“公子,你坐在这儿歇会儿,我进去把屋子打扫干净。”
  “不必了。”抬脚就往曹盼的屋子走去,长青一顿,还是老老实实地跟上了。
  诸葛亮走到屋里,一把推开了曹盼的房门,几年无人居住的房子,灰尘满布。
  刚打开门长青就受不了的咳嗽起来,偏偏向来呱噪的长青难得的一句话都没有说。
  “出去。”话是冲着长青说的,长青不敢不应,老老实实的跑开了。
  长青一走,诸葛亮看了看,出去打了水,一遍一遍的将曹盼的房间擦得一干二净,对于曹盼的衣裳,手饰,甚至是她多年游历所写的心得竟然都留在此处,诸葛亮觉得怪异。
  别的东西也都罢了,这些心得那都是曹盼的心血所著,曹盼有多宝贵这些东西他知道。
  那日知道曹盼竟然曹操之女时,被欺骗以及震惊的心理让他只想将曹盼驱赶离开。
  雷雨下了一夜,他也站了一夜,静姝长青的哀求他都听进去了,可是,他没有办法跟曹盼走,既然没有办法,他就只能狠下心的不去看她。因为若是看上一眼,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住将她赶走……
  她走了。听到她与静姝都不在的消息,他心里在松一口气之余同样痛得快要喘不过气。此一别,再见就是敌人了。
  他等了三天,他在想她会不会还回来,终究没有等到。
  因为等待,他没有迈入这处房子一步,竟不知她走时什么东西都没有带。
  既为夫妻,曹盼衣裳配饰,他皆是一清二楚,就连钱还有她多年的心血所写心得也都在这里。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诸葛亮却整个人一震。
  莫非当初曹盼并非是自己离去,而是不得不离去,所以才会连一切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
  “长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