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师[全五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素恍然道:“妹妹所言甚是。”
我知道锦素已对杜衡起疑,便不忍再追究。遂拉起锦素的手道:“此事我不当提起,让二位妹妹为难了。”
史易珠忙道:“这是奸人作祟,怎怪得姐姐?姐姐若不说出来,咱们姐妹平白生分了,这才真的为难。”
闻得“奸人作祟”四个字,锦素的指尖在我手心中陡然一凉。她缩回双手,垂首欲深。我笑道:“该走了,连公主们都走远了。”
午膳时狂风骤起,彤云密布,午后哗啦啦下起雨来。雨幕之中,丁香花一一凋落,日晷的铜针被雨水冲刷得闪闪发光。小丫头们也不顾风雨,关了宫门,拿木板将排水阴沟堵上,不多时,院中便积了半尺深的雨水。雨停后,南方一道彩虹高挂在定川殿顶。众人一面看彩虹,一面拿出平日糊的纸船和莲花,嘻嘻哈哈放在水中。小船悠悠靠在丁香花坛下,落花托着雨滴,砸落舟中。
我和高曜站在启祥殿门口向南张望。高曜问道:“玉机姐姐,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
我笑道:“有一则远方的传说,说彩虹是上天与万民约定的凭证。”
高曜问道:“什么凭证?”
我娓娓道:“许久以前,万民未经教化,常做许多坏事。上天便下了一场大雨,历经三百日夜不绝,全天下都变成汪洋大海。有一个义人知道洪水要来,便早早造了一只大船避难。相信他的人都上了船,他又收留了许多飞禽走兽,众人齐心合力,一起挨过水灾。洪水之后,这位义人以太牢祭天,天上便现出一道七色彩虹,约定从此再也不以天灾毁灭下界,万民才得以繁衍子嗣,休养生息。”'41'
高曜想了想道:“夫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42'既然万民未经教化,上天又为何降下灾祸?岂不是太过不仁?”
我一怔,不禁又惊又喜:“殿下所言甚是。”
高曜又道:“夫子还说,虹是不祥之兆。”
我淡淡道:“殿前之气,应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危д咭病S凇吨墟诰吩唬骸U之比,无德以色亲。’'43'”
高曜侧头道:“姐姐说的故事,是灾后有虹;夫子则说,虹主妖邪。原来中外所说,都是一样的,霓虹总是伴着灾异而生。”
正说着,芸儿拿了几只纸船过来,我忙道:“殿下随他们去玩吧。”
回到殿中,芳馨奉上茶来,一面道:“奴婢仔细查问了原来服侍王氏的两个小宫女。四月二十日,殿下上学去后,永和宫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宫人借于大人向姑娘要东西的名头,来见王嬷嬷。这宫女大约是王嬷嬷旧识,两人也不知说了什么,在茶房里好一会儿才走。”
我想了想,说道:“锦素的丫头与我的一样,都只有十二三岁。若真是锦素告发了我,想来不会遣一个并不熟识的宫女来。这个宫女,要么是自作主张来的,要么是别人遣来的。”
芳馨小心道:“姑娘,您看会不会是杜衡……”
我叹口气道:“只要不是锦素,我总还可以想想。”
芳馨道:“姑娘似是很在意于大人。”
我正要说话,忽听有人拍打宫门。芳馨道:“这雨才刚停,怎么这会儿有人来?”
小丫头去开了门,只听史易珠笑道:“还是玉机姐姐会乐。这纸莲花和丁香花一齐漂在水上,姹紫嫣红的,煞是好看。”
我连忙迎出去,笑道:“雨后新风,当真是贵客!妹妹快请进。”只见史易珠已换了一件粉色短袄,一手拿着纨扇,一手提着长裙,款款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个小丫头,手中捧着锦盒。
史易珠一笑,露出珍珠贝齿:“我来给姐姐送东西。”望见书案上倒扣的书,又道,“原来姐姐在看书,扰了姐姐了。”
我微笑道:“做个样子罢了。”
史易珠打开锦盒,只见一列突厥玉'44'坠裾躺在盒中,微微透明的天青色,没有一丝铁线,一望而知是波斯所产的上等玉石,比她送与锦素的白玉坠裾要贵重得多。史易珠道:“这是妹妹的一点心意,望姐姐笑纳。”
我忙推辞:“无功不受禄——”
史易珠笑道:“姐姐放心,这套坠裾,是一个波斯商人送与我父亲的。前日父亲送了三套坠裾进宫,白玉的我送了锦素姐姐,突厥玉的就赠与姐姐。我那里还剩着一套青玉的,留着自己戴。”
我还要推辞,史易珠忙又道:“这是妹妹的一片心意。若姐姐觉得妹妹仗着家里有些银子,便送些贵重东西来炫耀,那姐姐只管不收,妹妹从此也不敢再亲近姐姐。”
我只得令绿萼上来收了:“却之不恭,那就多谢妹妹了。”
史易珠笑道:“你我姐妹,何必客气?”说罢也不坐下,也不饮茶,转身望着满院子雨水,不觉羡慕道,“还是自己独居一宫的好,想怎么乐都无人约束。”
我笑道:“妹妹住在周贵妃宫里,一应琐事都不用自己劳心,且贵妃也不拘束你,还有什么不足?”
史易珠笑道:“遇乔宫现住着两位公主,丫头乳母的一大群,再加上我,一宫都是人。姐姐这里好,动静皆宜。”
我随手倒了些水在砚中,一面研墨一面笑道:“都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罢了。妹妹若闲了,只管到长宁宫来,我这里的丫头整日无事,也只是玩。你天天过来和她们胡闹,我也不管。”
史易珠恍若无闻,只轻声道:“皇子也比公主好。金枝玉叶都娇气得很!”我自幼耳目灵敏,她说得虽轻,我却全听在耳中。遂淡淡一笑,只做没听见。
史易珠看了好一会儿,方回过身笑道:“如今那位王嬷嬷也走了,在这长宁宫里,除了殿下,再没人大得过姐姐。姐姐博闻强识,又常与殿下在一起,只怕连大书房里的夫子都比不上姐姐要紧了。”
我丢下墨,笑盈盈地望着她:“妹妹平常从不抱怨,也不说这样没根的话,今天是怎么了?莫不是在遇乔宫受了委屈?”
史易珠脸红道:“并没有受委屈。”
我想了想道:“其实章华宫与粲英宫都还空着,若由女官带着公主独居一宫,不是也很好么?”
史易珠叹道:“那剩下的两宫自然是给新进宫的妃嫔,或是新生的皇子,哪能随意赐给公主居住。只看升平长公主,太后与圣上百般疼爱,也只是住在西北角上的漱玉斋里,便知道公主再得宠,也不能与皇子相较。”
我似乎察觉到什么,却不敢肯定。画笔在纸上拖出长长一道,淡得只剩几丝挣扎得笔直的墨迹。雨后清凉,我和史易珠一靠案,一倚户,闲闲语罢。红化青尘,今复为昔,刹那芳姿,不复入梦。
第十七章 金屋藏娇
转眼到了端阳,宫里挂菖蒲艾草,御膳房的江南御厨做了各样口味的角黍,又从酒窖里搬出陈年的沅酒,兑了雄黄预备合宫饮宴时用。
据说往年的端午节都在景园里过,今年因亲征之事,便没有劳师动众地出宫。熙平长公主府早已送了小菊进宫顶了红叶的缺,车家的小女儿车舜英也被封为从七品女巡,住进了思乔宫。离嘉秬和红叶的亡故不过二十日,她们留下的空缺便又严丝合缝。宫里容不下缓缓的悲伤,只恐没有新鲜欢悦的笑容。
小菊是长公主身边的小丫头,比我大一岁。进宫之后,我为她改名为红芯,视她与绿萼一般。红芯是我在长公主府的旧识,那时我是柔桑亭主的侍读,她跟着慧珠为长公主传话递东西。我嫉妒她自由自在,她羡慕我可以在书房念书。当年无忧无虑的小女儿,如今的名分却是主仆。我深恐她不惯,头几日也很少遣她做什么。然而她很伶俐,很快与绿萼和芳馨熟识起来。到了端午,红芯和绿萼竟至形影不离了。因红芯是熙平长公主送进宫的,又与我自幼相识,我对她的信任,实在绿萼与芳馨之上。
五月初五这一日,亲王郡王都要带着王妃世子、郡主县主进宫赴宴,熙平长公主也携曹驸马与柔桑亭主进宫来。
尚太后与太祖生三子一女,长子高思谚便是当今圣上,次子睿平郡王高思诚已成婚数年,王妃董氏出身平民。三子昌平郡王高思谊未满十八岁便被皇帝遣到西北边境戍守,至今尚未婚配,端午亦不能回京。信王高思谦与熙平长公主高思语都是太祖的陈废贵妃所生。信王在太祖朝时还只是个郡王,当今皇帝大婚时,擢升为亲王,娶的是司纳林源之女林氏。我在熙平长公主府时常见到这位林妃。
午歇后,我沐浴熏香,准备参加晚上的宴饮。
绿萼梳头,红芯打扇,我坐着一动不动,仍觉气闷。绿萼打开衣柜笑道:“今天赴宴,就不要再穿白衣了。奴婢看前两天皇后赏下的蝴蝶兰单衫很好,姑娘就穿那件如何?”
我对镜比着一朵珠花:“皇后爱紫,但凡这样的场合,她自然着紫衫。我怎么能与皇后着同一色?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倒要抱怨我恃宠而骄。不如就穿那件酡红木槿花的,又鲜艳又热闹。”
绿萼红了脸道:“是,奴婢想得不周。”说着拿出那件酡红色广袖长衫,又在左腕上笼了一串升平长公主所赠的红珊瑚梅花香珠。刚刚穿戴好,皇后便派宫人来催了。黄昏时分,地上洒了清凉的井水。水汽蒸腾上来,更觉烦热不堪。我一把夺过红芯手中的纨扇,扯住领口不停扑风。
红芯和绿萼顿时笑了出来,红芯道:“姑娘还和在府中一样怕热。”
绿萼笑道:“往年的端午节夜宴,都在行宫景园的金沙池上。吹着湖风看歌舞,那才叫凉爽。皇城里总是热些的。”
夜宴开在定乾宫西面的延秀宫中。延秀宫的主殿是清凉殿,建筑在丈许高的石台上,前后以十二根通天雕花木柱支撑,无门无窗,无墙无槛。南面一个深阔高台,宽三进,深两进,叠檐飞角,雕梁画栋,甚是壮观。正可做戏台。
清凉殿中早摆开一溜七张圆桌。正中一张最大,径直丈许,只向南摆了三张楠木阔椅和几张榆木交椅。林妃带着信王世子高旸侧身坐在右首第一张桌边,睿平郡王高思诚坐左首第一张桌。睿平郡王怀抱两岁的幼女,董妃亲自喂了几口梅子汤,方让乳母抱着。熙平长公主一家坐右首第二张桌。左首第二张桌边已经坐了陆贵妃与周贵妃,皇子公主和母亲同席。右首第三张桌还空着,那是升平长公主的座次。左首第三张桌上,三位女官都已到了,正自说说笑笑。
清凉殿亮如白昼,烛火都用琉璃罩笼住。桌上铺了金色葡萄叶暗纹缎子,布陈银杯银碗。忽听熙平长公主笑道:“朱大人来了。”
林妃和高旸本侧身坐着,高旸闻言身子一跳,忙转过身。只见他一身宝蓝绸衫,腰间挂着一枚青白色碧竹香囊。我微微一笑,上前向林妃盈盈拜下:“臣女长宁宫女巡朱氏拜见王妃,王妃万安。”
林妃道:“快起来。”说着拉起我的手上下打量,抿嘴一笑,“果然是不同了。如今做了女官,这通身的气派,断不是当日长公主府中的一个黄毛丫头了。”又向熙平长公主笑道,“到底是皇妹会调教人,调教出来的丫头也不输于公侯家的小姐。”
当着众人的面,我不禁脸红:“王妃谬赞,臣女何以克当?”
林妃拿起帕子握着嘴笑:“做了官果然是会文绉绉地说话了。”
我又向高旸行礼。经月不见,高旸脸上的暗疮消了些下去。他起身还礼,方觉他又长高了不少。“许久不见妹妹,妹妹近来可好?”我正要答话,他又问道,“孤送与妹妹的玉珠,怎不见妹妹戴着?玉珠触体生凉,妹妹又素来畏热,这暑热的天气,戴了正好。”
我大窘,低头答道:“多谢世子关怀。玉珠珍贵,臣女恐跌坏了,平日谨慎收藏,不敢擅佩。”
高旸笑道:“东西虽难得,但若妹妹不戴,便与鱼目有何分别?若说怕跌坏了,孤再送一个就是了。”
我正不知如何作答,林妃忙解围道:“虽然自幼常见,但如今玉机已是女官,怎还用旧时称谓?当尊称一声大人才是。”
高旸不以为意道:“明明是旧相识,偏要冠个大人的称谓,好不俗气。妹妹是大人还是宫女,是小姐还是奴婢,在孤的眼中,她都是玉机妹妹。”
林妃摇头微笑道:“还是没改了这放诞无礼的脾性,就知道淘气!”
忽见熙平长公主向我招手,我忙告了罪,走去向长公主和曹驸马行礼。长公主笑着扶起我,问道:“府里的丫头使着可还顺手?”
我笑道:“红芯很好。”
熙平笑道:“那天晚上的事本宫听皇后说了。你既懂道理,又肯费心,孤果然没看错你。”
我叹道:“殿下过誉。臣女只是不忍二殿下因王氏的缘故为圣主厌弃,诸母侧目。就算废——那一日真的到了……”
熙平忙道:“能熬过去才有好日子。你要察言观色,谨言慎行,好好守着二殿下,不怕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我恭敬道:“玉机谨记殿下的教诲。”若裘后真的被废,高曜便失去了嫡子的名分,于次又不为长,日后封一郡王,出宫开府,已是极大的荣耀,又谈何“出头的那一天”?我也只盼着平平安安地出宫嫁人,不知这些算不算“出头”呢?想到此处,只觉了无意趣。
柔桑亭主正与两位公主在不远处玩耍,转头见我来了,顿时抛下公主,飞奔过来。只见她穿着嫩黄绸衫与牙白长裙,长裙踩在脚下,险些跌了一跤。熙平一把将她搂入怀中,为她擦去额上细密的汗珠。早有乳母递了干燥的巾子过来,熙平亲自将手伸到柔桑背心里,吸干身上的汗水,一面说道:“女儿家要有女儿家的样子,强人一般,成何体统?”
柔桑嗔道:“玉机姐姐来了,母亲也不使人叫我过来。”
熙平笑道:“你玉机姐姐如今是从七品女巡了,比你还高了半级,你还一口一个玉机姐姐,还不乖乖地行礼。”
柔桑忙敛衽行礼,说道:“柔桑拜见朱大人,朱大人万安。”我忙还礼。
柔桑忽闪着蝶翼一样的长睫毛,脆生生道:“玉机姐姐不在府里,日子当真无趣。柔桑好久都没有听姐姐说故事了。玉枢姐姐说的那些,柔桑不爱听。”
我笑道:“亭主可常进宫来,和二殿下一起到我的灵修殿来听故事。”
柔桑扁其嘴道:“都怪母亲,好好的送姐姐进宫。我拿什么比二殿下呢?想听姐姐说个故事都没有!”
熙平假意将脸一沉:“又胡言乱语了!”
我勾起食指,轻轻刮了一下柔桑的鼻尖,笑道:“还是这样刁钻。”
熙平笑道:“柔桑别缠着玉机姐姐了,她还要去向董妃和各位贵妃请安呢。”
柔桑道:“下次我进宫来,姐姐一定要说故事给我听。”我应了。忽而鼻子一酸,忙低头告退。
睿平郡王高思诚的容貌与皇帝有七八分像,一身月白五龙长袍,腰间悬着一管碧玉短笛。董妃容貌平平,头发微黄,肌肤虽细致,却不够白皙。待我行过礼,她早让丫头奉上一只尺半见方的大锦盒,揭开一看,是一套二十只白玉编磬,旁边还躺着一枚小玉锤。每只白玉磬大小不一,雕着精细的花样。董妃道:“朱大人入宫多日,本宫无缘识见。我家王爷自来爱好音律,府里没有别的,唯有这些。大人留着自己赏玩也好,赏人也罢,小小薄礼,略表敬意。”
我忙令丫头受了,郑重道谢。睿平郡王的女儿松阳县主才两岁,生得玉雪可爱,正在乳母怀中好奇地看着我。忽然看到我手上的红珊瑚梅花香珠,便咿咿呀呀地伸手要。乳母哄了两句,她便小嘴一扁,大哭起来。董妃颇为尴尬,红了脸道:“小女无识,请朱大人不要见怪。”
我微微一笑,除下手上的珊瑚珠串,递给了松阳县主。松阳县主双手扯着珠串,凑在鼻端闻个不住。我依依告退,向两宫贵妃请了安,方与锦素等坐在一起。
锦素手执纨扇,掩口一笑:“这里坐着的王妃公主,各个都拉着玉机姐姐说个不住,越发显得我们是没人疼没人理的了!”
易珠忙道:“可不是么?”说着亲手斟了一杯茶双手奉上,“玉机姐姐辛苦了,还请润润嗓子吧。”
我手执扇子一人拍了一下:“你们两个越来越会贫嘴了。”
座中一个身着秋香色绸衫、圆脸细眼的少女笑道:“两位姐姐说得很是。我和于姐姐、史姐姐去向信王妃请安的时候,那世子正眼也不瞧我们。谁知朱大人去了,他就有说有笑的。我们还暗暗纳罕,不知姐姐有什么法子能让世子开口说话呢?”
我一直认为秋香色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颜色,若压不住,会显得一脸菜色。车舜英的皮肤本不白皙,且她身边的锦素着群青色,史易珠着桃红色,各个新鲜娇艳。唯有车舜英,显得灰头土脸。我默默打量她片刻,方道:“这位信王世子,是我在长公主府中的旧识。”
车舜英摇着扇子,微微一笑:“听闻姐姐是长公主府中一个仆隶的女儿,这旧相识自然比大门不迈、二门都不出的公侯小姐多些,那也不出奇。”
我与她素未谋面,却不知她为何句句讥讽,不禁动气。忽听身后的红芯不卑不亢道:“奴婢听说车大人的父亲出自辽东小族。这官既不是荫封来的,也不是科考来的。只因娶了前朝暴君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公主,圣上顾及颜面才封的。我们姑娘好歹是殿选选上的,车大人的官却是又从何来?车大人在我们姑娘面前,有何脸说出身不出身的呢?”
车舜英的父亲是御史中丞车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仅次于御史大夫的第二人,官秩颇高,车回既得尚前朝公主,亦非无能之辈。然而车回是高丽人,他的官即非荫封而来,又非科考而来,这却也不假。红芯避重就轻,出口爽利,车舜英被驳斥得半晌说不出话。待要发作,少不得忍住,只气得双目圆睁,满脸通红。
易珠一笑,赞许道:“好丫头,知道护主。”
红芯红了脸道:“奴婢最看不得有人欺侮我们姑娘。”
我假意斥道:“车大人说话,你混插什么!”说着看一眼绿萼。
绿萼会意,向红芯道:“烦姐姐回宫里找件缎子斗篷,让小西送来。顺便在殿中预备下茶水和盥沐之物,待宴席散了姑娘回宫,一应齐全才好。”红芯忙领命去了。我这才笑向车舜英道:“丫头蠢笨,还请车大人多多包涵。”
车舜英冷哼一声,不耐烦地摇着扇子,忽然啪的一声,打翻了茶杯。茶水洇湿了桌布,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车舜英的裙子上,车舜英忙提着裙子站了起来。
易珠笑道:“车妹妹快回宫去换件衣裳吧。衣衫不整地参拜,可治个不敬之罪。”
车舜英的丫头忙上来擦拭裙子,一面问道:“大人要回宫换衣服么?”
车舜英的扇子重重拍在了那丫头的后脑,那丫头是过去服侍过嘉秬的,当下便红了眼睛,死命忍住了才没哭。车舜英沉声喝道:“换不换衣裳也要你来多口!”
锦素看不过去,忙道:“车大人的裙子只溅湿了一点,这里风大,想必很快就能干透了,依我看倒不必回去换了。”待收拾好桌子,车舜英挪了个座位重新坐下。
忽见两行小内官一溜小跑进了延秀宫,众人忙离席下拜。不多时,只见皇帝亲自扶了太后上了清凉殿,皇后牵着高曜紧随其后。
太后穿了一件杏黄色连珠凤纹长衣,金凤点翠步摇上的金珠沥沥作响。皇帝身着淡秋色云锦团龙袍,佩戴升平长公主所赠的紫云龙纹香囊。皇后则一身淡紫色折枝牡丹长衣,挽着浅金色的披帛。灯光太过浓烈,脸上的脂粉随笑容一动,似有粉屑簌簌而下。
太后在最上首的云凤雕花金丝楠木椅上落座。众人参拜毕,太后笑道:“端午家宴,一家子骨肉,何必拘礼?入席吧。”见帝后在太后两侧落座,众人方敢坐下。
太后环视一周,见右首第三张桌子仍是空无一人,诧异道:“升平怎的还没来?”
皇后忙道:“回母后,儿臣已遣人往漱玉斋看过了,升平还在沐浴,只怕还要一会儿才能过来。这会儿是开席呢,还是再等片刻,请母后示下。”
太后笑道:“升平最年幼,难道还要皇兄皇姐巴巴地等她不成?皇帝以为呢?”
皇帝笑道:“一切都听从母后的。”
太后道:“开席。”
皇帝欠身道:“是。”于是李演率先为皇帝斟酒。
酒过三巡,皇帝站起身来朗声道:“近来北燕犯境,践踏冀南数万生民。朕不忍子民折颈暴露于异族马蹄之下,故决意亲征。日前粮草已俱,兵械已完,待大军集结,朕将挥刀马上,斩寇杀敌!四弟早已在边境等着朕了!”说罢高举玉杯,一饮而尽。
皇后陪盏,离席拜下:“臣妾在宫中日夜翘首,愿将帅一心,士卒骁勇,望佳音早来,雄师凯旋。”众人忙跟着拜下。
皇帝微微一笑,双手扶起皇后:“务请皇后代朕尽孝,朝中宫中,烦皇后多多留心。”
皇后道:“臣妾领旨。”
帝后重新坐下,四目相对,俨然一对恩爱夫妻。我暗暗叹了口气。“朝中宫中”——皇后连乳母王氏羞辱陆贵妃一事闹上了朝堂都不能及时知晓,可见她的蠢钝迟缓。宫中尚且照应不暇,何况朝中?
当下菜肴流水般上来。梨园执事康义全双手呈上一盘写着戏名的竹筹,经由内官递到宫娥的手中,逐次传给佳期。佳期躬身奉上,太后看了看说道:“既然皇帝要亲征,便点一出《拜将》吧。”说着向皇帝笑道,“愿皇帝得大将如汉高祖得韩信,神机妙算,百战百胜。”
皇帝笑道:“若得韩信复生,岂患小小的燕贼?”
正说着,李演已将竹筹捧到面前,皇帝一指道:“这出《赎孽》,朕许久没听过了。”
太后一怔:“《赎孽》太过悲戚,皇帝何故点这出戏?”
皇帝笑道:“这出戏虽然悲怆,但朕喜爱其中的兄弟之义。兄弟之间,因血亲而有情,但更可贵的是兼有朋友之义。且朕听母后说过,朕尚在母腹中时,贵妃便以此一折戏为双亲讨回公道,可见戏中有公义,正当好好观摩一番。”
太后听了,默然不语。皇帝一摆手,惠仙接过盘子,呈到皇后面前,皇后毫不迟疑地点了一出《定婚》。这出戏说的是汉武帝刘彻戏言金屋藏娇的故事。
内官将盘子传给林妃的侍从,林妃正在看戏牌子,忽听太后问道:“端阳佳节,怎么不见信王?他倒舍得将你们母子丢在宫里。”
林妃忙起身答道:“回母后,他日间着了暑气,请医用药,已躺了一天了。实在不能起身向母后问安,望母后恕罪。”
太后道:“无妨。”又向佳期道,“请银院判去王府看看,明天一早回本宫。”佳期应了。当下众人一一点过戏。
直到《点将》唱完,才见升平长公主扶着沅芷匆匆赶来,向太后与皇帝谢罪。只见升平长公主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石榴红单衫,挽着流朱色披帛。发髻左右各簪一朵珠花,甚是随意。太后嗔怪道:“在宫里做什么?怎的这样晚?”
升平笑道:“儿臣午后睡迟了,起得晚了些,母后勿怪。”
太后关切道:“是昨夜没睡好么?”
升平道:“昨夜大约是茶饮得太多,走了困,看了会儿书,又绣了半夜的花。因此午后睡过了。”
太后叹道:“你总让母后操心。待有了驸马,看你还这样淘气!”
升平的双颊漾出两团红晕:“这样多人,母后说这些做什么?!”
太后笑道:“不说便不说。你也别往那边去了,就靠着你皇兄坐吧。”升平领命坐在皇帝下首。
《赎孽》是一出很短的戏,说的是一个叫做王启的人在御街上误杀了义兄李佩,心中愧悔不及,从容赴死的故事。只听那王启唱道:
“二位贤弟且听我道原委:三月前打杀一人在御街,三司会审升堂问罪,方知那冤家姓甚名谁。
(大哥,却是谁?)
是我经年未见的义兄李光未。义兄姓李名佩字光未,当年菩提树下誓相随。可恨我眼盲当他是盗贼,不合适一剑杀在御街尾,到如今恨绵绵无计可追,因此上押在此为赎前业。
二位贤弟休再劝,也请莫再伤衙解,前日会审已定罪,今番必将我身毁,生当同难死共穴,誓要此心无愧悔,哥哥啊,黄泉路上须等我,一路作伴同为鬼!”
我并不知道这出戏与周贵妃有什么关联,不禁看了一眼芳馨,芳馨上前轻声道:“这是二十七年前的往事了,待回宫后奴婢慢慢说与姑娘听。”
只见周贵妃抱着幼女青阳公主,亲手喂食,只偶尔往台上看一眼。皇帝闭目倾听,右手在桌上轻轻按捺。熙平长公主凝神听罢,方指着桌上的菜肴与柔桑低语。
唱到《定婚》时,太后叹道:“小儿女的话,竟也能成真。”
皇后一面为太后布菜,一面笑道:“虽是小儿女,自幼一起长大的情分却是不假的。”
太后微笑颔首。熙平长公主趁机道:“说起这金屋藏娇,儿臣倒想起一事。”
太后笑道:“熙平这里总是有很多趣事,不妨说来一听。”
熙平长公主笑道:“那时候,四位女巡都还没有进宫呢。有一天儿臣带了柔桑进宫向皇后娘娘请安,柔桑便与二殿下在偏殿玩耍。皇后娘娘偶尔想起要个东西,谁知叫了两声竟然一个人也不来。儿臣便出来查看,原来是二殿下与柔桑坐在榻上扮家家玩,一个叫殿下,一个叫爱妃,都正襟危坐着,下面的小丫头跪了一片,哧哧直笑。儿臣抱着二殿下问:‘殿下将来要娶柔桑亭主为妻么?’殿下立刻答道:‘自然要的!’自此后,儿臣旁观他两个,竟比亲姐弟还要亲密友爱。”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太后招手命柔桑过去,上下打量道:“像熙平小时候的模样,长大了必是个美人。”略想了想,又道,“本宫记得柔桑的亭主还是她出生时封的,这会儿也该晋封了。”
皇帝笑道:“朕早有此意。长公主位比亲王,就晋封为县主,赐宁海县为汤沐邑。”熙平长公主喜出望外,忙携曹驸马与柔桑跪下谢恩。
太后笑道:“若论柔桑的模样与性情,将来嫁于我曜儿倒也很好。”
皇帝微笑道:“自幼一同长大的情分,日后结成夫妇才更稳当。只是曜儿与柔桑年纪还小,过些年再说不迟。”说着拉过柔桑,低低询问,柔桑一一恭敬作答。
太后用银签子签了一块西瓜送到唇边,忽然想起一事:“说到亲事,信王世子有十四岁了吧。”
林妃忙起身答道:“回母后,秋天就满十五岁了。”
太后笑道:“信王世子是太祖的长孙,又是亲王世子,身份尊贵,皇帝要亲自赐婚才好。”
皇帝笑道:“嫂嫂若觉得哪位大家闺秀好,问准了信儿,朕即刻赐婚,又有何难?不知可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