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逼上梁山-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宋江不愧是刀笔吏出身,一句话,就把林冲与军情处扯进了关系人之中,就算有实证,也不好作准。

林冲当即气的很,面沉似水的喝道:“宋江!那李逵屡次违命,屡教不改,今又犯了了我军杀降大忌。某家处置李逵,全是为公!倒是你,往日里多于军中结党,李逵犯事,你找某家关说不成,又来国主这里谗言!欺某家杀不得你么!”

林冲真是气急了,敢请这老实人也是有火气的。

李民看的暗暗摇头:无怪乎原先传记中的林冲,被吴用等人一叽咕,就被当成刀子用的火并了王伦。

不过,那宋江一方枭雄出身,早是不知在油锅里滚了多少遍的老油条了,面对林冲的怒火,丝毫也不心慌,恐惧。只是拱手对李民说道:“国主。臣先前早有明言,李逵之事,臣未得亲见,不敢说毫无偏差,可李逵是臣之兄弟,若是李逵有罪,罪在不赦,臣可亲斩之。可李逵若是冤枉,臣也绝不能坐视。林冲虽说是为公,可他与李逵有怨在前,自要避嫌。且,就算林冲一心为公,全无私心,无需避讳,可林冲也有被奸人下属蒙蔽之可能。”

说道这里,宋江扭头直视林冲质问道:“敢问林司令,李逵杀俘,你可是亲见?你就敢保通报之人没有偏差,或是曾与李逵有仇,借机诬陷?”

宋江这一通问,当即让林冲哑口。林冲虽然火大,可林冲的本性却是一丝不苟的正直人。他在城外指挥全军四面攻城,光是攻城的反馈探马情报,那就不断流,林冲又怎么可能跟着李逵后面监视。这未得亲见,林冲虽然火大,可也依旧只能实话实说道:“某家统领三军,军务繁忙,如何得看,不过……”

林冲刚待要军情处自有监督职能,其内人员也都可靠之类的,却是被宋江一口打断拦道:“好了,林司令既然也知自家未曾亲见,这就足够了。”

随后,宋江又对李民拱手道:“国主,林司令的话,您也听到了,林司令也只是听人说的,道听途说,难免以讹传讹,有失精准。难保那李逵就不会有冤情。别人臣不敢保,那李逵却是一个真性情的直人,若是怨他,他绝对担当。”

宋江这话,倒是说地李民有些认头。

上次李逵意图刺杀李民,李民没有宰了李逵,一来是李逵乃是跟着一大群的军官一同投诚,那些梁山好汉们,虽然背地里怎么样不说,可最少外面上都是以义气为重,都好个脸面,当时杀了李逵,难免让这些人寒心,不满,甚至再产生什么差头,耽误了李民回军救援的进程。另一个,也是因为李民虽恶李逵有些接近疯狂的杀性,经常的滥杀无辜,可李逵终有千般不是,却也是恶地真诚,确实是一个直人。

故此,李民才寻了一个借口,放了李逵一命,意图用体制驯化李逵,让李逵在良好的体制下,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观。

所以,而今宋江一说这话,李民也是不禁微微点头。

那宋江可是一直在直视着李民呢,虽然状似忠臣义愤,可却是在仔细小心的观察着李民的脸色。李民这微微点头的动作虽小,却还是让宋江看了满眼,宋江当即大喜,知道李民可能也有些欣赏李逵的纯真率直。

宋江当即更有把握把李逵救出。毕竟,虽然说李民放权,李民更经常给近身之人宣讲大同之道,可军队就是李民一人的,却是李民手下这些集团军的所有军官将士,一致看法。

这不仅是李民领军连站连胜,本人神通更是屡被众军兵亲见传闻,无敌天下,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众多的崇拜。更主要的是,李民的那套指导员政委的政工体系。更是把全部的基层军兵之心,牢牢的抓在了手里。

以前,哪怕就是在大宋防范武将做大的体系下,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营一级的军官,还是能直接掌握全营军兵的,而一些边军名将,在长期战斗中,更容易掌控诸多没见过的军心。可李民这里,却是不行。

大宋体制下,兵不知将,可那些小兵,还更不知道皇上呢。他们卖命作战,全是看主帅的赏罚,与个人魅力。

可如今李民这里,士兵在那些指导员的宣讲下,全都知道他们是在为什么作战,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一个能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更明确无误的知道他们要效忠的对象是谁,是谁在给他们发饷,是谁在引领他们共建美好的明天。

如此,这些军官平常指挥各自的军队没问题,可真正触及军队所有权,谁心里不和明镜一样。

故此,宋江当即认为,只要李民看好李逵,看重他宋江,看重他宋江带来的这些兄弟军兵,哪怕林冲就是李民身边的老人,心腹,那也是有机会扳倒的。最少,救出李逵,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宋江当即慷慨激昂的说道:“就算军情处也无私怨,可战场之上,敌我混扎,顽敌隐于降兵之中,不同地方,军情也未必一致,也许后队人员正自接收降俘,可前队冲锋过头之人,还尚在敌军包围之中。此等军情,林司令莫非不知么。”

宋江说话间又是将了林冲一军,林冲张了下嘴,最终却是什么也没说。林冲可不是那种只会嘴上谈兵,平日都稳居后方,从不上前线的官僚统帅,林冲可是多次领军突击到过敌军军阵之中的,自然知道宋江说的确实不假。林冲自然不会昧着良心说没有。可这虽然是事实,可林冲却又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只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最终,林冲也没那脸乱说。

而林冲的被问住,更是助长了宋江的气焰。宋江越发显得正义凛然的慷慨陈词道:“具体环境不同,那李逵作战又是勇猛之人,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方,也许李逵身后敌军军卒已是投降,可李逵身边敌军军卒还在顽抗,也是未必没有其可能。乱军之中,锋将领军冲锋在最前,周身都是敌军,生死都在一线之间,怎么可能从容分辨那个是投诚的降兵,那个是隐藏突袭的敌军。别说李逵未必杀的就是降军,就算误杀了几个,那也是情有可原。只为了几个敌军小兵,就杀我军大将忠诚,也难怪同僚寒心。敢请我主明察,莫要让赤胆追随我主的将士心冷。”

这宋江一番话,振振有词,又是举例又是推理论证,弄的好似一个全心为分析厉害,不畏生死的直臣一般。

甚至,就连林冲也被宋江的神情和说辞,弄的有些疑惑不定,有些动摇了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疏漏了,冤枉了李逵和宋江。可李民从来都是忽悠别人的主,虽说这些年没有人敢来忽悠他李民了。可李民那功底,却不是那么好让人忽悠的。且不说李民早就心中认定了此事八九,单单就是宋江的说辞,那也多是推理,没有几个实例。甚至,宋江说军情处不可信,更让李民气氛,连军情处都不可信了,那他李民组建的这套军政体系,那还有什么可信的。

要知道,别人不知道,李民可是清楚的很,这军情处,采风处,虽然是李民立国之后新出来的部门,可原先的框架,却还是李民的那三套情报系统。那三套情报系统,可是互不统属的,不仅监督着内事,外事,这三套情报系统之间,那可也是相互监督的,军情处自然也是不例外,若是军情处有了私情,有了徇私之举,那就不用宋江来上访了,早该有直通李民的秘密渠道,直接向李民禀报了。

这在联系李逵好杀的天性,以及连普通无辜百姓都滥杀的过往经历,李民早就认定李逵这事假不了,自然不好被宋江忽悠。

只是,宋江走的也是正规渠道。事情捅到他李民这里了,林冲又被宋江那话问住了。李民自也不好武断。

但是,杀降这件事,且不说伦理天性,以及李民自身正义感的排斥,单单是坏规矩,那就是不可纵容。

任何事情都是开头难,规矩一破,再想维护,那可就难了。今天是讲情违纪,明日里乱用职权,也推说讲情的关系一番,那他李民要见的大同之国,岂不是还没维持多久,直接就腐败了么。

为求慎重,李民当即留林冲和宋江两人在旁,随即又把军情处,以及宋江提及的与李逵同时冲锋在前的几员锋将一同喊来问话。

而这一问,出乎李民意料之外,却是发现一个大问题。

第十八卷 第十六回 隔离审查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历朝历代,那几乎都是开国圣明,而后经过百十年,随即腐朽,直到百姓不堪忍受,最终在有心人,或是大贤者的引导下,重新洗牌,推翻久有王朝,再重新开国,推动历史前进那么一小步。

此规律,千百年来无一例外,就是李民来的那个法制时代,虽说是盛世民主,却也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绝对不是什么制度的问题,盖因,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能安贫,能艰苦创业,但在安逸富足之时,却很少能经受外部的诱惑。毕竟艰苦创业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的更好,真正无私的圣人,实在只是少数。

故此,严谨的制度,只能是堵漏是的看管众人,当执法者也堕落了,再严谨的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就像社会国家水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可涨价却跟私有看齐相比一般。

而此时,李民把当时前锋的锋将将领叫来一问。却是发现,他这纯洁的队伍,却是有些不纯了。

按说,李民此时正是在开国创业的高速路上,应该是属于最清廉,最团结的巅峰之时,本不应该有这些现象出现。就像李民原本只是在二龙山发展的时候,山上上下一心,所有聚集在李民身边的人,不是受了李民大恩惠,就是感受到李民的个人魅力,全心汇聚在李民的麾下,一同奋斗创业。

可李民立国后,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军队,更是以大量的招收降军为己用。虽然短时候军力扩张了。整军之后,最下层的军兵也在李民的政工体系宣导下,以及绝对的实惠下,绝对的归心了。

可原本就是大宋的军官,或是山贼的头目,这些人迫于大势跟了李民,其内部的不纯洁,自然也就隐藏了下来。而这里面,尤其是以李民的锋将体系为重。

要说李民军这锋将体系,也算是李民军的一个特色了。盖因,李民整军之后,精简下来的军官,实在是太多了,太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了。李民这才立了这么一个锋将体系。

只借重这些锋将的武力,不用领兵,拿的是同级军衔的俸禄。

故此,锋将的职称高低,凭借的全都是个人的武力。不狠地,没有武力的,却是当不了锋将的。而既有武力又有脑子的,哪怕是武力稍差点,脑子好点地,那也是都当正将去了。

故而,这些锋将,倒也是与李逵这种人,气味相投,面对宋江那种天然魅惑,没有什么抵抗力不说,更在宋江那长期与江湖人等底层豪迈之士打交道磨练出的手腕下,没些日子就被宋江拉拢腐蚀成了一党。

原本李民推断宋江既然敢说找人佐证,肯定也是有一两个人会帮助宋江说话的。不过绝对不会是全部,大部分就算不说真相,也绝对说没看见。

没想到,来了十几个锋将,却一致都说李逵是冲得太前了,周围都是敌军,杀地都是敌军,没有降兵。唯有给林冲上报的军情处人员,一口咬定李逵实在大面积的敌军都跪地投降之后,没有继续追击败军,反倒是杀入那些跪地投降的军兵之中,大砍大杀,以至于原本都已经跪地投降的降兵,全都惊恐地拼死反抗,最终千十人的敌军全被砍杀,连带跟随李逵在后的李民军军卒也多死伤了三百多人,这才平定了那处地域。

这军情处的军兵,其职责就是负责记录战场上的军功,以及违纪现象。若是他说假,那李民的整个体制,那可就是出了大问题,可那十几个锋将,言之确确,个个赌咒发誓,却又是比一个军情处的小兵,人多势众的多。

李民心念一动之下,想到后世的隔离审查,随即让人把这些锋将全都分开来,一个个带到大帐询问。

大帐之内,密不透风。李民更是直接放出天雷珠,凭着金丹大成的掌控,让那电能在天雷珠内缓慢释放,那天雷珠明亮就如同小太阳一般,绝对比高能灯泡的能量转化效率高多了,那进帐的锋将,在强光下,根本看不清对面的人,只有李民威严的声音在询问。

这些锋将,虽然在来之前,已经得过宋江的关照,差不多串好话了。而且能当锋将的,一个个的胆子都不小,在宋江的手腕下,早被宋江的天然魅惑感染的有如兄弟一般,相当的有担当,可他们在李民军中待得久了,对李民那近乎神话的威望,更是惧怕。

此时,隔离开来,单独一问,众人没有了彼此壮胆的法不责众的气势,而且更看不见对面询问之人的面孔,只觉得有四个身影,以及李民那威严的声音,只是这环境,这气氛,立时就有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可不是所有人都如宋江一般,刀笔熟练的如状棍一般。越是人多,越是有压力,越是人来疯。

何况,李民问话也不好好的按规矩来,也不问李逵杀的降兵,还是敌军,却是先问他们是怎么看见的,战时都在何人的率领下,都归属哪一阵地。

只是这一细问,当即就有两人受不住的自承乃是同僚互助,不忍看李逵身死,胡乱说的。

没办法,他们虽然是锋将,虽然不用统兵,可出阵冲锋,也都是要各自带着一群军兵的,负责给那些军兵开路,那么大攻城阵地,成百上千条胡同,市坊的清剿败军,总不可能都聚集在一处,那两个人负责的地段就不在李逵犯事的附近,非要说他们在附近看见了李逵的行为,那他们岂不是串岗了。

连现代私企中串岗,若是普通操作工或是打杂的小弟,没有什么过硬业绩的,那都弄不好直接下岗。此时,别说是宋代,更是军中,更是战场上,军法无情,胡乱串岗的,那可不是下岗就能了事的,绝对要掉脑袋的。

这两人一虚,自然都改口,不过,这两人却也是硬朗,愣是没攀扯别人,只是说听闻李逵犯事,想到自身在敌阵中冲锋在前,有时也受到伪装投降的敌军刺杀,也曾因此在周围仍有敌军残留,或是身后没有援军接受这些降军的时候,一杀了之。故此,将心比心,认为李逵也可能是因此杀人,却被军情处的上报了。这才产生兔死狐悲之情,冒然作证。以免日后自身也有此难。

李民当即没置可否,只是由旁边的书记官,把那些交代全都记录下来,由那两个锋将画押。

宋江脸色当即面沉似水,原本就是黑脸,这一下更跟锅底一般。

当然,那两人的改口,也只是说了伪证,却也说明不了李逵当时到底杀的是不是敌军。不过,李民随后的询问,却麻烦了。

那些剩余的锋将,还有九人,都是与李逵一营的。地点上倒是没什么挑剔,都有可能看见李逵的行为,毕竟战场虽大,可冲杀,也还是要抱团的,再厉害的高手,也不可能一个人独往,几个锋将聚在一起冲杀,到也没什么。

只是,这其中却有六个是原本梁山的旧人。

李民也依旧不问李逵杀的人是降兵,还是反抗的敌军。而是追问这些人与李逵的关系,以及当时他们是看到李逵的正脸,还是背影,当时其他人又在什么地方?

面对李民不问是非,只是盯着细节追问。这些锋将,一个个的脑子,那几乎都开了粥铺,全浆子了。

要知道,这些锋将既然没当上正将,那就大都属于不识字的纯武夫,只好打斗,念过书的没有,大概其的意思能说清楚就已经是天了,细节一字不差,那你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

何况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当时既然看见了李逵,就要知道与李逵的角度问题。事实上,战场上杀敌,大概其能拿眼角的余光扫到周围两三步的人是敌军还是友军,那就已经是不错的高手了。多数人根本分心不得,甚至连身边的战友都看顾不得,只能选择相信身边,背后的战友,死命杀正前方的敌军。但凡能有闲暇看别的地方,那都是身边已经没有敌军了,整个局势已经被彻底掌控了,那才能有闲看及远处。否则的话,分心就是死。

甚至就是连周围敌军跪地投降了,可身后友军还没有来接管这一片,那也是松懈不得。

如此一来,这些人事先没顾及到这些,又没有亲眼看到,自然说的也就个个不一了。

说到后来,不用李民问,这些人自己也都虚了。好口才也怕烂笔头,何况这才锋将没有一个口才好的。几句之后,自己也是不能自圆其说,脑子都浆子了,他们也就惧了。

虽说这些锋将,几乎都是不在乎生死的狠角色。可他们面对的压力,却也是更大。那可是李民啊。李民军全军上下,谁不知道李民就是一个活神仙,就是一个圣人。神通广大,金口玉言,未卜先知。他们竟然敢在李民面前胡说,而且还说的连自己都不信了。他们又怎么能不怕?

第十八卷 第十七回 雷霆手段

李逵,违反军纪,滥杀降俘,斩立决!

宋江,违反军纪,蛊惑军兵不轨,诬陷长官,斩立决!

赵成,违反军纪,伪证,责军棍八十。

……

宋江失算了,那些受宋江天然魅惑影响,大脑简单的锋将们也失算了。确实是有法不责众,确实是有李民经常宣告的民主法制。

可所有人,显然对这新鲜事务的理解不够透彻。那法不责众,从来都是两方势力相差无几,或是相差悬殊,但事件不值得哪般较真损失,那才有的法不责众。

历史上,铁腕政权的开国之主,却是有几个搞过什么法不责众的。别的不说,就是当今大宋那开国之主赵匡胤,那对臣下,算得上是有史以来,甚至是有史以后,都算是够意思的一个主了,绝对没有搞什么飞鸟尽,良弓藏,开国将领斩杀个干净,可他若是怕什么法不责众,那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也是不可能顺利实施,平稳过度的。

也许,宋江刚刚归顺李民那会儿,捆绑着一个金枪将徐宁,被十几万的降兵大军关注着,也许那时宋江还有让李民宽恕李逵,法不责众的资本,可如今,所有的底层军兵都被李民同化了,没有了兵将的宋江,只凭着一张嘴,以及一些上位者的手段,也许当个大状,或是一方父母官,绰绰有余,可绝对不是李民割舍不了的角色。尤其是宋江此时正处在参谋部,本就是属于李民对其的观察和考验期,根本没有宋江想像的那般重要。宋江此时就跳出来搞这幺蛾子,那还不是找死。

而至于说李民宣讲的民主,李民确实是想建设一个理想中的民主大同社会。可李民更知道,连他李民出生的那个时代,以那些百姓开化的程度,大同都只是一个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现在这种社会生产力,就让大伙搞民主。搞大同,那就是给小孩玩刀片。

而且,所谓的民主,所谓的自由,也是要在共同纪律约束下的。没有任何约束的绝对民主和自由,那就是对其他民主和自由个体的迫害。

故此,李民宣讲的民主,从来都是给大家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民主也是在他李民监督下的民主。李民允许手下每一个人为了理想,为了大同,迸发无比的热情和动力,甚至有意培植一些反面分子,以作为李纲等志士磨砺的工具,影照的镜子,挑毛病的毒舌,可任何与此无关的,根本无意义的内耗,以及任何草菅人命,破坏社会和谐的,李民却是绝对不会容忍。

一纸通告,传遍全军。李民的雷霆手腕,尽展无疑。宋江刚刚聚拢的一个小集团,还没等发挥其蛀虫的作用,就直接被扼杀了。

为首的宋江被直接处死,宋江死忠的李逵也被直接处死,其他盲从宋江的,虽然够不上死罪,也被重罚了。

随后,李民更是再次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重要性,以及根本性。再次重申所有中华儿女都是同族,都是骨肉,军兵将士,更都是一体同人。都是祖国之儿女,祖国之战士。军兵将官,只有职称职能的不同,而绝无身份贵贱的不同。

李民此番讲话,随即通过李民的政工体系,迅速传遍全军,每个底层的军兵,都是大受鼓舞,大为感动。

这些底层的军兵,大多也都是从降军转化过来的,对于不杀俘,自然很有同感和共鸣,而且,这些底层军兵,更多是穷苦人家出身。饥年无出路,这才当的兵,入了军户。跟大多数穷文富武,想是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入了宋军,后兵败转投李民的那些将领不同,他们大多也都是在宋军那面,没少受长官的欺压差使。甚至,全军转投李民这里之后,虽然有李民指导员政委这一套的政工体系存在,这等的欺压少了许多,可已经成习惯的东西,却不是那么好改的。不仅某些观念不强的原宋军投诚将官时常忽略不在意,就是某些受欺压的军兵,也是惯了,不仅没认为自己受欺压了,反倒觉得比原来在宋军那时强多了。那时的底层,军兵,可真不是被当人看,脸上刺字,那就是贼囚啊。

可如今,李民却重视他们,想到他们。本就早已对李民归心的底层军兵,更是越发拿李民当神来看了。

而后,李民更是趁这大雪封路,前进不得空闲时间,展开了由底层军兵监督的自省活动,责成每一个班长以上的军官,都做一份自我思想汇报。坦诚自己的理念,过错,以及改正的决心。

此行动中坦诚的,全都既往不咎,并由军兵监督今后的改正行动。而虚报的,可由士兵直接向指导员与军法处揭发。

别说,这一通自省,确实抓出了不少李民军中的蛀虫。上阵不够英勇,可平时却是作威作福。自省行动中,又意图蒙混过关,不老实交代,被揭发出来之后,李民责令军法处查明无误,随即也是斩立决。

一时间,李民军中风气大变。刚正不阿者,有理想者,均是昂首挺胸,气贯长虹,均觉得遇上明主了。李民果然不愧是带领他们实现理想的圣人首领。

而一干出于种种目的加入李民军中,或是只想图谋富贵的,均是夹着尾巴做人了。

虽然说,这等运动,也让一干本是混日子的中立份子大为不习惯,甚至有些不满,有些自危。

可无论是别有用心的,还是有目的的,图谋富贵的,乃至中立混日子的。李民军的前景,以及如今的待遇,却还是令他们割舍不得的。尤其是李民屡屡展现的实力,进似乎一人的实力就可比拟一个军团,状似所有的军官联手也不是李民的对手,更是绝对的震慑着这些人产生任何不和谐的念头。

而至于逃将叛逃,那就更不要想了。这是军队,可不是什么企业,岂是想走就走的。任何时候的逃兵逃将,不管任何的理由,那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当然事无绝对,暗中偷跑的逃将没有,明面请辞的却有一个。

宋江死后,与宋江同在参谋部暗里接受考察的吴用,很受震撼。

一个是宋江与吴用的交情确实不错。

宋江上梁山,几乎就是吴用用一封感谢信裹胁来的。这宋江虽然看出来,却不仅没恶了吴用,报复吴用,而是很重用交好吴用。以至于把吴用从晁盖那里挖了过来助力。而后更是实打实的成了宋江之下的二把手。这吴用对宋江,不仅是兄弟义气,更有愧疚,感恩的心态存在,可以说是李逵和花荣的宋江的死忠份子。

其二,吴用虽然在李逵这件事上,由于只是跟宋江商议过,没正式出面,宋江也死的利索,没被牵扯出来。可吴用却也是自觉自身宋江的烙印,实在是太深了。

如今,宋江、李逵都被处死了,宋江的另一个绝对心腹花荣,更是比宋江还早的就跟了李民,此时更是远在他处为官,只剩下他吴用这么一个有着宋江一党明显烙印的个体存在,吴用实在是太孤了,也不由得不害怕,生怕李民杀宋江、李逵等人,其实就是为了消灭李民军中梁山好汉对军兵的号召力与影响了,生怕那天他这个有着明显梁山出身,宋江烙印的不安定因素,被李民找借口咔嚓了。

李民自省整风运动一起,吴用当即就很是落悸的向李民请辞,意图归隐。

不过,李民既然杀了宋江、李逵这等梁山一党的头目,若是再让吴用走了,那无私也是有弊了,就算李民是出于公心,出于纪律法令杀的李逵,宋江,也难免让有心人误导乃是为了排除异己。

要知道,君子不已朋党。李纲等一干直臣,原本可是都很反对李民纵容,甚至是有意培养小党派的产生,认为这会加大朝廷治理的难度。

可是,李民更知道,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没有众多民主党派监督的一党执政,那就是绝对的垄断,绝对的权力,那跟他李民要推翻改制的封建王朝,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了。最多,也不过是由一个家族的子嗣传承,改成了一个党派利益集团的权力传承。

这种传承中产生的腐朽堕落,他李民哪怕就是能寿活八百,也是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种监督上的,更难保他李民也不会在漫长的时间中有所观念的转变,毕竟他李民来到这个时代,观念已是转变过多回了。

而且,李民也难保他李民创立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了气候后,不被蒙蔽。毕竟,他李民得知信息的渠道,也是要靠手下心腹来完成的。他的心腹若是腐败了,他李民就算自身不变,也一样会被蒙蔽。

故此,李民绝对不允许。如今在李民的有意纵容和引导下,众多的小集团,小党派,虽然没成气候,可是也是有了许多萌芽。这因为梁山一党全完了,而产生某种不和谐的意外,直接就溃散。坏了他李民一党执政,多党监督的君主立宪的大同理想。

第十八卷 第十八回 赌阵

一个多月过去了,天气虽然还有些早春的寒冷,可封道的大雪,却也已经消融了。

李民的整军,整风,也在李民强硬的手腕下,完满结束,并没有什么过头的偏激情况延续。吴用的请辞,更在李民的诚恳挽留,以及强势下,成为了一个小插曲。

虽然说吴用的才能,只在事后,以及内斗的算计之上,对李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用,可毕竟吴用的存在,还代表着梁山一个小党派的延续,好歹那也算是一个民主党派啊。

故此,李民对吴用的最终识趣,也是很满意。吴用也正式结束了参谋的考验,提升到了公众服务部担任了一名司长,算是有了一个实质性的职能,虽说,这个职能并不怎么被吴用所理解。可再怎么说,那也是李民立国后,最高权力机关内阁之下的,九部之一。

而就在李民整军完毕,再次准备挥军京都汴梁的时候。不等他起兵,大宋朝廷却是先一步有使臣到了。

使臣的来意很可笑。大宋皇帝赵佶,在眼看李民起军,迅速吞噬了他的半壁江山之后,东南丢失,东北丢失,西南、西北也换了性了,大宋六大将门接连失利叛逃,竟然妄想招安李民。旨意写的很凄惨,先是诉说与李民的兄弟情深,后说只因小人蒙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